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人口是多少
❶ 中國歷史各朝代人口是多少
戰國 4500萬
秦 4000萬
西漢初年 1500萬
西漢元始二年(2年) 6300萬
東漢初年 2700萬
東漢永壽三年(157年) 6500萬
魏黃初元年(220年) 2200萬
魏滅蜀前 3000萬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 3500萬
東晉 1600萬
劉宋 2000萬
蕭梁 2100萬
北魏 3000萬
陳 1500萬
隋大業五年(609年) 5800萬
唐武德五年(622年) 2500萬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 8500萬
唐開成、會昌年間 6000萬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 3000萬
北宋崇寧、大觀年間 12600萬
遼乾統年間 900萬
西夏貞觀年間 300萬
南宋初 5650萬
金初 2830萬
南宋嘉定年間 8060萬
金泰和年間 5600萬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7500萬
元至順元年(1330年) 8500萬
明洪武三年(1370年) 6000萬
明崇禎年間 20000萬
清康熙年間 16000萬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31150萬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38310萬
清咸豐元年(1851年) 43610萬
清光緒六年(1880年) 36450萬
清宣統二年(1910年) 43600萬
❷ 中國現在的人口是多少40後、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的人口分別佔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普查統計(2010年),50後20561萬人,60後23511萬人,70後21900萬人,80後22800萬人,90後17500萬,00後14600萬人,假設10後1.5億人,合計13億五千八百七十二萬人,加上1949年的1950萬人總計13.7822億人!1949年之前出生人口只有2183萬人!
(2)第一代人口是多少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次(至2020年6月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標准時點是2010年11月1日零時。這次人口普查登記的全國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1.07%下降0.5個百分點。
❸ 中國從古至今的歷代人口是多少
歷代人口的官方統計數
1992-01
2002-10-29 修訂
時間
公元
戶數(萬)
人口(萬)
每戶人數
增長率
備注
出處
戰國末年 -220
2,000.0000
漢平帝元始二年 2 1,223.3062
5,959.4978
4.87
田8.2705億畝 漢書-地理志下
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57 427.9634
2,100.7820
4.91
-1.88%
續漢書-郡國志五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 75 586.0573
3,412.5021
5.82
2.73%
漢章帝章和二年 88 745.6784
4,335.6367
5.81
1.86%
漢和帝元興元年 105 923.7112
5,325.6029
5.77
1.22%
漢安帝延光四年 125 964.7838
4,869.0789
5.05
-0.45%
漢順帝永和5年 140
4,915.0000
0.06%
漢順帝建康元年 144 994.6915
4,973.0550
5.00
0.29%
漢沖帝永嘉元年 145 993.7680
4,952.4183
4.98
-0.41%
漢質帝本初元年 146 934.8227
4,756.6772
5.09
-3.95%
續漢書 -郡國志五
漢桓帝永壽二年 156 1,067.7960
5,647.6856
5.29
1.73%
續漢書 -郡國志五
[吳大帝赤烏五年] 242 53.2
240.0000
晉書-地理志
[蜀漢後主炎興元年] 263 28.0000
94.0000
3.36
通典-食貨七
[魏元帝景元四年] 263 66.3423
443.2881
6.68
-- 晉書-地理志
[魏主奐咸熙二年] 265 94.0000
537.0000
5.71
[ 吳主皓天紀四年] 280 52.3000
200.0000
3.82
晉武帝太康元年 280 245.9840
1,616.3863
6.57
-1.00%
晉書-地理志
[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 370 245.8669
998.7935
4.06
十六國春秋-前秦錄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 464 906870
4685501
5.17
通典-食貨七
[魏孝明帝正光年間] 525 500.0000
3,200.0000
6.40
[北齊幼主承光元年] 577 303.2528
2,000.6880
6.60
-- 通典-食貨七
[陳後主禎明三年] 589 50.0000
200.0000
4.00
通典-食貨七
隋文帝開皇年間 600
4,450.0000
0.32%
隋煬帝大業五年 609 890.7536
4,601.9956
5.17
0.37%
通典-食貨七
唐太宗貞觀年間 649 300.0000
通典-食貨七
唐高宗永徽三年 652 380.0000
唐中宗神龍元年 705 615.6141
3,714.0000
6.03
資治通鑒卷208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 726 706.9565
4,141.9712
5.86
0.52%
新唐書-地理志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 732 786.1236
4,543.1265
5.78
1.55%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 740 841.2871
4,814.3609
5.72
0.73%
唐玄宗天寶元年 742 852.5763
4,890.9800
5.74
0.79%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 754 906.9154
5,288.0488
5.83
0.65%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 755 891.4709
5,291.9309
5.94
0.07%
田14.3038億畝 通典-食貨七
唐肅宗乾元三年 760 293.3174
1,699.3806
5.79
-20.32%
唐代宗廣德二年 764 293.3125
1,690.0000
5.76
-0.14%
唐德宗建中元年 780 380.5076
一說310餘萬 唐會要卷84
唐憲宗元和二年 807 247.3963
不全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 820 237.5400
