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九區人口多少
A. 主城九區是哪幾個區
一,渝中區:
全區水陸域面積23.2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0.08平方公里。
共劃分為朝天門、解放碑、南紀門、七星崗、菜園壩、兩路口、大溪溝、上清寺、石油路、大坪、化龍橋11個街道。
二,江北區:
重慶主城核心區之一,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之北,自西向東呈長條型帶狀分布,9個街道、3個鎮,幅員面積為220.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7.4萬人。
三,南岸區:
長江、嘉陵江交匯處的長江南岸,面積262.43平方千米,西部、北部臨長江,與九龍坡區、渝中區、江北區隔江相望,東部、南部與巴南區接壤,陸地佔90.33%,河流佔9.67%。
南岸區位優勢明顯,處於重慶主城核心區,擁有南坪、江南新城兩個城市副中心。
2016年末,轄楊家坪、謝家灣、石坪橋、黃桷坪、石橋鋪、二郎、渝州路、中梁山8個街道和華岩、九龍、白市驛、西彭、銅罐驛、陶家、走馬、含谷、巴福、金鳳、石板11個鎮,共有117個居民委員會、101個村民委員會。
四,九龍坡區:
重慶市主城區西部,東與渝中區相鄰,南與大渡口區接壤,西與璧山縣、江津區相連,北與沙坪壩區毗鄰。
五,沙坪壩區:
重慶市主城區西部,東與江北區、渝北區隔嘉陵江相望,東南緊鄰渝中區,南接九龍坡區,西依縉雲山與璧山縣毗鄰,北與北碚區相連。
六,大渡口區:
重慶市西南部,是重慶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東臨巴南區,南界江津區,西、北靠九龍坡區,至2017年末,大渡口區下轄5街3鎮,面積102.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萬。
七,北碚區:
重慶主城西北方向,幅員面積755平方公里,是重慶兩江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碚區位交通優勢明顯,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27公里,嘉陵江黃金水道縱貫南北,襄渝、遂渝、蘭渝等鐵路橫穿東西,繞城高速、渝武高速、渝廣高速、中環快速路和輕軌六號線穿境而過。
八,渝北區:
重慶主城北大門,全區幅員面積1452平方公里,轄11個鎮19個街道,城市建成區面積170平方公里,渝北是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重要陣地,國家首批臨空經濟示範區,重慶自貿試驗區、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要承載地。
九,巴南區:
前身是千年歷史名邑巴縣,199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區,幅員面積1825平方公里,轄8個街道、14個鎮。
B. 重慶的主城區面積有多大各區面積和人口有多少
重慶市主城六區面積為:1435平方千米
渝中區: 面積 22平方千米,人口 60萬
大渡口區:面積 103平方千米,人口 21萬
江北區: 面積 221平方千米,人口 49萬
沙坪壩區:面積 383平方千米,人口 73萬
九龍坡區:面積 432平方千米,人口 76萬
南岸區: 面積 274平方千米,人口 53萬
(2)主城九區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重慶經濟:
重慶市主城區經濟非常活躍,其主城九區的很多經濟指標事實上已經超過了很多沿海城市。重慶市全市2017年GDP為19500.27億人民幣,而面積僅佔全市不到7%、人口佔全市28.13%的重慶主城九區,GDP即達到9278.77億元,貢獻重慶直轄市GDP達到47.58%。
都市區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東部五大片區,共21個城市組團組成。以片區為格局有機組織城市人口和功能,各片區具有相當的人口規模,城市功能完善,既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相互協調發展。每個片區包含若干組團和功能區。
中部片區為中梁山以東,銅鑼山以西,長江和嘉陵江環抱的區域;北部片區為嘉陵江、長江以北區域;南部片區為銅鑼山以西,長江以南和以東的區域;西部片區為縉雲山和中梁山之間的區域;東部片區為銅鑼山和明月山之間的區域。
參考資料:網路——重慶主城區
C. 重慶主城九區有哪九區
1、渝中區
2、大渡口區
3、江北區
4、沙坪壩區
5、九龍坡區
6、南岸區
7、北碚區
8、渝北區
9、巴南區
D. 重慶市主城區有多少人口
據《重慶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據,2020年11月,重慶市常住人口為32054159人,主城都市區常住人口為21122370人,在重慶各區縣人口排行中,渝北區常住人口分別是2191493人,是重慶人口最多的區縣。也是重慶主城區人口最多的區,其次是萬州區、九龍坡區。
而萬州區是重慶非主城區人口最多的區,常住人口是1564449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的數據相比增加了320.80萬人,增長11.12%,年平均增長率1.06%,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上升了0.94個百分點,全市人口10年來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主城都市區人口佔65.90%
人口區域分布方面,主城都市區人口佔65.90%,其中,中心城區人口佔32.27%,主城新區人口佔33.63%;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人口佔25.16%;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人口佔8.94%。與2010年相比,主城都市區人口所佔比重上升4.73個百分點。
