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源縣東辛庄村現有多少人口
Ⅰ 大同市渾源縣吳城鄉下幸安村的地圖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25763人。 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86148 西坊城鎮 13944 蔡村鎮 12665 沙圪坨鎮 9710 王莊堡鎮 13012 大磁窯鎮 8102 張庄鄉 9716 東坊城鄉 14250 荊庄鄉 12464 什義號鄉 16897 駝峰鄉 11624 西留村鄉 12814 下韓村鄉 11093 楊庄鄉 15030 北榆林鄉 7853 南水頭鄉 2445 吳城鄉 2913 大窪鄉 6497 黃花灘鄉 8429 大仁庄鄉 7134 官王鋪鄉 4386 中庄鋪鄉 11313 溫庄鄉 3962 西河口鄉 2390 官兒鄉 5002 土嶺鄉 6024 青磁窯鄉 7990 林場鄉 1956 2001年,渾源縣鄉鎮調整情況: 永安鎮 面積 84.43平方千米,人口95548人。鎮政府駐西順街。轄24個村委會。由城關鎮、張庄合並,並更名。 沙圪坨鎮 面積174.10平方千米,人口25589人。鎮政府駐沙圪坨。轄25個村委會。由楊庄、沙圪索鎮合並。 王莊堡鎮 面積188.66平方千米,人口15426人。鎮政府駐王莊堡。轄32個村委會。由王莊堡鎮壓、西河口鄉合並。 西坊城鎮 面積 56.19平方千米,人口14681人。鎮政府駐西坊城。轄12個村委會。 蔡村鎮 面積 57.90平方千米,人口14236人。鎮政府駐蔡村。轄12個村委會。 大磁窯鎮 面積 50.69平方千米,人口 8964人。鎮政府駐大磁窯。轄11個村委會。 千佛嶺鄉 面積193.42平方千米,人口15188人。鄉政府駐千佛嶺。轄36個村委會。由中庄鋪、溫庄合並,並更名。 青磁窯鄉 面積115.75平方千米,人口10104人。鄉政府駐青磁窯。轄26個村委會。由青磁窯鄉、林場合並。 東坊城鄉 面積119.63平方千米,人口27698人。鄉政府駐東坊城。轄17個村委會。由荊庄、東坊城鄉合並。 吳城鄉 面積100.68平方千米,人口10567人。鄉政府駐吳城。轄17個村委會。由吳城鄉、大窪鄉合並。 官兒鄉 面積196.40平方千米,人口11955人。鄉政府駐官兒。轄30個村委會。由官兒鄉、土嶺鄉合並。 南榆林鄉 面積112.95平方千米,人口11006人。鄉政府駐南榆林。轄22個村委會。由南水頭、北榆林合並。 黃花灘鄉 面積107.13平方千米,人口13012人。鄉政府駐黃花灘。轄25個村委會。由黃花灘鄉、官王鋪鄉合並。 裴村鄉 面積 88.70平方千米,人口17249人。鄉政府駐裴村。轄12個村委會。由什義號鄉更名為裴村鄉。 西留村鄉 面積 85.58平方千米,人口13116人。鄉政府駐西留村。轄11個村委會。 下韓村鄉 面積 28.13平方千米,人口11996人。鄉政府駐下韓村。轄7個村委會。 駝峰鄉 面積 84.48平方千米,人口13239人。鄉政府駐駝峰。轄18個村委會。 大仁庄鄉 面積118.80平方千米,人口 8081人。鄉政府駐大仁庄。轄21個村委會。 渾源縣現轄6個鎮、12個鄉:永安鎮、西坊城鎮、蔡村鎮、沙圪坨鎮、王莊堡鎮、大磁窯鎮、東坊城鄉、裴村鄉、駝峰鄉、西留村鄉、下韓村鄉、南榆林鄉、吳城鄉、黃花灘鄉、大仁庄鄉、千佛嶺鄉、官兒鄉、青磁窯鄉。 各鄉鎮所轄村: 永安鎮 轄:西順村、當巷村、道巷村、益民村、民安村、南順村、南關村、東關村、新華村、興安村、張庄村、顧冊村、豐台鋪村、東辛庄村、土橋鋪村、神溪村、海村、唐家莊村、許村、王千庄村、武村村、永興號村、張家號村、三元號村等。 西坊城鎮 轄:西坊城村、澗村、義家寨村、小辛庄村、大辛庄村、南陽庄村、西辛窯村、黃沙口村、大峪口村、圪坨村、大有號村、西勝民村等。 蔡村鎮 轄:蔡村、堯村、文庄村、大窪溝村、碾槽溝村、下窯村、東留村、師家號村、元圪村、草梁村、白道村、窯溝村等。 王莊堡鎮 轄:北坡頭村、上達枝村、下達枝村、上牛還村、下牛還村、容易溝村、水峪村、洪水村、杏庄村、東庄村、灣溝門村、馬家溝村、漢峪溝村、水磨村、潘家溝村、西會村、湯頭村、白洋村、楊樹灣村、西河口村、小寺村、太安嶺村、小牛還村、訓草村、董家溝村、嶺頂村、西灣村、西河村、大南溝村、寨頭村、王莊堡村、南坡頭村等。 沙圪坨鎮 轄:沙圪坨村、銀牛溝村、赤泥泉村、東信庄村、黃家坡村、沙河村、照壁村、水溝村、西坪村、大洪溝村、亂嶺關村、三陰山村、大石頭嶺村、蕎麥川村、楊庄村、井上村、龍窪村、沙嶺鋪村、塔村、三條彥村、西庄村、官道村、英庄村、老僧窪村、干溝村等。 大磁窯鎮 轄:大磁窯村、下盤鋪村、停旨嶺村、果子園村、膠泥圪坨村、西嶺村、李家窯村、駱駝界村、南元坨村、高庄村、孟家窯村等。 東坊城鄉 轄:長城溝村、高水圪坨村、大西溝村、門慶溝村、龍王堂村、東坊城村、郭家莊村、水磨町村、郝家寨村、仁和號村、落子窪村、常才嶺村、荊庄村、李峪村、長條村、東尾毛村、晉家莊村等。 裴村鄉 轄:新裴村、下町村、舊裴村、三合號村、西辛庄村、凌雲口村、十義號村、杓頭澗村、羅框村、大橋村、千哨村、張旺村等。 駝峰鄉 轄:駝峰村、田村、東堡村、中堡村、西堡村、李千庄村、梨園村、高窯村、淺澗村、彥頭村、宋庄村、西窯村、羊水溝村、郭家莊村、深澗村、井溝村、曲家坪村、魚溝村等。 西留村鄉 轄:西留村、寶峰寨村、付家坡村、泉子頭村、車道口村、賈庄村、上祝安村、下祝安村、西柏林村、上柏林村、東柏林村等。 下韓村鄉 轄:下韓村、中韓村、西辛坊村、石庄村、花町村、藏庄村、麻庄村等。 南榆林鄉 轄:南榆林村、畢村、姜家溝村、北榆林村、上韓村、二嶺村、泥溝村、仝嘴村、車坊村、北紫峰村、南紫峰村、南水頭村、東水頭村、三嶺村、蔡地溝村、北水頭村、東圪坨鋪村、西圪坨鋪村、東溝村、松樹灣村、北晉庄村、西岩寺村等。 吳城鄉 轄:吳城村、下辛安村、翟家窪村、北大仁庄村、香水寺村、馬安山村、大東溝村、上窯村、大窪村、麻塔村、皇叔窪村、上辛安村、東辛坊村、高嘴村、麻塔窯村、辛窯村、西河溝村等。 黃花灘鄉 轄:黃花灘村、東水溝村、進士溝村、北花峪村、南花園村、沙梁村、昆侖崖村、後樺嶺村、石咀村、陡咀村、白強溝村、飲馬泉村、椽廠村、王家堡村、生茬溝村、橋澗村、官王鋪村、刁王梁村、大西溝村、小西溝村、劉官莊村、彭頭溝村、前庄村、高庄村、蘇家坪村等。 大仁庄鄉 轄:大仁庄村、廣泥溝村、東泥溝村、柴眷村、後兌溝村、老馬窯村、清水溝村、楊灣村、白庄村、下陰陽溝村、白家河村、東王鋪村、西王鋪村、吳家圪坨村、凈石村、黃土坡村、岔口村、錯馬坪村、王代海庄村、沙崖洞村、銀洞溝村等。 