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西晉時期北方胡人人口有多少

西晉時期北方胡人人口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9-13 23:07:15

① 五胡亂華之後還剩下多少漢人

按鳴沙屈出土的《鳴沙石室佚書》記錄:「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由此推測當時北方的漢人最多不過400萬左右。

自東漢末年起,先是三分之二的人死於戰亂,到三國時總人口只有2000萬左右,再加上西晉八王之亂,北方五胡入侵,又有二分之一人死掉,到東晉初僅餘800萬漢人。到隋初,人口才顯著增加。

長年的戰爭使得中國的人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統一全國後,根據《晉書》記載,全國有2,495,804戶,16,163,863人。

根據葛劍雄主編的《中國人口史》、《中國人口發展史》,由於門閥制度的存在,許多戶口被隱藏,西晉的實際戶口為在冊戶口的2倍多,最高時大約是300年前後,有3500萬人,其中北方2450萬人,南方1050萬人。

東晉建立後,漢民為躲避胡人殘暴統治,以免戰火和屠殺,紛紛大量地南遷。這一時期共有六次南遷高潮,累計遷入過百萬,東晉因而設置了許多僑郡僑縣以安置北方流民。

除了南下之外,尚有許多黃河沿線的漢族投奔涼州張氏政權、遼東慕容氏政權以及幽州王氏。慕容氏積極招納流民,還仿效東晉政府在遼東設置了一些僑縣。

復旦歷史學者葛劍雄認為,由於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人口損失僅比東漢末年小一些,谷底時期大約僅剩下三成多的人口 。

根據《十六國春秋》的記載,370年,前秦滅前燕時,從前燕得到245.87萬戶,998.79萬口,而前燕的轄區僅僅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和山西的一部分,加上之前屬於前燕管轄的秦隴地區和前涼管轄的河西地區,當時北方實際人口至少也有1300萬了。

東晉方面,由於西晉末南方已經有近千萬人口,雖然東晉建立後尚在境內有一些戰爭,人口有一定損失,但這些損失都被北方南下的流民補充,所以人口仍然維持在千萬以上。

(1)西晉時期北方胡人人口有多少擴展閱讀: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游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的國家達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後北方被前秦統一,中國呈現出前南北朝特徵。

西晉「八王之亂」,胡人趁亂反晉。西晉滅亡後,出於避亂,晉朝皇室和北方黃河流域廣大居民進入安定的長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南渡導致了經濟重心南移。

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沉」、「中原淪陷」等。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朝,方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

東晉建立時,中原已淪喪於胡人之手。中原漢族在祖逖、桓溫等名將的帶領下絕地反擊,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遷居南方的愛國將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復失土為己任。東晉與五胡的戰爭,十六國之間的廝殺,使得這一時期戰亂連連。河淮地區為南北交戰的主戰場。

② 五胡之亂的歷史是

大家都知道,史書的記載,構成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歷史,但是中國古代史上有這么一段歷史,史書記載甚少,大多是後人根據野史整理而來,這就是西晉末的五胡亂華。一個慘絕人寰的時代,一段沉痛悲壯的歷史!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政權後,分封多達二十七個同姓王,這為「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二十多年後,司馬氏王族為了爭奪皇位,開始了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中原王朝的內亂使得漢人人口銳減,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晉朝的軍事力量迅速衰退,華夏大傷。胡人趁機起兵,侵擾中原,中原大亂。在百餘年間,先後由胡人及漢人建立了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這段歷史,相信看官們上學時的歷史書上是沒有記載的,那為什麼沒有記載呢?因為這段歷史本身就是模糊的!所以我也無從為各位說起具體的哪個時期發生了哪些事情。