中心城區人口所佔比重上升6.42個百分點,主城新區人口所佔比重下降1.69個百分點;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人口所佔比重下降3.84個百分點;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人口所佔比重下降0.89個百分點,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特別是中心城區進一步集聚。
以上內容參考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出爐」 10年來重慶人口增加320.8萬人
E. 重慶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2021年重慶全市常住人口共3205.42萬人。
1:重慶人口增長趨勢: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84.62萬人相比,增加320.80萬人,增長11.12%,年平均增長率為1.06%。數據表明,我市人口10年來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2:重慶位置:
重慶位於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
重慶旅遊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景觀。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所以選擇去重慶旅遊的人非常之多,同時也是旅遊勝地。
3:重慶氣候:
重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6~18℃,最熱月份平均氣溫在26~29℃,最冷月平均氣溫在4~8℃。重慶位於北半球副熱帶內陸地區,其氣候特徵恰如幾句俗諺:春早氣溫不穩定,夏長酷熱多伏旱,秋涼綿綿陰雨天,冬暖少雪雲霧多。7月至8月份氣溫最高,多在27℃—38℃之間,最高極限氣溫可達43.8℃。因此,重慶與武漢、南京並稱長江流域三大「火爐」。
重慶人口增長圖二
F. 重慶主城九區指的是哪九區
重慶市主城區包括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即通常所稱的「主城九區」。在重慶歷史上,這九個區是重慶建置較早的傳統行政區。重慶市官方也以「都市區」作為對這一區域范圍的正式稱謂。
渝中區是重慶的母城,重慶直轄市政府所在地。沙坪壩區是重慶的文教區。北碚區在民國時期為陪都重慶的遷建區,曾是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和總統府所在地。巴南區與渝北區原為巴縣和江北縣,是重慶的母縣,其地位類似上海的閔行區、寶山區或北京的豐台區、通州區。
(6)主城九區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重慶主城九區名字的由來
1、渝中區
渝中,顧名思義,是渝州之中心。重慶簡稱」渝「,渝中區位於重慶主城區之中部而得名。1949年11月重慶解放後,為重慶市第一區。1955年改稱市中區,1995年3月在重慶市區劃調整中更名為渝中區。
2、江北區
「漢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柑橘宮,今北府城是也。」一度為巴郡治所在地。明代重慶府巴縣設立江北鎮,正式改名為江北城。
江北城以前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江北鎮改由重慶府直轄,重慶府同知衙門遷移至江北城弋陽觀下,從此建置江北廳。民國時期,江北廳改為江北縣,沿襲晚清舊制,江北城設有:上石樑、寶蓋、弋陽、金沙四廂,1921年劃入重慶市。
3、南岸區
長江之南岸。以位於長江南岸而得名,1955年由重慶市第五區更名為南岸區。
4、渝北區
渝北以位於重慶城區北部得名。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是在撤銷原江北縣建制基礎上才設立的新區。
5、九龍坡區
傳說這里曾經住有王老漢一家。王老漢有9個兒子,死後叮囑他們將他埋入江中穴位,撿九塊鵝卵石放入,按時進城弒官稱帝,就可安命。然而,九個兒子沒按時出發,沒成為真正的九龍天子,反而被當做妖人誅殺。
後來,那江中的九塊鵝卵石從水中冒出來,形成了一座灘。就像是九個龍腦袋望著天上。漸漸這王家九兄弟的事被傳開了,這個灘被叫成九龍灘。又有人在這岸邊開了幾家店,稱為九龍鋪。
多了很久,這一帶人家多起來,田土開在了坡上,人也住在了坡上,這一帶就叫成了九龍坡。1955年由重慶第四區更名為九龍坡區。
6、沙坪壩區
相傳遠古時期,嘉陵江波浪濤濤,泥石流沙積淀成壩。歌樂山恰似一把寶刀,攔腰砍下它成兩半,西邊成良灘壩,東邊成沙坪壩。因中國習俗,先東而後西,故統稱沙坪壩。
7、巴南區
原巴縣長江以南部分。1995年,重慶市調整原巴縣長江以南鄉鎮及九龍坡區部分街鎮共同組成新的巴南區,以其主要轄地為原巴縣長江以南部分而得名。
8、大渡口區
大渡口原名北渡口,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在巴縣長江北岸馬桑溪設義渡。馬桑溪義渡,史載於清道光年間,士紳於長江之北設義渡,其規模恢弘,地處要害,位居沿江數十里渡口之首。
過往船隻齊駁於此,一時商賈雲集,車水馬龍,一派繁華盛景。世人為記住這盛世,便以此為地名,史稱大渡口。1965年,重慶市人民政府為服務重鋼,設立大渡口區。
9、北碚區
北碚有嘉陵江,中間有塊石頭名「碚」。有位漁夫一直娶不到老婆,菩薩可憐他,化作村姑要求他背她過江,並且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能回頭。漁夫走了很久也沒有渡過江,忍不住回頭了。菩薩為了懲罰他,將他化作一塊石頭,立在江中。
村民得知了這件事,有的閑人就到江邊去看。看見了那塊巨石便說:背時(碚石諧音,重慶話意為活該)。碚石這個名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北碚地處重慶北部,所以取其北字,加以碚,名為北碚。
G. 重慶主城有哪幾個區詳細介紹一下各個區的情況
