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薛姓的人口數量是多少
A. 薛氏家族的家譜是什麼
是:
1、遼寧錦縣薛姓一支字行為:「繼致順積美,大中其允從。」
2、 河南新蔡牛灣薛姓的輩份序列為:「孝靈兆慶,守善光宗,恩培世蔭,一道統風。」
3、 山東德州薛姓始祖薛山白,後傳十四世,十四世以後的輩分為,福九長春,洪儒景林,懋秀玉才,厚德明新。
4、吉林省松原市薛姓排行:成國兆慧廣,清晶滿庭芳,貴顯學文俊,兵洪艷作長。
5、山東臨清一代薛姓始祖薛進榮,後傳九世,九世後的輩分為:因長朝德慶,繼厚永昌明。
6、 安徽肥東縣一代始於薛玉仙,後傳二十餘世,輩分為:盛應仙志,榮華忠正,賢良邦本,家國事成。
7、 山東臨沂市沂水縣一代傳二十餘世,輩分為:采芹唯秀士,會燕喜俊儒,復宗成可效,述亞實言師。
8、重慶市奉節縣汾河鎮一代傳十世左右,輩分為:恩雲承聖明。
9、山東乳山市薛姓一支:啟君文兆先,維思丕興全,祥和忠余慶,昌都廣世宣。
10、湖北隨州市高城鎮薛姓一支:大啟加升,樹德光照,永遠前進。
11、安徽壽縣一代薛氏,傳十幾世,按最初住處有南薛、北薛、東薛、西薛之分,輩分為:道德文章,敬信立和順。
12、江蘇徐州一支薛:「傳書青雲美。」
薛姓人口分布
當代薛姓的人口已近320萬,是全國第六十四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薛姓人口由32萬增長到近320萬,增長了10倍多,薛姓人口的增長速度等同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江蘇、陝西、河南三省,大約佔全國薛姓人口的39%。
其次分布於山西、河北、山東、安徽,這四省的薛姓又集中了27%。江蘇為薛姓第一大省,占薛姓總人口的15%。全國形成了東南蘇皖、西北秦晉、北部豫冀三塊薛姓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薛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南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
薛姓在長江以北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薛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江蘇大部、安徽北部、山東南部、陝寧晉豫、甘肅東部和中西部、渝鄂北部、新疆西北,薛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達0.45%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0.8%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6%,居住了大約32%的薛姓人群。
B. 薛姓的來源是什麼
薛姓的來源是:
薛姓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匈奴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稱胡。戰國時匈奴開始與中原各政權接觸,其後長期影響中原各地,直至南北朝後期,匈奴之名逐漸消失。通過戰爭、和親和關市,匈奴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漢文化的影響。
關於匈奴薛氏來源,因史料不詳,今已無從查考。僅在史籍《魏書·裴慶孫傳》中記載。吐京,在今山西石樓西北部十五公里處。匈奴最先活動於今蒙古高原一帶,東漢時期因內訌分成南北二部,南匈奴後來南下附漢,並幾經輾轉最後定居於今山西離石一帶。
由於長期與漢族人雜居生活,交往密切,南匈奴各部逐漸放棄原來的游牧生活轉而農耕定居,出現漢化趨勢,至魏晉時,甚至紛紛改用漢姓,匈奴民族薛氏也形成於這一時期,後逐漸漢化。
薛姓的分布:
薛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約佔全國薛姓總人口的41%,佔山西省總人口的3.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西、浙江,這兩省薛姓大約佔全國薛姓總人口的54%。
其次分布於四川、河南、福建、山東,這四省的薛姓又集中了28%。全國的薛姓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北地區,形成了以山西的北方、浙江的東南、西部的四川為中心的三塊薛姓聚集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薛姓
C. 山東郯城薛姓從什麼地方來
摘要 薛(xuē)姓源出有三:源流一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之後,以國名為氏。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一支叫禺陽的,被封於任地(約今山東省濟寧),得任姓。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載,黃帝之子禺陽封於任,其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其於薛國(今山東省滕州市東南),後世子孫以國為氏。曾一度遷邳(今山東省微山西北)。奚仲十二世孫仲虺,在商湯時任左相,復居薛。其裔孫成,徙國於摯,更號摯國。商末,周伯季歷娶摯國之女太任為妻,生姬昌,即周文王。周武王滅商後,又封成的後裔為薛侯。春秋後期,薛國再次遷到下邳(今江蘇省邳縣西南)。薛國歷夏、商、周三朝,共六十四世,至戰國時為齊國所滅,公子登到楚國為官,因以國名為氏。源流二
D. 中國姓薛的有多少人
薛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有546萬,佔全國0.42%。
E. 薛有幾畫
薛有16畫。
薛姓,是中國一種姓氏。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國而得姓,以封邑名為氏,得姓始祖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後人有以國名為氏。
