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非典中國人有多少人口

非典中國人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09-09 00:36:32

㈠ 非典的資料

當SARS疫魔終於漸漸離我們遠去的時候,有兩位特殊的老者以他們大無畏的精神、誠實的人格力量和科學的工作態度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感動,可以這樣說,他們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讓我們記住他們,歷史會為一切作證。
蔣彥永: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李 菁
「你究竟為什麼這樣做?」自向外界公開他所了解的真實情況後,蔣彥永,這位72歲的老軍醫不止一次地被問起這個問題。
「不這樣做,中國可能會多感染很多人,是要死人的。」說這話的時候,一位曾采訪蔣彥永的記者清清楚楚地看到老人禁不住流下眼淚。「我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老百姓的利益。SARS也絕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情。如果不能迅速控制,受害的不只是北京、中國,也是全世界,所以我一定要說這個問題。」
蔣彥永是全中國600萬與SARS頑強斗爭的醫務工作者中的一員,但這位老外科醫生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將自己與中國的抗擊SARS歷程維系在一起。
在國家利益、人民利益面前,個人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但蔣彥永感動我們的是他作為一名醫生對生命的那種崇高責任感。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在這樣崇高的誓言面前,蔣彥永與許許多多甚至獻出了自己生命的白衣戰士站在一起。他沒有穿上隔離服,沒有站在臨床第一線,但在SARS開始蔓延,信息可能不通暢,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生命遭到威脅,國家的信譽可能遭到危機的時刻,他勇敢地站了出來。他是一名老軍人、一名共產黨員,他說:「在可能有越來越多的生命遭到威脅的時候,我自己的一切真是微不足道。」「我不是什麼英雄,只要說蔣彥永是個說老實話的人就行了。我一直認為,人的生命最重要,講老實話最重要。」
蔣彥永在解釋他當初直面現實的勇氣時說:「我之所以能直面現實,是因為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因為國家如果能從我提供的這些情況中吸取一些教訓,因此建立好公共防疫制度,從SARS的挑戰與困境中站起來,獲得全世界人民的信任。」
他為「瞞報」而生氣
1931年出生的蔣彥永退休前是解放軍301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的「普通外科」主任。像很多中國人一樣,在SARS大規模產生影響之前的那一段時間,他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看美國攻打伊拉克的電視直播上。
其實3月初,蔣彥永就聽說有一位曾來過301醫院就診的病人,幾天後轉到302醫院,傳染了一批醫生、護士。消息傳回301,這邊的醫生才知道了有人得了非典,並且這種病的傳染能力特強。3月20日左右,301醫院的肝膽科、腦外科、呼吸科……開始不斷出現被感染病人。這個名為「SARS」的傳染病開始引起蔣彥永的關注,但作為一名不可能接觸到傳染病一線的外科醫生,他所知有限。
3月底,蔣彥永的大學同學、同在301醫院工作的一位醫學教授因咳血經檢查患了肺癌,轉到外科准備手術時,突然發高燒,肺部出現多片陰影。幾位專家會診疑為SARS,被單獨隔離在301醫院的ICU(重症監護室)。
當時,全軍SARS防治中心設在309醫院,這位教授的資料被送到那裡會診。蔣彥永一直不相信同學得了非典,打電話到309詢問專家何為「3+1」診斷標准。就在當天,他意外得知,包括確認和疑似,309已有40個病人,6人死亡,隔了一天,這組數字為60個病人,7人死亡。這時候,蔣彥永知道302醫院也有了40個SARS病人。
4月3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記者招待會,時任衛生部長張文康公布「截止到3月31日」,「北京市12例,死亡3例」,並數次重復中國局部地區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當時談笑風生的張文康給在場的記者和電視機前的普通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宣布:「在中國工作、生活、旅遊都是安全的。」看到在新聞發布會現場有一名外國攝影記者戴著口罩,他又說:「戴不戴口罩都是安全的!」
