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有多少萬人口
❶ 洪澤縣有幾個鎮
洪澤縣有12個鎮,具體如下:高良澗鎮 面積85平方公里,人口99477人。
西順河鎮 面積20平方公里,人口 9146人。
老子山鎮 面積300平方公里,人口16000人。
東雙溝鎮 面積40.10平方公里,人口36041人。
蔣壩鎮 面積 12.1平方公里,人口10152人。
仁和鎮 面積110平方公里,人口29087人。
岔河鎮 面積125平方公里,人口39320人。
三河鎮 面積52.7平方公里,人口23300人。
朱壩鎮 面積60平方公里,人口29536人。
黃集鎮 面積91.50平方公里,人口43000人。
萬集鎮 面積61.07平方公里,人口26300人。
共和鎮 面積86.2平方公里,人口25961人。
❷ 洪澤縣城有多少人口
洪澤縣,是江蘇省淮安市下轄縣。洪澤縣地處中國大陸東部,江蘇省中部,位於東經118°28′-119°9′,北緯33°2-34°24′間,西依中國五大淡水湖的洪澤湖,東挽白馬湖,南臨淮河入江水道,北瀕蘇北灌溉總渠和入海水道。距南京、揚州、鎮江等重要港口均在200公里左右。總面積1289.0163平方公里,人口39.09萬人。
人 口
39.09萬人(2014年末)
❸ 洪澤縣是哪裡的
洪澤縣是江蘇省淮安市的。
因在洪澤湖畔而名曰洪澤。
❹ 洪澤是哪個城市的
洪澤區隸屬江蘇省淮安市,地處江蘇省中部,位於洪澤湖東畔,因湖設置,借湖得名。位於東經118°28'-119°9'、北緯33°02'-34°24'間,西依洪澤湖,與泗洪縣、泗陽縣隔湖相望,東挽白馬湖,與淮安區、寶應縣、金湖縣水陸相依,南臨淮河入江水道,與盱眙縣毗鄰,北瀕蘇北灌溉總渠,與淮陰區、清江浦區接壤。
洪澤肩挑兩湖(洪澤湖、白馬湖),四面環水,素有「淮上明珠」、「魚米之鄉」的美稱,湖濱新興生態旅遊城市。
截至2016年10月8日,洪澤區總面積13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佔55%,人口38.8萬,2015年洪澤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0.81億元。
(4)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有多少萬人口擴展閱讀:
洪澤區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淮安市洪澤區呈西高東低之勢。全境東西跨度63公里,南北跨度38.5公里;全縣最高點在老子山鎮的丹山頂,高程51.5米;最低點在白馬湖區,高程僅為5.1米 。洪澤湖西南面的老子山鎮為不連片的低丘陵地,中部為洪澤湖區,東部皆為黃淮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洪澤湖大堤高程18.5米,與東部平原落差達10米以上。
2、水文
縱橫洪澤區境內的主要河流有:淮河、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江水道、老三河、草澤河、張福河、洪金排澇河等過境河流,以及潯河、硯臨河、貼堆河、往良河、花河等境內河流。
3、氣候
淮安市洪澤區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處中國南北氣候主要分界線——「秦嶺-淮河」南側,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性地帶,具有季風性和兼受洪澤湖水體調節的氣候特點。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春季冷暖多變,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晴朗。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 14.9℃,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5℃。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洪澤區
❺ 報考名校優生計劃,淮安事業單位待遇如何
非常不錯,待遇會比其他渠道進入的高一些。
淮安有2200多年建城史。秦時置縣,境內有著名的「青蓮崗文化」遺址。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駐有漕運總督府。
江南河道總督府。歷史上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曾經淮安「因運而興、因運而盛」。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中國大運河淮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淮安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
