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人口多少平方公里
1. 威遠縣有哪些鎮
截至2015年末,威遠縣轄20個鎮:嚴陵鎮、鋪子灣鎮、新店鎮、向義鎮、界牌鎮、龍會鎮、高石鎮、東聯鎮、靖和鎮、鎮西鎮、慶衛鎮、山王鎮、黃荊溝鎮、觀英灘鎮、新場鎮、連界鎮、越溪鎮、兩河鎮、碗廠鎮、小河鎮。
(1)威遠人口多少平方公里擴展閱讀
威遠縣隸屬四川省內江市,地處內江市西北部,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地跨北緯29°22′~29°47′,東經104°16′~104°53′之間。東鄰內江市市中區,南連自貢市大安區和貢井區,西界自貢市榮縣,北銜資中縣,西北與眉山市仁壽縣、樂山市井研縣接壤。
威遠縣幅員面積1289平方千米,轄20個鎮,總人口為72.8422萬(2016年),2016年,威遠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7.4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53409元。境內交通便利,成自瀘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內威榮高速公路橫貫東西。
威遠縣分低山和淺丘兩類地貌,「威遠穹窿」有902平方千米,涵蓋了1.8-1.3億年地質歷史,是中國最大的穹窿地質區,也是四川唯一一處三疊紀地質出露區域。其間分布著300餘座方山台地、58條深切峽谷、40多個湖泊、90餘處古寨、63萬畝森林。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暖濕氣候區,常年溫濕多霧,年均氣溫18℃,無霜期329天,霧期280多天。最熱天氣氣溫比周圍城市低6-10℃,被稱為「紅盆中之綠島,熱盆中之涼台」。
威遠縣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置縣,取「威名遠震」之義;境內先後涌現了胡馭垓、羅世文、唐琳等名人;[4]威遠古有「鏡塘夜月,沙岸晨鍾,白塔抹煙,紫金疊翠,橫山落照,高洞飛流,古佛洪崖,老君丹灶」八景。而今有穹窿風光、古寨集群、林海氧吧等景區。境內觀英灘鎮獲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 在威遠縣有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威遠著名景點:
船石湖,佛爾岩,倆母山,靜寧寺等。
威遠縣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地跨北緯29°22'~29°47',東經104°16'~104°53'。東鄰內江市市中區,南連自貢市大安區和貢井區,西界榮縣,北銜資中縣, 西北與眉山市仁壽縣接壤,幅員面積1288.85k㎡。
900餘平方公里的四川倆母山穹窿地質地貌奇觀位於四川盆地南部的威遠、榮縣、仁壽、資中四縣交界地倆母山帶。奇特的方山台地,植被茂盛、林海茫茫;奇異的峽谷坑道,呈現地表斷裂、遺跡斑斑;奇謎的山勢水系,拓展出眾多的山脈河流;奇幻的地質地貌,猶如盆地南部一顆明珠。八、九十座古寨矗立深山近800年,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讓人痴迷忘返;向家寨東麓圍子灣宋代古墓群,氣勢磅礴;富含高密度負氧離子的高山古寨,是城市人群度假休閑的世外桃源。
兩峰並立,娘母山海拔835米,女兒山海拔830米,南大北小,相距50米。娘母山頂部面積800餘平方米,四周懸崖絕壁,在相對高度100餘米僅築有一條三曲九拐的通天路,到頂途中築有寨門一道,寨門上有觀察洞、射擊孔等。身臨其境,甚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峻。
3. 威遠的意思是什麼
威遠是一個縣城
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
威遠縣隸屬四川省內江市,地處內江市西北部,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地跨北緯29°22′~29°47′,東經104°16′~104°53′之間。東鄰內江市市中區,南連自貢市大安區和貢井區,西界自貢市榮縣,北銜資中縣,西北與眉山市仁壽縣、樂山市井研縣接壤。[1]
