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生物質在中國有多少

生物質在中國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9-04 06:53:02

A. 全國有多少已建和在建生物質電廠

據悉,國家能源局和環保部稱,2015年在全國建設120個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示範項目,其中民用供熱面積逾600萬平方米,工業供熱逾1800噸/小時。預計總投資達50億元,建成後將替代化石能源供熱120萬噸標煤。

國家發改委曾專門下發《關於加強和規范生物質發電項目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促進生物質發電可持續健康發展。發改委特別指出,鼓勵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並下放熱電聯產項目的核准許可權;嚴禁摻燒化石能源,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國內生物質發電主要有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發電、沼氣發電三類,以農林生物質發電為主,佔全國生物質裝機容量的比例超過一半。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已有28個省開展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全國累計核准裝機容量1223萬千瓦,同比增加39%;並網容量為779萬千瓦。

按照能源「十二五」規劃,2015年生物質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300萬千瓦,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0萬千瓦,現有並網容量與規劃目標差距較大,一些項目核准後並未建設。

B. 我國目前常用的生物質能源有哪些

一、森林能源 森林能源是森林生長和林業生產過程提供的生物質能源,主要是薪材,也包括森林工業的一些殘留物等。森林能源在我國農村能源中佔有重要地位,1980年前後全國農村消費森林能源約1億噸標煤,占農村能源總消費量的30%以上

C. 生物質包括哪些

生物質包括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機物(如植物、動物及其排泄物)、垃圾及有機廢水等幾大類。生物質的能源來源於太陽,所以生物質能是太陽能的一種。生物質是是太陽能最主要的吸收器和儲存器,生物質通過光合作用能夠把太陽能積聚起來,儲存於有機物中,這些能量是人類發展所需能源的源泉和基礎。

生物質是地球上最廣泛存在的物質,它包括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這些有生命物質派生、排泄和代謝的許多有機質。各種生物質都具有一定能量。以生物質為載體、由生物質產生的能量便是生物質能。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直接或間接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

地球上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消費的能量,占太陽照射到地球總輻射量的0.2%。這個比例雖不大,但絕對值很驚人:經由光合作用轉化的太陽能是目前人類能源消費總量的40倍。可見,生物質能是一個巨大的能源。生物質能的主要來源有薪柴、木質廢棄物、農業秸稈、牲畜糞便、製糖作物廢渣、城市垃圾和污水、水生植物等。

利用現狀

中國對生物質能源利用極為重視,己連續在四個國家五年計劃將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列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開展了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如戶用沼氣池、節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氣工程、生物質壓塊成型、氣化與氣化發電、生物質液體燃料等,取得了多項優秀成果。

政策方面,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起已經正式實施,並於2006年陸續出台了相應的配套措施。這表明中國政府已在法律上明確了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質能在現代能源中的地位,並在政策上給予了巨大優惠支持。

2007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制訂的《中國對應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確認,2010年後每年將通過發展生物質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0.3億噸CO2當量。因此,中國生物質能發展前景和投資前景極為廣闊。

中國已經開發出多種固態填充床和流化床氣化爐,以秸稈、木屑、稻殼、樹枝為原料生產燃氣。2006年用於木材和農副產品烘乾的有800多台,村鎮級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近600處,年生產生物質燃氣2,000萬立方米。

近年來,中國生物油技術的開發取得較大進展。2013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進行了首次1號生物航空煤油飛機試飛。 這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和芬蘭之後,第四個擁有這項技術的國家。該技術以生物質或廢棄食用油為原料,通過轉化和提純製造航空煤油等高附加值產品。它不僅在技術上可行,也為解決所謂「地溝油」迴流餐桌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目前面臨的成本問題有望在大規模量產時逐步解決。

總體而言,中國生物質能源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發育還不夠完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整體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市場亟需規范。但隨著環保立法的加強和技術進步,生物質能源行業將會得到快速發展。

