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進入中國有多少兵力
『壹』 日本侵華總共派兵多少
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軍在中國總兵力基本保持在200萬,1941年,日本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美國等26個國家對日宣戰,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時候,日本在中國兵力只有100多萬。
1941
年底,日本的總兵力已達到240萬人,其中海軍約30萬人,海軍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一部分被拴在了中國戰場,而其210萬陸軍除40萬留在本
土之外,有130萬在中國戰場上疲於奔命,能夠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的陸軍兵力僅有40萬人。就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盟軍作戰最激烈、最危險的日子裡,日陸軍總
兵力的2/3以上,被死死地「釘」在了中國戰場動不得,使其「南進」計劃一拖再拖,從而使太平洋戰場上的盟軍渡過了最危險的時期。
『貳』 日本侵華戰爭投入多少兵力
日本侵華戰爭投入410萬人(最高時),中國560萬人(最高時)。
日本侵華戰爭一般指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在戰爭初期,中國投入大量軍隊以遏制日軍的進攻;隨後交戰雙方即轉入相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力量逐漸發展壯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簡稱)的主戰場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但戰爭過程中民眾的國家觀念得到了增強,戰爭的勝利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叄』 二戰中,中國戰場的日軍到底有多少人
二戰時,日軍在中國戰場投入的兵力共420萬人
1、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
2、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3、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戰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
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
『肆』 二戰時,日軍在中國戰場投入的兵力有多少
1.二戰時,日軍在中國戰場投入的兵力有多少?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
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戰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
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
2.其中用於和國民政府軍隊作戰的有多少?
這個問題不好說,因為日軍的部隊是調動的,有些部隊和國民黨打過,又和共產黨打過,後來又調出中國大陸,這就不能一概而論。
按照掌握的材料,日軍在1945年投降的時候,與國民黨正面戰場部隊有接觸的有番號的師是16個。大約是56萬人。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先後進行了淞滬、忻口、徐州和武漢四次大規模戰略性會戰,日軍前後投入中國戰場32個師團,大約是112萬人。
1940年底以前日軍進攻重點仍然對准國民黨正面戰場,先後發起南昌作戰(1939年3月-5月)、隨棗作戰(1939年5月)、第一次長沙作戰(1939年3月-5月)、桂南作戰(1939年11月-1940年11月、綏西作戰(1939年12月-1940年4月)和棗宜作戰(1940年5月-6月)。這6次作戰的規模都相當大,日軍每次投入的兵力均在8萬-10萬人左右,正面戰場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萬人以上。這樣算來,這一階段日軍大約有60萬人對國民黨作戰。
1944年4~12月
,侵華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從東北、華北調集了14.8萬多兵力,300多輛坦克,30餘架飛機。
以上幾項總計,日軍用來與國民黨作戰的兵力大約為243萬人。
3.用於和八路軍/新四軍作戰的有多少?
