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費用 » 固中克邪散多少錢一盒

固中克邪散多少錢一盒

發布時間: 2022-10-02 23:03:28

1. 2017年2月2日新農村頻道百草益壽講座自製固中克邪散

固中克邪教一
山楂15g 肉桂10g 山葯10g
黃精9 玉竹6 甘草6g 佛手8g
伏神9g

2. 固真散多少錢一盒哪裡有賣

在梟皇論戰里 當時因為要卧底佛獄 吃了師尹給的邪丸 後遺症就是失去五感。。。這版休閑素是娘的了。。。

3. 散邪正氣湯的效果怎麼樣,是成葯嗎

是一種葯,可能會對人沒有。

4. 白塞病需要治療一輩子嗎健脾散邪湯tcm371

白塞病屬於全身免疫系統性疾病,是一種系統性血管炎症,可能需長期治療。對於輕症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療一輩子;但是如果發生內臟損傷,可能需要終身治療。臨床治療主要以葯物為主,病情受累的部位不同,需要服用葯物的時間也長短不一。

大多數以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炎為主要表現的白塞病患者,雖然病情呈反復發作,但若不影響到內臟,一般預後較好,當症狀緩解後,一般可適當停葯,不需終身治療。目前臨床上白塞病並不能夠完全被治癒,如果病情反復、或發生感染,引起比較嚴重的臟器受累,例如失明、腦梗塞、失語、偏癱、血管瘤、血管栓塞、甚至血管破裂等,可能需要終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等治療,病情嚴重時甚至可能會影響壽命。

白塞病治療的同時需要生活規律、避免熬夜、合理膳食、適當運動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此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需要早發現、積極治療,可有效改善預後。並且對於有明顯誘發因素白塞病患者,即使停葯以後也需要繼續觀察,防止白塞病再次發作。

5. 治療胃癌大約花費多少錢

用中葯幾千塊錢。

漢代張仲景《金貴要略》言:「朝食暮食,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反胃,脈緊而澀,其病難治。」古以「胃脘痛、伏梁、翻胃、膈噎、積、木、死血、血症、血痛、血臌」等,以代之。胃脘痛既胃氣痛也,伏梁既鼻癌也,翻胃既胃炎也,膈噎既食道癌也,積既肺腫瘤也,死血既肝腫瘤也,血症既白血病血癌也,血痛既血瘤或血管瘤也,血臌既胃腫瘤胃癌也,木既骨關節和皮膚腫瘤也,肺癌既痰結也,肝癌既肝血瘀(有三種),腎、膀胱、膽囊、腸、腦、目等等既瘀血腫瘤也。明龔廷賢《壽世保元》論:「翻胃」:脈浮緩者生,沉虛弱者死,翻胃之症其來也未有不由膈噎而始者,膈噎者,喜怒不常,所思勞役,警恐無時,七情傷於脾胃,郁而生痰,痰與氣博,升而不降,飲食不下。後世代醫家多之,以「反胃、翻胃、血臌」論。發生病症多以脾胃虛弱,加之飲食,七情所傷而致,飲食內傷,抱括過食生冷,飲食無律,常進食熏制,腌制,炸烤及霉變食品,飲酒無度等,致脾胃受損運化失取,淡濕內生,郁久化熱,濕熱蘊結,氣血瘀滯,聚而成形,發為此聞過則喜,情意失調,憂胃郁怒,損傷肝脾,生機不暢,血行瘀滯,水濕不化,濕聚成疾,痰瘀互結,腹中臌脹,處則成臌,臌者血也,出於血臌 ,既稱胃腫瘤、胃癌。

血臌既胃腫瘤,此病症因跌閃而瘀血不散,或受邪而瘀血不行,或風邪而蓄血不散,留在腹中,變成血臌。飲食入胃不變精血,反去助邪,久則脹,脹成臌也。淌以治水法治之,從傷元氣,而治氣治之,而更非氣也。徒增飽滿。然而對胃腫瘤的治療原則做了概括,提出:「活血祛瘀,行氣破瘀,通絡止痛,潤腸通便,能經補血,利水消腫,散痞消痰」之治則。本方劑則嚴格依據中國古代醫學古籍醫則配伍而成,方中諸葯功效簡述如下:

