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區梅溪鎮有多少人口
1. 福建省福州市有哪些鎮
鼓樓區轄8個街道:相國寺街道、新華街道、卧龍街道、州橋街道、西司門街道、九村街道、五一街道、仙人庄街道。
台江區轄12街道:茶亭街道、洋中街道、蒼霞街道、雙杭街道、幫洲街道處、義洲街道、上海街道、瀛洲街道、新港街道、後洲街道、鰲峰街道、寧化街道。倉山區轄8個街道、5個鎮:倉前街道、下渡街道、臨江街道、三叉街街道、上渡街道、對湖街道、東升街道、金山街道、建新鎮、倉山鎮、蓋山鎮、城門鎮、螺洲鎮。馬尾區轄1個街道、3個鎮:羅星街道、馬尾鎮、亭江鎮、琅岐鎮。晉安區轄3個街道、4個鎮、2個鄉:茶園街道、王莊街道、象園街道、岳峰鎮、鼓山鎮、新店鎮、宦溪鎮、壽山鄉、日溪鄉。閩侯縣全縣轄1個街道、8個鎮、6個鄉:甘蔗街道、白沙鎮、南嶼鎮、尚干鎮、祥謙鎮、青口鎮、南通鎮、上街鎮、荊溪鎮、竹岐鄉、鴻尾鄉、洋里鄉、大湖鄉、廷坪鄉、小箬鄉;江洋農場。連江縣鎮∶ 馬鼻鎮 | 丹陽鎮 | 東岱鎮 | 東湖鎮 | 官坂鎮 | 敖江鎮 | 浦口鎮| 透堡鎮 | 黃岐鎮 | 曉沃鎮 | 筱埕鎮 | 琯頭鎮 | 坑園鎮 | 苔籙鎮 | 長龍鎮
鄉∶ 潘渡鄉 | 蓼沿鄉 | 下宮鄉 | 江南鄉 | 馬祖鄉(即台灣省連江縣,未實際控制)|安凱鄉
民族鄉∶ 小滄畲族鄉羅源縣轄6個鎮、4個鄉和1個畲族鄉閩清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庄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下祝鄉、桔林鄉。永泰縣縣人民政府駐樟城鎮,全縣轄9個鎮、12個鄉:樟城鎮、嵩口鎮、梧桐鎮、葛嶺鎮、城峰鎮、清涼鎮、長慶鎮、同安鎮、大洋鎮、塘前鄉、富泉鄉、嶺路鄉、赤錫鄉、洑口鄉、蓋洋鄉、東洋鄉、霞拔鄉、盤谷鄉、紅星鄉、白雲鄉、丹雲鄉。平潭縣全縣轄7個鎮、8個鄉:潭城鎮、蘇澳鎮、流水鎮、澳前鎮、北厝鎮、平原鎮、敖東鎮、白青鄉、嶼頭鄉、大練鄉、蘆洋鄉、中樓鄉、東庠鄉、嵐城鄉、南海鄉。共有200個居委會、行政村。
福清轄7個街道辦事處、17個鎮:玉屏街道、龍山街道、龍江街道、音西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陽下街道,海口鎮、城頭鎮、南嶺鎮、龍田鎮、江鏡鎮、港頭鎮、高山鎮、沙埔鎮、三山鎮、東瀚鎮、漁溪鎮、上逕鎮、新厝鎮、江陰鎮、東張鎮、鏡洋鎮、一都鎮。長樂全市轄:吳航街道、航城街道、漳港街道、營前街道、首占鎮、玉田鎮、松下鎮、江田鎮、古槐鎮、文武砂鎮、鶴上鎮、湖南鎮、金峰鎮、文嶺鎮、梅花鎮、潭頭鎮、羅聯鄉、猴嶼鄉。
琅岐經濟區轄1鎮(琅岐鎮)及1個度假區(旅遊度假區管理處)
2. 安吉有哪些鄉鎮
安吉縣下轄8鎮3鄉,分別為梅溪鎮、天子湖鎮、鄣吳鎮、杭垓鎮、孝豐鎮、報福鎮、章村鎮、天荒坪鎮、溪龍鄉、上墅鄉、山川鄉。
1、梅溪鎮
梅溪鎮位於安吉縣東北部,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歷來商貿發達,水陸交通便利。她曾經是唐宋的商貿名鎮,民國之後,一直擁有安吉「小上海」之稱。
如今,她是安吉縣「一主三副」重點發展城鎮之一;湖州市確立的17個重點培育中心鎮之一;浙江省省級中心鎮;浙江省第三批小城市培育重點鎮;全國重點鎮。
2、天子湖鎮
天子湖鎮成立於2012年5月,由原高禹鎮、良朋鎮合並而成。鎮域面積198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和3個居民區,常住人口5.7萬,省屬南湖監獄坐落其間。
浙北地區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興商貿新城、新型工業重鎮正在"搶先崛起、率先示範"。
3、溪龍鄉
溪龍鄉位於安吉縣東北部,區域面積3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278畝,山林面積14700畝。轄6個行政村,76個村民小組,0.86萬人,是一個半山區半平原的小鄉。
