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揚水杯多少錢一盒
㈠ 愛上古中醫
自從作了群主,我的業余時間幾乎都用在了建群上。每天都想增加人數,每天都按時轉發早間播報和
晚間中醫知識鏈接。建群一個月了,有空就聽中醫課程,有時還要把自己的感想用文字敘述出來。可謂忙得不亦樂乎。
做什麼事情都是有目標的,只所以建古中醫群,初衷源於我對古中醫的熱愛,第一次聽課,我就被古中醫的神奇深深吸引,也被老師的情志課有所打動。其次是我本人有多年的慢性蕁麻疹,想在古中醫里找到治癒的良方。再就是幫助身邊同樣有疑難雜症的弱者能從古中醫里得到解脫。最後再為自己掙點兒良心差價的小錢。愛己之心,還請大家諒解。
老師講的是1700年前張仲景的《傷寒論》全是古經方,與現代中醫有所區別。
怎麼感覺什麼都是"古"的好?從古文到古中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個感受愛,傳播愛的過程。在現代的社會里,學習古代人的智慧,用古老的方法服務於子孫後代,是我們的福氣,更是我們的責任。每一節課,都為我們講述一種疾病的起因,預防和治療。
例如,前幾天老師講了《傷暑寒和中暑熱的區別》課程內容可分兩部分:
1、傷暑寒是從熱的地方突然受涼導致的。
症狀:發熱怕風,頭痛頭暈,不出汗而全身酸痛,關節也痛,惡心嘔吐,不願意吃飯,疲乏無力,困睡,腹痛,往往有腹瀉的發生。這個也叫「陰暑」。是因為避熱貪涼引起,也就是了了乘涼被風扇或者空調吹到,沒有勞作得的病為「陰暑」。
治法: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輕的用藿香正氣水或者藿香正氣軟膠囊。
嚴重的用方:藿香12紫蘇15 大腹皮12 陳皮15 桔梗15 厚朴15 赤苓12 香薷15 白芷12 法半夏12 蒼術12 生薑9 如果是喝冷飲多或者人比較胖的,可以把蒼術的量提高到20 ,如果怕冷嚴重生薑可以20克。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分開4個小時服用即可。
2、中暑熱是天熱時發汗過多而受暑邪。
症狀:發燒而大渴,大汗、上嘔下瀉,腹痛,唇紅舌燥,口乾口苦,脈洪大。嚴重的會抽搐,不省人事。也叫陽暑。就是大熱情況下勞作,出汗過多導致的。一般勞苦大眾容易得這個病。
治法:大汗傷陰造成的。用清熱益氣,養陰生津之法
人參白虎湯 人參10 生石膏30 知母10 東北大米30 甘草5 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碗,間隔三個小時後,可以飲第二碗。
老師把深奧的古中醫以聊家常的方式講給大家聽,內容詳盡,對預防和治療疾病大有幫助。我情不自禁的發出了自己的聽課感受:
群里各位愛中醫的朋友,李老師的課聽完了,您會不會有些感觸?
暑寒與暑熱的區別你聽懂了嗎?當了解了這些必要的知識,愛自己,幫助身邊的弱者,是不是更有一份自信呢?
"愛"不是一句口頭禪,它需要知識與力量,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有小病小災,讓我們一起傳播古中醫這份大愛,讓更多人收益!
末了,還不忘邀請更多的夥伴朋友進群:
請把您身邊的家人朋友也帶進古中醫群,這是人生最廉價卻又嘴昂貴的禮物 !