當歸:甘辛,溫。此葯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癜瘕結聚。《別錄》:「濕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痙,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本草再新》:「治渾身腫脹,血脈不和,陰分不足。」紅花:辛,溫,無毒,此葯活血通經,去瘀止痛,治癜瘕,血瘀作痛,癰腫。《葯品化義》:「紅花,善通利經脈,為血中氣葯,能瀉而又能補,各有妙義,則過於辛溫,使血走散,同蘇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經閉,佐以當、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氣刺痛,此其行導而活血也。」牛膝:甘苦酸,平,生用散瘀血,消癰腫。《葯性論》:「治陰瘺,補腎填精,逐惡血流結,助十二經脈。」《本草新疏》論:「牛膝走而能補,性善下行。蓋補肝則筋舒,下行則理膝,行血則止痛,逐血氣,猶雲能通氣滯血凝也。」詳葯性,氣當作痹,傷熱火爛,血焦枯之病也。行血則活,痛自止矣。水蛭:咸苦,平,有毒。破血,逐瘀,通經,治蓄血,癜瘕干血成癆。方龍潭曰:按《葯性論》言:「止行蓄血,血癜,積聚。與桃仁同用其效如神無比。」桃仁:苦甘,平。破血行瘀,潤燥滑腸,治癜瘕,熱病蓄血,瘀血腫痛,血燥便秘。《本經》論:「此葯主治瘀血,血閉癜瘕,邪氣,殺小蟲。」《本草經疏》論:「桃仁,苦能泄滯,辛能散結,甘溫能行而緩肝,故主如上等證也。」~~:味苦,寒。此葯主治消積,殺蟲。治積蟲,腹痛,疳疾,風癇。《本草經疏》論:~~其主殺三蟲,白蟲,才白自出者,腸胃濕熱甚也。逐惡氣,胃中熱淚盈眶邪氣,惡風,汗出,皮中熱結積者,腸胃惡熱盛也,苦寒二經。~~:苦辛,涼。此葯善能破氣,行痰,消積。治胸痰滯,胸痞,脅脹,食積等。《日華子本草》:「健脾開胃,調臟下氣,止嘔逆,消痰,治反胃,消食,破癜,結痰瘕,五膈氣,除皮明目及肺氣水腫。」此葯方服一劑後改服四物加味湯,不準服第二劑,否則就無葯可救。四物湯為健脾行氣,調理氣血之功效。

脾胃者,倉稟之官也,屬土以滋泉臟,安殼以濟百骸,故胃於中宮,職司南政旺於四季,育應四肢,胃形如囊,名水殼之海,脾形如掌,剩呼吸而升降,司遠化之標,其致呼吸者,元氣也。脾居其間,附胃磨動,所以殼氣消轉輸也。胃屬於戎,脾乃已也,至貳坤元,萬物滋生,人之元三焦之氣,五臟六腑之脈,統宗於胃,故人以胃氣為本也,還善調脾胃者,當情其氣,氣健則升降不失其度,氣弱則箸滯矣。遠食者元氣,生血者飲食也。無時不在,無時不然,。然後胃氣不相接濟故也。氣將絕則升降之道廢,遠化之機弛也,大凡隔不快,食不美者,是氣之虛也,苟或飲食百倍,所傷乃一時臌悶,過則平矣。若傷者日久乃不快者,得元氣虧損而胃弱乎。故今論脾胃及內外傷辨也。四物湯加味其方如下:熟地:滋陰補血,治陰虛少,腰膝瘺弱,勞嗽骨蒸,遺精血崩,月經不調,消渴溲數,耳聾目昏。《珍珠囊》:「大補氣虛不足,通經脈益氣力。」熟地黃性平,氣味純靜,考試能補五臟之真陰,而又於多血之臟為最要,得非脾胃經葯耶。且夫之所以有生者,氣為血耳,氣主陽而動,血主陰而靜,補氣以人參為主,而芪、術但可以佐輔,補血以熟地為主,而芎、歸但可為之佐,然在芪、術、芎、歸則又有所當避,而人參、熟地則氣血之必不可無,故凡諸經之陽氣虛者,非人參不可,諸經之陰虛者非熟地不可。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安脾經,治腹痛收胃氣止瀉痢,和血固腠理,瀉肝補脾胃。」當歸:「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當歸,其味甘而重,考試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考試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葯,亦血中之聖葯也。」川芎: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癰疽瘡瘍。《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破癜結宿血,養新血,長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瘺,腦痛發背,瘰癧癭贅,瘡疥,及排濃消瘀血。」~~:補脾益胃,燥濕和中,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瀉泄,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醫學啟源》:「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濕,除濕熱,強脾胃,進飲食,和胃生津液,生肌熱,四肢睏倦,目不欲開,怠情嗜卧不思飲食,止渴安胎。」~~:補中益氣,生津。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虛,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本草正義》:「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遠中氣,本與人參不堪相遠,其尤可貴者,則健遠而不燥,滋胃陰而為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茯苓: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用葯心法》:「~~,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聖葯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