胡人是沒有自己的文明的,當時正值小冰河時期,北方草原因為氣候寒冷,胡人無法生存下去,晉朝內亂給了胡人機會。胡人大舉南下,晉王室南遷,建立東晉,西晉滅亡。胡人入中原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根據野史記載,當還是「八王之亂」的時候。幽州刺史王浚引進慕容鮮卑來對付成都王穎。慕容鮮卑乘機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姦淫,同時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發現後,要慕容鮮卑留下這八千名少女。慕容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於易水。易水為之斷流。胡人的秉性可見一斑。

五胡亂華

北方漢人百姓無法在生存下去,紛紛選擇南逃。當時南遷的百姓多達五百萬,而成功的不過百萬。西晉時期人口最頂峰為3500萬,北方人口有2500萬,而在五胡亂華人口最底谷時,北方人口剛過1000萬。胡人政權大肆屠殺漢人,也掀起了漢人武裝奮起反抗的浪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悼天王」冉閔,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

冉閔是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其祖先曾任漢朝黎陽騎都督,家族世代擔任牙門將。冉閔推翻了後趙,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頒布了《殺胡令》,致書各地,號召漢人起來殺胡人復仇。《殺胡令》的原文並沒有被完整的保存下來,有限的史書記載大意如下:

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冉閔不才,受命於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當時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陝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僅鄴都一地被殺的胡人就高達二十多萬。除了向侵略者報仇外,冉閔最大的功績還在於驅逐胡蠻數百萬出中土。

冉閔

冉閔最終被鮮卑俘虜,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冉閔就義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悲天呼地。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

冉閔

後人對於冉閔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為了鞏固政權才下達的《殺胡令》,私心大於民族利益,而《殺胡令》中關於「男女老幼皆盡殺之」的政策也讓他在正史中不受尊重。也有說他是民族英雄,在華夏民族生死存亡危難之際站了出來,為漢人文明的延續作出了偉大貢獻。

冉閔的出現,讓胡人、異族意識到了屠殺不能解決一切。一些接受漢文化的異族皇帝,逐步的禁止屠殺漢人,並重用漢人。前秦苻堅在漢人王猛的幫助下,統一了北方。北魏孝文帝更是遷都洛陽,進行漢化改革,移風易俗。下令鮮卑族易漢服、講漢話、改漢姓、通漢婚、定門第、改籍貫。民族大融合在這個時期內取得了重用成就,以北魏為基礎建立的北齊、北周也繼承了北魏的民族融合政策。

冉魏局勢圖

五胡亂華的歷史是華夏文明的血淚史,因為戰爭的頻發,且胡人政權沒有史官記錄,直到北魏統一北方後,正史的記載才得以延續。而侵略中原的五胡結果怎麼樣了呢?

匈奴:漢朝南北匈奴分裂時,北匈奴可能遷往了歐洲,建立了匈奴汗國,從而導致了日耳曼民族的大遷移,間接的滅亡了西羅馬帝國。隋唐以後,不再有記載。

羯族:後趙被冉魏滅亡後,羯族作為俘虜幾乎屠殺殆盡,僅剩下一萬餘人投降了東晉。

鮮卑:鮮卑族建立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隨著封建化進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

羌、氐: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幾支,在唐初年間被松贊干布統一建立了吐蕃王國,消失在歷史中;另外南遷的一部分在雲貴高原形成六詔,最終統一為南詔。南詔滅亡後分裂為各個民族;其餘的繼續南遷,與緬甸當時的各族共同書寫了緬甸歷史。

「五胡亂華」這種毀滅性戰爭的結果,便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統治階級之間的爭權奪利,加上對人民的殘酷剝削,使得「民盡流離,邑皆荒毀,由是劫抄蜂起,盜竊群行」,貧民起義層出不窮。其慘烈程度相比於近代的「抗日戰爭」,有過之無不及。

