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陽各鄉鎮人口分別為多少
㈠ 賓陽縣鄒市鎮有多少人口
你好朋友,是鄒圩鎮吧。鄒圩鎮位於賓陽北部,總人口47403人。希望能幫到你。
㈡ 廣西賓陽縣和吉鎮大良村有多少人口普查
和吉鎮位於賓陽縣東北部,鎮政府駐和吉圩,距縣城42千米。面積121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共55個自然村、299個村民小組。年末總戶數9964 戶,總人口38228人。其中,農業人口37401人。轄大邦社區居委會;燕山、華羅、伶俐、平橋、三民、新安、惠良、嶺甲8個村委會。
㈢ 廣西賓陽縣鄒圩鎮有多少人口和外地人口有多少
廣西賓陽縣周溪鎮有多少人口和外地人口?那要看你所指的是什麼年份的?如果是當今2020年,那麼常住人口應該在二萬左右
㈣ 賓陽縣的行政區劃
賓陽縣轄16個鄉鎮:
賓州鎮:全鎮面積228.59平方公里,總人口22.47萬人,轄臨浦、新城、永武、楓江、興仁、同仁、鎮興、中靖太、建設、商貿城、城中、三聯、南街、仁愛、中和15個社區居委會;蘆圩農業村、新賓農業村、陸村、新廖、寶水、北街、新模、蒙村、顧明、黃盧、國太、蒙田、古城、王明、吳村、六明、碗窯、恭村、六嶺、勒馬、長崗、呇塘、展志、文偉、太鄉、基塘、三韋、七里、六和、河田、中興、德明、南山33個村委會。
黎塘鎮:全鎮面積219平方公里,總人口15.6萬人,轄金龍、永安東、永安西、解放、民主、建設、中營、城南9個社區;14個行政村:司馬、帽子、龍勝、農業、啟明、新圩、風鳴、青山、三李、補塘、三和、吳江、龍公、歐陽、三擇、義和14個行政村。
新橋鎮:全鎮面積 91.628 平方公里,總人口7.9萬人,轄16個村民委員會,3個街(居)民委員會
新圩鎮:全鎮面積 66 平方公里,總人口2.75萬人,轄6個村民委員會共54個自然村、160個村民小組。
大橋鎮:全鎮面積105.3平方公里,總人口7.04萬人,轄17個村(居)委,135個自然村
鄒圩鎮:全鎮面積154平方公里,總人口4.74萬人,轄鄒圩社區居委會;六新、新華、永和、長安、長新、高龍、中南、同仁、同禮、同德、七星、古連、白山、古塘14個村委會,118個自然村、316個村民小組。
甘棠鎮:全鎮面積189平方公里,總人口5萬多人,轄15個村(居)委、96個自然村。
古辣鎮:全鎮面積112.74平方公里,總人口4.96萬人,轄義陳、古辣2個社區居委會;聯泉、馬界、新勝、劉村、平龍、龍額、稔竹、六窯、新興9個村委會,88個自然村、536個村民小組。
露圩鎮:全鎮面積129平方公里,總人口3.44萬人,轄露圩社區居委會、浪利、周黎、上塘、百合、八鳳5個村委會,52個自然村、235個村民小組。
洋橋鎮:全鎮面積110平方公里,總人口2.72萬人,轄洋橋社區居委會;赤坭、葛村、茂凌、那馬、坐椅、凌達、蓬塘7個村委會,88個自然村、216個村民小組;廖平農場園藝場。
王靈鎮:全鎮面積148.52平方公里,總人口4.09萬人,轄1個社區,9個村委,共69個自然村,229個村民小組。
武陵鎮:全鎮面積151.4平方公里,總人口5.75萬人,轄13個村委,1個社區委會,104個自然村。
中華鎮:全鎮面積74.7平方公里,總人口為2.87萬人,轄三軍、上施、育才、蒙記、新塘、老盧6個村委會,82個自然村,179個村民小組。
思隴鎮:全鎮面積173.34平方公里,總人口6.3萬人,轄15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277個自然村。
和吉鎮:全鎮面積150.2平方公里,總人口4.01萬人,轄大邦社區居委會;燕山、華羅、伶俐、平橋、三民、新安、惠良、嶺甲8個村委會。
陳平鄉:全鎮面積106平方公里,總人口13375人,轄陳平社區、高田社區;名山、上峰、文華、和平、義平、平天、新安、五星8個村委會,共65個自然村,103個村民小組。
㈤ 廣西賓陽縣在哪位置
賓陽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南,東經108o32′~109o15′,北緯22o54′~23o37′,處在北回歸線南緣。縣境受海洋暖濕,氣流調節,高溫多雨,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為28.8 oc ,便於多種經營。
賓陽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利。桂海高速公路、南梧、南柳二級公路穿腹而過,湘桂鐵路,黎湛鐵路在黎塘交匯,縣境內的黎塘火車站是廣西最大的地方鐵路編組站。全縣有干線公路6條,其中國道2條,省道2條,高等路面185.4公里,100%的鄉鎮、97%的村委已通汽車。縣城蘆圩鎮至南寧市僅80公里。