威遠縣幅員面積1289平方千米,轄20個鎮,總人口為72.8422萬(2016年),2016年,威遠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7.4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53409元。
威遠縣分低山和淺丘兩類地貌,「威遠穹窿」有902平方千米,涵蓋了1.8-1.3億年地質歷史,是中國最大的穹窿地質區,也是四川唯一一處三疊紀地質出露區域。其間分布著300餘座方山台地、58條深切峽谷、40多個湖泊、90餘處古寨、63萬畝森林。威遠縣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暖濕氣候區,常年溫濕多霧,年均氣溫18℃,無霜期329天,霧期280多天。最熱天氣氣溫比周圍城市低6-10℃,被稱為「紅盆中之綠島,熱盆中之涼台」。[2]還有有煤、天然氣、白雲石、石英砂等20多種礦產蘊藏。[3]
威遠縣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置縣,取「威名遠震」之義;境內先後涌現了胡馭垓、羅世文、唐琳等人物;[3]威遠古有「鏡塘夜月,沙岸晨鍾,白塔抹煙,紫金疊翠,橫山落照,高洞飛流,古佛洪崖,老君丹灶」八景。而今有穹窿風光、古寨集群、林海氧吧。觀英灘鎮獲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慈菇塘獲評省級森林公園;[2]還有有煤、天然氣、白雲石、石英砂等20多種礦產蘊藏。[3]
中文名稱:威遠縣
外文名稱:Weiyuan County
別名:婆城
行政區類別:縣
所屬地區:四川省·內江市
下轄地區:20個鎮
政府駐地:嚴陵鎮西街2號
電話區號:0832
郵政區碼:642450
地理位置:內江市西北部
面積:1289平方千米
人口:72.8422萬(2016年)
方言:西南官話-灌赤片仁富小片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船石湖、佛爾岩、倆母山、靜寧寺
火車站:連界站
車牌代碼:川K
行政代碼:511024
4. 威遠縣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邑中美景待人游
--威遠縣旅遊風光攬勝
蜀中名縣威遠縣,是一個旅遊風光獨特旅遊資源豐富的縣,在1289平方公里的面積內,聚集有「三湖一寨、兩山兩寺一塔」等省、市、縣級旅遊風景名勝。
長沙壩水庫和葫蘆口水庫是「三湖」中的兩大人工湖泊,習慣於統稱「長葫水庫」,不僅因為它們都處在威遠河中游,更重要的它們 是聯合運行的梯級水庫,就象一對孿生姐妹,手挽著手、肩並著肩,為地處四川南部的自貢市和威遠縣的人民無私奉獻著甘甜的乳汁。
作為四川省的重點水利建設工程,長葫水庫分別建成於1971年和1979年,長沙壩水庫為漿砌條石壩頂溢流單拱壩,總庫容4574萬方。「長沙壩水庫」五個大字是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親筆書寫。葫蘆口水庫為漿砌條石溢流重力壩,總庫容7580萬方,兩座水庫的總庫容達1億2千多萬方。
長葫水庫作為人工湖泊,是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留給我們的是生生不息的幸福源泉,還有旖旎風光,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如果說清溪河是一條綠色的飄帶,那麼長葫水庫就是飄帶上兩顆璀璨的明珠。
長沙壩水庫有大小港岔200多條,半島50多個。兩岸山巒起伏,絕壁懸崖,綠樹成蔭。湖水清澈透明,漁舟唱晚,波光粼粼。
在長沙湖景區既有興隆場、神仙溝隋代文化遺址,又有雕刻精美的觀英灘貞節牌坊,還有六十年代留下的戰備山洞。
葫蘆口水庫峽谷風光獨特,湖光山色優美。盪舟湖中,驚起群群白鷺,可體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意境。距湖尾約4公里處有一天然溶洞,尚待考察,開發。
船石湖是「三湖」中最嬌小玲瓏的一個,與她相鄰的是省級風景名勝區--白牛寨森林公園。
船石湖風景區湖中的綠水和公園的青山相互映襯,相益得彰,總面積達16平方公里。