地處亞熱帶季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43℃,年降雨量1496毫米,大氣三項指標均達一級標准,水質標准達I級。水陸交通便利,11省道和西苕溪穿境而過。物產資源豐富,盛產安吉白茶和建築砂石。
4、杭垓鎮
杭垓鎮位於安吉縣的西部,東鄰孝豐鎮,南接報福鎮,西北與安徽省的廣德、寧國交界。
全鎮轄區面積266.56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340個村民小組,2004年年末總人口35026人,是安吉縣轄區面積第二、人口第四的大鎮。社會建設及工業經濟發展較快,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15億元。
5、山川鄉
山川鄉位於安吉縣南端,東界餘杭市、南鄰臨安市,西北與天荒坪接壤。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首個「全國環境優美鄉」,為湖州市「文明鄉」、「筍竹鄉」。
3. 甲子的甲子村
浙江湖州市甲子村
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梅溪鎮下轄村,位於梅溪鎮的西北部,梅青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村域總面積1076.17畝:其中水田1002.6畝、山林面積120畝,下轄17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1970人,總戶數585戶。村內主要企業有:磚瓦廠、茶廠,物產資源有灰石、紅砂石。
雲南玉龍甲子村
是雲南省玉龍自治縣大具鄉下轄村,該行政村隸屬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大具鄉,地處大具鄉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50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0公里。轄聯合村、大洋槽村、黑水村、青松村、一碗水村、雪花村等1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37戶,有鄉村人口2063人,其中農業人口2056人,勞動力113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93人。
全村國土面積 96.61 平方公里,海拔 2,785.00 米,年平均氣溫 10.00 ℃,年降水量 1,200.00 毫米,適合種植 糧食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3,863.70 畝,人均耕地 10.0 畝,林地 77,620.00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3,004.24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00.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旅遊業為主。
廣州市甲子村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馬場路和花城大道交界,現為小區式建設,周邊建設見下表
公交:4013854581188644293137140227
中小學: 華師附屬南國實驗學校、天河區第一實驗小學 幼兒園: 春田幼兒園、海濱幼兒園 郵局: 平月路郵政所、體育東路郵局 銀行: 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 學校: 廣安駕駛學校、暨南大學理工學院 醫院: 廣州華僑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1醫院 餐飲: 尚品粥酒家、諾曼底西餐廳 購物: 南國超市、南國肉菜超市
4. 梅溪鎮的歷史沿革
