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費用 » 百草霜多少錢一盒

百草霜多少錢一盒

發布時間: 2022-09-28 08:23:31

① 百草霜的功效與作用

中葯為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葯物,那麼你知道中葯百草霜嗎?百草霜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百草霜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百草霜的功效

1、婦女白帶。用百草霜一兩、香墨半兩,研細,每次取三錢放在一片豬肝里,紙裹煨熟,細細嚼食,濕酒咽下。

2、臟毒下血。用百草霜五錢,米湯調勻,放在外面露一夜,第二天早晨,空心服下。

3、突然瀉痢。用百草霜二錢,米湯調服。又方(鐵刷丸):百草霜三錢、墨一錢、半夏七分、煮熟的巴豆十四粒,研勻,加黃蠟三錢、香油少許,做成丸子,分次吞服。視丸子大小,每服三、四丸至四、五十丸,姜湯送下。

4、小兒積痢。服“駐車丸”,即百草霜二錢、煨去了油的巴豆一錢,研勻,稍加麵粉,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湯送下,是白痢,則用米湯送下,兼有赤、白痢,則用姜湯送下。

百草霜的作用

1、流鼻血不止。用百草霜末吹入鼻孔,血立止。

5、吐血。用百劃霜末二錢,糯米湯送下。又方:百草霜五錢、槐花末二兩,共研細,每服二錢,茅根湯送下。

6、齒縫出血。用百草霜末塗搽,有效。

7、婦女血崩。用百草霜二錢,拌狗膽汁,分二次服,當歸酒送下。

9、孕婦胎動下血或胎已死。用百草霜二錢、棕灰一錢、伏龍肝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二錢,白開水加酒或童泉送下。

10、胎前產後虛損、胎兒逆生橫生、月經不調、月經過多等症。用百草霜、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童便、醋各少許調勻,熱湯送下。二服有效。

11、熱痢膿血。用百草霜、黃連各一兩,研末,每服二錢,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2、瘧疾。用百草霜、黃丹,等分為末,取三錢於發病日空心服,米湯送下。二服可愈。

13、昏厥不醒,但脈搏未停。用百草霜和水灌之。同時,針刺百會、足大趾中趾甲側。

14、咽中結塊,水食難下。用百草霜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險者不過二丸,即見效。此方名“百靈丸”。

15、鼻瘡膿臭。用百草霜二錢,冷水沖服。

16、白禿頭瘡。用百草霜調豬油塗搽。

17、頭上諸瘡。用醋湯洗凈後,在百草霜內加少量膩粉,以生油調勻塗患處。

18、瘭疽(手足肩北等處的肌肉里生出許多米粒般的癤子,疼痛鑽心)。

用百草霜、釜臍墨、灶屋塵,合研,加水一斗,煮至三沸,取汁洗疽。一天洗三、四次。

百草霜的附方

①治吐血,及傷酒食醉飽,低頭掬損肺臟,吐血汗血,口鼻妄行,但聲未失者:一百草霜末,糯米湯服二錢。二百草霜五錢,槐花末二兩。每服二錢,茅根湯下。(《劉長春 經驗 方》)

②治衄血不止:百草霜末吹之。(《綱目》)

③治齒縫出血:百草霜末摻之。(《瀕湖集簡方》)

④治血虛內熱,血不歸源而崩:陳槐花一兩,百草霜半兩。為末。每服一、二錢,燒紅秤錘淬酒下。(《婦人良方》)

⑤治婦人崩血大脫:百草霜、炮姜(末)各三錢,用人參三錢煎湯飲。(《本草匯言》)

⑥治婦人白帶:百草霜一兩,香金墨半兩。研末,每服三錢,豬肝一葉,批開入葯在內,紙裹煨熟,細嚼,溫酒送之。(《永類鈐方》)

⑦治卒下血不止:灶突中塵一升,黃連五兩,地榆三兩。上三味,搗篩為散,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重者夜一。(《外台秘要方》)

⑧治腸出血及子宮出血:百草霜、阿膠、藕節、側柏葉、當歸、茅根。研末,蜜丸,溫酒送下。(《四川中葯志》疏血丸)

⑨治血痢,不問遠近:黃連一兩(去須,微炒),灶突墨二兩,木香半兩。上件葯,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⑩治一切痢下初起:百草霜三錢,金墨一錢,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勻),黃蠟三錢。同香油化開,和成劑,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姜湯下。(《灊江切要》鐵刷丸)

⑾治小兒食積疳膨:百草霜三錢,巴豆霜一分。研勻,以飛羅面打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⑿治咽喉無故腫閉:百草霜、白硼砂各二錢。研細末,吹入喉中(醫學網搜集整理)。

② 黑玉止血生肌膏:

湘西物產豐富森林覆蓋面積達到了百分之七八十,植被保存完好可利用的原生態葯源上千個品種。比較著名的有,七彩靈芝,天麻,百合,玉竹,黃精,血三七,血藤,鷹爪風,透骨風,烏豆子,入地麝香,等等眾多中草葯,

