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人口有多少黑人
1. 非洲分哪些區域
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
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其中埃及、蘇丹和利比亞有時稱為東北非。其餘國家和地區稱為西北非。北非的面積820 多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2億,阿拉伯人佔70%左右。西北部為阿特拉斯山地,東南部為蘇丹草原的一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狹窄的平原,其餘地區大多為撒哈拉沙漠。本區不少農礦產品佔世界重要地位,原油佔世界總產量5%,磷酸鹽佔22%,棉花約佔5%,阿拉伯樹膠佔80%以上,其它還有栓皮、油橄欖、柑橘、葡萄、椰棗、無花果等。
東非:通常包括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和塞席爾。有時也把蘇丹作為東非的一部分。東非面積約370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3億,主要是班圖語系黑人,分布在南部;其次是阿姆哈拉族,蓋拉族和索馬里人,分布在北部。北部是非洲屋脊--衣索比亞高原,南部是東非高原,印度洋沿岸有狹窄的原,東非大裂谷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西部,本區所產咖啡約佔世界總產量14%,劍麻約佔25%以上,丁香供應量佔世界丁香供應量的80%以上。茶葉、甘蔗、棉花也在非洲占重要地位。
西非:包括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和加那利群島。面積約656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1.5億,其中黑人約占總人口的85%,其餘多為阿拉伯人。本區北部屬撒哈拉沙漠,中部屬蘇丹草原,南部為上幾內亞高原,沿海有狹窄的平原。本區所產金剛石約佔世界總產量12%,鋁土礦約占非洲總產量90%以上,可可和棕櫚仁均佔世界總產量50%以上,棕櫚油約佔38%,花生約佔11%,咖啡、天然橡膠在世界上也佔有一定地位。
中非:通常包括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布)、剛果(金)、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時也把尚比亞、辛巴威和馬拉維作為中非的一部分。面積536 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5600萬,其中班圖系黑人約佔80%,分布在南部。其餘為蘇丹語系黑人,分布在北部。本區北部屬撒哈拉沙漠,中部屬蘇丹草原,南部屬剛果盆地,西南部屬下幾內亞高原。剛果盆地面積約337萬平方千米,中心部分最低處海拔僅200米,四周的高原、山地一般高達海拔1000米以上。所產金剛石佔世界總產量30%左右,錳礦石佔12%,銅、鈷、鈾、錫、鐳、鈮、鉭等礦物產量都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棕櫚油、棕櫚仁、天然橡膠、可可也很重要。
南非:通常包括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汪島、聖赫勒拿島和阿森松島等。面積661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1億,其中班圖語系黑人佔85%,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的馬達加斯加人佔9%,歐洲白種人佔5%以上:南非高原為本區地形的主體,高原中部地勢低窪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隆起為高原和山地,本區所產金約佔世界總產量71.83%,金剛石、鉻礦石約佔28.17 %,銅、釩、鋰、鈹、鈹、鈷,石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2. 烏干達怎麼樣
