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多少人口
1. 目前中國有多少億人口
最新數據截止2016年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38271萬人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在公布2016年國民經濟整體運行情況時,也公布了去年的人口增長情況。最新數據截止2016年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38271萬人 (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港澳台及海外華僑),比上年末增加809萬人。 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比上年多增13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死亡人口977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0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6‰,比上年提高0.9個千分點。對於廣大單身一族來說,這些數據中可能蘊藏了一個重大利好! 「單身」人數又減少了 上述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從性別結構看,截至2016年年底,男性人口70815萬人,女性人口67456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98(以女性為100)。 將男性人口數減去女性人口數,會得到3359萬的差值,如果假定每一對男女都會結為夫妻,那麼這3359萬人就會成為當之無愧的「單身」。而在網上,「3000萬單身」時不時就會成為熱門詞。 不過好消息是,與2015年(3366萬)相比,2016年的男女人口差距略微縮小了7萬;男女性別比也從105.02降至104.97。小編梳理往年數據發現,自2010年以來,男女人口差距已連續6年縮小,而男女性別比則是連續7年降低。 僅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單身」的數量在減少,每年都有幾萬單身漢順利脫單。不過,2016年的變化與全面二孩政策的關系有多大呢? 此前,各方曾預測,全面兩孩政策落實後,將會出現一個生育堆積集中釋放的高峰,預想增加的人口數量從幾百萬到上千萬不等。但一財網指出,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全面兩孩第一年的實施效果並不樂觀。預想中增加數百萬出生人口的情景並沒有出現,僅比2015年1655萬出生人口總量增加了131萬人。 從此次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尚無法確定去年出生人口中二孩的數量到底是多少。但是根據此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出生人口動態監測課題組的預測,去年出生人口中二孩的數量有可能超過一孩,出生人口數量將超過1800萬。 根據衛計委的數據,全面兩孩政策目前人群約在9000萬對,其中年齡在35歲以上的育齡婦女佔到60%。多家機構的生育意願調查表明,這批人群是生育意願相對較強烈的,而且由於年齡已經接近育齡期末端,更有可能會在全面兩孩政策落地後迅速採取生育二孩行動。從2016年出生人口增加幅度看,這批人在全面兩孩第一年成功受孕的比例很低。 據中新網報道,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人口學者陳劍表示,男女比例失調的溢出效應將給正常婚配帶來巨大沖擊,生活質量差、文化水平低的男性未來可能很難找到配偶。 「性別比是下降了,但跟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相比,中國的(性別比)數值還是稍微偏高的」,陳劍表示,若以後能夠全面放開生育政策,則有望在男女比例問題上有更大程度的改善。 我國老齡化壓力加大 除了性別構成外,年齡構成也值得關注。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勞動年齡人口(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為9074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5.6%。這也意味著,全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上一年減少了349萬人。中國勞動年齡人口自2012年已連續五年凈減少。 和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並存的,是老齡化程度的持續加深。根據統計,2016年60周歲及以上人口23086萬人,占總人口的16.7%,比上年增加了0.6個百分點;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占總人口的10.8%,比上年增加0.3個百分點。 一方面是勞動年齡人口連續五年凈減少,一方面是老齡人口持續增加,這意味著中國人口的贍養負擔越來越重,未來的養老壓力將越來越大。 據一財網報道,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此前曾表示,不能簡單地以人口多少判斷是否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利,「勞動年齡人口規模雖然下降,但是經濟活動人口和就業人口的數量仍然持續增長,勞動力供給並沒有減少。」 據中新網報道,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則指出,目前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加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一旦未婚人群數量提升,未來將增加整個國家社會保障問題的復雜性,以及社會保障的難度。 據人社部、全國老齡委等有關部門預測,到2035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人。 人口的老化程度被認為是人口影響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中國,老齡化加深的同時,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的減少和年齡的老化也日益突出,值得各方關注。 除性別比例和年齡構成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人口總量平穩增長的同時,城鎮化率繼續提高。 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7929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82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8973萬人,減少1373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7.35%。