湘西山多,水多,河流多,有貫通大江大南北的水運渠道沅水,全長流域近千里,上走連接雲貴高原,下走經洞庭湖只通漢口入長江交匯。

話說民國時期有幾位湘西人給木商行老闆(做木材生意的老闆)運送木材到漢口,放排工,工作艱辛危險,日曬雨淋早不保夕。因特殊的工作環境使他們膽大心細,勇猛好鬥,身體魁梧強壯,個個一身豪氣。他們喜歡喝酒抽煙,談論美女,偶爾也去喝喝花酒,放鬆一天的疲勞和緊張。吃喝玩樂各種開銷盤纏所剩無己(活動經費不夠),怎麼辦,還有一半的路程才到漢口,幾個壯漢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互相看著默默的不作聲,年長的放排工說話了,兄弟們莫急看看還有多少米,還有多少油,揭開米缸一看只剩下半碗剩飯,和二兩菜油,夠了夠了可以搞到錢哪,把剩下的飯放在鍋里炒黑,研成細粉,然後把鍋底黑灰刮下來,和剩飯研成的細粉一起用菜油調均勻,用手搓成像綠豆大小的一個個黑丸,用柴火慢慢的烤乾收好。

第二天他們幾個人來到了常德集市上,互相配合,推銷自製葯丸,給丸葯取名,黑玉止血生肌膏(丸),說此葯功效神奇,可以治,咳嗽,吐血,大小便出血,鼻子出血,刀傷,腹瀉,小孩積食,等等功效。湊巧有一人鼻子出血,來到葯灘前求治,馬上給他服下七粒葯丸,然後用一丸用手捻碎成細粉用細竹筒吹入鼻子中,片刻止注血,患者高興的說謝謝師傅的神葯,一傳十十傳百,半天工夫葯丸全部脫銷(活動經費足亦丿,老師傅留下地址和姓名,我是湘西洪江人,家居洪江朱式巷(豬屎巷)找到朱式巷,就有朱式七(豬屎吃)。