千佛嶺鄉 轄:小窩單村、龍咀村、金峰店村、鴿子峪村、講堂村、楊家莊村、上樺嶺村、下樺嶺村、老君殿村、溫庄村、大坪村、黑狗背村、臭卜溝村、寬坪村、水圪坨村、澤清嶺村、牛星堡村、南堡村、北堡村、臭水圪坨村、上村鎮村、下村鎮村、中庄鋪村、羊投崖村、王家溝村、鍾樓坡村、麻地坪村、小麥峪村、紅泉村、打虎溝村、干土嶺村、火石頭村、野西溝村、小道溝村、土嶺溝村、後庄村等。 官兒鄉 轄:官兒村、上觀音堂村、南千哨村、下觀音堂村、後溝門村、蔡溝村、小銀廠村、麻庄村、黑石村、常峪村、小橋村、東十字村、西十字村、木溝村、清河灣村、南溝村、土嶺村、黃崖村、坪道村、李家莊村、廠溝村、穆家莊村、砂溝村、李海溝村、石窯村、官溝村、大灣村、西橋溝村、界板溝村、南大窪村等。 青磁窯鄉 轄:青窯村、南張庄村、李老溝村、小嶺村、古磁窯村、刁窩村、界庄村、桃山村、郝家灣村、大柴峪村、正溝村、車廠村、西泥溝村、大川嶺村、破兌臼村、東葫蘆頭村、西葫蘆頭村、董庄村、亂窩鋪村、橋溝村、大石頭村、小東溝村、英溝村、大西門溝村、尹子溝村、道士溝村等。
Ⅱ 延津檯球桌
你好,你在延津縣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延津縣位於黃河北部,隸屬於河南新鄉市。西距新鄉市區31公里,南距鄭州70公里,距新鄭國際機場80公里,東至開封50公里,北距安陽130公里。
縣境南北長45.5千米,東西寬42.5千米,總面積886平方千米。總人口48萬人(2010年)。。[1]
延津縣現轄5個鎮(城關鎮、豐庄鎮、東屯鎮、石婆固鎮、王樓鎮),7個鄉(僧固鄉、魏邱鄉、司寨鄉、馬庄鄉、胙城鄉、榆林鄉、小潭鄉),345個行政村。
延津縣歷史悠久。夏分九州,延津屬豫州。春秋置廩延邑,以境內有虛廩堆延綿不斷而得名。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以境內多棘,置酸棗縣。南北朝後魏並入小黃縣,北齊並入南燕。隋開皇六年(580年)復置酸棗縣。宋政和七年(1117年)以黃河渡口改稱延津縣。金貞祐三年(1215年)升為延州,轄延津、陽武、原武三縣,蒙古至元七年(1227年)州廢。雍正二年(l724年)以河限故,由開封改屬衛輝府。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縣並入延津縣。民國初廢府設道,延津屬豫北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道級建制,延津直屬河南省。1932年省下分行政區,延津屬第四行政區。1949年後延津屬新鄉專區。1985年撤地設市,延津屬新鄉市。
2行政區劃
2000年,延津縣轄4個鎮、14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57771人,其中:城關鎮34723小店鎮35078豐庄鎮32811 東屯鎮 30846僧固鄉34173 高寨鄉19324石婆固鎮18579 位邱鄉 20991司寨鄉18967王樓鎮28735朱寨鄉20377馬庄鄉25774班棗鄉16686胙城鄉31952榆林鄉26408新安鄉15974塔鋪鄉22149小潭鄉24224[2]
© 2014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延津縣
2005年,延津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塔鋪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石婆固鄉管轄,石婆固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新安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小潭鄉管轄,小潭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班棗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馬庄鄉管轄,馬庄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高寨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司寨鄉管轄,司寨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朱寨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魏邱鄉管轄,魏邱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將東屯鎮的北張興庄、賈堤,榆林鄉的夏庄、馮堤、位堤5個村劃歸小店鎮管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延津縣轄4個鎮、9個鄉:城關鎮、豐庄鎮、東屯鎮、小店鎮;僧固鄉、石婆固鄉、魏邱鄉、司寨鄉、王樓鄉、馬庄鄉、胙城鄉、榆林鄉、小潭鄉。
2006年8月13日,新鄉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紅旗區延津縣新鄉縣原陽縣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新政文[2006]104號):根據《河南省民政廳關於調整新鄉縣原陽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豫民行批[2006]13號)和《河南省民政廳關於調整新鄉市紅旗區延津縣新鄉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豫民行批[2006]14號),紅旗區、延津縣、新鄉縣、原陽縣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其中:將延津縣的小店鎮整建制劃歸紅旗區管轄。
2014年,延津縣石婆固鄉、王樓鄉撤鄉建鎮。
延津縣現轄5個鎮(城關鎮、豐庄鎮、東屯鎮、石婆固鎮、王樓鎮),7個鄉(僧固鄉、魏邱鄉、司寨鄉、馬庄鄉、胙城鄉、榆林鄉、小潭鄉),345個行政村。
城關鎮行政代碼:410726100
2006年,轄5個居委會:西街居委會、北街居委會、南街居委會、東街居委會、三里庄居委會、小潭村委會、文岩村委會、史良村委會、大潭村村委會、孔潭村委會、王鄉固村委會、曹鄉固村委會、崔鄉固村委會、小街新村村委會 。[1]
