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正國級
Ⅰ 中央機構,國務院部委和央企級別 中國有多少「部級」
你的意思是說全國有多少個正部級單位吧。國企不算了,因為國企沒有級別,國企董事長黨委書記是副部級公務員擔任,但是不代表企業就是副部級單位,企業不屬於行政部門沒有級別。我國正國級單位有五個,中央委員會,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這五個單位都是正國級單位,下轄各委員會,部委辦,民主黨派中央委員,各兵種,正大軍區級,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四大班子等全是正部級單位。黨政軍大概700多正部級幹部,但是具有實際權利的200人左右。
Ⅱ 中國公務員級別
中國公務員的級別有:正國級、副國級、正部(省)級、副省(部)級、正廳(地)級、副廳(地)級、正縣(處)級、副處(縣)級、正科(鄉)級、副科(鄉)級、正副股級。
Ⅲ 中國的官員級別一共多少級啊
主要有:正國級、副國級、正部級、副部級、正局級、副局級、正處級、副處級、正科級、副科級、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科員;還有屬於「非領導職務」的巡視員(正局級)、副巡視員(副局級)、調研員(正處級)、副調研員(副處級);有的還設有股級(比科級小,不能算是正規的設置)。
Ⅳ 中國有幾個行政級別
行政級別分中央,省(直轄市),地區(市),縣(縣級市)鄉。
中央:一級:軍委主席
二級:國家主席
三級:國務院總理
四級:副主席,副總理,國務委員
五級:部長
地方:六級:省委書記,省長,省政協主席,直轄市書記,市長,市政協主席。
Ⅳ 中國官位級別
中央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
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至隋代演變並確立為三省六部制。
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歷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共2張
各朝地方官職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三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唐代全國分二十二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幾個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爵
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等;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宗皇太極封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中央具體官職
令尹
(丞相)
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治事務,發號施令的最高官,其執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對內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爭,總攬軍政大權於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國貴族當中的賢能來擔任,且多為羋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亦有少數外姓之人為令尹(吳起、黃歇、李園),實不多見。(其此之謂乎)
尹
參見「令尹」條。戰國時楚國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左尹地位略高於右尹。又為古代官的通稱,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縣尹等。
左徒
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屈原列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上大夫
先秦官名,比上卿低一等。《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當時藺相如比上卿廉頗官位要低。
大夫
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屈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楚設。《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姜亮夫《屈原賦校注》:「楚之上官大夫,亦大夫階爵之別矣。」「子非三閶大夫歟?」屈原擔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長官。《<指南錄>後序》:「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戰國時,官爵可分為上卿和大夫兩級:在卿當中有上卿、亞卿之分。在大夫之中,有長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例如魏國,吳起做西河守時,獎勵軍功,曾以長大夫賞人。後來須賈曾為魏國的上大夫。(其此之謂乎)
士大夫
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師說》:「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者,則群聚而笑之。」《石鍾山記》:「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訓儉示康》:「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記》:「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
太史
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其地位漸低。司馬遷做過太史令。《張衡傳》:「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文起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稱太史。(其此之謂乎)
長史
秦時為丞相屬官,如李斯曾任長史,相當於丞相的秘書長。兩漢以後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長史」指張裔。《赤壁之戰》:「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
