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雲的厚度是多少
⑴ 雲的最低高度是多少
卷雲最高大概10000米 晴天雲簡表 雲名 雲的形態變化 高度 厚度 天氣徵兆 卷雲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 最高 最薄 象徵晴朗 卷積雲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雲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 2 000米左右 較薄 天晴 卷層雲 卷雲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雲 卷雲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厚 暗灰色雲塊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雲山 烏雲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雲的光彩簡表 這里介紹10種雲層形式,有「積」字表示雲的形狀是塊狀(無關大小),有「層」字表示天空布滿陰沉的雲。每種類型都給出了分布的大約海拔高度,雲層越高,天氣越好。在極地地區,同種類型的雲層會在更低海拔的天空出現。 卷積雲:小圓塊積雲,看上去如同波紋狀,常被稱為「魚鱗天」,通常海拔高度5 000~8 000米,一般預兆晴朗天氣。 高積雲:類似於卷積雲,預兆天氣良好,但它的覆蓋范圍更廣,雲層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現於暴雨之後,懸浮在5 000~6 000米的高空。 積雨雲:為低層雷雲,雲色烏暗。塔形雲層高可達6 000米,頂部平雲層被稱作砧頂。積雨雲常帶來強風暴雨、雷鳴和閃電。上層類似假卷雲,頂層類似假雨雲。 積雲:很易於識別,蓬鬆狀白雲,如同團團棉絮,飄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開意味著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發展得越來越大,前端越來越多,很可能會帶來一場突然降臨的暴雨。位於海上碧空中的積雲,通常表明離陸地已經不遠,高度一般不超過2 500米。 卷雲:由冰晶形成的高層縷狀雲,這也是它看上去純白色的原因,經常稱作馬尾雲。它們也通常意味著天氣晴朗,高5 000~9 000米。 卷層雲:由冰顆粒形成,看上去像白雲的紋路,這些是惟一會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產生光暈的雲層。如果卷層雲擴展,意味著天氣晴朗;如果卷層雲縮小,意味著將要下雨;如果天空籠罩著卷雲,卷雲上部的天空變暗,逐漸形成卷積雲,這預示著雨雪的來臨。 高層雲:在陽光或月光照耀下,看上去像灰色的幕幔。如果濕空氣靠近,雲盤消失,雲層變厚、變暗,直至下雨,高可達2 500~6 000米。 雨層雲:為低層烏雲,籠罩在空中,意味著4小時之內會有降雨,通常會持續幾小時。 層積雲:低層覆瓦狀雲層,通常覆蓋整個天空。雲層較薄,陽光可以透射下來。它們可能會帶來雷陣雨,但一般會在午後消失,留下一片晴朗明亮的藍天。高度低於2 500米。 層雲:雲層最低,猶如濃霧籠罩在空中,剛開始出現時經常會被誤認為是高山濃霧。它們並非很自然的雨水雲,但也可以形成蒙蒙細雨。如果在夜間它越來越厚,覆蓋在清晨空中,通常這會是晴朗的一天,高度不超過2 500米。 對流層 從地表到8至15公里高度范圍內稱為對流層