東屯鎮行政代碼:410726101
2006年,轄24個村委會:東屯村、水花堡村、汲津鋪村、常堡村、東崔村、西崔村、西吳村、東吳村、劉庄村、東張士屯村、西張士屯村、前莊裡村、後莊裡村、西屯村、董庄村、大王莊村、胡庄村、郝光屯村、小王莊村、小楊庄村、小屯村、大屯村、鄭庄村、趙景庄村 。
豐庄鎮行政代碼:410726102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豐庄村、趙庄村、殷庄村、寇庄村、大羅寨村、後王莊村、前王莊村、河道村、侯庄村、飛王村、秦庄村、繩屯村、侯屯村、席村、桑村、李皮寨村、高寨村、南皮村、路庄村。
僧固鄉行政代碼:410726200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李僧固村、申僧固村、梁僧固村、辛庄村、大布村、小布村、位庄村、輝縣屯村、西史固村、東史固村、劉小庄村、翟小庄村、任小庄村、東竹村、西竹村、大佛村、朱佛村、德士村、軍寨村、王潭村、沙庄村、李庄村、青庄村、甘泉村。
石婆固鎮行政代碼:410726201
2006年,轄40個村委會:集北村、朱庄村、小渭村、東史庄村、西史庄村、集南村、段庄村、梨園村、胡村、朱辛庄村、龍王廟村、王莊村、岳庄村、秦庄村、胡庄村、陶庄村、塔一村、塔二村、黃家村、南孟灣村、任光屯村、大油房村、通郭村、太平庄村、呂店村、關辛庄村、大柳樹村、里士村、里鄉村、里仁村、老儀門村、馬庄村、東秦庄村、南秦庄村、西秦庄村、郭庄村、北鄭庄村、北孟灣村、沙口村、南鄭庄村。
魏邱鄉行政代碼:410726202
2006年,轄44個村委會:前魏邱村、尚柳窪村、中魏邱村、後魏邱村、吳庄村、獲屯村、李恩村、前西南庄村、後西南庄村、班干村、馬村、小韓庄村、八里庄村、萬戶營村、北大柳村、宋庄村、前大柳村、後大柳村、南宋村、朱寨村、李庄村、齊村、南班勝固村、北班勝固村、新莊村、龐庄村、吳秀寨村、趙留店村、李留店村、董留店村、賈庄村、紅林村、宋自村、何自村、窪張村、王自村、劉自村、雷庄村、荊保寨村、沙河村、魏庄村、楊林村、杜庄村、張林村。
司寨鄉行政代碼:410726203
2006年,轄28個村委會:新生屯村、於庄村、前司寨村、後司寨村、東南庄村、王紙坊村、李樓村、半坡張村、袁紙坊村、鄭紙坊村、前新鄉屯村、後新鄉屯村、曹柳窪村、郭柳窪村、岸下村、王杏庄村、小龐固村、大龐固村、高寨村、小仲村、小留固村、大留固村、尹柳窪村、張庄村、吳辛庄村、通村、平陵村、范庄村 。
王樓鎮代碼:410726204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王樓村、任庄村、宋窪村、千寨村、蔡庄村、老莊村、孫庄村、呂桑科村、吳桑科村、西陳村、丁趙村、周廠村、王莊村、黃寺村、前牛村、馮街村、姜街村、徐街村、新集村、後魯邱村、前魯邱村、陳灣村、李灣村、申灣村、劉庄村、大城村、張街村、小城村、郭里村、川留村、喬杏庄村、張杏庄村、吳杏庄村、草店村、安庄村。
馬庄鄉行政代碼:410726205
2006年,轄38個村委會:馬庄村、堤後村、原屯村、廟堤村、常興集村、油房村、龐古寨村、高張寨村、東袁庄村、羅灘村、唐庄村、付庄村、前長堽村、後長堽村、車庄村、馮劉庄村、石邱村、近古村、郭辛庄村、柴胡寨村、劉棗庄村、隨庄村、常新莊村、東王莊村、荊庄村、許庄村、於庄村、馮班棗村、水口村、宋庄村、姬庄村、王泗坡村、延滑村、老劉庄村、蔣班棗村、蘇班棗村、張班棗村、野廠村。
胙城鄉行政代碼:410726206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胙城村、西辛庄村、前董固村、後董固村、賈庄村、韓庄村、東辛庄村、東小庄村、西小庄村、高庄村、劉庄村、獸醫庄村、袁庄村、閆屯村、小堤村、十八里村、楊庄村、張庄村、王堤村 。
榆林鄉行政代碼:410726207
2006年,轄18個村委會:榆林村、夾堤村、王村、東婁庄村、萬全庄村、老仁庄村、棗園村、大韓庄村、小韓庄村、龍王廟村、沙門村、大楊庄村、姚庄村、獲小庄村、張河村、西婁庄村、王莊村、官廳村 。
小潭鄉行政代碼:410726208
2006年,轄44個村委會:大潭村、固頭村、鹽廠村、王位庄村、李大吳村、閆大吳村、周大吳村、甜水井村、寨子村、小吳村、里七村西隊村、里七村東隊村、馮庄村、周庄村、王莊村、李庄村、、十里鋪村、郭庄村、尹庄村、小油房村、安樂庄村、東古牆村、西古牆村、南古牆村、徐庄村、羅庄村、胡堤村、西吐村、東吐村、小里村、高庄村、新堤村、石堤村、石河村、袁河村、王廠村、盧廠村、新豐堤村、皋村 。
3經濟
2008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56.4億元,同比增長1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7.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4.3億元,分別增長7.4%、23.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9億元,同比增長3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4億元,同比增長3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6億元,同比增長23.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92億元,同比增長 2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36元,同比增長30.2%;農民人均純收入5281元,同比增長15.7%;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5.1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儲蓄存款余額20.7億元,同比增長20.4%,各項貸款余額24.7億元,同比增長37.4%;單位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5.1%和9%。
延津縣商會大廈
延津縣商會大廈