截至2019年9月底,重慶市主城區包括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等九區。
1、渝中區
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大都市區,屬重慶主城九區之一。地處在長江、嘉陵江交匯地帶,由於兩江環抱,形似半島,又名渝中半島。
渝中區作為重慶市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商貿流通中心,別稱「山城」、「江城」,巴渝文化、抗戰文化以及紅岩精神在此發源。
截至2017年末,渝中區戶籍人口50.8萬人,常住人口65.9萬人。幅員面積23.24平方公里(陸地面積20.08平方公里),下轄11個街道。
2、江北區
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之北,自西向東呈長條型帶狀分布。1955年,重慶市區劃調整,更名為江北區。 江北區下轄9個街道、3個鎮,幅員面積為220.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8.51萬人(2018年)。
2018年,江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7.9億元,增長9.0%。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1億元、258.8億元、768億元。
3、南岸區
處於重慶主城核心區,擁有南坪、江南新城兩個城市副中心。地處長江、嘉陵江交匯處的長江南岸,西部、北部臨長江,與九龍坡區、渝中區、江北區隔江相望,東部、南部與巴南區接壤。
至2017年,管理8個街道、7個鎮,幅員面積263.0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為71.3萬人,常住人口為89.1萬人,地區生產總值(GDP)為791.6億。
4、九龍坡區
地處重慶市西南部,是長江和嘉陵江環抱的重慶渝中半島的重要組成部分。九龍坡下轄8街11鎮,幅員面積431.86平方公里。
至2017年,九龍坡區常住人口為121.51萬人;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130.44億元。
5、沙坪壩區
位於重慶市西南部,自周朝巴國屬地起,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戰文化、紅岩文化於一爐,是紅岩精神的重要發祥地;是重慶市科教文化區,重慶大學城位於沙坪壩區西部。
至2019年8月,沙坪壩區轄20個街道、6個鎮;總面積396.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戶籍人口為83.2萬人;2017年,沙坪壩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60.2億元。
6、大渡口區
地處重慶市西南部,是重慶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慶市中心城區十二個組團之一,於1965年建區。
大渡口區東臨巴南區,南界江津區,西、北靠九龍坡區。至2017年末,大渡口區下轄5街3鎮,面積102.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萬。
7、北碚區
位於重慶主城區西北方向,東接渝北區,南連沙坪壩區,西接璧山區,北鄰合川區,幅員面積755 k㎡,管轄9個街道、8個鎮,是重慶兩江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北碚區有118 平方公里被納入重慶兩江新區范圍)。
8、渝北區
地處重慶市西北部,是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在撤銷原江北縣建制基礎上設立的新區。東鄰長壽區、南與江北區毗鄰,同巴南、南岸、沙坪壩區隔江相望,西連北碚、合川區,北接四川省廣安地區的華鎣市 。
截至2017年,渝北區轄19個街道、11個鎮,常住人口163.23萬人。
9、巴南區
地處重慶市西南部,前身是名邑巴縣,商代時巴人就在此立國建都。1994年12月撤縣建區。截止2017年底,巴南區轄8個街道、14個鎮,幅員面積1834.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為106.72萬人。
2017年,巴南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16.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9.6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27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0億元。三次產業的比例為6.9:45.6:47.5。
H. 重慶主城區到底有多大
重慶主城區面積為5472.68平方千米。
重慶主城區包括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即通常所稱的「主城九區」。
渝中區是重慶的母城,重慶直轄市政府所在地。沙坪壩區是重慶的文教區。北碚區在民國時期為陪都重慶的遷建區,曾是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和總統府所在地。
(8)主城九區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渝中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大都市區,屬重慶主城九區之一。地處在長江、嘉陵江交匯地帶,由於兩江環抱,形似半島,又名渝中半島。
渝中區作為重慶市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商貿流通中心,別稱「山城」、「江城」,巴渝文化、抗戰文化以及紅岩精神在此發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