1,576.0000
6.63
-- 舊唐書-穆宗紀
唐穆宗長慶間 824 394.4595
唐敬宗寶歷間 826 397.8982
唐文宗開成四年 839 499.6752
唐武宗會昌五年 845 495.5151
[淮南](周世宗顯德五年) 958 22.6574
南唐割江北地
[周世宗顯德六年] 959 230.9812
冊府元龜卷486
[荊南] 963 14.2300
[湖南] 963 9.7388
[後蜀] 965 53.4029
[南漢] 971 17.0263
[南唐] 975 65.5065
宋太祖 976 309.0504
[清源] 978 15.1918
[吳越] 978 55.0680
[北漢] 979 3.5250
北宋太宗至道二年 996 457.4257
田3.1252億畝 太宗實錄卷79
宋太宗至道三年 997 413.2576
宋真宗景德三年 1006 741.7570
1,628.0254
2.19
宋仁宗景佑元年 1034 1,029.0000
宋仁宗皇佑五年 1053 1,079.2705
2,229.2861
2.07
田2.28億畝 續資治通鑒長篇
宋英宗治平三年 1066 1,291.7221
2,909.2185
2.25
2.07%
宋神宗元豐六年 1083 1,722.1713
2,496.9300
1.45
-0.89%
北宋徽宗宣和 四年 1122 2,088.2258
4,673.4784
2.24
1.62%
宋史-地理志
[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 1162 1,113.9850
3,311.2327
2.97
玉海卷20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 1187 678.9449
4,470.5086
6.58
口 金史-食貨志
[金章宗泰和七年] 1207 768.4438
4,581.6079
5.96
[南宋嘉定十六年] 1223
7,681.0000
[南宋理宗景定五年] 1264 569.6989
1,302.6532
2.29
續通考-戶口一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1281 1,320.0000
5,883.0000
4.46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 1,343.0332
5,984.8964
4.46
0.17%
元史-世祖本紀
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 1330 1,340.0699
續通考-戶口二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1381 1,065.4362
5,987.3305
5.62
3.6677億畝 明太祖實錄卷140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 1393
6,054.0000
0.09%
明成祖永樂元年 1403 1,141.5829
6,659.8337
5.83
0.96%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1502 1,040.9788
5,090.8672
4.89
-0.27%
4.228億畝 明孝宗實錄194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1504 1,050.8935
6,010.5835
5.72
8.66%
明神宗萬曆六年 1578 1,063.1466
6,069.2856
5.71
0.01%
明光宗泰昌元年 1620 983.5426
5,165.5459
5.25
-0.38%
7.4393億畝 明熹宗實錄卷4
清世祖順治八年 1651
1,063.3326
-4.97%
2.9085億畝 清實錄世祖卷61
清世祖順治九年 1652
1,448.3858
36.21%
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 1682
1,943.2753
0.98%
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 1685
2,360.0000
6.69%
清聖祖康熙五十一年 1712
2,462.1324
0.16%
永不加賦制
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 1713
2,358.7224
-4.20%
6.9308億畝 清實錄聖祖卷257
清世宗雍正二年 1724
12,611.0000
16.46%
清高宗乾隆六年 1741
14,341.1559
0.76%
高宗實錄卷157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1751
18,181.0000
2.40%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 1764
20,550.0000
0.95%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 1776
20,809.5795
0.10%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 1790
30,148.7115
2.68%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 1834
40,100.8574
0.65%
宣宗實錄卷261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1844
41,944.1360
0.45%
清德宗光緒十三年 1887
37,763.6000
-0.24%
9.1197億畝 光緒會典卷十七
清德宗光緒二十七年 1901
42,644.7325
0.87%
清遜帝宣統三年 1911 9,269.9185
34,142.3867
3.68
-2.20%
民國二年 1913
43,200.0000
12.49%
民國二年世界年鑒
民國十七年 1928
47,478.0000
0.63%
民國十七年戶口調查統計報告
民國二十年 1931
42,107.0000
2.35%
1935申報年鑒
民國二十四年 1935
46,215.0000
-0.38%
1935申報年鑒
民國三十六年 1947
46,100.0000
-0.02%
中華民國統計年鑒
當代 年份
人口(萬)
增長率
1949 54,100
8.33%
1954 60,266
2.18%
1964 70499
1.58%
1969 80671
2.73%
1974 90859
2.41%
1981 100072
1.39%
1988 111026
1.49%
1995 120000
1.12%
2000 130000
1.61%
注(2002-10-29):
官方統計數字並不完全准確, 如只是局部統計,豪強隱瞞戶口,只統計"丁"而非全部人口等。宋以後的中國人口實際已經超過一億,官方統計大大偏少
請注意歷代中國疆域的變化
有關中國人口史的經典著作:
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土地、田賦統計》
何炳棣《1368-1953中國人口研究》
葛劍雄主編,中國人口史,復旦大學出版社
一些文章:
中國近代人口發展史考察
曹樹基: 人口爆炸: 中國人口的歷史與現狀
❹ 新中國成立中國的人口是多少
應該在4-4.5億之間。
