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高要區祿岸村有多少人口
❶ 廣東肇慶高要市有哪些鄉鎮名稱
肇慶高要:南岸、金渡、金利、蜆崗、白土、回龍、蛟塘、蓮塘、活道、新橋、白諸、大灣、祿步、小湘、河台、樂城、水南
附:高要(縣)自然村名錄
1981年7月,高要縣人民政府主持編寫了《高要縣標准地名錄》,全縣共有1895條自然村。分布情況如下:
金渡公社轄33條自然村:欖塘、西頭、大洞、沙頭、大巷、五股、沖口、赤頂、鎮洲、茶崗、水口、竹園、新村、水邊、鐵崗、沙田、黃坑、上沙村、下沙村、四合村、要崗、大坑、平布、上田、苦坑、文殊、硯坑、揚梅田、耦耕、中作、金平、崑山、三英。
金利公社轄87條自然村:橫石、坪石、井底、上小洲、下小洲、姚村、石林、譚村、軍屯、都播、都播、上良江、下良江、六村、新村(六村大隊)、六村、一甲、二甲、黃崗、珠江、帽崗、錦崗、上嶺、下嶺、三甲、四甲、五甲、六甲、七甲、西村頭、江邊、伍江、梓里、親珠、白塔、長崗、欖州、南門、顯殼、茅崗、北門、明洲、鳳形崗、兵營、山斗、東壩、西壩、墨江、塱心、渤洲、茅灣、眠江、谷基、茅洲、竹洲、盤古、東慶、淳村、外沙、要東、要西、要新、東村、西村、中間村、海口、橫洲、長坑、上塘、飛鵝、大葉、瑞洲、莫家、符家、瑞洲新村、蟠龍、金江、梧嶺、歐村、新村(竹洞大隊)、舊村、羅竹、新江、鹿洲、虎崗、高塱、宅崗、仕隆。
蜆崗公社轄24條自然村:蜆崗一、蜆崗二、蜆崗三、下冼、范塘、嶺頭、山口、富金、范山、富佛、村頭、陳村、山居、胡村、龍山、古逕新村、古逕、西社、南村、上和里、三村、杜村、橫江、芙羅、園江。
白土公社轄41條自然村:大旗、思福、富科、橫崗、洲龍、樂塘、下灶、老村、新宅、新村(九山大隊)、雅瑤、清珠崗、崗頭、桂崗、中崗、蟬坑、幕村、南崗、下山、塱尾、東岸、草塱、沿塱、塱鶴、馬安、茆山、羅友、山頭、冷水一、冷水二、長塘、大輅頭、竹山、久留、嶺腳、坑伸、新村(新村大隊)、兩洲、龍崗、區邊、龍沙。
回龍公社轄33條自然村:澄湖、松塘、赤水塘、黎槎、大塘邊、寬郊、旺洞、元福屋、槎崗、槎村、黎城、槎塘、同攸崗、清湖、丹塘、大井、松山、大田塱、長江、劉村、矮嶺、大良、大松逕、板塘崗、下荷祿、坪洲、荷綠新村、荷綠舊村、三多、新洲、上蓮塘、軍屯、新蓮塘。
蛟塘公社轄67條自然村:龍劍、天鴉、祿蘭、三江、三江新村、合山、古定、大布、歧山、蛟塘、良村、小塘、馬嶺、瀝水、南塘、高布、竹圍、新江、沙帽頭、沙坪、塱下、新塘、新金龍、水口、企嶺、赤新、赤坳舊村、金雞、鐵場、金龍、雲路、茅逕、十字路、沙洞、白石咀、蕉坑、鳳田、坪嶺、欖坑尾、中洞、桐油根、新社、逕心、對掙、荷塘、松柏塘、福沙頭、南洞、上洞、石梯、奕慶、新安、新城、新莊、羊坑、尖鋒、羅容、塱心、大坪洞口、姜山、花根坪、新坪、大坳、沙崗、永安、新村。
蓮塘公社轄84條自然村:鎮安、向明、大巷、園珠、福寧、保安、圍安、子邊、果園、大田頭、舊墟、梁屋咀、陸宅、雞籠洲、安南、大磨、柑園、上巷、子坊、吉和、石巷、大竹園、古寺、平坳、湖塘、荔枝、新村(荔枝大隊)、坑塘、雲塱、荷村、山根、新星、龍灣塘、樟桂、中山、江崀、牛暗坪、活村、良坑、西坑、新宅、和地咀、龍塘、青塘、上波、下波、逕口、金光、石腳、羅勒、溫貫、官塘、上山、稔崗、坳邊、水藤根、坎頭、平洲、大山、深塘、上察、石咀、崗頭、蝦苟坪、察步、水坑、新村(上察大隊)、伍村、雙塘、波西、蒲塘、荷塘、蒲龜、下圍、新尾、越秀、高斗、新村(高斗大隊)、真竹崗、石廠、羊寮、豬場、沉塘口、新村(荷村大隊)。
活道公社轄123條自然村:蟠龍、圍湖坑、奉初、城村、好洞、上岸、活道、大塘山、文崗、坭湖、同元、南沖、觀音崀、法洞、石陂頭、新村(法洞大隊)、廣塘、石田、龍崗、水雲樓、松柏、水湖、龍塘、福祿洞、鶴咀、大科尾、無休洞、村心洞、禾塘、九龍坑、橫石、橫坑、官田、竹坑、長岐、槎頭、牛圍、簡田坑、新圍、雲塘山、坑尾、塘科、桐油崗、三角金星、新村(牛圍大隊)、大簡、大湖塘、新村、下塱、塱尾、新圍、祿洞、平地、禾地咀、上文塱、下文塱、搭路、沙尾、湖坳、東坑口、東坑尾、上塱、大沖坑、湖洲圍、將軍咀、山腳、洚底、舊宅、下環、隔湖、西就坑、洚上、大端、高山、下貝、洞心、姚村、祖坑、活村、真竹、官塘、嚴村、沙崗、石龍崗、松坑、劉村、凰崗坪、洞尾、逕心、片塘、片塘新村、橫江新村、塘苟、上橫、東橫、上環、雲尾、松根咀、東村、山咀、仙洞、雲旁、廩溪、新村(新村大隊)、大逕、朱子塱、芝湖、鰲頭、石村、雞敘塱、鴨逕、首嶺、三和洞、大角山、月塱、塘坑、廣塘、老窯、雲例、明村、下碟、馬頭橋、石仔頭。
新橋公社轄68條自然村:金山、井塘、廟前、金屋、銀江、北寨、梅坑、塘頭、上樟崗、下樟崗、多等、牛渡頭、金庫、鷓鴣坑、荷田、新村、長湖、崗頭、新村(珠江大隊)、樟湖頭、水邊、村頭、張屋、珠江、出頭伍、龍潭、廣塘、布塘、塱底、坑塘、坭塘、新塘、塘基山、藍田、道悅、赤坎、灣邊、蒙村、水圍、黎村、林宋、沙田張、下圍、竹墟、湖邊、莫村、龍村、區村、彭村、龍頭圍、塘邊、科德、新村(科德大隊)、舊村、銀星、南坑、大坑、辦塘、山口、上龍灣、下龍灣、上南岸、下南岸、陳孔、上青灣、鎮塘、新辦塘、上元。
白諸公社轄97條自然村:區村、珍竹圍、夏坡、水邊、鳳尾、大園、向群、福園、黎屋園、後崗坑、荷木園、山竹根、基圍頭、大廟、松根、坡仔、門樓、良屋、勒竹巷、大坡地、荷屋、新村(大基頭大隊)、大基頭、徐屋、田基李、盧村、竇口黃、竇口馮、門口坡、岑村、石霞、三安坑、山廠、上孔、正丫、北岸、鳳多、雲河、荔枝坑、金塘、馬城、首丫塘、東村、布院、上世、布坪、妙村、富樓、新圍、坑邊、高山、羅古、鐵爐、下坑、吉斗、新圩、上雲河、下雲河、白石、羅板、雲衿、高崗圍、粟子崗、羅曲、上洞、新排、排山、格塘、坡咀、小坡、門坳、大坡路、羅樂、新龍頭圍、穩裕、雲九、新村(穩裕大隊)、探坑、布章、河洞、雙鳳、灣頭、潭河、白沙、松坑、麥坑、高塱、邊坑、邊圍、金元、長沙、平沙、彭洞、大坡園、羅沁、雲槎、松咀。
馬安公社轄23條自然村:百丈鄧、新村(新江一大隊)、百丈李、榕塘、隔塘、塘尾、沖坑、隔塘(定江大隊)、大標、綠桂園、新村(定江大隊)、郭村、太平岸、新圍、沙帽崗、首洞、江灶、進塘、夏崗、馬安、馬安舊村、下坑、西岸水。
大灣公社轄66條自然村:佛仔村、徑口、上岸、下岸、沖里、沙田園、劉地、龍沖、坑尾、陳屋、大巷、崗頂、井田、勒根、新村、白丈、棠華、留塘、古西、古南、古北、小塘、槎航、上圍、下圍、圍仔、村頭黃、村頭陳、高熊、墟地、沙頭陳、高第、外逕 、新村、社布、蚌崗、塱第、棠孔、官田、塱尾、小麥坑、黃垌、黃茅、祿岸、螺胎、龍塘、逢坑、太平圍、新圍、坳山、孝友、金桂、都棠、上波塘、下波塘、勒竹圍、金圍、燕子圍、寶案、水坑、沙汶塘、西坑、舊村、炎村、老村、石頭村。
祿步公社轄232條自然村:龍出崗、西角、北根、羅石、新田、包江坳、西坑、黃田坑、岩口、馬腌、揚江石、江布坑、水塘底、塘盆口、青磚屋、東坑、河頭、楊桃坪、白土二、三折、石門、中站、葵嶺、崩松、逕心、深曹、大降、木公坑、勒西、銅鼓枝、大屋、圩頭、雲凼、羅學、對天崗、隔嶺、下圳、窯頭、隔水、曲源、雙甩、留洞、雲致、雞頭坪、洗舟坑、雙珠咀、江坳、園磚頭、田崀、螺村崗、崀頭、山磅、羅文坑、長崗咀、板良坑、大坪尾、東陀口、苦竹口、丹竹坑、塘洲、伍洞坑、菜園背、斗篤坑、坑仔、橫坑、官塘、側山、兆塘、含村、平水、李坑、金雞湖、大板田、大坪坑、西陀、旱塘、洞頭、坑口、雲峰、塘頂、大坡坑、黃洲、雲峰塘、上運塘、獺坑、太平、綠水、樓墩、禾昌、六社、天科、市東、江頭、連塘、大地、深塘、洪塘、大坑、古寅、沙角、前沙、新圍村、翠布、新枝灣、廣軍地、俊賢、黃猄坑(鎮南大隊)、坑尾、竹山、大崩崗、下環、南蛇坑、筍頭圍、楊竹、板田、簡頭坑、圍崗、取魚咀、芝麻坑、柑園、祿鎮圍、崗仔頭、新村、和合坑、白土一、沙寮、新洲、馬崗、梅坑水、竹崗、外坑、石嵐、船步、南蛇邊、尋邊、林田、樟路、荷路、楊路、蘇路、垌尾、奇槎坑、江尾、羅田、佛仔前、高段、南木坑、大榕、塘仔尾、長天江、雲六坑、山瑤田、頭步河、雲龍、谷坑、鵝樓坑、雲英坑、雲壬坑口、雲英坑尾、沙崗、松崩、細河、天堂、長坑、雲壬坑尾、廟前、大坑、黃坭田、大糞坪、九江寮、茶亭、上圍、下圍、東岸、西坑、社貝、黃猄坑(雙馬大隊)、雙馬、湴坑、楓木坪、斗坑、白梅坑、大旺、下坑、桐槎、廟崗、干坑、南塘邊、大坑尾、白灰墳、上暹、灶火、甘塘尾、竹麻咀、北南塘邊、東南塘邊、木范崗、鋪仔、下塘、陳家村、南坑、上段、王屋、坑口、坑尾、雙外坑、石梯、松樹坑、下降坑尾、坳仔、瓦窯塱、新尾、官雙、逢練、黃泥塘、黃肚、尋寶口、將軍、大崗、石灰碑、崩坑、艾坪、新屋、田坑、紅磚屋、溪書坑、檳榔界、半坑、樂洞、大桃、小桃、樂桃坑、楊木宅坑。