歷史沿革:
賓陽縣古為百粵之地。夏至周為荊州地,秦時屬桂林邵所轄。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領方縣,為本縣立行政建置之始。三國時代,本縣為吳國屬地。元興元年(264年)改領方縣為臨浦縣,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將臨浦縣疆域劃分為二恢復領方縣,又予漢廣郁地設等寧縣,唐朝貞觀五年(631年)置賓州。清朝康熙以前,仍沿明制,宣統三年(1911年)改賓州為賓縣。民國元年(1912年)賓縣改稱賓陽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置賓陽縣,賓陽縣專區(後改邕寧縣專區)1953年3月起為桂西壯族自治區(後又稱州)所轄,1958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後,劃歸南寧專員公署所轄(後改稱地區),2003年6月27日正式移交南寧市,為市轄縣。
民族文化:
2000年,全縣少數民族189014人,其中壯族佔98.61%,瑤族佔1.08%;人口超過100人的有苗族(167人)、侗族(117人),其餘少數民族仫佬、毛難、回、京、水、滿、土家、白、藏、黎及其他各民族,人口在100人以下。「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節日。
人口經濟:
2000年,賓陽縣人口964056人。其中農業人口836108人,非農業人口127948人。賓陽縣個體私營經濟和傳統手工業比較發達,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主要的經濟支柱和新的經濟增長點。2002年非公有制經濟佔全縣GDP的二分之一強,上繳稅金佔全縣財政收入的近四分之一。目前,全縣共有2000多名農產品經紀人和450家中介組織;共有個體工商戶2.9萬戶,私營企業388家,有專業村285個,主要從事小五金、竹編、造紙、皮革、建材、製糖、服裝、機械加工、農機具、繅絲、毛筆毛刷、食品、農副產品加工、香粉加工、陶瓷、壯錦、塑製品、化工等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壯錦、竹編、瓷器堪稱賓陽「三寶」。特別是以竹編產品為主的工藝品,以其實用舒適、雅緻清新、鄉土風味十足的特點,30多年來一直暢銷歐美、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超過700萬美元。
行政區劃:
賓陽縣位於廣西中部,東經108o32′~109o15′,北緯22o54′~23o37′,東鄰貴港市、南偏東與橫縣接壤,西南部與邕寧縣交界,西部與武鳴縣連接,西北部與上林縣相銜,東北部與來賓市毗鄰。全縣有20個鄉(鎮),208個村委會,22個街委會,1881個自然村,6016個村民小組。全縣總面積2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4224.5公頃,有林面積7.03萬公頃。全縣總人口為964056人,有壯、漢、瑤等22個民族。
旅遊資源:
賓陽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各個景區以點帶面,呈環帶分布:東以黎塘為核心,有龍岩公園、相思潭、燕山六五寺、和吉鎮獅子岩、邊山村仙女湖;西有清平水庫、昆侖關戰役遺址、葛翁岩抗日戰爭指揮部舊址、思隴鳳凰灘、萬盆林區、陳平江漂流;南有桃源忘憂谷、六蓮渡抗日戰爭後方醫院舊址;北有鄒圩清水河、八仙岩;中部以縣城為中心有大漢回風塔、蒙大賚恩榮坊、南橋、南街、中山公園、大橋江、秀峰塔、思恩府科試院。
工農業:
農業 賓陽資源豐富,是全國500家產糧大縣之一,大宗農產品有甘蔗、蓮藕、蔬菜、桑蠶、木薯、花生、玉米等,目前賓陽的瘦肉型生豬、水養白鱔、點星魚已享譽區內外。1996年,賓陽被列為「九五」首批國家商品糧基地縣。1998年,成為廣西優質糧生產縣。2001/2002榨季,全縣糖蔗總產量70.28萬噸,蔗糖生產已成為全縣第二大支柱產業;2001年底全縣桑園面積發展到2.20萬畝,養蠶7萬多張,產繭2423噸,總收入2600多萬元;竹編製品年外貿收入530萬美元;2001年全縣肉類總產量達3.64萬噸,比上年增長6.34%;2001年,全縣水產品總產量1.97萬噸。
