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10年前擁有多少人口
㈠ 非洲的總人口有多少
截止到2008年,非洲總人口10億。
非洲居民10 億(2008年),約佔世界總人口15 %。城市人口約佔全洲人口26%,預計2050年將達20億人人口分布以尼羅河中下遊河谷、西北非沿海、幾內亞灣北部沿岸、東非高原和沿海、馬達加斯加島的東部、南非的東南部比較密集,廣大的撒哈拉沙漠地區平均每平方千米還下到一人,是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地區之一。居民主要分屬於黑種人(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和白種人(歐羅巴人種)。根據語言近似的程度,非洲的語言屬下列基本語系:蘇丹語系,屬此語系的居民佔全洲人口32%,膚色黝黑,分布在撒哈拉以南,赤道以北。衣索比亞以西至大西洋沿岸的地帶。班圖語系,屬此語系的居民佔全洲人口30%,膚色淺黑,分布在赤道以南地區,閃米特-含來特語系,屬此語系的阿拉伯人佔全洲人口21 %,佔世界阿拉伯人總數的66%,主要分布在北非各國。此外還有少數黃種人,如屬於馬來-波利尼西業語系的馬達加斯加人。歐洲白種人僅佔全洲人口的2%,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地區。非洲居民多信原始宗教、伊斯蘭教,少數信天主教和基督教。
㈡ 非洲有多少人口
10億(2008年),約佔世界總人口15%。城市人口約佔全洲人口26%,預計2050年將達20億人。
㈢ 非洲有多少人口呀
截至2021年1月,非洲人口約12.86億。
世界人口75.85億,僅次於亞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人口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長,遠高於亞洲的1%,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長率又高於北非。貧困人口眾多,到2050年預計將達20億。
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長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人口分布極不平衡,尼羅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區,每平方千米約1000人。撒哈拉、納米布、卡拉哈迪等沙漠和一些乾旱草原、半沙漠地帶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還有大片的無人區。
人口的合理容量
科學家在環境人口容量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所謂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
盡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精確數值的「虛數」,但是他對於制定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有著重要的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現實中的人類社會,已經出現了人口過快增長、人口老齡化等人口問題。
並由人口問題進一步引發了嚴重的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發達國家的人口雖然僅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實際消耗的資源總量卻很大,索取資源和轉嫁有害生產的地域也遠遠超出了該國的范圍。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僅人口數量多,人均消費水平低,而且一些國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長。
若發展中國家在現有的經濟基礎上,把人均生活質量提高到與發達國家相當的水平,所引發的資源短缺和環境問題將會相當嚴重,解決的難度也很大。可見,人類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貧困並保護人口的合理容量,其任務十分艱巨。
㈣ 非洲多少人口
面對蓬勃興起的非洲,很多中國商人已經不滿足僅僅是貿易往來,而是直接去非洲創業(黃宇 攝)
世界的中心在哪裡?
打開任何一本最常見的全球地圖冊,似乎都足以回答這個看似無聊的問題。南北極點永遠被標注在地圖上下兩側的正中央,藍色的太平洋占據了視線中心最醒目的位置,圍繞它分布著歐亞大陸和北美洲這兩座人口稠密的浮島。赤道下方的空間中,以澳大利亞這塊孤零零的陸地最為扎眼。非洲和南美洲被擠到了左右兩側的角落裡,其輪廓因為地球曲率發生了變形。但沒有人關心它們:一幅以北半球高度緊湊的「世界島」作為中心的地圖,恰好符合我們對16世紀以來全球歷史的一般印象。在這幅圖景里,非洲是邊緣,是受支配者。
如果我告訴你,只需要換一種繪圖方法,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就會被完全顛覆呢?
1569年,弗蘭德地理學家墨卡托發布了第一份按照正軸等角圓柱投影法繪制的世界地圖。在這張202厘米長、124厘米寬的矩形圖像上,非洲占據了醒目的中央位置,並且顯得合情合理:作為一個橫亘在赤道之上的龐然大物,它與南北兩極距離相等,擁有全世界最溫熱的氣候以及最豐富的物種特徵。沿著東非大裂谷的延伸,我們可以描畫出人類祖先由近及遠遷徙的路線圖,並且第一次正視這塊漂浮著的大陸的實際面積。
如果再進一步告訴你,今天的非洲已經是全世界人口第二多(13.07億人)的大洲,並且它在過去6年的平均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圈中位居第一呢?你還會堅持它僅僅是世界地圖中的一個邊緣板塊嗎?