該文章《2017年中國有多少人口 中國有多少億人》來源於出國留學網,網址:http://www.liuxue86.com/a/3091484.html
2. 中國總人口2021年是多少億
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顯示2021年我們的人口總數應該為14.1億人次。
正確使用詞語對不同的數據,進行准確的描述,才可以讓內容表達,更加的科學和規范化,更有說服力。
正確使用詞語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詞義涵蓋的范圍不同。
如:「開墾、開拓、開辟」都有「開發」之意,但「開墾」指用力把荒蕪的土地開發為可耕種的土地;「開拓」指在原來開發的基礎上加以擴充;而「開辟」著重指新開發、新開創,詞義范圍較大。
2.詞義側重點不同。
如:「才能」和「才華」,都含有能力、特長的意思,但「才能」著重指辦事的能力或對知識、技能、技巧的運用能力,而「才華」則著重指在文學藝術方面顯露出來的智慧與特長;
「發現」和「發明」都有新出現的意思,但「發現」著重於新找到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而「發明」著重在新創造出本來不存在的事物。
3.詞義的輕重不同。
如:「損壞」與「破壞」,都有使物體毀壞的意思,但「損壞」一般是無意的,「破壞」則是有意的;
「誣蔑」和「誣陷」都有無中生有地硬說別人做了某種壞事的意思,但前者是捏造事實,破壞別人的名譽,而後者則是妄加罪名,誣告陷害,兩者輕重不同。
1.詞語的習慣搭配不同。
如:發揚——優點、作風、傳統;發揮——作用、干勁、創造性、積極性;改進——工作、方法、技術;改善——生活、關系、條件;交流——思想、經驗、物資;交換——意見、禮物、資料。
2.詞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阻礙(動詞)——剝削阻礙生產發展;障礙(名詞)——排除一切障礙;強大(形容詞)——強大的動力來自崇高的理想;
壯大(動詞)——人多可以壯大聲勢;精華(名詞)——這是全書的精華;精彩(形容詞)——這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
3. 漢族有多少人口
漢族約13億人口。
漢族:
漢族(華夏,諸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族無論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宗教的主要傳統觀念。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同時,也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4. 新加坡有多少人口,面積多大
截至2014年6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字為547萬,其中334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和53萬個「永久居民」簡稱PR,居住在獅城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有約160萬人。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來從歐亞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其移民社會的特性加上殖民統治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得新加坡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色。
新加坡國土面積為714.3平方公里。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5. 我想知道延邊州各個縣的街道及社區共有多少個及名字。
進學街道(Chaoyang Jie) 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75579人。辦事處駐進學街文化胡同11號。轄文慶、文匯、文明、文新、文 延吉
河、文化、向陽、南陽、嬌陽、安陽、春陽、旭陽、正陽13個社區。 北山街道(Beishan Jie) 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51867人。辦事處駐新村路。轄丹延、丹山、丹明、丹英、丹虹、丹嶺、丹華、丹春、丹光9個社區。 新興街道(Xinxing Jie) 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48691人。辦事處駐參花街165號。轄民平、民安、民昌、