因西苕溪沿岸盛開紫梅而得名。上古時期,梅溪屬於感潮區,傳說是「吳王送女」之地,李宗諤《圖經》記載:「荊溪(今屬梅溪鎮)至吳山下,每日潮高二尺,倒流七十里,雲是吳王送女潮。」春秋戰國時期,梅溪已經有人定居。章灣村出土的龍山土墩墓群,姚土斗村出土的六墩山、翠雲山墓群,烏山村出土的烏山墓群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秦統一中國後直到西漢,梅溪屬於故鄣縣(今安吉全境,長興以及安徽廣德的部分地區)。 東漢中平二年,梅溪開始隸屬於原鄉縣(今安吉北部、長興泗安、和平一帶,縣治在今泗安)。 東漢末年,孫策在梅溪建立糧倉,糧倉所在地也被命名為倉山。三國兩晉時期,梅溪仍隸屬原鄉縣。 南北朝時,梅溪已是遠近聞名的竹木市場了,史載「陳高祖(陳霸先)為舟木在安吉梅溪之曲」。隋開皇九年,梅溪隨原鄉縣並入綏安縣(今廣德)。隋仁壽二年,梅溪開始屬於長城縣(今長興、安吉北部一帶,縣治在今李家巷)。 唐朝初期恢復原鄉縣,並在梅溪建鎮,駐兵戎守,梅溪還成為原鄉縣縣治所在地(《譚其驤歷史地理圖冊》有標記)。唐麟德元年,廢原鄉縣,梅溪重新回歸安吉縣。《湖州府志》記載:五代後梁時梅溪鄉領梅溪鎮,這說明梅溪鎮在五代後梁前就已建置定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了。宋代已是商賈雲集,人煙稠密的市鎮,據嘉泰《吳興志》記載:「今為鎮六:烏墩(今桐鄉烏鎮)、施渚(今吳興埭溪)、梅溪、四安(今長興泗安)、新市、和平。」時為湖州地區六大鎮之一。明、清兩朝稱作定福鄉。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安吉縣在梅溪設立河泊所。明末,正德帝朱厚照下江南時巡幸梅溪紅廟村,回京後令人在此大興土木,建造一紅牆廟宇,紅廟因此得名。清末,天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於梅溪興兵20萬大敗清總兵李定太,清軍潰走湖州。民國時期稱紫梅鎮,屬梅墅區。1949年4月27日,梅溪解放,解放後屬昆銅區。1951年3月,安吉縣人民政府遷入,改為直屬鎮,至1958年11月,為縣治達7年有餘。1992年9月撤銷荊灣鄉並入梅溪鎮。2000年1月,曉墅鎮並入梅溪鎮,政府駐地遷至曉墅村。2012年5月,昆銅鄉並入梅溪鎮。
5. 安吉各地區人口
所轄鄉鎮 遞鋪鎮、孝豐鎮、梅溪鎮、報福鎮、杭垓鎮、良朋鎮、高禹鎮、章村鎮、天荒坪鎮、鄣吳鎮、南湖林場虛擬鎮。昆銅鄉、溪龍鄉、皈山鄉、上墅鄉、山川鄉、繅舍鄉、西畝鄉、高禹鄉、永和鄉。全縣總人口43213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遞鋪鎮114247 ;梅溪鎮50505 ;安城鎮20264;良朋鎮11898;鄣吳鎮10615;杭垓鎮12885;孝豐鎮44831;報福鎮17031;章村鎮14414;天荒坪鎮21590;昆銅鄉15516;溪龍鄉8567;西畝鄉9443;高禹鄉22960;永和鄉12343;繅舍鄉7876;皈山鄉9014;上墅鄉14097; 山川鄉5221;南湖林場虛擬鎮8822。
6. 閩清是不是有十幾個都.具體分布在哪裡
是24個都,是宋代時的行政區劃。
閩清一都(今梅城、梅溪鎮)。
二都(今雲龍鄉)。
三都(今坂東鎮文定、樓下、下洋、秋峰、壢埔及湖頭廣德洋)。
四都(今三溪鄉);五都(今塔庄鎮及柯洋)。
六都(今坂東 鎮大部及今塔庄榕坪)。
七都(今塔庄鎮蓮宅、秀環、下庄、坪溪、斜洋、高峰、地藏、濂溪等地)。
八都、九都、十都(今屬省璜鄉)。
十一都(今為池園鎮)。
十二都(今為上蓮鄉)。
十四都(即今金沙鄉)。
十五都(今白中鎮)。
十六都(今白樟鎮)。
十七都(今白樟鎮下盧、白雲山、雄江鎮)。
十九都、二十都(今東橋鎮)。
二十一、二十二都(今為下祝鄉)。
二十三、二十四都(今屬桔林鄉)。
現行行政區劃:
2000年底,閩清縣轄梅城、東橋、雄江、梅溪、金沙、白樟、白中、坂東、池園、塔庄、省潢11個鎮,下祝、桔林、雲龍、三溪、後佳、佳頭、上蓮、7個鄉,設17個居委會、271個村委會。
面積1466平方千米,人口30.41萬人。
7. 閩清縣有多少人口