船石湖內景點繁多,有大小港岔200多條,半島和島嶼近100個,有紅豆樹、相思洞、孔雀寺廟等。詩曰:紅豆相思情綿綿,織布梭子立湖間。三峽飛鳥松翠綠,神象情態從萬千。相思洞天寄相思,香爐繚繞升紫煙。孔雀寺廟話孔雀,卧波虹橋醉心甜。兩岸蒼松百鳥啼,滿湖碧水波光艷。溪中嬉戲湖中追,驚起飛鳥繞船帆。湖底石郎魚作伴,岩邊紅豆水洗顏。
森林公園內植被繁茂,山峰聳立,溝谷縱橫,流水潺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上觀光瞭望塔,十幾公里外的「五寶墩」、「倆母山」都近在咫尺,眼前「雲繞青山,碧波盪漾,霧起雲飛,松濤陣陣」。
船石湖風景區和白牛寨森林公園旅遊服務設施齊全,是舉行會議和遊人觀光度假、休閑避暑、親朋聚會的理想場所。
「百里來龍兩母分,蜿蜒飛架半天雲」、「壓盡陵州百萬峰,巋然兩母在雲中」。這是古代詩人對倆母山的形象說明。
倆母山地處威遠縣西北山區,海拔834米,為古代陵州(仁壽地域)最高的山峰,是清溪河、越溪河的發源地。其山雙尖挺秀,一大一小,相伴而立,似母女殷殷相望。因此圍繞她,古往今來,留下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相傳遠古時代,四川是一片汪洋,名為西湖。昆侖山龍神爺劈開三峽,引湖水奔向大海,繼後命弟子母女二人來此立山,各居一峰,廣播善緣,數百年後母女歸西成道,化作兩山,以此得名「倆母山」。
倆母山自古就是燒香信眾慕名朝拜的佛教名山,也是文人騷客燕遊吟詠的聚會勝地。清末詩人吳少游登臨兩母,留下了贊美的詩句:
上到陵州第一峰,雙尖特秀半凌空。
中分二水江沱壯,總領諸山世界雄。
風月無邊排大小,乾坤並峙列西東。
遙遙兩母參天日,照透雞冠頂上紅。
倆母山不僅秀,而且周邊的群山也很美,有天池甘露,五梅奇峰,半邊古剎,向寨春風,雞冠煙雨,香爐殘月,鐵門雲封,櫃岩晚霞等八景,其中向家寨為威遠境內有名的古寨之一,寨內山門遺跡尚存,山形奇異陡峭,林木蔥蘢,宛如世外桃源。當地人巧用倆母山周邊這些自然景觀吟詩贊美。
補充:
兩母天燈照中華,半邊鍾鼓響萬家。
馬下雙河吃氵翁 水,雞過鐵門啄梅花。
如今倆母山已被列為我縣第二批佛教朝會之地,當地政府已著手進行旅遊規劃,修繕寺廟。相信不久,這里將成為人們登山休閑,回歸自然的好去處。
大自然不僅饋贈給威遠人一座佛教名山--倆母山;而且還饋贈給威遠人一座道教名山,這就是著名的老君山。
老君山分為大老君山和小老君山。相傳它們都是太上老君煉丹留下的丹爐。其中尤以大老君山最為有名。
大老君山,又名榮德山。自隋朝以來就是榮威兩縣的界山。南宋《輿地紀勝》一書記載:「榮德山,其高插天,資州、昌州、富順皆見之。其山在川穀之中,獨拔五百餘丈,中有希夷觀、老君祠,半山有唐刺史薜高丘立摩崖碑」。清代乾隆《威遠縣志》說:「大老君山,在縣西四十里, 聳秀拔,方若削壁,高矗雲表,近五百餘尋。上有老君祠,修道石崖十四所。有池,古開千葉蓮。宋興隆元年相傳陳希夷曾寓此,故又名希夷山」。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陳希夷先生是不是真的來老君山住過,還有待考證,但從這些記載可知,大老君山早在唐宋時代就成為川南有名的道教名山了。
老君山自古既是道家的修煉之地,也是達官顯貴、文人騷客登臨賦詩的絕好場所。至今山上不僅保存有較好的唐宋道教造像,而且還留存有歷代文人的石刻題詩。
5. 內江有幾個區縣
內江市有3個縣。
威遠縣面積1289平方千米,人口 74萬。郵政編碼642450。縣人民政府駐嚴陵鎮。
資中縣面積1734平方千米,人口131萬。郵政編碼641200。縣人民政府駐重龍鎮。
隆昌縣面積 794平方千米,人口 76萬。郵政編碼642150。縣人民政府駐金鵝鎮。
三個縣的具體介紹:
威遠縣
隆昌市由四川省直轄,內江市代管,處在內江市東南部,東靠重慶市榮昌區、南鄰瀘州市瀘縣、西接自貢市富順縣、北與東興區接壤。距內江市區30公里,成都212公里,重慶130公里。
截至2017年4月9日,隆昌市管轄2個街道、17個鎮,幅員面積794.41k㎡,2013年常住人口64.53萬(戶籍人口78.78萬);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0.1億元。
隆昌市有青石文化,全青石街道、青石橋、青石公園、青石雕塑,有多個龐大的石牌坊建築群,其中隆昌城區南關牌坊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亦被稱為「中國石牌坊之鄉」。
6. 四川省威遠縣共有多少人口
尊敬的網路用戶您好!