③ 司馬炎一脈基本絕嗣,西晉滅亡的時候有多慘烈

首先是司馬皇室,晉武帝司馬炎一脈,基本就徹底絕嗣了;其次是士族,沒跑掉的多成了胡人刀下鬼;再三是百姓,胡漢之間死命相殺。


但是,基本能夠確定的是:始作俑者晉武帝司馬炎一脈基本被幹掉了。司馬師與兩個妻子沒有剩下兒子,所以司馬師一脈早就沒了。而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同母弟司馬干,其子嗣在劉聰滅晉的過程中被屠戮殆盡。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一脈,司馬炎的第二十五子晉懷帝司馬熾,司馬炎第二十三子之子晉愍帝司馬鄴,先後都被前趙皇帝劉聰殺掉。而東晉稱帝的司馬睿,是司馬懿第三子司馬伷一脈,在南方勉強支持。至於司馬炎的其他子嗣,要麼在八王之亂中被自己人殺掉,要麼在五胡亂華中被胡人殺掉,幾乎找不到剩下的子嗣。

北方的士族們,大多流落到了南方,而且多是舉家遷移。留在北方的一些士族,成了胡人政權的重要依靠。後期的南北競爭,表面上看是胡漢之爭,但也是南北兩大士族集團的競爭。因為自東漢末年以來,中央帝國的底層社會形態就是豪族與部曲的模式。胡人死命的暴力輸出也改變不了這個社會心態。

那麼,西晉是不是罪有應得呢?

司馬炎愚蠢,但笨人也不見的就一定要死。關鍵是自東漢以來的兩個問題始終解決不了。一個是內部的士族問題,已經改變了社會形態,王朝政權根本就凝聚不了力量;另一個是外部的胡人問題,胡人已經進來了,但怎麼解決這伙人,也就是實現胡漢融合的問題,始終沒有方案。所以,內外兩個問題的交相疊加、事勢激盪,是西晉慘烈滅亡的主要原因。

④ 「五胡亂華」中的五胡分別是現在哪些地區的族人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

1、匈奴

漢朝南北匈奴分裂時,北匈奴可能遷往了歐洲,建立了匈奴汗國,從而導致了日耳曼民族的大遷移,間接的滅亡了西羅馬帝國。隋唐以後,不再有記載。

2、羯

後趙被冉魏滅亡後,羯族作為俘虜幾乎屠殺殆盡,僅剩下一萬餘人投降了東晉。

3、鮮卑

鮮卑族建立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隨著封建化進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但是鮮卑消失的主因是人口枯竭,當年鮮卑族的漢化政策總體而言並不是特別成功,一些鮮卑族先是漢化後來又胡化。經歷後來的歷史進程,到隋朝時期,鮮卑族作為一個民族最終消失。

4、羌、氐

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幾支,在唐初年間被松贊干布統一建立了吐蕃王國,消失在歷史中;另外南遷的一部分在雲貴高原形成六詔,最終統一為南詔。南詔滅亡後分裂為各個民族;其餘的繼續南遷,與緬甸當時的各族共同書寫了緬甸歷史。

(4)西晉時期北方胡人人口有多少擴展閱讀:

五胡亂華過程:

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

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占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史稱前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

310年,晉懷帝永嘉四年,劉淵死,其子劉聰殺太子劉和即位。

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劉聰部下石勒,殲晉軍十多萬人於苦縣寧平城,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晉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並大肆發掘陵墓、焚毀宮殿,史稱「永嘉之禍」或「永嘉之亂」等。

313年,劉聰毒死了晉懷帝。懷帝侄司馬業(或作司馬鄴),在長安登基,是為晉愍帝。

316年前趙劉曜攻長安,俘虜晉愍帝。

317年晉愍帝被殺,士族王導、王敦等,扶植晉朝遠房宗室司馬睿,在建康登基,是為晉元帝。歷時五十一年的西晉滅亡,東晉開始。

⑤ 南北朝胡人怎麼回事

魏晉時代漢人口中所謂胡人,主要指的是遷入黃河中游的匈奴系的 屠各 羯 盧水胡等族,他們都或多或少和匈奴有關聯,而匈奴在秦漢魏晉時期也被稱為「胡」
後來關隴一代的羌人 氐人勢力也興起,也被漢人劃為「胡人」一類
再後來鮮卑各部也加入中原逐鹿,也成為「胡人」
還有一些遷入中原的烏桓 高句麗 敕勒(丁零 高車)等非華夏民族,也都被劃入「胡人」