D. 生物質能資源有哪些

生物質能資源

一、 森林能源

森林能源是森林生長和林業生產過程提供的生物質能源,主要是薪材,也包括森林工業的一些殘留物等。森林能源在我國農村能源中佔有重要地位,1980年前後全國農村消費森林能源約1億噸標煤,占農村能源總消費量的30%以上,而在丘陵、山區、林區,農村生活用能的50%以上靠森林能源。

薪材來源於樹木生長過程中修剪的枝杈,木材加工的邊角余料,以及專門提供薪材的薪炭林。1979年全國合理提供薪材量8885萬噸,實際消耗量18100萬噸,薪材過樵1倍以上;1995年合理可提供森林能源14322.9萬噸,其中薪炭林可供薪材2000萬噸以上,全國農村消耗21339萬噸,供需缺口約7000萬噸。

二、農作物秸稈

農作物秸稈是農業生產的副產品,也是我國農村的傳統燃料。秸稈資源與農業主要是種植業生產關系十分密切。根據1995年的統計數據計算,我國農作物秸稈年產出量為6.04億噸,其中造肥還田及其收集損失約佔15%,剩餘5.134億噸。可獲得的農作物秸稈5.134億噸除了作為飼料、工業原料之外,其餘大部分還可作為農戶炊事、取暖燃料,目前全國農村作為能源的秸稈消費量約2.862億噸,但大多處於低效利用方式即直接在柴灶上燃燒,其轉換效率僅為10%一20%左右。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地區差異正在逐步擴大,農村生活用能中商品能源的比例正以較快的速度增加。事實上,農民收入的增加與商品能源獲得的難易程度都能成為他們轉向使用商品能源的契機與動力。在較為接近商品能源產區的農村地區或富裕的農村地區,商品能源(如煤、液化石油氣等)已成為其主要的炊事用能。以傳統方式利用的秸稈首先成為被替代的對象,致使被棄於地頭田間直接燃燒的秸稈量逐年增大,許多地區廢棄秸稈量已佔總秸稈量的60%以上,既危害環境,又浪費資源。因此,加快秸稈的優質化轉換利用勢在必行。

三、 禽畜糞便

禽畜糞便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質能源。除在牧區有少量的直接燃燒外,禽畜糞便主要是作為沼氣的發酵原料。中國主要的禽畜是雞、豬和牛,根據這些禽畜品種、體重、糞便排泄量等因素,可以估算出糞便資源量。根據計算,目前我國禽畜糞便資源總量約8.5億噸,摺合7840多萬噸標煤,其中牛糞5.78億噸,4890萬噸標煤,豬糞2.59億噸,2230萬噸標煤,雞糞0.14億噸,717萬噸標煤。

在糞便資源中,大中型養殖場的糞便是更便於集中開發、規模化利用的。我國目前大中型牛、豬、雞場約6000多家,每天排出糞尿及沖洗污水80多萬噸,全國每年糞便污水資源量1.6億噸,摺合1157.5萬噸標煤。

四、 生活垃圾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中國城鎮垃圾的產生量和堆積量逐年增加。1991和1995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分別為5.88億噸和6.45億噸,同期城鎮生活垃圾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遞增。1995年中國城市總數達640座,垃圾清運量10750萬噸。

城鎮生活垃圾主要是由居民生活垃圾,商業、服務業垃圾和少量建築垃圾等廢棄物所構成的混合物,成分比較復雜,其構成主要受居民生活水平、能源結構、城市建設、綠化面積以及季節變化的影響。中國大城市的垃圾構成已呈現向現代化城市過渡的趨勢,有以下特點:一是垃圾中有機物含量接近1/3甚至更高;二是食品類廢棄物是有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三是易降解有機物含量高。目前中國城鎮垃圾熱值在4.18兆焦/千克(1000千卡/千克)左右。

參考資料: 江蘇海國節能審計事務有限公司

E. 我國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有哪些

1.我國的生物質能資源情況

我國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能資源,據測算,我國理論生物質能資源50×108t左右,是我國目前總能耗的4倍。生物質能資源按原料的化學性質分,主要為糖類、澱粉和木質纖維素類。按原料來源分,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農業生產廢棄物,主要為作物秸稈。(2)薪柴、枝丫柴和柴草。(3)農林加工廢棄物,木屑、谷殼和果殼。(4)人畜糞便和生活有機垃圾等。(5)工業有機廢棄物、有機廢水和廢渣等。(6)能源植物,包括所有可作為能源用途的農作物、林木和水生植物資源等。其中來源最廣、儲量最大、利用前景最可觀的是農業生物質和林業生物質這兩大類。