侍郎
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詳見「三省六部」條)。韓愈曾先後任過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師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袁世凱為兵部侍郎。(其此之謂乎)
Ⅵ 中國現代官位級別的排列
目前中國官階的詳細排列為 : 正國級(主席、總理等) 副國級(副主席、副總理等) 正部級(各省省長、書記、直轄市市長、書記、國家各部委部長、書記等) 副部級(省委常委、副省長、副部長等) 正廳級(各地級市市長、省廳廳長、書記) 副廳級(各地級市副市長、或市委常委、省廳副廳長等) 正處級(各縣縣長、地級市各區區長、地級市行政或者事業局機關局長) 副處級(各縣副縣長、副書記、副區長、地級市行政或事業局局長) 正科級(各鎮鎮長、各區縣下設局機關的局長、街道辦事處主任) 副科級(副鎮長、區縣副局長、街道辦副主任等 ) 費了好長時間打的。。有不懂的再問我。。一定要設為滿意啊。。謝了
Ⅶ 開國將帥中有哪幾位正國級
十大元帥功勛赫赫,有三位為正國級。朱德,曾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曾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林彪,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而還有三位在1955年是少將,卻也作出了巨大貢獻,官至正國級。分別是李德生、汪東興、劉華清。
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李德生又被授予上將。李德生是我軍卓越的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為正國級。
汪東興就是公安部副部長兼第九局局長,負責領導警衛團,並對毛主席的安全直接負責,被譽為中南海大內總管。在毛主席晚年,汪東興擔任過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在1977年8月,汪東興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屬於正國級。
劉華清被譽為中國「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又被授予上將。劉華清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為正國級。
(7)中國有多少正國級擴展閱讀
正國級的概念:
所謂正國級,就是國家級正職,包括: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國家級正職是我國公務員職務序列的最高級別。
行政職務,是國家行政機關為實施行政管理而設置的國家公職。包括職權和職責兩方面內容。行政級別原則上與黨內職務無關,但是地方官員同時任上一級黨委常委的,級別按上一級算。
Ⅷ 中國國家幹部等級
我們國家的國家幹部分為十二個等級即:正國級、副國級、正部級、副部級、正廳(局)級(包括正廳(局)級巡視員)、副廳(局)級(包括副廳(局)級巡視員)、正處級(包括正處級調查研究員)、副處級(包括副處級調查研究員)、正科級(包括正科級主任科員)、副科級(包括副科級副主任科員)、科員和辦事員。
Ⅸ 中國省部級以上幹部有多少人
黨中央、國務院系統共有大約75個正部級部門,正部級幹部的人數應該在90人左右。
省部級機構集中在中央部門,其中以國務院所屬機構最多,大約有55個正部級單位。詳見本公號早前發布的關於國務院:辦公廳、部委、國家局、事業單位、議事協調機構等一文。
在另一系統,中共中央的部門中,除中組部、中宣部、中編辦等15個部門外,人民日報社、中央黨校、文獻研究室、黨史研究室、求是雜志社等5個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也是正部級。詳見本公號早前發布的關於中共中央、中紀委、政法委和政治局、常委、書記處一文。順便說一句,相比中共中央,國務院系統的部門調整較多。級別不同,會在一定程度決定一個單位的協調能力。在不同時期,政府往往也會為加大某一方面的工作力度而將某部門升格。同時,出於精簡組成部門的需要,也經常有從正部降為副部的機構。上述這些部門均由正部級幹部擔任領導。但有些部門,例如,中共中央的宣傳部、組織部,國務院系統的公安部、發改委,由於主要領導是由黨和國家領導人兼任或部門權力很大,副職中還會有很多正部級幹部。
拓展資料:省級高官和中央部級高官,統稱為省部級高官。比省部級高官更高一級的是國級高官,包括正國級和副國級,國級高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家領導人。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還集中了一批從黨政機構卸任的正部級幹部,具體集中在各專門委員會和工辦事機構,全國人大有9個專門委員會,5個工作和辦事機構,全國政協也有9個專門委員會,1個辦事機構,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多是正部級,估計也有不下八十個正部級。
法律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1條規定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正部級,即省部級正職。
Ⅹ 一個省有多少正廳級幹部
省政府下屬廳級單位大概在70個,每個部門正副廳級幹部(正副廳長、副書記、廳級巡視員)按照10名來計算,有700名。
廳局級(或地廳級)正職,包括中央部委下屬司局和省直機關(廳、局、部)的正職領導,各地級市(地區、直轄市所屬區)四套班子的正職領導。
(10)中國有多少正國級擴展閱讀
我國的行政區劃有五個行政層級:中央(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區、自治州、盟)、縣(區、旗、縣級市)、鄉(鎮、街道)。因此,按照上面五個行政層級政府人員分為五種主要層級,每個主要層級又可以分出正副兩個級別。
1、國家級正職,簡稱「正國級」,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正國級職位包括: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2、國家級副職,簡稱「副國級」,包括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機構的成員(正國級除外),正國級職務的副職等。它們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和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