筍圍公社轄66條自然村:筍圍、孔灣村、逕口村、赤來布、天湖崗、太平圍、東村、塱口村、霞樂村、松崗咀、板坑、桔水、楊梅塘、大白、田心、天堂、東昌、蛇堪、茅坪口、旱坑、相思坪、小墳、雲帶、雲夜、白雲嶺、高利、大塘、信仙崗、後崗、大索布、崗尾、茅坪尾、石螺坑、姓張、雲帶尾、書房、新屋、牛坑、藍青、上村、二岐、三岐、文武凹、鳥欖、排巷、芽英石、橫水、大王灣、樁坎、雲洲篤、石印、金湖、金瓜寮、大坪托、上寶鴨、下寶鴨、松樹窩、黃作尾、大田、園珠崗、嶺咀、水牯凹、湖洋坑、舊尾、長尾口、園墩。
小湘公社轄86條自然村:上楊梅、坑尾、坑口、橫水、大磅、新村(楊梅大隊)、元崗、太平、九龍、下楊梅、上圍、中圍、下圍、獺咀、芒坑、茶灣、上水、鳳田、沖口、水口、柑樹、黃禁、大湘口、大坑、新村(愛村大隊)、愛村、漢壙、大坪、新屋、新圍、大社、連更坑、九仔灣、石圍牆、沙乃、黃壙、勒竹、大馬、和睦崗、彭村、沙咀、新鋪、龍同崗、大新、黎源、稔田、後坑、崗尾、南坑口、桃仔坑、小漢壙、解壙、同尾、婆愛、下營、半坑仔、三臉、藍廠、上排、白水帶、勒腳、長度、官山、東生口、粟地坪、佛坳、蛇坑、脈源、河田、白芒口、高杯石、鴨母寮、西坑、倉原洞、石樓基、坪頭見、大屋、抽麻屈、田心、蝴蝶咀、蘇逢、大洞、上塘坑、下塘坑、大勝坑、石坑。
河台公社轄153條自然村:都權、河布、觀田莊、茅塘、沉管坑、多寶、雙氣、雙茶、古龍、 古新、羅建、波置、河良、大坑、奎樓、橫洞、萬堵、塘角、崀牛坑、圍墩塘、坊塘、河海、崀牛寨、河頭山、雲槎、三丫坪、泗六塘、龍城、下屈、半逕、楊梅坪、沙坪、南坑、白盼、茶坑、半月、麻坑崀、塘仔怨、高崀、大崀、三丫、荷包田、岑塘、不六坪、雙管坑、大烏山、上近松、下近松、廊源、大坑崀、芙崀、大田、羅坪、沉眉、塘尾、雙角凹、象獅、塘基下、雙金徑、河邊崀、水台、石苟、波柘、廟角、竹塘、大塘、新田、船塘尾、黃柞、飛鼠山、土坡角、崩崗下、船塘口、古旁、後塱村、石田、河乾崀、高村、尚台、大洞、後徑、德坑、白額塘、葫蘆坑、羅坪、飛蛾、牛尾、河村、大山、貓兒凹、塘仔尾、大石底、荔枝根、陳磅、大塘角、上圍、雲料、魚尾、土地咀、山賢、過湴、寶鴨塘、西牛塘、仙口、田心、大崀尾、河砵塘、金雞、雙羌、大坑邊、橫坑、桐油坪、田持、地倫坑、新村、塘基坑、對新、對田、下角、羅馬、米西崀、鵝境、茶嶺、大坪、橫洞、西屯、鳳圍、米深坑、龍洞、龍村、到運塘、長灣、石安、木強、羅閃、舊圍、嶺腳、尚德、南眉、永青、公塘、五星、雲保、雙金、畔坑、望天崀、高崀、楊樹坑、大洞、佛仔頭、大鳥坑、羅仁、梁村。
樂城公社轄143條自然村:伏洞、河社、伏徑、白石側、雙元崀、牛欄坑、楊桃崀息源、里坑、雲月、黃蟮坑、高崀、欖坑、合水口、近昂、高片、羅板、雙錦、上雲州、下雲州、長龍、岑山塘、山嘴洞、新村(領村大隊)、欖根崀、領村、波河、白石塘、近對、竹鮮塘、河屈煥、河沙崀、田崀、陳屋、四斗種、河東崀、榮信洞、料村、六村、黃茂、沉放、沉西、布浮、雙角、伍村、井貫、潭城、金雞、下莫、坑口(金雞大隊)、多洪、塘尾、崀仔、亞娘塘、黃青、青塘、田崀、廟崀、羅帶村、雲月村、秀崀、坑口、雲沖、田心、開洞、下寮、雲林、大夫田、高崀、電屈、石八種、大降、南坑、麒麟塘、羅王凹、雲潭口、多畲坑、羅社、賢保窩、元寶亞、赤嶺腳、到降坑、河沙崀、河沙尾、苦竹崀、雲坑、秀崀坑、何黎、長田頭、大王坪、吾念村、前坑口、杉坑口、茅崗尾、石凹、河海、元坑、大屋、洞源、多坊、文彬崀、羅櫃、思可村、新村(思可大隊)、松崗、龍源山、雙界、側山、羅院、多閭村、新屋(羅院大隊)、沉白、社山、白九山、九坑、三博、川坑、羅純、大坪、廟崀、銀村、桃仔山、坑尾、坑口、石碑角、周塘、坑十口、坑仔口、白元洞、高橋頭、大竹根、黎村、石嘴、社播、伯公坑、下角、下環、山仔、瓦窯排、三馬坑、老屋、大王排、新屋(仙人坑大隊)。
水南公社轄133條自然村:崗背坑、元見、黃坭田、黎坑口、結程坑、飛鵝頭、灣髻潭、坑口(社坑大隊)、湖洋坑、崀仔尾、坑尾(社坑大隊)、老坑、水南、井塘、石下、石坳、瓦灶、大田、旱呀、旱二、青灣、上河、下河、白石徑、坑告崀、逢禮、雲語、羅文、社坑、楊梅坪、六爐、石田、對口、大坪、雙杞、竹科、對坑尾、洋七、坪頭、下崗、石牛頭、桃花尾、石洋口、花生見、石洋尾、半坑、雙波、雙料坑口、小崀、坑口(雙波大隊)、坑尾(雙波大隊)、大坑邊、大石坑、石降下、藍山、珠石、下坪、長圳坑、丹竹坑口、大杉尾、更鼓樓、鯇魚狀村、上雙任、下雙任、兩丫田、大段、坪頭崗、山塘、山豬寮、大坑、下崗背坑、丹竹坑尾、黃尾背、麥坑口、南和洞、合坑口、黃牛灣、胡蘆田、新屋、藍胡咀、爛地塘、大坡頭、嶺背、河坑、邊村、陳密崀、田心、沉甘、雙任、口中、同羅田、石角、沖排坑、大茶坑、伯公見、譚狗、大坑、塘尾、長坑口、分界、下寨、坪崗、大坪、洲村、橫江山、羅梳、坑口(坑口大隊)、牛枯洞、大播、河木江、大崀坑、高水崀、勝地鼓、檳榔崗、西牛洞、羅獨、圍坪、雙吹口、羅企、竹崗、鴨屎播、頭塱、坳蘭、雙白坑、上雲路、芋莢塘、坡頭尾、馬排塘、石橋頭、山豬徑、山豬坑、大石坑。
廣利公社轄160條自然村:黎橋、桂榮、永寧、彭壽、羅水、田心(彭壽大隊)、龍頭、槎布、羅元、槎頭、外海梁、欖水、龍塘、塘步、橫基、東園李、水射譚、大石、向西譚、欖根石、水石、橫村、何家、羅隱、涌尾、李師、村頭、 鵝圍、後瀝、黃村、大社、新村、桂灣、上鄉、下鄉、橋林、崗坳、水坑二、水坑、大旗山、竹仔坪、馬屋嶺、山田、上桂、下桂、新村、竹貝、李屋、小南坑、南寮、學竹塘、廟坑、石灰屋、南坑、湴塘、石陽坪、下環、坳頭、銅追口、苟牙徑、黃龍坑、田心(田心大隊)、高橋、山廠、山廠坳、三王山、大應塘、大應塘口、桃子坑、長坑、南峰窩、羅七排、桐油壩、下壩(田心大隊)、上水田、官田、湖須田、大龍、九弓坑、瓮菜塘、佛坳、下環、牛湖坳、上勾斗、下勾斗、官田尾、三匹馬、小龍、英仔嶺、白石坑、大豬石、挑金坑、羅坳、鵝公斗、黃金竹、坑尾、竹子村、浦江、雙坑、過刀坪、水泡灣、大窩、下完、老屋、半更、黃狗斗、鹿暗、坳下、大窩、金雞、大欄牛、架橋坑、學竹咀、田坑、大應、田寮、下壩(高鶴大隊)、上壩、中心壩、火燒倉、崀口、白水寨、墩頂、上角坑、田心(崀田大隊)、嶺腳、牛拖谷、高坑尾、南寮、禾笛塘、石夾、應塘、中坎田、水稿、南塘、山雞塘、茶葉坑、同古仔、燈盞額、上板田、下葫蘆、坑尾、藍山、下塘坳、同古、三家村、長利、平坦、文華、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下崗背、蜜仔窩、大王肚、雙思躉、坳背塘、崀田、上葫蘆。
沙浦公社轄61條自然村:桃村、大園、新村(桃溪一大隊)、沙灣、大崗、大坑頭、麥仔崗、公墳程、公墳鍾、沙乃、上大巷田尾、下大巷沙墩、村頭、如田、大嶺崗、上黃布、下黃布、西股、沙浦二、中股、沙浦葉、新村(沙浦三大隊)、東股、西岸 、山尾、楊梅、圓心、花腰、陳村、新屋、回龍、蘇谷、大播、莫坑、上古球、下古球、東江、鵝塘、沙洲、南灣、上香山、下香山、馬安、上演、田心、廣華、圩尾、水邊、高第、黃灣、蒼邊、瑞龍、灣頭、朱澤、石灣、立新、涌尾、竹寨、北坦、嶺水。
永安公社轄115條自然村:龍布、植屋、李屋、鄧屋、何屋、陳屋、大梁、毫元、分界、蓮塘、曹王、大寨 、六橋、塘尾、涌邊、旺村、大布、南田、古遺、羅布、蔗村、布基、新屋、富廊、富廊新村、蒼南、黃竹園、勒溪、巷北、崖洲、彭東洲、南塘、龍家園、大塱、西旺、撐耳、歧溪、新圍、朝北、上布、中布、下布、雙魚洲、山化、高蘭、天生堂、桂溪、茶園崗、三巷、石姓、田心坊、五福、甫草、朱仔崗、福沖崗、下江、聚蜆、鍾文、泮徑、牌樓、舊屋、中江、新屋、周村、潘村、石溪、山塘、荔村、墳崗村、江溪、長布咀、大崗、祥龍、東化、南化、西化、北化、新村、聚龍、思理、彭溪、鶴鳴、業子、羅彭頭、珠江、真竹江、心溪、大布崗、前坑崗、臬涌、細周、大周、下街、下歐、姓莫、郭村、上岸、桑園、上陳、貝水、高布、長涌、脈地、龍灣、黎塘、南塘、東社、東園地、東丫、排子地、南邊社、鶴田、朱麥。
❷ 八國聯軍是哪八國,有多少人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軍事行動進入中國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奧的八國聯合軍隊。前期由英國海軍將領西摩爾率領,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後來有所增加。此事件最後以中國戰敗,聯軍佔領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陝西西安,談和後中國付出龐大賠款為終。
【起因】
由於民教沖突、帝後黨爭等等的因素所引起的義和團運動,導致中國民眾大規模迫害在華的外國人。而清廷政府面對義和團的態度又曖昧不明,因此幾個列強國家決定由自己出兵替中國鎮壓義和團。 不過一般認為這些列強國家出兵中國的動機並不單純,除了維護本國在華人士的權益之外,亦有趁機剝削、掠奪中國權益的目的。
【經過】
