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宜昌平原多少人口

宜昌平原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09-08 18:53:31

Ⅰ 湖北省宜昌市是省級城市嗎

不是省級城市。省級城市是指直轄市,國內有4個,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和重慶。

Ⅱ 江西宜昌市屬於哪個省

宜昌屬於湖北省轄地級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游分界處,建制歷史逾兩千年。「宜昌」之名始於東晉,市的建制始於解放初,於1992年設立地級市。

宜昌依長江而建,是國家中部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 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 ,擁有漢宜高速公路、漢宜高速鐵路、焦柳鐵路、318國道等交通動脈。宜昌是三峽大壩、葛洲壩等國家重要戰略設施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

宜昌市地理環境復雜多樣,地形比較復雜,高低相差懸殊;位於中亞熱帶與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宜昌歷史悠久,在宜昌境內的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了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2)宜昌平原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宜昌市境內有三游洞、白馬洞、桃花村、黃陵廟、金獅洞、白果樹瀑布、曉峰懸棺、猇亭古戰場、高嵐風光、葛洲壩工程、三國古戰場、玉泉寺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

國家AAAAA級景點有:

宜昌三峽大壩旅遊區,宜昌三峽人家風景區、清江畫廊度假風景區、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

國家AAAA級景點有:

宜昌市柴埠溪峽谷風景區、宜昌西陵峽口風景名勝區、宜昌車溪民俗風景區、長江三峽工程壇子嶺旅遊區、三峽石牌要塞旅遊區、宜昌市三游洞風景區、三峽大瀑布風景區(曉峰國家級森林公園)、宜昌九畹溪風景區、三峽竹海生態風景區,、高嵐朝天吼漂流景區、當陽玉泉寺景區、三峽濕地楊守敬書院、百里荒風景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宜昌(湖北地級市)

Ⅲ 宜昌是哪個省份

宜昌,湖北省轄市。

Ⅳ 宜昌概況

一、城市概況
宜昌古稱夷陵,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是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所在地、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轄五縣三市五區,區域面積 2.1 萬平方公里,人口414.93萬,城區人口133.8萬。
區號:0717
郵編:443000
位置:宜昌位於長江中上游交界處,地處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

二、地理環境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合部、鄂西秦巴山脈和武陵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底,地貌復雜多樣,境內有山區、平原、丘陵,大致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為鄂、渝、湘三省市交匯地。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自古以來,宜昌就是鄂西、湘西北和川(渝)東一帶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要沖。
宜昌全區地跨東經110°15′~112°04′、北緯29°56′~31°34′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80.6公里。東鄰荊州市和荊門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農架林區和襄樊市。

氣候
宜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秋較長。年平均水量為992.1~1404.1毫米之間。雨水豐沛,多在夏季,較長的降水過程都發生在6~7月份,雨熱同季,全年積溫較高,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為13.1℃~18℃,但隨著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氣溫24.1℃~28.8℃,元月平均氣溫1.7℃~6.5℃。極端最高氣溫41.4℃,最低氣溫-15.6℃。其中三峽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帶,由於高山對峙,下有流水,故在600米以下存在逆溫層,冬季較暖和,極端最低氣溫小於-7℃的機會只有5%,是得天獨厚的柑桔生產基地。

地質
宜昌境內地質構造較為復雜。距今25億年前的元古界到百萬年前的新生界之間的各個地質時代的地層均有分布,且發育完整,出露齊全。世界著名的「李四光地質力學構造形跡」和最古老而原始的帶殼動物化石,即發現於西陵峽境內,引起世界地質學界的濃厚興趣,被稱為「天然地質博物館」。1924年春,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曾調查了秭歸至宜昌的西陵峽區地質,寫下了《長江峽東地質及峽之歷史》,將秭歸新灘龍馬溪一帶地層為「志留系龍馬岩」。其中震旦系、奧陶系、志留系的剖面,更是中外地質學界研究的標准剖面之一。 中部丘陵地區多喀斯特地質,山中多溶洞,厚厚積淀的鍾乳石、石筍遍布其中,洞中往有地下水系。

地形
宜昌市境內地形復雜多樣。山區、丘陵、平原都有。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是大巴山,中部巫山,西南部是武陵山,宜昌城以東的宜都、枝江、當陽、遠安屬丘陵山區和平原;宜昌城以西的興山、秭歸、長陽、五峰等縣屬於山區,是我國二級階地東端,崇山峻嶺,峽谷交錯。在市域總面積中,山區佔69%,丘陵佔21%,平原佔10%,構成「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徵。