坐在電視機前的蔣彥永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個講話,「12例」這個數字與他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差距實在太大。「他給我打電話,問我們這里的病人有多少,我把了解的情況告訴他,聽得出他特別生氣。他向我要院長家裡電話,說『你們應該向院長匯報』。我怕他惹麻煩,沒敢給他,勸他先別著急。」在某軍隊醫院工作的一位醫生這樣回憶。
第二天,蔣彥永遇到了解放軍後勤部衛生部兩位前領導,談起前一天公布的數字,大家一致認為有問題。同一天(4月4日),301醫院也宣布有46個SARS病人。得知此訊,蔣彥永請醫院醫務部和門診部的有關人員去向上級反映。
「當時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張文康的講話,都覺得很不應該,這個事情並不像他講的那樣輕描淡寫。當時醫院具體病人數我不知道,屬於保密,甚至有些在病房工作的人也不太清楚,只有在第一線的人最了解。但我們確實知道,我們收了病人,而且工作人員正成批倒下。他(蔣彥永)向我了解我們那的情況,我們開始交換這方面意見。我將私下了解到一些情況告訴他,他也把他知道的告訴我。當時我們都很擔憂,因為這個病在廣東、香港已經大面積流行,這時候如果不控制,很可能要在北京爆發。我們覺得當時的一些做法是錯誤的,但我們苦惱於只能在底下議論。我沒想到他會採取這種方式表達出來。」與蔣彥永熟識的一位同在某軍隊醫院工作的老醫生說。
他以特殊的方式投入戰斗
4月4日晚,蔣彥永坐在電腦前,寫了一封800字左右的信。在此之前,他再次核實了301、302以及309幾個軍隊醫院確診與疑似的SARS病人數分別是:46、40、60。因為對伊拉克戰爭報道的印象頗深,對媒體接觸不多的老醫生挑選了CCTV-4和鳳凰衛視兩家電視台,記下了電子信箱後,將信發了出去。
接下來的幾天沒有任何回應。短暫的沉寂後,4月8日,蔣彥永接到了第一位記者———《華爾街日報》記者的電話采訪。之後,蔣彥永一下子成為全球媒體追逐的焦點。
蔣彥永不是傳染病醫生,但他以自己的方式始終關注著SARS災難。4月10日,蔣彥永在參加燕京校友會理事會時,從兒童醫院的胡亞美院士那兒得知:兒童醫院已有兩個患兒染上SARS,他們的母親也未能倖免,並且接上面通知,以後各院對SARS病人要「就地消化」。當晚,協和醫院的一位教授告訴蔣彥永,芬蘭籍國際勞工組織官員阿羅因感染SARS在中國去世後,記者招待會上曾有人問,是否對與其接觸過的人採取措施。當時衛生部門的人答:「會進行嚴密的監測。」那位教授告訴蔣,實際上和他接觸過的人「還在到處跑」,根本沒人管。那位芬蘭人的秘書來看特需門診,就被診斷為SARS,因為協和也接到了「就地消化」的指示,但協和根本沒有接納隔離這類病人的條件。對這位秘書只好暫時對付著把他隔離起來。所謂「就地消化」的原因,實際是因為北京兩個傳染病醫院(地壇、佑安)都已經收滿。
4月11日,蔣彥永將這些情況向院方做了介紹,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一、建議衛生部長引咎辭職;二、各醫院自己「消化」非典病人不符合處理傳染病的原則,「建議盡快將一些小醫院改為傳染病醫院,配備有經驗的醫生護士。」最後,蔣彥永再次表示,「如果確是我所反映的數字是錯的,我就可以馬上向世界發表聲明,我報錯了,我願意受處分。如果衛生部的數字不對,那就請衛生部加以糾正。」
4月12日,蔣彥永又向301醫院政治部遞交一封寫給衛生部負責人的信。信里作簡單自我介紹後,再次對衛生部公布的數字提出意見,「請衛生部來人和我一起核實對我所提供的資料。如果我所提出的材料是錯誤的,我可以立刻向全世界發表聲明,我錯了,可以接受任何處分。如果衛生部所提供的材料不實,那就請衛生部公布正確數字。錯了要勇於承認錯誤。對人民健康、生命安全的事,來不得半點虛假、錯誤。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機會和你們一起研討此問題,使全國人民從中得益。」
4月14日晚,WHO一位專家通過翻譯打電話找到蔣彥永,向他了解 了軍隊醫院的情況。
4月16日,WHO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後,先後有兩位記者給蔣彥永打電話,告知WHO官員確認了他此前向媒體公布的數字。
4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政治局會議上強調,任何人不得瞞報疫情。
4月2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確認,北京共確診SARS病例339例,疑似病例402人。同日,新華社發布消息:中共中央「免去張文康的衛生部黨組書記職務;免去孟學農的北京市委副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4月26日,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兼任衛生部部長。