其實這是民間一味止血妙葯,叫鍋煙子灰,中葯大辭典裡面叫百草霜。為雜草經燃燒後附於鍋底或煙筒中所存的煙墨,可葯用。別名月下灰、灶突墨、釜下墨、灶突中塵、釜臍墨、釜月中墨、鐺墨、灶額上墨、釜底墨、鍋底黑、鐺底煤、灶額墨、釜煤、釜炲、鍋底灰、灶煙煤、灶煤、鍋煙子。 本草綱目記載:灶突墨《綱目》灶額墨〔時珍曰〕此乃灶額及煙爐中墨煙也。其質輕細,故謂之霜。 採收和儲藏:從燒柴草的鍋底或煙囪內刮取,用細篩篩去雜質,置瓶中用。 【性狀】為黑色粉末,或結成小顆粒狀,手捻即為細粉。質輕,入水則飄浮分散。無油膩感。無臭,味淡微辛。以烏黑色、質輕細、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辛,溫 ①《綱目》:辛,溫,無毒。 ②《玉揪葯解》:味辛,氣平。 ③《醫林纂要》:辛苦,溫。 【化學成份】主含碳粒。 【歸經】 入肝、肺、胃經。 ①《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腎。 ②《要葯分劑》:入肝、肺、胃三經。 【功能主治】止血;消積;清毒散火。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帶下;食積;痢疾;黃疸;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臁瘡;白禿頭瘡;外傷出血 ①《本草圖經》:主消化積滯,今人下食葯中多用之。 ②《綱目》:止上下諸血,婦人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病,傷寒陽毒發狂,黃疸,瘧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諸瘡。 ③《玉楸葯解》:斂營止血,清熱消瘀。專止失血,吐衄便血,產漏諸血。 ④《醫林纂要》:瀉心降火,去妄熱,止妄血,下氣消積行痰。 ⑤《現代實用中葯》:塗白癬及頭部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1-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本草匯言》:陰虛火燥,咳嗽肺損者,勿用。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為粉末狀,或粘結成小顆粒狀,手捻之即成粉末。黑色。體輕,質細似霜,入水則漂浮而分散。觸之沾手,無油膩感。氣微,味淡微辛。以色黑、體輕、質細、無雜質者為佳。 【附方】 1.治吐血,及傷酒食醉飽,低頭掬損肺臟,吐血汗血,口鼻妄行,但聲未失者:一百草霜末,糯米湯服二錢。二百草霜五錢,槐花末二兩。每服二錢,茅根湯下。(《劉長春經驗方》) 2.治衄血不止:百草霜末吹之。(《綱目》) 3.治齒縫出血:百草霜末摻之。(《瀕湖集簡方》) 4.治血虛內熱,血不歸源而崩:陳槐花一兩,百草霜半兩。為末。每服一、二錢,燒紅秤錘淬酒下。(《婦人良方》) 5.治婦人崩血大脫:百草霜、炮姜(末)各三錢,用人參三錢煎湯飲。(《本草匯言》) 6.治婦人白帶:百草霜一兩,香金墨半兩。研末,每服三錢,豬肝一葉,批開入葯在內,紙裹煨熟,細嚼,溫酒送之。(《永類鈐方》) 7.治卒下血不止:灶突中塵一升,黃連五兩,地榆三兩。上三味,搗篩為散,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重者夜一。(《外台秘要方》) 8.治腸出血及子宮出血:百草霜、阿膠、藕節、側柏葉、當歸、茅根。研末,蜜丸,溫酒送下。(《四川中葯志》疏血丸) 9.治血痢,不問遠近:黃連一兩(去須,微炒),灶突墨二兩,木香半兩。上件葯,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10.治一切痢下初起:百草霜三錢,金墨一錢,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勻),黃蠟三錢。同香油化開,和成劑,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姜湯下。(《灊江切要》鐵刷丸) 11.治小兒食積疳膨:百草霜三錢,巴豆霜一分。研勻,以飛羅面打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12.治咽喉無故腫閉:百草霜、白硼砂各二錢。研細末,吹入喉中。 13.治口舌生瘡:百草霜二錢,甘草一錢,肉桂五分。為末,頻頻搽之。(⑾方以下出《方脈正宗》) 【臨床應用】治療咯血:取百草霜沖服,每次0.5~1錢,每日3~4次。共治14例,其中多數為肺結核,結果11例在用葯後1~3天咯血停止或顯著減少。本品對中、小量咯血效果較優,對大量咯血則較差。未見副作用。 主治 1、流鼻血不止。用百草霜末吹入鼻孔,血立止。 2、吐血。用百劃霜末二錢,糯米湯送下。又方:百草霜五錢、槐花末二兩,共研細,每服二錢,茅根湯送下。 3、齒縫出血。用百草霜末塗搽,有效。 4、婦女血崩。用百草霜二錢,拌狗膽汁,分二次服,當歸酒送下。 5、孕婦胎動下血或胎已死。用百草霜二錢、棕灰一錢、伏龍肝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二錢,白開水加酒或童泉送下。 6、胎前產後虛損、胎兒逆生橫生、月經不調、月經過多等症。用百草霜、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童便、醋各少許調勻,熱湯送下。二服有效。 7、婦女白帶。用百草霜一兩、香墨半兩,研細,每次取三錢放在一片豬肝里,紙裹煨熟,細細嚼食,溫酒咽下。 8、臟毒下血。用百草霜五錢,米湯調勻,放在外面露一夜,第二天早晨,空心服下。 9、突然瀉痢。用百草霜二錢,米湯調服。又方(鐵刷丸):百草霜三錢、墨一錢、半夏七分、煮熟的巴豆十四粒,研勻,加黃蠟三錢、香油少許,做成丸子,分次吞服。視丸子大小,每服三、四丸至四、五十丸,姜湯送下。 10、小兒積痢。服「駐車丸」,即百草霜二錢、煨去了油的巴豆一錢,研勻,稍加麵粉,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湯送下,是白痢,則用米湯送下,兼有赤、白痢,則用姜湯送下。 11、熱痢膿血。用百草霜、黃連各一兩,研末,每服二錢,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2、瘧疾。用百草霜、黃丹,等分為末,取三錢於發病日空心服,米湯送下。二服可愈。 13、昏厥不醒,但脈搏未停。用百草霜和水灌之。同時,針刺百會、足大趾中趾甲側。 14、咽中結塊,水食難下。用百草霜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險者不過二丸,即見效。此方名「百靈丸」。 15、鼻瘡膿臭。用百草霜二錢,冷水沖服。 16、白禿頭瘡。用百草霜調豬油塗搽。 17、頭上諸瘡。用醋湯洗凈後,在百草霜內加少量膩粉,以生油調勻塗患處。 18、瘭疽(手足肩北等處的肌肉里生出許多米粒般的癤子,疼痛鑽心)。 用百草霜、釜臍墨、灶屋塵,合研,加水一斗,煮至三沸,取汁洗疽。一天洗三次,