烏干達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Uganda) 獨立日:10月9日(1962年) 國慶日:10月9日(1962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黑、黃、紅三色相間的六道平行相等的寬條組成,旗面中央有一白色圓地,其中為一隻烏干達國鳥——皇冠鶴。黑色代表烏干達人民,象徵黑人;黃色象徵陽光;紅色象徵自由,三色組合的含義為陽光照耀下烏干達人民獲得獨立自由。在重要場合或正式升旗儀式上,使用帶國鳥圖案的國旗;一般場合則用無國鳥圖案的黑、黃、紅的色條旗。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部為藍、白相間的波紋,象徵該國的水域,烏干達素有「東非高原水鄉」之稱;中間是光芒四射的太陽,表示該國處於赤道地帶;下部的非洲鼓象徵烏干達的傳統文化,也代表該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盾徽下方的綠色高地表示烏干達的地理位置,它位於東非高原的西北部;高地上有棉桃和咖啡等圖案,代表該國的經濟作物;藍、白相間的波紋象徵尼羅河和維多利亞湖。盾徽背後為兩支長矛,兩側是羚羊和皇冠鶴,底端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為了上帝和我的祖國」。 國家政要:總統約韋里·穆塞韋尼 (Yoweri Museveni) ,1986年1月起任總統,1991年、1996年和2001年連選連任;總理阿波羅·羅賓·恩西班比(Apolo Robin Nsibambi),1999年4月起任烏干達總理。 自然地理:23.6萬平方公里。非洲東部內陸國家,橫跨赤道,東鄰肯亞,南界坦尚尼亞和盧安達,西接剛果(金),北連蘇丹。全境大部位於中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鄉」之稱。東非大裂谷的西支縱貫西部國境,谷底河湖眾多。裂谷帶與東部山地之間為寬闊的淺盆地,多沼澤。東部邊界有埃爾貢山,海拔4321米;西南部與剛果(金)接壤處有魯文佐里山脈,瑪格麗塔峰海拔5109米,是全國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境內多河湖沼澤,其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17.8%。維多利亞尼羅河與艾伯特尼羅河水量豐沛,沿河多險灘瀑布。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有42.8%在烏境內。其他還有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奧加湖、喬治湖等等。有塞塞群島等10多個島嶼。大部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從埃爾貢山到維多利亞湖沿岸,有熱帶森林氣候的特點。 人口:2240萬(1998年官方統計)。全國有40多個部族,主要分為南、北兩大部族群。國語為斯瓦希里語。官方語言為英語。居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等教。 首都:坎帕拉(Kampala) 簡史:史稱布干達。公元1000年,布干達地區就建立了王國。19世紀中葉,布干達王國成為東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1843年阿拉伯商人開始進入布干達,伊斯蘭教也隨之傳入。1850年後,英、法、德殖民者相繼入侵。1890年英軍侵入布干達,迫使國王簽訂「保護協定」後,布干達劃為英國勢力范圍。1894年6月,英宣布布干達為其「保護國」。1961年9月,英同意烏「分階段獨立」。1962年10月9日宣告獨立,仍留在英聯邦內。1967年9月8日建立烏干達共和國。1971年1月25日,陸軍司令阿明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奧博特政府,奧流亡國外。1979年3月,流亡國外的20餘個反阿明組織在坦尚尼亞的莫希成立烏干達解放陣線和烏干達民族解放軍。4月10日烏民族解放軍在坦尚尼亞軍隊支持下攻佔坎帕拉,阿明出逃。4月11日宣布成立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臨時政府,該陣線主席盧萊任總統。6月20日,比奈薩繼任總統。1980年5月烏全國解放陣線軍事委員會解除比奈薩總統職務,組成以軍委會主席保羅·穆萬加為首的新內閣。同年12月舉行大選,人民大會黨獲勝組閣,奧博特任總統。參加競選的愛國運動黨主席約韋里·穆塞韋尼指責奧博特操縱選舉,1981年成立全國抵抗運動及其武裝組織全國抵抗軍,開展反政府的游擊戰。1985年7月政府軍發動政變,推翻了奧博特政權,奧凱洛任國家元首兼軍事委員會主席。1986年1月全國抵抗軍攻佔首都,奪取了政權。1月29日穆塞韋尼就任總統。 烏干達議會批准修改憲法取消總統任期限制 外交;奉行不結盟和睦鄰友好政策,支持不結盟運動,主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與中國關系:1962年10月18日,烏干達同中國建交。2004年5月底,穆塞韋尼總統訪問中國。
3. 非洲烏干達,當地黑人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東京奧運會前夕,一名烏干達的國家運動員在他們入住的酒店留下一張紙條,說不想回去烏干達,要留在日本打工生活,然後就失蹤了,但最終還是被找到並送回了烏干達。
