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縣城人口大約多少人
1. 遼寧 黑山的人口有多少
至少64萬人口
2. 錦州市黑山縣人口多少 面積多大 人口米多多少
黑山縣是遼寧省錦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遼寧省西部,錦州市東北端。東部依繞陽河與遼中縣、新民市為鄰,南部與台安縣搭界,西部與北寧市接壤,北部、西北部與阜新蒙古自治縣為鄰。地處東經121°49′至122°36′,北緯41°29′至42°08′之間。全縣面積243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4萬人。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回、朝鮮等16少數民族。主要的風景區有蛇盤山旅遊區、龍灣水庫旅遊區等。
黑山自古即屬華夏版圖。古往今來,雖歷盡滄桑,而黑山卻一直是中華民族勞動、 黑山縣
生息、繁衍的處方。 遠在唐堯之世,黑山即為冀州之域。禹平水土,置九州,黑山在虞,夏商時代為營州屬境(據《大明一統志》:廣寧以西為幽州,廣寧以東之地為營州)。殷制九州,與舜時異,而黑山仍屬營州。 周時,黑山為幽州地。戰國時期,黑山屬燕國領地。燕置遼東、遼西兩郡,黑山為遼東郡地。治所幽平(今遼陽市)。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後,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黑山境仍屬於遼東郡(那治襄平,今遼陽市)。遼東、遼西兩郡,以大凌河分界,以西為遼西郡,以東為遼東郡。 西漢時,沿秦舊制,仍置遼東郡,並在今北鎮設無慮縣,黑山屬幽州刺支部遼東郡無慮縣地。 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黑山為遼東屬國地,仍屬無慮縣。 三國時期,黑山屬曹魏地。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置遼東屬國,後改昌黎郡。治所在幽州昌黎郡(今義縣)。黑山為昌黎郡所轄。 西晉時黑山仍屬昌黎郡(今義縣),隸平州(今遼陽市)所轄。 東晉及十六國時,遼河流域的鮮卑族崛起,慕容氏進行地方割據,建立燕國。史稱前燕。先後都龍城(今朝陽)、都薊(今天津省薊縣)、都鄴(今河北臨漳西南)。黑山為前燕地。慕容皝四年,即東晉咸康三年(公元337年)燕徙昌黎郡於龍城(今朝陽市),黑山屬昌黎郡地。 前秦永興元年(公元357年)氐族苻堅,滅燕,統一北方,黑山地入前秦。仍屬昌黎郡(今朝陽市)管轄。 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戰失敗後,原被滅各國及各族首領紛起立國,鮮卑貴族慕容垂復建燕國,史稱後燕。後燕建都中山(今河北定縣),黑山又地入後燕,仍屬昌黎郡(今朝陽市)所轄。 公元407年馮跋推翻後燕的統治,再建燕國,即天王位於昌黎(今朝陽),史稱北燕。黑山又為北燕地,仍屬昌黎郡(今朝陽管轄)。 南北朝時,黑山地屬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北魏置營州於龍城(今朝陽市),領昌黎等郡,黑山為營州昌黎郡(今朝陽)屬境。公元五三四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後,東魏為北齊所代,西魏為北周所代。黑山地屬北齊,仍為營州昌黎郡(今朝陽)地。 隋朝屬燕郡(今義縣)。隋煬帝大業八年(公元612年)於柳城燕郡(今義縣)之北,取秦漢舊名置遼西郡。統懷遠等三縣,黑山為遼西懷遠縣(今北鎮附近)所轄。 唐貞觀初,因山河形勢之便,分全國為十道,並改置柳城(今朝陽)為營州,黑山為河北道營州所轄。其後因渤海侵據,安東都護府內遷至遼東地區,旋治遼東城(今遼陽)又遷新城(今撫順市北);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又遷遼西故郡城(今義縣東南大凌河東岸)。黑山縣又為安東都護府轄地,屬巫閭守捉(今北鎮)。至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節度使再行南遷,都護府廢。 遼代屬東京道顯州奉先軍。