③ 微妙百草霜對鼻炎有用嗎

微妙百草霜有止血、消積、瀉痢、食積、治療咽喉口舌生瘡和治療便血的功效。合理的使用,可以改善人身體的一些病症。百草霜屬於外用葯,切忌內服。整個膏體呈現的是綠色,因為都是由草本植物提煉所制。味道也比較清新香甜,不會有刺鼻的氣息。百草霜有比較特殊的功效,比較適合用精油混合按摩肌膚,可以有效的緩解身體疼痛,舒緩身體的不適。像肌肉酸疼、手腳麻木、淤血腫痛、暈船暈車、皮膚發炎過敏等都是有一定效果的。除此之外百草霜還可以改善肌膚過敏發炎或者蚊蟲叮咬所帶來的瘙癢症狀。把百草霜塗抹於不適部位,感冒患者可以在睡前塗抹喉嚨和胸口位置,可以有效的緩解鼻塞的狀況,並且有助於加速感冒的痊癒。百草霜也可以用在中醫的刮痧方式中,可以將葯膏塗抹於要刮痧的部分,可以塗抹在脖子、肩膀和背部。通過刮痧的方式,可以讓氣血更通暢。在使用百草霜的時候要注意,孕婦和嬰幼兒是不可以使用的,存放的位置也應該是嬰幼兒接觸不到的位置。除此之外,像肌膚破損者也是不可以使用的,比較容易刺激到受損的肌膚。

④ 今天在火車上買了一瓶泰國百草霜才十塊錢,人家說治很多病啊,我腿一冷就痛,就買了一盒,一股清涼油的味

騙人的,不信你把百草霜拿去秤重,標25克實際只有18克多,瓶子內膽都是空的,還有那個氣味很嗆鼻,估計是化學東西添加多了
去投訴還能索賠至少三倍以上,這種看不見裡面的瓶子都有玄機

⑤ 百草霜有什麼功效

具止血、消積、清毒散火之效。百草霜為煙火結成,煙主飄散而味辛,火主溫而輕揚,故能消化積滯,化痰行氣,散陰凝陳聚之物如小兒食積症塊,女人腹中結塊,黃疸瘧脹,咽喉腫閉,口舌生瘡等。又血見灰則止,故百草霜又能止上下諸血,如鼻血、便血、血崩等。

這葯材當前稀有,為稻草、麥秸、樹枝、雜草經燃燒後附於土灶鍋底或煙筒中所存的煙墨。集百草之精華,質輕細,故謂之霜。其性辛,溫,入肝、肺、胃經。

又因為百草燃燒後所附,故名百草霜。入水則漂浮而分散。觸之沾手卻無油膩感。以色黑、體輕、質細、無雜質者為佳。又名月下灰、灶突墨、釜下墨等。

(5)百草霜多少錢一盒擴展閱讀:

性狀:

為黑色粉末,或結成小顆粒狀,手捻即為細粉。質輕,入水則飄浮分散。無油膩感。無臭,味淡微辛。以烏黑色、質輕細、無雜質者為佳。

《西遊記》里朱紫國國王因病出黃榜找醫生為其救治,孫悟空揭榜入宮看病,裝模作樣地懸絲診脈、夜制丸葯烏金丹治好了國王的病。其中烏金丹的主要成分就是由沙僧刮來的百草霜。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百草霜

⑥ 百草霜是什麼

本草綱目記載:灶突墨《綱目》灶額墨〔時珍曰〕此乃灶額及煙爐中墨煙也。其質輕細,故謂之霜。 【拼音名】 Bǎi Cǎo Shuānɡ 【英文名】 Plant Soot, Soot from the bottom of a boile 【出處】《本草圖經》 【性狀】為黑色粉末,或結成小顆粒狀,手捻即為細粉。質輕,入水則飄浮分散。無油膩感。無臭,味淡微辛。以烏黑色、質輕細、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 辛,溫. ①《綱目》:辛,溫,無毒。 ②《玉揪葯解》:味辛,氣平。 ③《醫林纂要》:辛苦,溫。 【歸經】 入肝、肺、胃經。 ①《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腎。 ②《要葯分劑》:入肝、肺、胃三經。 【功能主治】止血,消積。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帶下,瀉痢,食積,咽喉口舌諸瘡。 ①《本草圖經》:主消化積滯,今人下食葯中多用之。 ②《綱目》:止上下諸血,婦人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病,傷寒陽毒發狂,黃疸,瘧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諸瘡。 ③《玉楸葯解》:斂營止血,清熱消瘀。專止失血,吐衄便血,產漏諸血。 ④《醫林纂要》:瀉心降火,去妄熱,止妄血,下氣消積行痰。 ⑤《現代實用中葯》:塗白癬及頭部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0.3~1.5錢。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本草匯言》:陰虛火燥,咳嗽肺損者,勿用。 【附方】 ①治吐血,及傷酒食醉飽,低頭掬損肺臟,吐血汗血,口鼻妄行,但聲未失者:一百草霜末,糯米湯服二錢。二百草霜五錢,槐花末二兩。每服二錢,茅根湯下。(《劉長春經驗方》) ②治衄血不止:百草霜末吹之。(《綱目》) ③治齒縫出血:百草霜末摻之。(《瀕湖集簡方》) ④治血虛內熱,血不歸源而崩:陳槐花一兩,百草霜半兩。為末。每服一、二錢,燒紅秤錘淬酒下。(《婦人良方》) ⑤治婦人崩血大脫:百草霜、炮姜(末)各三錢,用人參三錢煎湯飲。(《本草匯言》) ⑥治婦人白帶:百草霜一兩,香金墨半兩。研末,每服三錢,豬肝一葉,批開入葯在內,紙裹煨熟,細嚼,溫酒送之。(《永類鈐方》) ⑦治卒下血不止:灶突中塵一升,黃連五兩,地榆三兩。上三味,搗篩為散,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重者夜一。(《外台秘要方》) ⑧治腸出血及子宮出血:百草霜、阿膠、藕節、側柏葉、當歸、茅根。研末,蜜丸,溫酒送下。(《四川中葯志》疏血丸) ⑨治血痢,不問遠近:黃連一兩(去須,微炒),灶突墨二兩,木香半兩。上件葯,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⑩治一切痢下初起:百草霜三錢,金墨一錢,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勻),黃蠟三錢。同香油化開,和成劑,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姜湯下。(《灊江切要》鐵刷丸) ⑾治小兒食積疳膨:百草霜三錢,巴豆霜一分。研勻,以飛羅面打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⑿治咽喉無故腫閉:百草霜、白硼砂各二錢。研細末,吹入喉中。 ⒀治口舌生瘡:百草霜二錢,甘草一錢,肉桂五分。為末,頻頻搽之。(⑾方以下出《方脈正宗》) 【臨床應用】治療咯血:取百草霜沖服,每次0.5~1錢,每日3~4次。共治14例,其中多數為肺結核,結果11例在用葯後1~3天咯血停止或顯著減少。本品對中、小量咯血效果較優,對大量咯血則較差。未見副作用。