1)農業生物質

農業生物質資源包括農產品加工廢棄物和農作物秸稈,如圖7.13所示。農產品加工廢棄物有花生殼、玉米芯、稻殼和甘蔗渣等;農作物秸稈包括水稻秸稈、小麥秸稈和玉米秸稈等。據統計,我國各地區主要農業生物質的可利用總量約為5.6×108t,排名前三的地區分別是山東、河南、河北,而秸稈類農業生物質資源利用的主要方向為24%用於飼用,15%用於還田,2.3%用於工業,剩餘的約60%用於露地燃燒或薪柴。因此,我國的農業生物質資源的應用潛力非常大。

圖7.16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主要技術

2)化學轉化

生物質的化學轉化涉及氣化、液化和熱解等三個方面。

(1)氣化:

生物質氣化是指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藉助氧氣或水蒸氣的作用,使高聚合的生物質發生熱解、氧化、還原等反應,最終轉化為CO,H2和低分子烴類等可燃氣體的過程。在我國,應用生物質氣化技術最廣的領域是生物質氣化發電(BGPG)。生物質氣化發電的成本約為0.2~0.3元/(kW·h),已經接近或優於常規發電,其單位投資約為3500~4000元/kW,僅為煤電的60%~70%,具備進入市場競爭的條件,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2)液化:

生物質液化技術是指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進行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的過程。通過液化,可將生物質轉化成高熱值的液體產物,即將固態的大分子有機聚合物轉化成液態的小分子有機物,生物柴油就是利用生物質液化技術生產出的可再生燃料。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棕櫚等在酸性或鹼性催化劑和高溫的作用下發生酯交換反應,生產相應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經過洗滌乾燥後得到生物柴油。與傳統的石化能源相比,其硫和芳烴含量低,十六烷值高,閃點高,具有良好的潤滑性,可添加到化石柴油中。

(3)熱解:

生物質熱解是指利用熱能將生物質的大分子打斷,從而轉化為含碳原子數目較少的低分子化合物的過程,即生物質在完全缺氧條件下,經加熱或不完全燃燒後,最終轉化成高能量密度的氣體、液體和固體產物的過程,而木炭就是利用生物質熱解技術生產出的重要產物。木炭產品包括白炭、黑炭、活性炭、機制炭四大類,其中應用范圍最廣的是活性炭。活性炭是具有發達孔隙結構、強吸附力、比表面積巨大等一系列優點的木炭。在我國,活性炭廣泛應用於葡萄糖、味精和醫葯等產業的生產。

3)生物轉化

生物轉化技術是指依靠微生物發酵或者酶法水解作用,對生物質進行生物轉化,生產出乙醇、氫、甲烷等液體或氣體燃料的技術。生物轉化的生物質原料包括澱粉和木質纖維素兩大類。玉米、木薯、小麥等澱粉類糧食作物是生物轉化的主體,但是以農作物為原料轉化的產品成本較高,且易受土地和人口的因素限制,產量無法大幅度增加。因此以廉價的農作物廢料等木質纖維素為原料的生物轉化技術才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有效途徑。然而,木質纖維素的結構和組分與澱粉類原料有很大的不同,解決高效、低成本降解木質纖維素原料的問題是木質纖維素轉化產物取代化石燃料的根本途徑。