2012全縣實現生產總值9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7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12.9億元,增長29.1%;第三產業增加值7.1億元,增長13.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200萬元,一般預算支出2﹒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5.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億元。商品出口總額107萬美元。實現利用外資188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821元。
2013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02億元,增長12%;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72.8億元,增長2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3億元,增長14%;公共財政收入5.01億元、支出17.1億元,分別增長23.2%、8.1%。
農業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全縣共減征農業稅1333萬元,兌付糧食直補資金870.6萬元,良種補貼1.67萬公頃、資金250萬元,農民人均負擔14元。糧食總產量32萬噸,增長12.9%,創歷史新高。小麥經濟在全國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該縣成為全國優質專用小麥示範基地縣和河南省優質專用小麥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縣。植樹造林成效顯著,全年植樹608萬株。畜牧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年新發展養殖專業場(戶)209個。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穩步推進,新建沼氣池10528座。高效特色農業進一步發展,以小潭為中心的胡蘿卜基地已輻射擴展到新安、塔鋪等鄉(鎮),面積已達1666.67公頃;朱寨、王樓天櫻椒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色,種植面積擴大到1333.33公頃。
國家優質糧食產業項目-標准糧田(路)
國家優質糧食產業項目-標准糧田(路)
延津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優質小麥生產示範基地縣、全國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示範縣、全國放心農資下鄉試點縣、河南省農業標准化示範縣和河南省食品工業強縣。延津縣小麥產業化經營模式已成為全國大宗農作物產業化經營的典型,被稱為小麥經濟發展的「延津模式」,引起了國家、省、市領導的重視,並予以廣泛推廣。
新農村建設情況。全省僅有的一個省部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和3個省部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聯系村全部在延津實施,已取得階段性成效。結合全縣「十一五」規劃和新鄉都市區延津衛星城規劃,規劃將全縣336個行政村整合建設為98個新型農村住宅社區,首先啟動建設了縣城規劃區、產業集聚區、重點鎮區和兩條快速路兩側重點區域內的16個新型農村住宅社區,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環。
農業和水利。糧食總產再創歷史新高,達到42.4萬噸,同比增長10.8%。積極實施小麥高產開發工程,建成5個高產鄉(鎮)、6個萬畝豐產方、2個萬畝示範方、10個千畝示範方、8個百畝示範方、10塊高產攻關田。大力培育重點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共申報市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3家、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試點3家。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達14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2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已達138家,農民組織化程度和市場參與程度明顯提高。農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重點建設優質麥、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我縣通過河南省農業廳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8個,共47.94萬畝。縣財政投入資金400餘萬元,完成河道清淤87.3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3萬畝、節水面積1萬畝,獲得了2008年度「大禹杯」獎杯。積極推廣大型和新型農機具,落實農機補貼資金280萬元,農機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
林業建設。積極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全年完成植樹674萬株,成片造林7.4萬畝,新建、完善農田林網13.1萬畝,完成通道綠化新植、補植189.1公里,義務植樹103萬株,建成126個生態文明村圍村林,完成林業育苗3018畝,四旁植樹133.7萬株,共完成新林改或完善林改25個村,林改或完善面積1526.9畝,超額完成了各項林業生產任務。