⑦ 巴豆的功效與作用 巴豆的功能主治

巴豆,(學名:Croton tiglium)為大戟科巴豆屬 植物 巴豆樹的乾燥成熟果實,其根及葉亦供葯用。巴豆樹為常綠喬木,高6~10米。巴豆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巴豆的功效與作用的資料,歡迎閱讀。

巴豆的功效與作用
本品為較常用 中葯 。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

別名:江子,肥鼠子。

來源:本品為大戟科常綠喬木巴豆樹的成熟乾燥果實。野生或栽培。

產地:主產於四川宜賓、長寧、興文、萬縣、合川等地,福建、廣西、雲南、貴州等省亦有產。

形狀鑒別:蒴果呈卵圓形或鈍角三棱形。長約2厘米,直徑約1.5厘米,果殼淡黃綠色或灰黃色,微粗糙,有6~8條縱像線形溝紋。外殼堅脆,常從溝紋處開裂,三瓣或四瓣,每瓣內有種子一枚(種子習稱巴米)。種子呈略扁橢圓形,形似蓖麻子,而少花紋,種皮棕黃色,一端有種臍種阜,另一端有合點,兩者之間有一條隆起的種脊。種皮薄而堅脆,剖開種皮可見黃白色種仁,胚乳兩片肥厚富油性。中央有菲薄子葉兩片。氣無味辛辣。有大毒。以顆粒飽滿,種仁色白,不泛油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蛋白質。蛋白質中含巴豆素等。

功效與作用:瀉下。有較強促進腸的蠕動。

炮製:多制霜用。

性味:辛辣,熱。

歸經:胃、大腸經。

功能:峻下寒積,逐水消腫。

主治:胃腸寒積停滯,脘腹脹痛,痰多水腫等症。外用治惡瘡疥癬。

註:巴豆有大毒,多去油制霜用,名巴豆霜。其製法有三:1、取巴豆仁碾軋成細泥狀,用能吸油的紙多層包裹,放鐵板上,底下加熱,使油受熱擴散滲透干紙上,反復換紙數次至油質大部分消失,所余之渣碾細過羅,即成巴豆霜。

2、北京製法,壓縮去油,至含油率15%作用、碾細過羅即成。

3、天津製法,先測定巴豆仁含油量,加入適量澱粉,同軋,使其含油率為25%。

禁忌:本品有毒,凡非寒實急症,不可輕用。孕婦及虛弱患者均禁用。本品畏牽牛子。

用量:0.15~0.45g。
巴豆外觀特徵
巴豆(原變種)灌木或小喬木,高3-6米;嫩枝被稀疏星狀柔毛,枝條無毛。

葉紙質,卵形,稀 橢圓形,長7-12厘米,寬3-7厘米,頂端短尖,稀漸尖,有時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至近圓形,稀微心形,邊緣有細鋸齒,有時近全緣,成長葉無毛或近無毛,干後淡黃色至淡褐色;基出脈3(-5)條,側脈3-4對;基部兩側葉緣上各有1枚盤狀腺體;葉柄長2.5-5厘米,近無毛;托葉線形,長2-4毫米,早落。

總狀花序,頂生,長8-20厘米,苞片鑽狀,長約2毫米;雄花:花蕾近球形,疏生星狀毛或幾無毛;雌花: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幾無毛;子房密被星狀柔毛,花柱2深裂。