水系
宜昌境內水系屬外流水系,以長江為主脈,河流多、密度大、水量豐富,年平均總水量4741.4億立方米,市境內長度大於10公里的河流有99條,其中集水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4條,總長3793公里,總集水面積佔全市的83.9%。
主要河流有:長江、清江、沮漳河、黃柏河、香溪河

三、歷史沿革
宜昌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距今一二十萬年前,在宜昌境內的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宜昌鎮江閣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了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遠古屬西陵部落,據《宜昌府志》記載:夏、商、周三代,夷陵為古荊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縣。「夏商時為古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後為歷代郡、縣、州、府的治所」。楚 頃襄王 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夷陵之名始見於史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屬南郡。「漢承秦制」,西漢時夷陵屬荊州南郡,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為臨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臨江郡為宜都郡,領宜都(今宜昌)、秭歸、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縣。三國時,吳皇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為西陵郡,也稱宜都郡。晉太康年間(公元280-289年),改置為夷陵縣。東晉分夷陵西境(在長江南岸的黃牛岩至黑岩之間)另置一縣時命名「宜昌」,寓意在於祈福分境置縣宜於國運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見於史。南北朝時宋、齊皆與晉同。梁改宜都郡為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後周改為峽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峽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四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為陝州,領上述四縣,屬山南東道。天寶初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陝州,轄原四縣,仍屬山南東道。五代時,陝州與荊州、歸州為南平國。北宋復稱陝州,屬荊湖北路,仍轄原夷陵四縣。元豐年間(1078~1085年)改「陝」為「峽」。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原四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明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峽州為夷陵州,領宜都、長陽、遠安三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清順治四年(1647),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順治五年,改「夷陵」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並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五縣及歸州、鶴峰二州,隸屬荊宜施道。宜都、枝江、當陽、遠安四縣屬荊州府。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
中華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八縣先後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昌縣城。枝江縣先後隸屬於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區,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蘇區湘鄂邊根據地、歸(秭歸)興(山)巴(東)根據地、荊(門)當(陽)遠(安)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斗爭,在許多地方建立過革命政權。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8月,中共江漢區委決定正式成立第四專員公署(亦稱襄西專署),1949年1月改為當陽專署。1949年5月20日在當陽成立宜昌專員公署,同月在當陽組建宜昌市黨政領導班子。6月11日,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員會、宜昌市人民政府。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區解放。中共宜昌專署機關和宜昌市黨政機關隨即從當陽遷駐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北省分設八個行政區。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九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為湖北省宜昌專員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專署領導。此時,宜昌專署轄9縣1市。1955年7月撤枝江縣,將其轄區並入宜都縣。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8縣1市。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設立宜昌專員公署。1962年6月,復置枝江縣,仍為宜昌專署所轄。至此,宜昌專員公署轄9縣1市。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1月,神農架林區劃歸宜昌地區領導,1972年3月復為省屬。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復為省轄市。1984年7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長陽縣和五峰縣,分別成立長陽和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宜昌市設置西陵、伍家崗、點軍3個縣級行政區。1987年11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都縣,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為宜都市)。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當陽縣撤縣設市。1992年3月,為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經中央批准,宜昌地市合並,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此時,宜昌市轄7縣(宜昌縣、枝江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7個縣)、2市(枝城市、當陽市)和3區(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1995年3月21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區。1996年7月30日,國務院批准枝江縣撤縣設市。2001年3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昌縣,設立夷陵區。至此,宜昌市轄5區5縣3市。雖說其城名已幾經變換:夷陵、彝陵、西陵、宜都、峽州、東湖、宜昌等,但城址卻始終寧靜而端莊地屹立在西陵峽口,任時光飛逝,斗轉星移。

Ⅳ 宜昌是什麼和什麼的分界線

宜昌是長江上游與中游分界點,宜昌(湖北 鄂)宜昌市位於湖北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交界處,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上控巴蜀,下引荊襄」。

Ⅵ 宜昌這個地方怎麼樣偏僻落後嗎

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自古以來,宜昌就是鄂西、湘西北和川(渝)東一帶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要沖。是三國時期夷陵之戰主戰場、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我要說的是宜昌沒你想的那麼貧困!下面一組數據雖然不能全面的展現宜昌的經濟面貌 但也能說明一些。20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03.6萬人,戶籍人口400.23萬人。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94.91億元,比上年增長12.2%,連續第三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0.34億元,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354.65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249.92億元,增長13.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17190元,比上年增長14.4%。 我還要說的是宜昌沒你想的那麼落後!它是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所在地,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最佳投資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也沒你想的那麼偏僻!宜昌擁有公路〔滬渝高速公路、滬蓉西高速公路)、鐵路(漢宜高速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宜十鐵路、焦柳鐵路)、航空(宜昌三峽國際機場)、長江黃金水道(三峽)等立體化的交通樞紐,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連通重慶和武漢的唯一區域性中心城市。雖然 宜昌市境內地形復雜多樣。山區、丘陵、平原都有。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是大巴山,中部巫山,西南部是武陵山,宜昌城以東的宜都、枝江、當陽、遠安屬丘陵山區和平原;宜昌城以西的興山、秭歸、長陽、五峰等縣屬於山區,是我國二級階地東端,崇山峻嶺,峽谷交錯。但水陸空的交通便利 這些地理上的障礙早以不是問題! 希望我的答案你還看得過去。。。