「後來發生的這些事情告訴我們,蔣彥永做的是對的。和我認識的許多人都說,蔣彥永立功了。我知道他並不追求這些,但在人民心目中,他確實是功臣。在這個關系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的事件中,蔣教授盡到了他作為一個醫生應盡的責任。在當時可能信息不通暢的前提下,只有他站了出來。我是一個傳染科大夫,這件事應該是我做的,而我沒有做,不但過去沒能做到,以後恐怕也難以做到。真的,我做不到……所以,他對我們也是精神上的刺激,我由衷地欽佩他。」說這些話時,蔣彥永的大學同學、72歲的朱純吾老醫生眼圈微微泛起了淚花。
(《三聯生活周刊》供稿)
鍾南山:科學需要博大胸懷
綜 編
馬年歲末,南國廣東,乍暖還寒。非典悄然肆虐廣東部分地區。在廣東廣大醫務人員中,有一個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專家、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鍾南山。
臨危受命
今年66歲的鍾南山,有著中國知識分子的智慧與剛毅。說到他,廣東幾乎無人不曉。出身醫學世家的鍾南山是廣東醫療衛生界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呼吸道疾病,特別是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病的診治方面獨樹一幟。
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把鍾南山推到了一場大戰的最前線。
2003年1月21日,鍾南山接到省衛生廳的通知,前往中山市兩家醫院調查一種「怪病」。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疾馳。窗外景色秀麗,鍾南山的心情卻輕松不起來。
就在一個月前,他所在的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收了一位從河源市送來的奇怪的肺炎病人:持續高熱、乾咳,肺部經X光透視呈現「白肺」(即雙肺部炎症呈彌漫性滲出,陰影占據了整個肺部)。然而,使用各種抗生素卻毫不見效。兩天後,從河源傳來消息:當地醫院救治過該病人的8名醫務人員均感染發病,症狀與病人相同。
鍾南山震驚了!廣博的醫學知識與多年的行醫經驗告訴他,這是一例非常值得關注的特殊傳染病。他馬上指示將情況報告給廣州市越秀區防疫站,同時要求做好一定的防護隔離工作。
接著,中山市也報告出現了類似「怪病」與醫務人員被感染的情況。「看來情況是越來越嚴重了,當務之急應該弄清這種病的症結所在,找到預防與治療方法。」
在中山市的幾天里,專家小組夜以繼日地工作。調查情況印證了鍾南山的預感:這是一種人類歷史上從未見過的傳染病,臨床表現與典型肺炎不同,呈非典型肺炎癥候。病人主要表現為高熱、乾咳、呼吸困難等肺炎症狀,如搶救不及時,病人容易死於呼吸衰竭或多臟器衰竭。疾病的傳播途徑仍不十分清楚,初步考慮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密切接觸。結合廣醫附一院接收病人的治療情況,很快,專家小組便將一份涉及該病診斷、治療、預防的《關於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的調查報告》送達廣東省衛生廳。衛生廳馬上部署相應工作,鍾南山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
羊年春節,廣州一派喜慶祥和,而鍾南山與他的同事們,卻是倍加緊張勞累。
非典型肺炎疫情有突然加劇現象。廣東的佛山、河源、中山、深圳、廣州等地均出現疫情,且大部分集中在廣州地區。
「鑒於廣州呼吸研究所的技術力量,同時考慮到危重病人有較強的傳染性,應集中治療。」鍾南山主動向衛生廳請纓「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們醫院送!」除夕之夜,萬家團聚,廣醫附一院領導們卻火速趕回醫院連夜布置工作。醫務科、護理部、呼研所、急診科、葯品供應部、後勤服務中心、設備科等緊急部署:騰出呼一病區作隔離病區;騰出ICU(重症監護室)的單間病房,用於搶救危重非典型肺炎病人;緊急采購搶救葯品與消毒葯品;購置19台呼吸機及搶救設備……
鍾南山領導的呼研所成了非典型肺炎救治的技術核心與攻堅重地。面對一些醫務人員的顧慮情緒,鍾南山毫不猶豫地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
短短幾天時間,廣醫附一院便接收了21位危重病人。鍾南山身先士卒,顧不得與從紐西蘭回來的小孫子親熱,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他親自檢查每一個病人,制定治療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氣囊為病人輸氧。在他的帶動下,醫院上下擰成一股繩,形成一個團結戰斗的集體,表現出大無畏的獻身精神。
勇往直前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關鍵時刻,鍾南山臨危不亂,顯示出科學家的嚴謹治學態度與高度責任感。