蒴果橢圓狀,長約2厘米,直徑1.4-2厘米,被疏生短星狀毛或近無毛;種子橢圓狀,長約1厘米,直徑6-7毫米花期4-6月。[1]

生長習性編輯

生於村旁或山地疏林中,或僅見栽培。[1]

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怕霜凍。喜陽光,在氣溫17-19℃、年雨量1000mm、全年日照1000h、無霜期300d以上的地區適宜栽培,當溫度低於3℃時幼苗葉全部枯死。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栽培為宜。[2]

物種分布編輯

產於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和雲南等省區。[1]

栽培技術編輯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一般8-9月採收伏子留種。高濕地區隨采隨播,低溫地區在翌年2月播種。播前剝去果殼,按行株距3m×3m開穴,穴深3cm,每穴播4-5粒,覆土3-4cm。

育苗移栽法:按行距25cm開溝,溝深3cm,播種後覆土,澆水。1hm2用種量180-225kg。苗期需鬆土除草2-3次,遇旱澆水,苗高15-20cm時施稀人畜糞水。 霜降 前包草防凍,苗高60-100cm,3-4月移栽,按行珠距3m×3m開穴,穴徑30cm,深30cm,每穴栽種1株,覆土壓實,澆水。[2]

田間管理

植株在封行前可與小麥、甘薯、蔬菜間作,封行後可在行間栽種陰性植物。生長期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並注意除草,春、夏季各追肥1次。[2]

病蟲害防治

尺蠖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殺。[2]
巴豆主要價值
醫用價值

巴豆辛熱,有大毒,屬於熱性瀉葯,可溫腸瀉積、逐水消脹、宿食積滯以及滌盪腸胃中的沉寒痼冷。也常用於外療瘡瘍,破積 解毒 。此外,巴豆油對皮膚黏膜有刺激,內服有峻瀉作用,有很強的殺蟲抗菌能力。[3]

葯用價值

功能主治

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殺蟲。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喉痹,惡瘡疥癬。

①《本經》: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症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腫。盪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去惡肉。

②《別錄》:療女子月閉,爛胎,金瘡膿血不利,丈夫陰頹,殺斑螫毒。

③《葯性論》:主破心腹積聚結氣,治十種水腫,痿痹,大腹。

④《本草拾遺》:主症癖,痃氣,痞滿,腹內積聚,冷氣血塊,宿食不消,痰飲吐水。’

⑤《日華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滯,除風補勞,健脾開胃,消痰破血,排膿消腫毒,殺腹藏蟲。治惡瘡息肉及疥癩疔腫。

⑥《 醫學 啟源》:導氣消積,去臟腑停寒, 消化 寒涼及生冷硬物所傷,去胃中寒濕。

⑦《湯液本草》:可以通腸,可以止泄。

⑧《綱目》:治瀉痢,驚癇,心 腹痛 ,疝氣,風歪,耳聾,喉痹,牙痛,通利關竅。[4]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外用:綿裹塞耳鼻,搗膏塗或以絹包擦患處。

注意

無寒實積滯、孕婦及體弱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芫花為之使。惡蘘草。畏大黃、黃連、藜蘆。

②《葯對》:畏蘆筍、菰筍、醬鼓、冷水。得火良。與牽牛相反。

③《葯性論》:能落胎。

④《本草衍義補遺》:無寒積者忌之。[4]

附方

1、治寒實結胸,無熱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貝母三分。三味為散,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傷寒論》白散)

2、治心腹諸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屍卒死者:大黃一兩,乾薑一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上葯各須精新,先搗大黃、乾薑為末,研巴豆納中,合治一千杵,用為散,蜜和丸亦佳。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瘥;如未瘥,更與三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瘞;若口噤,亦須折齒灌之。(《金匱要略)三物備急丸)

3、治寒癖宿食,久飲不消,大 便秘 :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熱,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千金方》)

4、治痞結症瘕:巴豆肉五粒(紙裹打去油),紅曲三兩(炒),小麥麩皮一兩(炒)。俱研為細末,總和為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湯下。(《海上方》)

5、治陰毒傷寒心結,按之極痛,大小便秘,但出氣稍暖者: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錢,捻作餅,安臍內,以小艾炷灸五壯。氣達即通。(《仁齋直指方》)

6、治小兒L痰喘:巴豆一粒,杵爛,綿裹塞鼻,痰即自下。(《古今醫鑒》)

7、治寒痰氣喘:青橘皮一片,展開,入剛子一個,麻扎定,火上燒存性,研末,薑汁和酒一鍾,呷服。(《醫說》)

8、治夏月水瀉不止:大巴豆一粒(去殼)。上以針刺定,燈上燒存性,研細,化蠟和作一丸,水下,食前服。(《世醫得效方,針頭丸)

9、治氣痢: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細研,取熱豬肝和丸,空心米飲下,量力加減服之。牛肝尤佳。或以蒸餅丸服。(《 經驗 方》)

