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汽車資訊 » 襁褓是什麼意思多少歲

襁褓是什麼意思多少歲

發布時間: 2022-02-05 11:26:40

A. 襁褓;孩提;總角;及笄.都是幾歲

襁褓 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 2—3歲的兒童
垂髫 幼年(又叫總角)
豆蔻 女子13歲
及笄 女子15歲
總角是十一二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加冠 男子20歲(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 30歲
不惑之年 40歲
知命之年 50歲
花甲之年 60歲
古稀之年 70歲
耄耋之年 80,90 歲
期頤之年 100歲

B. 襁褓,垂髫,豆蔻,束發 各指多少歲

襁褓: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
垂髫(tiao):三四歲至七歲(女)、八歲(男)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發)。

豆蔻:喻指十三、四歲的姑娘。
束發:指青少年。清朝以前漢族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用為指代成童。束發常指男子十五歲。
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C. 襁褓,孩提,弱冠,豆蔻之年,知天命,花甲,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分別是幾歲

1、襁褓,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亦寫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襁指背負嬰兒用的寬頻,褓指包裹嬰兒的被子;襁褓又稱作襁褓巾、襁褓被或者襁褓睡袋。

2、孩提: 2~3歲的兒童。

是古代對人年齡的稱呼 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

3、弱冠:男子20歲。不能用於女子。

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

4、豆蔻之年:指少女十三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5、知天命:50歲。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6、花甲:指60歲。

花甲,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歷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又一種說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跡,到了六十歲,隨著身體的愈加衰老,這道白痕就會消失不見,故而稱作「花甲」。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體好的人超過六十歲,白痕還在,而有的人身體衰弱,未到六十歲也有可能沒有白痕。

7、不惑之年:40歲。

意思是指人到中年(這里中年指四十歲),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

8、而立之年:30歲。

解釋為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現在成為了一個人三十歲的代稱,用於男性。

「而」是一個表示承接關系的連詞,在「三十而立」中承接「三十」,但說「而立之年」,則無所承接。因此,離開「三十」,把「而立」二字切出來單獨用很牽強,不如說「當立之年」。

D. 襁褓是指幾歲

襁褓 亦寫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意思為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指嬰幼兒(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把嬰兒包裹在小兒被中。

E. 襁褓是什麼意思急急急

襁褓(qiǎng bǎo)
[swadding clothes] 亦寫作「襁緥」、「襁保」、「繦緥」、「襁葆」,葆,通「 褓 」。背負嬰兒用的寬頻和包裹嬰兒的被子。舊說長一尺二雨至二尺,闊八寸左右。襁指嬰兒的帶子,褓指小兒的被子。後亦指嬰兒包或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襁褓中的嬰兒
張守節《正義》:「襁,長尺二寸,闊八寸,以約小兒於背;褓,小兒被也。」
《玉篇·衣部》:「襁,襁褓,負兒衣也。織縷為之,廣八寸,長二尺,以負兒於背上也。」
昔成王年幼,越在襁保(褓)。——《後漢書·桓郁傳》[1]
3引證解釋
1.背負嬰兒用的寬頻和包裹嬰兒的被子。後亦泛指嬰兒包。
《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漢書·宣帝紀》:「曾孫雖在襁緥,猶坐收系郡邸獄。」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緥,小兒被也。」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嬰孩無知,雖使隕於母胎,夭於襁褓,啜氣欲絕,豈識患苦!」
艾青《年輕的母親》詩:「打開襁褓又包好,抱起嬰兒又放下,嘴裡在自言自語,好像和嬰兒對話。」
2. 借指嬰幼兒。
漢·賈誼《新書·數寧》:「發子曰:『至治之極,父無死子,兄無死弟,途無襁褓之葬,各以其順終。』」
宋·黃庭堅《寄耿令幾父過新堂邑作》詩:「白頭晏起飯,襁褓語嘔啞。」
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二六章:「余自襁褓,獨媼一人憐而撫我,不圖今已長眠。」
3.謂把嬰兒包裹在小兒被中。
宋·洪邁《夷堅乙志·龔濤前身》:「醫居於郡治之南,過司法廳,見門外擾擾往來,雲:『官病亟。』及至龔氏而濤 生。襁葆畢,復還,則司法已死。」[1]
4古代稱謂
嬰兒:人初生。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乾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八十歲。
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歲合稱。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另外,還有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F. 襁褓是指什麼代的年齡

不滿周歲:襁褓
嬰兒:黃口
二三歲:孩提
七八歲:始齜
幼年:垂髫
幼年\童年:總髫\總角
童年\少年:總發\束發
女子十三四歲:豆蔻年華
女子十五歲(成年):及弈之年
男子二十歲(成年):弱冠
三十歲:而立
四十歲:不惑
五十歲:知天命
六十歲:耳順\花甲
七十歲:古稀
八九十歲:耄耋
百歲:期頤

G. 襁褓、孩提、弱冠、豆蔻之年、知天命、花甲、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分別是幾歲

1、襁褓: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2~3歲的兒童,幼兒時期。

3、弱冠:男子20歲稱弱冠。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注意不能用於女子)。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

4、豆蔻之年:是專門用來特指女子的13歲。

5、而立之年:指一個人到了30歲。

6、不惑之年:指人到中年(這里中年指40歲)。

7、知天命:形容人到了50歲的大雅的敘述方法。

8、花甲:指60歲,是對60多歲人的雅稱。

長成成人,就是走向成熟,擺脫稚嫩的過程。簡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斷變得成熟的一個變化過程。

(7)襁褓是什麼意思多少歲擴展閱讀

一、古文實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於《論語·為政》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二、襁褓、孩提、弱冠、豆蔻之年、知天命、花甲、不惑之年、而立之年的解釋

1、襁褓:襁指背負嬰兒用的寬頻,褓指包裹嬰兒的被子;襁褓又稱作襁褓巾、襁褓被或者襁褓睡袋。

2、孩提:孩提之童。——《孟子·盡心》 是古代對人年齡的稱呼 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

3、弱冠:男子弱冠之年時,需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

4、豆蔻之年:是專門用來特指女子的13歲。

5、知天命:「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6、花甲:中國古代歷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7、不惑之年:人到中年,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

8、而立之年: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現在成為了一個人三十歲的代稱,用於男性。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2168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636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934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2002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63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2087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225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867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870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