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理縣通安人口有多少
『壹』 會理有幾所中學
1、會理縣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示範區腹心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01°52′~102°38′,北緯26°5′~27°12′,縣城距州府所在地西昌市180公里。東部和北部分別與會東、寧南、德昌縣相鄰;西與攀枝花市仁和區及鹽邊縣、米易縣接壤;南與楚雄州元謀縣、武定縣,昆明市祿勸縣隔金沙江相望,轄元面積4527.73平方公里,共有人口43.91萬(2012年)。
2、會理有12所中學:
通安中學
民族中學
新發初級職業中學
第一職業中學
彰冠初級中學
會理一中
會理二中
果元中學
實驗中學
黎溪中學
益門中學
雲甸中學
『貳』 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有多少人口
會理縣幅員面積4527.73平方公里,轄6區1鎮,49個鄉(鎮)、303個行政村、10個居民委員會、214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3.9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14萬人,佔89.1%;鄉村從業人員23.4萬人,人口密度97人/平方公里。縣內有漢、彝、傣、傈僳、回、苗、白等27個民族,其中,漢族36.53萬人理。
『叄』 楚雄各縣人口是多少
截止到2018年4月楚雄彝族自治州有9縣1市,截止2017年末各縣市人口數量如下:
1、永仁縣10.62萬人;
2、大姚縣29.3萬人;
3、元謀縣21.75萬人;
4、武定縣27.88萬人;
5、姚安縣20.9萬人;
6、牟定縣14.55萬人;
7、祿豐縣43.17萬人;
8、南華縣24.25萬人;
9、雙柏縣16萬人;
10、楚雄市53.05萬人。
(3)會理縣通安人口有多少擴展閱讀:
1、永仁縣
古稱苴卻,地處滇川兩省四州市六縣區交界,縣城永定鎮居縣境中部偏東,自古就是出滇入川的要塞,現已成為面向西部鋼城、重工業城市攀枝花市的發展前沿,成為昆明、攀枝花、楚雄交通大三角的交匯點,成昆經濟帶上的雲南北大門。
2、大姚縣
位於楚雄州西北部,距州府楚雄107公里、省會昆明276公里,東鄰元謀,南連姚安,西接大理州祥雲、賓川兩縣,北與麗江市永勝、華坪兩縣隔金沙江相望。「大姚核桃」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中國「馳名商標」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3、元謀縣
位於滇中高原北部,東倚武定,南接祿豐,西鄰大姚,北連四川會理,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毗鄰,自古有「扼川蜀之鎖鑰,控滇北之樊籬」之稱。地處金沙江流域乾熱河谷地帶,素有「天然溫室」之稱。
4、武定縣
位於滇中高原北部,雲貴高原西側,楚雄彝族自治州東部,地處雲南、四川兩省的昆明、楚雄、涼山三州市交匯點,東鄰祿勸縣,南與祿豐縣、富民縣毗鄰,西與元謀縣接壤,北與四川會理縣隔金沙江相望,是出滇入川的主要通道,素有「省會之藩籬,滇西之右臂」之稱。
5、姚安縣
位於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和牟定、南華、大姚相鄰,與大理州祥雲縣隔江相望,昆楚大復線建成後,距昆明185公里,距楚雄73公里,姚安為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地,史稱「六詔之中分,三川之門戶,南中之鎖鑰」。
6、牟定縣
位於雲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東鄰祿豐,南連楚雄,西接南華,北依大姚、元謀,縣城距州府楚雄市通車公路里程32千米,離省會昆明市通車公路里程186千米。縣境南北最大縱距57.6千米,東西最大橫距53.6千米。
7、祿豐縣
地處滇中腹地,由原祿豐、羅次、廣通、鹽興4縣於上世紀50年代合並而成,是久負盛名的「恐龍之鄉、化石之倉」。縣境內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眾多、歷史文化悠久、基礎設施健全,有著較好的發展優勢和潛力。
8、南華縣
地處滇中高原、川、滇交通要道,素有「九府通衢」的美譽,是茶馬古道上的商貿重鎮,歷來商賈雲集,商貿繁榮。東接楚雄、牟定;南連楚雄、景東;西鄰彌渡;北毗祥雲、姚安。縣城東距州府楚雄市33公里、省會昆明市192公里,西距大理市175公里。
9、雙柏縣
位於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東鄰玉溪市易門縣、峨山縣,西與普洱市鎮沅縣、景東縣接壤,以哀牢山分水嶺為界,南連玉溪市新平縣,北同楚雄市、祿豐縣毗鄰。東西橫距95千米,北南縱距76千米。縣人民政府駐地妥甸鎮,海拔1964米。
10、楚雄市
地處滇中腹地,東鄰祿豐縣,南臨雙柏縣,西接南華縣,北同牟定縣毗鄰,距離昆明市152千米,距離大理市179千米,是省會昆明通往滇西8州市的必經之地,也是雲南省建設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大通道的重要節點,素有「省垣門戶、迤西咽喉」之稱。
參考資料來源: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縣市概況
『肆』 會理大發有多少人
會理大發有10000人左右。
會理,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古稱會無、會川,因「川原並會,政平頌理」而得名。會理位於四川省最南端,地處攀西腹心地帶,全市總面積452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會理縣轄3個街道、13個鎮、4個鄉。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會理常住人口為390531人。
『伍』 會理縣有哪些鄉鎮
截至2019年1月,會理縣轄5個街道、25個鄉鎮、1個管委會:
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北關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
鹿廠鎮、黎溪鎮、通安鎮、太平鎮、益門鎮、綠水鎮、新發鎮、雲甸鎮、小黑箐鎮、關河鎮、木古鎮、富樂鎮、六華鎮、彰冠鎮。
內東鄉、外北鄉、愛民鄉、黎洪鄉、新安傣族鄉、竹箐鄉、楊家壩鄉、槽元鄉、白果灣鄉、下村鄉、樹堡鄉、力馬河社區管委會。縣人民政府駐城北街道。