歡迎使用網路知道!很高興為您解答!
中文名稱
威遠縣
外文名稱
Weiyuan
別名
婆城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內江市
下轄地區
嚴陵鎮、連界鎮等20鎮
政府駐地
嚴陵鎮小東街116號
電話區號
0832
郵政區碼
642450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腹地
面積
1289平方公里
人口
74.47萬人(2012年)
方言
西南官話灌赤方言仁富小片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船石湖風景區,佛爾岩摩崖大佛,倆母山,靜寧寺,長沙湖風景區
機場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火車站
連界站
車牌代碼
川K
行政代碼
511024
本解答由【謝小夫】友情提供! 若有不足之處望諒解, 希望本次解答對您有幫助! 望您能及時【採納】,在此表示謝謝!有緣下次再見!!!!
7. 威遠市縣
地理信息
● 地理位置:東經104度,北緯29度22分至47分
● 行政區劃:20個鎮,323個村,4963個組(社);
● 地形地貌:行政區劃面積1288.8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其中:淡水域3.69%,平原17.53%,丘陵37.83%,山地40.95%。
● 氣 象:年平均氣溫17.8℃,1月份平均氣溫7.5℃,8月份平均氣溫27.0℃,年平均降雨量985.2毫米。
自然資源
● 土地資源:市區可使用土地面積12.8885萬公頃,規劃中工業用地0.1010萬公頃,商業用地0.0006萬公頃,住宅用地0.0016萬公頃,農業用地7.9631萬公頃,其它用地4.8222萬公頃。
● 礦產資源
威遠縣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品種齊全,有天然氣、石油、鐵礦、石灰石、鋁土頁岩礦、含鉀水雲母粘土礦(俗稱綠豆泥)、石英沙、高嶺土、白雲石、方解石、石膏、岩鹽和鉀、硼、溴、碘等共生礦以及鐳、鋰、銣、鎵等稀有元素。天然氣、石油主要埋藏在震旦系,含氣面積為216平方公里;煤炭資源豐富(是國家重點產煤縣),屬低硫磷、中低灰分,高熱值優質煤。石灰石儲量最為豐富,質純、性脆,主要用於玻璃、冶金、電石等。煤炭、石灰石和其它資源均埋藏在三疊系,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森林資源
全縣林業用地4.2萬平方米,活立木蓄積127.3萬m3,森林覆蓋率33.57%,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有樹木37科58屬,以松、柏、柑桔為主,古樹名木59株,葯用植物788種,省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00餘種。有國有林場、森林公園、中心苗圃各一個。1999年林業總產值5003萬元。「十五」期間,全縣將新建竹基地1.2萬平方米、茶葉基地2600公頃、城周環保林500公頃、「綠色廊」4000公頃,2010年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8%,實現良好的生態環境。
●水利資源
威遠縣主要河流是威遠河和越溪河。全縣多年平均降水量960.36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801.6毫米,多年平均徑流深344.6毫米,全縣總水資源量47072萬立方米,人均639立方米,地下水儲量2715萬立方米。
全縣到1999年底,有水利工程8567處,其中水庫51座(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9座,小(二)型水庫40座),山平塘7860口,石河堰270道,提水站372處,機電井14眼。有水力發電站6處,總裝機容量4860千瓦,蓄引提水總能力2055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9409萬立方米,有效灌面40.26萬畝,保證灌溉面積21.72萬畝,旱澇保收面積21.47萬畝。全縣庫堰塘水面36362畝,其中可養魚水面28832畝。
●旅遊資源
威遠是四川盆地中部902平方公里穹窿山形地貌中心,高山林立,溝谷縱橫,森林湖泊眾多,素有「山幽、林秀、水碧」之美稱。境內名勝主要有:省內最大的唐代彌陀接引佛--佛爾岩大佛;川南最大的建於明末清初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靜寧寺;「山幽、林靜、水秀」的四川省白牛寨森林公園;青山碧水、山水一色的內江市市級旅遊風景船石湖、葫蘆口、長沙湖。威遠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然景觀類型齊全,歷史古跡、文化遺址品位高,吃、住、行、游、購、娛綜合接待能力強,是理想的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地方。