又例如,有節課是講《結腸癌》的,課程大意是:
結腸癌
症狀:下腹腫大疼痛、大便正常、按壓腹部漏糞便,大便每天20餘次,大便有白色膿性粘液、大便溏稀、大便里有鮮血。舌苔薄白而滑,四肢發涼。西醫確診為結腸癌。
原因:少陰症,里寒導致脾虛滑脫腹瀉,引起腸道病變。
治法:溫中補脾,收澀固脫,止血養津。適用於虛寒性的結腸癌。
用桃花湯加減:第一步:赤石脂60 炮姜6東北大米15 炙甘草9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熬3付。
第二步:如果大便次數減少到每天三四次,不再漏糞便,但仍然有便血。那麼可以加減方:赤石脂60東北大米30 炙甘草3 炮姜1.5 黨參30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熬3付。
第三步:大便次數繼續減少,白色膿性粘液減少,不再便血。可以加減方:赤石脂20 炮姜2 東北大米10 炒山葯15 烏賊骨5 生龍骨5 黨參10 炙甘草9 。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熬3付。
當聽完李老師的這節課後,我很自然的想起了身邊一個結腸癌患者的故事,於是,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用文字分享給大家:
大家晚上好,聽晚李老師的課,想和大家分享一件真實的病例。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對方法,或是要面對昂貴的醫葯費。
前年秋天,我大姐的婆婆不小心得了結腸癌,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平時身體特棒,個性要強,生活起居又有節奏,怎麼會得了結腸癌呢?全家人甚是疑惑。
當聽完老太太敘述完自己的病因後,全家人都對她有些埋怨,這又是為什麼呢?
聽老太太講,早在二月里,她就有大便糖稀,便血帶濃的情況,而她自己認為只是簡單的痢疾,對平日生活也沒有大的妨礙,因為她個性要強,不想讓孩子們為自己操心,所以一直沒對家裡人講,上完廁所又總是沖洗的乾乾凈凈。就這樣隱瞞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問題就出現了。有一天,她忽然覺得肚子很疼,大便出血更嚴重。
但老太太性格是那種特別穩重的,只因為她太善解人意,而延誤了自己的病情(病情的發展是她始料未及的)在無奈之下,她終於給孩子們說出了她這半年的情況。
孩子們都萬分心疼老人,急急忙忙去了市裡最好的醫院。經過確診是結腸癌,為了配合病情,挽救生命,不得不做了腸道切割手術。
術前術後,那叫一個難受,可老太太硬是挺住了。全家人在病房裡殷勤伺候著,總算吉人自有天相,不但逃過這一劫,如今的老太太身體又很棒,和從前一樣硬朗。
但不是每個結腸癌患者都能這么幸運,手術是有風險的。
而今晚聽了李老師的這節課,讓我了解了結腸癌的來龍去脈,並且用中葯就可以治好晚期的,被醫院放棄了的結腸癌。這絕對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
感嘆中醫的神奇與偉大,如果在前年我能加入愛中醫群,能聽到這樣精深的中醫知識,或許,一定,我會去勸說我大姐的婆婆來試一試古中醫的方子。免去在醫院手術的痛苦。
我是和風細雨,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一點啟示。
8.7日晚
大家晚上好:
我是群主和風細雨,首先感謝朋友們對愛中醫群的熱愛與支持。
像李鳳軍教授所述: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後天多愛自己!
遵循"有病治病,無病防病""預防大於治療"的養生原則,本群旨在為群友提供更完善實用的古中醫養生知識。
在疾病方面有疑問的群友,可以把您對自己或家人的病情發到群里,您或許會找到滿意的答案,因為這里有古中醫李鳳軍教授的精彩講課!
用我微小的力量,借用古中醫的平台,把大愛傳播出去,給身邊的弱者一份關愛!
平台還有多款李教授根據張仲景的《傷害論》自配的中成葯,比如【後愛解結湯】【暖身茶】【紅參氣血湯】【消消火】【傲骨無雙】等,有富氫水千揚水杯,有女人的必備武器【參巧巧面膜】還有即將上市的【肥兒茶】以後我會陸續分享給大家。
每聽完一節課,就像是接受了一場中醫知識的洗禮,也就對那節課程里講的病情有了深入的了解,讓自己在疾病面前不再被動。
最後,用我們古中醫課上常用的一段話,再次邀請看到我文章的朋友,一起加入古中醫。
只需要建一個群,就能分享國粹,傳播大愛,讓更多人因你而受益,讓更多人需要你,我們時刻歡迎你加入古中醫復興的隊伍!
