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國寶級的文物
㈠ 中國的國寶有哪些
1、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也被稱之為後母戊大方鼎,它是在商後期被鑄造出來的。這個龐大的青銅器高度為133厘米,重量更是達到了832.84公斤,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財富,進入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行列也是可以理解的。
㈡ 華夏五千年歷史出現過很多國寶級文物,有10件至今下落不明,是哪10件
至今下落不明的10件國寶級文物是華夏九鼎、傳國玉璽、隨侯珠、十二金人、九龍寶劍、《推背圖》原版、《蘭亭集序》真跡、《永樂大典》原本、慈禧陪葬夜明珠、圓明園十二獸首。每一個拿出來都是稀世珍寶,價值連城。
結語
每一件消失不見的國寶級文物,都有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故事當中的事情有真有假,也的確不能辨別真假。只有真正的找到了這些消失不見的國寶級文物,才能真正的了解它們的故事。
㈢ 中國十大傳世國寶,最珍貴的國寶級文物!你知道是那些嗎
【中國十大傳世國寶】
青銅第一寶:毛公鼎
瓷器第一寶: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
書法第一寶:(西晉)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唐)懷素自敘帖
善本書第一寶:文淵閣四庫全書
出土文物第一寶:秦皇銅車馬
玉器第一寶:大禹治水
玉山繪畫第一寶:(宋) 張哲端 清明上河圖 (元)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雕刻第一寶:大理石梟形立雕
篆刻第一寶:二十五寶璽 收藏於北京故宮 金薤留珍
佛教第一寶:龍藏經
【國寶】
即國家的寶物,不管是物品還是非物品,都可以被列為國寶。世界各國都有各自的國寶,這些國寶受到所在國家的特別保護,他們大都作為無價之寶,成為國家的驕傲和象徵。
㈣ 中國15件最頂級國寶
中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文明,這幾千年的傳承不只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各類珍貴的寶物的傳承。記得之前為大家介紹過日本十大傳世國寶,下面和探秘志一起看看咱們中國的各大寶貝吧。
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
1、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也被稱之為後母戊大方鼎,它是在商後期被鑄造出來的。這個龐大的青銅器高度為133厘米,重量更是達到了832.84公斤,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財富,進入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行列也是可以理解的。
2、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這個寶貝雖然名字有點復雜,但是整體來看相當漂亮。這是漢代蜀地織錦護臂,這個也是中國的一級文物,在中國禁止出國的64件國寶中也占據一席之地。這個珍貴的寶物目前被放置在新疆博物館中。
3、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一直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作品,這幅畫的主要內容是宋代的街口情景,這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優秀畫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之前有傳聞說清明上河圖價值100億,這個說法當然是假的,因為這是中國國寶,是不允許拍賣的。
4、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在1969年成功出土,這是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中的陪葬品,目前被安放在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自從出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古代高超手藝的代表作品。
5、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在1986年成功出土,整體長度大約為1.76米,居然是用2008塊玉片用金絲編制而成,所以這個名字也因此而來。這是一款十分精緻美麗的寶物,出土之後,甚至有人好奇金縷玉衣裡面有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裡面就是空的。
6、太陽神鳥金飾
太陽神鳥金飾整體相當耀眼,在1976年成功在陝西出土。這是是商周時期的金器,主要是圓形的,身體非常薄,圖案還是鏤空的,設計巧妙十分漂亮。
7、真珠舍利寶幢
真珠舍利寶幢是宋代時期的物品,高度為122.6厘米,主要是用楠木製作而成的,設計方面相當的巧妙,鏤雕的技術也十分精湛,不愧進入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之中。
8、搖錢樹
搖錢樹是東漢時期的東西,1990年在四川成功出土,它的高度為198厘米,整體是一顆相當完整的樹木。幾大部件都十分精妙,設計不錯。
9、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是中國漢代的青銅器作品,宮燈燈體就是一個雙手端著燈的宮女,神態十分優雅,設計巧妙。這個文物雖然在現在不可能拿來點燈,但是在以前確實是不錯的宮燈。
10、曾侯乙編鍾
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之一曾侯乙編鍾是戰國早期的文物,它在1978年的時候成功在現在湖北的隨州市出土,這主要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樂器作品,不僅鑄造技術高超,還有比較不錯音樂性能。
㈤ 國寶級文物有哪些
沒有國寶級文物的概念
國家規定的只有一級文物,這個數量可多了去了
不過有極少的一級文物不允許出國展出
珍貴的文物孤品和重要的易損文物一律不得出國展出
首批64件禁止出國展出文物列表
「五星出東方」護膊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陶鷹鼎
司母戊銅鼎
利簋
大盂鼎
虢季子白盤
鳳冠
嵌綠松石象牙杯
晉侯蘇鍾(一套14件)
大克鼎
太保鼎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良渚出土玉琮王
水晶杯
淅川出土銅禁
新鄭出土蓮鶴銅方壺
齊王墓青銅方鏡
鑄客大銅鼎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朱然墓出土貴族生活圖漆盤
司馬金龍墓出土漆屏
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
涅盤變相碑
常陽太尊石像
大玉戈
曾侯乙編鍾
曾侯乙墓外棺
曾侯乙青銅尊盤
彩漆木雕小座屏
紅山文化女神像
鴨形玻璃注
青銅神樹
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搖錢樹
銅奔馬
銅車馬
牆盤
淳化大鼎
何尊
茂陵石雕
河姆渡土「陶灶」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獸首瑪瑙杯
景雲銅鍾
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八重寶函
銅浮屠
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
中山王鐵足銅鼎
劉勝金縷玉衣
長信宮燈
銅屏風構件5件
角形玉杯
人物御龍帛畫
人物龍鳳帛畫
直裾素紗禪衣
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
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
紅地雲珠日天錦
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本續》紙本
青花釉里紅瓷倉
竹林七賢磚印模畫
文物保護單位倒是有國家級的,那個很多啊馬上要評第7批了
㈥ 中國哪些國寶級文物達到了1個億
