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少數民族人口有多少人
㈠ 湖南張家界的基本情況
是的
一、概況
(一)地理:張家界市位於湖南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與洞庭湖平原的結合部,界於東徑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南西北分別與湖南常德市、懷化市、湘西自治州和湖北鄂西自治州接壤。
(二)地形:張家界屬武陵山區,山丘平湖均有,地形復雜。最高海拔點1890.4米,最低海拔75米。全市有山地面積1080萬畝,占總面積的76%。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
(三)氣候:張家界屬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這里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四季分明,被譽為神仙住的地方。
(四)人口:全市總人口157.4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16.46萬人,占總人口的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5.44人。全市鄉村戶數37.31萬戶,全市共有農業人口130.81萬人,占總人口的83%,城市化率28.52%。
(五)勞力:全市鄉村勞動力總資源74萬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55萬人,占勞動力資源總數的74.3%;工業從業人員2.7萬人,佔3.6%;建築業從業人員3萬人,佔4.1%;交通運輸及倉儲業從業人員1.5萬人,佔2%;批零貿易及餐飲業從業人員2萬人,佔2.7%;信息運輸及計算機業從業人員0.12萬人,佔0.2%,其他從業人員9.68萬人,佔13.1%
(六)土地:全市東西長167公里,南北寬96公里。全市國土面積9516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4.5%,約為全國陸地面積的千分之一。全市有耕地面積74445公頃,其中水田50929公頃、旱地23516公頃。
(七)生物:全市有木本植物56種,動物146種。國家保護植物56種,國家保護動物40種。現已建成了張家界大鯢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等6個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
㈡ 張家界的人口是多少
張家界總共分兩區兩縣,現在多數是一個小孩。
據1%人口抽樣調查測算,2008年末張家界市總戶數53.42萬戶,總人口160.12萬人,其中,女性人口77.16萬人,城鎮人口51.39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11.79萬人,其中,土家族97.87萬人、白族10.98萬人、苗族2.78萬人。常住人口147.6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2.63‰,人口死亡率6.98‰,人口自然增長率5.65‰,計劃生育率93.09%,多孩率1.23%。「十五」期間,全市總人口年均增長5.23‰。
㈢ 張家界有多少人口
截至2013年,張家界市年末總人口170.91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51.24萬人。常住人口中,按城鄉分,城鎮人口63.87萬人,佔比42.23%;鄉村人口87.37萬人,佔比57.77%。按性別分,男性77.54萬人,佔比51.27%;女性73.7萬人,佔比48.73%。全年出生2.3萬人,出生率13.57‰,比上年提高0.07個千分點。全年死亡1.2萬人,死亡率7.36‰,比上年提高0.19個千分點。全年自然增長人口1.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21‰ 。年末張家界市城鎮化率42.23%,比上年提高1.13個百分點。[6]
張家界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張家界市有少數民族33個,以土家族、白族、苗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115.25萬,占總人口的77.19%。2006年末實有土家族人口101.56萬、白族11.21萬、苗族2.67萬,已建立土家族鄉8個、白族鄉7個
㈣ 張家界市區有多少人口
人口抽樣調查測算,2005年末張家界市總戶數53.42萬戶,總人口160.12萬人,其中,女性人口77.16萬人,城鎮人口51.39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11.79萬人,其中,土家族97.87萬人、白族10.98萬人、苗族2.78萬人。常住人口147.6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2.63‰,人口死亡率6.98‰,人口自然增長率5.65‰,計劃生育率93.09%,多孩率1.23%。「十五」期間,全市總人口年均增長5.23‰。