畜牧養殖。積極推動畜牧養殖和沼氣建設同步發展,引進了泰國正大集團總投資4.2億元的年出欄1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國家扶貧開發協會總投資4430萬元的奶牛養殖實驗示範基地項目,新發展3個奶牛養殖小區,全縣奶牛存欄已達2450頭,新建生豬養殖場12個,建立完善了3個畜禽改良站,設立了9個生豬授精點,推廣率達到90%。按布局建成5個鄉村動物防疫檢疫站。積極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被市政府評為畜牧防疫先進縣和奶業發展年效能監察先進縣。新建沼氣池4000座,圓滿完成了年初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
工業
工業規模不斷擴大,骨幹企業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糧油食品加工、輕紡、化工、釀酒4個支柱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全縣年加工小麥能力突破70萬噸,增長27.3%;日浸出油脂能力1000噸,增長10%;輕紡行業規模16萬錠,增長30%;白酒年產量新增5000噸。延化公司完成銷售收入1.9億元,實現利稅2000餘萬元;延紡公司完成銷售收入1.8億元,實現利稅超千萬元;新良完成銷售收入3.5億元,成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亨通公司完成銷售收入2.2億元,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全國食品工業龍頭企業」。民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全年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26個,已建成11個。
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情況。2008年,全縣實際利用外資811萬美元,實際利用市外內資13.6億元,完成外貿進出口120萬美元。共謀劃實施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203個,計劃總投資264.4億元。湖南克明面業公司總投資8億元的年產40萬噸高檔掛面生產項目、延化公司總投資4.5億元的年產38萬噸氨聯醇改造項目一期工程、河南豫飛港口機械製造公司總投資2.5億元的年產110台港口機械吊裝項目二期工程、新鄉雲鶴食品公司總投資1.5億元的年產10萬噸速凍食品生產項目等91個項目已竣工投產或部分投產;新鄉長明鉛業公司總投資5.3億元的年產10萬噸金屬熔煉項目、慧聯(新鄉)電子科技公司總投資3.2億元的年產50億只手機探針生產項目、河南俱進實業公司總投資1.7億元的年產10萬台電動機和2000台變壓器生產項目、新鄉市百匯環保科技公司總投資1億元的污水處理設備生產項目等54個項目正在建設;豫新電廠總投資80億元的2×100萬千瓦熱電廠建設項目、神馬集團總投資28億元的年產40萬噸鹽化工項目等58個項目正在做前期准備工作。這些項目的實施為全縣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增添了後勁和活力。爭取上級項目資金2.34億元。
產業聚集區建設情況。堅持把產業聚集區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2008年累計投入資金8000餘萬元,進一步完善了產業聚集區基礎設施。榆東產業聚集區新建1座污水泵站和1座移動基站,垃圾處理場和加油站項目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縣人民醫院榆東分院及學校、賓館、超市等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食品產業聚集區完成了食品路、北三路及新長線園區段拓寬改造、綠化、亮化工程;化工產業聚集區和豐庄工貿產業聚集區已完成規劃設計。榆東和食品產業聚集區的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對外商的吸引力明顯增強,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環境污染少的項目相繼落戶園區。榆東產業聚集區共入駐投資千萬元以上企業48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11家,初步形成了以機械製造、電子科技等產業為主的現代化產業聚集區;食品產業聚集區共入駐投資千萬元以上企業15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3家,初步形成了以小麥專用粉、食用油、高檔掛面、速凍食品、花生醬和白酒生產加工為主的現代化產業聚集區,被省政府批准為延津縣產業聚集區,列入全省產業聚集區規劃;化工產業聚集區已有3家企業簽訂了入駐協議。
工業經濟發展情況。依託農產品資源優勢,培育壯大了糧油食品、紡織印染、化工和機械製造四個支柱產業,全縣小麥年加工能力已突破70萬噸,油脂日浸出能力1000多噸,白酒年生產規模已達1萬多噸,紡織規模達30萬錠。
城市和交通公路建設情況。近幾年,堅持實施了一批展示形象、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縣政府每年投資都在5000萬元以上,拉動外商投資和社會融資3億元以上。縣城區已基本形成以「六縱六橫」骨幹道路和一環路為主體的城市路網結構,以環城綠化帶、道路綠化帶和平面綠化點為主體的城市生態結構,以5個休閑公園、文體中心和22處健身場所為主體的居民休閑網點,以城南教育區、城西工業區、城中商業區和城北新區為主的城市格局。交通方面,已形成了以一條高速和六條省道為基礎的「六縱六橫」二級公路網,全縣二級以上公路達到300多公里,實現了鄉鄉通二級公路,成為全省二級公路密度最大的縣(市)之一。