中文名稱:閩清縣 下轄地區:梅城鎮等 政府駐地:梅城鎮 電話區號:0591 郵政區碼:350800 面積:1468.8平方千米 人口:2006年,30萬 方言:閩東方言福州話 著名景點:黃楮林自然保護區等 車牌代碼:閩A 拼音:Minqing Xian 代碼:350124 目錄
地理位置 行政轄區 歷史沿革 經濟建設 經濟概況 工業經濟 農業經濟 2010年概況城鄉建設 鄉鎮簡介 梅城鎮 梅溪鎮 白樟鎮 金沙鎮 白中鎮 池園鎮 坂東鎮 塔庄鎮 省璜鎮 雄江鎮 東橋鎮 雲龍鄉 上蓮鄉 三溪鄉 桔林鄉 下祝鄉地質 地形 氣候 環境治理 資源 經濟 總述 工業 農業 招商引資 社會事業文化建設 教育事業 閩清一中閩清勝跡 旅遊 總述 白岩寺 懸魚洞 美女妝鏡 龍洞 南蛇出洞附·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行政區劃展開地理位置 行政轄區 歷史沿革 經濟建設 經濟概況 工業經濟 農業經濟 2010年概況城鄉建設 鄉鎮簡介 梅城鎮 梅溪鎮 白樟鎮 金沙鎮 白中鎮 池園鎮 坂東鎮 塔庄鎮 省璜鎮 雄江鎮 東橋鎮 雲龍鄉 上蓮鄉 三溪鄉 桔林鄉 下祝鄉地質 地形 氣候 環境治理 資源 經濟 總述 工業 農業 招商引資 社會事業文化建設 教育事業 閩清一中閩清勝跡 旅遊 總述 白岩寺 懸魚洞 美女妝鏡 龍洞 南蛇出洞附·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行政區劃展開
8. 福州閩清有多少鎮多少村
閩清縣位於福建省東部,福州市西北部,閩江下游。東鄰閩侯縣,西毗尤溪縣,南接永泰縣,北與古田縣交界。地理坐標為北緯25°55′至26°33′,東經118°30′至119°01′ 鄉鎮簡介梅城鎮 面積9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0 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距省城福州50千米。轄10個居委會、2個行政村:~001_梅城居委會、~002_城北居委會、~003_台山居委會、~004_溪口居委會、~005_南門居委會、~006_城西居委會、~007_桂園居委會、~008_西門街居委會、~009_洋桃居委會、~010_梅花新村、~201_城關村、~202_大路村。 梅溪鎮 面積148平方千米人口2.12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1 位於閩清縣城東部。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001_梅溪社區、~201_上埔村、~202_榕院村、~203_鍾石村、~204_榕星村、~205_北溪村、~206_樟洋村、~207_石鄭村、~208_馬洋村、~209_渡口村、~210_里寨村、~211_建興村、~212_新民村、~213_梅埔村、~214_石湖村、~215_石榴洋村、~216_扶山村、~217_南泉村、~218_廷洋村、~219_塔峰村、~220_橋東村。 白樟鎮 面積80.78平方千米人口1.73萬人(2004年)代碼35012 位於閩清西南部,距閩清城關11千米。轄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001_白樟居委會、~201_白南村、~202_樟山村、~203_半山村、~204_溪南村、~205_雲渡村、~206_下爐村、~207_白雲村、~2208_前庄村、~209_小園村、~210_橫坑村、~211_白洋村、~212_池埔村、~213_園頭村。 金沙鎮 面積156.7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3 位於閩清縣西部,距縣城23千米,海拔150~850米之間。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001_金沙社區、~201_鶴墩村、~202_鶴林村、~203_沃頭村、~204_光輝村、~205_三太村、~206_廣峰村、~207_前坑村、~208_溪頭村、~209_下林村、~210_墘面村、~211_上演村、~212_東坑村、~213_雲際村、~214_寶峰村、~215_城門村、~216_古洋村、~217_重坑村、~218_巫嶺村。 