㈤ 湖南省張家界人囗
最近的國家人口普查結果,張家界全市總人口162.39萬人。
其中:男性83.6萬人,佔51.48%,女性78.79萬人,佔48.52%;城鎮人口57.82萬人,佔35.60%,農村人口104.57萬人,佔64.40%;永定區44.03萬人,武陵源區4.84萬人,慈利縣68.89萬人,桑植縣44.63萬人,分別佔27.11%、2.98%、42.42%、27.48%。
張家界市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1999年末,全市有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壯族、瑤族、彝族、滿族、侗族、高山族、維吾爾族、布依族、土族、布朗族、水族、黎族等19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176900人,佔全市總人口的72.48%。其中永定區355400人,武陵源區47400人,慈利縣355690人,桑植縣418410人。在17個少數民族中,人口超過1000人以上的有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4個少數民族,其中土家族1031840人,白族113820人,苗族27150人,回族1450人。
㈥ 張家界詳細資料
張家界市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內外聞名遐爾而得名,張家界是中國湖南省的省轄地級市,位於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脈腹地,為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1982年9月,張家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國家第二批40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內;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張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張家界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於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置郡縣,張家界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慈利縣官塔坪(即今蔣家坪鄉太平村)。三國吳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縣被命名為天門山,設置了天門郡,至兩普、南北朝,均屬天門郡溇中、臨澧縣。1369年明朝設置大庸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設永定縣。1949年解放後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至1988年底,大庸、桑植為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轄。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省轄地級市大庸市。1994年4月,地級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於一體,藏賂、橋、洞、湖、瀑於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李白曾嘆道:「功成拂衣去,歸於武陵源。
張家界旅遊資源種類齊全,山、水、溶洞、漂流、人文景觀、晚會俱全,主要的代表景點
1.張家界的自然景觀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門票248元,三日有效;周票298元,一周有效。包含黃石寨、金鞭溪、袁家界、楊家界、大觀台、天子山、十里畫廊等景區。是電影《阿凡達》中哈利路亞山的原型,奇幻的潘多拉世界所在地,一般遊玩二至三天的時間,是來張家界旅遊必玩的景區)。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門票258元+3元保險。天門山文化底蘊深厚,有「武陵之魂」之稱,更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譽,它兼峰、石、泉、溪、雲、林於一體,集雄、奇、秀、險、幽於一身,被譽為空中原始花園。有亞州最長的天門山索道,雲霧繚繞的天門仙洞,99道彎世界公路奇觀(號稱通天大道)、李娜別墅、鬼谷棧道、鬼谷兵盤、雲夢仙頂、天門山寺、靈泉院、木石之戀等著名景點),此景區可按排大半天的遊玩時間。