⑵ 雲到底有多厚
雲的厚度不等
卷雲和卷層雲,其厚度最薄,一般為幾百米至2000m
高層雲,其厚度一般為1000—3000m
雨層雲,其厚度一般為3000—6000m
波狀雲的厚度不大,一般為幾十米到幾百米,有時可達1000—2000m
⑶ 最低的雲層離地面有多少米
最低的雲:
距離地面0米。(霧是雲的一種形式,這里說到的是霧)
最高的雲:
距離地面高度和緯度有關系。
在低緯度地區,可以達到17000-18000米;
在中緯度地區,可以達到10000-12000米;
在高緯度地區,可以達到8000-9000米。
註:與季節同樣有關,夏季比冬季要高一些。
⑷ 雲最底有多少米
卷雲最高大概10000米
這里介紹10種雲層形式,有「積」字表示雲的形狀是塊狀(無關大小),有「層」字表示天空布滿陰沉的雲。每種類型都給出了分布的大約海拔高度,雲層越高,天氣越好。在極地地區,同種類型的雲層會在更低海拔的天空出現。
卷積雲:小圓塊積雲,看上去如同波紋狀,常被稱為「魚鱗天」,通常海拔高度5 000~8 000米,一般預兆晴朗天氣。
高積雲:類似於卷積雲,預兆天氣良好,但它的覆蓋范圍更廣,雲層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現於暴雨之後,懸浮在5 000~6 000米的高空。
積雨雲:為低層雷雲,雲色烏暗。塔形雲層高可達6 000米,頂部平雲層被稱作砧頂。積雨雲常帶來強風暴雨、雷鳴和閃電。上層類似假卷雲,頂層類似假雨雲。
積雲:很易於識別,蓬鬆狀白雲,如同團團棉絮,飄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開意味著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發展得越來越大,前端越來越多,很可能會帶來一場突然降臨的暴雨。位於海上碧空中的積雲,通常表明離陸地已經不遠,高度一般不超過2 500米。
卷雲:由冰晶形成的高層縷狀雲,這也是它看上去純白色的原因,經常稱作馬尾雲。它們也通常意味著天氣晴朗,高5 000~9 000米。
卷層雲:由冰顆粒形成,看上去像白雲的紋路,這些是惟一會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產生光暈的雲層。如果卷層雲擴展,意味著天氣晴朗;如果卷層雲縮小,意味著將要下雨;如果天空籠罩著卷雲,卷雲上部的天空變暗,逐漸形成卷積雲,這預示著雨雪的來臨。
高層雲:在陽光或月光照耀下,看上去像灰色的幕幔。如果濕空氣靠近,雲盤消失,雲層變厚、變暗,直至下雨,高可達2 500~6 000米。
雨層雲:為低層烏雲,籠罩在空中,意味著4小時之內會有降雨,通常會持續幾小時。
層積雲:低層覆瓦狀雲層,通常覆蓋整個天空。雲層較薄,陽光可以透射下來。它們可能會帶來雷陣雨,但一般會在午後消失,留下一片晴朗明亮的藍天。高度低於2 500米。
層雲:雲層最低,猶如濃霧籠罩在空中,剛開始出現時經常會被誤認為是高山濃霧。它們並非很自然的雨水雲,但也可以形成蒙蒙細雨。如果在夜間它越來越厚,覆蓋在清晨空中,通常這會是晴朗的一天,高度不超過2 500米。
對流層
從地表到8至15公里高度范圍內稱為對流層
⑸ 薄雲,低而厚密的雲層,卷雲,卷積雲,盲高積雲,還知道哪些忘它們有什麼特點
雲的特徵
雲的生成和增長是十分復雜的物理過程,它是依據當時大氣中溫度、濕度、氣流、凝結核和冰核數量的多少等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了絢麗多彩的雲狀和具有瞬間多變的特點。熟練地掌握雲的特徵,就能夠准確地識別各種雲狀,才能夠不斷提高觀測雲的水平。