先秦時期,薛姓主要活動於江蘇、山東、安徽、河南、河北地區。秦漢時,薛姓已向南北擴散,北抵山西,西至四川,東臨東海,南面長江。三國兩晉時,薛姓渡過長江南下,入江西,進浙江,西北直到甘肅天水。唐朝初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率薛姓經江西入福建,以及唐末固始人王審知入閩,薛姓隨以河南人群為主體的二次南下移民進入了福建,進而移民廣東。清初,薛姓進入了台灣。根據2006年數據,薛姓的人口已近310萬,是全國第七十六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5%。根據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薛姓排名77。
F. 薛氏-姓薛的名人-薛姓起名字-薛姓的起源與家譜
山西河東郡,河南河南郡,河南新蔡郡,安徽沛郡,山東高平劇。
薛姓是中國人的一個姓氏,發源於今山東濟寧、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現今,薛氏族人已廣布全國,其分布以江蘇、山西、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氏佔到全國漢族薛氏人口的63%。薛氏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約六百七十二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42%。
「薛」源出
一;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奚仲居於薛(山東滕縣),一度遷於邳(山東徽山縣)。春秋後期遷到下邳(江蘇邳縣),後成為齊國的屬地。戰國時為楚所滅。公子登仕楚。懷王賜沛邑,為大夫,逐以原國名「薛」為氏。二﹕據《吳錄》所載,孟嘗君受封於薛。秦滅六國而失祀,子孫逐以「薛」為氏,三﹕為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叱干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薛」氏。
得姓始祖
奚仲。薛姓出自黃帝的任姓,黃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陽,因被封在任(今山東濟寧市)而得任姓。任姓傳到十二世孫奚仲,奚仲在夏禹時任車正,為車的創造者,居住在薛,稱為薛侯。其後人祖已的七世孫曰成,舉國遷於摯,改號為摯國。商末時,周伯季歷娶摯國女大任為妻,生子姬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復封為薛侯。春秋時,齊桓公稱霸諸侯,惟有薛侯不從,被黜為伯爵。春秋後期,薛公子登在楚國做官,薛人遷往下邳(今江蘇邳州),楚懷王賜沛地為其食邑。薛國歷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戰國時亡國,其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薛姓。他們尊奚仲為薛姓的得姓始祖。
薛姓的分布
當代薛姓的人口已近310萬,是全國第四十八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5%。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薛姓人口由27萬增長到近310萬,增長了11倍多,薛姓人口的增長速度等同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江蘇、陝西、河南三省,大約佔全孱酵矬慧隊口的39%。其次分布於山西、河北、山東、安徽,這四省的薛姓又集中了27%。江蘇為薛姓第一大省,占薛姓總人口的15%。全國形成了東南蘇皖、西北秦晉、北部豫冀三塊薛姓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薛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南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薛姓在長江以北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薛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江蘇、安徽北部、山東南部、陝寧晉豫、甘肅東部和中西部、渝鄂北部、新疆西北,薛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達0.45%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1.3%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8%,居住了大約51%的薛姓人群。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內蒙古中西部和東北、河北東部、京津、山東北部、遼寧西部、吉林東部、黑龍江東部和西北、四川北帶、渝鄂皖中部、浙江北端、上海、廣西中部,薛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一0.45%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6.7%,居住了大約21.6%的薛姓人群。
薛舉: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
薛濤: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時雨:字慰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農。安徽全椒人。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兼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著有《藤香館集》,附詞二種:《西湖櫓唱》、《江舟欸乃》。
G. 薛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薛姓在《百家姓》中 排名 第68位。薛氏以山西、江蘇、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氏佔到中國漢族薛氏人口的63%。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薛氏人口增至為720餘萬,佔全國人口的0.53%,為排行第35位的大姓。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薛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歡!
