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石刻
1. 中國共有多少個石窟各在哪裡
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被譽為中國三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下,因其地處莫高鄉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分布在鳴沙山崖壁上三、四層不等,全長1.6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相傳前秦建元二年(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僧樂樽(zūn)始鑿窟造像。經歷隋唐以至元代,均有建樹。現尚存有壁畫和雕塑作品的共有四百九十二窟,計有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二千一百餘尊。壁畫的內容包括佛本生、佛傳、經變、供養人和建築彩畫圖案等;彩塑像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作品反映了我國從6世紀到14世紀的部分社會生活及歷史造型藝術的發展情況。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一說1900年)發現藏經洞後,窟內歷史文物和藝術品遭到帝國主義分子嚴重破壞,斯坦因、伯賢、華爾納、鄂登堡等人曾盜竊大量的珍貴文物。
龍門石窟2000年11月30日上午9時16分(北京時間),洛陽龍門石窟經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全體成員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市表決,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古代鼎盛時期留給世界的雕刻藝術經典巨作,從此得到了世界的承認與保護。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南郊13公里處。東西兩山對峙(zhì),伊水中流。望之若厥(jué),故又稱伊厥。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開盤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遷都洛陽前後。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造達150年之久。兩山現有窟龕(kān)二千三百多個,造像十萬余尊,造像題記二千六百餘塊,有伊厥摩崖碑林之稱。
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個著名的和尚曇(tán)曜(yào)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開鑿石窟五所,現存雲岡第16窟至20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於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從石窟所保存的紀年銘刻和藝術風格上看,這處宏偉的藝術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遺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 1千餘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 雲岡石窟以氣勢宏偉,內容豐富,雕刻精細著稱於世。雲岡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為中外遊人傾慕和嚮往的旅遊勝地。雲岡石窟(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 雲岡幾十個洞窟中以曇曜五窟開鑿最早,氣魄最為宏偉。第五、六窟和五華洞內容豐富多采, 富麗瑰奇,是雲岡藝術的精華。
2. 中國有多少個石窟
中國有十多個石窟,其中最為著名的四個石窟分別是:莫高窟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這四個石窟歷史悠久,流傳至今。
3. 中國有多少石窟
有成千上萬個石窟,但是特別出名的只有三個。
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被譽為中國三大石窟。
相關介紹:
1、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下,因其地處莫高鄉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分布在鳴沙山崖壁上三、四層不等,全長1.6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龍門石窟2000年11月30日上午9時16分(北京時間),洛陽龍門石窟經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全體成員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市表決,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古代鼎盛時期留給世界的雕刻藝術經典巨作,從此得到了世界的承認與保護。
3、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4. 全中國所有有名的摩崖石刻
山東掖縣、平度縣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北魏);山東鄒縣鐵山、崗山摩崖石刻(北周);陝西漢中市褒斜道摩崖石刻(東漢);湖南衡陽南嶽摩崖石刻(南北朝);湖北鄂州怡亭銘摩崖石刻;湖北慈孝溝「采皇木」摩崖(唐);四川梓潼縣卧龍山千佛岩摩崖造像(唐);雲南滄源崖畫(新時期)
5. 古代石刻的中國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個類別。 所謂摩崖石刻, 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記事的石刻。 這種摩崖石刻,尺寸不—,長寬各異,文字多少也不相同,總之無固定規格,只要能滿足刻字者的需要就行了。根據現在所知,我國摩崖石刻的分布地區較廣泛,差不多各個省市都有,其中如陝西漢中的褒斜道玻璃鋼雕塑,山東泰安的泰山、掖縣的雲峰山,湖南祁陽的浯(wu) 溪,江蘇鎮江的焦山等,都是著名的摩崖石刻區。