白中鎮 面積41.8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4 位於閩清縣的西南部,距縣城21千米。轄13個行政村:~201_田中村、~202_珠中村、~203_白汀村、~204_前坂村、~205_攸太村、~206_黃石村、~207_梅坂村、~208_可梅村、~209_保林村、~210_普賢村、~211_繼善村、~212_繼新村、~213_霞溪村。 池園鎮 代碼350124105 轄1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001_池園居委會、~201_池園村、~202_潘亭村、~203_東洋村、~204_葉洋村、~205_麗山村、~206_麗星村、~207_九斗村、~208_頂坑村、~209_福斗村、~210_井後村、~211_隔兜村、~212_寶山村、~213_店前村、~214_寶新村、~215_東前村、~216_陳厝壠村、~217_嶺頭村、~218_仁周村、~219_田地村。 坂東鎮 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40687人(2004年)代碼350124106 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距縣城25千米。轄1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001_坂東居委會、~201_湖頭村、~202_鹿角村、~203_朱厝村、~204_坂中村、~205_坂東村、~206_溪西村、~207_壢埔村、~208_旗峰村、~209_樓下村、~210_文定村、~211_下洋村、~212_楊坂村、~213_李坂村、~214_坂西村、~215_塘坂村、~216_新壺村、~217_林田村、~218_前埔村、~219_車墘村、~220_墘上村、~221_仁溪村、~222_洪安村、~223_貝蘭村、~224_限頭村、~225_仙下村、~226_秋峰村、~227_溪峰村。 塔庄鎮 面積73.3平方千米人口24687人(2004年)代碼350124107 位於閩清縣南部,東與永太紅星、盤谷交界,南與省璜鎮接壤,北與坂東鎮毗鄰。轄1個居委會、24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001_塔庄居委會、~201_塔庄村、~202_茶口村、~203_上汾村、~204_荷峰村、~205_坂尾村、~206_梅寮村、~207_爐溪村、~208_南墘村、~209_甲洋村、~210_飯洋村、~211_龍池村、~212_溪東村、~213_蓮宅村、~214_梅坪村、~215_林洞村、~216_高峰村、~217_黎家村、~218_斜洋村、~219_下庄村、~220_坪街村、~221_玉台村、~222_秀環村、~223_坪洋村、~224_秀洋村。 省璜鎮 面積116.7平方千米人口19302人(2004年)代碼350124108 位於閩清縣西南邊陲,距縣城43千米。轄1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201_省璜村、~202_下坂村、~203_山邊村、~204_建功村、~205_和平村、~206_上雲村、~207_王洋村、~208_官洋村、~209_太源村、~210_爐前村、~211_橫溪村、~212_谷洋村、~213_谷口村、~214_佳壟村、~215_鳳池村、~216_前峰村、~217_玉水村、~218_嶺里村、~219_三新村、~220_塘下村、~221_良寨村、~222_際峰村、~223_柴嶺村、~224_省汾村、~225_洋里村、~226_璜蘭村。 雄江鎮 面積111平方千米人口6359人(2004年)代碼350124109 位於閩清西北部,是水口庫區的重點鄉鎮。轄1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001_大雄居委會、~201_梅雄村、~202_西山村、~203_芹洋村、~204_安嶺村、~205_橋頭村、~206_鳳山村、~207_梅山村、~208_湯下村、~209_梅洋村、~210_梅台村、~211_尚坑村、~212_馬池村。 