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俄醫務人員多少人
① 中國對外援助的基本情況
中國對外援助的宗旨是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切實改善民生,促進受援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國對外援助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遵循平等互利、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原則。中國對外援助主要集中在工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文教衛生、民生服務等領域,盡量滿足受援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急需。援助方式主要包括成套項目建設、提供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願者和債務減免。援助資金主要包括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截至2011年底,中國政府幫助受援國建成了2200多個與當地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項目,改善了受援國基礎設施狀況,增加了稅收和就業,繁榮了城鄉經濟,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根據受援國要求,中國還派遣技術人員赴當地提供技術服務和指導,實施項目建成後的技術援助和單項技術援助。中國還向受援國提供了大批物資和少量現匯援助。中國政府為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長期以來一直重視援外培訓工作,近年來更加大了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已有14萬多名官員及管理和技術人員來華參加了培訓和研修。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環保等20多個領域。為減輕受援國負擔,推動國際社會履行減免發展中國家債務的承諾,中國政府在提供對外援助的同時,還減免了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對華到期政府債務。截至2011年底,已累計免除50個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到期債務391筆。中國還對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的國家及時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參加了印度洋海嘯、馬達加斯加颶風、海地地震、巴基斯坦洪災、非洲之角飢荒等重大國際救災行動。近5年來,中國對外共提供近200次的人道主義救災援助。自1963年以來,中國先後向69個發展中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派出醫務人員約21,000人次。目前共有60支醫療隊約1300多名醫務人員在57個發展中國家工作。自2005年起,中國開始對外派遣青年志願者工作。迄今,已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辛巴威、塞席爾等19個發展中國家派遣了470多名援外青年志願者,開展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體育教學、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方面的志願服務。中國對外援助促進了受援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加深了雙邊友好關系,樹立了「南南合作」的典範。
② 有多少中國人在俄羅斯
目前每年進入俄羅斯的中國人約為250萬人至500萬人之間,但長期在俄居住的中國人僅為50萬人以內。俄總統辦公廳副主任謝·普里霍季科援引「相當可靠」的資料稱,常住俄羅斯的中國公民總數不會超過20萬人。 在俄羅斯,中國人從事的職業相對集中在貿易、建築、農業和餐飲業等行業。少量華商在俄開辦小型工廠或公司,但有實力的並不多。目前,個體商販佔了在俄中國人的大部分。 呵呵,鬼來答吧。 在俄中國勞務人員數量僅次於個體商販。根據中俄政府間達成的協議,中方勞務公司一般只能根據與俄企業簽訂的勞務輸出合同向俄輸出勞動力。據俄《遠東問題》披露的數據,近幾年,中俄雙方勞務輸出合同金額約為1億至2億美元,年末在俄人數也僅為1萬人至1.2萬人左右。從數據上看,中國絕大多數勞務人員在俄法律范圍內活動,並未長期滯留不歸。 除了個體商販及勞務人員外,近年來,中國到俄羅斯求學的留學生數量也在增加,在遠東地區的留學生有上千人,全俄范圍內的數量更多一些。
③ 中國所援助過的國家
1、朝鮮
1960年,中國供應朝鮮10萬錠的棉紡設備,並供應其他項目。
1961年,中國援外支出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
1962年以後援外更超過了償債。
1958年至1963年,這個中國最困難的時段, 中國以無息貸款方式為朝鮮承擔了紡織廠、軸承廠、糖廠、熱工儀表廠、繼電器廠、電子管廠、無線電零件廠等29個成套項目。
2、蒙古
1956年,中國開始向蒙古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中國無償援助蒙古1.5億元人民幣。
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兩筆長期低息貸款,由於蒙古缺乏技術力量,援助項目都採取「交鑰匙」方式, 即中國包攬一切, 全部建成後把鑰匙交給蒙方就行了。
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發電廠、毛紡織廠、玻璃廠、造紙廠、磚瓦廠、蔬菜農場、養雞場、醫院、療養院、6座橋梁等21個項目,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
3、阿爾巴尼亞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鎖、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 從1954年起,中國向阿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阿總人口才200萬,平均給每人達4000多元(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有的地方農民干一天才8分錢)。
至1978年6月底,中國幫助阿興建了鋼鐵、化肥、制鹼、制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增建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等工業企業和通信、廣播、電視等設施,共計承擔了142個項目,其中建成的92個,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3個。