(一) 低雲
低雲:積雲、積雨雲、層積雲、層雲、雨層雲五屬。
低雲多由微小水滴組成,厚的或垂直發展旺盛的低雲的下部由微小水滴組成而中、上部是由微小水滴、過冷水滴和冰晶混合組成。低雲的雲底距地面高度較低,一般低於2500米,它是隨季節、天氣條件和不同經緯度而有變化。
多數低雲都有可能產生降水,雨層雲多出現連續性降水,積雨雲多產生陣性降水,有時降水量很大。
1、積雲Cu
輪廓分明,頂部凸起,雲底平坦,雲塊之間多不相連的直展雲;它是由低層空氣對流作用使水汽凝結或在冬季凝華而形成的雲。
淡積雲 Cu hum 積雲處在發展初期,雲體底部較平,北方淡積雲輪廓清晰,個體不大,頂部呈圓弧形凸起,雲體水平寬度大於垂直厚度,薄的雲塊呈白色,厚的雲塊中部有淡影。南方淡積雲由於水汽較多,輪廓不如北方淡積雲清晰。淡積雲單體分散或成群成群分布在空中,晴天多見。
淡積雲是由直徑5-30微米的小水滴組成,而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區冬季的淡積雲是由過冷水滴或冰晶組成,有時會降零星雨雪。
碎積雲 Fc 它是由1-15微米的小水滴組成。雲體很小,比較零散分布在天空,形狀多變,為白色碎塊,多為破碎了或初生的積雲。
濃積雲 Cu cong 濃積雲雲體高大,輪廓清晰,底部較平,比較陰暗,很像高塔,垂直發展旺盛,垂直厚度超過水平寬度、頂部呈圓弧形重疊,很像花椰菜。
濃積雲是由大小不同尺度的水滴組成,小水滴直徑出現在5-50微米之間;大水滴多出現在100-200微米之間。當雲發展旺盛時,雲中上升氣流可達10-20米/秒,當雲頂溫度在-10℃以下,會出現過冷水滴、凍滴、霰和冰晶。每當濃積雲發展非常旺盛時,雲的頂部會出現頭巾似的一條白雲,叫襆狀雲。
濃積雲是由淡積雲發展或合並發展而成,當它發展旺盛階段時,一般不會出現降水,但也有時降小陣雨。如果清晨有濃積雲發展,顯示出大氣層結不穩定,會出現雷陣雨天氣。
2、積雨雲Cb
積雨雲是由濃積雲演變而成,雲體濃厚龐大垂直發展旺盛,很像聳立的高山,頂部已冰晶化,呈白色,毛絲般的纖維結構,雲頂隨雲的發展逐漸展平成砧狀。積雨雲的底部顯得十分陰暗,常有雨幡下垂或伴有碎雨雲。
積雨雲下部是由水滴、過冷水滴組成,中上部由過冷水滴、凍滴、冰晶和雪晶組成,當發展最旺盛階段還有不同尺度的霰粒和冰雹。積雨雲中有強烈上升、下沉氣流區,較大的上升氣流速度可達30-35米/秒,正常氣流度可達10米/秒。積雨雲底部經常出現起伏不平呈滾軸狀或懸球狀的雲底。
積雨雲是對流雲發展到極盛階段,常產生較強的陣性降水,並伴有大風、雷電等現象,有時還出現強的降雹(叫冰雹雲),有時有龍卷風產生。
禿積雨雲 Cb calv 禿積雨雲是濃積雲向鬃積雨雲發展過渡階段。雲的頂部已開始冰晶化,呈圓弧形重疊,輪廓模糊,已出現少量白色茸毛狀雲絲,但尚未擴展開來。
鬃積雨雲 Cb cap 它是積雨雲發展的成熟階段,雲頂有白色毛絲般的纖維結構,並已擴展成為馬鬃狀叫鬃積雨雲或成為鐵砧狀積雨雲,雲的底部陰暗而混亂。
3、層積雲Sc
雲體大小,厚薄不勻,形狀有較大差異,有條狀、片狀或團狀,呈灰白色和暗灰色,薄的層積雲可看到太陽所在的位置,厚的層積雲比較陰暗。層積雲在天空分布不同,有的成行或呈波狀排列,有的排列很不規則。
層積雲的厚度在100米到2000米之間,由直徑5-40微米水滴組成。在冬季和高原地區的層積雲由過冷水滴、冰晶和雪晶組成。