㈡ 後愛有幾種產品湯
後愛目前有14款產品,年後將有更多產品上市,期待吧
㈢ 千揚法務債務公司收費合規嗎
合規。千揚法務忠於託付,成於專業,主要建立在合法基礎之上為廣大負債人群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以及債務管理方案,千揚法務債務公司收費是合規,屬於服務咨詢費用。
㈣ 水杯上刻字刻什麼好
祝福語
座右銘
個性語錄
㈤ 後愛排濕湯能降血壓嗎
可以起到降血壓的作用,排濕湯有排痰濕的作用,痰濕被袪,血液干凈了,當然流通順暢了,會壓便會正常化。便要徹底將血壓,需要多方面評估和給予調理,比如有淤之人,需要配合化淤,有虛症之人,必須補虛,後愛千揚水杯被評盛名,可以一用。
㈥ 千揚水什麼人不能喝
都可以喝。
適宜人群:所有人群,包括老人,兒童。尤其適合亞健康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老人、健身愛好者、愛美人士,運動員,孕婦,哺乳期婦女。
千揚水就是活力很強的水,喝這樣的水,人體內循環會好,就好比被瀑布沖刷過一樣,所到之處清新干凈,可以遠離濫泥塘、臭水溝的惡劣內環境。很多人用過之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使用說明
1、初次使用前請確保充滿電。
2、清洗:擰開杯蓋,用清水清洗水杯內部。注意不要濺水到開關和充電口。
3、裝入礦泉水、純凈水或低於60度的白開水,擰好蓋子。
4、電解清洗:充滿電之後的第一次使用,請短按兩次電源開關,進入反沖洗狀態進行清洗,本次清洗的水不建議飲用,倒掉再清洗一下即可。
5、制氫:輕觸電源開關一次,「滴」一聲響,並且杯中的七彩燈亮起,水開始冒泡,進入制氫狀態,5分鍾後制氫結束。
6、終止制氫:在制氫的過程中,輕觸電源開關一下,會伴隨「嘀嘀嘀」三聲停止制氫並關機。
㈦ 千里鷹揚 萬里龍驤
執節堂堂,以向四方。
挽天河之水兮洗我刀槍。
金戈鐵馬,千里鷹揚。
如日出東海兮赫赫煌煌,
吾土吾民,吾國吾邦。
執節堂堂,以守四方。
看長風獵獵兮吹我征裳。 開疆拓土,萬里龍驤。 如日之正中兮赫赫煌煌,
粉身碎骨,歸報君王
㈧ 破壁機轉動裡面是水是否形成了千揚水
破壁是指固體分子壁在高速運動中被破壞,使|內有效物易取出。而千揚水是古代稱來回揚動千次的水,其水分子並未變。
㈨ 喝茶到底要買多少茶具呢
這個問題好.
對於愛喝茶的人來說,茶具不僅是泡茶的器具,更是觀賞品.茶好,茶具賞心悅目喝起來味道都是不一樣的.
當然這除了一定的心理作用,還跟水質、水溫、茶具材質、沖泡手法也都具有一定的關系.
那喝茶茶具到底要買多少合適呢?
我個人認為,如果喜歡清簡,就選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套.這樣自己每天看著也喜歡.
如果喜歡收藏,可以每種風格和材質的都備一套.感受不同的茶具,帶來的不同體驗.
日常可以備兩套,一套在家用的,一套旅行裝的.
所以茶具買多少,這個全憑個人喜好.
每個人的愛好都不一樣,有的喜歡收藏念珠,有的喜歡收藏玉石,有的喜歡收藏郵票、錢幣,有的喜歡收藏茶葉、茶具....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答案並不固定,視個人情況而定.