民盛、民和、民泰、民富、民強8個社區。 公園街道(Gongyuan Jie) 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59791人。辦事處駐公園路96號。轄園建、園藝、園法、園校、園航、園紡、園城、園月、園新、園輝10個社區。 河南街道(He'nan Jie) 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60618人。辦事處駐天池路20號。轄白豐、白新、白川、白梅、白菊、白玉、白樺、碧水、晨光、春光、白松11個社區。 建工街道(Jiangong Jie) 面積3.29平方千米。人口50499人。辦事處駐光華路256號。轄長新、長海、長生、長林、長青、延春、延華、延青、延虹、延盛10社區。 依蘭鎮(Yilan Zhen) 面積588.59平方千米。人口27429人。鎮政府駐興農村。轄利民、龍淵、九龍、春興、古城、台岩、北大、興安、東興、平安、大成、興農。 三道灣鎮(Sanwan Zhen) 面積555.69平方千米。人口9293人。鎮政府駐中心村。轄中心、五道、南張芝、北張芝、屯田、支邊、東溝、平崗、梨樹。 小營鎮(Xiaoying Zhen) 面積174.05平方千米。人口22668人。鎮政府駐長白路145號。轄仁坪、河龍、長東、東光、新農、東新、理化、光明、光進、吉興、民主、小營、五風、東山農場。 朝陽川鎮 2009年1月4日,吉林省政府批准正式將原龍井市朝陽川鎮劃歸延吉市。總面積39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9.29平方公里,總人口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545人,朝鮮族人口佔65%。轄20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
6. 新疆有多少人口面積多少
截止2018年末,新疆人口2486.76萬,面積166萬平方公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首府烏魯木齊市,位於中國西北邊陲,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面積16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常住人口2486.76萬人(2018年末)。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現有56個民族,主要居住有漢、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錫伯、塔吉克、烏孜別克、滿、達斡爾、塔塔爾、俄羅斯等民族,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6)長新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新疆的地理位置
新疆地處東經73°40′~96°18′,北緯34°25′~48°10′之間。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總面積佔中國陸地面積六分之一,邊界線長度佔四分之一,其面積比江蘇省和浙江省加一起總和的八倍還多4萬平方公里。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為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縣。
新疆的氣候環境
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氣流不易到達,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溫差較大,日照時間充足(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氣候乾燥。
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氣溫高於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於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准噶爾盆地為零下20℃以下,該盆地北緣的富蘊縣絕對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50.15℃,是全國最冷的地區之一。
7. 長春有多少人口
截止到2018年,長春戶籍人口有751.3萬人。
長春,簡稱「長」,古稱喜都、茶啊沖、黃龍府,別稱「北國春城」,是吉林省省會、副省級市、長春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工業基地。
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7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20593.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19.04平方千米,戶籍人口751.3萬人,城鎮人口441.5萬人,城鎮化率58.8%。
(7)長新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長春的誕生歷史
滿族興起於東北長白山,視長白山地區為「龍興之地「,因此,清朝奠都北京後,在東北不設省,派八旗駐守,委派將軍鎮守一方,對東北實行嚴格的封禁政策。嘉慶五年五月十七,也就是1800年7月8日,在長春設治,衙門建在伊通河東岸一塊平坦的開闊地上,標志著長春的誕生。
長春最早的火車站:1898年,沙俄開始修築從哈爾濱途經長春至旅順的鐵路,長春站建好後,就以離它最近的「寬城子」命名。這是長春歷史上第一座火車站。經過百餘年的滄桑巨變,寬城子火車站俱樂部卻是目前長春市保存最完好的俄羅斯風格的建築。
8. 新加坡人口和面積是多少
新加坡人口:570 萬(2019年6月)。面積:724.4 km²(2020年) 。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
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字為553.5萬,其中337.5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和52.7萬個「永久居民」簡稱PR,居住在獅城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有約163萬人。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來從歐亞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其移民社會的特性加上殖民統治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得新加坡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色。