F. 中國生物質能源發展的現狀、前景、目前遇到的問題(主要是經濟方面的可以有部分的技術方面的)

現狀:起步階段。十一五期間,在石元春院士的倡導下,北京已經有部分公司進行了產業化的探索,並取得了不錯的效益;十二五期間列入重點發展項目,用整整的一章進行了詳盡闡述,這幾年一定會是生物質飛速發展的一個五年。
前景:前途無量。傳統化石能源日漸枯竭,新的能源必須開發。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都是新的清潔能源,而在這幾種清潔能源中生物質能的基元物質的量是最大的。
問題:沼氣這種生物質能已經比較成熟;生物乙醇是生物質能非常大的一塊兒,其還是有很大的問題要解決:1,澱粉發酵,糧食危機的影響造成糧食發酵酒精不太現實。2,通植物纖維素發酵,副產物的抑菌作用和菌類的轉化效率都是要解決的問題。

G. 集中在依靠傳統的生物質資源作為能源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主要是遠低於發達國家人均1.83 噸油當量

1引言生物質發電以秸稈(包括棉花、小麥、玉米等秸稈)以及農林廢棄物(如樹皮)為原料,通過直燃發電的技術產生綠色電力,除了可以增加清潔能源比重、改善環境,還可以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意義重大。我國利用農林廢棄物規模化發電尚處於起步階段,生物質發電技術不成熟、項目造價高,總投資大,運行成本高,盡管國家給予了電價優惠政策,但盈利水平還是不如常規火電。究其原因,一是單位造價高,二是燃料成本高,三是生物質發電企業實際稅率太高。《可再生能源法》規定農林廢棄物生物質發電應享受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但相關政策和措施尚未出台。在國外,以高效直燃發電為代表的生物質發電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丹麥率先研發的農林生物質高效直燃發電技術被聯合國列為重點推廣項目。農林生物質發電產業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印度、巴西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也積極研發或者引進技術建設相關發電項目。在國土面積只有我國山東省面積1/4強的丹麥,已建立了15家大型生物質直燃發電廠,年消耗農林廢棄物約150萬噸,提供丹麥全國5%的電力供應。國外鼓勵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的政策主要體現在價格激勵、財政補貼、減免稅費等方面,力度非常大。2生物質燃料發電2.1生物質燃料生物質能源是以農林等有機廢棄物及利用邊際土地種植的能源植物為主要原料進行能源生產的一種新興能源。能源問題是2l世紀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能源問題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難題,石化能源不僅不可再生,儲量有限,且燃燒後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氮、硫的氧化物及其他一些有害氣體。嚴重污染了環境,導致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生物物種多樣性降低、荒漠化等諸多生態問題。在2010~2020年,全球的能源使用模式可能快速轉變,再生能源定會取代石化燃料。生物質燃料包括植物材料和動物廢料等有機物質在內的燃料,是人類使用的最古老燃料的新名稱。生物質燃料多為莖狀農作物經過加工產生的塊裝環保新能源,其直徑一般為6~8毫米,長度為其直徑的4~5倍,破碎率小於1.5%~2.0%,干基含水量小於10%~15%,灰分含量小於1.5%,硫含量和氯含量均小於0.07%,氮含量小於0.5%。按照生物質的特點及轉化方式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3種生物質燃料。我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包括畜禽糞便發展沼氣、農作物秸稈生產燃氣、糧食作物轉化能源作物以及油料作物轉化為生物質柴油這四大類。不同的燃料產生不同的熱值。2.2生物質燃料發電概念生物質燃料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一般分為直接燃燒發電技術和氣化發電技術。包括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填埋氣發電、沼氣發電。生物質能直接燃燒發電是以農作物秸稈和林木廢棄物為原料,進行簡單加工,然後輸送到生物質發電鍋爐,經過充分燃燒後產生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的高新技術。燃燒後產生的灰粉有加工成鉀肥返田,該過程將農業生產原本的開環產業鏈子轉變為可循環的閉環產業鏈,是完全的變廢為寶的生態經濟。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又稱生物質發電系統,利用氣化爐把生物質轉化為可燃氣體,經過除塵、除焦等凈化工序後,再通過內燃機或燃氣輪機進行的發電。過程包括三方面:生物質氣化;氣體凈化;燃氣發電。既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又可以解決各種有機廢棄物的環境污染。