喝茶不一定要把所有茶具買齊(那得家裡有礦呀~),茶具實在太多啦!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小懂來介紹一下茶具。
茶席上常見的茶具包括: 主泡器、壺承、公道杯、水盂、品茗杯、水壺、茶則、茶巾、蓋置。
中國的茶具按材質種類分可分為六大類茶具,品種如下:
1、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興紫砂茶具,紫砂壺其里外都不夠釉,採用本地的紫泥、紅泥、團山泥摶制焙燒而成。因為成陶火溫高,燒結密緻,胎質細膩,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經久運用,還能汲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不快,不致燙手;若熱天盛茶,不易酸餿;即便冷熱劇變,也不會決裂;若有需要,甚至還可直接放在爐灶上煨燉。紫砂茶具還具有造型精練不吝嗇,色彩憨厚高古的特點,外形有似竹結、蓮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銅器外形的。
2、瓷器茶具
(1)白瓷茶具:景德鎮五代窯址是南方地區已發現的最早白瓷產地。除景德鎮外,福建德化的白瓷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其特徵,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因此有「豬油色」、「象牙白」之稱,享有「中國白」的美譽。其他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的茶具也各具特徵。
(2)青瓷茶具:青瓷茶具晉代開端開展,宋朝時五台甫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到達了鼎盛期間,出產各類青瓷器,包羅茶壺、茶碗、茶盞、茶杯、茶盤等。
(3)黑瓷茶具:宋代福建鬥茶之風流行,鬥茶者依據經歷以為建安所產的黑瓷茶盞用來鬥茶最為適合,因此著名。宋蔡襄《茶錄》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必。」
3、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於清代,首要產於福建福州一帶。福州出產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銀」等種類,特殊是發明了紅如寶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藝今後,愈加鮮艷耀眼,逗人喜歡。
4、玻璃茶具
在現代,玻璃器皿有較大的開展。玻璃質地通明,光澤耀眼,外形可塑性大,形態萬千,用處普遍。玻璃杯沏茶,茶湯的艷麗光彩,茶葉的細嫩柔嫩,茶葉在整個沖泡進程中的上下穿動,葉片的逐步伸展等,可以一目瞭然,可說是一種動態的藝術賞識。特殊是沖泡各類名茶,茶具晶瑩剔透,杯中輕霧縹緲,清亮碧綠,芽葉朵朵,亭亭玉立,觀之心曠神怡,別有幽默。玻璃用具的缺陷是輕易破裂,比陶瓷燙手。
5、金屬茶具
用金、銀、銅、錫等金屬製造的茶具,尤其是錫作為貯茶器具資料有較大的優勝性。錫罐多製成小口長頸,蓋為筒狀,比擬密封,因而對防潮、防氧化、防光、防異味都有較好的結果。唐代時皇宮飲用顧渚茶,金沙泉,便以銀瓶盛水,直送長安,首要因其不易破裂,但單造價較昂貴,普通老庶民無法運用。
6、竹木茶具
在前史上,廣闊鄉村,包羅產茶區,良多運用竹或木碗沏茶,它價廉物美,經濟實惠,但現代已很少採用。至於用木罐、竹罐裝茶,則依然到處可見,特殊是作為藝術品的黃陽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種奉送親朋的珍品,也有必然的適用價值。
中國前史上還有效玉石、水晶、瑪瑙等資料製造的茶具,但總的來說,在茶具史上僅居很非必須的位置。由於這些用具製造難度大,價錢昂揚,並無多大適用價值,首要作為陳設,用來顯示主人富有罷了。
喝茶無需多少茶具,只要一隻順手,喜愛的杯杯,足矣。若是品茶,這就有許多講究了,好茶配好水,水是母,器是父。茶有多種,水也多種,器皿更是五花八樣,好茶配得好水,必泡出茶之韻味,若在配上相應的茶皿,更顯風雅有趣。品茶,一在品味,二在品性,其過程更加凸顯泡茶之技藝,泡茶之器皿。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水,不同的茶具,乃好茶人之喫好,
當今市場,各種茶具層出不窮,選擇好的茶具在品茶中確實有意想不到之意境,猶如,用水晶杯泡綠茶或青茶,茶葉在水的沖泡中顯示的各種花樣,千姿百態,且每泡各不一樣,無意之增加無數雅興與樂趣,甚至品出舒展騰空之快感。當然好的茶具其價格不匪,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沒必要過度追求。
我也是一位好茶者,有幾十年之 歷史 。若要我來說,作為一個好茶者,買一套好點紫沙壺作為自己專用是必須的。因為紫沙壺透氣性能好,泡茶更入味,也易串味,故而應專茶專用,也就是平常所講的養壺。其次,一套陶瓷茶具,一套玻璃茶具也是家中必備,兩者茶具可適用泡各種茶。總之茶具只是用來泡茶之器皿,增添泡茶之氣氛。若要泡出好茶,則要看泡茶之技朽。首先,泡茶之水,無任何種茶必須選擇軟水,當然山中天然泉水為上選。我生活在廣州,在白雲山每天都能看見不少人上山裝山泉之水,不是他們省錢,實則是山中泉水所泡之茶確實好於各種純凈水。現在人無法選擇水,但一定要控制水溫,古人講三眼,現在講溫度,當然溫度更具科學。綠茶指不發孝茶,其水溫控制在80度上下,青茶一般指烏龍茶為半發孝茶,大多都用佛水沖泡,還需高空沖下,更易沖泡茶葉,散發茶之香味。至於其它發孝茶,可根據其發孝成度,選擇不同之溫度,一般都在80度至90度之間。此溫度不是燒至度數,而是燒開之後冷之溫度。品茶大都品熱茶,人走茶涼,雖指人情冷暖,但也說明茶涼而失味。品茶不怕煩,不怕等,只有厭得其煩,等得有心,才有品茶之趣味。