⑥ 東晉十六國時期南方和北方的人口數量是什麼樣的

東晉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的人口低谷時期,由於北方戰亂不斷,使得北方大量的漢族南遷,史稱「衣冠南渡」。另外一方面,大量的游牧民族又遷徙到北方,彌補了中原的勞動力問題。那麼這時期中國到底有多少人口呢?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人說的漢族幾乎快滅絕那麼誇張?現在,小編依據路遇《中國人口通史》和葛劍雄的《中國人口史》來介紹一下。


葛劍雄《中國人口史》資料

如果將十六國和東晉合起來看,就會發現當時全國的人口重心在不斷變化。在東晉前期,南方人口大約1000萬,北方大約1300萬;到了中期,北方南方人口1200多萬,北方1500多萬;東晉後期,南方人口1700萬,而北方只有1100多萬,南方人口超過了北方人口。總體而言,全國人口大約是2300—2800萬的位置,相比於西晉巔峰時期,下降了700萬到1200萬。

另外,說說少數民族數量。西晉時期,包括塞北在內的少數民族數量是475萬,十六國時期,大量的少數民族遷徙到內地。根據《中國人口通史》估計,十六國前期,北方的少數民族應該超過了400萬,也就是相當於當時北方人口的三分之一。到十六國中期,北方少數民族占據北方總人口的40%,其中關中和關西地區的少數民族占據絕對優勢。後來北魏統一後,這些民族基本融入了漢族。

⑦ 歷史上的五胡亂華時期,胡人屠殺了多少漢人冉閔等又打敗並趕跑了多少胡人冉閔,五胡亂華時期的大英雄

五胡亂華,死亡平民1000萬以上。
五胡亂華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多個少數民族大規模南下而造成與漢族政權對峙的時期。又稱永嘉之亂或五胡十六國。
腐朽的西晉政府在經歷八王之亂後,民眾損失過半,其後被各胡軍隊一系列車輪戰的打擊,終於亡國於凶奴首領劉淵了.
當時入侵中國的胡族大大小小有十多個.
其中族群在三十到一百五六十萬之間的大胡有:1凶奴、2鮮卑、3丁零、4羌、5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6夫余、7羯、8高麗、9盧水胡.
(在以後的漢人的大反擊,和胡與胡之間的仇殺中.這九個胡族除了人數眾多的鮮卑和入侵當時遼寧與漢人的居住的朝鮮半島的高麗人保存了下來,其它各胡基本上給殺絕.)

西晉滅亡後的317年北方漢族人口總數不到1000萬。
以下是各族當時的分布情況:
陝西一帶羌、氐、匈奴有80萬之眾,而當地的漢族人口因戰亂、逃亡也只有80萬;
山西則是匈奴羯族和鮮卑族的天下,他們有80萬之多,殘留在當地的漢族只有100萬人;
河北的鮮卑人應該有80萬,而當地漢族人口不過150萬人;
至於河南-山東一帶主要是漢族人,人口占絕對優勢,而遷移至此的鮮卑族人則主要靠漢人每戶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來過活;
甘肅東部一帶為鮮卑、羌、氐族。漢人約佔五分之二;
寧夏、內蒙古則基本上是鮮卑人天下,人數操過120萬;
遼西鮮卑人漢人各佔一半,各20到30萬;
遼東漢人100萬左右,高麗人50萬;
河西走廊-敦煌-新韁天山以南一帶多是中原流亡的漢族和當地漢族,人數操過三、四百萬,在以後的漢人的大反擊中大量回遷中原。