以上葯方如有配得正確,三天見效,五天見輕,連服六至八個月痊癒,不復發。但是,胃腫瘤有早、中、晚三期,不能用同樣的數量來治療,否則會有副作用。此葯方是專門治療胃腫瘤的,對其它癌症或腫瘤無效果。

6. 狐臭怎樣用中醫治療

中醫一般可以緩解狐臭的症狀。中醫治療狐臭,可以口服或外用中葯。一般中醫認為狐臭,是因為濕熱蘊結,熏蒸肌膚,導致異常出汗所致。可以選用清熱利濕的中葯,比如龍膽瀉肝湯、胃苓湯等。但是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辨證施治。也外用一些具有燥濕斂汗的中葯,可以有效緩解腋臭症狀。比如枯礬、冰片磨粉外塗等。患者平時也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腋窩乾燥,勤洗澡、換衣服等。

7. 要給爺爺買化痰葯(片劑或者糖漿),請推薦好產品!

止咳化痰平喘葯及方劑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04

凡能消除痰涎,減輕或制止咳喘的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葯;以止咳化痰平喘葯為主組成的方劑,稱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氣喘與痰涎在病機上常有密切關系,咳喘多挾痰,痰多常致咳喘。因此,臨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葯常相互配伍使用。
化痰止咳平喘葯的性味,大多辛、苦、甘。辛能開郁散結;苦能降氣平喘;甘能潤肺止咳。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故本類葯物主要歸肺脾兩經。
接止咳化痰平喘葯的不同性能,分為溫化寒痰、清化熱痰及止咳平喘葯三類。
本類葯物伍用時,外感咳喘者合解表葯;虛勞咳喘者合補益之品;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強烈溫燥化痰葯;麻疹初起者不宜
溫斂止咳之品。
(一)止咳化痰平喘葯
半夏
《本經》
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塊莖。
別名:鬧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
處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葯用部分:塊莖。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脾、胃、肺經。
功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主治與應用:
1.寒性濕痰咳喘之證。常伍用陳皮、茯苓、甘草等。
2.痰濕阻滯,停飲犯胃所致之嘔逆。伍用生薑、茯苓;胃熱嘔吐,加黃連、竹茹;妊娠嘔吐合灶心土、白術、茯苓。
3.痰熱互結所致胸脘痞悶、結胸證。常合用黃連、黃芩、瓜萎、乾薑。
用量:3-9克。
禁忌:陰虛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婦慎用,反烏頭。
參考資料:
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γ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鹼等有效成分。尿黑酸為半夏刺激性物質,γ氨基丁酸有臨時
降壓作用,半夏能抑制嘔吐中樞,有止吐作用;還有祛痰、鎮咳、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等作用。
生半夏毒性較大,炮製後仍有一定毒性。
瓜萎
《別錄》
為葫蘆科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種子。
別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處方用名:瓜萎、全瓜萎、瓜萎仁、瓜萎皮。
葯用部分:成熟果實。
性味:甘、寒。
歸經:入肺、胃、大腸經。
功能;清熱化痰、寬中散結、潤腸通便。
主治及應用
1.肺熱咳嗽,痰黃稠難咳出;肺癰咳吐膿血。常合知母、浙貝母、銀花、魚腥草。
2.胸痹脅痛。常合薤白、半夏、枳殼。
3.乳癰初起。常合蒲公英、連翹、陳皮。
4.腸燥便結。合火麻仁、桃仁。單用萎仁或合用杏仁治肺熱痰郁之便秘。
用量:全瓜萎12-30克 瓜萎皮6-12克 瓜萎仁6-15克 瓜萎霜6-15克。
參考資料;成分:含三萜皂甙、有機酸、樹指、糖類脂肪油等。萎仁含脂肪油。
葯理研究;瓜萎及提取物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醇提取物有抗癌
作用。
附:天花粉
天花粉亦稱花粉或瓜萎根。
性味:甘、酸、寒。
功能:清肺化痰,養胃生津。
主治及應用:
1.肺熱咳嗽,肺虛咯血。合麥冬、生地、天冬等伍用。
2.熱傷津液之口渴。常合山葯、五味子、黃芪伍用。
貝母
《本經》
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鱗基。根據產地,性狀不同,分為川母及浙貝母。
別名:川貝、浙貝,元寶吐,板貝。
處方用名:川貝母、浙貝母、象貝母。
葯用部分;地下球形鱗莖。
性味:川貝母苦、甘、微寒;浙貝母苦、寒。
歸經:入肺、心經。
功能:清熱化痰,散結開郁。
主治及應用:
1.痰熱咳嗽,合知母。川貝有甘涼潤肺之性,故用於肺虛之咳,痰少咽燥,與沙參、天冬、麥冬合用。
2.瘰癧、瘡癰腫毒、乳癰、肺癰。以浙貝為佳,合用玄參、牡蠣、夏枯草療瘰癧;合連翹、蒲公英、天花粉治瘡癰乳疾;
伍葦莖、苡仁、冬瓜仁、魚腥草療肺癰。
用量:川貝1-15克,研末沖服,一日三次,浙貝3-9克,煎服,也可研末沖服,每次1克,一日三次。
禁忌:反烏頭。寒痰、濕痰不宜用。
參考資料;成分:川貝和浙貝均含貝母鹼、去氫貝母鹼及多種生物鹼。此外,浙貝母含浙貝母甲、乙生物鹼。
葯理研究:
浙貝鹼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擴張作用,高濃度則顯著收縮。且有興奮子宮平滑肌及降壓作用。川貝母鹼降壓作用較持久。

