怎麼辨別虎皮鸚鵡多少歲
⑴ 如何辨別虎皮鸚鵡的年齡
1、通過虎皮鸚鵡的生活規律來判斷一般年幼的虎皮鸚鵡主要表現為活潑好動、飛行能力差以及多吃多拉,也就是常說的新陳代謝頻繁;而身處壯年的虎皮鸚鵡則顯得比較精明老成、飛行技巧嫻熟,並且在非繁殖期間,它們的飲食與排泄量比起雛鳥有很明顯的下降;步入老年的虎皮鸚鵡,一般這個階段的虎皮鸚鵡少則6年大,多則8年大,它們往往不喜活動、喜歡匍匐與棲杠之上,顯得老態龍鍾,平時基本不飛,飲食量大大降低,除此之外,它們的羽毛往往比較雜亂並且身體虛弱、容易染病。
2、通過觀察鳥喙來判斷它們的鳥喙如果發黑,那麼這就說明這只虎皮鸚鵡還處於雛鳥階段,隨著虎皮鸚鵡年齡的增長,它們的鳥喙也會不斷變黃;
3、觀察它們的腿腳來判斷它們腿腳上的鱗片狀褶皺就如大樹樹幹上的年輪一般,隨著虎皮鸚鵡年齡的增長,它們腿腳上的褶皺也會越來越密集,伴隨著這種變化的還有它們腿部的血色漸漸變淡,並且往往會朝灰色轉變。
⑵ 怎樣判斷虎皮鸚鵡年齡
1.通過虎皮鸚鵡的生活規律來判斷
一般年幼的虎皮鸚鵡主要表現為活潑好動、飛行能力差以及多吃多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陳代謝頻繁;
而身處壯年的虎皮鸚鵡則顯得比較精明老成、飛行技巧嫻熟,並且在非繁殖期間,它們的飲食與排泄量比起雛鳥有很明顯的下降;
步入老年的虎皮鸚鵡,一般這個階段的虎皮鸚鵡少則6年大,多則8年大,它們往往不喜活動、喜歡匍匐與棲杠之上,顯得老態龍鍾,平時基本不飛,飲食量大大降低,除此之外,它們的羽毛往往比較雜亂並且身體虛弱、容易染病。
2.通過觀察鳥喙來判斷
它們的鳥喙如果發黑,那麼這就說明這只虎皮鸚鵡還處於雛鳥階段,隨著虎皮鸚鵡年齡的增長,它們的鳥喙也會不斷變黃;
3.觀察它們的腿腳來判斷
它們腿腳上的鱗片狀褶皺就如大樹樹幹上的年輪一般,隨著虎皮鸚鵡年齡的增長,它們腿腳上的褶皺也會越來越密集,伴隨著這種變化的還有它們腿部的血色漸漸變淡,並且往往會朝灰色轉變。
(2)怎麼辨別虎皮鸚鵡多少歲擴展閱讀:
引起虎皮鸚鵡爭斗的原因
1.雛鳥之間的爭斗,虎皮鸚鵡幼鳥會因為種鳥無暇顧及而餓死、凍死,它們為了生存而爭斗,它們與自己的兄弟姐妹爭斗,只為爭那一線生機。
2.為了配偶而爭斗,如果一個籠子中的虎皮鸚鵡性別不平衡的話,那麼它們很可能會因為求偶爾大打出手。
3.爭地盤、爭食物,爭地盤對虎皮鸚鵡而言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因為一般的鳥籠空間有限,一些脾氣不佳的虎皮鸚鵡如果感覺自己活動的地方過小,它們很可能會襲擊其他的虎皮鸚鵡,還是食物也是同樣的道理。
⑶ 虎皮鸚鵡怎麼分辨年齡大小
虎皮鸚鵡(詳情介紹)
虎皮鸚鵡不僅有活潑的性格還會學人類的語言,更重要的是它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飼養的過程中能給飼主帶來無窮的歡樂。一般情況下,虎皮鸚鵡的壽命大概在7-10年左右。如果你不知道飼養的虎皮鸚鵡生日是哪一天,那一定要知道辨別虎皮鸚鵡的方法。
總結性來說,虎皮一般5到6月齡就成熟了。成熟後的鸚鵡在頭部頂上會有一塊區域都附上同一色的毛,顏色光亮,羽纖維較幼年時的要粗,也就是俗稱戴帽子。
此外,虎皮幼年時,爪皮紅嫩。年齡越大,顏色越為發青發深。要想准確的知道虎皮鸚鵡的年齡,還是應該看腳的鱗片,越粗糙鱗片間隔越小代表鳥的年齡越大。