很難想像得到,作為一名國家的職業運動員,各方面的待遇應該很不錯吧,但烏干達這位職業運動員居然趨東京奧運會的時機想長期在日本打工生活,難道在烏干達這個國家就生存不下去了嗎?烏干達到底會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呢?一時間,大家眾說紛紜,好不熱鬧。
我在烏干達種了兩年菜,所以對當地人的生活還是比較了解的,特別是烏干達的農村,在烏干達兩年時間我總共賺了50多萬,很多人可能都不會相信,要知道烏干達可是世界上經濟最落後的地區之一,光種點菜怎麼能賺這么多的錢呢?主要原因是烏干達的蔬菜不便宜,而且比國內的還要貴得多。
我原本是跟隨工程隊去烏干達援建公路的,當時所在的項目比較偏僻,去買菜要走很遠的路,而且品種少又貴,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以前在家裡也是種菜買的,不是我吹牛,我可是種菜的能手,我種的菜又大又嫩,可是在國內種菜並不賺錢,大豐收的時候賣不起價,價錢好的時候又沒菜賣。
來到烏干達後我發現種菜真的是有錢途,於是我就跟我們的領導商量在這里種菜的想法,沒想到領導一口就同意了,他認為在當地買菜真的是太不方便了,而且蔬菜的種類太過單一早就吃膩了,領導說了我種的菜公司全部按當地價收購,就這樣,我成了烏干達的一名小菜農,沒事的時候也會到處去走走看看。
兩年後,公司的項目完工要回國了,我必須也得回去,查了一下銀行帳號,發現兩年時間居然賺了50多萬,如果當初是在工地上乾的話,最多隻能存個十幾萬吧,雖然是辛苦了一點,但看來當初的選擇還是對的。
烏干達位於非洲東部,總面積241550平方公里,人口0.46億人(2020年)。
我們印象中的非洲都是乾旱少雨的,可是烏干達全國范圍內卻分布著很多湖泊,降雨量十分充沛,而且烏干達的氣溫也不高,年平均氣溫只有22.3 ,十分的宜人,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維多利亞湖」42.8%在烏干達境內,維多利亞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產地之一。
1、烏干達人的衣著。
烏干達男人穿的很隨意,由於經濟的原因吧,很少看見他們穿新衣服,而小孩子經常光著屁股滿大街跑,連鞋子也不穿,他們一個家庭基本上都生有四五個孩子,多的有七八個,由於長期不穿衣服的原因吧,使得他們看起來特別黑。女人始終是比較愛美的,當地女人沒錢就買二手衣服,穿得花花綠綠的,看起來挺時髦的。
但烏干達有個十分奇葩的部落叫卡拉莫賈人,在這個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不穿衣服,如果有人穿了衣服避羞,就會被其他人扯碎,並逼迫他當場把衣服吃掉,所以這個部落里的人是絕對不敢穿衣服的,聽說這個部落的人一般是不跟外界的人聯系的,所以大多數人都看不見他們。
2、烏干達人的飲食。
烏干達人的正餐是地道的烏干達風味的 「馬托基」蕉飯。「馬托基」是以一種不甜的香蕉品種為原料,剝皮搗成泥狀,蒸熟後拌上紅豆汁、花生醬、紅燒雞塊、咖喱牛肉。吃過「馬托基」的人,普遍稱贊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因而它成了烏干達國宴的主菜。烏干達的「國飲」是以香蕉和高粱面混合發酵釀成,香甜醇厚。開宴時,將酒壇擺在桌上,壇頂插著1米長的草管,賓主吮管對吸。
香蕉在烏干達彷彿是萬能的食材,烏干達人待人熱情,遇有客人來訪,主人及全家都會在院門外恭候。烏干達人待客總喜歡先敬一杯鮮美的香蕉汁,或是用肥嫩滴翠的香蕉葉子端上幾支黃橙橙的香蕉角,接著送上烤得微焦的香蕉作為點心。
他們也很樂於品嘗面類食品,雞、鴨、魚、牛、羊和蔬菜只是他們的副食,烏干達富產咖啡,飯後他們都會泡一杯自產的咖啡。
3、烏干達人的住所。
由於烏干達經濟落後,城市化進程十分緩慢,隨處可見的是大大小小的村落,他們的農村跟咱中國的農村完全不一樣,中國的農村房子都會集中在一起,有效的使用農村的士地,而烏干達的農村房子是東幾座西幾座的,十分的分散,他們只有自家人的房子可以修建在一起,而周圍的田園就是他們最大的財富,因為烏干達沒什麼工業,農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當地修得起平房的算有錢人,而大部分人住的依然是茅草屋,每逢下雨天,房頂上多處會漏水,他們不得不用盆子來接水,值到目前為止,烏干達很多村落至少依然未通電,自來水那就更別提了。
住在城裡的人也並非是有錢人,他們城裡有很多城中村,他們的城中村其實就是貧民窟,全部是密密麻麻的鐵皮房,居住條件也是非常的惡劣,而且也常常停電,烏干達首都坎帕拉是世界上空氣最污染的城市之一。
4、烏干達人的交通工具。
在烏干達的大城市,看到最多的是日系的二手車,很難找到一部全新的小 汽車 。
坎帕拉是個土黃色的城市,這兒沒有高樓大廈的地方,也沒有很多整齊的柏油馬路,似乎處處都在修路,因此 汽車 碰到但凡平坦點的土路就會一路狂奔彰顯發動機實力。