當時不是有句「四千萬萬同胞們為了中國的復興團結起來」的說法嗎,當時加上多年的抗日戰爭和三年的內戰,因此1949年中國的人口應該是4-4.5億差不多,肯定不超過5億的,但是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沒有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中國人口暴漲,最終到實行計劃生育時人口已經到了10億多,翻了兩番多。
(4)第一代人口是多少擴展閱讀: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以及周恩來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宣布就職。
會議一致決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向各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願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
會議結束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員集體出發,乘車出中南海東門,前往天安門城樓出席開國大典。下午3時,北京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❺ 中國人口普查有悠久的歷史,最早的中國人口普查數字大約是多少
1953年11月,國家統計局發表了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結果的公報。由於採用了科學的方法,第一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准確的人口數字。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報:全國人口總數為601,938,035人
❻ 中國人口何時開始數量減少
記得,幾年前看到一本書裡面寫過關於計劃生育的頂峰時期和人口開始下降時期。
中國的計劃生育普遍是在70年代開始到90年代之間開始達到頂峰。並且加大查處力度。
之後開始一定量的放寬計劃生育政策。
如果按照人口來算。70年代出生的第一代人口。為計劃生育的第一代人。
現在70年出生的人,已經43歲。他們的父母現在是63歲,按照平均20歲生育。
中國人口全國的平均壽命為60到70歲之間。
所以,從現在開始,基本上,人口就處於一個相對下滑的程度。並且在2025年到2050年,即達到下滑的頂峰時期。
並且此後相當一段時間,很可能都會處於下滑。
這根現在人的思想也有關。對於孩子的教育費用,奶粉費,住房,現代人對於孩子並不那麼重視,更重視二人世界,現在即使開放了生育條令,也很難恢復人口比例。
所以,人口已經開始緩緩的減少。並且不斷的加速,呈現一種極端化。
至於這樣會造成什麼問題,恐怕只要你稍微懂點經濟就知道了...在此我就不說了,你可以繼續問。
❼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我國的出生人口數是多少(請註明數據來源),謝謝各位啦!
中國大陸地區歷次人口普查總人口數與性別比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4.23億,性別比為102.6。
196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5.37億,性別比為104.3。
1973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7.13億,性別比為104.7。
1983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8.02億,性別比為105.1。
1993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9.14億,性別比為105.2。
注1:性別比是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
注2:歷次人口統計數據均不包括香港、澳門及台灣
❽ 解放前中國總人口是多少解放後,49年-78年中國總人口是多少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中國大陸人口為54167萬人。
解放後,49年-78年中國總人口是8.52億。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08年末中國大陸人口13.28億,佔世界人口的20%、亞洲人口的33%。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人口發展經歷了兩個不同的時期:一是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前,人口發展處於無計劃、自發的高增長時期;二是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後,人口發展逐步走向有計劃、可控制的平穩增長時期。這兩個不同發展時期的區別,不僅表現在出生率、死亡率的變化上,而且還表現在人口發展模式的轉變,以及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上。
❾ 中國各年齡段人口數量是多少
中國各年齡段人口數量是如下:
全國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53383938人,佔17.95%;15—59歲人口為894376020人,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18766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35280人,佔13.50%。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1.35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79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個百分點。
中國人口構成特點
31個省份中,15—59歲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省份有13個,在60%—65%之間的省份有15個,在60%以下的省份有3個。
除西藏外,其他30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過7%,其中,12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
31個省份中,15—59歲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省份有13個,在60%—65%之間的省份有15個,在60%以下的省份有3個。
除西藏外,其他30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過7%,其中,12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
❿ 到底多少年是一代人
一代人,可用自然年齡來量化,一般指人口的平均年齡,比方說「這一代人」、「新一代人」等;但用人口繁育周期來量化,指相鄰兩代人的年齡差,即本人與父輩年齡的差距。我理解提問指「代差年齡」。在男大女小的婚姻婚育國度,實際是父親與兒女的年齡差距。因此,目前我國的一代人約在25-30歲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