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里怎麼求增加了多少貨幣供給
『壹』 求總需求函數和增加多少貨幣供給和政府購買支出才能實現充分就業
由Y=C+I+G=1000+0.85×0.8Y+300-50r+200,得0.32Y=1500-50r
結合0.4Y-100r=900/P,消除r,得總需求函數:0.52Y=1500+450/P
聯立總供給函數Y=2500+400P,解得:Y=3311 P=2.03
由Y=2500+400P,如果Y=3000,則P=1.25
由0.32Y=1500-50r 和 0.4Y=M/1.25+100r 得 M=150,可知貨幣供給要減少750
由0.32Y=1300+G-50r 和 0.4Y=900/1.25+100r 得 G=-100???政府購買支出減少300??
如果有答案,發出來看看。
『貳』 貨幣供給量是如何計算的
貨幣供應量 = 貨幣乘數×基礎貨幣=(超額存款准備金率+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現金-存款比率)
貨幣供應量Ml與M2,Ml是狹義貨幣,M2是廣義貨幣。貨幣供應盆一般與經濟增長和物價走勢有關,通過貨幣政策進行調控。但這一因素對股票市場趨勢的影響比較復雜,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壓抑股票市場的作用。
(2)宏觀里怎麼求增加了多少貨幣供給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主要是由於過多增加貨幣供應造成的。貨幣供應盆與股系價格一般呈正比關系,貨幣供應t增大使股票價格上升。反之貨幣供應最縮小則使股票價格下降,特殊情況下又有相反的趨勢。
Ml增長率大於M2,表示貨幣供給在由流動性較低轉向流動性較高。貨幣供應量意味著投資者在自由運用進行投資金充裕而趨於上漲。當MI的增長率低於M2H寸,表示貨幣供給從流動性較高的資產轉向流動性較低的資產,投資者傾向於定期存款。投資標的將可能因為流動性趨緊而下跌。
『叄』 求宏觀經濟學計算
1.均衡利率在IS曲線與LM相交時出現,聯立兩個方程求出利率r=0.1=10%
此時的產出為均衡產出y=5000
2.充分就業總產出為5500時,貨幣政策不變,看LM曲線,求出r=0.35
代回IS曲線,此時IS中:y=5400-4000*0.35=4000
所以政府還應增加(5500-4000)=1500的支出。
『肆』 宏觀經濟學 名義貨幣供給量和實際貨幣供給量
實際貨幣供給量是名義貨幣供給量除以物價水平確定的. 當價格上升時,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則實際貨幣供給會減少,因此貨幣的價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種依靠借貸資金的開支,如消費,投資甚至凈出口等,則會下降.
實際貨幣供給是以真實物品和勞務表示的貨幣供給,即以實際貨幣的購買力衡量的貨幣供給。將名義貨幣供給 (MS) 與一般物價指數 (P) 平減後,即可得實際貨幣供給。公式表示為: 實際貨幣供給=MS/P。
在存在未充分就業的條件下,增加名義貨幣供給,會使利率下降,從而增加全社會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從而增加總收入水平。但在充分就業條件下,名義貨幣增加只會暫時地增加實際貨幣供給(對應一度增加的商品和勞務量),但價格上漲最終使實際貨幣供給恢復原量。
貨幣供給量(money aggregate):一國經濟中被個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持有的可用於各種交易的貨幣總量。貨幣供給量是貨幣供給過程的結果,其源頭是中央銀行初始供給的基礎貨幣,經過存款貨幣銀行的業務活動可以出現數倍的貨幣擴張。貨幣需求量表現為一國在一定時點上社會各部門所持有的貨幣量。貨幣需求量(m)是根據商品總價值(g)、貨幣流通速度(v)測算的。則有m=g/v,v為單位時間內貨幣流通即轉手的次數(商品與貨幣交換後,商品退出流通,貨幣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換,從而一定數量的貨幣流通幾次,就可相應媒介幾倍於它的商品 進行交換)。
因為紙幣是不足值的信用貨幣,它不會因為幣值的變化而退出流通。在貨幣供給量與貨幣需求量均衡狀態下,貨幣速度增大,實際上是減少了對貨幣的需求量,而貨幣不會退出流通,即名義貨幣供給量不會改變,實際上造成了供給大於需求的局面,即引起實際貨幣供給量增加。接下來會導致就是物價上漲。
供參考。
『伍』 宏觀經濟,國民收入和貨幣供給量什麼關系國民收入增加會不會導致貨幣供給量增加 過程詳細說一下,謝
基本關系是,在財政政策不變的情況下,貨幣供給量增加會引起國民收入的增加,如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在貨幣共給量不變的情況下也可以引起收入增加。
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是一國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生產要素所得的報酬,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等的總和。
在使用價值上,國民收入是由體現新創造價值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構成。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有農業、工業、建築業和作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內繼續的運輸業、郵電業及商業等。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即國內生產總值)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GNP,即國民生產總值)。
貨幣供應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稱貨幣存量、貨幣供應,指某一時點流通中的現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貨幣供應量是各國中央銀行編制和公布的主要經濟統計指標之一。現在中國的貨幣供應量統計是以天為基本單位,所謂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貨幣量實際上是吞吐貨幣的銀行每日營業結束之際那個時點上的數量。在這個基礎上,月貨幣量如果指的是月平均量,計算的細一些,可以是全月每天貨幣量的平均。粗一些,可以是月初、月末兩個貨幣存量數的平均。同樣,年的平均貨幣量計算亦是如此。對有些問題的分析,也可用月末、季末、年末貨幣余額這樣的數字。貨幣供應量的現實水平是一國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預測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變動情況則是一國制定貨幣政策的依據。由於各國經濟、金融發展和現實情況不同,以及經濟學家對貨幣定義解釋不同,各國中央銀行公布的貨幣供應量指標也不盡相同。有狹義貨幣供應量(流通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總和)和廣義貨幣供應量(狹義貨幣供應量再加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總和)之分
『陸』 一個宏觀經濟學的問題!!