冉閔起義成功後,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東四省的匈奴、羯、鮮卑、羌、氐人在冉閔組織的漢人的大反擊中被全部樹清.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殺的白奴(凶奴分化為白奴和黃奴,黃奴自稱夏後依,白奴被冉閔和各路山西義軍殺絕)多達六十萬之多,其中四十萬被閔閔正規軍殺絕。羯人三十萬被殺,羯族基本上被殺絕.(除了一支一萬多人的羯族部落向西投靠凶奴夏.以後這支羯族部落亡種於梁將陳霸先)

冉閔是五胡亂華時中原地區漢人起義首領之一,後被推為國主。當時有羯胡在河北暴孽,殘害漢民,先有驅數十萬漢丁修林苑甲兵,死傷遍野之舉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後有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凌殺污辱之行。漢兒冉閔立誓掃中原,恢復中華河山,一朝得機起兵,旦夕間盡滅羯胡三十萬,羯族基本被全族殺絕。及至北方各地漢人響應,各胡深懼,而遭到群胡連番圍攻:
(1)其首戰以五千漢騎破胡騎七萬;
(2)再戰以漢騎一千破凶奴主力三萬;
(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萬;
(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漢軍六萬敗羌氐聯軍十萬
(6)六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經過數場戰爭下來,冉閔手下的漢軍越打越少,卻又得不到有效的補充。五胡中的四胡在種族仇殺中都受到了恢毀性的打擊,而統治今天外蒙內蒙和中國北部的鮮卑卻進入極盛時期。這個時後東晉王朝卻打著正統的身份要到北方接受失地,使的冉閔大努,而一努之下,在部將的擁護一作出了稱帝的主張。冉閔舉大事有一半靠的是李農,一位深受漢人義軍----乞活軍愛戴的將領。然而冉閔在稱帝後卻因其居功自大而殺了他。而使的幾萬乞活軍分離出了冉閔的軍隊。關中有漢人武裝不下五萬人築壘自守,對抗胡人。遼東也有近十萬漢軍義軍響應。冉閔也都沒有任用合適的人加以聯絡。反而在這時稱帝,不僅沒得到東晉王朝的支持,反而使的東晉五朝與鮮卑人對他來了個南北夾擊。
與鮮卑人的廉台決戰中,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沖入十餘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餘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其後拒降被鮮卑王慕容俊斬於遏陘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直至於十二月。慕容俊懼之,祭祀冉閔,追謚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即大雪過膝(晉書正史所載,絕非道聽途說.

⑧ 西晉時北邊到底有多少胡人漢朝時沒殺光嗎怎麼到了西晉在北方建國像擺地攤似的,一個族幹了一個族,一

"胡"是古代北方游牧漁獵民族的自稱。參見《漢書》《匈奴傳》--單於遣使遺漢書雲:"南有大漢,北有野胡。胡者,北獸之類也,野性血腥迥異於人。"
胡人,狹義也就是指匈奴人,後泛指北方少數民族。
由於仰慕漢文化和對中原漢人的驅趕,以往的胡人已經漢化並廣泛分布於中原和北方各地,與漢族無二異矣。
漢朝的胡和西晉的胡不是同一個民族。漢朝主要是和匈奴對抗,而且也只是把他們打退打怕了而已,又沒有滅族。
中國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國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間,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內遷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在中原建立前趙、北涼和夏等國家;北匈奴西遷康居。自漢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開始受到漢朝軍隊的攻擊,漢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將主力撤回漠北地區,至漢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國已經完全退出漠南地區。漢元帝竟寧元年(西元前33),匈奴王呼韓邪向漢求親,王昭君出塞嫁與匈奴單於後,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雙方依漢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約定以長城為界;在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烏桓人的攻擊北遷前的80年間,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後裔是蒙古族。目前蒙古國仍有8%的男性(16萬人)帶有匈奴人的Y染色體。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4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30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71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7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5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8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7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