主要的大鎮有: 益門鎮、城關鎮、太平鎮、鹿廠鎮、黎溪鎮、通安鎮。
千年的會理陶瓷文化成就了前有唐宋青瓷,後有明清綠瓷的景象。古樸的原始「青花」發展演變出獨具世界特色的高溫「三彩」。整個過程展示了會理陶瓷文化的精髓——天然、自然、綠色、環保。
千年的會理陶瓷文化成就了前有唐宋青瓷,後有明清綠瓷的景象。古樸的原始「青花」發展演變出獨具世界特色的高溫「三彩」。整個過程展示了會理陶瓷文化的精髓——天然、自然、綠色、環保。
1、採用天然「孔雀石」配釉
經高溫(1260℃)氧化焰燒制後呈寶石綠色,而得名。
2、始於唐宋,鼎盛於元明
屬邛窯和西壩窯的延續,前有唐宋青瓷、後有明清綠陶。
3、「入窯一色,出爐萬彩」
古往今來綠陶一直沿用天然礦物作釉、原料,其中還加入植物灰等成份,經高溫燒造後緻密度高、聲音清脆、無鉛無毒、耐酸鹼,各種金屬氧化物在高溫下呈色、混熔、結晶,富於變化。
「會理綠陶」,吸引著世人的眼球,成為了會理的一張名片,璀璨奪目,閃耀著刺眼的光芒。
『陸』 會理縣的人口民族
2012年,會理縣總人口43.9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14萬人,佔89.1%;鄉村從業人員23.4萬人,人口密度97人/平方公里。會理縣內有漢、彝、傣、傈僳、回、苗、白等27個民族,其中,漢族36.53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83.2%;彝族6.99萬人,佔15.92%;傣族2513人,佔0.57%;傈僳族561人,佔0.13%;回族214人,佔0.05%;白族166人,佔0.04%;苗族149人,佔0.03%。此外,黎、蒙古、藏等20種少數民族主要是因工作調動、大中專畢業生分配、民間婚姻嫁娶等因素遷入。縣境內歷三代以上的世居民族主要有漢、彝、傣、傈僳族、回、白等6種民族。
『柒』 會理縣是屬於哪個省
會理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處於攀西資源開發區腹心,西連攀枝花,南與雲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鄰,扼川滇要沖,自古以來就是川西南與滇西及南亞商貿往來周轉重地,為古絲綢路必經要塞,素有「川滇鎖鑰」之稱。全縣轄50個鄉鎮,304個行政村,幅員4522平方公里,總人口43.3萬。網路的
『捌』 涼山的人口有多少
截止2020年末全州戶籍人口533.1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306.85萬人,占總人口的57.55%;彝族人口為288.74萬人,占總人口的54.16%。
涼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漢、藏、回、蒙、苗、傈僳、傣、納西、布依、壯、白、滿、土家等14個世居民族,總人口521萬,其中彝族人口275.7萬佔52.92%。中國有近900萬彝族人口(2010年,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871萬),涼山佔到了30%左右。
交通運輸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7398公里,增長1.75%。其中:等級公路通車里程23651公里、增長10.5%,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28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1219139萬噸公里、增長0.07%,旅客周轉量322569萬人公里、增長0.05%。
2018年末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7585.77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通車里程24681.54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12.74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1301141萬噸公里,增長7%,旅客周轉量348937萬人公里,增長8.8%。
以上內容參考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涼山概況
『玖』 會理縣在哪裡,會理縣在哪個省,會理縣屬於哪個市
會理縣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會理縣在四川省,會理縣屬於涼山彝族自治州的下轄縣。
會理縣地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腹心地帶,東部和北部分別與會東縣、寧南縣、德昌縣相鄰,西部與攀枝花市仁和區、鹽邊縣、米易縣接壤,南部與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楚雄州元謀縣和武定縣隔金沙江相望。
會理縣坐標東經101°52′~102°38′,北緯26°5′~27°12′,南北最長處140公里,東西平均寬約55公里,總面積4527平方公里。
會理縣位於西南橫斷山脈東北部,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地形輪廓南北狹長,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山巒起伏,溝谷相間,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壩為主,其中山地約占幅員面積的40%、丘陵約佔50%、平壩約佔10%。
(9)會理縣通安人口有多少擴展閱讀
商周至戰國之時,會理縣為西南夷邛都國地。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境內建會無、三絳2縣,隸屬越嶲郡。
清康熙元年(1662年)改設會川衛軍民守備,隸屬建昌監理廳,康熙二十九年於衛東大橋復置會理州。雍正六年,裁會川衛守備,移會理州治衛所,隸屬寧遠府。宣統元年,境內披砂、苦竹、者保、通安、會理村5土司改土歸流。
民國二年(1913年)會理州改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屬第十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八(1939年)年劃屬西康省。
1950年3月23日會理解放後,成立會理縣臨時工作委員會,對國民黨舊政權進行軍事接管。西昌專區成立後,會理屬西昌專區。1978年隨西昌地區建制撤銷劃入涼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