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鄉麻山鎮有多少人口
❶ 江西萍鄉市有哪幾個縣
萍鄉市有蘆溪縣、上栗縣、蓮花縣3個縣,安源區、湘東區2個區以及1個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
萍鄉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下轄的地級市,有1700多年歷史。萍鄉市地處湘贛邊界羅宵山脈中段。萍水河橫貫市區,將市區一分為二。
萍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等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7.2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577毫米。
地形為北部和東南部高,中部低,似馬鞍形。境內有袁水、萍水 、栗水、草水及蓮江五條河流。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丘陵面積約佔33%,山地約佔25%,河谷平原約佔20%。森林覆蓋率46%。
(1)江西萍鄉麻山鎮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萍鄉歷史悠久,人文蔚起。全市民族以漢族為主,其他各民族和諧並存的結構組成,共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土族、達爾族、仫佬族、羌族、毛南族、仡佬族、塔吉客族、怒族、俄羅斯族等32個民族。
萍鄉市總面積3831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93萬(2015年末)。丘陵、山地和平原各占土地面積的66.4%、27.3%、6.3%。市中心城區面積58平方千米,城市綠化率46%。
萍鄉是一座有1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在近代史上,萍鄉是中國工人運動策源地、秋收起義策源地、中國少年先鋒隊誕生地、紅領巾的搖籃。
❷ 萍鄉有多少個區。鄉鎮。人口有多人!詳細點解
萍鄉市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城市,位於江西省西部,湘贛兩省邊界。東與本省宜春、南與吉安相毗鄰,西與湖南醴陵、北與湖南瀏陽接壤。緊靠長株潭,對接長珠閩,是江西對外開放的西大門。地處東經113°35′~114°17′,北緯27°20′~28°0′之間。因古代萍鄉生有一種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鄉而得市名。全市總面積3802平方千米,人口187萬。丘陵、山地和平原各占土地面積的66.4%、27.3%、6.3%。市中心城區面積58平方千米,城市綠化率46%。轄安源、湘東兩個市轄區和蓮花、蘆溪、上栗三個縣。煤儲量豐富,因此享有「江南煤都」之美稱。
截至2010年12月31日。萍鄉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7個街道辦事處、28個鎮、18個鄉。另有1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國家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3802平方千米,人口187萬。
安源區面積 212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337000,區人民政府駐安源鎮萍安中
大道。轄6街4鎮:鳳凰街道、八一街道、後埠街道、丹江街道、東大街道、白源街道、安源鎮、高坑鎮、五陂鎮、青山鎮。其中部分地區由萍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管理。