截至2019年6月, 總人口570萬,公民和永久居民403萬。華人佔74%左右,其餘為馬來人、印度人和其他種族。馬來語為國語,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英語為行政用語。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民族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佔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還有峇峇、娘惹等。新加坡人口密度7,697/平方公里,人類發展指數為0.901。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加坡
9. 延吉縣的行政區劃
(ChaoyangJie)代碼:200401001郵編:133000 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75579人。辦事處駐進學街文化胡同11號。轄文慶、文匯、文明、文新、文河、文化、向陽、南陽、嬌陽、安陽、春陽、旭陽、正陽13個社區。
沿革:本街區在日偽時期分為興隆區和朝陽區。1945年解放後,改為朝陽廂。1953年改為朝陽街公所。1955年改為第一辦事處。1956年改為延吉。
文慶社區[WenqinShequ]面積0.07平方千米,人口3929人。豐華居委會成立於1965年為第十二居委會。1983年更名為豐華居委會,豐功居委會1984年由豐盛、豐滿居委會中劃出,設立豐功居委會。2001年撤銷豐華、豐功居委會命名為文慶社區。
文匯社區[WenhuiShequ]面積0.168平方千米,人口4916人。文風居委會建於1965年,為第十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文風居委會。豐盛居委會1963年成立,為第八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豐盛居委會。豐滿居委會1965年成立,為第九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豐滿居委會。2001年撤銷文風、豐盛、豐滿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文匯社區。
文明社區[WenmingShequ]面積0.3平方千米,人口7133人。文藝居委會建於1965年為第十二居委會。1983年更名為文藝居委會。文明居委會建於1965年,為第十一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文明居委會。文勝居委會1984年由文風、文明居委會劃出,設立文勝居委會。豐茂居委會1984年帽文藝居委會劃出,設立豐茂居委會。2001年撤銷文藝、文明、文勝、豐茂四個居委會,合並設立文明社區。
文新社區[WenxingShequ]面積0.113平方千米,人口2312人。慶勝居委會1965年成立,為第三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慶勝居委會。文學居委會1965年成立,為第六居委會,1983年更名為文學居委會。2001年撤銷慶勝、文學兩個居委會,同文風居部分居民戶、文勝居部分居民戶、文學居部分居民戶、豐盛居部分居民戶合並設立文新社區。
文河社區[WenheShequ]面積0.333平方千米,人口5487人。豐美居委會1965年成立,為第二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豐美居委會。豐富居委會1984年由豐收、豐美居委會劃出,設立豐富居委會。豐收居委會1965年成立,為第一居委,1983年3月更名為豐收居委會。2001年撤銷豐收、豐美、豐富三個居委會,一個社區,設立文河社區。
文化社區[WenhuaShequ]面積0.107平方千米,人口6611人。文化居委會建於1965年,為第四居委會,1983年更名為文化居委會。文昌居委會建於1965年,為第五居委會,1983年由文化、文學居委會中劃出,設立文昌居委會。2001年撤銷文昌、文化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文化社區。
向陽社區[XiangyangShequ]面積0.258平方千米,人口7168人。1963年成立第五居委會,1986年3月更名為武陽居委會;1963年成立第六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向陽居委會;1987年由第六居中分設第九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景陽居委會;1990年從向陽居委會中分設建陽居委會;均以朝陽街名稱派生,以「陽」字作名尾而得名。2001年撤銷建陽、景陽、向陽、武陽四個居委會,合並設立向陽社區。
南陽社區[XiangyangShequ]面積0.157平方千米,人口8292人。以朝陽街名稱派生。2001年撤銷升陽、雙陽、重陽、南陽四個居委會,合並設立南陽社區。
嬌陽社區[JiaoyangShequ]面積0.874平方千米,人口5211人。以朝陽街道名稱派生。2001年撤銷嬌陽、貴陽、喜陽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嬌陽社區。
安陽社區[AnyangShequ]面積0.11平方千米,人口4857人。以朝陽街道名稱派生。2001年撤銷安陽、丹陽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安陽社區。
春陽社區[ChunyangShequ]面積.25平方千米,人口3717人。以朝陽街道名稱派生,以陽字作名尾。2001年撤銷艷陽、春陽、明陽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春陽社區。
旭陽社區[XuyangShequ]面積0.45平方千米,人口5066人。2001年撤銷旭陽、東陽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旭陽社區。
正陽社區[ZhengyangShequ]面積0.359平方千米,人口2117人。2001年撤銷正陽居委會,設立正陽社區。 (BeishanJie)代碼:222101003郵編:133000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51867人。辦事處駐新村路。轄丹延、丹山、丹明、丹英、丹虹、丹嶺、丹華、丹春、丹光9個社區。
沿革:1981年10月14日成立北山街道,包括原進學街道的14、15、16、17居和朝陽街道的……
丹延社區[DanyanShequ]人口8150人。2001年撤銷丹延、丹旺、丹安、丹平四個居委會,合並設立丹延社區。
