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多少樓台煙雨中
Ⅰ 「多少樓台煙雨中」出自哪首古詩
出自杜牧的《江南春》。原詩如下。
江南春
唐 ·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譯文:
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到處是香煙繚繞的寺廟,亭台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1)什麼多少樓台煙雨中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唐王朝以做大廈將傾之勢,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一點點的侵蝕著這個巨人的身體。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於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賞析: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一開始就展現了江南大自然風光。「千里」是對廣闊的江南的概括。這里到處是鶯啼,無邊的綠葉映襯著鮮艷的紅花。這種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寫了江南獨特的地形風貌,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風中,酒旗在輕輕地招展。這是多麼明麗的江南啊!
一二句寫的是晴景,三四句寫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則另有一番風光。在山明水秀之處,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數以百計的佛寺。這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濛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虛數,不是實指,突出佛寺之多,諷刺了皇帝依賴佛教。其中應指現存於江陰青陽鎮的悟空寺。
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濛的春景。色彩鮮明,情味雋永。一首七言絕句,能展現出這樣一幅廣闊的畫卷,真可謂「尺幅千里」了。
同時杜牧還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贊譽江陰美景:
丹樹村邊煙火微,碧波深處雁初飛。蕭條落葉垂楊岸,隔水寥寥聞搗衣。
詩人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參考資料:網路-江南春
Ⅱ 多少樓台煙雨中的上一句是什麼
多少樓台煙雨中的上一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7中。
白話譯文: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台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
創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唐王朝以做大廈將傾之勢,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一點點的侵蝕著這個巨人的身體。
而另一方面,憲宗當政後,醉心於自己平淮西等一點點成就,飄飄然的做起了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一心事佛,韓愈上《諫佛骨表》、險些丟了性命。憲宗被太監殺死後,後繼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數繼續上升,寺院經濟持續發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
杜牧這年來到江南(江蘇江陰),不禁想起當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誠,到頭來是一場空,不僅沒有求得長生,反而誤國害民。既是詠史懷古,也是對唐王朝統治者委婉的勸誡。後來武宗發動會昌滅佛,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於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絕。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台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盪了。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有眾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動物,有聲有色,景物也有遠近之分,動靜結合,各具特色。全詩以輕快的文字,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呈現出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出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千百年來素負盛譽。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Ⅲ 「多少樓台煙雨中」的前一句是什麼
「多少樓台煙雨中」的前一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
Ⅳ 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到處是香煙繚繞的寺廟,亭台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拓展資料:
1、原文:
《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2、釋義: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到處是香煙繚繞的寺廟,亭台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3、賞析: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一定厭惡。
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台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爾浮起那麼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達了作者的情緒很中性,既無明顯的憎 ,也無明顯的惡,僅僅是在單純地寫景、詠春。
4、詩人介紹: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詩人。出身於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歲中進士,為弘文館校書郎。後來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黃、池、睦、湖等州做過刺史,還曾在中央任過監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員外郎等職,終於中書舍人。
Ⅳ 多少樓台煙雨中。是什麼意思
其實就是字面意思。有多少樓台沐浴在煙雨中。
Ⅵ 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樓台是什麼意思
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樓台」的意思是佛寺中的建築。
注釋
1.鶯啼:即鶯啼燕語。
2.郭:外城。此處指城鎮。
3.酒旗:一種掛在門前以作為酒店標記的小旗。
4.南朝:指先後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據《南史·循吏·郭祖深傳》說:「都下佛寺五百餘所」。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數。
6.樓台:樓閣亭台。此處指寺院建築。
7.煙雨:細雨蒙蒙,如煙如霧。
Ⅶ 多少樓台煙雨中的前一句是什麼
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
作者: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Ⅷ 多少樓台煙雨中的含義
無數的樓台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
不能夠和「好日子好心情好地方」聯系起來 ,意境相差太大,一為喜慶,一為感傷。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參考譯文]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台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
Ⅸ "人間正道滄桑里,多少樓台煙雨中"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意思是人世間原來是滄桑變幻,難以捉摸的。多少人多少事多少亭台樓台在煙雨朦朧中風雨變化。表達一種對人世,對人生的感嘆。
前半句人間正道滄桑里,從毛澤東所作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人間正道是滄桑」變化而來,全詩原文如下: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白話文釋義:革命的暴風雨震盪著蔣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軍以百萬雄師突破長江天險,直攻蔣軍苦心經營三個半月的根據地—南京城。以雄奇險峻而著稱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時候都美麗。這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歡欣鼓舞的。
應該趁現在這敵衰我盛的大好時機,痛追殘敵,解放全中國。不可學那割據長江南岸,建立割據勢力的霸王項羽。自然界如果有知,它會體察到興盛與衰敗這條不可改變的法則。不斷地變異、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前進,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後半句多少樓台煙雨中出自唐代詩人杜牧所作的《江南春》,原詩全文如下: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白話文釋義: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台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
(9)什麼多少樓台煙雨中擴展閱讀
原詩前句人間正道是滄桑是原是寫南京解放,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人民解放軍取得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百萬雄師以摧枯拉朽之勢強渡長江,佔領了國民黨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南京的解放,標志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統治完全崩潰。
該句是尾句,揭示不斷革命、不斷改革、不斷前進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規律。毛澤東借用它寫在這首詩里賦予了新的意義:自然界四季變化,運行不息,使天地萬物新陳代謝永不休止,這是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而不斷向前發展,不斷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類社會的正常規律。
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是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濛的春景。在山明水秀之處,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數以百計的佛寺。這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濛的煙雨籠罩著,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