具體的說,虎皮鸚鵡幼鳥的額頭上分布有大量的斑紋,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退卻,直至成年時全部褪完。頭部會有一塊純色區域(綠色系和黃色系的為黃色,藍,白,灰為白色)。而老鳥該區域的羽毛雜亂。
幼年期的虎皮鸚鵡,眼睛為全黑,看上去十分可愛;成年後會逐漸出現白仁眼(出現白眼珠)。成年公虎皮鸚鵡幼鳥的喙為蠟黃色,並在尖端有黑色(大部分鳥),成年後逐漸變為灰褐色,剛成年的鳥也許仍是蠟黃色,但成年過後一段時間就會變色,有些則一旦成年就變色
最後,幼年期的虎皮鸚鵡的腳及其稚嫩,一般為粉紅色,剛成年的顏色變化不大,但一段時間後變化相當明顯,腳爪變得粗糙,也不會像幼鳥那樣肉肉的,顏色變成類似藍墨色。
⑷ 虎皮鸚鵡怎麼簡單測他幾歲
他的鼻子如果有顏色,說明它至少四個月了,再來看頭上戴帽了沒有,戴帽就是他的虎皮紋退掉了沒有,再來還可以看它的爪子,如果很粗糙就說明比較老了,還可以看虎皮紋退掉之後上面的毛是不是很亂,很亂就是老鳥,很整齊就是成年沒多長時間的.
⑸ 怎樣判斷虎皮鸚鵡的年齡和品種
虎皮鸚鵡平均年齡大約在7歲左右,生長期較短,所以不好判斷年齡。
下面向您提供一些關於虎皮鸚鵡的知識吧:
虎皮鸚鵡的習性和飼養管理
虎皮鸚鵡也叫嬌鳳、彩鳳、阿蘇兒、鸚哥等。原產於澳大利亞等地。
虎皮鸚鵡體長16~18厘米。前額、臉部黃色。頰部有紫藍色斑點。上體密布黃色和黑色相間的細條紋。腰部、下體綠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點。尾羽綠藍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腳灰藍色。雄鳥鼻包為淡藍色,雌鳥為肉色。
虎皮鸚鵡人工培育的品種很多,主要從體羽的顏色上區分,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波紋型虎皮鸚鵡國內飼養的虎皮鸚鵡基本屬於這一類。體羽顏色斑紋近似原種,有藍、黃、綠等色,上體布滿黑色橫紋斑。
2.淡色型虎皮鸚鵡可分為上體黃色,腹部綠色和上體白色,腹部藍色兩個品系,翅上均有黑色斑點。
3.玉頭型虎皮鸚鵡一種頭部白色,其他部位體色均為談藍色;另一種頭部為黃色,其它部位體羽均為綠色兩個品系。
4.白化型虎皮鸚鵡全身羽毛為潔白色,眼睛為紅色,稱為白紅眼虎皮鸚鵡。還有一種體羽為白色,全身分布有黑色的大塊斑,稱為雲斑虎皮鸚鵡。
5.黃化型虎皮鸚鵡全身體羽為黃色,眼睛為紅色,稱為黃紅眼虎皮鸚鵡。
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以植物種子等為食。繁殖期為6-1月。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18天。
⑹ 虎皮鸚鵡的年齡認識
虎皮鸚鵡平均年齡大約在7歲左右,生長期較短,所以不好判斷年齡。
下面向您提供一些關於虎皮鸚鵡的知識吧:
虎皮鸚鵡的習性和飼養管理
虎皮鸚鵡也叫嬌鳳、彩鳳、阿蘇兒、鸚哥等。原產於澳大利亞等地。
虎皮鸚鵡體長16~18厘米。前額、臉部黃色。頰部有紫藍色斑點。上體密布黃色和黑色相間的細條紋。腰部、下體綠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點。尾羽綠藍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腳灰藍色。雄鳥鼻包為淡藍色,雌鳥為肉色。