中國是一個歷史與文物的大國,但很多文物都在歷史上流失,一部分是流失在本國土地上,但還存在於中華大地,只不過還在等著有緣人出現,而更多的頂級文物在戰亂特別是近代的戰亂中流失異國他鄉,這對於國人來說無疑就是內心中民族之痛。中國歷代以來流失的這5大頂級文物,每一件都可以說是絕世國寶。
曜變天目茶碗
目前世界上僅存4件,而且都是在日本,這4件都被日本奉為國寶級文物,但其中的3件有損壞,只有一件保存完好。這種南宋時期的茶碗非常的神奇,裡面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這種絕世文物在宋之後再也沒有出現,就連考古也沒有發現任何一個碎片。此文物的珍貴,曾令日本個軍閥大戰,目的就是爭奪此寶。
㈦ 國寶級文物,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國寶級文物有哪些
10、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高18.5厘米,扁圓腹,蓮瓣紋壺蓋,弓形提梁,一條細鏈連結著壺蓋與提梁。壺底與圈足相接處有「同心結」圖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條結。
9、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藏於河北省博物館,是漢代規格最高喪葬殮服。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8、鑲金獸首瑪瑙杯
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選用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紅色瑪瑙琢制。
7、馬踏飛燕
藏於甘肅博物館,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台墓。
6、曾侯乙編鍾
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為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成功發掘。出土後的編鍾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5、越王勾踐劍
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劍身修長,有中脊,兩從刃鋒利,前鋒曲弧內凹。寬格上鑄陽文鳥篆書「越王鳩踐,自作用劍」。
4、「大禹治水」大玉山
藏於故宮博物院,玉山置於嵌金絲褐色銅鑄座上。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為名貴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寬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國之瑰寶。
3、清明上河圖
藏於故宮博物院,原畫長528厘米,高24.8厘米,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該畫描繪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及優美的自然風光。
2、司母戊大方鼎
藏於國家博物館,全稱為司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
1、四羊方尊後母戊鼎
藏於國家博物館,商代晚期的青銅禮器,主要以祭祀為用。四羊方尊是目前已知的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高度為58.3厘米,重達34.5公斤。
㈧ 中國十大國寶都有哪幾個
中國十大國寶:
10、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高18.5厘米,扁圓腹,蓮瓣紋壺蓋,弓形提梁,一條細鏈連結著壺蓋與提梁。壺底與圈足相接處有「同心結」圖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條結。
圈足內墨書「十三兩半」,是壺的重量。壺腹兩側用模具沖壓舞馬圖,馬肥臀體健,長鬃披垂,頸系花結,綬帶飄逸。只見它口銜酒杯,前腿斜撐,後腿蹲曲,馬尾上擺,好像正合著音樂節拍,以優美的舞蹈為飲酒者伴飲助興。
9、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藏於河北省博物館,是漢代規格最高喪葬殮服。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它用一千多克金絲連綴起2498片大小不等的玉片,金絲重1100克。其妻竇綰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克,其製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十分驚人,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是曠世難得的藝術魁寶。
8、鑲金獸首瑪瑙杯
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選用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紅色瑪瑙琢制。
而獸嘴鑲金的工藝處理,也是匠心獨運。它金光閃閃,克服了獸嘴處材質色澤太深的不足,使獸頭的造型之美更為突出。
7、馬踏飛燕
藏於甘肅博物館,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台墓。
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
6、曾侯乙編鍾
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為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成功發掘。出土後的編鍾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稀世珍寶」。編鍾是中國漢族古代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
5、越王勾踐劍
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劍身修長,有中脊,兩從刃鋒利,前鋒曲弧內凹。寬格上鑄陽文鳥篆書「越王鳩踐,自作用劍」。
莖上兩道凸箍,圓首飾同心圓紋,鑄工精湛,被稱為「天下第一劍」。
4、「大禹治水」大玉山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玉山置於嵌金絲褐色銅鑄座上。
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為名貴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寬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國之瑰寶。
3、清明上河圖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原畫長528厘米,高24.8厘米,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該畫描繪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及優美的自然風光。
《清明上河圖》不僅僅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珍品,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被奉為經典之作。
2、司母戊大方鼎
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全稱為司母戊大方鼎。
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
1、四羊方尊後母戊鼎
藏於國家博物館,商代晚期的青銅禮器,主要以祭祀為用。四羊方尊是目前已知的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高度為58.3厘米,重達34.5公斤,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此尊工藝之精湛、造型之典雅、氣勢之磅礴,堪稱「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是名符其實的國寶級文物,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