撫今追昔,他忘不了一生追求醫學科學的父親的臨終告誡,忘不了在廣州華師附中讀書時接受的人生觀教育,忘不了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皇家醫院和倫敦大學摘取6項科研成果、為國爭光的那份自豪,更忘不了他立志行醫時發出的為全人類健康而奮斗的誓言。
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醫生,一位嚴謹認真的學者,他救死扶傷的仁厚品性,也體現在追求科學真理時的執拗不屈上。
2月18日,北京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來消息,在廣東送去的兩例死亡病例肺組織標本切片中,發現了典型的衣原體。當天下午,廣東省衛生廳召開緊急會議,對這一報告進行討論。輪到鍾南山發言了,他沉默良久,搖搖頭。大量的事實表明,臨床癥候與治療用葯均不支持這個結論。他不同意典型衣原體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觀點,認為典型的衣原體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致病原因。在他有理有據的論證下,會議最後採納了鍾南山的意見。
會後,有朋友悄悄問他:「你就不怕判斷失誤嗎?有一點點不妥,都會影響院士的聲譽。」鍾南山平靜地說:「科學只能實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則受害的將是患者。」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王智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廣東抗擊非典型肺炎能取得階段性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鍾南山在醫療技術方面的獨到、正確的見解。他的醫療觀點為廣東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決策論據。
4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小組一行7人在廣州迎賓館聽取廣東專家的情況匯報。剛從日本參加完學術會議並在香港作關於非典型肺炎治療講座的鍾南山,代表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進行了40分鍾的匯報。鍾南山侃侃而談,旁徵博引,有理有據,實事求是。這位中國院士的發言,令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連連稱道!他們認為,世界衛生組織希望得到的治療非典型肺炎的經驗在廣東找到了。這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
在鍾南山的人生字典里似乎沒有「停頓」二字。非典型肺炎疫病使這么多同胞倒下,他痛心疾首;而科學家對於未知領域的求索精神又讓他激情滿懷。長期養成的執拗性格促使他勇往直前,不斷取得的研究成果堅定了他必勝的信心。鍾南山並不滿足於臨床治療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他還要進一步探尋非典型肺炎的病因。
2月中旬,在鍾南山的倡議下,廣州市科技局、廣州市呼吸研究所、廣醫附一院、廣州胸科醫院、廣州兒童醫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廣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共同協作的「廣州市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學、病原學及臨床診治課題」聯合攻關項目正式啟動。4月12日,好消息傳出:從廣東非典型肺炎病人氣管分泌物中分離出2株新型冠狀病毒,顯示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極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因。4月16日,這一結果得到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確認。
此時此刻,鍾南山顯得非常冷靜。他指出,非典型肺炎是一種新的疾病,人類要完全攻克它尚需時日。下一步,除了要進一步確認全球發生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是否全屬於冠狀病毒的同一亞型外,還要找到能殺滅病原體的葯品,研究出預防的疫苗,探尋出其感染源等等。這就需要更多地區、更大范圍的合作。科學需要博大的胸懷。他說,科學無國界,國際大協作不可缺少。他也真誠表示,由於非典型肺炎首先在廣東發現,而且中國病例最多,有研究的充足資料和基礎,他特別希望解決方案最後能由華人提出。
人們相信,通過國際大合作,人類一定能攻克非典型肺炎。但歷史不會忘記為防治非典無私無畏、勇於奉獻的醫務人員,也不會忘記鍾南山———這位中國醫療界的傑出代表,站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最前沿的科學家。