1900年6月17日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萬自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在廊坊受義和團圍攻,(史稱廊坊大捷)兵敗後加大兵力一舉佔領廊坊,8月14日凌晨來到北京城外向北京發起總攻,至16日晚基本佔領北京全城。慈禧太後、光緒帝和親貴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劻和李鴻章與聯軍談和。9月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被推為聯軍總司令來華。聯軍陸續增至十萬,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關、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內。此間,俄國又單獨調集步騎兵十七萬,分六路侵佔中國東北。12月聯軍提出《議和大綱》,迫使清政府全盤接受,並於1901年9月7日簽署了《辛丑條約》。後八國聯軍除留一部常駐京津、津榆兩線,其餘撤兵回國。
【後果與影響】
八國聯軍軍事行動,以清政府與總共十一個國家簽訂辛丑條約為終,其中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四億五千萬即當時中國總人口,以示每人一兩,達羞辱中國人之意),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稱為庚子賠款。 聯軍佔領北京後,對北京皇城、衙門、官府大肆掠奪,因而造成大量中國文物和文化遺產(包括故宮,頤和園,西山以及圓明園)的失竊、破壞。
在戰爭中,俄國出兵侵佔中國東北全境,這也為日後的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
從客觀角度上來說,八國聯軍事件為中國脫離封建統治創造了有利條件。後來在美國倡議下各國先後部分退還庚子賠款,退款主要用於發展中國的教育,使中國有機會大規模向西方派遣留學生,清華大學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的。這也間接促進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進程。
【相關資料】
1900年6月11日,日本駐華使館書記杉山彬被剛調入京的清兵甘軍所殺。至6月15日,軍機處曾一度傳旨,令在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及山東巡撫袁世凱速入京,6月16日慈禧召開御前會議後,亦曾發出勒令解散拳民的上諭。不料到了翌日(6月17日)收到洋人出兵的同時還要求她歸政於光緒的情報。於是慈禧態度作出一百八十度轉變。6月20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Klemens Freiherr von Ketteler)代表各國前去總理衙門要求保護,途中被清兵伏擊殺害;釀成戰爭的導火索。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俄羅斯、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奧地利十一國同時宣戰。義和團及朝廷軍隊圍攻各國在北京的使館。各國在准備以武力解救使館的同時,北京各使館築起防禦工事,由英國全權公使竇納樂( Claude Maxwell MacDonald)負責指揮防衛。
事件最終演變為國際軍事沖突,在事件平息之前,約有45,0001名來自日本、美國、奧匈帝國、英國(英軍中包括英在威海衛訓練的由中國人組成的中國兵團)、法國、德國、義大利及俄國的八國聯軍以及反抗拳亂的中國軍隊與義和團拳民對戰。聯軍的指揮官是英國人Gaselee將軍。就在清政府向十一國宣戰之前,聯軍早於6月17日攻佔大沽炮台。7月14日,聯軍佔領了天津;直隸總督裕祿兵敗後自殺。聯軍在8月4日向北京進發,沿途並沒有遇到真正有力的抵抗。當時沿途的清兵和義和拳民估計有15萬之多,而聯軍總數開始時僅3萬多人(後來有所增加)。時值8月,氣候炎熱而潮濕,加上沿途濃密的玉米地形成天然屏障,為進軍增添了種種困難。聯軍於8月14日凌晨來到北京城外,經兩天的激戰,到8月15日逐步攻佔了北京各城門,隨即與清軍在京城各處展開巷戰。至8月16日晚,八國聯軍已基本佔領北京全城。慈禧及皇室在北京陷落之後逃到西安。
在美國的歷史記載里,稱這次軍事解除公使館危機行動為中國解救遠征,中國則稱之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進入紫禁城】
德軍在北京陷落之後兩個月才到達中國。他們因為熱切執行德皇威廉二世7月2日發布的命令:「你們知道,你們面對一個狡猾的、勇敢的、武備良好的和殘忍的敵人。假如你們遇到他,記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戰俘。你們要勇敢地作戰,讓中國人在一千年後還不敢窺視德國人。」威廉二世的這段講話是對5世紀匈奴入侵歐洲的回憶。後來這段話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英國人借用來貶損他們的德國敵人。德軍因四齣擄掠,而倍受批評。
俄國除了與隨聯軍進攻北京外,更另外從南北兩路派二十餘萬人進佔中國東北。北路俄軍8月攻佔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9至佔領吉林省城吉林;南路8月占據營口,10月佔領沈陽,10月6日兩軍會師,占據了東北全境。
8月中從天津進至北京的部隊其實只有七國(當中兩國只為象徵式的掌旗兵)約一萬六千人,分別為:日軍八千人,俄軍四千八百人,英軍(主要為錫克兵)三千人,美軍二千一百人,法軍八百人,奧軍五十人,意軍五十三人。
【聯軍暴行】
八國聯軍把北京分成不同的佔領區,東四以北由日軍佔領,東四南大街以東由俄軍佔領,以西由義大利軍隊佔領,皇城東北由德軍佔領,皇城東部由日軍佔領,皇城東南由英軍佔領,崇內大街以西東長安街以南由德軍佔領。西城由美軍、法軍、英軍、意軍佔領,外城由英軍、美軍、德軍佔領,實行軍事統治。日佔區設立"安民公所",德佔區設立"華捕局",沙俄侵略軍張貼布告,禁止中國人民反抗,說"遇到執槍械華人,定改必即行正法。若由某房放槍,即將該房焚毀"。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以後大肆屠殺,被捕的義和團威武不屈,視死如歸。
八國聯軍經常強指人說是義和團,不由分說加以殺害。侵略軍把西四北太平倉胡同的庄親王府放火燒光,當場燒死1700人。德國侵略軍奉命"在作戰中,只要碰著中國人,無論男、女、老、幼,一概格殺勿論。"法國軍隊路遇一隊中國人,竟用機槍把人群逼進一條死胡同連續掃射15分鍾,不留一人。日軍抓捕中國人,施以各種酷刑,試驗一顆子彈能穿幾個人,或者故意向身體亂射,讓人身中數彈才痛苦地死去。殺人時,八國聯軍全副武裝"監斬",人各個角度照相,企圖恐嚇中國人民,如今成為八國聯軍罪行的鐵證。
據記載說:"城破之日,洋人殺人無算。""但聞槍炮轟擊聲,婦幼呼救聲,街上屍體枕籍。"英國人記載說:"北京成了真正的墳場,到處都是死人,無人掩埋他們,任憑野狗去啃食躺著的屍體"。
八國聯軍侮辱婦女,任意蹂躪,據記載:"聯軍嘗將其所獲婦女,不分良曲老少,僅驅諸裱褙胡同,使列屋而居,作為官妓。其胡同西頭,當經設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東頭為出入之路,使人監管,任聯軍人等入內遊玩,隨意奸宿。"大學士倭仁的妻子已經九十歲,被侵略軍百般侮辱而死。許多人不甘侮辱,含冤自盡。國子監督酒王懿榮居住的錫拉胡同11號,憤怒地說:"豈能被所辱?"全家投井自盡。同治皇後的父親、戶部尚書崇綺的妻子女兒被拘押到天壇,遭到八國聯軍數十人輪奸,歸來後全家自盡。崇綺服毒自殺。
8月28日,八國聯軍在皇宮閱兵,各國軍隊在天安門廣場金水橋前集結列隊通過天安門、端門,穿過皇宮,出神武門。依次有俄軍、日軍、英軍、美軍、法軍、德軍、意軍、奧軍等3170人,俄國軍樂隊吹奏各國國歌、樂曲。這是對中國的嚴重的侮辱,對中國主權的踐踏。閱兵之後,各國軍官重新回到皇宮,以參觀為名公然瘋狂搶劫,一個英國侵略者事後回憶說:"一大群聯軍軍官見到這些東西伸手就拿,把他們想要的東西裝入口袋"。
