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5砼初凝時間是多少小時
1. c25混凝土在30+攝氏度的初凝時間
c25混凝土在30+攝氏度的初凝一般不超過2-3小時。
初凝時間為水泥加水拌合起, 至水泥漿開始失去塑性所 需的時間。 終凝時間從水泥加水拌合起, 至水泥漿完全失去塑性的時間。
2. 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
一般普通的硅酸鹽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是1小時,終凝時間是4~6小時。
【拓展資料】
什麼是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
混凝土失去塑性但不具備機械強度的時間稱為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混凝土失去塑性且具備機械強度的時間成為終凝時間。
混凝土初凝、終凝與水泥的初凝、終凝時間的區別?
混凝土的凝結時間與配製該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凝結時間並不一致,因為水泥僵體的凝結和硬化過程要受到水化產物在空間填充情況的影響。水灰比的大小會明顯影響混凝土的凝結時間,水灰比越大,凝結時間越長。一般配製混凝土所用的水灰比與測定水泥凝結時間規定的水灰比不同,所以這兩者的凝結時間便有所不同,而且混凝土的凝結時間還會受到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如環境的溫度、濕度;混凝土中摻入某些外加劑。
3. c25水泥混凝土初凝時間
c25水泥溫度在0~5度,初凝時間應該在10~15h之間。在20度時的初凝時間4h左右。20~30度初凝時間2--3小時。
初凝時間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漿開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時間。終凝時間從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漿完全失去塑性並開始產生強度所需的時間。水泥凝結時間在施工中有重要意義,初凝時間不宜過短,終凝時間不宜過長。
當水泥與水混合之後,水化反應立刻在水泥顆粒表面發生,生成的膠體狀水化產物聚集在顆粒表而形成水化物膜層,使化學反應減慢,此階段的水泥漿既有流動性又有可塑性。
隨著生成的膠體狀水化產物不斷增多,膜層增厚並相互連接構成疏鬆的網狀結構,使漿體逐漸失去流動性,繼而完全失去可塑性,並開始產生結構強度。
(3)c25砼初凝時間是多少小時擴展閱讀:
影響混凝土抗壓強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強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質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質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兩個主要環節。此外,影響混凝土強度還有其它不可忽視的因素。
當水灰比相等時,高標號水泥比低標號水泥配製出的混凝土抗壓強度高許多。一般來說,水灰比與混凝土強度成反比,水灰比不變時,用增加水泥用量來提高混凝土強度是錯誤的,此時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縮和變形。
測定時,從養護箱中取出盛有凈漿的圓模,置於試針下,使試針與凈漿面接觸,擰緊螺絲。然後突然放鬆螺絲,讓試針自由沉入凈漿,觀察指針讀數。最初測試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棒,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試針撞彎。但初凝時間,仍必須以自由降落測得的結果為准。
臨近初凝時,每隔5分鍾測試一次;臨近終凝時,每隔15分鍾測試一次。每次測試不得讓試針落入原針孔。每次測試完畢,須將盛有凈漿的圓模放回養護箱,並將試針擦凈。
4. C25砼的初凝期是多久
《GB T 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准》第4章 凝結時間試驗。
混凝土初凝一般在6~10h,終凝在10~14h,冬天初凝一般為12~16h,終凝16~20h。
混凝土的凝結時間跟你所用的材料有關系,尤其是外加劑,可以根據工程需要加以調整。
混凝土是水硬性材料,一般都採用保水養護。 混凝土的初凝和終寧時間跟環境的溫度,風速、外加劑等有很大關系。 國家規范要求一般初凝時間不得早於45分鍾,終凝時間不得遲於10小時。 一般民建上的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是2~3小時,終凝5~6個小時左右。 但如果摻了早強劑可能15分鍾就初凝,北方有的終凝要18小時,南方有的終凝只要4小時 一般初凝在2小時到4小時,終凝在6小時到10小時
5. 混凝土澆築後多少時間初、終凝怎麼判斷
常溫下混凝土初凝時間為6-8小時,手輕按混凝土表面,不粘手,混凝土表面收水,有一層發亮的薄膜時為初凝;
當混凝土表面顏色變白,手按無印,即為終凝,終凝時間約為8-10小時,夏季、冬季視氣溫不同,初終凝時間會縮短或延長。
6. 混凝土初凝時間,終凝時間