㈡ 非典中國死了多少人

截至2003年7月11日死亡人數為774人。

2002年12月5日或6日的樣子,在深圳打工的河源市人黃杏初感覺不舒服,就像是風寒感冒,於是到附近的診所看病,醫生說問題不大。到8日的時候,他感覺在診所的治療效果不好,就到了醫院去打針,13日一直不好,就回到河源市,治療幾天,比在深圳時的症狀又嚴重了一些,16日晚上10點多鍾被送到河源市人民醫院,第二天病情加劇,呼吸困難,被送到廣州軍區總醫院。

世界首例病人黃杏初發病後住院,2003年1月2日,河源市將有關情況報告省衛生廳,不久後中山市同時出現了幾起醫護人員受到感染的病例,廣東省派出專家調查小組到中山市調查,並在2003年1月23日向全省各衛生醫療單位下發了調查報告,要求有關單位引起重視,認真抓好該病的預防控制工作。

(2)非典中國人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我國SARS病毒起源研究結果表明:SARS病毒來自野生動物,而與家畜家禽和寵物無關。農業部動物冠狀病毒疫源調查組採集了59種動物共1700份動物樣品,主要包括與人類有過接觸或可能接觸的各種家畜家禽、野生動物、水生動物和寵物。

專家們從蝙蝠、猴、果子狸和蛇等數種野生動物體內檢測到冠狀病毒基因,已測出的病毒基因序列與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據此,調查組認為SARS病毒或類SARS冠狀病毒可能存在於部分野生動物體內。

研究結果還確定,家畜家禽和寵物中的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群與SARS病毒的基因組群不同。因此,盡管冠狀病毒在家養動物和寵物中有很多種,如豬傳染性腹瀉、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貓傳染性腹膜炎等,但並非SARS的病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SARS病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SARS事件

㈢ SARS死了多少人

截至2003年7月11日,SARS事件死了774人,患病人數8069人。

2003年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正式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科學家們說,變種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有親緣關系,但它非常獨特,以前從未在人類身上發現,科學家將其命名為「SARS病毒」。主要通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及密切接觸傳播。

SARS高峰時期,中國各級黨政機關顯示了驚人的動員力量,深入到農村基層社區。這時以村為單位的傳統社會力量發揮了作用:所有外村人員不得進村,本村在外打工返鄉人員也被擋在村外,直到觀察期滿才能回村。SARS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到四川農村視察防疫執行情況,因為中央政府最擔心在廣東一帶打工的四川等內地省份農民工返鄉傳播疫情。因為防範措施得力,四川的疫情沒有廣東和北方的北京、山西、內蒙古嚴重。

(3)非典中國人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病毒來源

我國SARS病毒起源研究結果表明:SARS病毒來自野生動物,而與家畜家禽和寵物無關。農業部動物冠狀病毒疫源調查組採集了59種動物共1700份動物樣品,主要包括與人類有過接觸或可能接觸的各種家畜家禽、野生動物、水生動物和寵物。

專家們從蝙蝠、猴、果子狸和蛇等數種野生動物體內檢測到冠狀病毒基因,已測出的病毒基因序列與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據此,調查組認為SARS病毒或類SARS冠狀病毒可能存在於部分野生動物體內。

研究結果還確定,家畜家禽和寵物中的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群與SARS病毒的基因組群不同。因此,盡管冠狀病毒在家養動物和寵物中有很多種,如豬傳染性腹瀉、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貓傳染性腹膜炎等,但並非SARS的病源。


㈣ 中國人有多少

人口數量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大陸31個省、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78萬人;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44萬人,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為2228萬人。

國家統計局測算數據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3億(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1%。由於實行計劃生育,中國13億人口日的到來推遲了4年。

龐大的人口數量一直是中國國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雖然中國已經進入了低生育率國家行列,但由於人口增長的慣性作用,當前和今後十幾年,中國人口仍將以年均800-1000萬的速度增長。

按照目前總和生育率1.8預測,2010年和2020年,中國人口總量將分別達到13.7億和14.6億;人口總量高峰將出現在2033年前後,達15億左右。

受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響,在2005年-2020年期間,20歲-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將形成一個高峰。同時,由於獨生子女陸續進入生育年齡,按照現行生育政策,政策內生育水平將有所提高。上述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中國將迎來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龐大的人口數量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多方面影響,在給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的同時,也給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帶來沉重的壓力。

二、人口素質

中國政府加大公共衛生事業建設力度,不斷提高人口健康素質。平均預期壽命已從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上升到2004年的71.8歲,孕產婦死亡率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1500/10萬下降到2004年的51/10萬,嬰兒死亡率從新中國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29.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建國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8.4‰。傳染病、寄生蟲病和地方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減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得到有效的監測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從總體上講,中國人口健康素質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發生率為4-6%,約100萬例。數以千萬計的地方病患者和殘疾人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防治艾滋病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據估計,截至2003年12月,中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約84萬,2004年疫情處於從全國低流行和局部地區及特定人群高流行並存的態勢。