● 其他資源
威遠縣是全國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已發展檸檬130萬株,1543公頃。到2003年,種植規模將達到280萬株,3340公頃,盛產期年產量達7萬噸以上。
威遠縣檸檬主栽品種--尤力克,平均單果重150克左右,果實含芳香油0.4-0.5%,是生產食品、日用香精、香米的優質原料;果實出汁率38%左右,可生產飲料和釀酒;果胚可製做蜜餞及果醬,果胚中提制的果膠(4-5%),可用於食品和醫葯;檸檬種子富含脂肪和維生素E,榨油可食用,油枯可做飼料。
威遠縣所產檸檬,1999年被評為四川省「名優水果」。
人口和就業
● 總人口74.97萬人,男女結構51.7:48.3,自然增長率3.20‰,其中:非農業12.82萬人。
● 受教育程度:中等教育3.92萬人,占總人口的5.23%,高等教育0.56萬人,占總人口的0.75%。
● 城鄉從業人員總數48.21萬人,其中:第一產業佔68.3%,第二產業佔17.8%,第三產業佔13.9%。
● 城鎮勞動工資:平均工資5134元/人年,其中:服務業5553元/人年,製造業4847元/人年(或按輕工業、重工業)。
基礎設施
●電廠裝機能力、輸變電能力
威遠縣現有火電廠1個,小水電2個,余熱發電機組4個,發電裝機容量為3萬KW,其中火電裝機容量為1.2萬KW。
縣供變電情況:主變壓器總數為19台,主變電總容量為19.1萬KVA,送電線路總長為189.313公里,配電線路總長978.5公里,低壓線路總長6447公里,覆蓋全縣各鄉鎮。
●公路建設情況
公路交通是威遠縣與外界經濟往來,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目前全縣境內公路總里程1236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96公里,基本上形成了以貢連路、內威路、榮威路、資威路為主骨架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體系。近年來,威遠縣積極貫徹執行「打通縣城進出口,提高省、縣主幹道公路等級,改善鎮村公路」戰略,交通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先後修建了以貢連路貢威段、內威路為代表的一、二級高等級水泥路面88公里,占省、縣專養公路232.2公里的37.9%,極大提高了車輛的通行能力。
當前,縣委、縣府積極實施「暢通工程」,通過多渠道籌資,在「十五」期內,全部實現省、縣專養公路硬化,建成連接高速公路主幹道,縣到鎮公路主幹道基本硬化或建成標美路,並以各鎮幹道為依託,村村通公路的路網體系。
●城市建設情況
威遠縣城規劃區面積35平方公里,現已建成6.35平方公里,有各類建築250萬平方米,人口8.5萬人。建有面積1.25平方公里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面積3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各1個;現有自來水廠2座,日供水能力為3.5萬噸,正在新建日供水5萬噸自建的水廠1座;有天然氣配氣站4座,日供氣32.5萬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氣配氣站2座,日供氣7.5萬立方米,工業用氣配氣站2座,日供氣25萬立方米);建有變電站3座,22萬伏的變電容量12萬KVA(將投入運行),110千伏變電容量6萬KVA,35千伏的變電容量5KVA。
農業
● 農業人口62.15萬人,可耕地面積54.42萬畝,荒山面積48.86萬畝。
● 糧食總產量358703噸/年,油菜4659噸/年。
● 農民人均純收入1998元/年。
畜牧業
●年出欄豬427801頭,牛2580頭,羊97102頭。
工業企業情況
威遠縣規模工業企業34家,年可創現價產值20多億元,其中重點骨幹企業13家,它們的產值約占規模工業企業的80%。主要為冶金、建材、化工、食品四大行業。
其中川威鋼鐵集團屬國家中二檔企業,正式職工5000餘名,具有年產53萬噸鋼及各種鋼型材的生產能力,其中川威鋼筋屬國家免檢產品。
白塔(集團)公司屬國家大二檔企業,職工2000餘名,主要產品有內、外牆磚、地板磚,具有年生產能力1350萬m2。白塔牌瓷磚為省知名品牌。
建業(集團)公司屬國家大一檔企業,職工4000餘名,主要產品為機焦及附產品、牆地磚,具有年產機焦20萬噸,牆地磚550萬m2的生產能力。