北京被佔領以後,八國聯軍統帥、德軍元帥瓦德西特許士兵公開搶劫三天,以後各國軍隊又搶劫多日。中國的珍貴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皇宮和頤和園里珍藏多年的寶物被搶掠。俄軍最高指揮官阿列科謝也夫將軍等人把慈禧寢宮用黃金和寶石精製的數十件珍寶"洗劫一空"。英、法士兵把各類珍寶搶光以後,以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裝,運回駐地。僅嵩祝寺一處,丟失鍍金銅佛3000餘尊,錦綉製品1400件,銅器4300件。就連太和殿前存水的銅缸上面的鍍金,也被侵略軍刺刀颳去,至今刮痕斑斑。法國天主教主教樊國梁從一個官員家裡搶走價值100萬兩白銀的財物,法國侵略軍統帥佛爾雷一個人搶劫的珍貴財物就有四十箱。法軍搶劫禮王府白銀200萬兩。東四一帶的商店被搶掠一空,著名的"四大恆"金號全部被搶。地安門以東、東安門以北,房屋被焚毀十分之七八,前門以北東四以南,幾乎全部被毀。
當時一位目擊者寫道:"各國洋兵,俱以捕孥義和團,搜查槍械為名,在各街巷挨戶踹門而入,卧房密室,無處不至,翻箱倒櫃,無處不搜。凡銀錢鍾表細軟值錢之物,劫擄一空,稍有攔阻,即被殘害。"一個英國人說:"凡是士兵所需要的,都是一派出一隊一隊的士兵去搶劫中國人的財產而得來的。如果士兵需要一些東西,而中國人稍一遲疑的話,就免不了送命。" 八國聯軍搶走北京各衙署存款約6000萬兩白銀,其中日軍劫掠戶部(今公安部院內)庫存白銀2914856兩,並立即放火燒房,掩蓋罪證。鼓樓的更鼓,被日軍用刺刀刺破。
古觀象台的天文儀器,在世界天文史上有重要地位。法國侵略軍和德國侵略軍爭搶這批儀器,瓦德西說:"這些天文儀器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他們的造型和各台儀器的龍形裝飾都極為完美。"12月2日,法軍搶去件,德軍搶走天體儀、紀限儀、地平經儀、璣衡撫辰儀、渾儀,運到德國柏林。直到1921年才歸還中國。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1403--1408)2100位學者編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英法聯軍劫掠破壞,後來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成里,1900年全部被八國聯軍損壞。《四庫全書》是清乾隆時(1772--1782)360位學者編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種古籍,共79309卷,全書共7套,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時毀壞一套,1900年又被八國聯軍毀掉數萬冊。翰林院(今公安部院內)收藏了許多寶貴書籍,八國聯軍把藏書搶掠糟蹋一空。直到現在,倫敦、巴黎的博物館里還有許多當年被搶掠去的圖書。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以後,繼續進攻了保定、易縣、永清、張家口、山海關、娘女關等地,沙皇俄國出動17萬軍隊侵佔了東北,八國聯軍在各地燒殺搶掠,把城市鄉村變成一片廢墟 。
❸ 世界最小的國家有多少人口
梵蒂岡城國,常住人口約800人。
梵蒂岡城國是羅馬教廷的所在地,位於羅馬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面積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800人,大多為神職人員。梵蒂岡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
在這片面積僅0.44平方公里、約800人口、常住人口僅500的城區、人口密度為約3181人/平方千米的地區內,集中了一批舉世無雙的藝術品和建築傑作,修築在使徒聖彼得墓上的大教堂是全城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
梵蒂岡領土概況
梵蒂岡城位於歐洲,地理坐標(北緯41°54′10″,東經12°27′11″),面積0.44平方公里,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邊的梵蒂岡高地上。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殿、宗座宮、教宗避暑勝地(岡道爾夫堡)和梵蒂岡博物館等。
國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於城東南的聖彼得廣場外,三面都有城牆環繞。它地處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牆為國界,另外,有一條「密道」從著名的聖天使堡通向梵蒂岡城內。
❹ 祿步鎮的介紹
祿步鎮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因距古郡城肇慶僅六甫路(一甫路為5公里)而得名,後稱為「祿步」。祿步鎮是全國重點鎮,地處西江中游北岸,德慶、雲浮、高要三縣(市/區)交界之處,乃高要區規劃的兩大副中心之一(「二副」指金利鎮和祿步鎮兩大副中心)。祿步鎮總面積254平方公里,總人口9.3萬人,轄25個村民委員會和一個居民委員會。祿步鎮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沿西江黃金水道下通「省、港、澳」,上達「桂、滇、黔」,陸路有321國道和省道江祿道線橫貫其中,與聞名中外的悅城龍母廟相距只有26公里,距肇慶、廣州分別為25公里和130公里。祿步鎮內沿線正在規劃建設「廣佛肇高速公路(計劃2016年底通車,屆時可直達廣佛等珠三角核心地區)和汕湛高速公路。
❺ 吳川市黃坡鎮有多少個自然村
吳川市黃坡鎮有249條自然村。共轄30個村(居)民委員會。
吳川市現轄5個街道:梅菉、博鋪、海濱、塘尾、大山江;10個鎮:蘭石鎮、覃巴鎮、吳陽鎮、黃坡鎮、振文鎮、樟鋪鎮、塘綴鎮、長岐鎮、淺水鎮、王村港鎮。
黃坡鎮下轄鄉鎮:城區官江村,三柏屯村,水潭村,大院村,那羅村,馬兆村,枚陳村,平城村,福嶺村,蓼羅村,嶺博村,牛路頭村,上馬村,大岸村,平澤村,黃坡村,新屋村,塘祿村,嶺頭村,磐石村,唐基村,林屋村,裡屋村,端德村,中山村,三柏村,鄭屋村,烏坭村,穩村。
(5)肇慶市高要區祿岸村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坡鎮位於吳川市西南部,距湛江市區34公里。1987年3月撤區建鎮。
2007年土地面積22545畝,人口149988人,其中男81028人,女68960人。農業人口15385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98人。耕地面積64588畝,農民人均耕地面積0.43畝。農業機械動力18962馬力,農林牧漁產值29882.88萬元。
農業有牛蒡、甜玉米、北運蔬菜、水果等生產基地,盛產稻穀、花生、番薯、圓椒、香瓜、青菜、香蕉、柑橙、荔枝、龍眼、楊桃、石榴、甘蔗等產品。
土特產有沙螺、膏蟹、白目魚、文魚、跳魚、對蝦、鮮蚝、蒜頭、蟛蜞汁、鴨蛋等。工業企業242個,產值62866萬元,主要工業有糖酒機械、飲料、石油化工、造紙、制葯、橋梁等機械設備,有不銹鋼螺旋槳、塑料拉收薄膜、水泥、滋補酒、保健酒、竹器、五金、煙花炮竹等產品。
林屋機械廠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出口國外,被省有關領導譽為「廣東鄉鎮企業一枝花」;1988年起20年來,先後被評為省級、國家部級先進企業、全國鄉鎮企業先進企業、全國500家貢獻大的鄉鎮企業。
黃坡鎮礦產資源石英砂蘊藏量達2500萬噸。黃坡村人陳蘭彬是中國清代首任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公使,作為正監督,曾率領中國第一、二、三、四批幼童赴美國留學,並赴古巴保護華工權益卓有貢獻。原國民黨廣東省政府主席、抗日愛國將領李漢魂出生於鎮內嶺頭村。
❻ 雲南省文州壯族人口是多少