中國政府加快發展教育事業,人口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2004年,中國普及九年義務制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達到93.6%,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比1990年時下降了7.55個百分點。

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大學以上佔5.42%、高中佔12.59%、初中佔36.93%、小學佔30.44%,受高層次教育的人數大幅度增加,受小學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中國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總體水平還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於發達國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學粗入學率大大低於發達國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僅低於發達國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1年)。並且,城鄉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顯差異。2004年,城鎮人均受教育年限為9.43年,鄉村為7年;城鎮文盲率為4.91%,鄉村為10.71%。

三、人口結構

從人口年齡結構看,在2004年末全國總人口129988萬人中,0-14歲人口為27947萬人,占總人口的21.50%,15-64歲人口為92184萬人,佔70.92%;65歲及以上人口為9857萬人,佔7.58%。上述數據表明:

第一,當前中國人口社會撫養比較低,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大,勞動力資源豐富,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未來一、二十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口紅利期。但龐大的勞動年齡人口也給就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目前,中國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近千萬,農村剩餘勞動力2億多。

並且,勞動年齡人口將保持增長態勢。據預測,2016年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將達到峰值10.1億,2020年仍高達10億左右。這對就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發展事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200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達7%以上,根據國際標准,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據預測,到2020年,65歲老年人口將達1.64億,占總人口比重16.1%,80歲以上老人達2200萬。

中國老齡化呈現速度快、規模大、「未富先老」等特點,對未來社會撫養比、儲蓄率、消費結構及社會保障等產生重大影響。

第三,從人口性別結構看,2004年末男性人口66976萬人,佔51.5%,女性人口63012萬人,佔48.5%,總人口性別比為106左右。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117,2003年為119,少數省份高達130。為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頒布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關於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的規定》等法律法規,啟動了「關愛女孩行動」,倡導男女平等,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

四、人口分布

從城鄉分布來看,2004年末全國城鎮人口達到54283萬人,占總人口的41.76%,鄉村人口為75705萬人,佔58.24%。

近年來,由於積極推進人口城鎮化和產業結構升級,實施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戰略,人口城鎮化率以每年超過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採取多種措施和合理規劃,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努力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流動。

2004年,中國流動人口已經超過1.4億。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充裕的勞動力,同時也改善了農村的經濟狀況。按人口城鎮化率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測算,到2020年還將從農村轉移出3億左右的人口。

與此同時,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體系卻嚴重滯後,亟待完善。龐大的流動遷移人口對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構成巨大壓力。

流動人口就業、子女受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計劃生育等方面的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嚴重製約著人口的有序流動和合理分布,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面臨困難。

面對復雜的人口問題,中國政府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不斷完善人口政策與方案,用人的全面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時,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合理分布,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㈤ 非典是哪一年的

非典從2002年12月10日開始,到2003年6月20日結束。

2002年12月10日,一位名叫黃杏初的廣東河源農民發燒住進了醫院。他就是至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非典病人,也是後來被學界命名為SARS的病毒的起點。自此,中國人開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日子。2003年6月20日,最後一批18名非典患者從北京北郊一所名叫「小湯山」的非典醫院里走出來。

(5)非典中國人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在自然界,這個病毒可能寄生在某一部分的生物體里邊,但是它又不侵襲另外的一些人體,當所有這些生態改變的時候,必然要產生新的疾病,所以說傳染病將長期存在,這是一個符合自然辯證法的實際情況

在SARS後,可以感受到「細菌的不可毀滅性」是其特徵之一。因為「細菌具有別的生物不可匹敵的生命力。它們對生存條件的要求很低,地上天上水中土中無所不在」。即使「發生核戰爭,在毀滅人類的同時還將毀滅脊椎動物,但是大多數的昆蟲能夠倖存下來,核武器更奈何不了細菌」。

㈥ 非典時期中國有多少人口

非典是2003年,當時中國有129227萬人

㈦ 非典發生的時間地點意義

非典型肺炎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歌手高峰就是死於非典。
但中國人現在一般所指的非典是指流行型非典型肺炎,國際上的標准稱呼是SARS。應該開始於2002年的12月的廣州,但當時對此病的認識不足,所以沒有引起當地政府及衛生部門的注意,在2003年1月份,發病人數已經明顯上升,但還是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於是一些病人回老家養病,有錢的到北京上海治病,還有些病毒攜帶者回家過年,把病毒傳染給老家的人,於是在2003年2月份,此病已經在南方各省均有發病病例,北京山西也有病例發生,但為了全國兩會召開,衛生部及北京市政府對此採取大事化小的態度,沒有及時發出預警或是採取相關預防措施,到了2003年3月份,死亡病例逐漸增加,事態已經嚴重惡化,國家才採取應急措施,衛生部長及北京市長引咎辭職。

