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養老保險交多少怎麼計算
㈠ 城鄉居民補充保險每年交5000塊錢,65歲每年能領多少錢
每年交5000的話交滿15年65歲時每年能領7968元。數據表明,早在2019年年底,我國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已經達到25388萬人,占總人口的18.1%。而國際上一般認為,只要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12%,就可以認為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拓展資料:
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很快就將會迎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養老。過去農民養老都是靠傳統的家庭模式,養兒防老,但現在這種模式已經靠不住了。好在國家及時在農村也實施了養老保險制度,即目前所說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農民年輕時每年繳納養老保險費,交滿15年,等到60歲之後就能按月領取養老金了。
農民交的養老保險費分為多個檔次,最初實施時,一般都是最低每年100元,最高2000元。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交費檔次也有所提高,一般最低每年200元,最高則達到每年5000元,有的地方還能交更多。
養老保險一直都是「多交多得」,自己交的越多,以後領的就越多。一些農民由於條件所限,每年都交最低檔次的,比如每年100、200,但說實話,這樣的標准交滿15年,每月所領的很少。畢竟100元交滿15年,也不過1500元,能指望到時候每月領多少錢呢?按現在的標准,100元交15年,60歲之後,個人賬戶每月可領14元,加上國家補助的基礎養老金103元,每月能領117元。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基礎養老金每年都漲,所以按現在的算是117元,未來肯定更多。
經過計算,按5000的標准交滿15年,到時候每月個人賬戶大概能領561元,再加上每月基礎養老金103元,即664元。同樣未來真正到手的,比664元只高不低。
因此,即使按現在的基礎養老金計算,5000每年的標准,60歲後到手的,比每年交100,每月多領約550元。有人可能說了,現在一年交100,跟一年交5000能一樣嗎?一年可是少交了4900元啊,肯定還是交100劃算。交5000每月領664元,交100每月領117元,差距為每月547元,這樣每年就差6564元。這可比成本差距4900要多吧。並且,交錢的時候,只要交滿15年就可以了,而領錢的時候,可不限制年數。
㈡ 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怎麼算
法律分析:參加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個人(贍養人員、家庭)按年繳費,繳費標准設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共五個檔次。
法律依據:《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四、基金籌集
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贍養人員、家庭)繳費、政府補貼、集體補助和其他繳費資助構成。
(一)個人(贍養人員、家庭)繳費。參加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個人(贍養人員、家庭)按年繳費,繳費標准設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共五個檔次。
(二)政府補貼(入口補)。政府對參加補充養老保險的個人(贍養人員、家庭)繳費給予資金補貼。繳費補貼(入口補)標准為:繳200 補貼70 、繳500元補貼120元、繳1000元補貼200元、繳2000元補貼360元、繳5000元補貼600元。鼓勵參保人選擇較高檔次繳費,多繳多得。
參加補充養老保險的個人(贍養人員、家庭)當年不繳費的,政府不予補貼。之後再進行補繳的,補繳部分不享受政府的繳費補貼。
上述繳費補貼費用,由市縣兩級財政共同負擔,分擔比例由各設區市確定。
(三)集體補助(入口補)。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社區對年滿50周歲、不足65周歲、參加補充養老保險的個人(贍養人員、家庭)繳費給予補助,具體標准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社區自行研究確定。
參加補充養老保險的個人(贍養人員、家庭)當年不繳費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社區不予補助。之後再進行補繳的,補繳部分不享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社區的繳費補助。
(四)其他繳費資助。鼓勵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個人為參加補充養老保險的個人(贍養人員、家庭)繳費提供資助。
㈢ 社保調基後養老保險補繳金額如何計算
社保調基後養老保險補繳金額計算方法是:
補繳金額等於補繳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乘以(應補年度繳費工資基數%應補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乘以繳費比例乘以補繳系數,繳費比例按照現行企業繳費比例執行,即28%,企業20%,個人8%。補繳系數起點為1點1,補繳年度每提前一年系數增加0點1。
社會保險是指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但是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討論社會保險的歷史時就不能把社會保險從社會保障中抽出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六條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㈣ 補交養老保險的費用一般要多少錢
個人補交養老保險一年所需的金額=補繳時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應補年度的欠繳指數×繳費比例×補繳系數。但是各地政策情況都不一樣,當事人直接向當地社保經辦部門咨詢,也可撥打當地社保咨詢電話12333咨詢。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第六十三條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
㈤ 補繳社保費用怎麼算
為彌補因企業遲繳職工養老保險費,造成職工個人賬戶金額損失,補繳養老保險費按照濟勞險字【1999】7號文件執行。計算方法如下:
補繳金額=補繳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應補年度繳費工資基數%應補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比例*補繳系數。
社保補繳計算方法如下: 補繳金額=補繳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應補年度繳費工資基數%應補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比例*補繳系數 其中:繳費比例按照現行企業繳費比例執行,即28%,企業20%,個人8%。補繳系數起點為1.1,補繳年度每提前一年系數增加0.1,逐年計算。
1、補繳金額:補繳金額=補繳時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應補年度的欠繳指數×繳費比例×補繳系數。
2、個人帳戶金個人帳戶金=補繳時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應補年度的欠繳指數×11%×補繳系數。
3、個人帳戶金中的個人繳納部分個人繳納部分=補繳時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應補年度的欠繳指數×個人繳費比例×補繳系數。
4、計算個人帳戶金和個人帳戶金中的個人繳納部分公式中的應補年度不得早於1 996年。
5、補繳金額累計計算。
㈥ 補充養老保險計算方法
繳費單位(不含個體、自由職業者)漏繳職工養老保險費的,應帶以下材料到各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基本養老保險費個案補繳:
1、職工檔案和養老保險手冊;
2、《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申請表》;
3、勞動合同、工資發放明細表等;
4、其他相關材料。
為彌補因企業遲繳職工養老保險費,造成職工個人賬戶金額損失,補繳養老保險費按照濟勞險字[1999]7號文件執行。計算方法如下:
補繳金額=補繳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應補年度繳費工資基數÷應補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比例×補繳系數
其中:繳費比例按照現行企業繳費比例執行,即30%,單位22%,個人8%。補繳系數起點為1.1,補繳年度每提前一年系數增加0.1,逐年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