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一部紀錄什麼的書共多少篇
㈠ 論語是記錄什麼和什麼的一部書共20篇是什麼家經典著作之一
【儒家】經典之一。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南宋時,朱熹將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㈡ 《論語》是記錄什麼言行的一部書 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而非孔子本人該書共幾篇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
,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而非孔子本人該書共一共20篇
㈢ 論語是記錄什麼的一部書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
㈣ 論語是一種記錄什麼的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㈤ 《論語》是一部什麼書
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書。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論語是「語錄」之意。漢朝以前,《論語》有過《魯論》、《齊論》、《古論》等不同名稱的版本,但除了個別篇目不同外,各種版本內容大體一致。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 《論語》的篇章排列在內容上沒有什麼必然聯系,各章各節獨立成篇。它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記錄了孔子關於哲學、經濟、政治、倫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方面的言論,是研究孔子及其創立的儒家學說的主要文獻。
㈥ 《論語》是記錄什麼的一部書
《論語》共20篇,篇名取篇首的前兩三個字為題,無意義,一段話為一章,共492章,13000餘字,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教育、哲學、歷史等各方面,《論語》記載了孔子關於「天」、「命」的一些言論,反映了孔子的世界觀。孔子對鬼神持懷疑態度,其倫理思想核心是「仁」,常指人的主觀的自覺精神,其政治哲學主要是德治主義,強調道德教化,而貶低行政命令和刑罰的作用。《論語》中有關教育和學習的論述非常豐富。其中講述了許多學習心得。如「學而時習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同時,還記載了孔子對於學習和思考關系的論述。
㈦ 論語是記錄什麼的一部書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們整理編寫而成,是儒家的經典代表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分為學而篇、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治長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鄉黨篇等。
《論語·學而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㈧ 論語全書共有多少篇
一共有二十篇。
1、學而:主要講「務本」的道理,引導初學者進入「道德之門」
2、為政:主要講治理國家的道理和方法
3、八佾:主要記錄孔子談論禮樂
4、里仁:主要講仁德的道理
5、公冶長:主要講評價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6、雍也:記錄孔子和弟子們的言行
7、述而:主要記錄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8、泰伯:主要記孔子和曾子的言論及其對古人的評論
9、子罕:主要記孔子言論,重點為孔子的行事風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10、鄉黨:主要記錄孔子言談舉止,衣食住行和生活習慣
11、先進:主要記錄孔子教育言論和對其弟子的評論
12、顏淵:主要講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實行仁德,如何為政和處世
13、子路:主要記錄孔子論述為人和為政的道理
14、憲問:主要記錄孔子和其弟子論修身為人之道,以及對古人的評價
15、衛靈公: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在周遊列國時的關於仁德治國方面的言論
16、季氏:主要記孔子論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禮法治國
17、陽貨:主要記錄孔子論述仁德,闡發禮樂治國之道
18、微子:主要記錄古代聖賢事跡、孔子眾人周遊列國中的言行及周遊途中世人對於亂世的看法
19、子張:主要記錄孔子和弟子們探討求學為道的言論,弟子們對於孔子的敬仰贊頌
20、堯曰:主要記錄古代聖賢的言論和孔子對於為政的論述
(8)論語是一部紀錄什麼的書共多少篇擴展閱讀
一、孔子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二、主要內容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