為建設這些項目,中國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 中國援阿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1公頃地400公斤,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軍援項目之繁、數量之大,也遠超出阿實際需要。
60年代初,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 1960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
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50年以來,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東歐等地區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經濟和技術援助。
(3)中國援俄醫務人員多少人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主要有8種方式:成套項目、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願者和債務減免。
成套項目
成套項目援助是指中國通過提供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等援助資金幫助受援國建設生產和民用領域的工程項目。
中方負責項目考察、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過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設備、建築材料,派遣工程技術人員組織和指導施工、安裝和試生產。項目竣工後,移交受援國使用。
成套項目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援助方式。從1954年開始,中國利用成套項目援助方式為越南、朝鮮兩國修復被戰爭破壞的鐵路、公路、港口、橋梁和市政交通等設施,並援建一批基礎工業,為兩國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此後,成套項目建設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在對外援助支出中一直佔有較大比例。目前,成套項目援助占對外援助財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幫助發展中國家建成2000多個與當地民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成套項目,涉及工業、農業、文教、衛生、通訊、電力、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
一般物資
一般物資援助是指中國在援助資金項下,向受援國提供所需生產生活物資、技術性產品或單項設備,並承擔必要的配套技術服務。
中國對外援助最早是從提供一般物資開始的。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在國內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為支持廣大亞非國家爭取民族解放和發展民族經濟,向上述國家提供了大量生產和生活物資。
除單項提供援外物資外,中國還配合成套項目建設提供各種配套設備和物資。中國始終將國內生產的質量最好的產品作為援助物資,提供的物資涉及機械設備、醫療設備、檢測設備、交通運輸工具、辦公用品、食品、葯品等眾多領域。
這些物資滿足了受援國生產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設備如民用飛機、機車、集裝箱檢測設備等,還促進了受援國裝備能力的提高和產業的發展。
技術合作
技術合作是指由中國派遣專家,對已建成成套項目後續生產、運營或維護提供技術指導,就地培訓受援國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幫助發展中國家為發展生產而進行試種、試養、試制,傳授中國農業和傳統手工藝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某一項專業考察、勘探、規劃、研究、咨詢等。
技術合作是中國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術合作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工業生產和管理,農業種植養殖,編織、刺綉等手工業生產,文化教育,體育訓練,醫療衛生,沼氣、小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地質普查勘探、經濟規劃等。
技術合作期限一般為1年至2年,必要時應對方要求,可以延長。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是指中國通過多雙邊渠道為發展中國家舉辦各種形式的政府官員研修、學歷學位教育、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其他人員交流項目。
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
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
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是指中國向受援國派出醫務人員團隊,並無償提供部分醫療設備和葯品,在受援國進行定點或巡迴醫療服務。
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是指中國在有關國家和地區遭受各種嚴重自然災害或人道主義災難的情況下,主動或應受災國要求提供緊急救援物資、現匯或派出救援人員,以減輕災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幫助受災國應對災害造成的困難局面。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對外緊急救援行動,並在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使救援行動更加快速有效,中國政府於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援外志願者
援外志願者是指中國選派志願人員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教育、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發展領域為當地民眾提供服務。目前,中國派出的志願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願者和漢語教師志願者。
