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外大使館總共有多少人員
Ⅰ 一般駐華大使館內有什麼部門,員工數量有多少呢
員工數量不一定,有的大國大使館有幾百人,譬如美國,日本什麼的。小國幾個人的也有。部門的話也不一定,有政治處,商務處,領事處,文化處,教育處,政治處,海關處,武官處,禮賓處,特別事務處等等。根據國別不同設立的部門也不同。譬如美國還有中情局北京辦事處,法國還有電影事務處等等
Ⅱ 中國在全世界一共有多少個大使館
截至2018年5月,中國在全世界有177個大使館。
中國的外交,就其活動方式和活動的實質內容而言,可以溯及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但正如前面提到的,當時各諸侯國畢竟形式上還是在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之內,而後來也又復歸於大一統。
因此嚴格地講,和今天我們所講的主權國家之間的外交還不是同樣的事。在此後的漫長歲月里,中國和周圍少數民族互有徵伐,逐漸融合,而和周圍一些國家建立的也都是藩屬關系,雖然也時有貢使來往,也曾派出使節遠赴異鄉,但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中國並沒有真正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大國建立交往,因此自然也談不上有什麼現代意義上的外交關系。
多少接近現代意義的西方使節的首次來華是1793年英國的馬嘎爾厄對清朝乾隆皇帝的拜謁。馬氏來華實際上是作為殖民主義的先鋒官來這個古老的中華帝國探一下虛實,好為今後的殖民侵略作一個鋪墊。當時中國政府也把馬嘎爾尼看作是願意臣附中國的英國派來朝貢的。因此無論對於中國還是英國,這自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動。
中國派往外國的第一位使節,是湖南人郭嵩燾。他是清廷的二品大員,以欽差大臣的身份於1876年12月前往英國,到達那裡以後留駐倫敦,成為中國政府派駐外國的首任公使。
郭嵩燾在前往英國的途中看到沿途不少地方有中國人在經商謀生,遂於1877年向中央政府打報告,建議在那些華人較多的地方設立中國領事,以保護和管理在當地經商的華人。清政府批准了郭的建議,在新加坡任命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領事——當地僑商胡璇澤。
(2)中國駐外大使館總共有多少人員擴展閱讀
除其他事項外,使館之職務如下:
(甲)在接受國中代表派遣國;
(乙)於國際法許可之限度內,在接受國中保護派遣國及其國民之利益;
(丙)與接受國政府辦理交涉;
(丁)以一切合法手段調查接受國之狀況及發展情形,向派遣國政府具報;
(戊)促進派遣國與接受國之友好關系,及發展兩國間之經濟、文化和科學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使館
Ⅲ 中國最小的一個駐外大使館有幾個工作人員都有哪些工作人員
我國共有駐外外交機構240多個,其中大使館159個,常駐國際組織代表團、處12個,總領事館、領事館等機構70餘個。此外,外交部還分別在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設有特派員公署。目前,我國有駐外外交人員5000多人,來自外交部、商務部、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總參情報部等32個部委。以外交部為例,共有2500多人在國外工作,女外交官佔1/4強 ,其中女大使12位、女總領事8位。
駐外外交機構規模不一,大的有100多人,小的則只有2-3人。最大的駐外機構是駐美國使館,共有170多名外交官,加上隨任家屬共230多人。最小的駐外機構只有1名外交官,如:駐巴蘭基亞領事館(哥倫比亞)。不管大館小館,都是國家在海外的全權代表,是我們海外公民溫暖的家,核心任務都是一致的,就是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為國內經濟建設營造良好的國際和周邊環境,保護在海外的我國企業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並推動我國同駐在國、國際組織的關系不斷發展,致力於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日常主要工作包括:研究駐在國、地區及國際形勢,向國內提供有關信息和政策建議;接待重要出訪團組;為我國招商引資牽線搭橋,為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必要的幫助,從能源、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為國內建設服好務;領事護僑,發放簽證;宣傳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宣傳中國文化,宣講我在重大問題上的政策和原則立場等。