層積雲在一般天氣條件下,是由大氣中出現波狀運動和亂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結而形成的。有時是由局地輻射冷卻而形成。層積雲雲底較低,當雲層發展較厚時常出現短時降雨,冬季降雪。
透光層積雲 Se tra 雲體較薄,呈灰白色,排列比較整齊,透光層積雲邊緣比較明亮。雲體之間有明顯的縫隙,可分辨出日月位置,如果層積雲上邊還有雲層也能看到。
蔽光層積雲 Sc op 蔽光層積雲的雲塊或條狀比較密集,雲塊較厚,呈暗灰色,無縫隙,大部分雲體可以遮蔽日、月的層積雲,雲底有明顯波狀起伏,布滿天空,有時會產生降水。
積雲性層積雲 Sc cug 雲體是扁平的長條形,灰白色,暗灰色,頂部具有積雲特徵。它是由衰退的積雲或積雨雲擴展、平衍而形成的;有時是由傍晚地面散熱,空氣抬升直接影響而形成的。積雲性層積的出現,顯示出對流減弱趨向穩定,有時會降零星小雨。
堡狀層積雲 Sc cast 雲體呈細長條狀,底部較平,頂部凸起一個或幾個雲堡,但高度不同,有繼續發展的趨勢,雲體視角寬度大於5°。從遠處觀測好像城堡或長條形鋸齒。堡狀層積雲是局部地區有較強的上升氣流突破穩定氣層之後,又繼續發展而形成的。如果當地水汽條件較好,垂直氣流繼續增強,有利於積雨雲發展,預示著當地將有雷陣雨天氣。
莢狀層積雲 Se lent 雲體多為中間較厚、邊緣較薄,在地形影響氣流形成駐波的作用下而成豆莢、梭子形的雲狀、個體分明,分布在天空,雲體視角寬度為5°-30°。
4、層雲St
雲層比較均勻呈幕狀,灰白色,好似濃霧,雲底較低,但不接地,經常籠罩山體和高層建築。
層雲是由直徑5-30微米的水滴或過冷水滴組成。層雲厚度一般在400-500米之間。
層雲是在大氣穩定的條件下,因夜間強輻射冷卻或亂流混合作用,水汽凝結或由霧抬升而成。層雲常在太陽升起之後氣溫逐漸升高,穩定層被破壞,層雲也逐漸消散。層雲也有時降毛毛雨,冬季降小雪。
碎層雲 Fs 它是層雲逐漸消散過程中的碎雲或輻射霧抬升而形成碎層雲,形狀多變,呈灰色或灰白色,當碎層雲出現時將是晴天。
5、雨層雲Ns
雨層雲雲底很低,雲層很厚,一般厚度為4000-5000米,能遮蔽日、月,呈暗灰色,雲底經常出現碎雨雲。雨層雲覆蓋范圍很大,常布滿天空。
雲層的中下部由水滴和過冷水滴組成。北方和高原地區的雨層雲中部由過冷水滴、冰晶和雪晶組成。
雨層雲常出現在暖鋒雲系中,也有時出現在其它天氣系統中,它是由潮濕空氣系統滑升,絕熱冷卻而形成的。雨層雲常出現連續性降雨。北方冬季降雪,而高原地區夏季常出現降雪。農諺「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是指雨層雲降水。
碎雨雲 Fn 雲底很低,通常只有50-400米,雲體零散破碎,形狀多變,移動較快,呈灰色或暗灰色,經常出現在雨層雲,積雨雲或較厚的高層雲雲底下邊,它是由雨滴蒸發或雪晶升華,空氣中濕度增大,並在亂流作用下水汽凝結而形成的。
(二) 中雲
中雲:高層雲、高積雲兩屬。
中雲是由微小水滴、過冷水滴或者冰晶、雪晶混合而組成。中雲的雲底高度一般在2500-5000米之間。高層雲在夏季多出現降雨,而在冬季多出現降雪。高積雲較薄時不會出現降水,但在高原地區的高積雲出現雨(雪、幡)。
1、高層雲 As
高層雲是灰色或灰白色的雲幕。雲層較厚多在1500-3500米之間,雲底部常出現條紋結構,一般高層雲可部分或全部布滿天空。
高層雲多由直徑5-20微米的水滴、過冷水滴和冰晶、雪晶(柱狀、六角形、片狀等)混合組成。
透光高層雲 As tra雲層較薄,厚度均勻,但雲層頂部起伏不平。雲層呈灰白色,透過雲層可觀測到比較模糊的日月輪廓,好似隔了一層毛玻璃。
蔽光高層雲 As op 雲層較厚,但比較均勻,頂部不平,雲底呈灰色或深灰色,底部可觀測到明暗相間的條紋結構,由於雲層很厚,在地面觀測不到太陽和月亮。