康達建材工業集團公司屬國家大二檔企業,職工5000餘名,主要產品為高、中、無鹼三大玻璃球,具有年產8.3萬噸的生產能力。
新興工業企業有高分子功能材料廠及石牛化(集團)公司,其中高分子功能材料廠為集改性劑合成、改性母粒、炭黑母粒及護套料生產為一體的專業廠家,具有年產1萬噸的生產能力,其產品獲省新產品稱號。
石牛化工(集團)公司為磷化工生產企業,主要產品有飼料級磷酸氫鈣及過磷酸鈣,其磷酸萃取技術國內領先。
科技和文化
●威遠電影公司及縣影院概況
縣電影公司和縣人民電影院坐落於縣城中心,以電影為本,開展了多種經營。現已成為擁有電影、錄像、跳舞、棋牌、檯球等項目的綜合娛樂場所。人民電影院在全省設施上乘,擁有現代最新放映技術設備和豪華座位1000餘座及寬敞的觀眾休息廳。
●威遠劇場
劇場位於縣城中心,總面積1400平方米。除一般劇場具有的化妝室、舞美室、演員休息室、服裝室外,還附設有停車場、排練場、演員招待所,並裝有冷氣。現代聲光及可現場直播大屏幕。觀眾廳全裝軟椅,設有堂座、樓廂、包廂,容納500至700人。2001年5月起對外接待各種表演藝術團體。
●大、中專院校概況
威遠縣教師培訓中心:1996年9月由威遠師范學校、威遠教師進修學校合並建立。校園佔地12畝,建築面積1658.39平方米。現有教職工62人,其中高級講師9人,講師、實驗師26人,在讀大專學員480人。「九五」期間,培訓中小學領導幹部341人,新教師培訓1017人,繼續教育培訓152人;中師畢業598人,大專畢業223人;並完成中學教師706人、小學教師2175人職業技能檢測。
●內江廣播電視大學威遠分校
建立於1996年。現有教學大樓一幢,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擁有現代化的辦學條件,99年建成校園網,有省內一流的微機室。現有13名管理人員,36名專兼職教師,其中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16人。現辦有法律、財經、漢文、衛生、管理、師范教育等專業,有1100多名在校生。過去20年來,威遠電大(含電大站)先後共培養了成人大專生1600多名、成人中專生1300多名,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中小學數量及在校人數
普通高中8所,在校生5692人;職業高中2所,在校生589人;
初中37所,在校生34790人; 小學303所,在校生66363人。
全縣中小學合計350所,在校生總數107434人。
威遠經濟技術開發區
設立於1992年,位於縣城南端,面積1.5平方公里,分為工業、生活、商貿三個小區。區內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設施齊全,有寬50米的三河路幹道和220千伏的白荷灣變電站;建成威遠中學、審判大樓、城南車站等標志性建築和「清溪花園」精品工程,已入駐企業15家。
對外投資優惠政策
●土地優惠政策
投資農業、林業、養殖業、能源、交通、水利、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安居工程及科技開發、教育、衛生事業的,可予以行政劃撥、出租或出讓方式獲國有土地使用權,免繳縣收部分土地有償使用費。
投資國家級高新技術項目或縣內結構調整重大項目的,可無償獲得土地使用權。
外來投資企業以出讓方式獲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根據其投資項目的規模、性質、區位,可在應繳土地出讓金的基礎上優惠30-40%。一次性付清出讓金有困難的,可商定年限分期付清。
●稅收優惠政策
●所得稅
經營期在10年以上(含10年)的生產性企業,從獲利年度起,5年內全額返還,第6至第10年減半返還。產品出口企業在規定的減免所得稅期滿後,當出口產值占年總產值50%以上的,給予全額返還。先進技術企業,按10%的稅率減征。經營期在10年以下的生產性企業和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非生產性企業,從獲利年度起,4年內全額返還,第5年至第8年減半返還。
外來投資者獲得的利潤,再用於本企業投資或作為資本投資開辦其他企業,經營期在5年上經財稅機關批准,返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企業所得稅的50%;如再投資新辦產品出口企業和先進技術企業,且經營期在5年以上的,則全額返還其再投資部分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對外商投資於我縣高新技術、基礎設施、生態保護、農牧業、生物、礦產資源、旅遊和原材料的生產企業,其經營期在10年以上(含10年),從開始獲利年度起,其企業所得稅按「五免五減」(即前五年免徵,後五年減半徵收)執行。
●營業稅