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於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國,都皇都(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公元947年改國號為遼,改皇都為上京。南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關一線與北宋對峙。黑山地屬遼國。遼置顯州(治所在今北鎮西南)並設山東縣(今北鎮)。黑山地屬顯州山東縣管轄。 金時屬北京路廣寧府。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設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太宗天會三年(公元1125年)滅遼。南以秦嶺、淮河一線與南宋對峙。黑山地屬金國。金天輔七年(公元1123年)改遼顯州為廣寧府(今北鎮),後又改山東縣為廣寧府,後又改山東縣為廣寧縣(今北鎮境),黑山為廣寧縣地。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廣寧縣改稱望平縣,治梁魚務,黑山為望平縣地。望平縣治所在縣境內之姜屯鎮土城子,即今蓮花泡池。 元朝地方行政區劃,以路為制。元改廣寧府為廣寧府路(今北鎮)。黑山隸屬廣寧路,仍歸望平縣管轄。(望平縣治所,仍在本縣境內土城子)至元十五年(公元1355年)改望平縣為望平軍民千戶所,後復為縣,黑山屬之。 明建國後,廢府路制,立軍衛制。將廣寧路改為廣寧衛(治所今北鎮)。黑山為廣寧衛管轄。 清入關後,本境分屬廣寧縣(今北鎮)。當時東北三省實行將軍制,廣寧縣隸屬奉天省盛京將軍統轄。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分廣寧(今北鎮)、承德 黑山
(今沈陽)二縣地置新民廳。隸奉天府,黑山西境屬廣寧縣,東境屬新民廳。嗣後,清政府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清除鞭長莫及之弊,乃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始在廣寧、新民分治,置官設縣,名為鎮安縣(並於小三家子設鎮安分縣)。 1914年1月,因與陝西鎮安縣同名,後改為黑山縣,隸屬於奉天省遼沈道,1929年屬遼寧省。1932年屬奉天省。1935年屬錦州省。1949年屬遼西省。1954年屬遼寧省錦州市轄縣至今。 2002年1月31日,遼政[2002]34號文件批復:撤銷鎮安滿族鄉、羊腸河鎮,合並設立鎮安滿族鄉;撤銷勝利鄉、太和鎮,合並設立太和鎮;撤銷二道鄉、繞陽河鎮,合並設立繞陽河鎮;撤銷六合鄉、英城子鄉,合並設立英城子鄉;撤銷四間房鄉、常興鎮,合並設立常興鎮;撤銷李屯鄉、芳山鎮,合並設立芳山鎮;撤銷羅屯鄉、薛屯鄉,合並設立薛屯鄉;撤銷白廠門滿族鎮、無梁殿滿族鎮,分別設立白廠門鎮、無梁殿鎮。 2002年3月,鄉鎮正式調整:英城子鄉、六合鄉合並為英城子鄉;芳山鎮、李屯鄉合並為芳山鎮;薛屯鄉、羅屯鄉合並為薛屯鄉;太和鎮、勝利鄉合並為太和鎮;繞陽河鎮、二道鄉合並為繞陽河鎮;羊腸河鎮、鎮安鄉合並為鎮安滿族鄉;常興鎮、四間房鄉合並為常興鎮。
3. 錦州黑山是貧困縣嗎
錦州黑山不是貧困縣,我國已經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了,已經沒有貧困縣了。
拓展:
黑山縣,隸屬遼寧省錦州市。位於遼寧省西部,錦州市東北端。距沈陽市區148公里,距錦州市區122公里。東部依繞陽河與沈陽市遼中區、新民市為鄰,南部與鞍山市台安縣搭界,西部與北鎮市接壤,北部、西北部與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為鄰。地處東經121°49′至122°36′,北緯41°29′至42°08′之間。全縣面積2498平方公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黑山縣常住人口為451206人。
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回、朝鮮等16少數民族。主要的風景區有蛇盤山旅遊區、龍灣水庫旅遊區、蓮花湖影視基地等。
4. 黑山縣是哪個市的