湘東區面積 853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337016,區人民政府駐湘東鎮。轄1街8鎮2鄉:峽山口街道、湘東鎮、荷堯鎮、老關鎮、臘市鎮、下埠鎮、排上鎮、東橋鎮、麻山鎮、廣寒寨鄉、白竺鄉。
上栗縣面積 712平方千米,人口47萬,郵政編碼337009,縣人民政府駐上栗鎮。轄6鎮3鄉:上栗鎮、桐木鎮、金山鎮、、赤山鎮、雞冠山鄉、長平鄉、東源鄉。福田鎮、彭高鎮其中部分地區由萍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管理。
蘆溪縣面積 963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337200,縣人民政府駐蘆溪鎮。轄5鎮5鄉:蘆溪鎮、宣風鎮、上埠鎮、南坑鎮、銀河鎮、源南鄉、長豐鄉、張佳坊鄉、新泉鄉、萬龍山鄉。(代管武功山管委會)
蓮花縣面積1062平方千米,人口26萬,郵政編,337100,縣人民政府駐琴亭鎮。轄5鎮8鄉:琴亭鎮、路口鎮、良坊鎮、升坊鎮、坊樓鎮、閃石鄉、湖上鄉、三板橋鄉、神泉鄉、六市鄉、高洲鄉、荷塘鄉、南嶺鄉。
❸ 麻山鎮的經濟建設
2006年以來,該鎮鄉村游總體收入已達200萬元,從事鄉村游產業的農民逾2000人,農戶僅從接待遊客吃飯、出售農產品這兩項中就可人均增收150元。
麻山鎮內有著豐富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萍麻公路、麻鳳公路、319國道和掛線的全面貫通,使得沿線的圓通寺、婆婆岩、儺神古廟等自然、生態、人文、佛教資源日益凸顯。該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2006年是「中國鄉村旅遊」主題年,生態游、短途游、農家游等休閑旅遊方式日趨火暴這一契機,全力打造綠色、生態麻山,使麻山成為萍城休閑後花園。該鎮制定出詳細的旅遊開發總體規劃,引進市場機制,實行「誰投資誰受益」的開發方針,積極招商引資,鼓勵外來資金和社會資金參與旅遊產業的開發,用市場的手段加快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2006年來,該鎮相繼建成了三山婆婆岩旅遊風景區、都市農庄生態園、景星三友浙贛林果業休閑山莊和市醫院康復中心等旅遊休閑生態項目。其中三山婆婆岩旅遊風景區已初具規模,沿山公路、賓館等設施一應俱全;佔地132畝、投資達3000萬元的市人民醫院康復中心已投入使用。該鎮還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特色種養,圍繞鄉村旅遊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他們建立了草莓、西瓜、甜瓜、大球菌、花卉苗木種植基地和牲畜家禽養殖基地等高效農業基地近20個,面積達3000多畝。開發旅遊產品是麻山鎮發展鄉村旅遊產業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全鎮鄉村旅遊產品開發呈現了多點開花的喜人局面。民間儺面具雕刻藝人賴明德的儺面具因其形神兼備而深受遊客歡迎,全家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至2007年,該鎮已開發出了豆腐乳、美味辣醬、楊梅罐頭等極具鄉村風味的旅遊產品10多種,產品銷售額達到15萬元。 1、農業環境、土地面積及其分布
麻山鎮位於江西省萍鄉市西南郊,湘東區的東部邊陲;全鎮共有面積96平方公里,水田面積17250畝;全鎮地貌為東南高、西北低,是典型的丘陵鄉鎮。萍水河由北向南,流經小橋、大山、善洲、新塘、桐田而折向西;沅水河由東南蜿蜒經桃源、高車、汶泉、連山、麻山而向西北;兩河呈人形匯合於該鎮與湘東鎮之交界處的江口;另有茶溪和橫崗小河分別發源於南部和西南叢山之中,且先後在連山和麻山境內流入沅水河。全鎮大部分水稻田分布在河溪兩岸,深泯冷水田則分布在各處丘壑之間。