虎皮鸚鵡人工培育的品種很多,主要從體羽的顏色上區分,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波紋型虎皮鸚鵡國內飼養的虎皮鸚鵡基本屬於這一類。體羽顏色斑紋近似原種,有藍、黃、綠等色,上體布滿黑色橫紋斑。
2.淡色型虎皮鸚鵡可分為上體黃色,腹部綠色和上體白色,腹部藍色兩個品系,翅上均有黑色斑點。
3.玉頭型虎皮鸚鵡一種頭部白色,其他部位體色均為談藍色;另一種頭部為黃色,其它部位體羽均為綠色兩個品系。
4.白化型虎皮鸚鵡全身羽毛為潔白色,眼睛為紅色,稱為白紅眼虎皮鸚鵡。還有一種體羽為白色,全身分布有黑色的大塊斑,稱為雲斑虎皮鸚鵡。
5.黃化型虎皮鸚鵡全身體羽為黃色,眼睛為紅色,稱為黃紅眼虎皮鸚鵡。
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以植物種子等為食。繁殖期為6-1月。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18天。
虎皮鸚鵡飼養簡單,管理粗放,耐粗飼料,體質強壯,不易生病,且容易繁殖。虎皮鸚鵡上嘴具鉤,強壯有力,喜歡啃咬木質,故不能用竹籠,要用金屬寵飼養。作為休閑觀賞鳥可用小型電鍍的金屬籠飼養,籠內設置有棲杠、吊環,供鸚鵡玩耍。作為繁殖鳥應採用較大的方型金屬籠,籠的大小為長40厘米、寬35厘米、高35厘米,籠底設有抽屜式的沙盤(托糞板),便於清理糞便。虎皮鸚鵡的巢箱為橫窩,巢箱大小為長25厘米、寬14厘米、高14厘米的一個長方形小木箱,中間有隔板,分為內外兩室,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圓洞,直徑6厘米,外室與內室中隔板上開一個同樣圓洞,直徑4厘米,為鳥出入之門戶。
每天應更換清潔飲水,每周清理1次糞便,夏季注意不要在強光下直曬鸚鵡。冬季應注意保暖,室內溫度應不低於16℃。夏季溫度較高,一般在30℃以上時要加強通風。虎皮鸚鵡喜歡吃帶殼的飼料,平時應以穀子、稗子、小米或雞蛋小米為主,每天應喂點青菜,牡蠣粉或骨粉作為常備飼料(也可在籠內放一個整塊的墨魚骨任其啄取)。虎皮鸚鵡4個月齡達性成熟,開始發情、交配,可作為種鳥進行繁殖了,虎皮鸚鵡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每窩可產4~7枚蛋,蛋呈白色,每天或隔天產1枚蛋,在產第三枚蛋時雌鳥開始坐窩孵化,孵化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為18天。雌雄親鳥共同育雛,育雛期30天左右,雌鳥在孵化期間對外界干擾較為敏感,盡量保持環境安靜,以免親鳥受驚後棄巢,影響孵化和育雛。冬季繁殖鳥的室溫應保持在20℃以上,相對濕度45%~50%,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虎皮鸚鵡繁殖高峰期可達3~4年,以後繁殖率逐漸下降,為了對種鳥群進行提純復壯,應不斷更新種鳥。虎皮鸚鵡平均壽命7年。