桔梗
《本經》
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
別名;包袱花、梗草、白葯。
處方用名:桔梗、苦桔梗、白桔梗、津桔梗。
葯用部分:根。
性味:辛、苦、平。
歸經:入肺經。
功能:宣肺祛痰、排膿。
主治及應用:
1.咳嗽痰多。風寒咳嗽合用荊芥、防風、蘇葉;內熱咳嗽合桑葉、菊花、牛蒡子、前胡。
2.咽痛音啞。桔梗能開提肺氣,肺氣得宣,則音自揚。常合牛蒡子、射干、蟬衣等。
3.癃閉、水腫。桔梗理肺而通諸氣,肺氣宣通,閉遏自暢。故常於利濕通淋、溫陽化氣劑中應用,以治癃閉、小便不暢、
水腫諸證。
4.肺癰咳吐膿血,痰黃腥臭。桔梗祛痰又善排膿,與葦莖、苡仁、冬瓜仁、桃仁、魚腥草同用,以奏祛痰排膿之效。
用量:3-10克。
禁忌:陰虛火旺、久咳、麻疹不發者不宜應用:胃潰湯,咳血者,以防刺激胃粘膜、升提太過而不宜用之。
參考資料:
成分:含桔梗皂甙、桔梗酸A、B、C、桔梗糖及微量生物鹼。
葯理研究:
有鎮靜、鎮痛及解熱作用,與桔梗皂甙抑制中樞有關,小劑量可刺激胃粘膜引起嘔吐,並能反射地引起支氣管分泌增多,
使痰稀釋易咳出。
苦杏仁
《本經》
為薔薇科落葉喬木山杏之成熟種子。
別名:衡兒,北杏仁。
處方用名:苦杏仁,杏仁,光杏仁。
葯用部分:種子。
性味;苦、微溫,有小毒。
歸經:入肺、大腸經。
功能: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主治與應用:1.風熱咳嗽。伍用桑葉、薄荷 。
2.肺熱咳嗽。合用桔梗、黃芩、蘆根。
3.喘息多痰。風寒喘咳者合麻黃、甘草;風熱咳喘者合桑葉、菊花;燥熱喘熱者伍桑草。
4.津枯血少便秘。配火麻仁、桃仁、當歸。
用量:3-10。
禁忌:肺虛咳喘者忌用。
參考資料;
成分:含苦杏仁甙、苦杏仁甙酶和脂肪油。苦杏仁甙經酶或酸水解產生氫氰酸等。
葯理研究:
對呼吸中樞有鎮靜作用。過量易中毒,中毒時民間用杏樹內皮60克水煎服以解毒。本品含有約50%脂肪油,故有通便作用。
百部
《別錄》
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的塊根。
別名:百部根。
處方用名:百部、炙百部、蒸百部。
葯用部分:塊根。
性味:甘、苦、平。
歸經:入肺經。
功能:潤肺止咳,滅虱殺蟲。
主治與應用:
1.本品潤而不燥,有較好的潤肺止咳作用,對人型結核桿菌有抑製作用。故最宜用於肺癆咳嗽,常合黃芩、白芨、沙參、
黨參配用。
2.各型咳嗽。不論新咳、久咳、寒咳、熱咳均中應用之。
3.滅虱殺蟲。蟯蟲病,以百部30-50克煎取濃30-50ml,每晚保留灌腸一次;頭虱、體虱,20%百部醇浸液成50%水浸
液塗摸。此外,對陰道滴蟲也有殺滅作用。
用量:6-9克,結核病用量20-30克,外用適量。
禁忌:大便溏瀉者慎用。
參考資料:
成分:主要含生物鹼。
葯理研究:
百部能減低呼吸中樞興奮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奏鎮咳之效。對人型結核杜菌有完全抑製作用,對痢疾桿菌等多種桿菌有
抑製作用,對體虱、頭虱有毒殺作用。
紫苑
《本經》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苑的根莖及須根。
別名:青苑。
處方用名:紫苑、炙紫苑、紫苑茸。
葯用部分;乾燥根莖及須根。
性味:辛、苦、微溫。
