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汽車資訊 » 李十二電話多少

李十二電話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9-12 04:10:57

❶ 王昌齡寫出塞的歷史背景

王昌齡寫出塞時,當時唐朝的北方邊境已是危機四伏。早在武則天時期,契丹李盡忠反叛唐朝,攻佔了營州。安西地區突厥猖狂,唐朝的安北都護府被迫南遷。開元年間,唐玄宗聽取張說的建議,改革「府兵制」及土地政策,經過數年的戰爭,逐漸奪回營州,安定北方邊境,並使安北都護府回遷。

《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第二首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剛剛結束時的情景,寥寥數筆,生動地描繪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勝利者的驕傲神態。全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煉明快。

原文如下: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譯文如下:

其一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其二

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戰斗結束後戰場上只剩下凄涼的月色。

城頭上的戰鼓還在曠野里震盪回響,將軍刀匣里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干。

(1)李十二電話多少擴展閱讀:

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

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組詩的第二首,《全唐詩》同時也錄入李白詩作下,作《從軍行》或《軍行》。 但《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沒有《軍行》一首。

歷來對此詩真實作者存有不同意見。

❷ 洛陽李十二有幾家電話是多少

紗廠南路有一家 紗廠南路跟唐宮路交叉口 北 西工飯庄隔壁

❸ 杜甫有多少首寫李白

1. 杜甫寫了多少關於李白的詩句
杜甫寫了多少關於李白的詩句 1.杜甫給李白寫過多少首詩
時年三十四歲的杜甫,對於長他十歲的李白,仰慕之心,不一而足。他們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飲同酌,同醉同酣,似乎給杜甫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當時,還有另一位詩人高適,也和他們在一起。後來,杜甫總是在詩中提到這次齊魯之行的愉快經歷,「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不勝留戀。總之,只不過短短的三年間的兩次交往,敬佩其才華,膺服其詩情,欽慕其瀟灑,悲憫其遭遇的杜甫,涉及到李白的詩篇有:

《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

《贈李白》(「二年客東都」)

《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飲中八仙歌》

《冬日有懷李白》

《春日憶李白》

《夢李白二首》

《天末懷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不見》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昔游》

《遣懷》

計十四首詩。

盡管,作品數量的多寡,並不能決定兩人情誼的深淺,但是——
2.杜甫寫給李白的詩
一、回答:杜甫保存至今的詩歌作品中,跟李白有關的,共15首:

1、《贈李白》(五古)

2、《贈李白》(七絕)

3、《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4、《八仙歌》

5、《冬日有懷李白》

6、《春日憶李白》

7、《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8、《夢李白》二首

9、《天末懷李白》

10、《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11、《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12、《不見》

13、《昔游》

14《遣懷》

二、擴展知識:李白與杜甫簡介

李白與杜甫同是唐代時期中國最著名的詩人。被後現代人合稱為「李杜」。杜甫比李白小11歲,一位是浪漫主義的典範,一位是現實主義的代表。其成就勢均力衡。說到底,都是官場敗北,李白把思想與情懷寄予山水。杜甫卻關心民間疾苦。杜的天賦不如李,但仍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之作更為難得,這得益於他的勤奮,也得益於他嚴謹治學的態度。官場的失意卻造就了對中國文明的文化璀璨貢獻。後世影響深遠。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3.杜甫寫的關於李白的詩的名稱
1. 贈李白 二年客東都, 所歷厭機巧。

野人對腥膻, 蔬食常不抱。 豈無青精飯, 使我顏色好? 苦乏大葯資, 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 脫身事幽討。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瑤草。

★這是天寶三載(公元744年),在東都遇由翰林供奉被放的李白時所作。前八句自敘,後四句敘李。

★浦評:自敘反詳,敘李反略。則似翻賓作主,翻主作賓矣。

不知其自敘處多用「 青精」、「大葯」等語,正為太白作引。落到李侯,只消一兩言雙綰。

而上八句之 煙雲,都成後四句之烘托。明乎彼己虛實之用,可與說杜矣。

2. 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不太能理解詩的全部意思,好象是說李白的狂放. 3.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陰鏗。

余亦東蒙客, 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攜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處, 還尋北郭生。 入門高興發, 侍立小童清。

落景聞寒杵, 屯雲對古城。 向來吟橘頌, 誰欲討□(艹專)羹? 不願論簪笏, 悠悠滄海情。

嘿嘿這首詩寫的有短袖之風哦.不過我喜歡"落景聞寒杵,屯雲對古城。"兩句 4.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綉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談雄辨驚四筵。 這首詩的評解太多了不用我來啰唆了吧.太喜歡詩中描繪的大李了. 5.冬日有懷李白 寂寞書齋里, 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 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 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 空有鹿門期。 想李白想斷腸啊. 6.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 飄然思不群。