延津縣現有限額以上企業42家,其中全民企業18家、集體企業2家、鄉鎮企業22家,形成了以紡織、化工、機械、糧油加工、食品、印刷、造紙為主的工業體系。縣棉紡織廠現有職工2300人,技改投資2500萬元新增1.6萬錠,規模已達到5萬錠,2000年實現產值1.3億元,利稅1400萬元,順利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延化集團現有職工1500人,日產碳酸氫銨700噸,2000年實現產值9200萬元,利稅590萬元,投資450萬元的熱電聯產項目西線工程已投入使用,內部技改項目投資1000萬元,日產量平均增加100噸,噸碳酸氫銨成本降低了40元。新良2000年投資1200萬元新上一條日處理小麥200噸優質麵粉生產線,生產能力已達日處理小麥350噸,產值完成1.16億元,利稅完成380萬元。亨通公司投資350萬元新建一條日浸出油脂80噸的生產線,生產能力已達日浸出油脂130噸,實現產值7600萬元,實現利稅220萬元。輕化機械廠承攬市白鷺化纖集團800萬元的粘膠黑液治污工程已按期交付使用。較大的企業還有農業機械廠、晨輝公司等。投資4000萬元新建的田園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是全縣規模最大的私營企業,其麵粉廠已竣工投產,棉紡織廠正在建設之中。較大的鄉鎮企業有馬庄鄉麵粉廠、縣麥芽廠、勝天農葯廠、四達公司等,新鄉屯村燒傷醫院。2000年全縣個體工商戶達到8878戶,私營企業129家。
4自然資源
延津地處北緯35°10′,東經114°36′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熱,秋涼春早,年平均氣溫14℃;7月最熱,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降水量:年平均降雨656.3mm,6~9月份降水量最多,佔全年降水的70%,且多暴雨。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延津地處黃河流域,全境為平原,無山地,北部有大量連綿起伏的沙地。沙土資源豐富,蘊藏有2億立方米。[1]
延津自然條件、土地耕作條件較好,是中國糧棉主產基地縣、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
5教育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上省控大專線2559人;以職業中專為龍頭,組建了職業教育集團,完成投資800萬元;爭取上級危改資金1000餘萬元,改造學校103所,總面積6.1萬平方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展順利,參保率達到77.5%。土地開發整理成效顯著,投資2000萬元,共實施市級土地開發項目3個、縣本級項目1個。切實做好社會保障工作,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全部按時足額發放。再就業工作取得新成績,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527人,其中「4050」人員492人。全縣城鎮「低保」對象1.7萬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
Ⅲ 廢黃河附近的詳細 鄉鎮都有哪些
給你個淮河流域地圖你看看蕭縣新莊鎮、劉套鎮, 豐縣大沙河鎮 王家壩 小柳巷 班台 李墳閘上 倪丘大橋 洺河大橋 賈集公路橋 東孫營閘上 包公廟閘上 永城張橋閘 黃口閘上 耿庄閘上 陳村 碭山丘庄壩閘 葉集鎮 周黨鎮 黃橋閘上 蕭縣劉庄 銅山周庄閘 入下級湖口 藺家壩閘上 310線港上橋 大官莊閘上 陳塘橋 山頭橋 石門頭橋 壯崗 夏墩村 橫山公路橋 廢黃河 一稱淤黃河,或稱故黃河、黃河故道。這里是特指位於現在淮河流域北部,自河南省蘭考北朝東南方向,過民權縣北,安徽省碭山縣北,江蘇省徐州市北,經宿遷市南,淮安市北,再折向東北方向,過漣水縣南,濱海縣北,由大淤尖村入黃海(有一個廢黃河口)的一條黃河故道。在地圖上,這條故道絕大部分是乾涸的,用虛線畫出,只在淮安市以東是當今的中山河,還有水流。乾涸的地段豈止無水,它生生地把好端端的完整的一個淮河流域分割成淮河與沂沭泗兩個水系,廢黃河已經成了一道高出地面幾米事實上的分水嶺啦。 淮河是本來一條河槽寬深、出路暢通、獨流入海的河流,沂河流入泗河,泗河流入淮河,淮河在漣水縣雲梯關(原屬漣水縣,現屬響水縣)入海,海潮一直可以上溯到盱眙縣。可惜它的大鄰居黃河脾氣不好,「善淤、善決、善徙」,不斷給它惹麻煩,幾度上演了鳩占鵲巢的悲劇。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東京(今開封市)的守將杜充人為扒開黃河大堤抵禦金兵,使黃河改道由泗水入淮河、濟水分流入海。1194年(金明昌十一年),黃河主流奪淮。從此,直到1855年(清咸豐五年)的661年間,黃河由泗水、汴河、濉水、潁水、渦河入淮河。唐代詩人白居易《長相思》曾感嘆: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如今渾濁的黃泥湯代替了汴水、泗水的清水,給淮河帶來無盡的苦難,此愁非彼愁,此愁大如天!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昌盛景況,也從此不再。1855年六月,黃河在北岸蘭陽(屬今蘭考縣)銅瓦廂決口改道,奪大清河河道,由利津縣入渤海,於是形成今天的黃河下遊河道。 100多年過去了,廢黃河只留下一個空名,和漫漫的一堆黃沙,卻淤高了河床,攪亂了淮河原有的水系,使下遊河水無出路,整個流域災害頻繁。如今依稀為人稱道的是一個「廢黃河零點高程系」(最新出版的《中國水利網路全書》中,為它設有條目)。這是原中國江淮水利局採用廢黃河口1912年11月11日下午5時的最低潮位為「零點」起算的高程式控制制系統,可惜它的原點實物早已湮沒無存。 歷史確實無情,山河並不依舊。明朝的故宮,清朝的故宮,甚至帝王懸吊自盡(景山)、葬身之地(明陵、清陵、秦始皇陵、黃帝陵等)都有人憑吊、瞻仰,爭先恐後,趨之若鶩,絡繹不絕,而母親河的故道,卻難得這般恩寵,乏人問津,要不是地圖上標示出來,連它的存在恐怕都可能有人懷疑了。黃沙賽不過皇帝,這理是沒法說的。
Ⅳ 山西渾源縣有哪些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25763人。
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86148 西坊城鎮 13944 蔡村鎮 12665 沙圪坨鎮 9710 王莊堡鎮 13012 大磁窯鎮 8102