凝結時間分為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初凝時間為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漿開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時間。終凝時間從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漿完全失去塑性並開始產生強度所需的時間。水泥凝結時間在施工中有重要意義,初凝時間不宜過短,終凝時間不宜過長。 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得早於45min,終凝時間不得遲於390min;普通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得早於45min,終凝時間不得遲於600min。
其實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我們不知道你的混凝土的配比,不知道你混凝土是否摻加了緩凝劑,也不知道你們摻加的緩凝劑的緩凝時間是幾個小時,因為有的工程混凝土的緩凝時間申請8~12個小時呢(比如:底板混凝土);但正常情況下混凝土初凝時間為3~4個小時。
任何混凝土沒有一個具體的初凝時間范圍,凝結時間的選擇是依據施工條件和施工情況決定的。夏季高溫天氣、運距遠宜選擇緩凝型減水劑。達到初凝時間的混凝土已經失去塑性,如果勉強用下去,那個部位的混凝土強度就有可能不夠。砼的初凝時間,是根據當時的氣溫、砼標號、是否摻外加劑等其它因素,一般為3~4小時,如當天氣溫高於35度,應適當的縮短,當砼內摻入外加劑(緩凝劑、減水劑),就應當適當的延長。
水泥初凝時間不合要求,該水泥報廢;終凝時間不合要求,視為不合格。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一般是根據水泥品種而定,基本沒有統一的時間,但是有個大致范圍就是2-3小時。 如果加入早凝劑,初凝時間大致可以縮短到半小時;如果加入緩凝劑,初凝時間可以延長到5-10小時。 具體的初凝時間一般由試驗決定,而且是每家工廠的每一批水泥都要做試驗。初凝時間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漿開始失去可塑性的時間;終凝時間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漿完全失去可塑性並開始產生強度的時間。為保證水泥漿在工程施工中有足夠的時間處於塑性狀態,以便於操作使用,國家標准規定了水泥的最短初凝時間;為使已形成工程結構形狀的水泥漿盡早取得強度,以便能夠承受荷載,國家標准規定水泥終凝時間不得遲於規定的時間。
從水泥漿體結構的形成過程可知,必須使水化產物長大、增多到足以將各種顆粒初步聯接成網,形成凝聚結構,才能使水泥漿體開始凝結。從水泥漿體的流變特徵看,必須將外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所產生的剪應力將形成的網狀結構拆散,才能使漿體流動。通常將拆散網狀結構所需的剪應力稱為「屈服值」。水泥拌水後,屈服值立即隨水化的進展而提高,然後變慢,接著再以更快的速度上升。一般認為,開始的屈服值提高是由於快速形成了鈣礬石;水泥中如有半水石膏存在,還會有二水石膏形成的原因。至於屈服值的第二次快速上升則歸結於硅酸三鈣強烈水化所形成的C-S-H。
所謂「初凝時間」實際上相當於屈服值提高到某一規定數值,即將開始第二次快速上升的時間。由此可以表明,初凝時間既決定於鋁酸三鈣和鐵相的水化,也與硅酸三鈣的水化密切相關;而初凝到終凝的凝結階段則主要受硅酸三鈣水化的控制。
水泥試驗條件規定如下:試驗室溫度應為17~25℃,相對濕度大於50%;養護箱溫度為20±1℃;水泥試樣、標准砂、拌和水及試模的溫度均應與試驗室溫度相同;試驗用水須為潔凈的淡水。
(1)國家標准規定水泥初凝時間不得早於45min,一般為1~3h;終凝時間不得遲於12h,一般為5~8h。
(2)測試方法是在水泥中加入標准稠度的用水量,製成凈漿試模,由加水時起,至凝結時間以測定儀的試針沉入凈漿中距底板0.5~1.0mm的時間為初凝時間,至試針沉入凈漿中不超過1.0mm的時間為終凝時間。
7. 混凝土幾個小時凝固
大概要1天時間,這和混凝土的品質、環境氣溫、養護情況等有直接關系。
普通混凝土指以水泥為主要膠凝材料,與水、砂、石子,必要時摻入化學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按適當比例配合,經過均勻攪拌、密實成型及養護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主要劃分為兩個階段與狀態:凝結硬化前的塑性狀態,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後的堅硬狀態,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
混凝土強度等級是以立方體抗壓強度標准值劃分,中國普通混凝土強度等級劃分為14級: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及C80。
特點
混凝土具有原料豐富,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的特點,因而使其用量越來越大。同時混凝土還具有抗壓強度高,耐久性好,強度等級范圍寬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其使用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在各種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業,機械工業,海洋的開發,地熱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