生產性外來投資企業(含收購、兼並、租賃我縣國有集體虧損、關停或破產企業)繳納的營業稅,屬地方財政分成所得部分,5年內按投資比例由同級財政返還40%;非生產性外來投資企業5年內按投資比例由同級財政返還20%。
●增值稅
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生產性外來投資企業,6年內由同級財政返還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產品出口或先進技術企業6年內返還地方留成部分60%;非生產性外來投資企業,5年內返還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40%。
●其他
外來投資企業利用荒山、荒地、荒灘從事農業項目,從取得收入的當年起全額返還農業稅五年,農林特產稅三年。外商投資生產或非生產性企業,從應稅年度起,全額返還城市房地產稅和車船使用牌照稅五至十年。
對外來投資企業的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按規定的下限標准減半收取,以致免收。各類中介機構收費一律從優。對投資興辦生態環境和高新技術項目的,一律免收。辦理水、電、氣開戶手續,收費標准減半,以致免收。
●投資服務及保障
對外來投資者,實行「一站式」服務,並實行「一個優惠政策,一個保護條例,一個窗口對外,一個收費明白卡,一個企業保護牌,一個縣級領導聯系,一個投訴中心」。境內外投資者申辦的有關手續,由縣級分管領導和縣招商引資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負責辦理完畢交與投資者。凡屬我縣審批許可權內的項目,有關職能部門在7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最多不超過10個工作日。
●獎勵辦法
鼓勵引進好的項目和優秀人才。縣上對引進項目和優秀人才的有功單位和個人,視項目、人才對企業發揮的效益,給予一定的獎勵。
《地方文化》專欄
●外事大事記
1987年,日本、英國、加拿大、衣索比亞、匈牙利等5國和聯合國世界銀行、教科文組織等有關專家學者共40餘人到威遠進行科學考察和洽談貿易。
1987年12月,美國工程技術人員一行2人到威遠安裝郵電通訊設備。
1989年,美國11人、新加坡1人、加拿大2人、日本3人共17人組成的技術專家團到威遠進行油氣田勘測技術服務。
1995年5月,日本商人野口三雄到威遠建立外資企業――三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生產的食品色素及黑木耳暢銷日本、韓國、泰國,填補了威遠外貿出口的空白。
1995年9月13日,威遠與德國特里肯公司在成都簽訂了威遠縣城污水處理合作意向書。
1995年12月8日,德國德威州水和固體廢物研究公司方泰恩博士、奧斯瓦爾策有限公司奧勒斯博士、舒怕拉費爾特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斯密特豪森先生、蒂森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品爾蒂爾博士、能切爾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泰凡納豪先生等一行5人到威遠考察威遠河污染治理。
1997年4月27日,世界銀行林業項目多功能防護林示範工程中期檢查組官員羅曼•瓊斯、威廉•馬格拉斯及翻譯馮安恩(女)一行3人到威遠考察多功能防護林示範工程。
1997年5月16日,加拿大畜牧專家菲力浦博士、朱愛嵐博士一行2人到威遠就加拿大瘦肉型豬綜合項目二期培訓技術示範點定在威遠進行實地考察。
1998年12月1日,威遠14幅書法、7幅國畫參加日本熊野耵市中小學書畫大賽分別獲一、二、三等獎。
1998年12月29日,美國紅十字會和內江紅十字會賑濟威遠山王鎮災民11噸大米。
1999年11月24日,哈薩克共和國阿拉庫里區政府代表團在內江市副市長王賓同志陪同下,考察威遠白塔集團公司和威遠食品公司養豬場、威遠九平羽絨公司等企業,雙邊就今後加強貿易往來初步達成了意向協方。
● 地方史志
威遠建縣始於開皇十一年(591年),名取「威名遠震」之義,屬資州。唐武德年(618年)置榮州,威遠縣屬之。唐貞觀元年(627年)在威遠縣境內又設婆日、至如二縣。貞觀八年(634年),將婆日、至如二縣並入威遠,縣城留下「婆城」之名。宋乾德五年(967年)和義縣並入威遠,仍屬榮州。之後歷經興廢,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威遠縣於同年九月成立軍政府,宣布獨立。民國元年改軍政府為縣公署,宋上川南道。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9年12月9日威遠解放後,屬川南行政公署資中專區,現屬內江市。