張庄鄉 9716 東坊城鄉 14250 荊庄鄉 12464 什義號鄉 16897 駝峰鄉 11624 西留村鄉 12814 下韓村鄉 11093
楊庄鄉 15030 北榆林鄉 7853 南水頭鄉 2445 吳城鄉 2913 大窪鄉 6497 黃花灘鄉 8429 大仁庄鄉 7134
官王鋪鄉 4386 中庄鋪鄉 11313 溫庄鄉 3962 西河口鄉 2390 官兒鄉 5002 土嶺鄉 6024 青磁窯鄉 7990
林場鄉 1956
2001年,渾源縣鄉鎮調整情況:
永安鎮 面積 84.43平方千米,人口95548人。鎮政府駐西順街。轄24個村委會。由城關鎮、張庄合並,並更名。
沙圪坨鎮 面積174.10平方千米,人口25589人。鎮政府駐沙圪坨。轄25個村委會。由楊庄、沙圪索鎮合並。
王莊堡鎮 面積188.66平方千米,人口15426人。鎮政府駐王莊堡。轄32個村委會。由王莊堡鎮壓、西河口鄉合並。
西坊城鎮 面積 56.19平方千米,人口14681人。鎮政府駐西坊城。轄12個村委會。
蔡村鎮 面積 57.90平方千米,人口14236人。鎮政府駐蔡村。轄12個村委會。
大磁窯鎮 面積 50.69平方千米,人口 8964人。鎮政府駐大磁窯。轄11個村委會。
千佛嶺鄉 面積193.42平方千米,人口15188人。鄉政府駐千佛嶺。轄36個村委會。由中庄鋪、溫庄合並,並更名。
青磁窯鄉 面積115.75平方千米,人口10104人。鄉政府駐青磁窯。轄26個村委會。由青磁窯鄉、林場合並。
東坊城鄉 面積119.63平方千米,人口27698人。鄉政府駐東坊城。轄17個村委會。由荊庄、東坊城鄉合並。
吳城鄉 面積100.68平方千米,人口10567人。鄉政府駐吳城。轄17個村委會。由吳城鄉、大窪鄉合並。
官兒鄉 面積196.40平方千米,人口11955人。鄉政府駐官兒。轄30個村委會。由官兒鄉、土嶺鄉合並。
南榆林鄉 面積112.95平方千米,人口11006人。鄉政府駐南榆林。轄22個村委會。由南水頭、北榆林合並。
黃花灘鄉 面積107.13平方千米,人口13012人。鄉政府駐黃花灘。轄25個村委會。由黃花灘鄉、官王鋪鄉合並。
裴村鄉 面積 88.70平方千米,人口17249人。鄉政府駐裴村。轄12個村委會。由什義號鄉更名為裴村鄉。
西留村鄉 面積 85.58平方千米,人口13116人。鄉政府駐西留村。轄11個村委會。
下韓村鄉 面積 28.13平方千米,人口11996人。鄉政府駐下韓村。轄7個村委會。
駝峰鄉 面積 84.48平方千米,人口13239人。鄉政府駐駝峰。轄18個村委會。
大仁庄鄉 面積118.80平方千米,人口 8081人。鄉政府駐大仁庄。轄21個村委會。
渾源縣現轄6個鎮、12個鄉:永安鎮、西坊城鎮、蔡村鎮、沙圪坨鎮、王莊堡鎮、大磁窯鎮、東坊城鄉、裴村鄉、駝峰鄉、西留村鄉、下韓村鄉、南榆林鄉、吳城鄉、黃花灘鄉、大仁庄鄉、千佛嶺鄉、官兒鄉、青磁窯鄉。
各鄉鎮所轄村:
永安鎮
轄:西順村、當巷村、道巷村、益民村、民安村、南順村、南關村、東關村、新華村、興安村、張庄村、顧冊村、豐台鋪村、東辛庄村、土橋鋪村、神溪村、海村、唐家莊村、許村、王千庄村、武村村、永興號村、張家號村、三元號村等。
西坊城鎮
轄:西坊城村、澗村、義家寨村、小辛庄村、大辛庄村、南陽庄村、西辛窯村、黃沙口村、大峪口村、圪坨村、大有號村、西勝民村等。
蔡村鎮
轄:蔡村、堯村、文庄村、大窪溝村、碾槽溝村、下窯村、東留村、師家號村、元圪村、草梁村、白道村、窯溝村等。
王莊堡鎮
轄:北坡頭村、上達枝村、下達枝村、上牛還村、下牛還村、容易溝村、水峪村、洪水村、杏庄村、東庄村、灣溝門村、馬家溝村、漢峪溝村、水磨村、潘家溝村、西會村、湯頭村、白洋村、楊樹灣村、西河口村、小寺村、太安嶺村、小牛還村、訓草村、董家溝村、嶺頂村、西灣村、西河村、大南溝村、寨頭村、王莊堡村、南坡頭村等。
沙圪坨鎮
轄:沙圪坨村、銀牛溝村、赤泥泉村、東信庄村、黃家坡村、沙河村、照壁村、水溝村、西坪村、大洪溝村、亂嶺關村、三陰山村、大石頭嶺村、蕎麥川村、楊庄村、井上村、龍窪村、沙嶺鋪村、塔村、三條彥村、西庄村、官道村、英庄村、老僧窪村、干溝村等。
大磁窯鎮
轄:大磁窯村、下盤鋪村、停旨嶺村、果子園村、膠泥圪坨村、西嶺村、李家窯村、駱駝界村、南元坨村、高庄村、孟家窯村等。
東坊城鄉
轄:長城溝村、高水圪坨村、大西溝村、門慶溝村、龍王堂村、東坊城村、郭家莊村、水磨町村、郝家寨村、仁和號村、落子窪村、常才嶺村、荊庄村、李峪村、長條村、東尾毛村、晉家莊村等。
裴村鄉
轄:新裴村、下町村、舊裴村、三合號村、西辛庄村、凌雲口村、十義號村、杓頭澗村、羅框村、大橋村、千哨村、張旺村等。
駝峰鄉
轄:駝峰村、田村、東堡村、中堡村、西堡村、李千庄村、梨園村、高窯村、淺澗村、彥頭村、宋庄村、西窯村、羊水溝村、郭家莊村、深澗村、井溝村、曲家坪村、魚溝村等。
西留村鄉
轄:西留村、寶峰寨村、付家坡村、泉子頭村、車道口村、賈庄村、上祝安村、下祝安村、西柏林村、上柏林村、東柏林村等。
下韓村鄉
轄:下韓村、中韓村、西辛坊村、石庄村、花町村、藏庄村、麻庄村等。
南榆林鄉
轄:南榆林村、畢村、姜家溝村、北榆林村、上韓村、二嶺村、泥溝村、仝嘴村、車坊村、北紫峰村、南紫峰村、南水頭村、東水頭村、三嶺村、蔡地溝村、北水頭村、東圪坨鋪村、西圪坨鋪村、東溝村、松樹灣村、北晉庄村、西岩寺村等。
吳城鄉
轄:吳城村、下辛安村、翟家窪村、北大仁庄村、香水寺村、馬安山村、大東溝村、上窯村、大窪村、麻塔村、皇叔窪村、上辛安村、東辛坊村、高嘴村、麻塔窯村、辛窯村、西河溝村等。
黃花灘鄉
轄:黃花灘村、東水溝村、進士溝村、北花峪村、南花園村、沙梁村、昆侖崖村、後樺嶺村、石咀村、陡咀村、白強溝村、飲馬泉村、椽廠村、王家堡村、生茬溝村、橋澗村、官王鋪村、刁王梁村、大西溝村、小西溝村、劉官莊村、彭頭溝村、前庄村、高庄村、蘇家坪村等。
大仁庄鄉
轄:大仁庄村、廣泥溝村、東泥溝村、柴眷村、後兌溝村、老馬窯村、清水溝村、楊灣村、白庄村、下陰陽溝村、白家河村、東王鋪村、西王鋪村、吳家圪坨村、凈石村、黃土坡村、岔口村、錯馬坪村、王代海庄村、沙崖洞村、銀洞溝村等。
千佛嶺鄉
轄:小窩單村、龍咀村、金峰店村、鴿子峪村、講堂村、楊家莊村、上樺嶺村、下樺嶺村、老君殿村、溫庄村、大坪村、黑狗背村、臭卜溝村、寬坪村、水圪坨村、澤清嶺村、牛星堡村、南堡村、北堡村、臭水圪坨村、上村鎮村、下村鎮村、中庄鋪村、羊投崖村、王家溝村、鍾樓坡村、麻地坪村、小麥峪村、紅泉村、打虎溝村、干土嶺村、火石頭村、野西溝村、小道溝村、土嶺溝村、後庄村等。
官兒鄉
轄:官兒村、上觀音堂村、南千哨村、下觀音堂村、後溝門村、蔡溝村、小銀廠村、麻庄村、黑石村、常峪村、小橋村、東十字村、西十字村、木溝村、清河灣村、南溝村、土嶺村、黃崖村、坪道村、李家莊村、廠溝村、穆家莊村、砂溝村、李海溝村、石窯村、官溝村、大灣村、西橋溝村、界板溝村、南大窪村等。