薛姓姓氏源流
薛(Xuē)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之後,以國名為氏。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一支叫禺陽的,被封於任地(約今山東省濟寧),得任姓。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載,黃帝之子禺陽封於任,其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其於薛國(今山東省薛城),後世子孫以國為氏。曾一度遷邳(今山東省微山西北)。奚仲十二世孫仲虺,在商湯時任左相,復居薛。其裔孫成,徙國於摯,更號摯國。商末,周伯季歷娶摯國之女太任為妻,生姬昌,即周文王。周武王滅商後,又封成的後裔為薛侯。春秋後期,薛國再次遷到下邳(今江蘇省邳縣西南)。薛國歷夏、商、周三朝,共六十四世,至戰國時為齊國所滅,公子登到楚國為官,因以國名為氏。
2、出自媯姓,為虞舜後裔孟嘗君(田文)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吳錄》所載,孟嘗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其父齊相田嬰被齊緡王封於薛(即任姓薛國舊地),田嬰死後,田文襲封,仍以薛為食邑。至秦滅六國,失封,子孫分散。西漢初,田文之孫田國、田陵到竹邑(今安徽省宿縣北)居住,以封邑命氏,遂為薛氏。
3、出自他姓或他族改姓而來:
①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的復姓叱干氏改單姓薛。
② 出自周文王的姬姓馮氏之後裔。唐時有薛懷義,本姓馮。
③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遼西有薛姓。
④ 今滿、蒙、土家、朝鮮族有此姓,客家人亦有此姓。
薛姓得姓始祖
奚仲。薛姓出自黃帝的任姓,黃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陽,因被封在任(今山東濟寧市)而得任姓。任姓傳到十二世孫奚仲,奚仲在夏禹時任車正,為車的創造者,居住在薛,稱為薛侯。其後人祖已的七世孫曰成,舉國遷於摯,改號為摯國。商末時,周伯季歷娶摯國女大任為妻,生子姬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復封為薛侯。春秋時,齊桓公稱霸諸侯,惟有薛侯不從,被黜為伯爵。春秋後期,薛公子登在楚國做官,薛人遷往下邳(今江蘇邳州),楚懷王賜沛地為其食邑。薛國歷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戰國時亡國,其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薛姓。他們尊奚仲為薛姓的得姓始祖。?
薛姓遷徙分布
上文已述,薛姓發祥於今山東薛城,後又遷江蘇邳州。有資料表明,戰國時薛姓已播遷於湖北、湖南、江蘇、河南、河北省境內,如薛公子登的曾孫薛倪曾為楚令尹,薛倪之孫薛鑒,為劉邦獻策滅黥布,薛鑒五世孫薛廣德為漢御史大夫,廣德之孫薛願,因仕宦淮陽太守而落籍當地。薛願嫡孫薛漢之八世孫薛蘭為曹操所殺,其子薛永從劉備入蜀,為蜀郡太守並落籍當地,永之子薛齊在蜀亡後降魏,拜光祿大夫,遷家於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世號“蜀薛”。薛齊為河東郡的開基始祖。薛齊的長房長孫恢號“北祖”,長房次孫雕號“南祖”,長房三孫興號“西祖”。 三國 時,吳國竹邑人薛綜的三個兒子(瑩、孫、兼)皆為太子太傅,謂之吳國三傅,魏國薛夏為天水人,說明已有薛姓徙居今甘肅。晉永嘉之亂,河東人薛推隨中原士族南渡,數傳至薛賀,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徙居福建晉安,是為入閩薛姓始祖。唐初,河南固始人薛使,隨其岳父陳政率軍入閩,從此定居漳州,數傳至薛一平,為漳浦東山開基祖。北宋初年,歙縣薛彥博遷居宜章南關(今湖南宜章縣),是為湘、粵薛姓始祖。其六世孫薛前儒在元時移居廣東樂昌九峰,是為樂昌九峰薛姓世祖。明初,薛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河南、陝西、山東、北京等地。明清兩代,薛姓渡海到台灣者,閩籍較眾。此後,有的又遠播海外。如今,薛姓已廣布全國,其分布以江蘇、山西、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姓佔到全國漢族薛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薛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二。
薛姓 歷史 名人
薛 舉: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薛道衡:河東汾陰人,隋代著名詩人,累官至司隸大夫。其詩詞藻華艷,邊塞詩較為雄健。明人輯有《薛司隸集》。
薛 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 書法 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 濤: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 雪:字生白,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清代 醫學 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醫經原旨》6卷等。《 濕熱 論》是他對濕熱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見,全書不逾萬言,但對於濕熱病“感之輕重淺深,治之表裡先後,條分縷析,深切詳明”。他的《濕熱論》與葉桂的《溫熱論》,可以說是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薛 岳:中國國民黨軍軍將領。字伯陵。廣東樂昌人。早年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8年,任粵軍連、營長。1921年,任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營長。