東橋鎮 面積187.34平方千米人口2萬多人(2004年)代碼350124110 位於閩清縣北部,距縣城32千米,是水口水電廠所在地。東南面與閩候縣洋里鄉、小箬鄉交界;北面與古田縣接壤。轄22個行政村:~201_過洋村、~202_大溪村、~203_大箬村、~204_安仁溪村、~205_義由村、~206_山限村、~207_溪芝村、~208_湖洋村、~209_朱山村、~210_黃坪村、~211_官圳村、~212_劉山村、~213_北洋村、~214_南坑村、~215_溪沙村、~216_新橋村、~217_黃土嶺村、~218_村後村、~219_高港村、~220_竹嶺村、~221_坪溪村、~222_下宅村。 雲龍鄉 面積57.1平方千米人口1.0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200 位於閩清縣東南部,距縣城7千米。轄10個行政村:~201_後壟村、~202_台鼎村、~203_潭口村、~204_官莊村、~205_雲中村、~206_台埔村、~207_際上村、~208_際下村、~209_柿兜村、~210_竹柄村。 上蓮鄉 代碼350124201 2004年7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4]243號)批復同意撤銷閩清縣後佳鄉、佳頭鄉並入上蓮鄉。全鄉轄上蓮、溪坪、新村、蓮埔、上寨、田溪、石漏、下豐、上豐、佳頭、大土乾、街中、福星、佳洋、卑溪、林中、頂洋、樟里1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上蓮村。 附:原上蓮鄉(代碼350124201)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與永泰縣交界,距縣城39千米。面積63.74平方千米,人口8179人(2004年)。轄9個行政村:~201_上蓮村、~202_溪坪村、~203_新村村、~204_蓮埔村、~205_上寨村、~206_田溪村、~207_石漏村、~208_上豐村、~209_下豐村。 附:原佳頭鄉(代碼350124202)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距縣城45千米,海拔500米。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1132人(2004年)。轄2個行政村:~201_佳頭村、~202_大墘村。2004年,撤銷佳頭鄉並入上蓮鄉。 附:原後佳鄉(代碼350124203)位於閩清縣西南部,南北與永泰、尤溪相毗鄰。面積49.9平方千米,人口3642人(2004年)。轄7個行政村,18個自然村:~201_街中村、~202_福里村、~203_佳洋村、~204_林中村、~205_卑溪村、~206_頂洋村、~207_樟里村。2004年,撤銷後佳鄉並入上蓮鄉。 三溪鄉 面積47平方千米代碼350124204 位於閩清縣東南部,東鄰閩侯縣、南連永泰縣、西接坂東鎮、北靠雲龍鄉,距縣城30千米,距福州80千米。轄12個行政村:~201_三溪村、~202_前光村、~203_佳壟里村、~204_溪柄村、~205_新豐村、~206_鼓舞村、~207_寶溪村、~208_山墩村、~209_前坪村、~210_洋坊村、~211_上洋村、~212_溪源村。 桔林鄉 面積103.2平方千米人口7119人(2004年)代碼350124205 位於閩清縣西北部,與古田縣毗鄰。轄13個行政村:~201_四寶村、~202_後洋村、~203_伴嶺村、~204_高洋村、~205_新光村、~206_寶湖村、~207_湯兜村、~208_桔林村、~209_尚德村、~210_關山村、~211_錫洋村、~212_溫湯村、~213_槐林村。 下祝鄉 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2.0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206 位於閩清縣西北部,平均海拔820米。轄22個行政村:~201_下祝村、~202_後峰村、~203_蘭口村、~204_尾厝村、~205_長新村、~206_堡頂村、~207_池樓村、~208_箬洋村、~209_翁頭山村、~210_梧洋村、~211_羅山村、~212_後嶺村、~213_洋頭村、~214_洋尾村、~215_過山洋村、~216_三洋村、~217_前洋村、~218_源溪村、~219_洋邊村、~220_渡塘村、~221_汶洋村、~222_鄒洋村。 更多詳細請看: http://ke..com/view/200626.htm