IS 支出=收入:
c+i+g=c+s+t, 即i+g=s+t,
把s=y-c=0.5y-a 代入得: y=(i+g-t+a)/0.5=2(i+g-t+a)
LM
M/P=m
m=ky-hr=0.5y-hr=M,
y=2(M+hr)
IS-LM均衡:
2(i+g-t+a)=2(M+hr)
M=(i+g-t+a)-hr
g增加20億,M增加20億,所以就是要增加20億的貨幣供給量
『柒』 宏觀經濟學計算題
1 a. y =c+i=y-s+i=y+1000-0.5y+2500-240r=3500-240r+0.5y y=7000-480r 即IS
L=0.5y-260r=m=3200 y=6400+520r 即LM
聯立即為IS-LM
b 解聯立方程得 y=6712 r=0.6
c y=c+i+g=3500-240r+100+0.5y y=7200-480r 即新的IS
0.5y-260r=3500 y=7000+520r 即新的LM
聯立方程即為新的IS-LM
解方程組得到 r=0.2 y=7104
2 a . y=c+i=60+0.8y+116-2r y=880-10r IS
L=0.2y-5r=m=120 y=600+25r LM
聯立即為IS-LM
b. 解方程組得到 y =800 r=8
c. 政府支出乘數=1/(1-0.8)=5
政府支出增加34 則均衡收入y增加34*5=170 新的均衡國民收入y=970
『捌』 宏觀:中央銀行買進10億美元政府債券,法定準備率仍是0.12,貨幣供給變動多少這10億為什麼會是
10億/0.12=83億。因為這10億是通過購買政府債券的方式,中央銀行創造出來的,所以是新增的貨幣。這是從政府買進的。中央銀行現通過各銀行或者銷售點的方式轉賣給個人,或者機構。哪銀行系統就多了10億的貨幣,再通過准備率的方式。
拓展資料:
政府債券是政府為籌集資金而向出資者出具並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的債務憑證,具體包括國家債券即中央政府債券、地方政府債券和政府擔保債券等。一般國庫券是由財政部發行,用以彌補財政收支不平衡;公債是指為籌集建設資金而發行的一種債券。有時也將兩者統稱為公債。政府債券具有安全性高、流通性強、收益穩定、免稅待遇的特徵。政府債券的性質主要從兩個方面考察:第一,從形式上看,政府債券也是一種有價證券,它具有債券的一般性質。政府債券本身有面額,投資者投資於政府債券可以取得利息,因此,政府債券具備了債券的一般特徵。第二,從功能上看,政府債券最初僅是政府彌補赤字的手段,但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政府債券已成為政府籌集資金、擴大公共開支的重要手段,並且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逐漸具備了金融商品和信用工具的職能,成為國家實施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工具。
安全性高。政府債券是政府發行的債券,由政府承擔還本付息的責任 ,是國家信用的體現。在各類債券中,政府債券的信用等級是最高的,通常被稱為金邊債券。投資者購買政府債券,是一種較安全的投資選擇。流通性強。政府債券是一國政府的債券,它的發行量一般都非常大,同時,由於政府債券的信用好,競爭力強,市場屬性好,所以,許多國家政府債券的二級市場十分發達,一般不僅允許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還允許在場外市場進行買賣。發達的二級市場為政府債券的轉讓提供了方便,使其流通性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