威遠縣具有悠久的地方誌纂寫歷史。今縣志辦公室內存有分別編修於清代朝隆、嘉慶、咸豐時期的三部《威遠縣志》,共計18卷。新編《威遠縣志》於1994年1月由巴蜀書社正式出版。全志28篇,100餘萬字。它以其翔實的歷史資料、朴實的文字語言、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精美的印刷裝幀贏得各界好評。先後獲得威遠縣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內江市地方誌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四川省優秀成果一等獎和全國地方誌成果二等獎。截至2000年,威遠縣完成廠礦專志和地方部門志20部,除《威遠煤礦志》和《威鋼志》是精裝本外,縣公安、糧食、文化、煙草、水利、交通、郵電、城建、物價、法院、檢察院、長葫局、嚴陵鎮等是平裝本;縣政府、組織、宣傳、統戰、紀檢、司法、黨校、財政、稅務、科技、國土、統計、計劃、衛生、檔案、蠶桑、工會、婦聯、勞動、人事、標准計量、計劃生育、廣播電視、新華書店、劉家洞煤礦、威遠玻璃廠等是油印本。
威遠縣黨史研究室編輯出版有徵糧剿匪專輯《崢嶸歲月》、《中共威遠縣地方黨史資料匯編》、《中共威遠縣歷史大事記》及中共威遠縣委1927統群系統1949年—1993年的《組織史資料》。威遠縣政協文史委編輯出版《威遠縣文史資料選輯》,共十六輯。
●民族情況
威遠是少數民族雜居縣之一,長期以來,各少數民族與漢族人民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威遠的經濟和文化。全縣共有24個民族,有藏族、壯族、苗族、彝族、白族、土家族、納西族、仡老族、布依族、瑤族、回族、哈尼族、佤族、高山族、僳僳族、侗族、傣族、滿族、拉祜族、水族、黎族、維吾爾族、景頗族等23個少數民族。全縣少數民族79戶、268人,分布在全縣18個鎮。
●宗教信仰
威遠縣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佛教在縣內傳播的時間最長、信徒最多、影響最大。
威遠的佛教分為凈土、臨濟兩個宗派,均崇奉釋迦牟尼,易姓為「釋」。1986年,威遠縣人民政府把位於東聯鎮境內的佛二岩彌陀寺列為全縣佛教唯一開放活動場所。寺內有唐代摩岩大佛一尊(阿彌陀佛像),高12.6米,屬縣級重點文物。1985年,縣人民政府撥款維修,佛頂卷拱,蓮台加固;2000年6月,由寺廟自籌資金,對大佛進行了整體維修。1986年,廟內新建了大殿及大雄寶殿各1幢,大殿內供奉泥塑金衣佛像3尊,高6米多;大雄寶殿內有石雕普陀山,山上有石刻佛像20餘尊,其中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葯師佛各高6米多。
威遠縣內的主要寺廟有彌陀寺、靜寧寺、鳳凰寺、真覺寺、宜興寺、西來寺、孔雀寺、菩提寺、中峰寺、白雲寺、觀音寺、五龍寺、保觀寺、童林寺、王家寺、青峰寨、風椏廟、倆母山、雲天洞、千手觀音等。
威遠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有信徒,但沒有開放活動場所。他們分別在南充和自貢等教堂參加活動。
●文化藝術
威遠的文化藝術在繼承古老傳統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山王、越溪一帶古老的「神歌」、「躦山歌」、抬工號子、二黃腔等經過近幾十年的改造發展,顯示出新的生命力。新場古老的正月十五「鬧元宵」習慣保留至今。養育了川劇兩大鼓師之一左青雲,全縣川劇藝術的發展形成了陽春白雪的殿堂藝術和下里巴人源汁原味的座唱藝術兩條各具特色的分支。
縣文化館在群眾文藝創作、表演的組織輔導方面發揮著主渠道作用。特別是鋼琴、電子琴、管樂,以及書畫、演唱、舞蹈等的啟蒙教育方面,設備、師資力量基礎雄厚,培養了大批新苗,受到各界及群眾普遍好評。
專業、業余的文藝創作蓬勃開展,形成了全方位發展的局面。各類藝術創作隊伍逐步壯大、成熟。文學、戲曲、小說、散文、詩歌等不斷出佳品。書法、美術作品出國參展。獨具特色的蝶畫老畫家藍性初、李志榮蜚聲中外。「朝天椒」漫畫組在全省、全國頗具影響。鎮西農民銅管樂隊聞名全國。
8. 四川威遠縣屬於哪個市
威遠縣隸屬於四川省內江市。
四川盆地中南部,地跨北緯29°22'~29°47',東經104°16'~104°53'。威遠縣東鄰市中區(內江市),南連大安區(自貢市)、貢井區(自貢市),西界榮縣(自貢市),北銜資中縣(內江市), 西北與仁壽縣(眉山市)接壤,管理20個鎮,幅員面積1289平方公里,總人口為74.47萬人(2012年),有漢族、土家族、彝族、苗族等31個民族。2012年,威遠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4.9億元,較2011年增長16.0%。威遠縣主要特產有七星椒和黃老五花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