路上跑著的車除了做公交的麵包車,大部分還是SUV,鑒於路況,我常常看到轎車在路邊趴窩換胎。
烏干達的交通跟我們是相反的,我們都是靠右行駛,而烏干達卻是靠左行駛的,應該是繼承了英國的交通規則,因為 歷史 上的烏干達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
在烏干達農村,有輛摩托車絕對算得上是富豪,而目前絕大多數的當地人騎的都是自行車,主要是用來拉貨,農村的路都是坑坑窪窪的泥路,至今還沒有農村有水泥路的 歷史 。
5、烏干達人的受教育程度。
據了解,烏干達全國文盲率很高,農村女性為42.6%,男性為28%;城市女性為21%,男性為11.8%。自1997年起實行免費教育制度,政府為全國每戶四個孩子提供免費小學教育。自2006年起中學教育全部免費,烏成為非洲第一個普及全免費中學教育的國家。
6、烏干達人的衛生醫療。
據統計,烏干達醫療衛生只覆蓋全國49%的家庭,大多數農村地區仍無法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烏干達2006-2013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葯師1人;2006-2012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5張。這樣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有待改進和完善。
截止2020年烏干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0.82千元,跟發達國家相比起來簡直是不忍直視,怪不得烏干達國家隊的運動員想留在日本打工生活不願回自己的國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烏干達太落後了!
地球上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的女性穿褲子要遭受道德譴責,所以他們喜歡光明正大的「裸奔」。如果別人穿衣服的話,那麼他們就會將此人的衣服撕爛還強行讓她吃下去,這還不算什麼,更糟糕的是下面的情況
烏干達女人不穿衣服,穿衣服會被把衣服生生撕裂成碎片,然後生生吞下去。烏干達人女人「裸奔」是為了避免災禍,才造就烏干達的千嬌百媚,行成了烏干達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烏干達部落首領娶媳婦,如果娶了「處女」會遭到全族人的歧視;在烏干達穿褲子都會被道德綁架,所以說在烏干達光明正大的「裸奔」成為一種就行。
更讓人看不下去的是,當地政府為了強制推行穿衣活動,整個部落人都不「領情」,如果有人不「隨群」的話,後果不堪設想,衣服被反對者生生撕裂的粉碎,在眾人的「威逼利誘」下,生生把衣服碎片「生吞」下去,看看就比較「野蠻」
我們再來看看烏干達運動員為了逃離貧窮的烏干達做出的「雷人」舉動
參加本屆奧運會,烏干達隊伍出現了小插曲,這名做動塞基托雷科,是參加奧運會首日舉重運動員,可惜的事,作為「吐槽」運動會,烏干達運動員到了日本,才告訴人家國際排名發生了變化,參加不了了,你說這該又多「衰」呢!
無奈之下,只能回國,卻發生一件「離奇」大事,他本人「離奇」失蹤。當發現他在酒店的留言,真是讓我們大鐵眼鏡。
我們看看他的留言多麼的「奇葩」:「我不會再回到生活困難的國家。我想在日本工作,日本福利挺好的,我不回國了!」,從後面的報道來看,塞基托雷科疑似乘坐新干線前往名古屋市。
放眼非洲大陸,眾多國家都在為溫飽問題而苦苦掙扎,但真實的非洲真的是如此的破敗嗎?
看到這里大傢伙肯定有很多的好奇,烏干達到底有多窮呢?讓一個國家運動員做出如此「滑稽」事情
1、烏干達的大部分財富只聚集在那少部分富人手裡,大多數窮人確實是窮的叮當響。衣不裹體,食不裹腹,確實可以用來形容烏干達的窮人
2、人均年收入5000塊錢,想想每月為了溫飽四處奔波的烏干達人們,實在太不容易
3、烏干達「生育大軍」很強大,一個家庭能生七八個,這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這也導致了烏干達一些家庭「雪上加霜」
4、烏干達有一種特殊的「的士」,居然是二八自行車,身著鮮艷背心工裝的小伙把自行車精心裝飾,車後座還有桃紅色厚坐墊上,後座前面有扶手,後座下面還有踏板。買完菜的大媽、 時尚 的小姑娘都喜歡乘坐這種的士,因為價格便宜。而同樣距離坐「摩的」的話價格要高出兩到三倍,所以自行車的士很有價格優勢。
5、烏干達就是有網上說的臟亂差,蒼蠅橫飛,環境堪憂
6、在烏干達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有些人愛把公雞當做寵物來養,給公雞洗澡、按摩,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公雞。
7、在烏干達最不能讓我忍受的就是網速,妥妥的老年機的天堂,網速太差,我們到這跟與世隔絕差不多!