歸經:入肺經。
功能:化痰止咳。
主治及應用:
紫苑溫而不熱,潤而不燥,為止咳化痰要葯,主治咳嗽,不論內傷、外感、寒熱咳皆宜。咳嗽氣逆,咯痰不爽者配桔梗、
甘草、遠志;治肺虛久咳、痰中帶血者伍款冬花、百合、川貝、麥冬同用。
用量:3-10克。
參考資料:
成分:含紫苑皂甙、紫苑酮、槲皮素等。
葯理研究:紫苑皂甙、槲皮素能顯著增加呼吸道分泌,使痰液稀釋,容易咯出。故有祛痰、鎮咳作用,並能興奮心肌,且
有利尿作用。
款冬花
《本經》
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款冬花的花蕾。
別名:冬花、款冬。
處方用名:款冬花、冬花。
葯用部分;款冬花未開放時的花序。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肺經。
功能;潤肺下氣,止咳化痰。
主治與應用:
1.肺寒痰多及肺虛久咳。冬花溫潤不燥,為止咳化痰、潤肺下氣之良葯。有邪可散,散而不泄,無邪可潤,潤而不寒。
伍紫苑。
2.外感咳嗽、不論寒咳或熱均可用之。常合杏仁、桔梗、前胡及解表葯。
(二)止咳化痰平喘方
二陳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半夏、橘紅各自10克、白茯苓9克 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濕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悶,惡心嘔吐、肢體睏倦,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潤,脈滑。
方解:本方為祛痰基本方。方中半夏辛溫而燥,最善燥濕化痰,且能降逆止嘔,變主葯;輔以橘紅理氣,燥濕化痰,使氣
順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滲濕,使濕無所聚;使以甘草和中健脾。諸葯合用共奏燥濕和中,理氣化痰之功。方中橘紅、半夏
以陳久者良,故有「二陳」之名。
臨床運用:
1.臨床以咳嗽,痰多色白,苔白潤、脈滑為辯證要點。
2.治療各種痰證:風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風化痰;寒痰者加乾薑、細辛以溫化寒痰;熱痰者加瓜萎、竹黃、黃芩
以清熱化痰;食痰者加萊菔子、枳殼以消食化痰;頑痰者加礞石、浮海石以攻逐陳積深伏之痰。
附:溫膽湯《千金方》
即二陳湯加枳實10克,竹茹10克。水煎服,主治肝胃不和,痰多膽怯,虛煩不眠,眩暈,驚悸,苔膩之證。此方清而不燥,
是與二陳湯區別之處。
止嗽散
《醫學心悟》
組成:桔梗(炒) 荊芥 紫苑(蒸)百部 白前蒸各1000克 甘草(炒)375克 陳皮(去白)500克。
用法:上七味為末,做成散劑。每日三次,每次10克;作湯劑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劑比例酌情增減。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風邪犯肺。咳嗽咽癢,或微有惡寒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緩。