丹山社區[DanshanShequ]人口4794人。2001撤銷丹山、丹新、丹軍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丹山社區。
丹明社區[DanmingShequ]人口5873人。2001年撤銷丹明、丹森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丹明社區。
丹英社區[DanyingShequ]人口4670人。2001年撤銷丹英、丹城、丹民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丹英社區。
丹虹社區[DanhongShequ]人口4097人。2001年撤銷丹虹、丹勝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丹虹社區。
丹嶺社區[DanlingShequ]人口6174人。2001年撤銷丹嶺、丹文、丹東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丹嶺社區。
丹華社區[DanhuaShequ]人口8754人。2001年撤銷丹華、丹波、丹民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丹華社區。
丹春社區[DanchunShequ]人口5554人。2001年撤銷丹松、丹林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丹春社區。
丹光社區[DanguangShequ]人口4728人。2001年撤銷丹光、丹春、丹桂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丹光社區。 (XinxingJie)代碼:222401005郵編:133000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48691人。辦事處駐參花街165號。轄民平、民安、民昌、民盛、民和、民泰、民富、民強8個社區。
沿革:新興之名,源於日偽時的新興區之名,因其含義健康,故沿用至今。1945年叫新興廂。1953年改名叫新興街公所。1953年改稱第三辦事處。1956年又改稱為新興街道。
民平社區[MinpingShequ]人口6840人。2000年撤銷荷花、興旺、慶豐、華美、華麗四個居委會,合並設立民平社區。
民安社區[MinanShequ]人口8639人。2000年撤銷民安、華新、明華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民安社區。
民昌社區[MinchangShequ]人口6433人。2000年撤銷丹金、丹鳳、康平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民昌社區。
民盛社區[MinshengShequ]人口6712人。2000年撤銷康民、康莊、康寧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民盛社區。
民和社區[MinheShequ]人口6200人。2000年撤銷康華、北寧、北安三個居委會,合並為民和社區。
民泰社區[MintaiShequ]人口2825人。2000年撤銷明輝、康樂兩個居委會,合並為民泰社區。
民富社區[MinfuShequ]人口1639人。2000年撤銷興華、興城兩個居委會,合並為民富社區。
民強社區[MinqiangShequ]人口4517人。2000年撤銷北大居委會,設立民強社區。 (GongyuanJie)代碼:222401006郵編:133000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59791人。辦事處駐公園路96號。轄園建、園藝、園法、園校、園航、園紡、園城、園月、園新、園輝10個社區。
沿革:因轄區內市人民公園而得名。日偽時期本街區稱為公園區,1948年改為會園街,1962年稱為新興街道辦事處,1955年由新興街道辦……
園輝社區[YuanhuiShequ]人口6870人。2001年撤銷園輝、園華、園虹三個居委會,合並為園輝社區。
園新社區[YuanxinShequ]人口8963人。2001年撤銷園新、園織、園美、園彩四個居委會,合並為園新社區。
園月社區[YuanyueShequ]人口3640人。2001年撤銷園月居委會,設立園月社區。
園城社區[YuanchengShequ]人口3708人。2001年撤銷園城、園邊兩個居委會,合並為園城社區。
園校社區[YuanxiaoShequ]人口5187人。2001年撤銷園春、園林兩個居委會,合並為園校社區。
園藝社區[YuanyiShequ]人口3168人。2001年撤銷園藝、園軍兩個居委會,合並為軒社區。
園航社區[YuanhangShequ]人口3761人。2001年撤銷園香、園光兩個居委會,合並為園航社區。
園紡社區[YuanfangShequ]人口5970人。2001年撤銷園橋、園潔、園西、園池四個居委會,合並為園紡社區。
園法社區[YuanhuaShequ]人口3078人。2001年撤銷園法、園英、園華三個居委會,合並為園法社區。
園建社區[YuanjianShequ]人口5640人。2001年撤銷園建、園林、園鐵三個居委會,合並為園建社區。 (He'nanJie)代碼:222401006?郵編:133000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60618人。辦事處駐天池路20號。轄白豐、白新、白川、白梅、白菊、白玉、白樺、碧水、晨光、春光、白松11個社區。
沿革:清代及民國時期稱此地為南營。因此而得名。日偽時稱為河南區。1948年改為河南街。1953年成立河南街公所。1962年成立河南街道辦事處。
碧水社區[BishuiShequ]人口7707人。1984年由清水居委會中分出,設立碧水居委會。2001年撤銷碧水、泉水、河水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碧水社區。
白玉社區[BaiyuShequ]人口10123人。新水居委會1984年由春水居委會中分出,設立新水居委會。白玉居委會1981年由第一、二居委會中分出,為第十六居委會,後改名為第三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白玉居委會。2001年撤銷白玉、新水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白玉社區。