正是基於以上原因,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研究和應用,並日趨完善。2.3生物質燃料發電的意義緩解能源短缺的危機;增加我國清潔能源比重;改善環境;擴大鄉鎮產業規模,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秸稈發電的主要燃料,來源於小麥秸稈、玉米秸稈、稻草稻殼、棉花秸稈、林業間伐及加工剩餘物等農林廢棄物。秸稈發電變農民在田間無序焚燒,為集中燃燒並發電、造肥,節省了大量煤炭資源,並增加農民收入。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旗下的國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引進丹麥先進的生物質直燃發電技術,於2006年12月1日建成投產了中國第一個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國能單縣1×25MW生物質發電工程,實現了中國大容量生物質直燃發電零的突破。該電廠2007年全年穩定運行8200多個小時,發電2.2億千瓦時,消耗農林剩餘物20多萬噸,為農民增加收入5000萬元以上。農民生活用能,秸稈燃燒效率僅約為15%,而直燃發電鍋爐可將熱效率提高到90%以上。秸稈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在生長和燃燒中不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量,不但可以替代部分化石燃料,而且還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據測算,中國可開發的生物質能資源總量近期約為5億噸標准煤,遠期可達10億噸標准煤。即使按5億噸標准煤計算,生物質發電可滿足中國能源消費量的20%以上的電力,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5億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減排量近2500萬噸。除此之外,秸稈燃燒產生的灰分還可作為優質鉀還田使用,一台2.5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機組年生產達8000噸左右灰分。2.4物質燃料發電技術的應用生物質能發電技術主要包括:直接燃燒發電技術、熱化學轉換發電技術、生物化學轉換發電技術等3種途徑。(1)直接燃燒發電技術。是指生物質原料送入適合的鍋爐內燃燒,生產蒸汽,產生的蒸汽膨脹做功,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生物質的直接燃燒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將是我國生物質能利用的主要方式。當前改造熱效率僅為10%左右的傳統燒柴灶,推廣效率可達20%~30%的節柴灶,其技術簡單、易於推廣,是效益明顯的節能措施。(2)熱化學轉換發電技術。生物質的熱化學轉換是指在一定的溫度和條件下,使生物質汽化、炭化、熱解和催化液化,以生產氣態燃料、液態燃料和化學物質的技術,由燃料的熱能轉換為電能的方式。(3)生物化學轉換發電技術。指汽輪機和往復式發動機以生物化學轉換燃料作為主要的燃料來源,以發動機的動力驅動發電機發電的過程。生物質的生物化學轉換包括有生物質-沼氣轉換和生物質-乙醇轉換等。沼氣轉化是有機物質在厭氧環境中,通過微生物發酵產生一種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可燃性混合氣體即沼氣,乙醇轉換是利用糖質、澱粉和纖維素等原料經發酵製成乙醇。沼氣發電是指汽輪機和往復式發動機以沼氣作為主要的燃料來源,以發動機的動力驅動發電機發電的過程。2.5燃料發電成本分析2.5.1生物質燃料價格上漲的原因現在機耕,秸稈粉碎、勞務費、柴油價格等都很高。2007年小麥留在30cm左右。省時省力,每小時能割3.3~4.0km留在15cm以下,每小時只能割2.0km左右,還額外增加成本15~30元。將秸稈收割收集每畝成本約50~80元。加上運輸等費用,成本將急劇增加。2008年的油價比2007年更高,秸桿價格必然上漲。今後柴油價格是否還會再升,是決定秸稈價格主要因素之一。2.5.2設備運行某電廠原有4台發電機組已拆去較老的2台,其廠房用為生物質燃料儲存廠房,其餘2台15MW機組保留。其中一台鍋爐投資4560萬元更換成SF一75/3.82一T型鏈條爐排蒸汽鍋爐。參數為:鍋爐最大出力75t/h;主蒸汽溫度450℃;主蒸汽壓力3.82MPa。上料系統在原輸煤系統適當改造而成,由於秸稈燃料是按一定規格的散料收購。與燃煤大體相當,所以輸送系統不需作大的改動,改造時間短。運行中只在下料斗處有專人監管。當發生堵塞時及時清理。目前,摻泥沙尚未有採用清理防止措施。在收購時把好關。投運來的運行效果較好,多種秸桿混燒不僅沒有結焦而成為有效充足的燃料供給的一種手段,可因地制宜參考這種方式。2.5.3運行經濟分析由於收購燃料價格上漲到310元/t,運行成本約為0.586元/(kW˙h),上網電價為0.635元/(kW˙h)(含0.25元/(kW˙h)的補貼)時,尚盈餘0.049元/(kW˙h),約滿負荷運行5500h計算可贏利404.25萬元,考慮每年還本付息473.2萬元,還本付息後要虧損68.95萬元,約每年運行小時數達到6500h才基本持平。從以上估算看,政府出台的政策也要隨著市場變化適當調整,否則這些綠色能源很難維持下去,投資者也會很快退出生物質發電這個市場。