關於我國摩崖石刻文字出現的時間,有很多說法,有的說出現於周代,有的則說在商代就有了,但都缺乏可靠的證據。根據可靠記載和現有實物考察,可以確指為摩崖石刻雕塑者,最早見於東漢時期。這時摩崖數量不少,已達到了—個相當水平。漢代以後,各朝代都有摩崖石刻,有的也很著名。現根據不完全統計,比較著名的摩崖,漢朝有10 多處,魏、兩晉、南北朝有近20 處,隋唐時期有10 來處。宋以後也有—些,總共約有50 處。
陝西漢中地區摩崖石刻,集中於褒城縣石門地區。所謂石門,就是東漢明帝(劉庄)永平年間 所開鑿的—段隧道。古代褒斜道南出褒谷,就穿行於這個隧道中。褒斜道是由陝西關中地區通到蜀郡(今四川省西部)去的—條道路。石門所在地兩山對峙,有 「虎峰」、「熊山」之勝,有漫道雄關之險,褒水奔流於兩山之間,其浪激時如飛雪翻滾,沉靜時如「浮浪玉盆」,勝似圖畫—般。這里的摩崖石刻很多,達到百餘品。其中《石門十三品》尤為著名。它們分別刻在褒谷水兩岸石門內外,雕鑿時間以漢魏等朝為主。如東漢的 《漢鄞(c行眾) 君開通褒斜道摩崖》、《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右扶風丞李君通閣道摩崖》、《楊淮、 楊弼表祀摩崖》,三國時期的《李苞通閣道題名》,北朝時期的《石門銘》以及南宋時的《山河堰落成記》等。這些摩崖都是在遠離鬧市的幽谷之中,由於有深澗絕壁為屏障,歷代禍亂未能波及,所以保存較好。以後,由於興建褒水大壩等水利工程的需要,將其中主要部分遷到現在漢中博物館保存。
6. 中國的石刻之鄉是哪個城市 中國的石刻之鄉的介紹
1、中國的石刻之鄉比較著名的有四個,它們分別為:浙江省溫嶺、福建省惠安、浙江省青田、河北省曲陽。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是中國的石刻之鄉之一,我作為泉州市人,又在惠安讀過三年書,在這里我向你介紹一下惠安的石刻,相信你會喜歡上惠安石刻的。惠安,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與台灣隔海相望,是福建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全國經濟百強縣,曾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雕刻)之鄉」、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石雕之都」。惠安的石刻種類很多分為圓雕、浮雕、沉雕、影雕等幾大類。
2、沉雕主要用於建築牆面的裝飾及碑塔、牌坊、摩崖石刻、匾額、宅居楹聯等,以線的造型為主要特色,要求線條勁挺有力,柔順暢達。說起惠安我不得不向你介紹一下惠安女,她們,佩帶花色頭巾和橙黃色的斗笠,花巾上還有編織的小花和五顏六色的小巧飾物;上身穿著緊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臍;下身穿著特別寬松肥大的褲子,腰帶是扎在肚臍下面。她們是勤勞能幹出了名,惠安石刻的大軍基本上都是由惠安女組成,這也是惠安石刻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7. 中國有幾大歷史石刻遺跡有哪些
明清故宮: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頤和園: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天壇: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長城: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河北省
平遙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山西省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山東省
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甘肅省
大足石刻:文化遺產,重慶市
秦始皇陵: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陝西省
蘇州古曲園林: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江蘇省
武當山古建築群: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湖北省
拉薩布達拉宮: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西藏自治區
麗江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雲南省
泰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山東省
黃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90年列入,安徽省
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6年列入,四川省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黃龍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湖南省
廬山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景觀,1995年列入,江西省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福建省
8. 中國著名十大石刻
雲崗石窟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的雲崗,建於公元5世紀,有大小佛十萬尊
以上,最大的高達17米。
敦煌石窟 在甘肅省敦煌縣,建於公元4--14世紀。現存洞窟492個,
窟內塑像2000多尊,壁畫45000多平方米,唐宋檐木構建築5座,是世界
上現存的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
龍門石窟 在河南省洛陽市 ,建於公元5-9世紀, 現存石窟1300多
個,雕像97000多尊。
麥積山石窟 在甘肅省天水縣麥積山,建於公元6世紀。
炳靈寺石窟 在甘肅省永靖境內,建於公元6-14世紀。
鞏縣石窟 在河南省鞏縣,建於公元6世紀。
響堂山石窟 在河北省邯鄲市郊,建於公元6世紀。
天龍山石窟 在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建於公元6-9世紀。
石鍾山石窟 在雲南省劍川縣,是我國古代白族人民的藝術遺產。
大足石窟 在四川省大足境內寶頂山等9處,有大小佛像共48000多尊,建於公元7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