黑山縣是遼寧省錦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遼寧省西部,錦州市東北端。東部依繞陽河與遼中縣、新民市為鄰,南部與台安縣搭界,西部與北寧市接壤,北部、西北部與阜新蒙古自治縣為鄰。地處東經121°49′至122°36′,北緯41°29′至42°08′之間。全縣面積243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4萬人。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回、朝鮮等16少數民族。縣人民政府駐黑山鎮中大中路189號。郵政編碼121400。主要的風景區有蛇盤山旅遊區、龍灣水庫旅遊區等。
5. 遼寧黑山縣屬於哪個市
黑山縣是遼寧省錦州市下轄的一個縣。
位於遼寧省西部,錦州市東北端。東部依繞陽河與遼中縣、新民市為鄰,南部與台安縣搭界,西部與北寧市接壤,北部、西北部與阜新蒙古自治縣為鄰。地處東經121°49′至122°36′,北緯41°29′至42°08′之間。全縣下轄16個鎮,5個鄉。面積約250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4萬人。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回、朝鮮等16少數民族。本縣地處繞了河下游地區,西部、北部為50-100米的低矮丘陵,是醫巫呂山的一部分,中部為開闊的平原,南部為窪地。平原地勢平垣,土質肥沃,河流縱橫。主要河流有繞陽河及其支流東沙河、羊腸河等。河床坡量小,含沙量大。
黑山縣處於溫帶亞濕潤區內,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一月平均氣溫-10.7℃,最低氣溫-27.6℃;七月平均氣溫24.2℃,最高氣溫35℃。年平均降水量586毫米,無霜期160天左右。
黑山縣因縣城東北隅有小黑山而得名。面積2436平方千米,人口63萬。縣人民政府駐黑山鎮中大中路189號。郵政編碼121400。
主要的風景區有蛇盤山旅遊區、龍彎水庫旅遊區等。
6. 黑山縣的行政區劃
黑山縣 縣政府駐解放大街南段中山路2號,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16個鎮,4個鄉,1個國營農場,22個社區居委會,278個村委會。面積2424.41平方千米,人口62.01萬。 街道/鄉/鎮 轄區概況 黑山街道 辦事處政府駐解放南街6B號,人口8.91萬人,面積24.97平方千米,轄11個社區居委會:吉祥、龍興、向陽、利民、環宇、光榮、永安、石龍、興工、南湖、清河;6個村委會:城關、東關、西關、南關、北關、城南;1個生活區:黑山縣示範農場生活區。 大虎山街道 辦事處政府駐前進胡同1號,人口4.91萬人,面積104.39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居委會:北居宅、向陽、西居宅、東居宅;12個村委會:鎮東、鎮西、曹家壕、四檯子、五檯子、萬家、青苔泡、叢家、龍山、連城、羊圈子、七檯子;1個生活區:國營黑山縣棉花原種場生活區。 八道壕鎮 鎮政府駐平安街15號,人口4.58萬,面積90.09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居委會:平安、新北、礦西、東南;14個村委會:八道壕、曹屯、大夏、小夏、八家子、韋城子、戴屯、黃家、南三家、窩鋪、秦屯、孔屯、紅槽、冮台。 新立屯鎮 鎮政府駐定北路8號,人口3.33萬人,面積66.43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居委會:興順、光明、鐵北;10個村委會:新華、雙山子、大八家子、荒地、泉眼、黃台、王莊屯、上火石嶺、青石嶺、東關、北關。 白廠門鎮 鎮政府駐白廠門村,人口1.73萬人,面積94.29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白廠門;12個村委會:城西、頭台、二台、石家溝、三台東、三台西、西康屯、閻屯、韓屯、南八家子、檀屯、郭荒地。 胡家鎮 鎮政府駐胡家村,人口2.40萬人,面積95.78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胡家、河沿、孤家子、甄家、小謝、小荒、前黑、蔣屯、東興、東下、頭道、曹家窩鋪。 無梁殿鎮 鎮政府駐無梁殿,人口2.36萬人,面積116.71平方千米,14個村委會:無梁殿、廖屯、砬子山、大民屯、大崔屯、和平、東長崗子、賴坨子、卡拉木、谷屯、孟屯、後荒、張家、程家。 半拉門鎮 鎮政府駐半東村,人口1.90萬人,面積117.98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半西、半東、半南、郝家、代民、石獅子、大雙崗子、曹崗子、劉油房、靠山、鄢家。 