非洲作為重要新興市場的崛起,是過去25年全球經濟發生的最富戲劇性的變化之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國際主流媒體關於非洲事務的典型報道還是「黑鷹墜落於摩加迪沙」、「盧安達大屠殺」或者「安哥拉內戰」。到了今天,南非的通信業、盧安達的旅遊業以及奈及利亞的出口農產品在世界舞台上都擁有了一席之地。就連過去被視為全球貧困「黑洞」的撒哈拉以南地區,在2007年之後的經濟增速也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
同樣身為新興市場國家的中國,在非洲的崛起進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2018年,中非實現雙邊貿易額2042億美元,中國連續十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中國在整個非洲設立的各類企業已經超過3700家,對非洲全行業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60億美元。從工礦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再到服務業升級,今天非洲的幾乎每一個經濟部門都不乏中國資本和中國企業家的身影。非洲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走出去」的橋頭堡。
更重要的是,今天踏上非洲這塊熱土的中國年輕創業者,是一群接受過良好教育、通曉全球資本運行規則的新牌手。他們既有前輩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奮斗精神,又更懂得藉助「時」與「勢」的力量。跟隨他們的腳步,我們進入非洲三個資源稟賦與歷史條件差異顯著的國家:西非第一大經濟體奈及利亞,傳統經濟強國南非,東方新興勢力衣索比亞,去記錄不同背景、不同行業的中國企業家在當地打拚的故事。他們未必已經成為獨角獸或者行業領頭羊,但都對非洲的前景懷抱信心,尤其相信自己可以在浪潮中占據一席之地。
就在我走出拉各斯機場的第二天,11月14日,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抵達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出席了在當地舉行的第一屆奈及利亞數字經濟峰會。馬雲在致辭中表示,他在非洲創業者身上看到了20年前的自己,「希望今天出生在非洲,重新開始我20年前的旅程」。奈及利亞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以及2億人口的可觀市場,也令他「倍感興奮」。他相信中國創新經濟的經驗會對奈及利亞有所幫助,並樂於投入其中。
㈤ 非洲的詳細歷史
非洲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19世紀以來,考古學者在非洲陸續發現了許多上古人類化石,其中1974年在肯亞與衣索比亞交界地區發現的距今320萬年前的女性猿人化石,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走出熱帶森林、開始直立行走的女人的遺骸。一些人類學者利用遺傳學技術對人類的基因進行研究,認為全世界的民族共同起源於4-20萬年前的一個非洲原始部落。他們認為:400-600萬年前從猿分化出來的原始人類大都沒有留下後代,只有非洲的一個部落生存下來,在10萬前,這個部落開始走出非洲,遷到西亞,然後從西亞遷到世界各地,6萬年前進入亞洲內地,4-6萬年到達大洋洲,3.5萬年前到達歐洲,最後在3.5萬前跨越白令海峽抵達美洲。這些遷徙到世界各地的非洲部落的後裔最終形成了現代人類。
非洲是最早跨入文明社會的地區之一。公元前5000年,尼羅河下游的古埃及居民就掌握了穀物栽培、修建水利工程的技術。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又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出現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在此後近3000年的時間里,古埃及人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建築了古代七大奇跡之一的金字塔。許多古埃及的國王(法老)東征西討,擴大古埃及的疆域,最盛時的埃及疆土,南到蘇丹,西到利比亞,北至小亞細亞,東及兩河上游。擴張的同時,古埃及文化也向四周傳播。埃及的象形文字傳入古希臘,衍變為希臘字母。希臘字母後來又衍變為現代西方拉丁文。強大的古埃及存在了近3000年,在此期間,埃及多次向外擴張,也受到四周強大民族的多次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了埃及。從此,埃及失去了獨立的地位,相繼被馬其頓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奧斯曼土耳其人長期統治。