Ⅶ 宜昌哪些縣在平原地區

宜昌在平原地區的縣有:

  1. 枝江市大部分鄉鎮;

  2. 當陽市全部鄉鎮;

  3. 宜都市陸城街道、高壩洲鎮、枝城鎮、姚家店鎮。

宜昌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中游,古稱夷陵。「宜昌」之名始於東晉,市的建制始於解放初,於1992年形成地級市體制。現轄五區、三市、五縣,全市總人口415萬人,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區面積達150平方公里,市區戶籍人口120萬人。


Ⅷ 平原縣城有多少人

平原縣地處山東省西北部,隸屬德州市,東和東南與臨邑縣、禹城市交界,西和西南與武城、夏津毗連,南與高唐為鄰,北與德城區、陵城區接壤。平原縣地處黃河下游的魯西北平原,地勢平坦,地形自西南向東北緩慢傾斜,氣候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行政區域面積1047平方公里,總人口47萬人

Ⅸ 宜昌市下屬有哪些縣級市

截止2019年5月3日,宜昌市下屬的縣級市有當陽,枝江,宜都。

1、當陽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轄縣級市,位於湖北省中部,西鄰三峽宜昌,東連荊州古城,北通襄陽隆中。1988年10月,撤縣建市。轄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國土面積21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萬畝,2016年總人口56萬人。

2017年6月,當陽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枝江市屬湖北省宜昌市代管縣級市,地處長江中游北岸、江漢平原西緣,北靠當陽市,西南接宜都市,西北靠猇亭區、夷陵區。

境內地勢由西北丘陵高崗,逐漸傾斜至東南部平原,有平原、崗地和低丘三種基本地貌形態;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豐富,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3、宜都是湖北省直轄、宜昌市代管縣級市,位於鄂西南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江漢平原向鄂西南山地過渡地帶,東隔長江與宜昌市猇亭區、枝江市相望,東南鄰松滋市,西南、正西與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交界,北與宜昌市點軍區接壤。

2018年11月,宜都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市),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9)宜昌平原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宜昌簡介:

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合部、鄂西武陵山脈和秦巴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東鄰荊州市和荊門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農架林區和襄陽市。

宜昌市河流均屬長江流域的長江上游幹流水系、長江中游幹流水系、清江水系、洞庭湖區的四口水系及澧水水系等五大水系。以長江幹流為主脈,河流多、密度大、水量豐富。

2016年宜昌市轄13個縣市區,即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宜都市、枝江市、當陽市、夷陵區、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共設20個鄉、67個鎮、23個街道。

截至2017年底,宜昌市常住人口為413.5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86%。戶籍人口為392.26萬人。年末出生人口3.76萬人,較上年增加0.63萬人;死亡人口5.09萬人,較上年增加2.61萬人;自然減少人口1.33萬人。

Ⅹ 宜昌面積是什麼么

21,084平方公里(8,141平方英里)。

宜昌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市境東南接荊州市,東北臨荊門市,北毗襄陽市、神農架林區,西界恩施州,南抵湖南省常德市。

地處鄂西山地,江漢平原西緣,西北為大巴山,西部為巫山,南部為武陵山。長江自西往東橫貫中部,西陵峽為上游與中游的分界,有清江、黃柏河、香溪河等注入長江。全市總面積21,230平方公里,人口402萬,市人民政府駐西陵區。

宜昌市是湖北省第一個全國文明城市,也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宜昌扼長江三峽東口,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是葛洲壩水電站和三峽水電站的所在地,詩人屈原、美人王昭君的故鄉,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中國動力心臟,巴楚文化發源地。

氣候

宜昌四季分明,春秋較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水量為992.1—1404.1毫米之間。

雨水豐沛,多在夏季,較長的降水過程都發生在6—7月份,雨熱同季,全年積溫較高,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為13.1℃—18℃,但隨著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氣溫24.1℃—28.8℃,元月平均氣溫1.7℃—6.5℃。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6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7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32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7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73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8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7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84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9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