這個問題和上面的一樣,也有一個統計口徑的問題。
按照《中國國防報》的說法,
自1937年9月平型關初戰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戰場對日軍作戰1600多次,斃傷日軍6萬餘人,1938年敵後戰場抗擊日軍兵力40萬人,佔全部侵華日軍的58.8%,抗擊偽軍7.8萬人,達100%。
1939年日軍對敵後解放區作戰使用的兵力達54萬人,占其侵華(不含東北)總兵力的62%,偽軍14.5萬人,達100%。
1940年日軍對敵後解放區作戰使用的兵力47萬人,佔全部侵華日軍的58%。
1941年至1942年,日軍更加強調集中力量打擊共產黨,使用其侵華兵力70%左右的約40餘萬人(不含侵佔東北的日軍)。
1943年冬美英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軍轉入戰略反攻時,敵後解放區戰場還抗擊了占侵華日軍58%的約35萬人、偽軍90%的約73.5萬人。
1945年的春季、夏季大規模攻勢作戰,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武裝共收復縣城70餘座,殲滅日偽軍40餘萬人,基本上掃清了敵後根據地內的日偽軍據點,把日偽軍壓縮到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上。此時,侵華日軍69%和偽軍95%的兵力,仍為敵後解放區戰場所抗擊,而國民黨正面戰場所擔負的不過是日軍31%和偽軍5%的兵力。
(補充一點:在全面抗戰的8年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解放區軍民對日偽軍作戰共125,165次,斃傷俘日偽軍1,714,117人(其中殲日軍527,422人),繳獲長短槍682,831枝、輕重機槍1.1萬多挺、各種火炮1852門,收復國土104.8萬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55億。同時,敵後解放區軍民也付出了重大犧牲。據不完全統計,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游擊隊共傷亡584,267人。)
總計以上數據,日本用來對付八路軍的兵力大約為216萬(不含1945年)。
4.另外,關於偽軍的問題還需要說明一點,偽軍一般指皇協軍,名義上是歸汪偽國民政府。抗戰中,偽軍一般不參與對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戰場作戰,絕大部分用於對敵後戰場的作戰。因此都應計入與共產黨軍隊作戰的兵力
偽軍的數量沒有精確統計。抗戰中,國民黨軍隊有78萬人投敵,這些都是偽軍,再加上日軍收羅的地方武裝,偽軍總兵力大約在300萬人左右,如上所述,95%都與共產黨軍隊作戰。
『伍』 侵華日軍總共在華投入多少兵力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
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5)日軍進入中國有多少兵力擴展閱讀: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侵佔大片國土,實施「以華治華」的毒計,扶植漢奸傀儡賣國政權,殘酷奴役、殺害中國人民,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產,嚴重的侵犯、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嚴重的分裂了中國,使中國國家的統一程度在抗日戰爭時期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陸』 日本當年侵略中國總來了多少人
抗日戰爭是當時中日兩國幾乎傾盡舉國主力進行的一場大較量,戰爭在中國境內持續時間之久、規模之大、波及范圍之廣、激烈程度之巨、傷害之重,可謂二十世紀中外戰爭史上之最。有數據顯示,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在正面戰場上,最多時投入兵力達到353萬餘人。
『柒』 日軍侵華總共在中國戰場投入多少兵力
日本侵華日軍在中國最多時期是230多萬人。即1937年7月--1941年12月。當時日本共有軍隊300餘萬人,除保留必要的留守日本本土約70萬人及少量侵略朝鮮的日軍外,日軍的絕大部分都被日本調來全力進攻中國。1937年中國有軍隊250多萬人,抗日戰爭勝利時中國有軍隊500多萬人。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侵華日軍有約210萬人;參加太平洋侵略戰爭的日軍共40萬人。日軍用40萬人打敗太平洋等東南亞地區的武器裝備比中國先進的多的美軍,英軍,荷軍及東南亞各國軍隊侵佔領土1000多萬平方公里。到1942年6月日本侵略亞洲各國的軍隊共計是250餘萬人其中侵略中國的日軍佔210萬人。
後來,日軍連連失敗,大量徵兵連十來歲的少年都徵兵入伍了。到1945年7月日軍有約700萬人。大部分駐守日本本土。
日軍傷亡共260多萬人,其中中國殲滅日軍140多萬人,美軍殲滅90多萬日軍。
『捌』 抗日戰爭日本在中國投入多少兵力
日本方面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國軍方面
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行政院發布的《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中公布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統計數字如下:軍人作戰傷亡3227926人(其中死亡1328501人,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此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中共方面
《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抗日戰爭8年敵我兵力損失統計》載:「中共軍隊負傷29萬人,陣亡16萬人,被俘4.6萬人,失蹤8.7萬人,合計58.3萬人。」
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中國軍隊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
(8)日軍進入中國有多少兵力擴展閱讀:
戰爭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抗日戰爭的實踐使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領導核心。
第三,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人民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勢力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