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人口多少
A. 平山縣共有多少人口
平山縣位於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西與全國煤炭基地山西省接壤,東臨省會石家莊市40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
是國家批準的環京 津、環渤海開放縣之一。總面積2648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713個行政村,46萬人口。
1999年全縣447843人,其中,農業人口413447人,非農業人口34396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 .38‰,自然增長率1.82‰;男女比例106.87%,城鎮與鄉村人口比例5%;有漢、滿、壯、回、白、苗、蒙、藏、景頗、朝鮮等17個民族,漢族人口佔99.97%。
B. 宜賓市平山縣多少人口
平山縣地處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西與全國煤炭基地山西省接壤,東臨省會石家莊市30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是國家批準的環京津、環渤海開放縣之一,是河北省石家莊地區轄縣,中國小水電試點縣之一。中國革命聖地──西柏坡所在地。
平山縣2010年面積為2613平方公里,人口46萬,縣府駐平山鎮。
C. 平山縣總人口多少人
平山縣人口: 46萬人
平山縣是一個有著光榮歷史傳統的革命老區,土地總面積2648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717個行政村,46萬人。1999年全縣447843人,其中,農業人口413447人,非農業人口34396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 .38‰,自然增長率1.82‰;男女比例106.87%,城鎮與鄉村人口比例5%;有漢、滿、壯、回、白、苗、蒙、藏、景頗、朝鮮等17個民族,漢族人口佔99.97%。
D. 石家莊有多少人口多少個縣
截止2019年,石家莊常住人口1103.12萬人
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8個區、1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面積1446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96平方千米,城鎮化率64.41%。
石家莊市含辛集常住人口1103.1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10.55萬人,鄉村人口392.57萬人。不含辛集常住人口1039.4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76.14萬人,鄉村人口363.28萬人。全市城區常住人口506.5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37.53萬人,鄉村人口69.03萬人。
(4)平山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全市有3個民族鄉,即無極縣高頭回族鄉、藁城區九門回族鄉、新樂市彭家莊回族鄉,佔全市少數民族人口24.31%。17個民族村共有少數民族,佔全市少數民族人口32.55%,分別分布在無極縣(6個)、藁城區(3個)、新樂市(3個)、正定縣(5個)4個縣(市、區)。
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壯族、苗族、朝鮮族。少數民族人口分布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特徵,少數民族超萬人縣(市、區)有6個,分別是無極縣、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長安區、藁城區。
E. 平山縣分哪些鎮
截止到2019年平山縣的鎮:平山鎮、東回舍鎮、溫塘鎮、古月鎮、南甸鎮、崗南鎮、下槐鎮、孟家莊鎮、蛟潭庄鎮、小覺鎮、西柏坡鎮、下口鎮,共12個。
平山縣的11個鄉:東王坡鄉、兩河鄉、西大吾鄉、上三汲鄉、宅北鄉、北冶鄉、蘇家莊鄉、上觀音堂鄉、楊家橋鄉、營里鄉、合河口鄉,還有717個行政村。
平山縣春秋時為晉蒲邑,戰國時趙置番吾地, 隸屬於中山國。西漢置蒲吾縣,隋置房山縣,唐至德元年(756)改為平山縣。1945年分設平山、建屏2縣,1958年復並為平山縣。平山縣地處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西與全國煤炭基地山西省接壤,東臨省會石家莊市30公里。
(5)平山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一、平山縣土地資源
全縣總面積26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萬畝,水域46萬畝,山場293萬畝。土壤類型多樣,有4個土類、11個亞類、37個土屬、87個土種。亞高山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米以上的南駝山脊地帶,佔全縣面積的0.1%。
棕壤主要分布在1000米~1300米的西北部深山區,面積約佔8.1%;褐土主要分布在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崗地,約佔88.8%;草甸土分布在200米左右的河流階地,約佔3%。耕地以灌溉情況分為水地、旱地,全縣有效灌溉面積2.53萬公頃,旱澇保灌田1.67萬公頃。
二、平山縣礦產資源
初步探明礦藏51種,總儲量約60億立方米,現已開發利用礦藏23種。其中,鐵礦已查明儲量7000萬噸,預測總儲量12億噸。石材(花崗石、大理石)約20億立方米,有20多個花色品種。
F. 平山縣歷史資料
平山縣春秋時為晉蒲邑,戰國時趙置番吾地, 隸屬於中山國。西漢置蒲吾縣,隋置房山縣,唐至德元年(756)改為平山縣。1945年分設平山、建屏2縣,1958年復並為平山縣。平山縣地處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西與全國煤炭基地山西省接壤,東臨省會石家莊市30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是國家批準的環京津、環渤海開放縣之一,是河北省石家莊市轄縣,中國小水電試點縣之一。中國革命聖地──西柏坡所在地。平山縣2010年面積為2613平方公里,人口46萬,縣府駐平山鎮。中山國在戰國時期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人雲:\「戰國所以盛衰,中山若隱為之樞轄。」然而,由於史書失載,後人很難了解它的歷史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