外交人員是和平和友誼的使者。參照國際慣例,我國外交人員實行外交職銜制度,外交職銜分為大使、公使、公使銜參贊、參贊、一等秘書、二等秘書、三等秘書、隨員。三秘以下外交人員實行晉升制,二秘、一秘採取選升制。參贊以上的外交官實行任命制,大使由國家主席任命,總領事和參贊等由外交部長任命。
外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外交人員在國內外定期輪換工作。駐外工作實行任期制,任期一般為2-4年。外交人員一生至少要有1/3以上時間在國外度過。按從入部到退休工作38年計算,外交人員職業生涯至少要在國外工作12年以上。「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有人形象地比喻外交人員的職業生涯就象一首流動的歌,就象一張國際郵票,在世界各地漂泊,但一顆心卻總是停留在我們的祖國。
大家在電視、報紙中看到的外交工作總與大型的國際會議、隆重的外交場合分不開,與閃亮的鎂光燈、迎來送往的鮮花、紅地毯聯系在一起,外交人員一個個西裝革履,神采飛揚,風光無限。但這只是外交工作的一個側面,實際上大部分時間外交人員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為了世界和平與進步事業,都在默默無聞地做著大量的日常工作,其中有不少艱苦、辛勞和奉獻鮮為人知。
有的館常年高溫炎熱,持續時間長。西亞北非地區的蘇丹、毛塔、沙特、科威特、伊拉克等國屬熱帶沙漠氣候,不僅高溫,而且乾燥,全年有大半年溫度在40℃以上,最高氣溫達54℃,一些地方地表溫度高達80℃。
有的館各種疾病流行。我駐非洲的大部分使領館都處於流行病多發地區,主要疾病包括:瘧疾、傷寒、霍亂、艾滋病、埃博拉病、昏睡病、絲蟲病、肝炎、痢疾、登革熱、腦炎、肺結核等近20種。其中一些病十分罕見,為當地「特產」,潛伏期長,治癒困難;有的病通過蚊蠅附著衣物傳播,防不勝防。
有的館受到戰爭和恐怖主義威脅。由於發生軍事政變、戰亂和戰爭,我駐這些地區使領館人員工作、生活均受到影響,生命安全更受到嚴重威脅,有的甚至被迫撤離。如大家都知道的伊拉克、阿富汗、中東地區、前南斯拉夫等。「9.11」事件後,駐外人員面臨的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全方位增加,原來安全的地方現在也不是很太平了,如:美國、歐洲等。
身處高原地區的館缺氧嚴重。我駐外使領館中海拔在2200米以上的有駐玻利維亞(3627米)、衣索比亞、厄利垂亞、葉門、哥倫比亞、厄瓜多和墨西哥7個使館。高原上紫外線輻射強烈,缺氧嚴重,易造成各種疾病和高原反應。館員家裡和辦公室都備有氧氣瓶以防萬一。常年工作和生活在高原國家的館員患心肌肥大、心血管、眼科及婦科疾病的較多,有些疾病回國後難以完全康復。
部分地區飲用水質差。我駐非洲、南亞、海灣、東歐、拉美等地區許多館飲用水質差,有的水中含鉛、砷等有毒物質,一些館甚至連最起碼的飲用水都得不到保障,館員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吉里巴斯、海地等國常年缺水,只能靠接雨水洗臉、洗衣、洗澡。
有的國家社會治安差。由於政局動盪,政府更迭頻繁,法紀鬆弛,散兵游勇橫行,偷盜、殺人、搶劫等案件頻發,館員財產、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外出參加活動更是危機四伏,令人終日提心吊膽。
有的館生活條件差。艱苦地區生活生存條件有限,日用品質量差,且供應不足,許多物資包括蔬菜、水果都依賴進口,價格很高。而且,越是落後的國家文化生活也往往極度貧乏,信息閉塞,有的甚至無電視可看。館員在這些國家工作,生活簡單枯燥,孤獨寂寞,精神壓力極大。
根據駐在國的生活和人文條件,我國240多個駐外使領館中艱苦和特別艱苦的有近70個。此外,駐外工作親情損失也很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兒女繞膝、家庭團圓、其樂融融對大多數駐外人員來講則是一個奢望。由於經常駐外工作,老人年事已高,經常幾年都照顧不上,一有消息往往是噩耗;配偶常因國內工作走不開而無法隨任,夫妻雙方天各一方,聚少離多;孩子也是外交人員心中永遠的痛,很多外交人員孩子剛出生便出國工作,回來探親直到返館時孩子還稱其為叔叔,孩子的教育更是個大問題。可以說,很多外交人員對家人都懷著深深的歉疚。但長期以來,我們得到了家人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配偶們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老人主動幫忙,孩子也都很懂事,讓我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們永遠是我們外交人員堅強的後盾。
