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和數量怎麼求進貨率多少
1. 進貨價與零售價的換算方法
進貨價是你的采購價加采購中發生成本,零售價是你賣買過程中收的所有現金及非現金利得。
1,產品出廠價和批發代理商的價格比例應該在15%左右。零售價格在35%左右 出廠價格和零售價格比例在50% 因該是不同的行業利潤是不一樣的.一般的行業利潤都達到20個點左右.零售一般50%. 是指材料成本加動力能耗加廠房租金加工人工資加管理成本加銷售費用加稅收加最低利潤 零售價是指材料成本加動力能耗加廠房租金加工人工資加管理成本加銷售費用加稅收加最高利潤 出廠價和代銷價(公司指定代銷點)一般是一樣的,當然也要根據當地的銷售行情定價.出廠價和零售價之間的差異就是最低利潤與最高利潤之間的差價,具體情況根據市場來定,一般暢銷的東西,差價小,價格高的東西比列小.1 利潤率,跟你的必須保持一致,40 左右比較合適.第給他的價格。
2,至於各個價格定位沒用什麼比例約束,自己買的價格。只能通過網路零售了,可以按照給小零點的批發價來,你說的批發價是商品的4~5折.看你賣的是什麼產品如化妝品也可以,賣價銷售價的定義范圍可以分區域,定好價格。
3,成本加成定價零售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分數量,是加上自己利潤後的價格,這個就是成本利潤來定價,第尋找到當地,你一瓶酒都不能去送。利潤的比例怎樣算,應該視具體的商品和服務而定也就是說。
4,批發價一般是商品零售價的4到5,即利潤率,上家給你代發,例如:某汽車連鎖維修點,1+利潤率,l 成本利潤率,有優勢之處。也可以略低,從批發商那裡拿到貨.即:價格,不是自己自己生產,哪個公式計算出來,不是則要根據市場上的產品取均價/銷售額。出廠價—經銷價—代理價,進價,的理念好的其次才是實力等好價的2批第劃好區域比行的低,定零售價應該怎麼定?有的商家是自己定零.首先你是不是生產廠家。
不考慮稅收=單位成本十單位成本*成本利潤率=單位成本。
2. 進價、利潤、利潤率、標價、售價的公式
1、成本價: 材料價格+運費+人工。
2、進價: 材料價格。
3、標價: 材料價格+運費+人工+預期的利潤。
4、售價: 材料價格+運費+人工+實際達成的利潤。
5、利潤: 售價-成本價。
6、利潤率: 售價-成本價/成本價。
(2)價格和數量怎麼求進貨率多少擴展閱讀:
利潤率主要因素:
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剩餘價值率就轉化為利潤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和剩餘價值率是同一個剩餘價值量與不同資本數量的對 比得出的不同比率。
利潤率表示全部預付資本的增值程度,而且在量上總是小於剩餘價值率,從而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程度。利潤率是經常變動的,決定和影響利潤率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剩餘價值率。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剩餘價值率高,利潤率就高;反之,剩餘價值率低,利潤率也低。因此,凡是能夠提高剩餘價值率的方法,都會相應地提高利潤率。
第二,資本有機構成。資本有機構成高,利潤率低;資本有機構成低,利潤率高。
第三,資本周轉速度。資本周轉速度加快,提高年剩餘價值率,從而也提高年利潤率。資本的年利潤率與資本周轉速度成同方向變化。
3. 知道商品進價100元,要盈利至少15%怎麼算呢,計算賣價是多少呢
成本價 x (1 + 毛利率) = 銷售單價,即為100x(1+15%)=115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毛利率大小通常取決於以下因素:
1、市場競爭
所謂物以稀為貴,如果市場上沒有這類產品,或這類產品很少,或這類產品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其質量、功能價值要佔有優勢,那麼產品的價格自然是採用高價策略,反之如果是經營大路產品或夕陽產業,市場比較飽和,那麼只能是取得隨大流的銷售價格,取得平均的銷售毛利。
2、企業營銷
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還是有其他別的原因考慮,如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則可能採取先以較低價格打開市場,待市場占穩後再根據市場認同度重新調整定價策略,如果是為了盡快地收回投資,企業可能以較高的價格打入市場,再進行逐漸滲透之策,市場對成熟產品通常是實行價高量小,價小量大的回報方式,如何在價格與銷量之間進行平衡,以求得利潤最大化,是企業進行營銷策劃所必須面對,而不能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3、研發成本
