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中國最長的朝代多少年

中國最長的朝代多少年

發布時間: 2022-09-07 19:41:12

① 中國歷史最長的朝代多少年

中國朝代歷史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東漢、三國(魏、蜀、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周)、五代十國、宋遼金西夏、元、明、清
朝 代 / 起 迄 年 分 ( 公 元 ) / 備 注
黃帝軒轅氏 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顓頊高陽氏 前2514~前2437
帝嚳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帝摯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唐堯 前2357~前2258
虞舜 前2257~前2208
夏 前2207~前1766
商 前1765~前1122
周 前1121~前249
西周 前1121~前771
東周 前770~前249
秦前248~前207
漢 前206~220
西漢 前206~8
新莽 9~23
更始帝 23~25
東漢 25~220 公元25年,光武帝建年號
三國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吳 222~280
晉265~420
西晉 265~316
東晉 317~420
五胡十六國
前趙 304~329 劉淵國號漢,劉曜改為趙,史稱前趙
成漢/前蜀 304~347
後趙 319~350
前涼 324~376
前燕 337~370
前秦 351~394
後秦 384~417
後燕 384~409
西秦 385~431
後涼 386~403
南涼 397~414
南燕 398~410
西涼 400~420
北涼 401~439
夏 407~431
北燕 409~436
南北朝 宋 420~479
齊 479~502
梁 502~557
陳 557~589
北魏 386~534
東魏 534~550
西魏 535~556
北周 557~581
北齊 550~577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 後梁 907~923
後唐 923~936
後晉 936~946
後漢 947~950
後周 951~960
十國 吳 902~937
前蜀 907~925
吳越 907~978
楚 907~951
南漢 907~971
閩 909~945
南平/荊南 924~960
後蜀 934~965
南唐 937~975
北漢 951~979
宋 960~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遼 907~1125 建國於公元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37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
金 1115~1234
元 1206~1367 鐵木真於公元1206年建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1279年滅南宋
西夏 1032~1227
明 1368~1644 公元1644年桂王被殺
清 1616~1911 建國於公元1616年,初稱後金,1636年始改國號為清,1644年入關
中華民國 1911--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至今

②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周朝。時間是791年。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是周武王姬發建立的,周朝又分為東周和西周兩個階段,西周的建立者為周武王,周武王為姬發,他繼承了周文王,於公元前1046年滅掉商紂王,創建了周朝,而周朝也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三個奴隸社會,同時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奴隸社會。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朝代排名,第一名的周朝將近800年的歷史,可謂是當之無愧的冠軍,但是小編認為漢朝更有影響力一些,畢竟那是一個英雄的朝代,劉邦能脫穎而出,更多的是顯示出了劉邦的領導魄力。

③ 哪個朝代統治時間最長多少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是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朝代。

周朝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周朝。周朝經歷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國滅掉。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東周自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56年。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

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稱春秋時代,簡稱春秋。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並立,史稱戰國七雄,最後在公元前,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殺周赧王,東周滅亡。

其他朝代統治時間

兩漢加起來有405年,西漢(前202-8年)共210年,東漢(25年-220年)共195年,但是兩漢之間還有一個王莽的新朝。

宋朝存世319年(960年-1279年),前後歷經18帝,除此以外,剩下的大一統王朝幾乎都沒有超過300年的。

唐朝(618-907年),享國289年;

元朝(1271-1368年),享國98年;

明朝(1368-1644年),享國276年;

清朝,從皇太極1636年建國稱帝算是276年,從1644年入關算起是268年。

④ 中國最長的朝代

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奴隸制國家。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0年。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

周成王時營建(或曰遷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陽),並在此舉行祭祀、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其後周穆王又築宮南鄭,其後周懿王又遷都犬丘(今陝西西安)。

公元前771年鎬京陷落,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其中東周以「三家分晉」為節點,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華夏族群的自我認同和命名,始於春秋「諸夏」。「諸夏」之名有西周淵源,周王室嘗自稱「夏」,「諸夏」即分享周室禮儀與榮譽之諸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跨氏族的族群觀念。

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四個朝代

1、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 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

2、商朝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3、夏朝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4、漢朝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繼秦朝後出現的大一統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

⑤ 中國歷史最長的朝代是哪個

中國歷史最長的朝代是哪個?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在中國歷史最長的朝代是哪個吧!其實歷史存在最久的國家不是唐朝,也不是漢朝,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是周朝,那麼,是什麼讓周朝能夠傳續八百年時間呢?西周之前的殷商和目前尚存在於文獻中的夏朝,夏商兩代是中國王權的初創時代,夏王和商王僅僅是名義上的共主,整個華夏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各自獨立、各自為政的方國體制。自然要得益於西周的開國君主周武王,以及輔佐武王的周公,此二人制定了周統之制度,奠定了周朝立足中原數百年的根基。