方解:本方用於外感咳嗽,經服解表宣肺葯後咳仍不止者。方中紫苑、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治咳嗽不分久新,皆可取效;
桔梗、橘紅(陳皮去白)宣肺止咳消痰;荊芥祛風解表,甘草調和諸葯;二者與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諸葯合用,共奏
止咳化痰,疏風解表之效。
臨床應用:
1.以解表後咳仍不止者,痰多、咽癢、咳痰不暢為其辯證要點。
2.若頭痛、鼻寒、惡寒者,加防風、蘇葉、生薑以散寒解表,若痰多色白,苔白膩者,加半夏、茯芩以燥濕化痰。
桑杏湯
《溫病條辯》
組成:桑葉6克、杏仁9克 沙參12克 象貝母6克 香豉6克 梔皮6克 梨皮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宣溫燥。
主治:外感溫燥,邪在肺衛。身不甚熱,乾咳無痰,咽干口渴,右脈數大。
方解:本方治證是因溫燥外襲,肺陰受灼所致身熱頭痛,口渴、乾咳無痰,舌紅、苔燥脈浮數之外感溫燥之證候。方中桑
葉輕宣燥熱,杏仁苦辛溫潤、宣利肺氣,共為主葯;淡豆豉助桑葉輕宣解表,沙參、梨皮生津潤肺,同為輔葯;梔皮清泄
肺熱,象貝母止咳化痰,為佐使葯。共奏「以辛涼甘潤之方,氣燥自平而愈」之效。
臨床運用:
1.用於肺燥咳嗽。以乾咳無痰、苔薄白而燥,脈浮數為辯證要點。
2.可用於秋季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收沒期之乾咳無痰。
定喘湯
《攝生眾妙方》
組成:白果10克 麻黃6克 蘇子12克 甘草3克 款冬花10克 杏仁6克 桑白皮10克 黃芩6克 半夏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肺平喘,清熱化痰。
主治:哮喘證。咳喘痰多,痰稠色黃,胸悶氣促,喉中哮鳴;或有表證,苔黃,脈滑數。
方解:本方所治為風寒外束,痰熱內蘊所致。方中麻黃宣降肺氣以定喘,兼解表寒,白果斂肺止咳,化痰平喘,二葯一收
一散,共為主葯;杏仁、蘇子、半夏、款冬花降氣化痰,加強平喘之功,為輔葯;黃芩、桑白皮清泄肺熱,以止咳平喘。
臨床運用:
1.本方治療哮喘證。以哮喘,痰稠色黃,脈滑數為辯證要點。
2.本方加減:熱盛痰多者加膽南星、瓜萎;胸膈悶甚者加枳殼、厚朴;肺熱重者加生石膏、魚腥草,重用黃芩。
百合固金湯
《醫方集解》
組成;生地黃6克 熟地黃10克 麥冬6克 百合 白芍(炒)當歸 貝母 生甘草玄參 桔梗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養陰潤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腎陰虛。咳嗽帶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熱,骨蒸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方解;方中以二地為君,滋陰補腎,生地黃又能涼血止血;以麥冬、百合、貝母為臣,潤肺養陰,且能化痰止咳;佐以玄
參滋陰涼血清虛火,當歸養血潤燥,白芍養血宜陰,桔梗宣利肺氣而止咳化痰;使以甘草調和諸葯,與桔梗合用,更利咽喉
,合而用之,虛火自清,肺腎得養,諸症自消。
臨床運用:
適用於肺陰不足,腎水虧虛,虛火上炎所致原咽乾咳嗽,痰中帶血諸症。