張家界東線旅遊:包含黃龍洞、龍王洞、寶峰湖、張家界大峽谷
寶峰湖(門票96元,被稱為「世界湖泊經典」,主要景點由寶峰湖和鷹窩寨兩大塊組成。其中寶峰湖、奇峰飛瀑、鷹窩寨、一線天被稱為武陵源「四絕」。是武陵源風景名勝中的精品景點,也是張家界核心景區惟一以水為主的旅遊景點。曾作為2001年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文藝表演的天然布景,在中央電視台、湖南電視台多次亮相,驟然間成為海內外遊人心中勝景。它是一座罕見的高峽平湖,四面青山,一泓碧水,風光旖旎,是山水風景傑作),此景區遊玩時間為二小時。
張家界大峽谷(門票123元,大峽谷內飛瀑神泉比比皆是,峽谷間是一條清幽的小溪,溪水上彌漫著一層薄霧,宛如來到世外桃源,讓人煩惱頓消;大峽谷內不僅有傳統的秀美自然風光,還雲集有三朝數代的歷史人文景觀,有世界最高蹦極、最長的玻璃橋—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湖南省首條諾克里滑道,如記錄李自成與吳三桂慘烈決戰的「千人墳」古戰場,反映湘西歷史特色的土匪洞及見證解放初期湘西人民靠天勞作在絕壁間挖鑿的「南方紅旗渠」等。游覽時間為3小時。
黃龍洞(門票100元,黃龍洞是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中著名的溶洞景點,因享有「世界溶洞奇觀」「世界溶洞全能冠軍」「中國最美旅遊溶洞」等頂級榮譽而名震全球。現已探明洞底總面積10萬平方米;洞體共分四層,洞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經中外地質專家考察認為:黃龍洞規模之大、內容之全、景色之美,包含了溶洞學的所有內容。黃龍洞以其龐大的立體結構洞穴空間、豐富的溶洞景觀、水陸兼備的游覽觀光線路獨步天下),此景區遊玩時間為二小時。
龍王洞(門票65元,是張家界旅遊核心景點之一,被溶洞專家稱贊為「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國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洞中石筍、石鍾乳、石幔、石花遍布,琳琅滿目。有「神僧沐浴」之稱的奇觀,更有「天下第一柱」之稱的龍王寶柱,頂天立地、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此景區遊玩時間為二小時。
猛洞河漂流(門票168元,猛洞河因「山猛似虎,水急如龍,洞穴奇多」而得名,被譽為「天下第一漂」。「張家界看山,猛洞河玩水」已是湖南湘西旅遊精髓),遊玩此景區需按排一天的時間。
張家界西線旅遊:西線旅遊包含一洞、一寨、一漂
這條游覽線是張家界老牌四A級旅遊線路,張家界旅遊開發20年以來,遊人經久不衰,也是張家界五條精品游覽線之一,更是張家界最優美,最刺激,最娛樂的張家界旅遊線路。
一洞就是亞洲第一洞—九天洞(門票65元),九天洞分上中下三層,總面積達250多萬平方米,最底層離地表420米。洞內有40個大廳、3條陰河、12條瀑布、5座自生橋、6處千丘田、3個自然湖。1987年,17個國家的20多名溶洞專家三次實地考察,確定九天洞為亞洲第一洞。1995年,九天洞被定為「國際溶洞協會探險基地」(全國僅二家),並被吸收為國際溶洞協會會員(全國僅三家)。九天洞的三大絕景土家山寨、地下森林奇觀和閃閃發光的水晶宮更是讓每一個遊玩的遊人拍手叫絕。
一寨就是千年苦竹寨了。苦竹寨建於唐宋,盛於明清,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因為她上承桑植縣府,下臨險峻峽谷,又居山臨水,地勢險要,曾是澧水上游的一座商業碼頭,人來船往,川流不息,非常繁榮。古寨上曾經商店客棧、妓院綉樓、作坊當鋪、戲院廟庵一應俱全,被譽為「千帆林立的老碼頭、商賈雲集的古集市、梢公盪魂的逍遙窟、明清社會的萬花筒」。 因為陸路交通的興起,水路運輸的衰敗,苦竹寨失去了往日的喧囂,只有古老的風火牆、低矮的吊腳樓,曾經讓所有的排牯佬流連忘返的現在已經敗破的青樓依然向遊人展示著土家人的聰明才智;寨子里一條條的青石板,河邊上土家村姑洗衣棒,都在訴說著這個古寨子變遷。
一漂指的就是茅岩河漂流(門票124元),茅岩河漂流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和最安全的旅遊漂流項目,是張家界「山、水、洞」旅遊精品項目中最富刺激的項目。湖南四大水系中風景最漂亮,落差最大,水流最急的就是生態河流澧水河,而茅岩河就是澧水河中風景最美,險灘最多,風浪最大一段。漂流水程28公里,有驚無險的河灘共55個。峽谷幽深,灘多浪多,沿河兩岸峭壁險峰、飛瀑流泉 、山勢奇險,岩深林茂,古野神奇;河水急湍似箭,猛浪若奔,劈岩穿峽,峰迥水轉(「讓男人一路歡笑,讓女人一路尖叫」,只有漂過茅岩河的人,才能領略這句話的真諦),真可謂:不是三峽,勝似三峽」。