現代經濟的一個特點是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如能更快更好地開發出具有新興功能的新產品,而產品在功能、使用價值及價格上存在優勢,誰就能佔領市場的最高點,企業的研發投入量大,通常其取得的發明創造成就多,受到專利保護所取得的利益就多,新興產品在成本、功效上就有極大的優勢,其產品毛利也大。
4、品牌效應
如企業有知名度,比方說其產品具有馳名商標或地方知名品牌商標,其產品質量得到市場的認可,那麼這類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會比較高,反之對於雜牌商品,就算其質量很好,由於沒有知名度,其產品毛利率通常不如具有較高品牌價值的產品毛利率高,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知名品牌產品毛利屬於中等水準,主要是靠較高的銷售數量來賺取利潤,而有些雜牌商品由於不支出廣告投入費用,主要靠櫃台以及人力拓展,由於其價格中廣告成本不大,其毛利率反而很高。
5、固定成本
主要指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如機器設備、廠房、廠租的投入,這些構成固定製造費用,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反映了企業的進入門檻高低,企業為收回此巨額投資成本,也會提高其產品的毛利,反之如果企業投入的機器設備不多,或大多採取代工的形式組裝加工,或委託加工,其銷售利潤要讓一部分給協力廠商,其產品毛利也可能只是平均化的。
6、技術成本
如企業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特別是發明專利和技術專利,而該專利產品無論在產品質量、產品功能方面比市場上原有同類產品均存有優勢,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具有競爭上的排他性,自然具有加價能力,此時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比較高。
7、技術工藝
用人的技術要求,人工成本的大小,產品生產工藝復雜,技術含量高,所用技工檔次等級較高,其產品的毛利也自然會高,反之對於工藝簡單,沒什麼技術含量,大都實行普工操作的大路產品,當然不可能有多高的毛利。
8、周轉率
因為應收賬款會佔用資金成本,而老闆通常會把這個資金成本打進銷售價格里去的,即是說如果是現銷,錢貨兩清的交易,其成交價格相對要低得多,但凡是賒銷,其成交價格相對現銷來說要高一點,而銷售價格高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大一點,而銷售價格低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小一點,如果說某企業應收賬款的周轉率較小,而毛利又不大,則是一個很不正常的情況,應對其成本或進銷價格進行實質性審查。
9、生命周期
一般來說,一種全新功能的新產品剛投放市場的前期毛利比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市場的擴大,競爭對手的加入,做的人越來越多,企業必然降價促銷,同時伴隨原材料及人工價格的走高,其銷售毛利也會逐漸下降,這在保健品行業或高科技行業比較明顯。
10、產品部件
是由企業自已解決還是委外加工,一般來說自行生產其毛利要高一點,主要零部件採取委外加工方式生產的企業,其利潤要分一部分給協力廠家,此時企業的毛利相對要低一點。
上述關於毛利率的分析僅就一般情況而言,實際上也有例外的時候。
對於毛利率的分布,通常是高科技行業的毛利率比普通產業的毛利率高,新興產業的毛利率比傳統產業、夕陽產業的毛利率高,相對於同類產品,新開發的產品毛利率比原有老產品的毛利率高。
4. excel采購總額=單價*(1-折扣)*數量用哪個公式
excel采購總額=單價*(1-折扣)*數量公式:(1-折扣率)*單價*數量。
假設數量、單價、總價分別是A、B、C三列,那麼,C列可以用公式「=A1*B1」來表示,把C1填好後再往下填充就行了。
年采購金額包括生產性原材料與零部件采購總額、非生產采購總額(包括設備、備件、生產輔料、軟體、服務等)、原材料采購總額占總成本的比例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原材料采購總額。
廣義的采購利潤:
體現在采購價格降低、采購費用節約、庫存沉澱消化和財務費用減少的價值總額。 用公式表示:R=C+F+K-S 式中,R——采購利潤; C——采購成本降低額; F——采購費用節約額; K——應付帳款增加額*貸款利率-欠款引起的漲價損失。
S——采購利潤損失。在以上采購利潤的構成要素中,采購成本降低額(C)是關鍵要素,核心是價格控制;采購費用節約額(F)和應付賬款(K)是兩項重要要素。以上三要素,都需要集中精力去挖掘,為公司創造「采購利潤」的最大化。
5. 求excel計算公式。 數量*成品率(成品率低於95%則加5%,成品率高於95%則按實際數值算)*價格
假如數量在A1,成品率在B1則C1內輸入
=A1*IF(B1<95%,B1+5%,B1)*價格
6. 襯衫的價格將根據訂購數量而定,數量不足100件,每件80元。100件及以上,每件75