8、我異想天開想買個網速比較好的卡,花了我300塊大洋,是我太高看盧安達的網速了,我是徹底被他們打敗了。
9、在盧安達結婚不需要彩禮,她們不會對男方索要彩禮,她們結婚有個遮擋擋雨的地方已經相當不錯了,更不敢奢求別墅洋房
10、在烏干達有錢人才吃飯,沒錢人吃的那種食物,就是一種粘糊的東西,看看都難以下咽
11、在烏干達月薪能有800塊錢,都算是高工資了,在我們公司幫廚的當地女性,一天也就30元人民幣,就這他們天天高興的歌唱。
12、在我們工地上,當地的技術工種才一百多塊一天,這絕對是當地少找的,我們下班以後,通常衣服都是交給本地的婦女來洗,一天2塊錢人民幣,超級劃算
13、烏干達四季如春,並沒有其他非洲國家的「蒸桑拿」的感覺,主要是海拔高
在烏干達人均年收入只有5000塊錢,這個數據也能體現出烏干達落後的經濟水平,每個月只有400塊錢的生活費可以來維持生機,如果是你,你還想回國嗎?在看到日本發現如此好,福利待遇誘人,就業機會也多。在烏干達很多人在貧困的邊緣徘徊,每天都為了溫飽問題發愁,如果讓你選擇,你會回去嗎?
不過說實在的,烏干達的基礎建設還是相當的薄弱,「水泥」路也不少,在我們國家晚上都是燈火闌珊處,在烏干達基本是漆黑一片。
在烏干達我都很少見到10層以上的樓房,烏干達的經濟水平還停留在中國30年前。
在烏干達物價真是比較親民,拿著5000元的工資,生活在盧安達可以過上高品質的生活,在盧安達一月3000塊錢就可以過上有滋有味的生活。
烏干達物價很親民,香蕉5塊錢一串,蘋果有點貴的離譜(全靠進口)一公斤25元,火龍果一個5元,一個大菠蘿才用10元,在這里勞保鞋貴的離譜,一雙勞保鞋花了我200元,這是國內的4倍,讓我有點小肉疼,不過其他日用品比較便宜,一塊香皂2.5元,一瓶海飛絲也就20元,在這里想要買到中國貨,貴的要死
位於非洲東部、地跨赤道的內陸國。東鄰肯亞,南與坦尚尼亞和盧安達交界,西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接壤,北與南蘇丹毗連。境內多為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原,丘陵連綿、山地平緩。東非大裂谷的西支縱貫西部,谷底湖泊眾多。擁有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維多利亞湖,近一半的水域,為著名的尼羅河源頭之一。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2 左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這就是真實的烏干達,為什麼烏干達運動員不想回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4. 烏干達是貧困國家嗎經濟與其周邊國家比如何烏干達大多是黑人嗎
中南部非洲國家 一般都比較窮~~` 因為烏干達 經常發生戰亂 各個部族之間的戰爭 還有軍閥的混戰 這樣國家就會非常的窮 非常的亂 所以他不會是富有的~~~ 烏干達都是黑人
5. 非洲的資料
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面積大約為302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
非洲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記載。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5)烏干達人口有多少黑人擴展閱讀:
分區
依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統計司的聯合國地理方案,為方便統計,把非洲分為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分為中非、東非、南非、西非),共60個國家和地區。
古代文明
非洲是人類進化史上從古猿到森林古猿、拉瑪古猿、「完全形成的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直到現代人都存在過的大陸。人類學家在非洲發現了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的化石。
6. 黑種人分布在哪些國家
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蒲隆地、盧安達、烏干達等國。
1、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民主共和國(英語: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法語: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Congo),簡稱剛果(金),位於非洲中部,首都為金沙薩(Kinshasa),國土面積2344885平方公里。
2、剛果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the Congo;法語:République Congo),簡稱為剛果(布),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中部,東、南兩面鄰剛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麥隆,西連加彭,西南臨大西洋。首都為布拉柴維爾,海岸線長150多公里,總面積為34.2萬平方公里。
3、中非共和國