繞陽河鎮 鎮政府駐繞陽河,人口2.93萬,面積137.71平方千米,轄16個村委會:繞陽河、大三家子、周屯、佟屯、車屯、九間、郭家窩鋪、李崗子、富有、曹家、腰韓家、張劉、茶棚、二道鏡子;1個生活區:繞陽河葦場生活區 勵家鎮 鎮政府駐勵家,人口2.79萬人,面積101.03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勵家、李家、賈家、婁家、平房、廣盛、雙崗子、晏家、崔崗子、前邢、大孫家、翟家、黑頭。 姜屯鎮 鎮政府駐姜東,人口2.33萬人,面積91.17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姜東、姜西、會巨、連屯、蘭屯、杜屯、長崗子、楊屯、袁家。 常興鎮 鎮政府駐常興村,人口2.47萬人,面積118.37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常興、義合庄、大劉家、張崗子、聶家、唐家、八旗、太平、兩家子、孫家、四間房、牛家、大吳家、馬架子、安家河、喬家、北王家。 芳山鎮 鎮政府駐芳山村,人口3.37萬人,面積153.49平方千米,轄21個村委會:芳山、八間、東孟屯、石柱子、佛堂、牛蹄窪、四芳台、北水泉、靠邊、韭池子、河窪、英窩、東公廒、李屯、廟崗子、小新、羅台、北郭屯、趙屯、老河身、西孟屯。 四家子鎮 鎮政府駐四家子村,人口2.08萬人,面積126.69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馬圈子、陳家街、大興堡、代平房、十七戶、龐坨子、高家、六間房、許小、東趙家、四家子、十八家子;1個生活區:國營黑山縣原種生活區 新興鎮 鎮政府駐新興,人口1.48萬,面積165.88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新興;12個村委會:芍葯、石廟子、東方店、康屯、馬家崗子、齊家、茨榆、卧牛、葉沙、前尖、後尖、高家窩鋪 太和鎮 鎮政府駐太和村,人口2.70萬人,面積118.28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太和、耿屯、包屯、劉二金、西邱、大謝、西公廒、大菸溝、小榆樹、勝利、白檯子、五間、蘭泥、自強、羅家、稍戶、尖山子。 段家鄉 鄉政府段家,人口2.70萬人,面積75.08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段家、龐家、蛇山子、崔屯、邵屯、哈山、中心、大營盤、王炮屯、么檯子、於坨子、老泡子、劉家、河西。 薛屯鄉 鄉政府薛屯,人口2.09萬人,面積102.78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薛屯、紅石、北甸子、杏山、大毛、羅屯、新崗子、蔡溝、羊乃坨、白廟子、東風。 英城子鄉 鄉政府英城子,人口2.16萬人,面積118.32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英城子、吳屯、小磨子、歪脖山、於家、朝北、北五檯子、六合、大豆屯、駱駝山子、團山子、塘泡、迷子山、房申 大興鄉 鄉政府大興,人口1.02萬人,面積64.33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大興、楊家窩鋪、鄭家、孟小、周家窩鋪、馬家、三家子、狼洞、大吳台、長溝。 鎮安鎮 鎮政府黑山縣解放北街34號,人口3.45萬人,面積116.67平方千米,轄22個村委會:營房、下灣子、十里、大嶺、陳屯、五里、景家、營盤、馬屯、顏家、山東、東邊壕、司屯、羊腸河、馮屯、郭屯、東拉、西拉、和義、團檯子、沈屯、水泉。 小東鎮 鎮政府駐小東南街,人口3.20萬,面積227.13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居委會:南街、北街、河東街;7個村委會:小東、新農、苗崗子、大黑山、牧養、鐵北、酒花。 遼寧省錦州市小東原種場 場部政府駐小東南街,轄24個生活區:小東分場、鐵北分場、大黑山分場、牧養分場、新農村分場、苗崗子分場、劉馬分場、窩棚山分場、酒花分場、南窯分場、小杜崗分場、四家子分場、二道分場、馬坨子分場、錢屯分場、孤山子分場、六家子分場、西劉分場、范家分場、大杜崗子分場、大民分場、稍戶分場、前歡分場、鈕坨子分場
7. 有知道遼寧黑山小東大民圈王尚清的後代都去哪裡