雲南省文州壯族人口是多少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少數分布在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壯族族稱來源於部份壯族的自稱「布壯」。此外,還有自稱布儂、布土、布樣、布斑、布越、布那、儂安、布偏、土佬、高欄、布曼、布岱、布敏、布隴、布東等20多種。建國後,統稱為僮族。1965年根據周恩來的提議,經國務院批准,將「僮」改為「壯」。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壯族人口數為16178811。壯族使用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南宋時已出現用方塊漢字構成的土俗字。土俗字使用面不廣,會使用的人也不多,多用於書寫地名、編山歌、記事。1955年國家幫助壯族創制了一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並得到了推行。1982年又做了適當修改,並推廣使用壯文。壯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壯族是由中國古代越人的一支發展而來。它與周奉時期的西甌、駱越,漢唐時的僚、俚、鳥滸,宋以後的僮人、土人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當秦朝勢力進入嶺南以前,在祖國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主要居住著屬於百越系統的西甌和駱越兩族群,這兩個族群就是壯族的先民。根據出土文物發現,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壯族先民已普遍使用銅器,這些金屬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隨著私有財產的出現和發展,壯族社會無階級的原始公社進入到奴隸社會。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尉屠睢率領50萬大軍,兵分5路,進軍嶺南。秦軍戰勝西甌人,統一了嶺南,設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置於中央集權制的統治之下。又派監祿在廣西修築靈渠,把湘江與灕江連接起來,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接著,從中原遷來大批漢人「與越雜處」。這些漢人在與甌、駱越的交往、通婚過程中,部分成為壯族,同時加速了越人社會經濟的發展。從漢至唐初,在今壯族地區出現了一些「雄於鄉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呂氏,高涼、合浦的冼氏,欽州的寧氏等,稱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曾把嶺南道分置嶺南東、西兩道,設五府經略使於廣州,下分五管。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壯族先民的聚居區。兩宋、元、明、清時期,中央王朝加強了對嶺南地區的統治,建州縣、派官史、征貢賦,中央王朝在壯族地區實行的羈縻州縣制度,給壯族人民帶來了沉重負擔。壯族人民不堪奴役,多次反抗。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起事於嶺南的壯族地區。但歷次起義都遭到了反動統治者的血腥鎮壓而告失敗。壯族人民在抗擊法國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爭和抗日戰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壯族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社會經濟建國前的壯族社會基本上還是封建社會,封建王朝在壯族地區實行羈縻州縣制度,封任壯族寨主、大姓為地方官吏,以加強對壯族人民的統治。而富於革命傳統的壯族人民,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奮起反抗暴政,不斷沖擊著封建統治政權,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在距今數千年前,壯族的先民就開始使用石斧、石鑿、石刀、石錛等磨光石器進行狩獵和耕種。秦漢時,廣西東部沿海地區已經播種水稻,並開始使用耕牛和鐵器發展農業生產。以越人為主體的「南越國」,其社會生產力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隋唐以後,許多地方的壯族人民已使用鐵犁和鐵質腳踏犁,還發展了礦冶業、家庭紡織業和其它手工業。如宋代廣西龍州(壯人聚居區)打制的「扁刀」,可以連斬數牛而鋒刃不鈍,工藝高超,遠近聞名;南宋初葉,廣西有吃不完的賤價米運往廣州等地出售。到了明代,壯族地區社會生產,即使是邊遠地區,也呈現出「益比內地」的新面貌。至清代,壯族地區的社會生產水平與當地或附近漢族地區已大體一樣了。在民國時期,由於國民黨政府不重視發展社會經濟事業,壯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十分緩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壯族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1952年12月9日,在廣西省西部壯族聚居區建立了桂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改稱自治州),轄41個縣。1958年3月15日,在廣西省的轄境范圍內建立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撤銷了桂西壯族自治州建制。同年4月1日,建立了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1962年9月26日,又建立了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壯族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的權利。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培養壯族幹部和發展壯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事業。廣西壯族自治區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開拓進取,發展壯大了農村經濟,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鋪設了四通八達的交通和通訊網路,繁榮了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廣大人民正在向現代化邁進。1990年廣西農業總產值達252.22億元,比1950年增長4.3倍,比1978年增長74.6%。工業總產值達353.43億元,比1950年增長117·8倍。國民收入335.98億元,比1950年增長9.8倍。廣西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貿易不斷擴大,目前,廣西已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和經濟聯系。一個開放的廣西正在中國的南部崛起。文化藝術壯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帶稱為「歡」,左江一帶稱為「詩」,桂北一帶稱為「比」和「歡」,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農歷三月初三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萬人以上參加。內容有請歌、求歌、激歌、對歌、客氣歌、推歌、盤歌、點更歌、離別歌、情歌、送歌等。被譽為「歌仙」的劉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間,還舉行男女間的拋綉球、「碰蛋」等娛樂活動。這期間,各家各戶吃五色糯米飯。雲南文山一帶還唱壯戲,兼物資交流會。過去,壯族一年種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備耕時間,歌圩就是為春耕農忙做物質的和精神的准備。