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債務減免
債務減免是指中國免除部分發展中國家對華到期政府債務。對於受援國對華政府債務,中國政府從不施加還款壓力。
在受援國償還到期無息貸款遇到困難時,中國政府一向採取靈活的處理方式,通過雙邊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為進一步減輕經濟困難國家的債務負擔。
中國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2005年聯合國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08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2009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和2010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
先後6次宣布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系的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無息貸款債務。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個國家簽署免債議定書,免除到期債務380筆,金額達255.8億元人民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國網
④ 俄羅斯火災中國捐款了多少
中國政府向俄羅斯提供了100萬美元現匯援助和價值2000萬元人民幣的救援物資,由於森林大火位置發生在俄羅斯的西部地區,加之中國國內缺乏飛機等滅火設備,中國並沒有派救援隊和裝備前往。美國向俄羅斯提供了5萬美元救災援助。 截至目前,有超過550名外國救援人員、13架不同類型的外國飛機參與俄滅火工作。
⑤ 2020殉職的醫護人員統計人數多少
官方並沒有給出說明。
截止到2020年2月24日,全國共有476家醫療機構3387例醫務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病例(2055例確診病例,1070例臨床診斷病例和157例疑似病例);90%以上的醫務人員(3062例)來自湖北。
而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於2020年2月14日下午2時許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截止到2月11日24時,全國共報告醫務人員確診病例1716例,佔到全國確診病例的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佔全國死亡病例的0.4%。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佔全國死亡病例的0.4%。
(5)中國援俄醫務人員多少人擴展閱讀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廣大醫護人員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挺身而出、不畏犧牲,甘於奉獻、連續奮戰,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百姓的「安全指數」,贏得了全國人民的高度贊譽。但我們也遺憾地看到,不少醫護人員倒下了,有人還獻出了寶貴生命。
⑥ 4.2萬馳援武漢人民中90後有多少人
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
在這場「戰疫」里,青年力量成為了生力軍、主力軍。公開報道顯示,在4.2萬多名援鄂醫護人員中,90後有1.2萬多人,佔比三成。
沖在一線的多是年輕人,這批30歲左右的醫護人員,都是各自醫院的骨幹,受過良好的醫學教育,也有豐富的診療、護理經驗。
在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護士以年輕女性居多。護士跟患者接觸、溝通更多,所承擔的工作重,女性的心思比較細膩,把患者當作親人一樣照顧。
青年學子的使命和擔當:
在這次救治工作之中,白衣天使逆風而上的精神是十分寶貴的。當初疫情嚴重的時候,全國派出了4萬多名醫務人員。醫務人員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奔赴第一線,在那兒,每一個醫務人員都表現得非常積極勇敢。
這么多的醫務人員共同的努力救治,大大降低了我國的病死率。他們不畏艱辛,積極報名,挺身而出,逆風而上。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都要學習有這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⑦ 俄羅斯向中國派遣救援隊有多少人
俄新網RUSNEWS.CN莫斯科5月15日電 俄羅斯救援隊將飛往中國參與四川地震災區的救災工作。這是俄羅斯聯邦民防、緊急情況與消除自然災害後果部信息管理局向俄新社記者透露的。
消息說,「中國方面准備接受俄羅斯救援隊與醫務組參加地震災區的搜救和搶險工作。預計,緊急情況部的伊爾-76型飛機今天晚上將起飛前往中國」。
民防、緊急情況與消除自然災害後果部派遣29名救援人員、13名醫生和4個搜救犬隊,以及該部6名工作人員組成的行動隊。
信息管理局的消息指出,「俄羅斯救援人員攜帶了搜救儀器、專業救援設備和准備齊全的救援車,這種救援車能夠在無法通過的地帶行進」。
預計,俄羅斯將用下一班飛機派遣緊急情況部的流動醫院前往中國。
所有今天將飛往中國的救援人員擁有豐富的地震災區救援經驗,並且不止一次在世界各地參與過災區救援任務。
⑧ 中軍醫援助尚比亞,我國軍醫還援助過那些國家
還有坦尚尼亞、衣索比亞等。
1月10日,我國第21批援助尚比亞軍醫組搭乘阿聯酋航空EK303次航班,從上海啟程飛往尚比亞共和國首都盧薩卡。這批軍醫組有11名隊員,分別來自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所屬的4家醫院,涵蓋心血管內科、骨科、普外科等10個專業,80%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他們將在盧薩卡三軍總醫院執行為期一年的醫療援助和技術幫帶任務。
援助期間,軍醫專家組積極克服各種困難,承擔了埃軍總醫院的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耳鼻咽喉科等7個專業的門診、會診、手術、急診以及醫療帶教工作。一年裡,在軍醫專家組與埃軍總醫院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創造、填補了多個埃軍總醫院救治歷史第一和空白,無一例死亡和醫療差錯。
中國軍醫對其他國家的援助充分展示了中國軍醫過硬的專業技能和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