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有多少村各姓什麼
⑴ 瞻淇村的人口及姓氏
1、主姓及雜姓考證其來源,分宗立派,遷徙分布情況:
據記載,早在宋代瞻淇村主要以章姓為主,江、羅、鄭姓雖然不算多,但宗族勢力很強,古代有「江、羅、鄭,打死人不抵命」之說。自從公元1201年汪楫與父汪俊(始祖68世)由鳳凰遷往瞻淇,汪俊娶本村江氏為妻,從此而起,汪姓大發,人丁興旺,明末清初時,後人受祖先崇拜、宗法倫理觀念的影響,建汪氏總祠一座和八座支祠。總祠取名繼述祠,該祠坐南朝北,方位角北偏東40度,總祠古代不允許婦女入內,僅在每年的清明、中秋時開門,供本族男性祭祀祖先。其祠規模宏大,臨街的入口處原作右各有一座八角樓,樓間連以游廊,中為御道。享堂五開間,屋架用草架,前後檐步架間採用了軒的作法。左右兩側有廊和後面的寢殿相連。享堂和寢殿間舊時為水池。寢殿為二層樓式,內供藍底金字的祖宗牌位,牌位上方掛有亁隆皇帝所賜的「福」字,可惜毀於九十年代,現只存兩塊清同治八年重立,光緒二十八年刻的石碑,一為《祠規十條》,一為《祖訓十條》,及一道雕刻精緻的石欄桿,九塊石欄板自左至右依次刻有梅、柏、荷、竹、松、玉蘭、佛手、桃花等圖案,十根石望柱頭上雕有栩栩如生的石獅,雌雄石獅左右分立,堪稱石雕一絕。
瞻淇村習慣以血緣親疏來劃分組團和區域,家是組團和區域基本的構成單元,支祠隨血緣組團分布,形成各自的次中心。八支祠前村瞻五,後村有三,分布均勻。各支祠因為人丁興旺程度、財力和地位等因素的影響,大小規模不一。敦和堂(現前進中進存完整):位於上街旁,距總祠較近,並得到皇帝「恩榮」的題匾,規模宏大,做工考究,門面正面用青磚磨磚對縫方式砌出門樓,門樓上有磚木石雕「百象圖」,牆內為朱紅色木構門屋,子角樑上做有套獸,色彩鮮艷明麗,大異於徽州建築的素雅。三開間享堂用料碩大,前後檐作軒。月梁梁楣彎得平緩而舒展,偏於明式做法,尤其具有多種形象的象形梁頭,增加了堂內的裝飾效果。敦睦堂:歷史上遭火災三次,1975—1982年間前進被毀,現仍存有大部分,據說此祠是全族中最富有的,木構殿堂全部用白果樹做成,其瞻地面積和建造式樣和總祠相仿,由此應不虛其言。四友堂:這一分支出了許多做官的,在族中地位較高,該堂最初和敦和堂是兄弟二人始建的,故在村內此兩堂人關系較親密,該祠已毀。敬義堂、敦敘堂、嘉合堂、餘慶堂、四維堂,這五祠於1982—1990年間被毀。
瞻淇村至今仍有相當部分村民,生育下一代仍按字排輩份,其名字的第一字按承、鼎、禮、明、立、達、德、睦、仁、和……排下去。汪姓的發脈發達,已近一個世紀,至今已有二千餘人,而章、江、羅、鄭姓已為數不多,還不足汪姓的四分之一。
2、瞻淇村歷代戶數、人口數量及變化:
瞻淇村在明、清時期最為鼎盛,已有三百餘戶,一千三百餘人。
民國至解放初期,人口增長較快,至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前,人口最高峰達二千七百多人。近十年中,因計劃生育的普及到位率,人口開始下降,截至2006年初,人口降至二千四百人,七百零二戶(因時代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戶數略有增加)。
3、瞻淇村的人口構成、生產生活、人居環境:
瞻淇人的文化結構,初識瞻10%,小學的瞻30%,初中瞻45%,高中瞻15%,高中以上瞻10%。該村年最高溫度40℃左右,最低-10℃,平均溫度約16℃。年降水量1450mm,全年無霜期約220天,80%的人以農為主。糧食作物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為主,油料作物以芝麻、油菜籽、黃豆為主,經濟作物以林、茶、桑、毛竹、果、西瓜、菊花為主。養殖業近年來發展較快,外出打工、經商的也瞻相當部分,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2005年人均收入達3512元,最高收入年達30萬余元,最低不足200元,貧富差距較大。
瞻淇村人多地少,人均居住環境相對緊張,因缺少統一的管理和規劃,村民意識淡薄,亂瞻地亂建房,破壞了古村落的和諧、完美。解放後至今,大部分古居已拆改建,現存的古建築還有100餘幢,最有價值的明清古建築還有40餘幢。近年來,瞻淇村的經濟發展較快,三層高樓比比皆是,而且裝修十分講究,彩電、冰箱等家用電器已是平平常常,電話普及率達90%,村民的生活質量逐年大幅度提高。
瞻淇村兩委在抓經濟的同時,現已著手整治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保護尚存的古民居,讓瞻淇村悠久的歷史文化得以繼承光大。近幾年來,全村共退耕還林1000多畝,嚴格控制樹木砍伐,有效保護水利資源,修復了4口古水井,道路硬化普及率達95%,安裝了自來水,村裡主幹道裝上了路燈,污水溝得到徹底整治,衛生管理制度十分有力,村民的覺悟進一步提高,徽派建築得以繼承,既尊重現代人的生活,又把自然環境、人文歷史加以保護,和自然環境氛圍一脈相承,和諧相處,向世人昭示各個時期瞻淇人的文明成就。
⑵ 德州陽信溫店鎮姓楊的有哪些村
惠民縣孫武鎮一一有釣馬楊村,1宋朝遷一來的
⑶ 浦源有幾個自然村和每個村的姓氏
浦園有四個自然村和每個群的形式一樣吧?
⑷ 掌起鎮有多少個村村名各叫什麼
掌起鎮轄有:掌起社區、長溪村、五姓點村、巴里村、東埠頭村、厲家村、葉家村、戎家村、任佳溪村、陳家村、周家段村、洪魏村、柴家村、裘家村、鶴鳳村、古窯浦村。
⑸ 龍崗區姓鄧的有幾個村
龍崗區姓鄧的有幾個村?龍崗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再有幾個村,我知道的就只有一個。
⑹ 廣東被譽為中華姓氏第一村的村子裡全村有多少姓氏
在廣東河源,有一個叫做佗城的小鎮,這里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比廣州還早。這里還是南越王趙佗的發跡之地,他曾在此出任龍川縣令,自古就是東江中上游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重鎮。
⑺ 中國什麼姓最多 還有姓崔算多嗎 知道的話廣東省有多少個地方姓「崔」什麼地方 村! 知道就說 不知道就
我也姓崔,我是安徽安慶的,博凌崔氏,我是崔與之的後人,姓崔的全國有400多萬,
⑻ 敏德村有多少姓氏
相關戶籍信息是保密的事情
普通人無法隨意公開查詢到相關資料的
隨意公開相關資料是觸犯法律法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