故品茶,不單品味,更可品性。品生活之味,品人生之意境。當年曹操煮酒論英雄,而今茶友品茗話人生。
我是一枚客家妹子。茶是從小伴隨著長大的一種飲品,而且一直被灌輸一種觀念,女孩子要懂點茶文化,學點茶禮儀,能讓姿態更優雅。因此對於茶,有種不可言傳的親切感和喜愛感。
茶的起源源自神農氏時代,陸羽的《茶經》就有一句:「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傳說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葯而發現的,這就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先認識下茶的器具有哪些,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組合,也被稱為茶道六君子。六君子指的是:茶筒、茶匙、茶針、茶漏、茶夾、茶則。
茶筒:是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匙: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針:疏通茶壺的內網,以保持水流暢通。或放入茶葉後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漏:便於將茶葉水倒入茶壺時用,以穩固茶壺。能有效過濾茶湯中殘留的各種雜質,保存茶湯中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經過過濾的茶湯會更加通透明亮。
茶夾:可將茶渣從壺中夾出,也用來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茶則:取茶時,用茶則從茶荷中取得茶葉,用茶則分三次將茶葉緩緩分入茶壺。
除了最基本的茶道六君子外,茶器具一般還包括:
用公道杯分茶,每個茶杯分到的茶水一樣多,以示一視同仁。它用來盛放茶湯,再把茶湯分倒各品茗杯中,使茶湯濃度相近、滋味一致,並起到沉澱茶渣的作用。杜牧詩言:「公道世間唯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現在看來,飲茶亦然。
公道杯也稱茶海,有一個「海」字,言其有容大之心,如果客人多,可利用較大的茶海沖入兩壺茶再平均分茶,人數少時,茶湯置於茶海中,可避免茶葉泡水太久而生苦澀。
隨手泡,也就是電動燒水壺。現在泡茶時最常用來燒水的用具。操作簡單、方便、安全、煮水快。
蓋碗,也稱三才碗。三才是: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相傳,蓋碗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間,由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在成都發明的。崔寧與其女兒都特別喜愛喝茶,那時的茶杯沒有襯底非常燙手,於是崔寧的女兒就發明了木盤子來托茶杯。
但茶杯容易滑倒,她又設法用蠟將木盤中央環上一圈,使杯子固定,這便是最早的茶船。最早使用蓋碗的是四川成都,也叫蓋碗茶文化。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可見,連魯迅先生也比較青睞於使用蓋碗泡茶。
聞香杯是烏龍茶特有的茶具,品好茶,講究一嗅二聞三品味。因為聞香杯只是用於聞香氣,最好用瓷的材質。
使用方法是:第一、將炮製好的茶湯倒入聞香杯。第二、將品茗杯倒扣在聞香杯上。第三、用手將聞香杯、品茗杯托起,迅速將聞香杯倒轉,使聞香杯倒扣在品茗杯上,此時茶湯以倒入品茗杯中。第四、再將聞香杯豎直向上提起,使聞香杯杯口朝上。第五、雙手搓動聞香杯,靠近鼻端聞香。
品茗杯,用於品茶及觀賞茶的湯色的專用茶杯。故此品茗杯多為白瓷、紫砂或者玻璃所制。
所謂好茶配好杯。茶杯應保證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飲;淺則水不留底;質薄如紙以使其能起香;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一般以瓷質品茗杯最為多見。觀看茶湯真實的色澤,則宜選用白色內壁。
茶荷經常用來欣賞干茶,觀賞性很高。在用茶荷盛放茶葉時,泡茶者的手不能碰到茶荷的缺口部位,用手拿茶荷時,拇指和食指及中指捏住茶荷兩側。
用於放置品茗杯,在茶禮儀中,一般主人放置好杯墊後,客人不應對杯墊進行移動,客人喝茶後放回杯墊,以方便主人再次斟茶使用。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無論如何忙碌,趁著明月,邀幾個閨密,在自家喝茶,除了解渴,還可以養心,悠哉悠哉,何樂而不為。
--------------------------------------------------------------------------------------------------------------------------
俗話說的好:一入茶門深似海,要喝茶,首先要用到的就是茶具。如何選茶具?到底要買多少茶具才夠?