是長江三角洲北部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淮安市常住人口為4556230人。2020年淮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25.37億元。淮安市是江蘇省省轄市,下轄4區3縣:清江浦區。
淮陰區、淮安區、洪澤區、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此外,國家級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計劃單列。截至2016年底,淮安市擁有17個街道辦事處,108個鄉鎮,其中22個鄉、86個鎮。
❻ 請問,江蘇省淮安市人口
2001年區域調整後,轄清河、清浦、淮陰、楚州4區,漣水、洪澤、金湖、盱眙4縣,總人口517.68萬,市區人口73萬。黃集鎮4.3萬人口。
❼ 江蘇淮安
淮安是江蘇省省轄市,地處江蘇北部平原腹地,全境屬黃淮平原與江淮平原的結合部,京杭大運河、淮河貫穿全境,洪澤
湖、白馬湖鑲嵌其中.現轄漣水、洪澤、金湖、盱眙4縣,清河、清浦、楚州、淮陰4區,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24萬,
其中市區建成區面積8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85萬。2005年,全市GDP561.8億元,財政收入75.56億元。
區位優勢明顯的重要交通樞紐
明清時期,淮安就是「南船北馬」交匯之地,有「九省通衢、七省咽喉」之譽。京滬、
寧宿徐、宿淮、淮鹽、寧連等五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確立了淮安在蘇北乃至全省的交通
樞紐地位;規劃建設的淮揚鐵路、寧淮連鐵路、宿淮鐵路將與新長鐵路共同打造四通八達的
鐵路網路;京杭大運河淮安段三改二工程、鹽河四改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將同淮
安新港共同構築淮安通江達海通道;已列「十一五」規劃的淮安機場,更將淮安帶入飛速發
展的廣闊空間。
門類齊全的新興工業城市
淮安是一座正在迅速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全國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和獨特的比較優勢。與其他地區相比,淮安投資政策更加寬松,綜合商務成本更加低廉,軟硬環境建設更加到位,為來淮投資客商提供了廣闊的投資空間和極佳的發展機遇。全市現有各類工業企業1萬多家,其中規模企業1118家、重點企業90家,形成了冶金、機械、紡織、化工、煙草、食品、建材、醫葯等八大支柱產業。淮陰卷煙廠、淮鋼集團、華能淮陰電廠等一批重點企業的綜合經濟指標名列全國同行業前列。一品梅卷煙、淮鋼牌特種鋼、清江牌特種電機、韓泰子午輪胎、輝煌牌太陽能、今世緣系列酒等一批名牌產品暢銷海內外。
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淮安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鼎盛時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京杭大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等;近代著名京劇藝術大師王瑤卿、周信芳、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著名導演謝鐵驪、著名作家陳白塵、陳登科等,都是淮安文化名人中的傑出代表。淮安也是革命老區,蘇皖邊區政府、新四軍軍部曾在此設立,劉少奇、陳毅、粟裕、譚震林、彭雪楓、李一氓、張愛萍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淮安留下光輝的足跡。1898年3月5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誕生在淮安,在淮安生活了十二個春秋,為故鄉淮安增添了絢麗的篇章。
風光秀麗的旅遊城市
全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館藏文物4萬余件,目前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旅遊景區、景點達60多處。有煙波浩淼的全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和正在申遺的水上長城--洪澤湖大堤,有「明代第一陵」之稱的明祖陵,有全國唯一待發掘的古代藏兵洞,有全國僅存的明清漕運總督署遺址,有被譽為「江蘇九寨溝」的鐵山寺自然保護區,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盱眙第一山,有農業觀光好去處金湖萬畝荷花盪。淮安人傑地靈,人文景觀眾多。文通塔、鎮淮樓、韓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吳承恩故居、梁紅玉祠、關天培祠,特別是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童年讀書處、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遺物陳列館等歷代名人的故居遺跡分布境內。這些文化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觀和純朴自然的山水風光構成了一幅風光秀美的畫卷。