工業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尤其是近幾年的發展,賓陽縣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九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98%。2001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57611萬元,比上年增長7.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5917萬元,比上年增長20.18%;完成一般預算財政收入21188萬元,比上年增長8.42%,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達8.23%;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81億元,增長8.61%;外貿進出口總額641萬美元,增長15.64%;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808元,比上年增加154元,增長幅度為9.33%。
賓陽縣傳統手工業歷史悠久,工業發展迅速。全縣現有專業村285個,產品小五金、爆竹、衛生紙、皮革、竹編、陶瓷、塑料製品、絲綢、鏡畫等300多種,花色品種多達710種。壯錦、竹編、瓷器堪稱賓陽「三寶」。全縣擁有水泥、製糖、機械等中小型企業200多家,製糖、建材是賓陽縣的支柱產業。賓陽商貿發達,聞名全國。全縣投資6000多萬元建成生產資料市場、建材市場、小五金市場、服裝市場、農貿市場、牲畜市場、皮張市場等大小市場62個,總面積達27萬平方米,其中專業市場8個,年集市成交額約12億元。
政策優勢:
2001年,賓陽縣狠抓項目投資工作,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917萬元,比上年增長20.18%。2002年縣委、縣政府確定為項目建設年,主攻方向是工業、農業、交通通信、能源建設、礦業、城鎮基礎設施、市場建設、旅遊項目等方面,重點抓好一批對賓陽縣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的「龍頭」項目。為確保項目建設工作順利開展,一是出台優惠政策,減費讓利,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二是設立項目投資辦證大廳,實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三是建立行政公示制、工作時限承諾制、跟蹤服務責任制、公開評議制和首次受理材料制等制度;四是對外商投資企業尤其是重點納稅企業,實行掛牌保護;五是公安部門把外來投資企業列入重點保護范圍。
㈥ 賓陽有多少人口
賓陽縣位於廣西中部偏南,面積2314平方公里,轄16個鎮(鄉),2010年總人口為106萬人。縣城賓州鎮為廣西四大古鎮之一。賓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聚居著壯、瑤、苗、侗、仫佬、毛南等21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約佔全縣總人口數的20%。
㈦ 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有多少個鎮
截至2014年末,賓陽縣下轄16個鎮,分別是:賓州鎮、黎塘鎮、甘棠鎮、思隴鎮、新橋鎮、新圩鎮、鄒圩鎮、大橋鎮、武陵鎮、中華鎮、古辣鎮、露圩鎮、王靈鎮、和吉鎮、洋橋鎮、陳平鎮,縣政府位於賓州鎮永武街235號。
(7)賓陽各鄉鎮人口分別為多少擴展閱讀:
賓陽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位於廣西中南部,南寧市東北部,介於北緯22°54′-23°27′,東經108°32′-109°15′之間,東鄰貴港市覃塘區,南偏東與橫縣接壤,南與興寧區、青秀區交界,西與武鳴縣相連,西北銜接上林縣,東北與來賓市興賓區相鄰。
賓陽縣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東、南、西三面邊緣土山環亘,中部為不閉合盆地,為大片沖積平原;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足,夏溫冬干,夏長冬短,雨量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