中非共和國(法語:La République Centrafricaine,英語:Central African Republic),簡稱中非,是非洲大陸中部的內陸國家。中非國土面積為62.3萬平方公里。中非東部與蘇丹和南蘇丹交界,南同剛果(布)和剛果(金)接壤,西與喀麥隆毗連,北同查德為鄰。全國共有大小部族32個,主要有巴雅、班達、桑戈和曼吉阿族等。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桑戈語。
4、蒲隆地
蒲隆地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Burundi),簡稱蒲隆地,位於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北與盧安達接壤,東、南與坦尚尼亞交界,西與剛果(金)為鄰,西南瀕坦噶尼喀湖。境內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東非大裂谷東側高原構成,全國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國」之稱。
5、盧安達
盧安達,全稱為盧安達共和國(盧安達語:Repubulika y'u Rwanda;英語:Republic of Rwanda;法語:République Rwanda),是非洲中東部的一個主權國家。西面與剛果民主共和國(DRC)交界,東鄰坦尚尼亞,北與烏干達接壤,南連蒲隆地。人口約1200萬。
7. 烏干達是以黑人為主嗎
是以黑人為主,主要民族有班圖人,尼羅人,尼羅--閃米特人。
中文名稱: 烏干達共和國
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Uganda
簡稱: 烏干達
所屬洲: 非洲
首都: 坎帕拉 (Kampala)
主要城市: 盧韋羅,馬薩卡,姆皮吉,穆本德
國慶日: 1962年10月9日
官方語言: 英語
貨幣: 烏干達先令
政治體制: 總統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總統約韋里·穆塞韋尼 (Yoweri Museveni) ,總理阿波羅·恩西班比
人口數量: 2840萬
主要民族: 班圖人,尼羅人,尼羅--閃米特人
主要宗教: 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國土面積: 24.1萬平方公里
GDP總計: 約61.15億美元(2000年)
人均GDP: 279美元(2000年)
8. 烏干達共和國為什麼要叫烏干達
烏干達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Uganda)
獨立日:10月9日(1962年)
國慶日:10月9日(1962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黑、黃、紅三色相間的六道平行相等的寬條組成,旗面中央有一白色圓地,其中為一隻烏干達國鳥——皇冠鶴。黑色代表烏干達人民,象徵黑人;黃色象徵陽光;紅色象徵自由,三色組合的含義為陽光照耀下烏干達人民獲得獨立自由。在重要場合或正式升旗儀式上,使用帶國鳥圖案的國旗;一般場合則用無國鳥圖案的黑、黃、紅的色條旗。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部為藍、白相間的波紋,象徵該國的水域,烏干達素有「東非高原水鄉」之稱;中間是光芒四射的太陽,表示該國處於赤道地帶;下部的非洲鼓象徵烏干達的傳統文化,也代表該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盾徽下方的綠色高地表示烏干達的地理位置,它位於東非高原的西北部;高地上有棉桃和咖啡等圖案,代表該國的經濟作物;藍、白相間的波紋象徵尼羅河和維多利亞湖。盾徽背後為兩支長矛,兩側是羚羊和皇冠鶴,底端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為了上帝和我的祖國」。
國家政要:總統約韋里·穆塞韋尼 (Yoweri Museveni) ,1986年1月起任總統,1991年、1996年和2001年連選連任;總理阿波羅·羅賓·恩西班比(Apolo Robin Nsibambi),1999年4月起任烏干達總理。
自然地理:23.6萬平方公里。非洲東部內陸國家,橫跨赤道,東鄰肯亞,南界坦尚尼亞和盧安達,西接剛果(金),北連蘇丹。全境大部位於中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鄉」之稱。東非大裂谷的西支縱貫西部國境,谷底河湖眾多。裂谷帶與東部山地之間為寬闊的淺盆地,多沼澤。東部邊界有埃爾貢山,海拔4321米;西南部與剛果(金)接壤處有魯文佐里山脈,瑪格麗塔峰海拔5109米,是全國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境內多河湖沼澤,其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17.8%。維多利亞尼羅河與艾伯特尼羅河水量豐沛,沿河多險灘瀑布。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有42.8%在烏境內。其他還有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奧加湖、喬治湖等等。有塞塞群島等10多個島嶼。大部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從埃爾貢山到維多利亞湖沿岸,有熱帶森林氣候的特點。