9. 梅溪鎮的土地整治
梅溪鎮現轄白雲、龍翔、紫梅等3個社區和曉墅、馬村、龍口、紅廟、甲子、梅溪、荊灣、章灣、小溪口、板橋、華光、石龍,獨山頭、干溪橋、長林垓、三山、管城、上舍、路西、錢坑橋、梓坊、銅山等22個行政村。
在「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新形勢下,結合安吉縣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耕地佔補平衡有良方,土地節約集約有增量,農民安居樂業有保障,城鄉統籌發展有希望」為總體目標;以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為平台,整體規劃,推進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實現農民居住向建制鎮、集鎮和中心村鎮集中。
本鎮農村居民點分布在東西部山區和東南部的平原地區,而中部擁有的居民點只佔小部分,基本上已經實現城鎮化。農居點建設鬆散、集中度低、佔地面積大,村莊整治規劃應以道路交通網路為依託,沿道路網有序布置的村莊空間布局和框架,進行分類和布點調整。
(1)村改居整治規劃
對於位於建制鎮規劃建設用地控制范圍內的自然村,分別按期實施村改居。將姜渭、大村、渡口、花園山、甲子山、南沖、樹枝瀧、大灣、後山沖、居委會、老壠壩、桃花沖、月亮山、烏山小斗、務前、姜家橋、石頭、石子澗、中斗二組、中斗一組、道士山、富家、工業區、後崗頭、雞冠山、里沖、彭家、桃園新村和楊梅嶺29個自然村或新村規劃為村改居型。
(2) 中心村整治規劃
中心村應選擇人口分布集中,經濟實力雄厚或中等雄厚,對周邊村莊有一定的輻射功能,主要公路和河道與村道通達,地勢平恆,地基承載力滿足基本建設要求,環境條件良好的自然村。規劃期內,對中心村採取鼓勵加引導的發展方針,既要控制其無限制膨脹,也要給予適當的發展規模,滿足自身功能的完善;中心村的建設實施既要以集約用地為目標,又要遵循村莊整體風格與景觀環境應與鄉村環境和諧統一。
梅溪鎮確定小溪口街、荊灣、桃園、葛家小斗、前村、前灣、蔣村、上萬和蘇界9個自然村為中心村。
(3) 基層村整治規劃
基層村型的自然村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生產生活較為便利,規劃期內保持特有規模盡量不擴大,增強集聚功能,進一步提高土地的集約利用水平。
梅溪鎮確定舊荷村、前庄、西庄、浪網橋、北塘頭、戴家灣、平橋、紅廟、顏村、前場、上姚、下姚、周家塘、施家塘、牌頭村、葉家莊、大皈、竹林灣、後灣章、村上、河外灘、殷村、後圩斗、巴家塢、糶米山、禹步橋、新屋、姚斗、莫家涼亭、大斗、大片、楊家橋、松斗、鈕塔、周家斗新村、虎尾、後村、石塘、新莊、崗竹園、南橋、二馬、西橋、上馬、河灣、平橋、韓家墩、金家塘、章家塘、獅子山、菱河、崗頭、湖北灣、上擺渡、上墩、烏山烏聯和小廟57個自然村為基層村。
(4) 撤並村整治規劃
村莊撤並一般是指撤銷弱小村,向中心村或強村合並,形成規模相對集中的村。梅溪鎮將位於復墾區塊內的泥橋、下趙、中心、金家塘、斗角、桌橋、樹橋、楊樹港、荊村、南院子、板橋、曾家灣、柏樹、上庄、小村、田畈、溪南、虞埠、油車埠、鶴山、窯山、斗角、甘家灣、拔毛寺、大窪、粉坊、紅廟、潘家、砂塘、石庄、王家、吳址頭、西庄、羊旨山、張家沖、竹林灣、宗址、德林山、崗頭、缸窯山、灰沖、陸家山、千吉里、童子沖、王家大村、窯墩、陳喬、土斗心、下灣新村、小村、興山、丁家村、斗角、華光、黃武、禹步橋、中斗一組、其他村、神遊塢、童子頭、漲子塢61個自然村劃為撤並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