10、治小兒下痢赤白:巴豆(煨熟,去油)一錢,百草霜二錢(研末),飛羅面煮糊丸,黍米大,量人用之。赤用甘草湯,白用米湯,赤白用姜湯下。(《全幼心鑒》)

11、治伏暑傷冷,冷熱不調,霍亂吐利,口乾煩渴:巴豆大者二十五枚(去皮膜,研取油盡,如粉),黃丹(炒,研,羅過)取一兩一分。上同研勻,用黃蠟熔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頃,別以新汲水吞下,不拘時候。(《局方》水浸丹)

12、治腹大動搖水聲,皮膚黑,名曰水臌:巴豆九十枚(去皮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並熬令黃,搗和之,服如小豆大一枚,以水下為度,勿飲酒。(《補缺肘後方》)

13、治 肝硬化 腹水:巴豆霜一錢;輕粉五分。放於四、五層紗布上,貼在肚臍上,表面再蓋二層紗布。經一至二小時後感到刺癢時即可取下,待水瀉。若不瀉則再敷。(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4、治喉痹:白礬二兩(搗碎),巴豆半兩(略捶破)。同於銚器內炒,侯礬枯,去巴豆不用,碾礬為細末,遇病以水調灌,或干吹入咽喉中。(《百一選方》)

15、治白喉:巴豆仁、硃砂等分,各研成細末,混和,每用3~5分,置膏葯上,貼於眉間的上方(勿使葯末掉入眼中)。約經8~12小時,局部皮膚發生大小不等的水泡時,便可揭去膏葯,擦掉葯末,塗上1%龍膽紫液,以防感染。(《江蘇 中醫 》(11):23,1959巴豆硃砂膏)

16、治耳卒聾:巴豆一粒,蠟裹,針刺令通透,用塞耳中。(《經驗方》)

17、治風蟲牙痛:一巴豆一粒,研,綿裹咬之。二針刺巴豆,燈上燒令煙出,熏痛處。(《經驗方》)

18、治一切惡瘡: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調雄黃、輕粉末,頻塗取效。(《普濟方》)

19、治一切瘡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殼,炒焦,研膏,點腫處則解毒,塗瘀肉則自腐化。(《癰疽神秘驗方》烏金膏)

20、治荷錢癬瘡:巴豆仁三個,連油杵泥,以生絹包擦,日一、二次。(《秘傳經驗方》)[4]

臨床應用

1、防治白喉

對白喉密切接觸者,病人家屬、白喉恢復期患者、 健康 帶菌者,以及輕症白喉病例,均可採用巴豆泥局部貼敷的方法加以防治。方法:將除去內外殼的生巴豆仁0.5克在消毒乳缽中研成泥狀(或加硃砂0.5克共研),挑取綠豆大的膏點,置於約1.5厘米平方的膠布上。貼於兩眉間印堂穴,或頸部扶突穴,經6~8小時(最長12小時)揭去,可見局部出現一小水泡,即用消毒針尖刺破,以消毒棉球拭乾滲液,再塗龍膽紫液。對白喉密切接觸者及病人家屬,貼巴豆硃砂膏後,經對照觀察,能降低發病率;對白喉恢復期患者或健康帶菌者,用巴豆泥外敷後,可使90%以上病例於8~24小時內帶菌現象消失;對輕症白喉可配合青黴素及其他對症治療。

2、治療喉梗阻

因白喉及麻疹後 喉炎 引起的喉梗阻,可用生熟巴豆散約0.5~0.7分,用噴粉器吹入咽部,觀察2~3小時,如無嘔吐、 腹瀉 或嘔吐腹瀉次數不多,而梗阻症狀尚未明顯好轉的,可再行第2、3次噴咽,1天內噴咽不超過3次,必要時可連續噴2~3天。如嘔吐腹瀉較著者,應立即停止。對體質虛弱、心力衰竭及並發心肌炎病變者慎用。多敷病例在噴咽後半小時至3~4小時,可見吸氣性陷沒、 呼吸 促迫及喘鳴等症狀明顯好轉,數小時至1~2天內梗阻解除。治療過程中應同時使用白喉抗毒素及磺胺類、抗菌素。對氣管下位梗阻無效。嘔吐泄瀉為常見反應,但梗阻症狀多在腹瀉咸嘔吐後得到明顯改善。生熟巴豆散系用3粒生、4粒熟的巴豆研末去油製成。製法:取七倍數的巴豆若干粒去殼去衣,將其中4/7炒至黃色,與其餘3/7的生巴豆共研成粉末。把它夾在數層能吸收油分的紙內,用力擠壓去油,再換紙用溫熱熨斗在紙上熨壓,去凈殘留油分,然後再研成細末備用。