2、農業經濟體制及改革
1972年,按當時市革命委員會要求,在麻山公社的基礎上劃井沖(包里善)大隊歸郊區管轄;成立龍台公社時又將龍台、廟山、杉坪劃歸龍台;1974年,成立源並公社時,又將源並、大豐、並田劃歸源並公社治下;其餘剩下的就是現在這范圍。而後進行隊組規模調整。具體劃分如下:
小橋分為小橋、善洲。1983年小橋又分為小橋、大山。
新源分為新塘、詩源。1985年詩源劃歸湘東鎮管轄。
江源分為景星、津源、江口。1982年江口劃歸湘江鎮管轄。
橫崗分為橫崗、中坪、下橫。
船形分為船形、蘇坊、茶溪。
三山分為三山、嶺背。
高車分為高車、桃源。
麻山分為麻山、連山、汶泉,其中麻山麻田組1982年劃歸湘東。
農科所和桐田按原規模未動。
其時共有二十一個村級單位,至1995年又從新塘劃出陽馬街為仙峰村;故自1995年起該鎮就有二十二個村。
1981年按上級政策,晚稻栽插後,分青苗給各戶管理,產品由管理人自收;直到1982年底,家庭聯產承包真正實行,1983年起分田劃戶,大鍋飯由此告馨。
1970年至2000年糧食產量
年度 產量 年度 產量
1970年 9280噸 1986年 10162噸
1971年 9405噸 1987年 11235噸
1972年 7457噸 1988年 10401噸
1973年 8687噸 1089年 10401噸
1974年 9068噸 1990年 11488噸
1975年 9017噸 1991年
1976年 9260噸 1992年
1977年 9265噸 1993年
1978年 11260噸 1994年
1979年 11215噸 1995年
1980年 11250噸 1996年 13171噸
1981年 11719噸 1997年 31020噸
1982年 11950噸 1998年 30570噸
1983年 11771噸 1999年 30390噸
1984年 11125噸 2000年 29865噸
1985年 10165噸 1、森林資源、林地面積及其分布
該鎮森林源主要以杉樹、竹子、油茶為主共有林地九萬七千三百七十畝,其中杉林4.5 萬畝、竹子1.4萬畝、油茶林1.1萬畝、炭薪灌木林1.9萬畝、柑桔及其他果林0.3萬畝。
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三山、嶺背、高車、桃源、汶泉、茶溪、蘇坊、船形和北面的新塘、仙峰、大山。
2、山林體制
1982年未在林權責任制以前,所有山林都屬集體所有,自林權責任制落實後,平原村的茶山都分到了各農戶,山區村也劃分了責任山。
屬於村級集體林場的有:新塘250畝、大山800畝、三山200畝、嶺背1500畝、高車200畝、桃源300畝、汶泉200畝。
屬於全民的有:煤冶林場1.4萬畝(1986年從三山、高車、桃源劃撥的)。五峰林場1.2萬畝(1996年從船形、蘇坊、茶溪、中坪、橫崗劃撥的)。
屬於鎮辦林場的有:白雲山林場1200畝、船形林場3240畝、紅旗林場3000畝。
3、經濟林情況
桐田有三個柑桔園,面積近千畝(號稱千畝),由於果樹老化,加上從1993年起先後被八個磚廠包圍,特別是磚廠使用添加劑(氟化鈣)後影響很大,開花不結果,管理不力。
新塘和大山的栗園由於品種不好,不結果而效益不好。
高車栗園由於種植分散三處,效果不明顯,工作量大而疏於管理,幾近荒蕪。
蘇坊村劉國生有栗園兩百畝,由於管理精細,品種優良,長勢良好,效益逐年上升。
3、境內主要林場起止情況
白雲山林場,建場時間為1974年,面積1200畝,於1976年劃歸嶺背村、三山村。
船形林場,建場時間為1976年,面積3240畝,2000年冬由五峰林場收購。
紅旗林場,1976年,面積1780畝,2000年冬歸入源並國營林場 。 麻山地區工業歷史悠久,特別是煤礦的開采始於晚清時期到民國初年,有德國人在金萬塘(即現麻山鎮津源村大金坡煤礦處)開辦了麻山第一個煤礦,一年後由於地下水太大,又無機械抽水設施,無法繼續開采,被迫停辦,德國人撤走後,當地農民便開始小規模採挖煤井了,其次是石灰石礦的開采和燒制石灰,最早的石灰廠於1914年在津源村石灰沖和景星村爐前灣同時開辦,特別是景星村爐前灣已建有2座立窯,較大規模燒制石灰,滿足人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爐前灣便由此而得名。三處工業雖有形,但規模均不大且全部為手工生產,真正的工業興起應始於解放後。