周公制禮作樂,也是周朝國祚綿長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損益夏商舊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禮樂制度,從天子到庶人都必須遵守。禮樂制度是周朝統治的文化基礎,在平民以上的階層都形成了一種文化共識,這種共識無疑有利於加強整個國族對於周王朝統治合法性的認同。平王東遷是歷史學家劃分時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國勢的轉折點。平王遷都之後的周朝被稱為東周,而由周武王立國至周幽王被殺的時期則稱為西周。

經過一上大概了解你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吧。

⑥ 中國歷史朝代最長的是哪個多少年

中國歷史朝代最長的是周朝。

共計791年。(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共傳國君32代37王。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鼎洛邑;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成周和王城; 周共王遷都南鄭;周懿王遷都犬丘,周宣王遷都鎬京,公元前771年鎬京陷落,西周滅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6)中國最長的朝代多少年擴展閱讀:

1、國號來歷:

周人早期居於姬水一帶,公劉時,周部落則已遷居於豳。

周人早先並無「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為國,國即是城。他們居住穩定,為農耕為主的城邑。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離鄉遠徙。

他們歷盡艱辛,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產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後來演變為周字。

2、滅商建周

周國興盛於周文王昌作首領的時候,在他的統治使周國勢力強盛,文王死,次子姬發即位,在灃河東岸又建鎬京,豐鎬二京隔水相望,有橋相連,並稱豐鎬城,姬發率兵會盟軍於孟津。

公元前11世紀,率戎車三百,虎賁三千,甲士四萬五千與商朝七十萬軍隊大戰於牧野。

周軍大勝,紂王於鹿台身被珠寶玉器自焚。商朝亡,因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定鼎洛邑,周朝立。

3、周公攝政

周武王滅商之後,公元前1045年,實施分封諸侯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如封太公望於齊、召公奭於燕等,另封子受辛之子武庚於朝歌,又封叔鮮、叔度、叔處為「三監」,以監視武庚的行動。

前1043年,周武王歿,子誦即位,是為周成王,由周公旦輔政,公元前1041年。三監看不慣周公旦輔政,而管叔鮮更怨恨周公旦比自己年歲小卻執掌輔政大權,於是聯合武庚叛亂,史稱「三監之亂」。

周公旦不得已出征,花了三年,於公元前1039年平定此亂,武庚及管叔鮮被殺,蔡叔度被流放,霍叔處被廢為庶民。

周公旦感到中原難以掌控,於是秉承武王遺志在洛陽盆地伊、洛二水一帶繼續建設新都洛邑是為成周,取周道始成之意,又建王城以朝諸侯。

⑦ 中國時間最長的朝代是哪個

中國時間最長的朝代是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為「春秋戰國」,以韓、趙、魏聯手打敗執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晉為分水嶺,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

(7)中國最長的朝代多少年擴展閱讀:

周朝國祚綿長,西周和東周前後八百年國運,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應該歸功於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和周公的制度設計。

西周之前的殷商和目前尚存在於文獻中的夏朝,夏商兩代是中國王權的初創時代,夏王和商王僅僅是名義上的共主,整個華夏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各自獨立、各自為政的方國體制。西周之所以能從西部小邦而滅掉大邑商,與這種鬆散的方國體制有著密切關系。

西周滅商之後,採取了基於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國領土被分封制聯系在一起,諸侯國家與周天子有著一系列復雜的義務-權利關系,這是以往所沒有的創制,宗法分封制對周王朝政權的鞏固有著關鍵的作用。作為周天子與諸侯國之間的經濟紐帶——井田制,同樣也有利於王權的鞏固。

周公制禮作樂,也是周朝國祚綿長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損益夏商舊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禮樂制度,從天子到庶人都必須遵守。禮樂制度是周朝統治的文化基礎,在平民以上的階層都形成了一種文化共識,這種共識無疑有利於加強整個國族對於周王朝統治合法性的認同。

周公及時在東方區域建立政治和軍事存在,為日後的遷都奠定了基礎。西周初年,周公為了防備東方的殷頑民反抗,營建了洛邑,也就是所謂的成周。成周的營建,為周王朝提供了緩沖的餘地,日後,犬戎攻破鎬京,周王室得以東遷,到洛邑繼續延續國祚。

周天子並不強大的王權,使得虛君成為可能,也使得任何一個諸侯不會輕易去篡奪王權。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各個諸侯國有著很大的自主權,這看上去好像是周天子沒有強力控制能力,但是實際上這種制度恰好有利於政治的穩定。在周天子強大時,他對諸侯國有很大的約束能力。