白樺社區[BaihuaShequ]人口4651人。白樺居委會,1962年8月成立,為第一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白樺居委會。白雲居委會,1962年8月成立,為第三居委會,後改為第八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白雲居委會。2001年撤銷白樺、白雲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白樺社區。
晨光社區[ChengguangShequ]人口6774人。晨光居委會1983年由風光居委會中分出,設立晨光居委會。2001年撤銷晨光、民光、白金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晨光社區。
春光社區[ChunguangShequ]人口8340人。1984年由風光居委會中分出,設立春光居委會。2001年撤銷春光、地質、前江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春光社區。
白松社區[BaishongShequ]人口8547人。1983年由白蘭居委會中分出,設立白松居委會。2001年撤銷白松、煙廠、白楊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白松社區。
白梅社區[BaimeiShequ]人口4544人。1983年由白玉居委會中分出,設立白梅居委會。2001年撤銷白梅、北昌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白梅社區。
白菊社區[BaijuShequ]人口7655人。1981年由第二居委會中分出,為第十八居委會,後改為第五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白菊居委會。2001年撤銷白菊、林管、新元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白菊社區。
白新社區[BaixinShequ]人口6392人。2001年撤銷白新、前河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白新社區。
白川社區[BaichuanShequ]人口9635人。2001年撤銷白川、白雪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白川社區。
白豐社區[BaifongShequ]人口1199人。2001年撤銷白豐居委會,設立白豐社區。 (JiangongJie)代碼:222401009郵編:133000面積3.67平方千米。人口50499人。辦事處駐光華路256號。轄長新、長海、長生、長林、長青、延春、延華、延青、延虹、延盛10社區。
沿革:因其轄區內有建工橋而得名。1982年3月10日,河南街道劃出一部分區域設立建工街道。
延春社區[YanchunShequ]面積0.3平方千米,人口8853人。1962年成立,為河南街道第四居委會,1982年3月劃歸建工街道,為第一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延春居委會。2001年撤銷延春、延興、延明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延春社區。
延青社區[YanqingShequ]面積0.26平方千米,人口6538人。1984年8月由延華居委會中分出,設立延青居委會。2001年撤銷延青、延豐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延青社區。
延華社區[YanhuaShequ]面積0.1平方千米,人口4479人。1962年成立,為河南街道第七居委會,1981年改為第八居委會,1982年3月劃歸為建工街道,為第四居委會,1983年3月更名為延華居委會。2001年撤銷延華、延水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延華社區。
延盛社區[YanshengShequ]面積0.5平方千米,人口4225人。1984年由延豐居委會中分出,設立延盛居委會。2001撤銷延盛居委會,設立延盛社區。
延虹社區[YanhongShequ]面積0.62平方千米,人口5705人。1976年由灑南街道東九居分為東居委,1981年改為第十一居,1982年3月劃歸建工街道為第七居,1983年3月更名為長虹居委會。2001年撤銷長虹、長福、長海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延虹社區。
長青社區[ChangqingShequ]面積0.24平方千米,人口3700人。1976年從河南街道第九居委會中分出,為西九居,1981年改為第十二居,1982年3月劃歸建工街道,為第八居,1983年更名為長青居,1990年9月劃歸處守則街為長青居,以長白鄉名稱派生。2001年撤銷長龍、長青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長青社區。
長林社區[ChanglinShequ]面積0.35平方千米,人口5820人。1984年由長壽居委會中分出,設立長林居委會,1990年9月從建工街道劃歸延南街道,以長字作名首而得名。2001年撤銷長南、長林、長江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長林社區。
長生社區[ChangshengShequ]面積0.35平方千米,人口7229人。1984年由長壽居委會中分出,設立長生居委會,1990年由建工街道劃歸延南街道,以長字作名首而得名。2001年撤銷長壽、長生、龍河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長生社區。
長海社區[ChanghaiShequ]人口5445人。1990年11月由龍光居委會中分出,設立龍海居委會,以龍字作名首而得名。2001年撤銷龍明、龍海兩個居委會,合並設立長海社區。
長新社區[ChangxingShequ]人口4125人。1984年從南翔居委會中分出,設立南新居委會,1990年由河南街道劃歸延南街道。2001年撤銷機場、南新、南翔三個居委會,合並設立長新社區。 (YilanZheng)代碼:222401100郵編:133002面積588.59平方千米。人口27429人。鎮政府駐興農村。轄利民、龍淵、九龍、春興、古城、台岩、北大、興安、東興、平安、大成、興農。
沿革:依蘭鎮之名源於依蘭溝,依蘭系滿語三岔之意,該鎮是滿族的故鄉之一。此處清初列為禁山圍場,光緒初年開發,屬南崗招墾局志仁社管轄。1913年為延吉縣志仁鄉依蘭溝屯。……
利民村[LiminCun]面積52.4平方千米,人口1878人。村駐地利民,因駐地而得名。解放前屬延吉縣煙集村。解放後屬延吉縣煙集區。1958年成立利民管理區,並劃歸延吉市興安公社。1964年改為利民大隊,劃歸延吉縣煙集公社。1982年劃歸延吉市煙集公社。1984年改為利民村。2002年與新岩村、石人村合並為利民村。