1、各主要廠礦的開辦時間及現狀
麻山煤礦創建於1958年,在全國大煉鋼鐵的需求下,公社將大金坡大隊小井收歸公社作為集體煤礦,並添置礦桶、架設井下軌道,進行大規模半機械採煤,當年產量4萬噸,礦職工300餘人。1993年破產倒閉,現已改建為麻山鎮第一花炮廠。
麻山第一花炮廠,創建於2003年,正在創建之中。
麻山福利廠,創建於1984年,於1992年更名為「萍鄉無機顏料廠」。年產值500餘萬元,容納勞動力80餘人,其中福利人員70%,1992年底,將該廠50萬元拍賣,售給麻山李和良,李又將該廠更名為「萍鄉市誠通化工材料廠」,年產值達1000萬元,利稅達200萬元。
麻山水泥廠,創建於1958年,年產量為10000噸,產值4萬元。1974年企業履行,設備改進,年產量達4.4萬噸,產值增加到600多萬元,2002年度,產值已達700多萬元。
麻山三山水泥廠,創建於公元一九九三年,年產量為8.8萬噸,產值達1000萬元,容納勞動力400餘人。
麻山高車水電站,創建於公元一九七二年,水輪發電機四台,年發電480千瓦,發電量為2200000度,為緩解麻山鎮工業用電起到了積極作用,容納勞動力40餘人。
麻山建築公司,(原名麻山建築隊)創建於公元一九七三年。創利值700餘萬元,容納勞動力200餘人。
麻山印刷廠,創建於公元一九七二年,現已倒閉停業。(廠房歸麻山建築公司)
麻山農機廠,創建於公元一九五八年,於公元一九八二年更名為「麻山鑄管廠」。於公元一九九六年,欠款還債,倒閉停業。現已改建於麻山中心小學。
麻山汽車隊,創建於公元一九七0年,於公元一九九六年更名為「萍鄉市誠信化工材料廠」。麻山汽車隊不復存名。
麻山化工廠,創建於公元一九八四年(現歸屬於「萍鄉誠信化工材料廠)。
麻山鎮招商引資於公元二00年,創建桐田鞋廠,鞋廠老闆台屬人員,可容納勞動為千餘人,解決了麻山鎮剩餘勞動力七、八百人次,特別是婦女勞動力佔80%以上,對麻山經濟發展,利稅收入都是一個更新圖景,人民心樂意足的好勢頭。
2、主要工業產品及注冊、發明情況
麻山主要工業產品有麻山水泥廠的「五峰」牌水泥;善洲的添加劑廠的「添加劑」。
肖啟安於公元一九八七年發明了「A爾型」水泥堵漏器。並獲得上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還頒發了榮譽證書。
麻山鎮的水泥和煤炭,銷路極廣,直銷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及其他省市,產品經常脫銷,供不應求。煤灰曾直銷上海、四川、浙江、福建等省市。麻山鎮的腐納直銷上海、南京、北京各大城市。麻山鎮的瓷泥可說是湖南專購主戶。
3、境內市、區廠礦
萍鄉市上官嶺煤礦,坐落麻山鎮津源村境內,創建於公元一九五八年,創建時名為「金萬煤礦」。於公元一九七六年更名為「上官嶺煤礦」。
萍鄉市麻山鐵廠,坐落麻山鎮麻山村、連山村境內。創建於公元一九七九年倒閉停產,現在只有一個「鐵廠留守處」。
萍鄉市麻山鐵礦,坐落在麻山鎮連山村境內創建於公元一九七二年,於公元一九七九年與鐵廠同時倒閉停產。
萍鄉自來水廠,坐落麻山鎮高車村,創建於公元一九九五年,解決了萍鄉市城市居民飲水困難的大問題,同時也解決了麻山鎮部分村民都能飲上自來水。
4、礦產資源及其分布
麻山鎮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查明有十五種之多,主要有煤、石灰石、瓷土、高嶺土、鈾、鈷、瓷石、石英等,特別是石灰石更遍布全鎮各村,其具體分布情況如下:
(1)石灰石:
津源、景星、橫江、中坪、下橫、麻山、連山、桐田、大山、三山、嶺背。
(2)煤炭
津源、景星、麻山、新塘、大山、仙峰、三山、嶺背。
(3)鐵礦
連山、船形、蘇坊、三山、汶泉、橫崗、善洲。
(4)瓷土、高嶺土、石英、瓷石
三山、嶺背、善洲、船形。
(5)鈾、鈷
三山、嶺背、善洲 。 1、古道、碼頭、古橋