2.5.4環境效益生物質能是一種可再生、CO零排放、SO2、NO、含塵質量分數極低的清潔能源,是化石能源很好的替代燃料。歐洲國家對生物質電廠賦予的職責是消耗秸稈維護大氣環境,對於生物質發電給予較大的補貼,不考慮電廠的連續運行時間和盈利問題。目前,出台的相關政策支持度已很大。但隨著市場變化其支持力度還應相應跟上,使這一新興產業更好地發展。2.6生物質燃料發電現狀及前景2.6.1我國農林固體生物質燃料特性作為能源的農林固體生物質,與化石燃料能源有很大的區別。農林固體生物質將具有可再生性,只要人類行為得當,這種能源就不會枯竭,可以周而復始的產生;生物質能的利用不會導致大氣圈內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凈增加積累,從而減緩地球的溫室效應;農林固體剩餘物的分布密度低,品種多樣,依照區域、氣候、地形、土壤、地形的不同而差別巨大,為原料的收集、運輸、加工和規模化利用帶來困難。生物質燃料的特點:(1)揮發份含量高,一般超過65%;(2)固定碳含量低,一般不超過20%;(3)低位發熱量約比煤小40%;(4)含灰量顯著低於煤,一般不超過l0%;(5)含硫量幾乎比煤低一個數量級;(6)灰熔點比煤低200~300℃。2.6.2現狀及發展我國的生物質熱解氣化及熱利用技術近年來也有長足的發展。目前全國已建成農村氣化站200多個,谷殼氣化發電設備100多台(套)。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的「4MW生物質氣化聯介循環發電系統」以谷殼、木屑、稻草等多種生物質廢棄物為原料,發電效率可達20%~28%,能滿足農村處理農業廢棄物的需要。中國生物質燃料發電已具有了一定的規模,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的許多糖廠利用甘蔗渣發電。廣東和廣西2省(區)共有小型發電機組300餘台,總裝機容量800MW,雲南也有一些甘蔗渣電廠。中國第一批農作物秸稈燃燒發電廠在河北石家莊晉州市和山東菏澤市單縣建設。國家高科技發展計劃(「863」計劃)已建設4MW規模生物質(秸稈)氣化發電的示範工程,系統發電效率可達到30%左右。世界生物質發電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世界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後,丹麥開始積極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稈等生物質發電。自1990年以來,生物質發電在歐美許多國家開始大發展。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各種農作物每年產生秸稈6億多噸,其中可以作為能源使用的約4億噸,全國林木總生物量約190億噸,可獲得量為9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總量約為3億噸。如加以有效利用,開發潛力將十分巨大。最近幾年來,國家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等大型國有、民營以及外資企業紛紛投資參與中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建設運營。截至2007年底,國家和各省發改委已核准項目87個,總裝機規模220萬千瓦。全國已建成投產的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超過15個,在建項目30多個。可以看出,中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發展正在漸入佳境。3結語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新世紀,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經濟發展的趨勢所在,面對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環境的污染,生物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曙光。生物能源作為可再生、污染小的能源,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必將為21世紀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注入強大的推動力。國外生物質能源在燃料生產與發電方面的應用起步較早,主要利用農作物、農林廢棄物及加工廠廢棄物來進行燃料生產與發電;我國生物質能源起步相對較晚。存在局限性。面臨能源短缺問題。全世界都在謀求以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為指導,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從保護人類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出發,充分有效地利用可再生的、巨大的生物質能源。而能源開發的一個很有潛力的方向便是充分利用生物質能源。這是解決全世界面臨的能源短缺問題的有效途徑。河北浩瀚農牧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發布,有意者請咨詢官網

