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現金舉報電話是多少
1. 商家不收現金去哪裡投訴
法律分析:商家不收現金可以撥打12315或12345投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2. 拒收現金打什麼電話投訴
法律分析:不收現金該的維權方式:當事人可撥打12315,同時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和工傷管理部門舉報,並同時保留對方拒收現金的證據,作為舉報的佐證。 我國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 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 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 第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3. 拒收現金投訴電話
法律分析:拒收現金投訴電話是12363,遇到商家拒收人民幣的,除了採取撥打電話的方式投訴之外,還可以向中國人民銀行進行投訴;也有權以消費者身份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人民法院等相關部門,以商家侵犯消費者自由選擇支付方式、平等交易等權益為由進行投訴、起訴。
法律依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4. 不收現金舉報打什麼電話
法律分析:消費者如發現拒收現金的情況,可致電「12363」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熱線或省內各級人民銀行對外公布的「拒收現金情況反映電話」進行反映、投訴、舉報。商家拒收現金,實際上是在剝奪現金交易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這是對現金交易消費者的歧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5. 學校不收現金是否違法,怎麼投訴
法律分析:現金是國家首要支付方式,任何單位和企業都不允許拒收現金,這是違法的。直接向人民銀行去投訴舉報客服電話為12363撥打即可投訴,正當的支付權益一定會受到支付保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6. 拒收現金向哪個部門投訴
拒收現金投訴電話是12363,除了採取撥打投訴電話之外,也可以直接到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等進行投訴。投訴的時候,需要拿出證明某商家確實拒絕收取自己支付的現金證據。
拒收現金投訴電話是12363,遇到商家拒收人民幣的,除了採取撥打電話的方式投訴之外,還可以向中國人民銀行進行投訴;也有權以消費者身份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人民法院等相關部門,以商家侵犯消費者自由選擇支付方式、平等交易等權益為由進行投訴、起訴。
任何的商家和個人,都不得以現金容易丟失等為由,拒絕消費者支付的現金。對於任何公民來說,如果購買商品付款時商家拒絕收取現金,那麼就可以投訴該違反法律規定的商品出售方。
在接受現金支付的前提下,鼓勵採用安全合法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保障人民群眾和消費者在支付方式上的選擇權。經自願、平等、公平、誠信協商一致,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方式、 無人銷售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履行法定職責,且不具備收取 現金條件的,可以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要求或者誘導其他單位和個人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
【法律依據】
《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