麻山鎮內現存古道有三條,且基本保存了古道原貌。
一條為麻山鎮三山村、嶺背村境內,從三山村楓嶺組起經坪源組上婆婆岩過白雲山至嶺背村全長四華里,至今仍為山石階梯路面,僅能遊人徒步行走。
一條為麻山鎮橫崗村經蘆洞水庫直登五峰山的沙石山路,全長約為八華里。
一條為麻山鎮汶泉江家沖上牛尾巴的古道山路,沿途徑「牛尾巴」「七碗水」「過風坳」「百步符」「下牛腦」等地可直達白竺鄉,舊時曾稱牛頭牛尾四十里。
麻山鎮內古有兩大碼頭
一座是坐落在萍水河上的桐田碼頭,具體位置在桐田大子廟前,現桐田大橋下游十五米處,是古時柏樹下、白竺等地竹木運往湖南的必經的重要發運地,也是當地的重要水運要道。
另一座是麻山鎮 政府所在地,麻山老橋下碼頭,此碼頭是麻山的重要水上交通要道,古時麻山地區的貨物進出幾乎全在此碼頭裝御,上連萍老縣城,下通湘江。
麻山境內現存較大型古橋有三座:
1、麻山橋
長40米,寬5.4米,為四拱麻石拱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
2、高車橋
長34米,寬4.8 米,為三拱麻石拱橋,無欄,橋面以條石鋪面。
3、善洲橋
長72米、寬6米,為六拱石拱橋,有桐油石灰築就的三合土橋欄,1984年被立為萍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現代公路、現代橋梁
萍鄉至麻山,原來是一條坑坑窪窪的泥稀爛路,現已建成一條寬闊的現代公路。
麻山至汶泉村通桃源村的地級公路。
麻山至桐田通往三山的現代公路。
麻山至橫江通往中坪村的現代公路。
麻山至津源通往上官嶺煤礦的現代公路。
麻山至船形通往龍台鄉的現代公路。
麻山鎮有三座現代橋梁:1、善洲村善洲古橋的上游於1976年修建修建一座善洲現代化善洲新橋。2、麻山村麻山古橋的下游於1986年修建一座現代化的麻山新橋。鄧家譚在橋1995年正式通車 。 1、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該鎮在沅水河上有石壩三座,其中一座在源並鄉境內,兩座在該鎮高車境內,各自都有灌渠系統。源並渠道11.5公里,集灌溉和發電兩用;高車上壩(新壩)有引水渠道2.5 公里,主要灌溉汶泉壠田和連山的部分稻田;下壩(後陂壩)引水渠長3.5公里,起著灌溉麻山村農田和二級站發電之供水作用。
鎮內有水庫5座。其中小(一)型兩座,小(二)型二座。蘆洞和三口塘兩水庫屬小(一)型,中間由全長5公里的橫崗渠道相連接,特別是通過橫崗壠時還用了570米的倒洪引水管;茶沖、花背沖、平原水庫都屬小(二)型。另外全鎮還有大小山塘368口;所有山塘、水庫都養了魚,因而在水資源的利用上都具有養魚和灌溉兩大功能。
2、水利設施情況
名稱 修建時間 備注
茶沖水庫 1952年 修建
花背沖水庫 1958年 修建
蘆洞水庫 1973年9月 修建
三口塘水庫 1977年 擴建
平頭源水庫 1977年 興建
橫崗倒洪管 1975年 興建
橫崗渠道 1974年1月 始建
源並渠道 1968年11月 始建
桐田治河 1977年8月 始建
桃源西渠 1984年 興建
3、灌區分布及管理情況
源並渠道,灌溉面積2200畝,由水管所管理;
橫江渠道,灌溉面積1500畝,苗圃兼管;
蘆洞水庫,灌溉面積1500畝,苗圃兼管;
花背沖水庫,灌溉面積400畝,苗圃兼管;
三口塘水庫,灌溉面積600畝,苗圃兼管;
平原水庫,灌溉面積800畝,三山村管理;
汶泉村渠道,灌溉面積800畝,汶泉村管理;
麻山村渠道,灌溉面積1000畝,麻山村管理;
茶沖水庫,灌溉面積600畝,中坪村管理;
桃源西乾渠,灌溉面積500畝,桃源村管理 。
❹ 萍鄉所有鎮的名字
轄安源、湘東兩個市轄區和蓮花、蘆溪、上栗三個縣。煤儲量豐富,因此享有「江南煤都」之美稱。