H. 中國有多少種生物

中國國土遼闊,海域寬廣,自然條件復雜多樣,加之有較古老的地質歷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區已抬升為陸地),孕育了極其豐富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物種,及其繁復多彩的生態組合,是全球12個「巨大多樣性國家」之一。中國是地球上種子植物區系起源中心之一,承襲了北方第三紀、古地中海古南大陸的區系成分;動物則匯合了古北界和東洋界的大部分種類。中國的種子植物有30000餘種,僅次於世界種子植物最豐富的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種,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國家。中國有脊椎動物6300餘種,其中鳥類1244種,佔世界總數的13.7%,中國有魚類3862種,佔世界總數的20.0%,都居世界前列。不僅如此,特有類型之多,更是中國生物區系的特點。已知脊椎動物有667個特有種,為中國脊椎動物總種數的10.5%,種子植物有5個特有科,247個特有屬,17300種以上的特有種。
希望採納

I. 現在生物質發電補貼還有嗎往後幾年前景怎麼樣

生物質能利用的方式主要是直接燃燒、發電、氣化和轉變為成型燃料。所謂生物質氣化是指利用工業手段將秸稈變成天然氣,用秸稈轉變而成的天然氣雖然與煤相比缺乏競爭力,但是和煤氣、天然氣相比是具有競爭力的。秸稈氣化也可解決小區域集中供氣問題。此外生物質成型燃料是替代煤的好產品。成型燃料在我國已實踐了幾年,技術已比較成熟,如秸稈固化成型是成熟的技術。

近年來,隨著對可再生能源的加大開發、利用,生物質能發電得到了快速發展。2016年我國生物質能發電項目裝機容量達到1224.8萬千瓦,較2015年再增加104.9萬千瓦,發電量達到634.1億千瓦時,相當於2/3個三峽水電。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生物質發電項目達到了665個,僅2016年一年內就再添66個項目,成為投資領域的新寵。

圖表:2012-2017年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累計裝機容量(單位:GW)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分布式能源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J. 生物質能發展現狀與前景

我國生物質成型燃料仍處於發展初期,受限於農村市場,專業化程度不高,大型企業主體較少,市場體系不完善,尚未成功開拓高價值商業化市場。迄今,生物質能一直處於「一入能源深似海,從此碰壁是常態」的尬尷局面。但事實上,生物質能是新興的生態能源,包含任何可再生或可循環有機物質,科學合理地對其開發和利用,能夠擁有千億級的產業市場。

與傳統能源行業相比,生物質能具有可再生、污染低、分布廣等特性。嚴酷的現實已經倒逼著人類社會必須尋找和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我們中國尤其如此。生物質能源可以覆蓋化石能源的全品類,因此這個產業興旺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國家能源局此前發布的《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全國可作為能源利用的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生活垃圾與有機廢棄物等生物質資源總量每年約4.6億噸標准煤。截至2020年「十三五」規劃末,生物質能在可再生能源中佔比將達到30%,超過光伏和風電的總和。據了解,我國生物質重點產業將實現規模化發展,成為帶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型產業。
生物質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這些植物以生物質作為媒介儲存太陽能。屬再生能源。據計算,生物質儲存的能量為270億千瓦,比目前世界能源消費總量大2倍。人類歷史上最早使用的能源是生物質能。19世紀後半期以前,人類利用的能源以薪柴為主。當前較為有效地利用生物質能的方式有: (1) 製取沼氣。主要是利用城鄉有機垃圾、秸稈、水、人畜糞便,通過厭氧消化產生可燃氣體甲烷,供生活、生產之用。(2) 利用生物質製取酒精。當前的世界能源結構中,生物質能所佔比重微乎其微。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8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55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39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13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7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903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44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89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75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