吃五色飯、五色蛋,是預祝五穀豐登的意思。唐代,壯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為內容,以敲擊聲伴舞。宋代有扁擔舞、採茶舞、撈蝦舞、春牛舞等。男的舞姿剛健有力,女的婀娜多姿。這舞蹈流傳至今。在漢族戲劇的影響下,大約在清代,壯族開始出現戲劇。一種是用壯語演唱的壯劇、師公戲、木偶戲;另一種是在民間歌舞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歌舞劇。壯劇又分為流行於田林、西林、百色一帶的「北路壯劇」,是在滇戲的影響下,於民間說唱曲藝「板凳戲」的基礎上形成,吸收了滇戲的唱腔,伴奏的樂器有壯族的馬骨胡、葫蘆胡、木葉和漢族的笛子、三弦、二胡。流行於青西、德保一代的「南路壯劇」,是在馬隘土戲的基礎上,受邑劇影響而形成演唱合一的戲曲形式,伴奏樂器除本民族的馬骨胡]、葫蘆胡外,還採用了邑劇的文鑼、武鑼、大鈸、小鈸、二胡、三弦、笛子、鼓、梆子。古代壯族先民在今廣西寧明、龍州、憑祥、崇左、扶綏五縣市境內的斷崖陡壁上,繪制了眾多的崖壁畫,僅在明江、左江沿岸連綿200多公里的地段上就有60多處。畫面有人形、獸形和圓形圖案等,人物畫像最多。人形多為正面繪制的蹲式,有的斜掛腰刀,有的在平伸的手下方、曲腿的上方有圓環。另一種是側面繪制的雙腿彎曲式,雙手向面部前方斜伸,並有圓環。寧明縣明江畔花山崖壁畫繪制集中、典型,其中一陡壁上繪制有1300多個人物形象,大的有約1.5米高,小的僅50至60厘米。此外,還有似狗的形象。筆畫古樸粗獷,給觀眾一種熱烈歡樂的感覺。壁畫多在河流急彎險灘岸邊陡壁中間,離江面30至40米以上,要攀登上去繪畫是十分困難的。壁畫的繪制年代,畫面表現的意思,用什麼方法登高繪制以及使用的繪畫工具、原料等問題,還在深入研究中。壯族鑄造和使用銅鼓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迄今,在壯族地區的絕大多數縣份已發掘出不同時期的銅鼓。銅鼓的類型很多,大小不一。鼓面圓平,鼓身中空無底,裝飾著各種圖案花紋。在歷史上,銅鼓既是樂器,也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從冶煉技術和造型技術來看,在廣西田東縣鍋蓋嶺出土的屬於戰國時期的銅鼓,在廣西貴縣、西林縣出土的屬西漢時期的銅鼓,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壯錦是壯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紡織工藝品。它用棉紗和五色絲絨織成,花紋圖案別致,結實耐用。壯錦的生產,遠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時代已有記載。到了清代,壯錦生產已遍及壯族地區,成為壯族人民的被服所需和市場的暢銷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壯錦得到新的發展,花紋圖案不斷創新,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如壁掛、檯布、坐墊、沙發布、窗簾等。現在廣西靖西、賓陽等地生產的壯錦,暢銷國內外。武術活動在壯鄉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而且有獨特的習俗。如明代桂西壯人,男孩長到十來歲,就要教他練武。當地土司提倡群眾習武,群眾也崇尚武術,每年冬閑時節,壯鄉的各個村寨都延聘師傅傳授武藝。這種習俗經久不衰,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後。而今壯鄉的傳統武術又逐步恢復發展起來。風俗習慣壯族的婚姻,過去是父母包,但婚前戀愛是自由的。富有人家納妾,勞苦人民是一夫一妻。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現在有些地方還保持這種習俗。青年男女結婚後,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節日和農忙時節才到丈夫家短暫居住,直到懷孕之後才長住婆家。因此,「不落夫家」的時間為三、五年不等。在歷史上,「不落夫家」期間有性自由,後來認為這是一種不正當的行為,遭到嚴禁,違者會被處死。現在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壯族住房多數與當地漢族相同。部分地區居民住「干欄」(又稱「麻欄」),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養牲畜和堆放雜物。近三、四十年來,這種建築形式已有改變,實行人畜分居。壯族服飾各地不一,廣西西北部,老年壯族婦女多穿無領、左衽、綉花滾邊的衣服和滾邊、寬腳的褲子,腰間束綉花圍腰,喜戴銀首飾;廣西西南部龍州、憑祥一帶的婦女,著無領、左衽的黑色上衣,包方塊形狀的黑帕,穿黑色寬腳褲子。男子多穿唐裝。衣料過去多是自織的土布,現多用機織布。過去有鑿齒(即打掉一兩顆牙,再裝上金牙)、文身習俗,現已改變。飲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魚片為佳餚。主食是大米和玉米。年節時,用大米製成各種粉、糕。婦女有嚼檳榔(也稱吃蔞)的習俗。結婚送聘禮時,榔檳是必需贈送的禮物。宗教信仰壯族除祭祀祖先外,還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土地神、灶神、太陽神等。唐宋以後,佛教、道教先後傳入壯族地區。近代以來,一批傳教士到壯族城鎮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發展教徒,但影響不大。
❼ 梵蒂岡有多大面積 梵蒂岡人口多少
截至2019年8月,梵蒂岡面積為0.44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約800人,義大利人為主。官方語言為義大利語和拉丁語。
梵蒂岡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其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由於四面都與義大利接壤,故稱「國中國」。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梵蒂岡是政教合一國家。教皇是梵蒂岡的首腦,集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權於一身。教皇自稱「使徒伯多祿的繼承人」,是世界各國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教皇由80歲以下樞機主教組成的教皇選舉團選舉產生,終身任職。新任教皇必須獲得2/3以上選票方能當選。
(7)肇慶市高要區祿岸村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梵蒂岡的歷史由來
756年,教皇斯提芬二世獲得法蘭克國王丕平所贈羅馬城及周圍區域,擁有宗教和世俗管理權。此後,在義大利中部建立教皇國。
1870年被義大利王國吞並。1929年2月11日,墨索里尼同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拉特蘭條約》,教皇正式承認教皇國滅亡,另建梵蒂岡城國,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主權屬於教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梵蒂岡仍按照《拉特蘭協議》,保持中立,當時教宗為庇護十二世。義大利王國對義大利統一戰爭期間沒收的教會財產進行了最終賠償。
從法理上說,延續了11個世紀的教皇國在1929年2月11日這一天正式滅亡,由梵蒂岡城國取而代之。梵蒂岡城國擁有自己的貨幣、郵政、電訊及民政機構,是政教合一的體制。
❽ 高要市有多少個鎮,能列舉嗎
截至2019年8月,高要區有16個鎮。
16個鎮分別為:河台鎮、樂城鎮、水南鎮、祿步鎮、小湘鎮、大灣鎮、新橋鎮、白諸鎮、活道鎮、蓮塘鎮、白土鎮、回龍鎮、蜆崗鎮、金利鎮、金渡鎮、蛟塘鎮。
2015年,國務院關於同意廣東省調整肇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5〕76號)。同意撤銷高要市,設立肇慶市高要區,以原高要市的行政區域為高要區的行政區域,高要區人民政府駐南岸街道府前大街25號。