中國淮揚菜之鄉
淮安是中國四大傳統名菜系之一淮揚菜的重要發源地,現存淮菜名點1300餘種,其中軟兜長魚、平橋豆腐、朱橋甲魚、開洋蒲菜、脆皮乳鴿等淮上佳餚和文樓湯包、盱眙手抓龍蝦、洪澤湖活魚鍋貼等風味小吃名揚海內外。2002年以來,淮安市已連續4年舉辦「中國淮安·淮揚菜美食文化節」,全方位、多層次展示淮揚菜美食文化和淮安的新風貌、新成就。
極具發展潛力的開放型城市
近年來,淮安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正在加速融入經濟全球化。外貿市場不斷擴大,先後與日本、香港、美國、歐盟等10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利用外資勢頭良好,吸引了韓泰輪胎等20多個國際知名大公司、大企業來淮投資,現有各類外資企業7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累計已達18億美元。外經合作在南美、非洲、中東、的建築和水利市場佔有相當的份額,並逐步由勞務輸出、工程承包、向興辦境外企業拓展。對外交往不斷擴大,先後與法國、白俄羅斯、美國、韓國、義大利、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9個城市建立了友城關系。
浙商投資企業一直是淮安市引進的重點,目前在淮安市各地從事商貿經營和直接投資的浙江籍客商總數約7萬人,其中浙商固定資產500萬元以上項目1100多個,合同引資額232億元,到位資金94億元,分別佔全市總數的23.8%、28.9%、21.4%。浙商投資勢頭迅猛,2003年、2004年、2005年引進浙商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15.2億元、26.7億元和40億元,每年遞增都達10億元以上。從產業分類看,浙商投資工業項目到位資金達70.8億元,占浙商投資總量的75.3%。從項目質量看,浙商投資超5000萬元和億元的項目分別為84個、36個,分佔全市總數的26.35%和33.3%,起到了重大的支撐作用。項目的單體規模也不斷擴大,從2003年的1627萬元、2004年的2217萬元,提高到2005年的2539萬元,均高於全市的平均水平。浙江省錦綸化纖、海通木業、雙環齒輪、新海電子、誠意葯業等知名企業在淮安投資均超億元,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為了實現「總量翻一番、財政爭雙百、建成特大市、實干奔小康」的「十一五」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全市上下正大力弘揚
「團結、創新、實干、自強」的淮安精神,按照江蘇新興的交通樞紐、工業城市、商貿中心的發展定位,大力實施「工業強市、
科教興市、外向帶動、城市化、可持續發展」五大戰略,全力加快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把淮安建成輻射半徑100公里、覆
蓋2000萬人口的蘇北經濟文化交通商貿中心城市,加快發展以淮安為核心的江蘇省第四大都市圈。
❽ 江蘇省各地人口有多少
2008年,江蘇省轄13個地級市,54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25個縣。(人口數為戶籍人口)
南京市轄11個市轄區、2個縣 面積6598平方千米,人口624萬,常住人口758.89萬人
玄武區(蘭園街道、鼓樓區(寧海路街道、)建鄴區(濱湖街道)、白下區(洪武路街道)、秦淮區(秦虹街道)、下關區(中山橋街道) 、雨花台區(寧南街道)、浦口區(江浦街道)、 棲霞區(堯化街道)
江寧區(東山街道)、六合區(雄州街道)
溧水縣(永陽鎮)、高淳縣(淳溪鎮)
鎮江市轄3個市轄區,代管3個縣級市 面積3843平方千米,人口275萬
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谷陽鎮)、丹陽市(雲陽鎮)、 揚中市(三茅鎮)、 句容市(華陽鎮)
常州市轄5個市轄區,代管2個縣級市 面積4375平方千米,人口358萬
鍾樓區、天寧區、戚墅堰區、新北區(河海街道)武進區(湖塘鎮)、金壇市(金城鎮)、溧陽市(溧城鎮)
無錫市 轄7個市轄區,代管2個縣級市 面積4664平方千米,人口470萬
崇安區、北塘區、南長區、錫山區(東亭鎮)、惠山區(堰橋街道)、濱湖區、新區、
江陰市(澄江街道)、宜興市(宜城街道)
蘇州市轄7個市轄區,代管5個縣級市 面積8848平方千米,人口630萬
金閶區、滄浪區、平江區、蘇州國家高新區(虎丘區)、 吳中區(長橋街道)、相城區(元和街道)、工業園區 、常熟市(虞山鎮)、張家港市(楊舍鎮)、太倉市(城廂鎮)、崑山市(玉山鎮)、吳江市(松陵鎮)