建國56年來,外交人員這支「文裝解放軍」隊伍按照周恩來總理提出的「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十六字方針,在中央和外交部黨委的領導下,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中,懷著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對外交事業的熱愛,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發揚優良傳統和作風,立場堅定,忠於祖國,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嚴守紀律,艱苦奮斗,舍小家顧大家,舍親情顧大義,無怨無悔,經受住了各種風浪考驗,出色地完成了國家和人民賦予的使命,做到了讓黨中央滿意,讓祖國人民放心。
Ⅳ 中國駐外使館有多少武警
2003年5月1日,美國總統布希宣布在伊拉克的主要軍事行動結束。其後,伊拉克戰後重建工作在軍事行動其實遠遠沒有結束的情況下開始。6月初,經中央批准,外交部決定派復館小組去伊拉克恢復使館工作。就在這段時間,外交部正式做出了派遣武警隨同外交人員進入伊拉克的決定。
孫必干
戰後伊拉克的局勢亂得像一鍋粥。所以派武警保衛外交人員就成了不得不採取的措施。這是新中國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經過嚴格的挑選、培訓、准備,2004年2月9日,六名來自武警北京總隊的警衛組成員經莫斯科到達約旦,與大使孫必乾等人會合。由於軍人的特殊身份和攜帶武器,他們在途經莫斯科的過程中經歷了繁雜的手續。約旦對中國武警的到來則給予了便利,但也提出了兩條要求:一是武器和人員分開,中國武警不能隨身攜帶從國內帶來的武器,他們的武器由約旦軍方負責運送到約伊邊界;二是由於武警的軍人身份,他們在約旦停留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周。 2004年2月15日,一切准備就緒,復館小組七名成員與六名武警一起離開約旦首都安曼,乘坐五輛汽車再次駛上約伊高速公路。從安曼到巴格達的路程共1000公里。他們傍晚從安曼出發,午夜12點半到達約伊邊境停車小憩,武警也將便衣換為軍裝,裝備起從國內帶來的防彈衣和各種武器。第二次進入伊拉克的外交官們也穿上了武警帶來的防彈衣。
Ⅳ 中國駐外大使館都有特種兵保護嗎大概多少人
其一,一國軍隊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出現在另一個國家的領土上就可以視為侵略。包括保護使館也不可以。保護使館由所在國的武裝力量來執行。其次即使某個國家和我國關系好到可以讓解放軍駐扎保護使館。我國政府也不會去,因為這樣做的話無異於承認八國聯軍和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中關於「劃定使館界,外國派兵保護」、「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不許中國人居住」規定的合法和平等性。我國政府總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臉吧。
Ⅵ 駐外大使館的的人包括哪些一般有多少人
人數沒有具體限定,最少的1人,身兼各種職能,多的四五十人。也有幾百人的。
中國最小的駐外機構只有1名外交官,如駐巴蘭基亞領事館
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光雇員就有950人
人員組成:
根據1961年的《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外交代表分為以下幾類:
(一)使館館長 (二)其他外交人員
1、大使 1、參贊
2、公使 2、一、二、三等秘書
3、臨時代辦 3、陸、海、空軍武官
大使是最高一級的,通常都授有「特命全權大使」銜,是一國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的。公使次之。代辦又次之,它是一國外交部長向另一國外交部長派遣的外交代表。代辦與臨時代辦不同。當大使(公使)不在任時,由使館人員臨時代理職務,稱為臨時代辦。
另外,參贊、秘書、武官、商務代表等,都是一國派往外國的外交人員。
大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大使」,是最高一級的外交使節。由一國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享有比其他兩個等級(公使、代辦)的外交使節更高的禮遇,有權請求駐在國元首接見,與駐在國高級官員談判。其主要職責為:負責外交代表機關職能的實施和遵照本國政府指令全權處理外交代表機關的事務。駐一國大使可以兼任駐另一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使節,但兼任必須得到接受國的同意,並正式向接受國國家元首遞交國書,定期或不定期前往接受國履行大使職責。