1923年,調回粵軍,先後任團長、師參謀長。北伐戰爭期間,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1師代理師長。1927年12月,率部參加鎮壓廣州起義,旋任第四軍副軍長。1930年蔣閻馮大戰中,隨張發奎支持馮、閻反蔣,失敗後避居九龍。1933年後,歷任第五軍軍長、第六路軍總指揮等職。1934年1月,率部進犯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第二路軍“前敵”總指揮,所部自湘尾追長征中的紅軍至黔、滇、蜀等省。 抗日戰爭 時期,任第一兵團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等職,曾率部重創日軍。1946年後,歷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政府參軍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兼海南防衛總司令等職。1950年,所部在海南島與人民解放軍作戰失敗後,逃往台灣省。
薛道衡:隋代詩人。字玄卿(540-609),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薛道衡少孤,好學。13歲時,作《國僑贊》,頗有思致,見者奇之。北齊武平年間,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陳使者傅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當時著名文人魏收說:“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其詩雖未擺脫六朝文學浮艷綺靡的余風,有些作品,卻具有一種剛健清新的氣息。如與楊素唱和的《從軍行》,就是較好的邊塞詩。代表作《昔昔鹽》描寫思婦孤獨寂寞的心情,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聯,最為膾炙人口,甚至 傳說 是其引起隋煬帝嫉妒而被殺害的原因。小詩《人日思歸》含思委婉,也是歷來傳誦的名作。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 事跡 見《隋書》、《北史》本傳。
薛大鼎: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
薛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善於騎射,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天山”,鎮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
薛居正:北宋史學家。字子平(912-981),浚儀(今河南省開封)人,五代後唐進士,後周時官至兵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監修國史。開寶六年(973年)與盧多遜、扈蒙等撰修《舊五代史》畢,晉平章事。著有《文惠集》等。
猜你喜歡:
1. 薛姓的來源介紹
2. 中國100個姓氏圖騰是什麼
3. 帶泫字的帥氣男孩名字
4. 勛字取名男孩陽光帥氣的名字
5. 女孩帶雅字詩意的名字
H. 薛姓人口有多少
薛姓是中國人的一個姓氏,發源於今山東濟寧、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現今,薛氏族人已廣布全國,其分布以江蘇、山西、陝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氏佔到全國漢族薛氏人口的63%。薛氏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約六百七十二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42%。
I. x開頭的姓氏有哪些
1、徐姓
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為徐姓始祖。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國大陸列第十一位。大陸人口近20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43%。
2、蕭姓
最早起源可追溯於夏朝,南齊、南梁、西梁三朝的國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國四百名義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約936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59%。
3、夏姓
中華姓氏之一,主要由姒姓夏氏和媯姓夏氏組成。其中以大禹後裔姒姓夏氏為主。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4位。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夏氏人口約470萬,約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38%,排名第55位。
4、熊姓
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時期,為楚貴族姓氏。熊姓歷史悠久,族大支繁。熊姓曾有72個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得姓始祖為鬻熊,為祝融氏的後代。
5、薛姓
中國一種姓氏。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國而得姓,以封邑名為氏,得姓始祖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後人有以國名為氏。根據2006年數據,薛姓的人口已近310萬,是全國第七十六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5%。根據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薛姓排名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