1、金渡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城區的東南面,西與高要區城區緊連,距高要市中心僅5公里,北與肇慶市端州區隔江相望,東與高要區蜆崗鎮接壤,南鄰高要市白土鎮,肇慶大橋、廣肇高速、雙金公路、肇江公路和素有「黃金水道」的西江貫穿境內,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2、金利鎮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東部,是肇慶市與珠江三角洲核心區、廣佛一體化聯系的一個重要門戶。
東與佛山市三水區、南海區隔江相望,南與佛山市高明區相接,西與肇慶端州區相連,北與鼎湖區接壤、距離廣州市區45公里、肇慶市區35公里。
金利總面積162平方公里,下轄19 個村委會,109條自然村,13個社區居委會。金利鎮是全國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肇慶市經濟強鎮、專業技術創新試點鎮。
廣昆高速(G80)、G324國道(原S362省道)貫通全境,西江黃金水道流經全鎮,是肇慶市高要區兩大副中心之一(金利鎮、祿步鎮)。
3、蜆崗鎮是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下轄鎮,位於高要市東部,東與金利鎮接壤,南與白土鎮、回龍鎮相連,西與金渡鎮相鄰,北與鼎湖區沙浦鎮毗鄰,東距廣州市區60公里,西離肇慶市區15公里,全鎮總面積96.6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蜆崗鎮下轄11個村(蜆一村、蜆二村、蜆三村、富金村、富佛村、范山村、八聯村、古逕村、南村村、芙羅村、杜村村)、1個社區,共4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萬人,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壯族、瑤族、維吾爾族等。
4、白土鎮,安徽蕭縣下轄鎮,因地下蘊含豐富白瓷用的陶土而得名,在唐宋時是中國南北瓷業交流的重鎮。位於蕭縣東南部,距蕭縣城區13公里,北靠徐州銅山區。
截至2019年,白土鎮人口27611人,總面積58.56平方千米,轄七個行政村。
白土鎮是安徽省第三批千年古鎮,有天門寺、蕭窯遺址、花甲寺遺址、費村、馮樓漢墓遺址、西域遺址、宋墓遺址、蘇軾得石炭歌處等景點。
5、回龍鎮位於高要區東南部,距高要市城區20多千米,毗鄰佛山市高明區。總面積113.87平方千米,下轄14個村民委員會(34條自然村、120個村民小組)和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全鎮總戶數7623戶,人口26738人,外來人口2300人。旅居澳大利亞僑胞有3.5萬人,是高要區著名的僑鄉,回龍鎮獲得高要區「2013年度落實科學發展觀考核」政績突出獎。
6、蛟塘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東南部,南鄰佛山市高明區,東與回龍鎮相接,西與活道、蓮塘鎮相連,北與白土鎮毗鄰。
距廣肇高速公路白土出口僅10多分鍾車程,距市城區28千米,省道肇(慶)江(門)線一級水泥路貫穿全鎮,新蛟線水泥路溝通高要市南北兩翼,省道肇江公路貫穿圩鎮,鄉村水泥路100多千米,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全鎮實現電話程式控制化,通信數據化,行動電話網路覆蓋全鎮,建有一座110千伏變電站。1994年,被肇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革命老區鎮。鎮內地勢西高東低,西部是半山區,中部一部分是平原,一部分是丘陵,溪江橫貫境內。
全鎮總面積129.9平方千米,其中鎮城區面積6.5平方千米。山地面積8000公頃,耕地面積2000多公頃。下轄2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66條自然村,共16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萬多人。外來人口8500人,海外僑胞3600多人,是高要市有名的僑鄉。
7、蓮塘鎮隸屬於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屬於南昌市「一核五片區」的昌南片區,有南昌市「南大門」之稱,距南昌市中心15公里,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中心。
蓮塘鎮面積25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10878畝,人口101190人。
8、活道鎮位於高要市南部,地處新興縣、雲城區、高明區的交界處,東與蛟塘鎮、蓮塘鎮相鄰,西與新興、雲城相接,南與高明接壤,北與白諸鎮、新橋鎮毗鄰,距市城區23千米。
全鎮總面積231.06平方公里,鎮城區面積2平方千米。下轄1個圩鎮社區、33個行政村,126個自然村。全鎮總人口38577人(2017)。主要姓氏有李、姚、伍、陸、余等。方言為廣府話、客家話。
9、新橋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城區西南部,東接蓮塘鎮,南鄰活道鎮,西連白諸鎮,北與南岸街道毗鄰。永樂年間,在堤圍內形成金山圩市,並在圩市溪流上搭起一座木橋,方便行人。
萬曆年間建新石板橋,此後人們漸向新橋附近擺賣,該圩改稱新橋圩。距高要市城區8千米。轄10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下設136個村民小組,63條自然村。
主要旅遊資源有位於道悅村的梁寒操故居、北寨村調樓和鎮城區騎樓街。竹器編織業是新橋傳統工藝行業,土特產有洋籃、雨帽等。
10、白諸鎮地處高要區西南部,東臨新橋鎮和南岸街道,南隔新興江與活道相望,西與雲浮市雲城區思勞鎮接壤,北與大灣鎮西村劃界。鎮內交通便利。
國道324線、三茂鐵路橫貫全鎮,廣梧高速公路在白諸布院村設有出入口。總面積127.48千米,戶籍總人口約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905人。下轄22個村和1個社區,207個村民小組,主要姓氏有何、陳、梁、莫等,以白話為主要方言。
11、大灣鎮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中西部,與肇慶市城區一江之隔,東臨西江,南接白諸、新橋,西靠雲浮市,北鄰小湘鎮,距肇慶城區7千米、高要市城區3千米、雲浮市思勞鎮18千米,接壤廣肇高速路出入口(馬安段)5千米,客運碼頭穿梭肇慶、高要兩地,水陸兩路交通極為便捷。
大灣鎮因其地勢低窪,一面臨水,三面環山,中間是一個開闊的窪地,形成一個「大灣形」而得名。
12、祿步鎮隸屬於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位於高要西北部、西江中游北岸,德慶、雲浮、高要三縣(市)交界之處,是高要的西北翼重鎮。祿步鎮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因距古郡城肇慶僅六甫路(一甫路為5公里)而得名,後稱為「祿步」。
祿步鎮是全國重點鎮,乃高要區規劃的兩大副中心之一(「二副」指金利鎮和祿步鎮兩大副中心)。
祿步鎮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沿西江黃金水道下通「省、港、澳」,上達「桂、滇、黔」,陸路有321國道和省道石祿道線、祿壬線橫貫其中,與悅城龍母廟相距26千米,距肇慶25公里、廣州130公里。
祿步鎮內沿線有廣佛肇高速公路S8可直達廣佛等珠三角核心地區和正在建設的汕湛高速公路(2019年開通)。
祿步鎮是典型的資源型山區鎮,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農業土特產有西江肉桂、松香、石槁、雙馬菠蘿、樟路貢柑等;工業主要有新型建材、石油化工、皮革製品、針織等產業。
13、小湘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西北部,地處西江中下游,東接肇慶市端州區睦崗街道,東北至雞籠山與肇慶市鼎湖區鳳凰鎮交界,北至石牛頭山與水南鎮相連,西接祿步鎮,南鄰雲浮市雲城區和大灣鎮。