養陰清肺湯
《重樓玉鑰》
組成:大生地6克 麥冬5克 生甘草5克 玄參5克 貝母3克 丹皮3克 薄荷3克炒白芍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養陰清肺,解毒。
主治:白喉。症見喉潤起白斑點如腐,不易撥去,咽喉腫痛發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
方解:方中生地、玄參養陰潤燥清肺解毒為主葯;輔以麥冬、白芍助生地、玄參養陰清肺潤燥,丹皮助生地、玄參涼血解毒

1.本方為治療白喉的常用方。挾表證者適當加入輕揚宣散之品,如桑葉、葛根等;熱毒重者,選加連翹、銀花、土牛膝以
清熱解毒。
2.腎陰虛者,原方加大熟地或生熟地並用;熱甚加連翹,去白芍;燥甚者加天冬。
3.扁桃腺炎、咽喉炎屬陰虛者可用本方加減治療。
參考資料:
葯理研究證明,養陰清肺湯對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抑菌和殺菌能力,對其毒素也有較強的中和能力。
清燥救肺湯。
《醫療法律》
組成:冬桑葉10克 石膏10克 阿膠10克(烊化) 麥冬10克 杏仁6克 枇杷葉10克 沙參10克 胡麻仁10克
甘草3克。
功用:清燥潤肺。
主治:燥熱傷肺,氣促,乾咳無痰或少痰,咽喉口鼻乾燥,或痰帶血絲,舌乾苔少,脈小數。
方解:本方為治療燥傷肺主要方劑,用桑葉、石膏清燥熱,阿膠、麥冬、胡麻仁潤肺養陰,佐以杏仁、枇杷葉化痰止咳,
諸葯合用共湊清燥熱,養肺陰之功。
臨床應用
1.本方適用於燥熱傷肺所致之乾咳無痰,咽干口燥,舌干少苔,甚或氣促痰帶血等證。
2.本方與桑杏湯均可治肺燥,但桑杏湯用桑葉、豆豉以疏風散熱,有解表作用,適用於燥邪傷肺兼有表證者;清燥救肺湯
用石膏、麥冬、阿膠能清熱養陰止血,適用於燥熱傷肺,證見陰虛內熱或咯血者。養陰潤肺以清燥救肺湯為強,疏散風熱則
以桑杏湯為佳。

8. 散邪正氣湯是真的嗎

是真的,治療白塞病的,效果還行!