⑧ 中國哪個朝代統治時間最長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是周朝(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周朝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周成王時營建(或曰遷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陽),並在此舉行祭祀、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其後周穆王又築宮南鄭,其後周懿王又遷都犬丘(今陝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鎬京陷落,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其中東周以「三家分晉」為節點,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華夏族群的自我認同和命名,始於春秋「諸夏」。「諸夏」之名有西周淵源,周王室嘗自稱「夏」,「諸夏」即分享周室禮儀與榮譽之諸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跨氏族的族群觀念。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因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區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於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冊封為西伯(意即西部諸侯之長),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周朝實行分封制(封邦建國),周王則為「天下共主」。周王朝繼承了夏商兩代,是古代奴隸制度社會的鼎盛王朝。

⑨ 中國歷史朝代最長的是

一、周朝(791年)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一個世襲封建王朝,分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與「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和洛邑;東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共計存在約為791年。
二、商朝(554年)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從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時間。夏朝之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經歷17代31王後,末代君王商紂王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商朝是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奴隸主對奴隸既可以買賣,也可以隨意殺死;奴隸主死後還要由奴隸殉葬。
三、夏朝(470年)
夏朝,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根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成功後,將天下分作冀、兗、青、徐、豫、揚、荊、梁、雍九州,又從九州攫取金屬石礦,鑄造九鼎作為國家權利的象徵,因此九州成為中國國家的代名詞。傳至夏桀時,被商湯所滅。
四、大漢帝國(405年)
漢朝(前202—公元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強盛的大一統帝國。前202年高祖劉邦建國,六月定都長安。隨後漢武帝劉徹進一步推動大一統事業。公元八年十一月,王莽篡奪政權,西漢結束。25年,參加反抗王莽政權的皇族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開創了「光武中興」。漢朝時期,民族融合空前發展,對外交流頻繁,國力和經濟較為強盛。並且文化的統一,為中華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漢朝共歷400多年,24位帝王。220年被魏國曹丕篡權而滅亡。
五、宋朝(319年)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太祖建國時為避免唐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悲劇,遂採取重內輕外和重文抑武的國家政策。影響所及長遠,一方面宋朝內部安定而少有內亂,有利於經濟發展與文化的繁榮;但另一方面也因此導致武力積弱不敵北方外敵。不過相對而言,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六、大唐帝國(289年含武周)
唐朝(618—907年),是中國歷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隴西李氏建立,定都長安。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以後武則天以周代唐(690-705)。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開創了全盛的「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後,國力日趨衰敗。唐朝時同突厥、回紇、吐蕃、靺鞨關系密切,對外交流頻繁,與天竺、新羅、日本和西方國家均有往來。政治制度也有所創新與完善,成為後世模板。唐詩、科技、文化藝術極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唐朝共歷289年,20位皇帝,907年亡於農民戰爭。
七、明朝(276年)
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國祚276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初期定都於應天府(今南京),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盛世(黃金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當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八、清帝國(275年)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後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時期,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清朝奠定了我國今天疆域的基礎,鼎盛時領土達1300萬平方公里。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清代自努爾哈赤稱帝至末帝溥儀,共歷十二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後鎮壓了各地的農民起義和南明抗清武裝,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推翻,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後,中國脫離了帝制而轉入了民主革命時期。
九、遼(218年)
遼朝(907~1125年),是中國五代十國和北宋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統治中國北部的封建王朝。遼朝原名契丹,後改稱稱「遼」。「遼」字在契丹語是鑌鐵的意思。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定都上京。916年建年號,947年遼太宗定國號為「遼」,遼景宗時期經過勵精圖治,國力大增。遼聖宗時大舉南下入侵宋朝,發生了澶淵之盟,此後遼宋關系比較緩和,遼朝國力也日漸強盛。此後的皇帝統治腐朽導致國勢衰落。983年遼聖宗曾復更名「契丹」,1066年遼道宗恢復國號「遼」,1125年為金朝所滅。
十、西夏(189年)
西夏是指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於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據夏州(今陝北地區的橫山縣),封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相襲。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1038年西夏立國時,疆域范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地區。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佔地兩萬余里。西夏東北與遼朝西京道相鄰,東面與東南面與宋朝為鄰。金朝滅遼宋後,西夏的東北、東與南都與金朝相鄰。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諸部、黃頭回鶻與西州回鶻相鄰。國內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黃河與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為主。首都興慶府所在的銀川平原,西有賀蘭山作屏障,東有黃河灌溉,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稱」。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6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9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33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7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73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8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8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84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70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