張家界是山區,地域跨度很大,各個景區都是分散開的,如果全部遊玩,大概需要五到六天的時間,把精華景點走一遍,一般也需要兩到三天。核心景區內岔路口非常多,很多漂亮的景點比較偏僻,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遊人往往無法正確的估計時間,而且中間沒有人報站,遊客往往都是從始發站一坐就坐到終點站去了,繞路和走往返的冤枉路是很多純粹的自由行旅遊者所經常碰到的事情(自己遊玩有時在一個地區打了一天的轉,好的景點沒有看到,也浪費了時間,雖然刺激,但也無聊);而且張家界的山大部份只可以遠觀,如無人指點不一定找得到路標上的景點;另外各地的風土人情和語言風俗差異較大,所以,不單單是一地或者一天就可以飽覽所有美景名勝的。所以到張家界遊玩最合適的方式是找張家界旅行社或者自助游接待的模式,而並不適合純粹的自由行。導游不僅將有關景區的知識、歷史、文化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帶給了遊客,還為遊客帶來了歡樂,帶來了關心,帶來了溫暖、省心,這是自己單獨旅遊無法享受的。親!DIY,我要按自己要求定製旅遊線路。張家界自助游第一門戶網的陳哲還可以為您量身設計一條屬於您自己的旅遊線路,您只要告訴我要玩哪些景點,玩幾天的時間,一條屬於您自己的旅遊線路將在二個小時內為您定做出來。祝天下遊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2.張家界的人文類景觀:
土家風情園(門票120元,集中展示了湘西土家族的宗教、演藝、建築、手工藝、服飾、飲食等文化,是歷代土家族首領所居住的地方,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吊腳樓,如果你想感受到燦爛繽紛的湘西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是你到張家界旅遊必須遊玩的第一站),遊玩時間:2小時。
袁家寨子(門票110元,展示了湘西土家族的民族文化,構建獨特,是按著動物形體建造的仿生建築,被稱為「全球三大神秘土著部落之一」。這里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居住著一群喝虎乳長大的土家後裔,至今還沿襲著200年前的生產、生活方式。通過碾、榨、磨、碓、織等原始傳統手藝,唱、跳、哭、咒、符等神秘習俗信仰,演繹著一曲又一曲高山土著民淳樸善良、追求幸福、盪氣回腸的樂章。
老院子(門票70元。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雍正初年,其建築風格為四井封火牆式土家建築,融土家園林.土家吊角樓於一體,是典型的畢茲卡(土家族)居民。是整個湘西乃至全國倖存下來,保存最為完好的土家古宅,堪稱土家建築的活化石,被譽為「土家地一宅」,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這里讀書),遊玩時間:1小時。
3.張家界精彩絕倫的晚會表演:《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 和《魅力湘西》
《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 世界首台大型高山峽谷實景音樂劇(門票238元,該劇由山水實景演出創始人梅帥元任總策劃和總導演,由享譽世界的音樂大師、上海世博會文化大使譚盾任音樂藝術總監。體現湖湘文化深厚積淀、充滿濃郁民族文化特色、展現瀟湘大地多彩民俗風情的藝術盛宴從此橫空出世。氣勢磅礴的宏大場面、強烈震撼的視覺沖擊、美輪美奐的舞蹈音樂讓現場觀眾如痴如醉),位於市區天門山景區山下不遠處,見證著在山谷里發生的人狐相戀的愛情傳奇。性價比最高,如您的行程有在市區住一晚,那麼晚上值得去看看了。
《魅力湘西》大型綜藝篝舞晚會 是在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民族歌舞劇院(門票228元,魅力湘西原是一部土家族記傳史詩,記載了土家族的起源、傳承以及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民俗風情。她是湘西文化的縮影,她是土家風俗的靈魂,在這里,可以和純正的土家族人親密接觸,體驗豐富多彩的土家民俗風情,了解湘西趕屍、湘西巫術、辰州符這三大千年古迷的神秘內幕,目睹湘西奇人怪客的神功絕技)。走進《魅力湘西》,就走進了畢茲卡近800年的歷史,就走進了湘西古老神秘文化的最深處!《魅力湘西》主題歌是由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演唱;在08年被文化部授予「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光榮稱號,如今「白天觀奇山秀水,晚上賞魅力湘西」,已成為來張家界休閑度假的海內外朋友們的共識,若您的行程有在武陵源住宿,晚上可以看看這場演出,定不會失望而歸的!
㈦ 張家界位於哪裡全市總面積是多少人口約多少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北與湖北省鶴峰縣交界.總面積9518平方千米.總人口167.102萬人(2010年),以土家族、白族為主的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全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永定區.張家界為中國湖南...