6.水壺:專門用於向鳥籠的水罐中加水的用具。常用壺嘴細長的水壺,能伸進鳥籠到水罐口上,不會使水灑在籠內。可以用鐵皮、鋁皮等製作,也可以用舊塑料罐改制。在水壺上套上一個噴頭,可以給鳥淋浴。小型鳥籠可用塑料眼葯水瓶作加水器,還能吸出水罐內的污水。
7.浴盆:最好選用較淺的搪瓷盆,水不要太深。浴盆大小為15厘米左右。
8.卵勺:選用把較長的塑料勺或牛角勺即可,用於取出巢中較小的卵來進行檢驗或調整孵卵的數目。取卵時最好不用手拿,因手有氣味,容易引起親鳥棄巢不孵;再者用手拿容易把鳥卵捏碎,造成損失。
9.籠罩:根據鳥籠大小和形狀用藍布、黑布或深灰色布縫制的布套(綉眼鳥用淺色布),罩在籠子外面,遮住光線,可以防鳥驚撞,還可起到防寒、防風的作用。畫眉、百靈、雲雀等必須使用籠罩。
10.棲杠:也叫棲木,是鳥棲息的支架。最好的材料是天然去皮樹根,其次是樹枝,以圓形略扁最適合鳥抓握。棲杠的粗細要根據鳥的體型大小來確定,太粗或太細都不適宜,以鳥爪抓握後,前後趾爪之間還有少量距離為宜。棲杠的表面要粗糙,便於鳥站立。如果用竹枝,需要在上面刻紋。有的棲杠上粘一層金剛沙,使鳥能研磨嘴和爪,這種棲杠多用於畫眉、八哥籠內。大、中型的鳥籠可設置2根棲木,一高一低。有的設置可以晃動的浪木,可以使鳥增加活動量。
11.口哨:用竹片或銅片製成,能模仿雌鳥的叫聲,引誘籠鳥鳴叫。根據不同的聲響,有畫眉哨、相思哨等。
12.籠刷:是清洗鳥籠的工具,用豬鬃製成,刷柄較長,尾端呈扁平形,可以鏟除鳥糞。也可以用牙刷或瓶刷接一個長柄代替。
13.足環:為了建立鳥的擋案資料,要給每隻鳥戴上腳環,腳環上印有該鳥的號碼、出生日期等,以便做好育種和生產記錄工作。腳環有鋁制環和塑料環兩種,做成不同顏色,以資區別。
14.假卵:用木料、石膏或泥製成大小不一的卵,塗上適當的顏色,用來換取巢中的卵。假卵要盡量做得逼真。
生態環境:
虎皮鸚鵡在原生地可在多生態環境生存,如灌木叢、森林、草原、農場田園等。全。虎皮鸚鵡有類似於遷徙的行為,在澳大利亞,每年冬天(6月到9月)占據北方,到夏天(9月到1月)又聚集到南方。
分布地域:虎皮鸚鵡原產大洋洲,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內陸地區,東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區,約克角半島、塔斯馬尼亞島也有少數分布。喜集群,常結成20隻數百隻不等的一群外出覓食,有時甚至聚集2萬或更多數量成群活動。由於虎皮鸚鵡很早就被人工飼養,並且容易繁殖,已成為世界上很流行的寵物,人工飼養種在世界各地可見。
特徵:
虎皮鸚鵡是一種體形較小的鸚鵡,連同尾羽體長在18厘米左右,人工飼養種的體形略大於野生種。野外種主要為黃綠色型。虎皮鸚鵡的頭部及背為黃綠色遍布細的黑色橫紋,如同虎身上的條紋,也因此而得名。它的腰、胸及腹部為綠色。尾羽幾乎與身體等長,中央尾羽兩只為最長呈深綠色,其他尾羽呈綠色對稱排列。嘴下至頸部羽毛黃色不具橫紋,面頰部各有一塊藍紫色橢圓斑。頸部有一圈黑色近圓形斑,如同項鏈。雌雄同色,僅在蠟膜的顏色有差異。雄鳥蠟膜為藍白色或藍色(發情期)或深藍色(老齡鳥),雌鳥蠟膜為肉色或淡肉色(發情期)或姜黃色(老齡鳥)。喙為黃色,具鉤,起到爪的作用,幫助攀爬。眼睛為圓形,虹膜黑色。跗跖很短,被羽毛遮住。足為對趾足,利於抓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