距肇慶市中心城區8千米,是肇慶市林產化工專業鎮和「冬瓜鎮」。小湘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資源充足,物產豐饒。
全鎮耕地面積16851畝,山地面積244880畝(其中林地面積20萬畝),特色農產品有冬瓜、肉桂、松脂、砂糖桔和龜鱉,其中尤以黑皮冬瓜品質優良而享有「冬瓜鎮」美譽,小湘冬瓜基地獲得全國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
14、河台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西北部,東鄰樂城鎮,南接祿步鎮,西通德慶縣,北連廣寧縣,距肇慶火車站57千米,祿步碼頭30千米,鎮村公路四通八達,交通條件良好。
全鎮總面積148.05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2個社區,140條自然村,218個村民小組。2013年全鎮總人口4111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71人,暫住人口551人,主要姓氏有梁、宋、麥、陳、黃等。
15、樂城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西北部,地處高要、德慶、廣寧三(市)縣交匯中心,東距市城區54.56千米,省道石祿線、樂壬線橫貫鎮境,是著名大革命時期老區鎮。
全鎮總面積94平方千米,下轄14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18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504人,其中居民人口1008人。主要姓氏有梁、賴、陳、李、伍、陸等。方言主要以粵語、客家話為主。
16、水南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西北部,北與廣寧縣、四會市毗鄰,南與小湘鎮相接,西與樂城、祿步鎮相連。
縣道435、415公路貫通全鎮,距肇慶市區40千米,距高要市區45千米,距鼎湖山20千米,距德慶龍母廟50千米,距廣寧竹海大觀旅遊區40千米,距國道321線20千米,距廣賀高速公路廣寧賓坑出入口20千米,西江和綏江分別位於該鎮兩側約20千米,交通十分便捷。
全鎮總面積110.69平方千米,下轄14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92條自然村,129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6萬多人,90%為客家人,其中常住人口約1.01萬人,外來人口80多人。以本地話(廣東話)、客家話為主要語言。
(8)肇慶市高要區祿岸村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高要區區劃沿革:
2000年,高要轄19個鎮:南岸鎮、白土鎮、白諸鎮、大灣鎮、活道鎮、回龍鎮、小湘鎮、河台鎮、蛟塘鎮、金渡鎮、金利鎮、樂城鎮、蓮塘鎮、祿步鎮、馬安鎮、水南鎮、筍圍鎮、蜆崗鎮、新橋鎮。
2002年,高要轄19個鎮(南岸、金渡、金利、蜆崗、白土、回龍、蛟塘、蓮塘、活道、新橋、白諸、馬安、大灣、祿步、筍圍、小湘、河台、樂城、水南。
2003年4月18日,撤銷馬安鎮,並入南岸鎮,高要由19個鎮改制為18個鎮。
2004年3月,高要調整部分鎮行政區劃:撤銷筍圍鎮,將其行政區劃並入小湘鎮;撤銷南岸鎮,設立南岸街道。3月8日,南岸街道辦事處成立並舉行掛牌儀式。南岸街道辦事處管轄原南岸鎮區劃。
❾ 廣東至廣西最長的隧道
每個省都有隧道,兩個省份之間也有隧道,身為廣東人,那麼你知道廣東至廣西最長的是哪條隧道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廣東至廣西最長隧道的信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廣東至廣西最長隧道
歷時3年施工建設的“南廣鐵路”重要控制性節點工程五指山隧道已全面貫通,該隧道長度超過10公里,是該鐵路全線最長的隧道。
南廣高鐵是兩廣交通經濟大動脈,亦是東盟地區進入桂粵兩省及珠三角地區的快速通道。始自廣西南寧的南寧站,經廣西貴港、梧州,廣東省雲浮、肇慶、佛山至廣州的廣州南站,線路全長577.1公里,其中廣西境內349.8公里,廣東境內227.3公里,全線共設車站23座,為雙線電氣化國家I級鐵路,基礎設施設計速度250公里,預計2013年12月建成通車。
該隧道始於雲浮市都楊鎮,出口至肇慶市高要大灣鎮祿岸村,有全線隧道的“老大”之稱,全長12208米,設計為無砟隧道,單洞雙線,設計時速200公里。2009年3月開工,歷時3年多。
承建方中鐵隧道集團四處第四工程公司技術負責人劉剛稱,工程項目部採用斜井施工作業的方式挖掘,在長隧道橫面上另挖短隧道,利用兩隧道交界處對長隧道進行分段同時施工,施工中,該隧道打了兩個斜井,分別在離隧道進出口3公里處。
南廣高速鐵路為雙線電氣化國鐵Ⅰ級,設計時速250公里(初期運行200km/h),2014年南廣鐵路聯調聯試南寧至梧州段最高測試速度275km/h,滿足開行雙層集裝箱列車運輸的要求,稱之為南廣快速鐵路。
南廣快速鐵路跨桂、粵兩省區,始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南寧東站,經過廣西賓陽、貴港、梧州,廣東雲浮、肇慶、佛山至廣州的廣州南站,線路全長577.1公里,其中廣西境內349.8公里,廣東境內227.3公里,全線設車站23座。南廣快速鐵路於2008年11月9日正式開工,2014年4月18日廣西段通車,2014年12月26日全線正式開通運營。
❿ 中國有多少人姓鄒鄒姓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是哪裡
當代鄒姓的人口400萬,為全國第七十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9%。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鄒姓人口由38萬增到近370萬,增長了近10倍,鄒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鄒姓人口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鄒姓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約佔全國鄒姓總人口的38%,其次分布於四川、廣東、福建、江蘇、重慶、吉林、貴州,七省的鄒姓又集中了37%。江西為鄒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鄒姓總人口的14%。全國形成了以贛、鄂、湘為中心的鄒姓聚集區。在600年期間,鄒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主要由東南部向北的回遷,南部向西部的遷移。鄒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湘贛閩、黔渝、四川大部、湖北大部、陝西南端、山東東端、雲南東部、廣西北部、廣東大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黑吉東部、遼寧南部,鄒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5%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1.8%,居住了大約65%的鄒姓人群。在粵桂南部、台瓊、雲川西部、湖北北部、陝甘寧南部、青海西部、河南南部、皖浙大部、江蘇、山東中部、遼吉黑大部、內蒙古東部、新疆西北,鄒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4%—0.42%之間,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1.8%,居住了大約31%的鄒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