氣候:烏雖位於赤道線上,但由於地勢較高,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因而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曾被丘吉爾喻為「非洲明珠」。年平均氣溫為22.3℃。10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3.55℃;6月份氣溫最低,平均21.4℃。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在1000至1500毫米之間,3至5月、9至11月為雨季,其餘為2個旱季。
人口:2240萬(1998年官方統計)。全國有40多個部族,主要分為南、北兩大部族群。國語為斯瓦希里語。官方語言為英語。居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等教。
首都:坎帕拉(Kampala)
簡史:史稱布干達。公元1000年,布干達地區就建立了王國。19世紀中葉,布干達王國成為東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1843年阿拉伯商人開始進入布干達,伊斯蘭教也隨之傳入。1850年後,英、法、德殖民者相繼入侵。1890年英軍侵入布干達,迫使國王簽訂「保護協定」後,布干達劃為英國勢力范圍。1894年6月,英宣布布干達為其「保護國」。1961年9月,英同意烏「分階段獨立」。1962年10月9日宣告獨立,仍留在英聯邦內。1967年9月8日建立烏干達共和國。1971年1月25日,陸軍司令阿明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奧博特政府,奧流亡國外。1979年3月,流亡國外的20餘個反阿明組織在坦尚尼亞的莫希成立烏干達解放陣線和烏干達民族解放軍。4月10日烏民族解放軍在坦尚尼亞軍隊支持下攻佔坎帕拉,阿明出逃。4月11日宣布成立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臨時政府,該陣線主席盧萊任總統。6月20日,比奈薩繼任總統。1980年5月烏全國解放陣線軍事委員會解除比奈薩總統職務,組成以軍委會主席保羅·穆萬加為首的新內閣。同年12月舉行大選,人民大會黨獲勝組閣,奧博特任總統。參加競選的愛國運動黨主席約韋里·穆塞韋尼指責奧博特操縱選舉,1981年成立全國抵抗運動及其武裝組織全國抵抗軍,開展反政府的游擊戰。1985年7月政府軍發動政變,推翻了奧博特政權,奧凱洛任國家元首兼軍事委員會主席。1986年1月全國抵抗軍攻佔首都,奪取了政權。1月29日穆塞韋尼就任總統。
烏干達議會批准修改憲法取消總統任期限制
經 濟 自然條件較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適宜。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和出口收入的95%,糧食自給有餘。工業落後,企業數量少、設備差、開工率低。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
烏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由於連年戰亂,經濟一度瀕臨崩潰。1986年抵運執政初後,實行務實、穩妥的經濟發展政策,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優先發展農業,整頓國營企業,扶植私人經濟,推行自由貿易等措施。自1991年以來,經濟年均增長7%,位居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之首,被世界銀行列為結構調整計劃樣板。1999/2000財年,烏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私有化進程加快。國際金融機構和援助國繼續向烏撥款,並承諾大幅減免烏債務,使烏宏觀經濟形勢保持穩定。但受國際油價上揚、咖啡等主要出口產品價格低迷、出兵剛果(金)造成軍費開支過大等因素影響,烏經濟增長率仍低於預期增長速度。
1999/2000財政年度主要經濟數字如下(烏官方統計):
國內生產總值:約61.1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79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5.8%
通貨膨脹率:3.1%(2000年8月)
外債:30.7億美元
外匯儲備:7.2億美元
貨幣名稱:烏干達先令
匯率:1美元= 1850烏干達先令(2000年11月)。
外交;奉行不結盟和睦鄰友好政策,支持不結盟運動,主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與中國關系:1962年10月18日,烏干達同中國建交。2004年5月底,穆塞韋尼總統訪問中國。
9. 哪些國家有黑種人
黑人主要分布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美國,加拿大,也有黑人,比例還很高,中美洲的黑人比例也是很高的,有的國家甚至達到95%,其中墨西哥沒有黑人,南美洲的話只有阿根廷沒有黑人,其他國家都有黑人,亞洲幾乎沒有黑人,歐洲的話英國的黑人很多的,其次是法國,德國沒有,西班牙也沒有,我說的有沒有黑人,是說的土生土長的黑人,那些國家的黑人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中國也有黑人,都是改革開放開放後的國外公司的黑人職員,那就不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