㈧ 張家界市
張家界是中國湖南省的省轄地級市,位於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脈腹地,為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1982年9月,張家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國家第二批40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內;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張家界(zhāngjiajiè)市,地處北緯28°52′—29°48′、東經109°40′—111°20′之間,是湖南省西北部一個正在開發、建設,以發展張家界旅遊業為特徵的新興省轄地級市。屬武陵山脈腹地,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原名大庸市, 1994年4月更名,總面積9516平方公里,轄2區2縣。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結果,全市常住人口為1476521人,男性人口為754099人,佔51.07%;女性人口為722422人,佔48.93%。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64996人,佔24.7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11525人,佔75.28%,其中土家族人口980852人,佔66.43%,白族人口95235人,佔6.45%。
張家界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北與湖北省鶴峰縣交界。總面積9518平方千米。總人口167.102萬人(2010年),以土家族、白族為主的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全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永定區。張家界為中國湖南省的省轄地級市,位於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脈腹地,為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1982年9月,張家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國家第二批40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內;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12年入選「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1]
地處武陵山脈東段,境內多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桑植縣境西北的斗蓬山海拔1890米為市境最高處。主要河流有澧水、溇水。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1℃,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400毫米。枝柳張家界市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鐵路縱貫境內,干線公路縱橫過境,有張家界機場。旅遊景點有: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桑植縣九天洞、八大公山,永定區茅岩河漂流、天門山,慈利縣五雷山,永定區玉皇洞石窟、普光禪寺等。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紀念地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賀龍故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舊址等。美國好萊塢曾到張家界來拍照取景,張家界的絕世美景照被卡梅隆導演所青睞,並把張家界的美景使用在電影《阿凡達》上了,讓張家界的美景享譽中外。
張家界市所在地,原名大庸。1988年5月18日,國家批准建立了地級大庸市;因「大庸」之名遠不及境內所轄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國務院批准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全市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
張家界景觀(二)(14張)慈利、桑植兩縣。2010年總人口167.102萬人,總面積9563平方公里。市府設永定區,距省會長沙390.023公里,距長江三峽300.056公里。 張家界,相傳漢代留侯張良隱居於此而得名。上世紀50年代,當地政府在張家界建國營林場。70年代末,張家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奇觀被世人發現,得以開發。1982年9月25日,國家計委行文,將林場所屬范圍定名為「張家界森林公園」。張家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與一脈相連的索溪峪、天子山、楊家界三大自然保護區組成武陵源,是張家界的核心景區。武陵源地處武陵山脈中段;武陵山脈則橫亘湖南、湖北、貴州、四川等省。唐代詩人王維曾有詩雲:「居人共住武陵源,還以物外起田園。」1984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此地時將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大風景區命名為「武陵源」。1988年成立大庸(現更名張家界)地級市時,特設武陵源縣級行政區,方圓369平方公里。武陵源境內岩溶地貌發達,石英砂岩峰林峽殼地貌發育更為世界罕見。1988年10月,國務院公布武陵源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12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將武陵源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國內外專家學者贊譽武陵源是「大自然的迷宮」和不可思議的「地球紀念物」。《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技術評價報告》中指出:「武陵源在風景上可以和美國西部的幾個國家森林公園及紀念物相比。武陵源具有不可否認的自然美。因她擁有壯麗而參差不齊的石峰、鬱郁蔥蔥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
張家界風景(三)(40張)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地質公園包容了砂石山峰林、方山台寨、天橋石門、障谷溝壑、岩溶峽谷、岩溶洞穴、泉水瀑布、溪流湖泊和沉積、構造、地層剖面、石生物化石等豐富多彩的地質遺跡。其千姿百態,變幻莫測的地貌景觀,包存幾乎沒被擾動的原始自然狀態的生態環境與生態系統。
除武陵源核心景區外,武陵源區有「中華最佳洞府」黃龍洞、「人間瑤池」寶峰湖、國家激流迴旋基地,慈利縣有江埡溫泉、萬福溫泉、張家界大峽谷、「小三峽」婁水漂流、有「南五當」之稱的道教聖地五雷山,市區所在地永定區有「張家界新傳奇」天門山
張家界(30張)國家森林公園、「百里畫廊」茅岩河漂流、土家風情園、老院子、大庸府城、「江南名剎」普光禪寺,桑植縣有「亞洲第一大洞」九天洞、賀龍故居紀念館、千年古鎮苦竹寨(南接青安坪,北鄰九天洞)、峰巒溪國家森林公園。
㈨ 請問張家界有哪些少數民族