龍淵村[LongyuanCun]面積9.75平方千米,人口1220人。由駐地龍淵而得名。解放前屬延吉縣煙集村。解放後屬延吉縣煙集區。1958年成立龍淵管理區,並劃歸延吉市興安公社。1961年改為龍淵大隊。1964年劃歸延吉縣煙集公社。1984年改為龍淵村。
九龍村[JiulongCun]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1471人。光緒初年建屯,九龍坪屯落後面有九個向前伸出的山頭,象九條龍伸出的龍頭。由此得名九龍坪。村因駐地而得名。解放前先後屬尚仁社、志仁鄉、葦蘭村、春興村、解放後,1945年11月屬於春興區,1956年為依蘭鄉九龍村。1958年為依蘭人民公社九龍管理區。1961年改為九龍大隊。1983年10月改為九龍村。2002年與明興村、柳菜村合並為九龍村。
春興村[ChunxingCun]面積45.9平方千米,人口1329人。駐地西興屯。以原所轄春興村得名。解放前先後屬志仁社、志仁鄉、葦蘭村。解放後,1945年11月為春光區春興村。1956年為春興鄉春興村。1958年為依蘭人民公社春興管理區。1961年改為大隊。1983年10月改為春興村。2002年村屯撤並同春光村、西興村、新光村合並為春光村。
古城村[GuchengCun]面積17.3平方千米,人口920人。駐地古城因駐地而得名。解放前先後屬志仁鄉、志仁社、葦蘭村。解放後1945年11月屬春興區。1956年為依蘭鄉古城村。1958年為依蘭鄉人民公社古城管理區。1961年改為古城大隊。1983年改為古城村。
台岩村[TaiyanCun]面積64.8平方千米,人口1749人。因村境內山上多岩石,岩石上面比較平坦,遠看象個檯子,台岩村由此得名。解放前屬延吉縣煙集村。解放後屬延吉縣煙集區。1958年成立台岩管理區,並劃歸延吉市興安公社。1961年改為台岩大隊。1964年劃歸延吉縣煙集公社。1982年又劃歸延吉市煙集公社。1984年改為台岩村。
北大村[BeidaCun]面積4.51平方千米,人口1162人。駐地北大村,因駐地而得名。解放前歸延吉縣公署所轄。解放後,先後歸延吉縣,延吉市興安廂,興安鄉所轄。此地在日本侵佔時偽日軍駐地,稱之為「北大營」。解放後建村。1958年稱北大大隊。1984年改為北大村。
興安村[XinganCun]面積5.08平方千米,人口2665人。建於1940年叫棲鶴屯,是因村東地形象降落的仙鶴而言。1958年人民公社時,為公社駐地,又是大隊駐地,因改成興安村。興安之含義是興旺、安寧、吉祥之意。解放前歸延吉縣公署所轄。解放後,先後歸延吉縣,延吉市興安鄉所轄。1958年建興安大隊。1984年改為興安村。
東興村[DongxingCun]面積10.5平方千米,人口1524人。駐地東興村。因駐地而得名。解放前屬延吉縣公署煙集鄉。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興安村、鄉所轄。1958年建立東興大隊。1984年改為東興村。2002年與清茶村、東興農場合並為東興村。
平安村[PinganCun]面積4.23平方千米,人口1877人。駐地平安屯,因駐地而得名。清初此地為禁山圍場,光緒初期開發。解放前屬延吉縣煙集。解放後,屬延吉縣延吉區。1958年成立平安管理區,並劃歸延吉市興安公社。1961年改為平安大隊,1964年劃歸延吉縣煙集公社。1982年劃歸延吉市興安公社。1984年改為平安村。
大成村[DachengCun]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2154人。因駐地大成村而得名。建於1921年,原稱張文煥之地,其含義為大大形成之意。解放前屬延吉縣公署煙集鄉、村所轄,解放後屬大成村、興安鄉所轄。1958年公社化時,因駐地名稱而建大成大隊。1984年改為大成村。
興農村[XingnongCun]面積69.3平方千米,人口3226人。村駐地興農屯,因駐地而得名。解放前屬延吉縣煙集村興隆屯。解放後屬延吉縣煙集鄉。1955年成立興農初級社。1958年劃為延吉市興安公社,稱興農管理區。1961年改為興農大隊,1964年劃歸延吉縣煙集公社。1982年劃歸延吉市煙集公社。1984年改為興農村。2002年與南溪村、煙河村合並為興農村。 (SanwanZheng)代碼:222401101郵編:133005面積555.69平方千米。人口9293人。鎮政府駐中心村。轄中心、五道、南張芝、北張芝、屯田、支邊、東溝、平崗、梨樹。
沿革:三道灣鎮因駐地三道灣而得名。廢除封禁舊制後,光緒年間屬南崗招墾局尚義社。1913年屬延吉縣尚義鄉,1936年屬太平村。1945年……
中心村[ZhongxingCun]面積107.2平方千米,人口1493人。因駐地在三道灣鎮的中部故而得名。解放後先後屬尚義社、尚義鄉、太平村。解放後1945年11月屬太平區。1956年為三道鄉中心村。1958年為三道鄉人民公社三道管理區。1961年改為中心大隊。1982年改為三道大隊,1983年9月改為三道村,2002年鄉屯撤並時改為中心村。
五道村[WuCun]面積47.3平方千米,人口429人。駐地小五道,以駐地名稱主體得名。1965從三道大隊分出單建,得名五道大隊。1983年改為五道村。
南張芝村[NanzhangCun]面積37.2平方千米,人口300人。駐地南張芝,因駐地得名。解放前,先後屬尚義社、尚義鄉、太平村。解放後,1945年11月屬於太平區。1956年為三道灣鄉南張芝村,1958年為三道人民公社南張芝管理區,1961年改為大隊,1983年9月改為南張芝村。
北張芝村[BeizhangCun]面積12.6平方千米,人口421人。因駐地北張芝而得名。解放前,先後屬尚義社、尚義鄉、太平村。解放後,1945年11月屬太平區,1956年為三道鄉北張芝村,1958年為三道人民公社北張管理區,1961年改為大隊,1983年9月改為北張芝村。
屯田村[TuntianCun]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420人。因駐地屯田而得名。解放前,先後屬尚義社、尚義鄉、太平村。解放後1945年11月屬於太平區,1958年為三道人民公社屯田管理區,1961年改為大隊,1983年9月改為屯田村。
支邊村[ZhibianCun]面積114.8平方千米,人口924人。因駐地支邊而得名。1960年屬於縣辦林牧場,1963年為三道人民公社支邊大隊,1983年9月改為支邊村。
東溝村[DonggouCun]面積67.1平方千米,人口421人。因駐地名稱得名。解放前屬太平村。解放後,1945年11月太平區東溝鄉,1956年為三道鄉東溝村,1958年為三道人民公社管理區,1961年改為大隊。1983年9月改為東溝村。