2、高積雲 Ac
高積雲的雲體較小,個體分明,雲的厚薄、形狀不相同,薄的雲體呈白色,可觀測到日月輪廓,厚的雲體呈暗灰色,日月輪廓看不清楚。
高積雲的形狀多呈扁圓形,瓦塊狀,魚鱗片或波狀的密集雲條。在天空分布常密集成行或波狀排列,雲塊的視角寬度為1°-5°。
高積雲是由微小水滴或過冷水滴與冰晶混合組成。每當日、月透過薄的高積雲時、常常觀測到由於高積雲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對光的衍射而形成內藍外紅的光環又稱為華。
高積雲是在高空逆溫層下面,冷空氣處於飽和條件下而形成的。雲體不厚,比較穩定,很少變化,預示晴天,農諺「瓦塊雲,曬煞人」,「天上鯉魚斑,曬谷不用翻」,即指這種高積雲出現後,將是晴天。如果高積雲的厚度繼續增厚,並逐漸融合成層,即將顯示天氣將有變化,甚至會出現降水。
透光高積雲 Ac tra雲體較薄,呈白色,在天空中整齊地排列,雲體之間有縫隙,可見藍天,有時雲體之間如無縫隙,邊緣也比較明亮,透過雲體邊緣,可分辨出日、月位置。
蔽光高積雲 Ac op雲體較厚,呈暗灰色,雲體已融合成層,日月部分不能辨認,有時會出現微量降水。
莢狀高積雲 Ac lent雲體中間厚邊緣薄,雲體中間呈暗灰色,邊緣呈白色,輪廓分明,一般呈豆莢或橢圓形,弧立分散在天空。每當莢狀雲遮擋日月光線時,即出現美麗的虹彩。
莢狀高積雲是測站附近山地影響氣流形成的駐波作用下而生成,多出現在晴朗有風的天氣。
積雲性高積雲 Ac cug雲塊有大有小,呈灰白色,中間稍厚,頂部略有拱起的特徵。它是由衰退的積雲或積雨雲擴展演變而生成的。這種雲的出現,預示著天氣逐漸趨於穩定。
絮狀高積雲 Ac flo 雲塊大小不一,帶有積狀雲外形的高積雲團,雲團下部比較破碎,很像破碎的棉絮團,分散在天空,高度也不相同呈灰白色或灰色,可出現雪幡。
絮狀高積雲是高空潮濕氣層很不穩定、有強亂流混合作用而形成的。有的地區出現這種雲,預示將有雷雨天氣。農諺「朝有破絮雲,午後雷雨屬臨」的說法。
堡狀高積雲 Ac cast 高積雲呈水平條狀分布在高空,頂部有多處向上凸起很像城堡,也有的像鋸齒的形狀。這種雲出現預示著將有不穩定的雷陣雨天氣,農諺「城堡雲淋死人」。
⑹ 最低的雲離地面有多少距離
在大氣層的對流層里,對流層厚度是從地球表面算起大約10至20千米。雲就在這個范圍內
⑺ 雲層高度是多少
高雲的高度在8000-13000m,外形像薄薄的紗巾或羽毛。
中雲高度在2000-8000m,一般可以遮天蔽日,還可以產生連續性的降水。
低雲高度在2000m以下,外形特點是呈現出向棉花糖或泡沫狀迅速發展,可產生雷陣雨天氣。
雲層形成過程:
漂浮在天空中的雲彩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組成的。有時也包含一些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雲的底部不接觸地面,並有一定厚度。
雲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結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從地面向上十幾公里這層大氣中,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空氣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溫度越低,空氣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動、植物的水分,隨時蒸發到空中變成水汽。水汽進入大氣後,成雲致雨,或凝聚為霜露,然後又返回地面,滲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後又再蒸發,再凝結下降。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⑻ 雲分為多少層
