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煮多少時間
⑴ 一般中葯要煮多久。
主要根據葯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葯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鍾,第二煎30-40分鍾。治療感冒類葯物,第一煎10-15分鍾,第二煎15-20分鍾。滋補類葯物,第一煎30-40分鍾,第二煎40-50分鍾。
⑵ 熬中葯熬多長時間為好
在煎葯前最好將葯品浸泡20-30分鍾。
一般的煎葯常識上會說加水量為超過葯面3-5厘米,一般量的葯,可以參考一個加水量:600毫升-750毫升,大約相當於一般大小飲料瓶的一瓶再多些。
注意煎煮的時間都是從葯液煮沸後開始計算。
解表類葯:
頭煎需10-15分鍾,二煎需10分鍾左右;
一般類葯:
頭煎需20-25分鍾,二煎需15-20分鍾;
滋補類葯:
頭煎需40-50分鍾,二煎需25-30分鍾。
⑶ 熬中葯多少時間最好
煎煮前用涼水浸泡葯材約半小時,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湯水中,同時也能增加湯葯的濃度。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溫水浸泡,以縮短煎煮時間,但切不可用開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受熱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質形成膠體,不利於有效成分析出。
中葯煎煮時間,應根據不同葯物和疾病性質、有效成分溶出的難易和用葯情況而定。樓步青說,沸騰後再用文火煲葯的時間,一般中葯,頭煎應在20-25分鍾,二煎15-20分鍾;解表類中葯,頭煎10-15分鍾,二煎10分鍾;滋補類中葯,頭煎應在30-40分鍾,二煎25-30分鍾。一般而言,一副中葯在煎煮兩次後,所含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滋補類的中葯,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葯量較大的處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將頭煎與二煎的葯液分別服用,這樣未能將葯效發揮至最佳。應該將頭煎與二煎的葯液混合,分早晚兩次服用。同樣,煎煮三遍的葯液也相應地改為一天3次服用。
⑷ 中葯需要熬制多長時間
一般來說,熬中葯需要專門的熬鍋或者是搪瓷之類的容器;正常中葯熬制2次,每次大約30分鍾!
⑸ 中葯熬多長時間
你好,煎熬中葯有很多講究的。
1.煎葯器具:在煎葯時盡量使用砂鍋、不銹鋼、玻璃、搪瓷等為佳,忌用鐵器、鋁器、銅鍋。因為前者理化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與葯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以保證葯物的療效。而鐵銅類成份性質較為活潑,易與葯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影響療效。
2.浸泡方法:煎葯前,應先將葯物放入葯鍋內,加干凈的冷水浸泡葯物,加水量以淹沒過葯面3-5cm,浸泡20-60分鍾為宜(過久則葯物易發霉變質),這樣有利於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劑葯煮兩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將浸泡好的葯煮沸後,改用中、小火,維持葯物沸騰;第二煎加水適量少些(以淹沒過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時最好加蓋,一般情況下煎葯時注意不宜頻頻打開鍋蓋,否則氣味易走失,葯效降低。
4.煎熬時間:葯物煮沸後開始計算時間。一般葯物第一煎20-30分鍾,第二煎15-25分鍾;滋補及質地堅實的葯物第一煎40-60分鍾,第二煎30分鍾左右;解表、理氣及質地輕松、芳香的葯物第一煎6-15分鍾,第二煎5-10分鍾。
5.濾取葯液:葯液煎取量需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等具體情況決定,成人量約200-300ml,兒童量約為成人的1/4-1/2,即50-150ml
⑹ 熬中葯一般熬多長時間最好
根據 葯物的性質熬中葯有所不同。
方劑中如有礦石類另包。熬時多加水。大火燒開。小火慢煎15分鍾 澄清後 用上清液煎根類 方法時間相同。後加入葉類花類。【也就是說 葯有先煎 後下之分】
也可以 將葯先用水寢 末過葯兩指 侵兩小時 在熬。熬到葯液剩一碗時即可。
熬中葯 沒有時間規定 自己掌握火大 火小 葯液的多少。
⑺ 中葯煮多長時間最好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葯物浸泡30分鍾,以種子、果實為的主的葯物可浸泡一小時;再次煎煮(二煎)時,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過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沒葯物即可。 煎煮次數:一般煎煮兩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兩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後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狀態。對於解表、芳香類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葯性揮發,葯效降低;對於滋補葯,多宜小火久煎,使葯物有效成分盡出。 煎煮時間:一般葯物,一煎應沸後再小火煎20-25分鍾,二煎沸後再小火煎15-20分鍾;解表、芳香類葯一煎10-15分鍾,二煎10分鍾;滋補葯一煎30-40分鍾,二煎25-30分鍾。煎葯並非越久越好。 特殊煎服: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葯,先煎30分鍾,再加入群葯;注有「後下」的小包葯,在群葯煎好前5---10分鍾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葯,用紗布包紮好投入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葯,用煎好的葯液與「烊化」葯物煎煮溶解後服用;注有「沖服」的小包葯,用煎好的葯湯沖服。
⑻ 一般熬中葯要熬多久時間
熬中葯的容器
中葯煎煮首先是容器,歷代醫家強調用砂鍋為佳。因為砂鍋受熱均勻,性質穩定,在葯物水煎服的混合過程中,不會影響葯物的合成和分解,煎出的湯液質量好。其次用搪瓷鍋、琉璃鍋、不銹鋼鍋等容器亦可,但絕對不能用鐵鍋、銅鍋煎葯,以免引起不良反應。葯鍋煎葯前,一定要洗刷干凈,除去沉積物,這樣做一是可防止不同性質的葯物互相干擾,二是煎煮時葯物不易沉底,粘結和焦化。
熬中葯放多少水
中葯放入容器後,加水是一個關鍵,水是煎煮中葯湯劑的主要溶液,如水過多則葯汁過多,葯汁濃度降低,加水過少,不僅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干鍋或葯物焦化。正確的方法應該將葯物放入砂鍋內後將葯物攤平,然後加水高出葯面3~4厘米(二橫指左右)即可。
中葯熬制的時間
中葯放完水後,不要立即煎煮,應先浸泡20~30分鍾,使葯物濕潤變軟,質介破裂,有效成分就會盡可能被煎出。煎葯時的火候和時間亦非常重要。煎葯初時用大火(即武火),
待煮沸後應用小火(即文火)慢煎,以葯汁沸騰而不溢出為度。煎葯的時間應根據葯的性質及作用來定。如滋補葯其性厚實,滋膩性濁,會有大量營養物質不易煎透,故時間宜長。頭汁一般水沸後煎40~60分鍾,二汁水沸後再煎30分鍾。又如發汗解表葯,其性散發,含揮發油多,不宜久煎。頭汁水沸後煎10~15分鍾,二汁水沸後再煎5~10分鍾即可。一般治療用葯頭汁水沸後煎30分鍾,二汁水沸後再煎20分鍾即可。煎煮葯時應該把鍋蓋蓋好。但頭汁和二汁一般不少於400~500毫升(約一小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