位於尼羅河上游的蘇丹是古埃及擴張的主要對象之一。當時,埃及人把蘇丹稱為努比亞。這一地區在公元前2000年就建立了國家。埃及的入侵給當地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公元前8世紀,蘇丹人爆發了規模宏大的反抗運動,趕跑了埃及人,建立了庫斯王國。公元前751年,庫斯王國征服了埃及,建立了埃及第25王朝。庫斯人在埃及的統治持續了88年。後來,庫斯王國遷都麥羅埃,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庫斯王國地處西亞、北非與非洲的交通要道,成為非洲東北部的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庫斯人掌握了冶鐵技術,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冶鐵中心。他們和埃及人一樣,曾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公元前350年,新興的阿克蘇姆王國征服了庫斯王國。
阿克蘇姆王國位於衣索比亞北部,建國於公元前。公元1世紀,阿克蘇姆王國開始向外擴張。到公元4世紀,阿克蘇姆相繼征服了衣索比亞南部、庫斯王國和阿拉伯半島南部的一些王國,達到了鼎盛時期。國家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並創造了現在仍然在使用的衣索比亞文字。阿克蘇姆的強盛局面持續了幾個世紀。公元570年,波斯人將阿克蘇姆人趕出了阿拉伯半島,隨後,阿拉伯人切斷了阿克蘇姆的海上貿易通道。公元7世紀,強大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使阿克蘇姆王國遭到了滅頂之災。衣索比亞人逐漸退居中央高原,一直保持獨立的地位。
衣索比亞以南為東非地區。北起索馬里半島,南至南非北部沿海的非洲東部沿海是非洲大陸和外界進行貿易交流的重要地區。從7世紀末開始,善於經商的阿拉伯人開始遷到東非沿海的各個城市居住。在長期的交往當中,阿拉伯人和當地非洲人通婚,產生了一個新的民族——斯瓦希里人。斯瓦希里人吸收了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及東亞、東南亞文化,在當地文化的基礎之上,創造了具有鮮明商業城邦文明特徵的斯瓦希里文化。13-15世紀,斯瓦希里文明達到了鼎盛時期。中國明朝初年,鄭和下西洋時,就曾多次到達非洲東海岸,與斯瓦希里人進行貿易。
在東非內陸地區,維多利亞湖的周圍,曾經出現過強大的王國,如布尼奧羅王國、布干達王國。它們都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是中央集權的國家。到19世紀,隨著內部矛盾的加劇和西方帝國主義的入侵,這些大大小小的王國都退出了歷史舞台。
㈥ 非洲人口有多少
據坦尚尼亞媒體11日報道,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桑給巴爾總統卡魯姆10日在第五屆非洲人口大會上說,目前非洲大陸人口總數已達9.24億。
卡魯姆說,由於生育率居高不下,非洲人口數量已從1950年的2.15億增加到目前的9.24億。而到2025年,非洲人口可能達到14億。
㈦ 非洲現在有多少人口
12.56億
近日發布的聯合國2017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顯示,當前世界總人口約為75.50億,預計在2030年達到85.51億,2050年約為97.72億。目前,非洲人口約為12.56億,2030年將超過17億,2050年超過25億。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司長約翰·威爾莫斯(John Wilmoth)表示,從現在到2050年,世界一半的人口增長會發生非洲。
這份報告里有關南非的數據如下:
2017年,南非總人口為5671.7萬人,其中男性2783.6萬人,女性2888.1萬人。 2030年,南非總人口預計達6446.6萬人。2050年將上升至7275.5萬人。而兩年前的報告預測的2050年的數字是6554萬人。
目前,南非年齡在0-14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29%,60歲以上的佔8%。2015年的報告曾預測,上述兩個數據在2050年將變為21.4%和17.4%。
南非人出生時預期壽命在2015-2020年間為63.7歲,2025-2030年間將增長至66.1歲,2045-2050年間將達到70.7歲。
南非生育率,即平均每個婦女生育的孩子數量在2015-2020年間為2.41,2025-2030年期間將預計為2.2,2045-2050年間將低至1.93。
南非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在2010-2015年間為每1000人中37.7人,2025-2030年期間將減少為30.1人,2045-2050年間將降至20.8人。
報告表示,世界人口每年增加大約8300萬人,雖然生育率持續下降,但總人口還會持續增加。當前76億的總人口在未來的10年裡會因非洲的高出生率而激增。
印度會在未來7年內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國家。奈及利亞將在2050年前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三大國。歐洲目前每個婦女生育孩子的數量是1.6,這個數字還將繼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