自動燒水器、泡茶器紫砂壺、蓋碗、飄逸杯、茶杯、公道杯、茶巾、茶道六君子(茶筒、茶匙、茶漏、茶則、茶夾、茶針。)還有茶寵等等
如果你放棄茶盤,要玩干泡,那麼我們就要准備茶席,茶席上會有茶洗、插花的小花瓶、茶葉罐等,還可以配上壺承,用來放壺或者茶杯,讓你的茶席變得更加生動。
每天為你更新不一樣的茶知識。
喝茶要買多少茶具呢?
玩過茶具的都知道,只要你入了坑就會發現,只要看到感覺不錯的茶具都要買。
一般喝茶的器具有哪些呢?
①壺,這是必須要的。至於紫砂,玻璃,陶瓷,金屬等等,看你喜好。宜興的紫砂,河間和永康的玻璃。福建泉州與景德鎮的陶瓷,日本的鐵器。這些都是手機中的華為和蘋果。[呲牙]
②蓋碗,青花,粉彩,銀器,鬥彩,刀子等有不同的紋式。也有不同年代。
③品茗杯,有羅漢杯,水紋杯,斗笠杯,雞缸杯,玉足杯等。不同的器型,有不同的韻味,結合不同的材質又有更多的講究。
④公道杯,公道杯主要是分杯用的。常見的有玻璃,陶瓷,銀制等。公道杯中有很多花紋讓人愛不釋手,也有不同的造型讓人眼花繚亂。
⑤茶寵,這是喝茶的玩伴,有很多茶水來洗,有不同的造型,有很多也會變色。比如蟾蜍,生肖,還有一些寓意發財的神獸等。
⑥茶道六君子,喝茶用到的一些物件,茶則,茶匙,茶漏等。衍生出來比如蓋置等
⑦茶爐或者燒茶器具。比如潮汕地區的紅泥茶爐,古代用碳爐,現如今的自動電爐等。
⑧茶盤,分為干濕茶盤,也稱之為泡台。有紅木的,石頭的,電木的,或者是竹木的等等。圓的,方的。殘缺的等。也是茶具愛好者把玩的物件。
喝茶到底要買多少茶具?關於這個問題,要看你怎麼喝茶,是簡單快捷的辦公室沖泡?還是復雜紛繁的茶藝表演?又或者准備喝地道功夫茶?