清新庚開府, 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 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尊酒, 重與細論文? 冬也想來春也想,最喜歡這首里對李白詩文的評價了. 象"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寫得多好啊,真的感覺到北方春天樹木剛出枒的那幾天,多有生命力啊. 7.夢李白二首 死別已吞聲, 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 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 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 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 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樑, 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 無使蛟龍得。 浮雲終日行, 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 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 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後事。 四時節氣憶完了李白又夢見李白.要是有人這么關心我也死而無憾了. 8.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 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 投詩贈汨羅。

受不了啦. 9.不見 (原註:近無李白消息) 不見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 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 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 頭白好歸來。
4.杜甫為李白寫了多少詩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杜甫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餘首。有《杜少陵集》。
5.【杜甫贊美李白的詩句"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全詩是什麼】
唐·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韻》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6.李白和杜甫一共寫了多少詩
李白:存詩900餘首。

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

李白 (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唐代還有一位詩人叫李賀,號「詩鬼」,和李白有得一比。兩人統屬浪漫主義風格,想像奇偉,用詞誇張。但相比而言,李白詩多信筆揮撒,自然天成。李賀則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盡心機,可謂「嘔心瀝血」。從成就來看,二人不可相提並論。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另說見後)。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其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號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7.寫杜甫思念李白的詩句是
李白和杜甫是我國歷史上兩位最偉大的詩人,他們生活的時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時期。坎坷的生涯和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們有了共同的語言。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陽。那年三月,李白離開朝廷,四月途經洛陽,兩位詩人相見。爾後同往開封、商丘游歷,次年他們又同游山東,賦詩作歌、親同手足。

李、杜互相寫的贈寄詩充滿了真誠的情誼。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中說:「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他還寫下了《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等詩,盼望著「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杜甫時常掛念著李白的衣食住行,擔心他被貶逐以後的安全:「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些詩句對李白遭誣受害表示了極大的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對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寫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詩:「我來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盪寄南征。」由於杜甫不在身邊同游,「齊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魯酒」也提不起酒興,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夢李白二首

杜甫

【原文】

死別已吞聲, 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 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 明我長相憶。

君今在羅網, 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 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 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樑, 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 無使蛟龍得!

浮雲終日行, 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 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 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後事。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贈李白 - - 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

(唐)杜甫 冬日有懷李白

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8.杜甫寫的關於李白的詩是什麼
夢李白二首

死別已吞聲,

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

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

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

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

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樑,

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

無使蛟龍得.

浮雲終日行,

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

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

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後事.

贈李白

二年客東都,

所歷厭機巧.

野人對腥膻,

蔬食常不抱.

豈無青精飯,

使我顏色好?

苦乏大葯資,

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

脫身事幽討.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瑤草.

李白斗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 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 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 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 重與細論文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 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 投詩贈汨羅.

❹ 杜甫給李白寫過多少首詩

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
《贈李白》(「二年客東都」)
《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飲中八仙歌》
《冬日有懷李白》
《春日憶李白》
《夢李白二首》
《天末懷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不見》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昔游》
《遣懷》
計十四首詩。
盡管,作品數量的多寡,並不能決定兩人情誼的深淺,但是——
時年三十四歲的杜甫,對於長他十歲的李白,仰慕之心,不一而足。他們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飲同酌,同醉同酣,似乎給杜甫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當時,還有另一位詩人高適,也和他們在一起。後來,杜甫...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
《贈李白》(「二年客東都」)
《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飲中八仙歌》
《冬日有懷李白》
《春日憶李白》
《夢李白二首》
《天末懷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不見》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昔游》
《遣懷》
計十四首詩。
盡管,作品數量的多寡,並不能決定兩人情誼的深淺,但是——
時年三十四歲的杜甫,對於長他十歲的李白,仰慕之心,不一而足。他們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飲同酌,同醉同酣,似乎給杜甫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當時,還有另一位詩人高適,也和他們在一起。後來,杜甫總是在詩中提到這次齊魯之行的愉快經歷,「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不勝留戀。總之,只不過短短的三年間的兩次交往,敬佩其才華,膺服其詩情,欽慕其瀟灑,悲憫其遭遇的杜甫,涉及到李白的詩篇有:

❺ 西安有哪些有名的小吃

1、西安涼皮

涼皮是陝西特色小吃之一,源於秦代,歷史久遠,種類繁多。其鮮嫩爽滑,口感極佳,且營養豐富。冬吃保暖,夏吃消暑,解乏祛濕,真可謂是四季皆宜,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本草綱目》上說:米能養脾,麥能補心。麻醬涼皮,為清真吃法,在回民街最為普遍。特點是以大量芝麻醬作為調味主料之一。口感甚佳。

(5)李十二電話多少擴展閱讀:

西安特色小吃背後的歷史故事:

羊肉泡饃——大宋皇帝趙匡胤定位絲綢路上的快餐

傳說當年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一日,他窮困到懷里只剩下一個干饃,飢腸轆轆的他,在路過一家買牛羊肉的小店時,掌櫃的見其可憐,遂將他的干饃掰碎後用一勺羊肉湯在火上煮透與之充飢。餓壞了的他狼吞虎咽,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一日出巡長安,同文武大臣專程來到這家小店,讓店主再做一碗羊肉泡饃。出了宮的他仍感到其味鮮美無比,於是龍心大悅,當即賞銀百兩。此事很快傳遍長安,羊肉泡從此譽滿古都。

❻ 介紹各詩人的代表作啊

想找誰的你告訴我 我也不知道你想知道誰 我只能介紹兩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里程碑...
李白( 701 — 762 )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先世於隋時因罪徙居中亞。白於武後長安元年 (701) 出生在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今蘇聯吉爾吉斯加盟共和國托克馬克城),約五歲時,隨父遷居蜀中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

李白 少年時期 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歲誦詩書,觀百家,作詩賦,學劍術,愛好十分廣泛。十五歲左右就寫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歲以後,在蜀中漫遊,飽覽了四川的壯麗景色,接觸了社會生活,開闊了視野,培養了熱愛祖國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愛自由的性格,也種下了遊仙出世的消極思想的根苗。

開元十四年 ( 726) ,二十六歲的李白便「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開始了以安陸(今屬湖北)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遊,歷兩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區,足跡踏遍近半個中國。這一時期的詩歌多描寫自然山水和漫遊生活,作品有《丁都護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越中覽古》《春夜洛城聞笛》等,風格已經成熟。

天寶元年 (742) ,四十二歲的李白由友人推薦,應詔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異常興奮,寫下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這樣的詩句,以為將會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是現實無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當時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縱情聲色,不理朝政,詩人「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志願無法實現,結果反被排擠,懷著失望與悲憤的心情離開了長安,結束了這前後不滿兩年的帝京生活。這一時期雖不長,但詩人接觸到宮廷生活的內幕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寫下了不少抨擊現實的詩歌,如《古風》的一部分,《行路難》《梁甫吟》等,這些詩,鞭撻了權貴,表現詩人不願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天寶三年 (744) 春,李白離開長安,懷著理想幻滅的痛苦與悲憤,開始了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第二次漫遊,歷時十一年,「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但對國事仍然非常關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天寶三年秋,在洛陽和汴州分別遇見了杜甫和高適,三人便結伴同行,暢遊了梁園和濟南等地,李杜從此便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這一時期,是詩人創作最豐富的時期,代表作品有:《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北風行》《梁園吟》等等。深刻地揭露現實和強烈的反抗精神是這個時期作品的顯著特色。

天寶十四載 (755) ,安史亂起,李白懷著消除叛亂、恢復國家統一和安定的志願,參加了永王李璘的隊伍,不料永王和肅宗爭奪帝位,肅宗消滅了李璘的隊伍,李白獲罪,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詩人含不白之冤,發出無聲的垂泣:「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江夏別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還。《朝發白帝城》一詩就記述了當時的心情。

上元二年 (761) ,已六十一歲的李白,聽說太尉李光弼率兵追擊史朝義,決定投軍,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 寶應元年 (762) 十一月 ,病死在他的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家中,終年六十二歲。

李白在政治上雖未能實現理想,但在詩歌創作中卻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繼承並發揚了自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的詩歌傳統,把浪漫主義精神和創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常以奔放的激情表達搏擊風雲,翼申所能的抱負和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詩人以強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馴的態度,抨擊社會,鞭笞權貴。李白雖然不像杜甫那樣和人民有廣泛的接觸,但他對勞動人民也是寄予同情的。在《丁都護歌》中寫出了船工的血淚。在《秋浦歌》中寫了漁民、冶工的艱辛。在《妾薄命》《長干行》《北風行》等詩中,寫出了對婦女命運的同情。安史亂後,他發出了「白骨成(一作「蔽」)丘山,蒼生竟何罪」(《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的慨嘆,表達了自己「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奔亡道中》)「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的愛國憂民的悲憤心情。