雲是大氣中水汽凝結成的水滴、過冷水滴、冰晶或它們混合組成的可見懸浮體。 雲的生成、外形特徵、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變,不僅反映了當時大氣的運動、穩定程度和水汽狀況等,而且也是預示未來天氣變化的重要特徵之一。正確觀測分析雲的變化,是了解認識大氣物理狀況,掌握天氣變化規律的一個重要因素。 雲的生成和變化是十分復雜的,它和任何事物一樣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由此而形成了絢麗多彩的外貌和瞬息萬變的特點。掌握雲的這些特點才能正確識別雲,不斷提高雲的觀測水平。 雲的外形特徵千變萬化,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又有其共同的特點。通常根據其共同的特點,結合實際需要,按雲的底部高度把雲分為低、中、高三族,然後按照雲的外形特徵、結構、核成因劃分為十屬及若干類。 雲族雲屬雲類 低雲 積雲 淡積雲 濃積雲 碎積雲 積雨雲 禿積雨雲 鬃積雨雲 層積雲 透光層積雲 蔽光層積雲 積雲性層積雲 堡狀層積雲 莢狀層積雲 層雲 層雲 碎層雲 雨層雲 雨層雲 碎雨層 中雲 高層雲 透光高層雲 蔽光高層雲 高積雲 絮狀高積雲 積雲性高積雲 堡狀高積雲 莢狀高積雲 蔽光高積雲 透光高積雲 高雲 卷雲 毛卷雲 密卷雲 偽卷雲 鉤卷雲 卷層雲 毛卷層雲 薄幕卷層雲 卷積雲 卷積雲 低雲 低雲多由水滴組成,厚的或垂直發展旺盛的低雲則是由水滴、過冷水滴、冰晶混合組成。雲底高度一般在2500米以下,但又隨季節、天氣條件及不同的地理緯度而有變化。大部分低雲都可能產生降水,雨層雲常有連續性降水,積雨雲多有陣性降水,有時降水量很大。 積雲 積雲個體明顯,底部較平,頂部凸起,雲塊之間多不相連;由空氣對流、水汽凝結而成的雲。 積雨雲 雲濃而厚,雲體龐大,很像聳立的高山,頂部已開始凍結,呈白色,輪廓模糊,有的有纖維般的結構。底部十分陰暗,常有雨幡下垂或伴有碎雨雲。 積雨雲多由水滴、過冷卻水滴、冰晶、雪花組成,有時還包含有散粒、雹。在雲內有強烈的上升、下沉氣流區,可觀測到速度為幾十米/秒的上升、下沉氣流,並經常出現起伏不平的雲底。 積雨雲是對流發展的極盛階段。發展成熟的積雨雲常產生較強的陣性降水,可伴有大風、雷電等現象,有時還會降冰雹,偶爾有龍卷風產生。 層積雲 雲塊一般較大,在厚薄、形狀上有很大差異,有的成條,有的成片,有的成團。常呈灰白色或灰色,結構比較鬆散,薄的雲塊可辨太陽的位置,厚的雲塊比較陰暗。雲塊常呈行或呈波狀排列。 層積雲厚度一般從幾百米到二千米。多由直徑為5-40微米的水滴組成。在冬季出現的積雨雲也可能由冰晶或雪花組成。 層積雲在多數情況下,是由於空氣的波狀運動和亂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結而成。有時是強烈的輻射冷卻而形成的。一般表示天氣比較穩定,不過層積雲逐漸加厚,甚至融合成層則表示天氣將有變化。低而厚的層積雲往往產生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