㈧ 非典各省感染人數是多少

01 截止2013年5月28日數據統計,非典各省感染人數為湖北6例、廣東1514例、浙江4例、河南15例、湖南6例、重慶3例、江西1例、安徽10例、山東1例、北京2434例、四川17例、上海7例、福建3例、江蘇7例、廣西22例、陝西12例、遼寧3例、河北210例、山西445例、天津176例、甘肅8例、內蒙古289例、寧夏6例、吉林35例。

非典,學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又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簡稱SARS,是一種因感染SARS冠狀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

非典在2002年11月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河源市最早出現(世界衛生組織指源頭是在廣東順德)。由於病者出現肺炎病症,所以當時將之歸入非典型肺炎。該病經由旅遊、商貿、移民人群迅速由廣東省擴散到香港,並再擴散至越南、新加坡、台灣及加拿大的多倫多。2003年5月間,北京和香港的疫情最為嚴重。2003年11月,廣州再次出現零星病例。自7月13日美國發現最後一例疑似病例以來,沒有新發病例及疑似病例,本次非典過程基本結束。2004年3月,北京再次發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疑似病例,疑為科研人員在實驗室研究該病毒時受到感染,但都沒有再次演變成疫潮。直到2004年4月15日,一名24歲的中國女性在一列從布拉戈維申斯克開往莫斯科的列車途中因為嚴重肺炎死亡,俄羅斯基洛夫州政府擔心她可能是患上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致命。與她同行的53名中國人,亦被送往醫院隔離觀察,而她所在的車廂進行分離並進行消毒。其後經解剖後證實死者只是肺炎,引發肺水腫和腦水腫導致死亡。

截止2013年5月28日數據統計,非典在中國內地各省感染人數為湖北6例、廣東1514例、浙江4例、河南15例、湖南6例、重慶3例、江西1例、安徽10例、山東1例、北京2434例、四川17例、上海7例、福建3例、江蘇7例、廣西22例、陝西12例、遼寧3例、河北210例、山西445例、天津176例、甘肅8例、內蒙古289例、寧夏6例、吉林35例。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7月31日期間病例匯總:

註:

(1)死亡病例僅包括死於SARS的病例。

(2)自03年7月11日以來,台灣共有325起病例經核查與SARS無關。135個病人的實驗室資料不足或不完整,其中101人死亡。

(3)包括在其他地區患病的醫務工作者。

(4)表格基於截至2003年7月31日的數據,之後有所調整。

據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8月15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截止2003年8月7日,全球累計非典病例共計8422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自7月13日美國發現最後一例疑似病例以來,沒有新發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數919人,病死率近11%。

最新統計顯示:中國內地累計報告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病例5327例,治癒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於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數中);中國台灣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非典臨床表現

潛伏期1~16天,常見為3~5天。起病急,傳染性強,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可有畏寒,體溫常超過38℃,呈不規則熱或弛張熱,稽留熱等,熱程多為1~2周;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瀉。起病3~7天後出現乾咳、少痰,偶有血絲痰,肺部體征不明顯。病情於10~14天達到高峰,發熱、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狀加重,並出現頻繁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略有活動則氣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這個時期易發生呼吸道的繼發感染。

病程進入2~3周後,發熱漸退,其他症狀與體征減輕乃至消失。肺部炎症改變的吸收和恢復則較為緩慢,體溫正常後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復正常。輕型患者臨床症狀輕。重症患者病情重,易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兒童患者的病情似較成人輕。有少數患者不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尤其是有近期手術史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

鑒別診斷

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的診斷必須排除其他可以解釋患者流行病學史和臨床經過的疾病。臨床上要注意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細菌性或真菌性肺炎、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合並肺部感染、軍團菌病、肺結核、流行性出血熱、非感染性間質性肺疾病、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肺血管炎等呼吸系統疾患。

權威發布

2018年2月,世衛組織公布了本年度病原體名錄,列出了十種對人類健康造成“緊急”威脅、需開展密切追蹤的致命病毒,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名列其中。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6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6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32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7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73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8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7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84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9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