大民圈王尚清當時在小東一帶那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有個弟弟在新立屯也是很厲害的。
王尚清有兩兒三女,後人分別在內蒙古牙克石,遼寧錦州、朝陽,黑龍江、北京等地。
8. 錦州市有幾個縣多大面積每個縣都多少人口呀
錦州現為遼寧省省轄市,下轄凌海市、北寧市、義縣、黑山縣、古塔區、凌河區、太和區,總面積為10301平方公里。
錦州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錦州市 面積10111平方千米,人口307萬人(2004年)。
太和區 面積 459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121011。區人民政府駐解放西路226號。
古塔區 面積 28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121001。區人民政府駐人民街三段2號。
凌河區 面積 48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121000。區人民政府駐解放路五段25號。
凌海市 面積2862平方千米,人口60萬。郵政編碼121200。市人民政府駐大凌河街道。
北寧市 面積1782平方千米,人口53萬。郵政編碼121300。
黑山縣 面積2436平方千米,人口63萬。郵政編碼121400。縣人民政府駐黑山鎮中大中路189號。
義 縣 面積2496平方千米,人口44萬。郵政編碼121100。縣人民政府駐義州鎮。
9. 黑山縣的介紹
黑山縣是遼寧省錦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遼寧省西部,錦州市東北端。距沈陽市區135公里,距錦州市區109公里。東部依繞陽河與沈陽市遼中區、新民市為鄰,南部與鞍山市台安縣搭界,西部與北鎮市接壤,北部、西北部與阜新蒙古自治縣為鄰。地處東經121°49′至122°36′,北緯41°29′至42°08′之間。全縣面積2436平方公里,截至到2008年總人口約64萬人。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回、朝鮮等16少數民族。主要的風景區有蛇盤山旅遊區、龍灣水庫旅遊區、蓮花湖影視基地等。黑山縣獲全國武術之鄉、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縣、全國畜牧業大縣、東北設施農業生產大縣、全省農村清潔能源建設第一縣等殊榮。
10. 黑山縣的人口民族
全縣人口64.38萬人。共有24個民族,以漢族人口最多。全縣各民族的人口數量是:漢族487315人,佔78.90%;滿族120783人,佔19.50%;蒙古族4941人,佔0.8%;回族3566人,佔0.58%;錫伯族709人,佔0.11%;朝鮮族160人,佔0.03%;此外還有壯族44人;高山族29人;彝族27人;維吾爾族16人;侗族10人;達斡爾族10人;苗族9人;布依族8人;藏族7人;白族、傣族各6人;土家族5人;塔吉克族4人;佤族3人;羌族、鄂溫克族各2人;哈薩克、黎族各1人。
漢族:自戰國燕設置遼東、遼西兩郡時,黑山縣境內即有漢族聚居。燕王大喜及太子丹,因避秦而奔遼東後,漢族的遷入逐漸增多。這從黑山出土的「刀幣」可證明黑山的漢族原始於戰國。據走訪調查,黑山境內的漢族,多自燕(河北)、齊(山東)、魏(河南)等地遷來。清時將原住本地的一部分漢人編入旗籍,稱為漢軍旗人;將後由山海關內新遷和撥來墾荒的漢人又編入民籍,稱為漢人。
滿族:順治元年(1644),清定都北京後,派滿八旗兵常年駐防黑山,其官兵隨遷家屬也相繼搬來本地。此外境內由滿族王公貴族圈佔的莊田很多,其經營人均由族人充任,其家屬也都遷至本地。也有一部分滿族人,從入關後,因生計困難,而遷回本地的。此既黑山境內滿族之始。
回族:黑山境內有回族人居住,始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原為一常姓回民遷入姜家屯居住。此為黑山境內回民之始。以後黑山、新立屯、半拉門等地,先後乃有回民來居。
蒙古族:黑山北界與蒙古族居住區接壤,早年只隔一道牆。因地近毗鄰,蒙古族人民經常到黑山縣境之白廠門、新立屯等地經商交易、交往頗多,自清時已有蒙古人民搬來黑山居住。
朝鮮族:黑山境內本無朝鮮族。建國後,有因工作調來黑山,也有與本地人為親屬,遂遷來黑山,境內才有朝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