比如我們在辦公室,不具備良好的沖泡場地和條件,只能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喝茶,在此情況下,只需要一個心儀的茶杯即可。不管是綠茶,還是紅茶,都可以用茶杯沖泡。當然,綠茶用茶杯來泡,屬於常規操作。很多人覺得白茶、紅茶一類,沒辦法用茶杯泡。這時,可以購買一個簡易的飄逸杯茶具,分離茶湯,同樣不要多大地方,多麼復雜的茶具,在辦公室就能喝上一杯熱茶。
在特定品茶場所,比如茶樓茶室,希望沖泡一杯地道功夫茶,或者認為紅茶普洱黑茶白茶岩茶等,只能用功夫泡法,則需要多准備些茶具。包括用來煮水的茶壺、用來承載茶具的茶盤、盛放均勻茶湯的公道杯、品嘗的品茗杯、沖泡的蓋碗或紫砂壺等等,另外還有其他輔助茶具,包括茶則、茶匙、茶夾、茶漏、茶針、茶巾、杯墊等等。
總的來說,不管是用什麼方法泡茶,只要自己喜歡,適合自己,不必在過於拘泥於形式。
茶具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中國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是使飲茶富於藝術性的重要條件,為歷代茶的愛好者所喜愛。從古至今,茶具按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金屬茶具、瓷器茶具、陶土茶具、竹木茶具、漆器茶具、搪瓷茶具和玻璃茶具等,現代主要以陶、瓷和玻璃為主。
第一,因茶制宜。因茶葉種類和檔次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茶具。綠茶按檔次由低到高可分別選擇玻璃杯、瓷杯或茶壺;紅茶中的工夫紅茶、小種紅茶、袋泡茶和速溶紅茶一般用白瓷杯或玻璃杯,紅碎紅茶和片末紅茶用茶壺;烏龍茶則有專門的茶具,由薄瓷壺、紫砂壺、小火爐、小瓷杯等組成;花茶按檔次由低到高可分別選擇玻璃杯、白瓷蓋杯和茶壺;緊壓茶要先將搗碎的茶塊放在壺中或鍋中燒煮後倒入茶碗飲用。
第二,因地制宜。我國遼闊的地域使得各地的飲茶習俗各不相同,對茶具的要求與偏好也不一樣。長江以北及內地的許多城市居民,喜用有蓋瓷杯沖泡,以保茶香;而沿海的城市居民則好用玻璃杯沖泡,這樣既聞香玩味,又可觀色賞形。其中,南京、杭州一帶居民尤其注重茶的香氣滋味,所以用紫砂茶具的也較多。我國南方的閩粵台地區和烏龍茶時,習慣用小杯細啜,聞香玩味,故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甌泡茶,以領略茶的韻致。巴蜀大地的四川人鍾情於蓋碗茶,左手托茶托,右手拿碗蓋,撥去浮在湯面上的茶葉,加蓋保香,去蓋觀色,一席儒雅氣派。
第三,因人制宜。在古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地位與身份。如歷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別強調茶具的「雅」。宋代文豪蘇東坡在江蘇宜興講學時,自己設計了一種提梁式的紫砂壺,「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獨自烹茶品賞。 另外,職業有別,年齡不一,性別不同,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老年人講求茶的韻味,要求茶葉香高、味濃,重在物質享受,如鐵觀音茶葉對老年人來說就需要用韻香型的茶葉,因此,多用茶壺泡茶;年輕人以茶會友,要求茶葉香清味醇,重於精神品賞,因此,多用茶杯沏茶。
喝茶到底要買多少茶具?
茶友們常講,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品茶,自然離不開好水,好器具。
那麼,喝茶到底需要哪些茶具呢?
答曰: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酌情購買。
喝茶的基本茶具配置:蓋碗,公道杯,品茗杯,濾網,燒水壺。齊活!
如果經濟能力允許,可供選擇的精美茶具太多。光紫砂壺的器型,集齊了就幾十上百把。
燒水壺,有銀壺,銅壺,鐵壺等等。配合燒水壺的電陶爐,各式各樣,甚是精美。
品茗杯,各種樣式,各種材質的。本人就是一個杯子控,喜歡收集各式各樣的品茗杯。玻璃的,白瓷的,青瓷的,青花瓷的,柴燒的,冰裂的,建盞等等。
當然,對於極簡主義者來說,這些都太繁復了。極簡喝茶,只需一個茶水分離杯。
以前的曉茗是個粗人,喝茶一點也不將就,只要一個茶杯,一點茶葉,用開水一沖泡,就可以喝上半天,當然那時的曉茗不是為了品茶,只是不想喝沒滋味兒的白開水。後來隨著對茶的認識和喜愛,才發現,曉茗之前有活的都多粗糙,也了解到其實喝個茶也是很講究的,下面曉茗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喝茶的必備茶具,看看你是否都認識?知道它是何用途嗎?