公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公使」或「全權公使」。1961年《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規定,公使為外交使節的第二等級,由國家元首派遣,其所受禮遇僅次於大使,但實質地位、職務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權與豁免同大使相同。其任命需事先得到接受國的同意。此外有些國家在大使館中設有公使,此類公使與特命全權公使不同,不是使館館長,不由派遣國元首向接受國元首派遣,而是使館中僅次於大使一級的外交官,其任命不需事先取得接受國同意。
參贊:外交官的一種職銜。其外交地位僅次於大使、公使。有些國家參贊還分為公使銜參贊、參贊,或一等參贊、二等參贊等。參贊的主要任務是協助使館館長進行工作,使館館長因故缺位時,通常由作為首席館員的政務參贊擔任臨時代辦,代為主持館務。有些使館除政務參贊外,還設有商務參贊、經濟參贊、農業參贊、科技參贊、教育參贊、文化參贊,分別由派遣國有關部門派出,協助使館館長分管有關業務。
武官由派遣國委任並徵得接受國同意後派出。武官的使命是從事軍事外交工作,並得以合法手段調查與軍事有關的情況。武官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應遵守公認的國際法准則,尊重駐在國的法律。
武官的辦公機構為武官處。武官處是使館的組成部分。武官處由武官、副武官、武官助理、武官秘書和有關工作人員組成。武官處在行政上受雙重領導,即受使館館長的領導和國內派出部門的領導。
武官、副武官以及武官處人員與駐在國軍方的公務交往和私人聯系,一般都應當通過該國武裝力量主管外國武官的外事部門進行安排。武官希望會見軍方人員,參觀訪問軍事單位或設施,向軍方詢問有關情況,要求在駐在國旅行,一般均應事先向指定的軍隊外事部門提出書面或口頭申請,獲准後方可進行。武官舉行招待會、宴請或其他活動,如請軍方人士參加,一般也要將請帖送軍方外事主管部門轉交。
為了保證外交代表、外交代表機關以及外交人員進行正常外交活動,各國根據相互尊重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原則,按照國際慣例和有關協議相互給予駐在本國的外交代表、外交代表機關和外交人員一種特殊權利和優遇。這種特殊權利和優遇,在外交上統稱外交特權和豁免。
外交特權主要有:人身、辦公所、住所、公文檔案、財產不可侵犯;免受駐在國的司法裁判和行政管轄;使用密碼通訊和派遣外交信使;免納關稅和其他一些捐稅。但是—切外交代表,都有尊重駐在國法令和不幹涉駐在國內政的義務。
我國古代就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之說。在歐洲,從十三世紀起,即開始出現常駐使節,他們被認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受到特別的保護。當然,當時他們所享有的特權尚無成文的國際法為依據。到十七世紀後半期,互派常駐使節成為一種普遍的制度後,使節享有的特權和豁免逐漸形成為一種慣例。以後,隨著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有些國家對使節享有的特權與豁免訂立了專門的協定,以條約的形式確定下來,從而成為國際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為各國所公認。
Ⅶ 駐外國大使館人員有多少
由使館館長、外交人員、行政技術人員及服務人員組成。 使館館長分為大使、公使、代辦三個等級,因館長級別不同,使館相應地分別稱為大使館、公使館和代辦處。 大使是由一國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的最高一級使節。其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權與豁免,也享有高於其他兩級館長的禮遇; 公使是由國家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的第二級使節,享有與大使相同的職權,禮遇上稍遜於大使; 代辦是由一國外交部長向另一國外交部長派遣的使節,他代表本國及外交部與接受國辦理外交事務。 臨時代辦不同於代辦,他是在使館館長(大使或公使或代辦)因故不能理事或空缺時,被委派暫代館長職務的外交人員。 外交人員是具有外交職銜的使館人員。包括參贊、外交秘書、武官、隨員。 行政和技術人員包括譯員、工程師、行政主管、會計等;服務人員包括司機、修理工、清潔工等。
Ⅷ 中國駐外大使館都有特種兵保護嗎大概多少人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