南通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面積8001平方千米,人口778萬
崇川區、港閘區、通州區(金沙鎮)原通州市、 如皋市(如城鎮)、海門市(海門鎮)、 啟東市(匯龍鎮)、海安縣(海安鎮)、如東縣(掘港鎮)
揚州市轄3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面積6638平方千米,人口470萬
維揚區、廣陵區、邗江區、高郵市(高郵鎮)、江都市(仙女鎮)、儀征市(真州鎮、寶應縣(安宜鎮)
鹽城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面積14983平方千米,人口810萬
亭湖區、鹽都區(潘黃鎮)、東台市(東台鎮)、大豐市(大中鎮)、建湖縣(近湖鎮)、響水縣(響水鎮)、阜寧縣(阜城鎮)、射陽縣(合德鎮)、濱海縣(東坎鎮)
淮安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 面積10030平方千米,人口510萬
清河區、清浦區、楚州區(淮城鎮)、 淮陰區(王營鎮)、漣水縣(漣城鎮)、洪澤縣(高良澗鎮)、金湖縣(黎城鎮)、盱眙縣(盱城鎮)
連雲港市轄3個市轄區、4個縣 面積7444平方千米,人口468萬
新浦區、連雲區、海州區、 東海縣(牛山鎮)、灌雲縣(伊山鎮)、贛榆縣(青口鎮、灌南縣(新安鎮)
徐州市轄5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面積11571平方千米,2008年全市年末戶籍人口946.86萬。
雲龍區、鼓樓區、九里區、賈汪區(老礦街道)、泉山區、邳州市(運河鎮)、新沂市(新安鎮)、銅山縣(銅山鎮)、睢寧縣(睢城鎮)
沛縣(沛城鎮)、豐縣(鳳城鎮)
泰州市轄2個市轄區,代管4個縣級市 面積6029平方千米,人口505萬
海陵區、高港區(口岸街道)、泰興市(泰興鎮)、姜堰市(姜堰鎮)、靖江市(靖城街道)、興化市(昭陽鎮)
宿遷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 面積8660平方千米,人口525萬
宿城區、宿豫區(順河鎮)、沭陽縣(沭城鎮)、泗陽縣(眾興鎮)、泗洪縣(青陽鎮)
❾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三河鎮多少人口
早上好!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三河鎮轄:8個居委會(長堤、八里、橋南、油田地調、油田鑽井、油田技校、油田運輸綜合、油田農副處);6個村委會(長河、梁墩、塘西、聯堡、四壩、五里牌)。
面積29.38平方千米,人口23104人。
❿ 淮安有 多少人口
淮安市概述
淮安地處蘇北腹地,北接連雲港,東北接鹽城市,偏南接揚州市,南鄰安徽省,西連宿遷市。總面積10072平方公里,總人口524.06萬,現轄4縣4區。
區號:0517
郵編:223000
位置:位於蘇北平原腹地,京杭大運河與古淮河交匯處,境內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全市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218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總人口近500萬,其中市區人口246萬。
區劃:轄清河區、清浦區、淮陰區(原淮陰縣)、楚州區(原縣級淮安市)和金湖、盱眙、漣水、洪澤4縣。
淮安原名淮陰,於2001年2月1日始改名為淮安。淮安市是江蘇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古往今來一直是軍事要地。2005年開始通了火車,告別了蘇北一直沒有火車的歷史。
行政區劃
2005年,淮安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
淮安市 面積8962平方千米,人口523萬人(2004年)。
清河區 面積 134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1。
清浦區 面積 293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2。區人民政府駐承德南路66號。
楚州區 面積1439平方千米,人口119萬人。郵政編碼223200。區人民政府駐淮城鎮。
淮陰區 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223300。區人民政府駐王營鎮。
金湖縣 面積 737平方千米,人口 36萬人。郵政編碼211600。縣人民政府駐黎城鎮。
盱眙縣 面積2430平方千米,人口 74萬人。郵政編碼211700。縣人民政府駐盱城鎮。
洪澤縣 面積1009平方千米,人口 39萬人。郵政編碼223100。縣人民政府駐高良澗鎮。
漣水縣 面積1656平方千米,人口104萬人。郵政編碼223400。縣人民政府駐漣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