1、茶則
不講究的我竟然在一開始就混淆了茶則和茶匙,還曾經以為茶則就是把茶葉耙進杯子里的小
工具,還好當時我沒說話。不過茶則長得確實像湯匙,有手柄也有盛放茶葉的凹小空間,該
小空間便是量置茶葉的地方,其也是茶則用途作用地。
茶則內凹空間大小是標定好的,所以一些沒有經驗的新手可以按照茶則大小來估量茶葉用量,
如此茶葉沖泡口感才不會過濃或過淡。另外茶則也可以用來觀察干茶或制茶分樣。
2、茶漏
茶漏有點像沒有底的碗,可以看成漏斗,主要架在小茶壺壺口,形成圍擋,避免投茶時茶葉掉落。
3、茶匙茶匙在我印象中應該是湯匙形狀才對,沒想到手柄另一端的匙面卻是扁平狀,有點尖細,所以可以用來清理壺嘴,避免淤塞,當然這種工具的最主要用途是輔助茶葉入壺,如此避免了手捏茶葉,所以看起來更加干凈。
4、茶盞茶盞是沒有蓋子的茶壺,所以兩者的用途一致,與茶壺一樣,都可以沖泡各種茶。茶盞大小適宜,如此水茶比例控制適當,在沖泡後,茶葉的滋味兒才會完全發揮出來。
除了壺形茶盞,此外還有無把式或筒式。
5、茶針
茶針外形很像古代最為簡單的簪子,一端尖細,成針狀,一端為形式各樣的手柄。其主要用來疏導壺嘴,減少小壺嘴流水不暢問題。
6、公道杯公道杯長得有點像壺型茶盞,其更像一個敞口茶壺,不過公道杯的容納量更大,所以也稱為茶海,其主要用來盛放蓋碗沖泡出來的茶湯,在沒泡都均勻混合在一起時,茶湯的濃度會更均勻,穩定,茶湯量也能滿足在座各位客人,在分茶時用公道杯,會顯得很公平。
7、聞香杯講究的茶客在喝茶時,會先嗅其香氣,然後一邊喝,一邊感受這種香氣。聞香也是品茗的重要環節,聞香杯可以延長這一環節的發生時間,其保濕效果較好,可以使茶香久留。
較品茗杯,聞香杯高度稍微大些,整體更加細長些。在喝烏龍茶時,必備聞香杯。
8、茶盤
主人在泡茶前,需要溫杯,也需要在客人面前,清洗客人的杯子。有時品茗論茶時,需要交替飲用好幾種茶,在分茶前,主人還需要再次清洗客人的杯子。那麼杯中水要倒向哪裡呢?
大家在茶藝表演中,經常可以看到茶藝師隨手將水倒在面前的茶盤中,水一會兒便會流干凈。開始我對水的去向很感興趣,後來同事告訴我茶盤又叫茶船,下面是有空隙的,專門容納廢水。
茶盤上面則可以放置茶壺、茶杯之類。
此外茶具還有用來盛放廢水的茶池和水盂,用來過濾茶葉的湯濾以及放置茶壺蓋的蓋置等。
————————關注曉茗說茶,誠信與您聊茶,有問必答!
㈩ 中醫學里的"千揚水"指的是什麼
中葯從中葯房取回以後,有些人認為中葯又臟又土,就用水先洗一洗再煎,殊不知,這樣一洗有時就把中葯里的有效成分洗去不少,勢必影響中葯的作用。所以,中葯煎前忌水洗,原因有二。其一:防止粉末類葯材丟失。中葯里有不少是粉末類葯材,如滑石粉、蒲黃、海金沙等。也有在配葯時需要搗碎的中葯,如代赭石等,如果在煎煮前用水洗,就會使這些粉末或碎粒被水沖走,使其療效降低。其二:防止丟失。有些中葯在炮製過程中,加入了蜜、酒、醋等輔料,如蜜炙甘草、蜜炙麻黃、酒制大黃、酒制黃芪、醋制香附、醋制膽南星等。這些輔料都易溶於水,如果煎煮前用水洗,這些輔料便隨水流失,失去了炮製中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