平崗村[PinggangCun]面積45.5平方千米,人口404人。因駐地平崗而得名。解放前屬太平村。解放後,1945年11月為太平區平崗鄉,1956年為三道鄉平崗村,1958年為三道人民公主平崗管理區,1961年改為平崗大隊,1983年9月改為平崗村。
梨樹村[LishuCun]面積83.3平方千米,人口311人。因駐地名稱得名。解放前屬太平村。解放後,1945年11月為太平區平崗鄉梨樹屯。1956年為三道鄉平崗村梨樹屯,1958年為三道人民公社梨樹管理區,1961年改為梨樹大隊,1983年改為梨樹村。 (XiaoyingZheng)代碼:222401201?郵編:133000面積174.05平方千米。人口22668人。鎮政府駐長白路145號。轄仁坪、河龍、長東、東光、新農、東新、理化、光明、光進、吉興、民主、小營、五風、東山農場。
沿革:據說小營因駐過軍隊而得名。清代此地為禁山圍場,1887年此地駐有團練會,此為小營子之名的最早依據。……
仁坪村[RenpingCun]面積22.1平方千米,人口1752人。駐地杜?坪村,因駐地而得名。解放前屬延吉縣公署長白鄉長安村所轄。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長白村、鄉、公社,河南公社所轄。1958年成立管理區。1961年改為仁坪大隊。1984年改為仁坪村。2002年與新豐村、文化村合並為仁坪村。
河龍村[helongCun]面積7平方千米,人口1388人。駐地河龍。因駐地而得名。解放前屬延吉縣盤安鄉。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長安公社延吉市長白公社所轄。1958年成立河龍管理區。1961年改為河龍大隊。1982年由龍井縣長安公社劃歸延吉市長白公社。1984年改為河龍村。
長東村[ChangdongCun]面積9.7平方千米,人口850人。因位於長白鄉以東故名長東村。1981年從東風大隊分出,成立長東大隊。1984年改為長東村。2002年與東風村合並為長東村。
東光村[DongguangCun]面積16.1平方千米,人口1037人。駐地東光村,因駐地而得名。解放前屬延吉縣長白鄉長安村所轄。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東光鄉、長白、河南公社所轄。1958年成立東光管理區。1961年改為東光大隊。1984年改為東光村。2002年與新光村合並為東光村。
新農村[XinnongCun]面積11.3平方千米,人口1065人。1958年成立新農管理區,故名。解放前屬延吉縣長白鄉長安村所轄。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東光鄉、長白、河南公社所轄。1958年成立新農管理區,1961年改為新農大隊,1984年改為新農村。2002年與東農村合並為新農村。
東新村[DongxinCun]面積11.7平方千米,人口1536人。駐地東新村,因駐地得名。解放前屬延吉縣長白鄉、長安村所轄。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東光鄉、河南、長白公社所轄。1958年成立東新管理區。1961年改為東新大隊,1984年改為東新村。2002年與東明村合並為東新村。
理化村[LihuaCun]面積16.6平方千米,人口761人。駐地理化洞,因駐地得名。1977年從龍河大隊分出,成立理化大隊,1984年改為理化村。
光明村[GuangmingCun]面積23.5平方千米,人口1349人。1958年建光明大隊,含光亮,明朗之意。1958年建光明大隊,先後屬朝陽街道辦事處,小營鄉園藝、朝陽、小營人民公社所轄。1984年改為光明村。2002年與工農村、富陽村合並為光明村。
光進村[GuangjingCun]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673人。1956年合作化時期組織高級社定名為光進高級社「光進」乃是沿著光明大道前進之意。1958年建光進大隊,先後屬工農村、小營鄉,園藝、朝陽、小營人民公社所轄。1984年改為光進村。2002年與新興村合並為光進村。
吉興村[JixingCun]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769人。因駐地吉興村而得名。解放前系日本軍隊的苗圃、奶牛場,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民主村、興安鄉、小營鄉,園藝、新興、人民公社所轄。1984年改為吉興村。2002年與公新村合並為吉興村。
民主村[MinzhuCun]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1169人。因駐民主村而得名。1890年前後開墾,1949年建村。解放前屬延吉縣公署朝陽鄉、焑集村所轄。解放後屬延吉縣、延吉市民主村、興安村、民主鄉、園藝、新興人民公社所轄。1958年建民主大隊。1984年改為民主村。2002年與民興村合並為民主村。
小營村[XiaoyingCun]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1000人。因駐地小營村而得名。解放前屬延吉縣公署盤安村所轄。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小營村、小營鄉、園藝、朝陽、小營人民公社所轄。1958年建小營大隊。1984年改為小營村。
五風村[wufongCun]人口643人。
10. 常德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沒有2021年的數據,最新的數據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527.91萬人。
常德,古稱「武陵」、「朗州」,湖南省轄地級市。位於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側,武陵山下,史稱「川黔咽喉,雲貴門戶」,是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的重要城市。
全市總面積1.82萬平方千米,根據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527.91萬人。
常德習俗特點:
常德城鄉概以大米飯為主食,無論老少,有嗜辣習慣,愛吃糌辣椒、油炸辣椒、辣子醬、白辣椒。有腌制壇子菜、腌臘魚臘肉的習慣。
常德人喝茶很講究,除一般泡茶外,還盛行擂茶待客。相傳喝擂茶起源於東漢初年。當時馬援征「五溪蠻」,兵困壺頭山,瘟疫流行。土人教以用生薑、鹽、茶葉、煎米製作此茶,飲後瘟疫即除,遂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