9. 什麼是散邪正氣湯

、散邪正氣湯 清熱利濕法

多見於疾病早期,正氣尚盛者。口腔、咽喉潰瘍,大小不等,表面顏色暗淡,有少量膿性分泌物,紅腫灼痛,纏綿難愈;外陰潰瘍深大,疼痛劇烈,瘡久不愈,行走困難,目赤如鳩,多伴發熱頭痛、關節酸痛、口苦咽干、腹滿納呆、便干、溲赤。苔黃膩,脈弦滑帶數。散邪正氣湯以清熱為先,利濕為主,方中藏紅花,車前子,搭配藿香,梔子以清熱利濕,使之下行。以排濕祛熱為目的,以防陰血復,養血潤筋之功,使腎精足,肝血旺,筋骨得養,神有所使,有利於調節白塞氏病所造成的潰瘍症狀。散邪正氣湯意在平熱用葯宜柔,多取酸甘之類,酸能柔筋,甘能緩急,旨在養血斂陰,柔肝平肝。

2、散邪正氣湯 益脾正陽法

見於素體脾虛,或久病氣虛,或久服苦寒者。反復出現口腔、外陰潰瘍,遇冷加重,病程長,伴有全身乏力,少氣懶言,食慾不振,納少便溏,畏寒肢冷,下肢浮腫,便清,陽痿,舌淡,體胖有齒痕,苔白或膩,脈沉細。散邪正氣湯以重用防風乃取其升陽,能發脾中伏火,又能於土中瀉木。散邪正氣湯方中可酌加蒲公英、玄參、白花蛇舌草等清熱解毒。桂枝溫經散寒益脾,與之配伍,益氣溫陽,與當歸配伍活血通經,白芍養血和營而通血氣,調和營衛,與木瓜相伍,柔筋緩急,川芎、熟地動靜結合,補血行血。

3、散邪正氣湯 活血斂虛法

多見於陰虛體質者,或病後陰傷者。口腔、外陰潰瘍日久,潰口暗紅灼痛,反復發作,視力減退模糊、眼球充血,目赤如鳩,眼球痛,畏光流淚,下肢紅斑結節,或有膿瘡皮疹,伴低熱起伏,心煩不寧,失眠多夢,頭昏頭痛,口燥咽干,手足心熱。舌紅苔剝,脈弦細數。散邪正氣湯以滋陰清熱為目的,石膏、甘草。梔子能清心肺之火,藿香可理脾肺之氣,去上焦壅熱,避惡調中;散邪正氣湯,以調節潰瘍以及眼睛發炎、視力下降等症狀。並重視對患者氣血保護與提高。活血斂虛之法有一定的補益作用。散邪正氣湯活血疏通經絡,加之木瓜舒筋活血止痛,茯苓、白術健脾益氣化濕,以助氣血之源。會散邪正氣湯的療效更令人滿意。
散邪正氣湯臨床運用:散邪正氣湯我科醫師多年臨床經驗結合中醫豐富經驗,通過對長時間對於白塞氏病的診治總結出來的一個處方。根據對古代經典理論和方劑的研究,結合自身經驗,處方從肺、脾、肝、腎不同方面立意調整,隨著病情表現的不同採取應症施宜。對於病情採取靈活辯證,隨症加減,一人一方,效果令人滿意。

散邪正氣湯治療階段解析:
散邪正氣湯療法第一階段: 涼血解毒為先。急性活動期症狀多見於口腔粘膜與灼痛、外陰部潰爛、口渴喜飲或常伴煩躁不安、渴不多飲、低熱等,散邪正氣湯通過疏肝瀉火、清熱涼血,針對治療便秘、腹脹、發熱、腹痛等症狀,同時調節黏膜潰瘍皮損,糾正血沉、血象、CRP等指標。

散邪正氣湯療法第二階段:因白塞氏病是一種全身性廣泛性的小血管炎症性病變,故此期的治療應是清解余邪、活血化瘀,若余邪較重,煩躁不解,低熱不退,或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療。通過散邪正氣湯第二階段,調節病情體征,使病情症狀有望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血沉、血象、CRP等實驗檢查指標預期恢復正常。

散邪正氣湯療法第三階段:白塞病患者或雖多次發作但無重要臟器受累者常無明顯的陰陽氣血偏盛偏衰表現,故本階段的治療原則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應當扶助正氣,清除毒邪,通過散邪正氣湯活血祛瘀、宣洩「正氣」,培元固本,防止復發。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2041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515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04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67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637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961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100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745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736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