3、治療支氣管 哮喘 及哮喘性支 氣管炎

取蘋果1隻洗凈,用小刀挖1個三角形小洞,另用巴豆仁1粒放入小洞,仍將蘋果蓋嚴,隔湯蒸30~60分鍾。放涼,取出巴豆仁,吃蘋果,喝蘋果湯。成人每日吃1個,重症早晚各吃1個,夜間喘息者臨睡前吃。8歲以下小兒酌減。可連續服用數周。服後具有止喘、祛痰作用;個別病例可能出現輕微腹瀉。

4、治療急、慢性腸炎及慢性痢疾

取巴豆適量去內外殼,取仁,不去油,放入銅(或鐵)勺中置炭火上炒焦,至巴豆內外黑透為度,待冷,秤准2錢,研成泥狀備用。另將蜂蠟2錢溶化,與巴豆泥攪拌均勻,候稍冷,搓條制丸,約製成80丸,每丸重0.15克,內含巴豆0.075克。成人每次0.6克(4丸),日服3次,空腹時服用;8~15歲,每服2丸;5~7歲,每服1丸;1~4歲,每服半丸;6個月以上,每服1/3丸;6個月以下,每服1/4丸;未滿1月嬰兒忌服。服後未見腹痛、腹瀉、嘔吐等副作用。凡兼有發熱及其他合並症者忌服。經治療急性腹胃13例,慢性腹瀉4例,慢性下痢4例,均治癒。本葯對體虛老人的慢性泄瀉亦有效。

5、治療急性 闌尾炎

將巴豆、硃砂各0.5~1.5克研細混勻,置6x6厘米大小的膏葯或膠布上,貼於闌尾穴,外用綳帶固定。24~36小時檢查所貼部位,皮膚應發紅或起小水泡,若無此現象,可重新更換新葯。共治療99例,其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並發症者82例。最少的貼1次,最多的貼3次。效果:治癒85例,無效14例(仍用手術治療)。

6、治療 神經 性 皮炎

取巴豆去殼1兩,雄黃1錢,磨碎後用3~4層紗布包裹,每天擦患處3~4次,每次1~2分鍾,直至癢感消失,皮損消退為止。[4-5]

其他價值

⑧ 火車上賣的百草霜治什麼

百草霜,黑色粉末,或結成小顆粒狀,手捻即為細粉,質輕,入水則飄浮分散,無油膩感,無臭,味淡微辛,以烏黑色、質輕細、無雜質者為佳,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1-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主治
1、流鼻血不止。用百草霜末吹入鼻孔,血立止。
2、吐血。用百劃霜末二錢,糯米湯送下。又方:百草霜五錢、槐花末二兩,共研細,每服二錢,茅根湯送下。
3、齒縫出血。用百草霜末塗搽,有效。
4、婦女血崩。用百草霜二錢,拌狗膽汁,分二次服,當歸酒送下。
5、孕婦胎動下血或胎已死。用百草霜二錢、棕灰一錢、伏龍肝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二錢,白開水加酒或童泉送下。
6、胎前產後虛損、胎兒逆生橫生、月經不調、月經過多等症。用百草霜、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童便、醋各少許調勻,熱湯送下。二服有效。
7、婦女白帶。用百草霜一兩、香墨半兩,研細,每次取三錢放在一片豬肝里,紙裹煨熟,細細嚼食,溫酒咽下。
8、臟毒下血。用百草霜五錢,米湯調勻,放在外面露一夜,第二天早晨,空心服下。
9、突然瀉痢。用百草霜二錢,米湯調服。又方(鐵刷丸):百草霜三錢、墨一錢、半夏七分、煮熟的巴豆十四粒,研勻,加黃蠟三錢、香油少許,做成丸子,分次吞服。視丸子大小,每服三、四丸至四、五十丸,姜湯送下。
10、小兒積痢。服「駐車丸」,即百草霜二錢、煨去了油的巴豆一錢,研勻,稍加麵粉,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湯送下,是白痢,則用米湯送下,兼有赤、白痢,則用姜湯送下。
11、熱痢膿血。用百草霜、黃連各一兩,研末,每服二錢,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2、瘧疾。用百草霜、黃丹,等分為末,取三錢於發病日空心服,米湯送下。二服可愈。
13、昏厥不醒,但脈搏未停。用百草霜和水灌之。同時,針刺百會、足大趾中趾甲側。
14、咽中結塊,水食難下。用百草霜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險者不過二丸,即見效。此方名「百靈丸」。
15、鼻瘡膿臭。用百草霜二錢,冷水沖服。
16、白禿頭瘡。用百草霜調豬油塗搽。
17、頭上諸瘡。用醋湯洗凈後,在百草霜內加少量膩粉,以生油調勻塗患處。
18、瘭疽(手足肩北等處的肌肉里生出許多米粒般的癤子,疼痛鑽心)。用百草霜、釜臍墨、灶屋塵,合研,加水一斗,煮至三沸,取汁洗疽。一天洗三、四次。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204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516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1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78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639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963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115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747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737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