安源區面積 212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區人民駐安源鎮萍安中大道。轄6街4鎮:鳳凰街道、八一街道、後埠街道、丹江街道、東大街道、白源街道、安源鎮、高坑鎮、五陂鎮、青山鎮。其中部分地區由萍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管理。 湘東區面積 853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區人民駐湘東鎮。轄1街8鎮2鄉:峽山口街道、湘東鎮、荷堯鎮、老關鎮、臘市鎮、下埠鎮、排上鎮、東橋鎮、麻山鎮、廣寒寨鄉、白竺鄉。 上栗縣面積 712平方千米,人口47萬,郵政編碼,縣人民駐上栗鎮。轄6鎮3鄉:上栗鎮、桐木鎮、金山鎮、、赤山鎮、雞冠山鄉、長平鄉、東源鄉。福田鎮、彭高鎮其中部分地區由萍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管理。 蘆溪縣面積 963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縣人民駐蘆溪鎮。轄5鎮5鄉:蘆溪鎮、宣風鎮、上埠鎮、南坑鎮、銀河鎮、源南鄉、長豐鄉、張佳坊鄉、新泉鄉、萬龍山鄉。 蓮花縣面積1062平方千米,人口26萬,郵政編,,縣人民駐琴亭鎮。轄5鎮8鄉:琴亭鎮、路口鎮、良坊鎮、升坊鎮、坊樓鎮、閃石鄉、湖上鄉、三板橋鄉、神泉鄉、六市鄉、高洲鄉、荷塘鄉、南嶺鄉。
❺ 江江萍鄉有多少個市,縣,和多少個鎮,人口
萍鄉市位於江西省西部。地理坐標北緯26°57′-28°01′,東經113°35′-114°17′。東、北與宜春市相鄰,南、東南與吉安市相接,西與湖南省長沙、株洲相連。全市總面積3827平方千米,總人口182.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3.4萬人。其中,市區面積1065平方千米,人口8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1.7萬人。
全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即安源區、湘東區,蓮花縣、上栗縣、蘆溪縣。全市共有7個街道、28個鎮、18個鄉,124個居委會、638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7個街道、12個鎮、2個鄉,95個居委會、180個行政村。市人民政府駐安源區,距省會南昌233千米。
❻ 麻山鎮的歷史沿革
1958年置麻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改鎮。1997年,面積39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麻山、新塘、小橋、大山、善洲、桐田、津源、景星、下橫、嶺背、三山、連山、高車、橫崗、汶泉、中坪、桃源、蘇坊、茶溪、船形、仙峰21個行政村。
❼ 萍鄉市多少個縣,鎮。村。具體名稱是什麼。總共有多少人口
安源區、安源經濟開發區(我都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與其它區縣平行的行政機構,但可以肯定的是該開發區的級別和安源區的級別是一樣的,都是正處級行政單位)、湘東區、蓮花縣、上栗縣、蘆溪縣。全市人口179萬(早先數據,現在應該早就超過了)。至於具體的鄉鎮、村,實在沒法給你回答。其實這些問題登陸萍鄉市政府網以及各縣區的政府網很容易找到答案的。自己找吧……
❽ 江西省萍鄉市有幾個縣區各縣區有多少人口人口密度是多少啊
現轄上栗縣、蘆溪縣、蓮花縣三縣和安源、湘東兩區及省級安源經濟開發區,共28個建制鎮、18個鄉、7個街道辦事處、641個村民委員會、128個居委會。全市總人口181.09萬人,非農業人口55.74萬人,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73人。全市從業人員94.45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30.99萬人,農村從業人員63.46萬人。 市區人口4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