張家界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地,主要有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
張家界的土家族、苗文化風情濃郁,土家族的山歌、苗族的對歌曲調優美;土家族的鎦子、咚咚喹、擺手舞、毛古斯,苗族的鼓舞、接龍舞,雄健中有纏綿,粗獷中見秀美。
土家族住房多依山建築,一般是長方形,三間,中為堂屋。房屋建築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頂蓋瓦;有的編竹為牆,茅草為頂。火塘是土家族人們心中的神聖處所,它是祖宗神靈的附著物。嚴禁任何人從上面跨越,或用腳蹬火塘中的鐵撐架。
苗族四月八、椎牛、趕秋節,土家族的過趕年、哭嫁、吃新節、社巴節等節慶習俗,實錄了土家族苗族先民的精神生活與獨特的傳演方式。
(9)張家界市少數民族人口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1、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聞名於世。以中國第一個張家國家級森林公園,楊家界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四大景區,統稱為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2、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為 1440小時、16度和1400毫米左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間。
㈩ 張家界簡介
張家界市地處湖南省西北部,位於東經109°40′至111°20′、北緯 28°52′至
29°48′之間,屬武陵山脈腹地,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原名大庸市,1994年4月更名,總面積9516平方公里,轄2區2縣。
張家界因旅遊建市,是國內重點旅遊城市。張家界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全市有少數民族33個,以土家族、白族、苗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115.25萬,占總人口的77.19%。2006年末實有土家族人口101.56萬、白族11.21萬、苗族2.67萬,已建立土家族鄉8個、白族鄉7個。
這里民俗古樸,民族文化濃郁,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5類70多項,其中桑植民歌首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界陽戲、張家界高花燈、慈利板板龍燈首批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界硬氣功曾隨國家領導人赴歐洲七國演出。
張家界是革命老區。這里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發源地和中心區域,賀龍、任弼時、王震、關向應、肖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奮戰,領導了長達8年的武裝斗爭。紅二方面軍從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出發開始漫漫長征。全市先後有4.7萬人參加紅軍,犧牲1.8萬人。
張家界生態優良。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6.98%,核心景區為98%。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0.1%,景區為一級。
全市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9.6%,
90%的地表水水質達到了11類標准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低於國家控制標准。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8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3個,有娃娃魚、中國鴿子花等國家一、二級珍稀保護動、植物81種,保護小區23個,面積702平方公里。
張家界資源豐富。有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長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212條3131公里,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56.9萬千瓦,可開發量達104萬千瓦。
有煤、鐵礦石、鎳鉬等礦產60多種,已探明儲量和可開發利用的
28 種。物種豐富,木本植物有110科1409種,脊椎動物有190餘種。名優特產有張家界椪柑、湘西黃牛、茅岩霉茶、菊花芯柚等。
張家界歷史久遠。2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居住,創造了燦爛的古文化,留下了許多古老的人文傳說和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先後出土國家一級文物41件、二級文物173件、三級文物1222件。公元263年,吳景帝孫休下令設置天門郡,最初郡治就設在永定城區古城堤。
張家界地靈人傑。先後涌現鎮守台灣、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清末名將劉明燈、孫開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新中國元帥賀龍,無產階級革命家、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廖漢生、袁任遠、范子瑜,南北大俠杜心武、地質學家田奇雋、「兩彈一星
" 科學家陳能寬等一批時代英才。
(10)張家界市少數民族人口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張家界市,是一座新型的城市,張家界,又是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它即古老又年輕,說它古老,是因為它的前身—大庸市,早在新時器石代,其境內澧水兩岸就人類活動了。
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938年至1949年,農歷戊寅年至已丑年),湖南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庸與桑植屬第八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永順。慈利縣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張家界市全境解放。
公元1949年至1988年(農歷已丑年至已巳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而大庸、桑植兩縣則於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屬永順專區管轄,8月後劃規湘西苗族自治區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
1988年至1990年(農歷已巳年至辛未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大庸地級市,轄慈利、桑植兩縣和永定、武陵源兩區。
1994年4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仍管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慈利、桑植兩縣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