他用大量的詩篇,歌詠祖國山河的壯美,寄託他愛國的深情。在詩人的筆下,險峻的蜀道,奇偉的群峰,奔騰的江河,飛瀉的瀑布,都顯得壯美動人。

無庸置疑,李白詩歌中也確有描寫求仙訪道、煉丹服葯以及宣揚人生如夢和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須加以鑒別。

李白的詩縱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參雜。奇特的誇張,瑰麗的色彩,神話故事,軼聞傳說,熔鑄於詩篇中。然而他的詩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飾。構成其飄逸豪放、雄奇灑脫的藝術風格。他最擅長七言歌行和絕句。他的絕句被後人奉為唐人絕句的典範。杜甫對李白極為傾服,對他的詩歌曾給予極高的評價:「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十二白二十韻》)。

有 《李太白全集》 傳世,存詩 九百九十餘 首。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全集注》和今人瞿蛻園、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王運熙的《李白研究》、王瑤的《李白》和復旦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組選注的《李白詩選》可以參閱。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並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於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陝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陝西富縣境),隻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後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拋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後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死後,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後,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唐太宗大歷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隻小船中。
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鬱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朴。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聖」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餘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成都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檢郎,而又被稱做杜工部。河南鞏縣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因其在詩歌創作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被譽為"詩聖",詩作流傳至今約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亂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於風景秀麗的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詩中提到的"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這里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留下詩作240餘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更是千古絕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遊,賦詩題畫,精彩之作層出不窮。「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絕句四首(其三)》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詩人在草堂所見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別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經多次修復而成,面積240餘畝,是成都遊客最集中有觀光勝地之一。草堂內楠木參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橋亭相間,花徑柴門,曲徑通幽,園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築從正門始,依次遞進是大廟、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其中大廟、柴門是杜詩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築,詩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工部祠內供奉有杜甫畫像,並有杜詩傳人陸游、黃庭堅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余冊,文物2000餘件。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 杜甫一生寫下了一千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春望》等。杜甫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展示,這一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這種愛國熱枕,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現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在讀者面前。出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統治階級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禍國殃民的罪行,必然懷有強烈的憎恨。這一點在不朽的名篇《兵車行》、《麗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一個偉大愛國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現。杜甫的一些詠物、寫景的詩,甚至那些有關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中,也無不滲透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總之,杜甫的詩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藝術記錄。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在怎樣一種險惡的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杜甫詩歌的認識作用、借鑒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
杜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詩人常將自己的主觀感受隱藏在客觀的描寫中,讓事物自身去打動讀者。例如《麗人行》中,詩人並沒有直接去斥責楊氏兄妹的荒淫,然而從對他們服飾、飲食等方面的具體描述中,作者的愛憎態度已顯露無遺。
杜詩語言平易樸素、通俗、寫實,但卻極見功力。他還常用人物獨白和俗語來突出人物性格的個性化。
杜詩在刻畫人物時,特別善於抓住細節的描寫,如《北征》中關於妻子兒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來看,可以概括為沉鬱頓挫。這里的沉鬱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所有這一切,確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國文學史上至高無上的「詩聖」的地位。
的地方。

❼ 送涼皮電話是多少

涼皮是陝西,河南,甘肅非常受歡迎的傳統小吃。一些地區因方言發音不同而稱「釀皮」,以陝西涼皮最為著名。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種口味。 涼皮歷史悠久,據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冬天吃麵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暑,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涼皮,涼皮去濕,涼皮真可謂是四季皆宜、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本草綱目》上說:米能養脾,麥能補心。根據原料選用和製作方法的不同,各地叫法也不同。陝西涼皮為傳統特色小吃之一,多使用小麥麵粉製作,也有米粉或其他澱粉製作的。
一般涼拌食用(但在漢中地區,熱食更為廣泛),種類繁多,製作方法各異,調拌也各具特色,口味不同。主要有:麻醬涼皮、秦鎮米皮、漢中麵皮、岐山擀麵皮、麵筋涼皮等。
涼皮歷史久遠,涼皮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麵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

❽ 我想在沁陽市西向鎮開一家姐弟倆土豆粉,需要多少錢還有加盟電話是多少

我朋友在西向開了家李十二袁一的店,生意很好,投了八九萬,加盟費1.5萬,買他們的餐具什麼的2萬,桌子和凳子花也不少,一張桌子一百多,一個凳子80元,空調裝修房費進貨什麼的,去年八月開張。望採納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4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30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71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7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5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81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7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