青磁窯鄉
轄:青窯村、南張庄村、李老溝村、小嶺村、古磁窯村、刁窩村、界庄村、桃山村、郝家灣村、大柴峪村、正溝村、車廠村、西泥溝村、大川嶺村、破兌臼村、東葫蘆頭村、西葫蘆頭村、董庄村、亂窩鋪村、橋溝村、大石頭村、小東溝村、英溝村、大西門溝村、尹子溝村、道士溝村等。
Ⅳ 我想問一下西辛庄村長叫啥名字
西辛庄村位於濮陽縣城南20公里,共有人口720人,耕地960畝,曾經是一個既無資源又無區位優勢、土地貧瘠、貧窮落後的小鄉村。改革開放以來,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團結帶領全村群眾,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改變村容村貌。
Ⅵ 即墨區大官莊有多少行政村
大官莊鄉位於即墨縣北部。西鄰牛齊埠鄉,北接萊西縣和萊陽市界,東鄰店集鎮和溫泉鎮,南鄰段村鄉和石門鄉。面積65.22平方公里。32個自然村劃為35個行政村。 居民24864人(男12787人,女1207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95人。
Ⅶ 河南 濮陽市_濮陽縣 梨園鄉有多少個村莊
梨園鄉位於濮陽縣城東南,黃河大堤西側,距縣城35千米。轄後梨園、前梨園、西辛庄、西蘭溪、前寨上、後寨上、前朱寨、東朱寨、後朱寨、候寨、劉寨、段寨、連山寺、南王莊、南張庄、火神廟、馬海、焦集、聶固堆、王刀庄、梅寨、囤庄、前任占、後任占、北馬李、東馬李、西馬李、樊常治、龍常治、房常治、東孫集、殷庄、申庄、蘇庄、梁寨、黨堂、東辛庄、大蘭溪、東閆、西閆、董樓、前時寨、中時寨、後時寨、西孫集、潘寨、南辛庄、東韓寨、封寨、西韓寨、張水坑51個行政村。
〔代碼〕410928207:~201後梨園村 ~202前梨園村 ~203西辛庄村 ~204西蘭溪村 ~205前寨上村 ~206後寨上村 ~207前朱寨村 ~208東朱寨村 ~209後朱寨村 ~210候寨村 ~211劉寨村 ~212段寨村 ~213連山寺村 ~214南王莊村 ~215南張庄村 ~216火神廟村 ~217馬海村 ~218焦集村 ~219聶固堆村 ~220王刀庄村 ~221梅寨村 ~222囤庄村 ~223前任占村 ~224後任占村 ~225北馬李村 ~226東馬李村 ~227西馬李村 ~228樊常治村 ~229龍常治村 ~230房常治村 ~231東孫集村 ~232殷庄村 ~233申庄村 ~234蘇庄村 ~235梁寨村 ~236黨堂村 ~237東辛庄村 ~238大蘭溪村 ~239東閆村 ~240西閆村 ~241董樓村 ~242前時寨村 ~243中時寨村 ~244後時寨村 ~245西孫集村 ~246潘寨村 ~247南辛庄村 ~248東韓寨村 ~249封寨村 ~250西韓寨村 ~251張水坑村
〔沿革〕1949年屬七區,1957年建梨園鄉,1958年成立公社,1985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前時占、中時占、西孫集、樊長治、龐長治、東孫集、前任占、後任占、尹庄、申庄、蘇庄、黨堂、王刀庄、聶堌堆、屯庄、梅占、劉鐵庄、東韓占、張水坑、封占、東馬里、北馬里、殷占、連山寺、潘寨、焦集、馬家海、董家樓、西閻、東朱占、後朱占、後梨元、大蘭溪、小蘭溪、東辛庄、西蘭溪、前彭貫占、後彭貫占、前朱占、西辛占、前梨元51個行政村。
Ⅷ 北新城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北新城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
東臨秀水公園,西鄰東辛庄,北鄰東馬庄,南鄰南新城,轄區面積206點7畝,共有住宅樓39棟,130多個單元,總戶數603戶,人口2369人,商鋪7家,現居住戶598家,現居住人口2369人。
北新城村委會配套用房面積500平方米
共有工作人員14名,其中書記1名,兩委幹部8名,好青年1名,隊長4名,黨員共計107名,建有公共服務大廳和會議室,軍人服務崗,家長學校,未成年人活動中心,圖書借閱室,健身場所約400平方米等服務設施。
在獲鹿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兩委幹部分工明確、積極配合下,牢記使命,認真學習,堅定信念,開拓創新,在廣大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有序地開展社區的各項工作。
北新城村與南海山村,東馬庄村,北海山村,西馬庄村,東辛庄村,高庄村,小畢村,石柏村,大畢村,黃峪村,大李庄村,下聶庄村,杜家莊村,張家莊村相鄰。
Ⅸ 興城市有多少個鄉鎮,分別叫什麼名字急急急
截至2016年,興城轄18個鄉鎮:曹庄鎮、沙後所鎮、東辛庄鎮、郭家鎮、紅崖子鎮、徐大堡鎮、高家嶺鎮、羊安滿族鄉、元檯子滿族鄉、白塔滿族鄉、望海滿族鄉、劉檯子滿族鄉、大寨滿族鄉、南大山滿族鄉、圍屏滿族鄉、鹼廠滿族鄉、三道溝滿族鄉、舊門滿族鄉、葯王滿族鄉。
1、曹庄鎮位於遼寧省興城市西郊,瀕臨渤海灣,海岸線長達17.5公里,是興城市海岸線最長的鄉鎮。曹庄鎮總面積73.5平方公里,地域遼闊,地勢平坦,盛產水稻,具備遼西走廊所有地理優越條件。
2、東辛庄鎮地處興城市西南隅,隔六股河與綏中相望,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交通十分便利,國道102線、沈山鐵路、京沈高速公路,鐵路橫貫境內。
3、郭家鎮位於興城市西北30公里處,轄區總面積119平方公里,有六個行政村和一個東華社區,總人口11333人。農業以玉米、花生種植為主,工業以礦山開采和礦石浮選加工為主,同時兼有商、飲、服、修企業近百家。
4、紅崖子鎮,位於遼寧省興城市中部,是興城市重點發展的中心小城鎮。紅崖子鎮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花生集散地,興城紅崖子花生是中國地理標志的特色農產品。
5、徐大堡鎮是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市下轄的一個鎮級行政單位,地處興城市東南瀕海前沿窗口地區,陸上、海上交通條件具佳,是本市內接內地、外聯外地最佳的經濟、文化、信息資源承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