考點:百分數的實際應用 專題: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分析:一共有150件襯衫以90元或80元售出,有180件襯衫以100元或90元售出,所以以100元售出的襯衫比以80元售出的襯衫多180-150=30件,剔出30件以100元售出的襯衫,則以100元售出的襯衫和以80元售出的襯衫的數量相等,也就是說除了這30件襯衫,剩下的襯衫的平均價格為90元,平均每件利潤為10元,如果將這30件襯衫100元襯衫也以90元每件出售,那麼所有的襯衫的平均價格為90元,平均利潤為10元,商店獲利減少30×10=300元,變成2000元,所以襯衫的總數有2000÷10=200件. 80×(1+25%)=100(元),100×0.9=90(元),根據題意,可得一共有150件襯衫以90元或80元售出,有180件襯衫以100元或90元售出,所以以100元售出的襯衫比以80元售出的襯衫多:180-150=30(件),剔出30件以100元售出的襯衫,以100元售出的襯衫和以80元售出的襯衫的數量相等,也就是說除了這30件襯衫,剩下的襯衫的平均價格為90元,平均每件利潤為10元,如果將這30件襯衫100元襯衫也以90元每件出售,那麼所有的襯衫的平均價格為90元,平均利潤為10元,商店獲利減少30×10=300元,變成2000元,所以襯衫的總數有:2000÷10=200(件).答:商店一共進了200件襯衫.故答案為:200.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百分數的實際應用,考查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7. 進價 1500 售價 1800 利潤率是多少 (1500 - 1800)/1500 吧 我想問的是 1500:1800 能求個什麼出來
利潤率=[(售價-進貨價)/進貨價] ×100% 進價:售價 表示進價是售價的百分幾了,利潤率=[1/( 進價:售價)-1]×100%,一般不會這樣算,單純給出這個比是沒意義的,如果註明進價:售價 = 1500/1800的話,那除開真實價格外,其他都可以知道,因為比有時可以約分,不是真實價格比。希望對你有幫助。
8. 進價、售價和利潤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公式:進價=售價-【售價*利潤率】,售價=進價/利潤率,利潤=售價-進價,利潤率=(售價-進價)÷售價,售價=賣出去的價格,進價=買商品的價格。
例如:
買一台電腦花費3000元(進價)
賣出去的價格是3500元(售價)
3500-3000=500(利潤)
需知:
進價:通常是指「含稅進價」(註:電腦系統實際是以「未稅進價」,來計算毛利的),進價決定的因素包括:「采購及銷售人員的素質與談判技巧,買賣雙方的實力,供需的狀況,付款條件,其他交易的條件與要求。
供應商的地區性營銷策略,供應商的獲利狀況,及買方的市場定位,或進貨數量,原材料價格,匯率」等等。「含稅進價」在電腦系統上是指扣除「折扣」後的進貨價格。
9. 如一件商品,進貨價為70元,賣出價為100元,請問利潤率是多少
如一件商品,進貨價為70元,賣出價為100元,利潤率約是42.86%。
解析:
利潤÷成本×100%=利潤率
(100-70)÷70
=30÷70
≈42.86%
拓展資料:
一、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比率。 如以p`代表利潤率,C代表全部預付資本(c+v),那麼利潤率p`=m/C=m/(c+v)。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100%。
二、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剩餘價值率就轉化為利潤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和剩餘價值率是同一個剩餘價值量與不同資本數量的對 比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潤率表示全部預付資本的增值程度,而且在量上總是小於剩餘價值率,從而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程度。利潤率是經常變動的,決定和影響利潤率的主要因素有:
1,剩餘價值率。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剩餘價值率高,利潤率就高;反之,剩餘價值率低,利潤率也低。因此,凡是能夠提高剩餘價值率的方法,都會相應地提高利潤率。
2,資本有機構成。資本有機構成高,利潤率低;資本有機構成低,利潤率高。
3,資本周轉速度。資本周轉速度加快,提高年剩餘價值率,從而也提高年利潤率。資本的年利潤率與資本周轉速度成同方向變化。
4,不變資本的節省。在剩餘價值率、剩餘價值量一定的情況下,節省不變資本,可以減少預付資本,從而提高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