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納卡多少人口
㈠ 納卡沖突是怎麼回事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地區)位於南高加索,為亞塞拜然領土。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面積約4,400平方公里。人口18萬,其中80%為亞美尼亞族人。歷史上阿亞兩族就納卡歸屬素有爭議。1988年,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爭奪納卡爆發戰爭,亞美尼亞侵略佔領納卡及其周圍亞塞拜然領土。1994年,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兩國一直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兩國之間的武裝沖突時有發生[1]。
2020年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軍事沖突,事件已造成至少23人死亡,上百人受傷。亞塞拜然總統稱,有平民在事件中傷亡10月4日,納卡地區沖突已致至少230人死亡10月10日12時,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達成的停火協議正式生效。不過在停火協議生效的數分鍾後,兩國再次爆發沖突,並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俄羅斯、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三國領導人2020年11月9日簽署聲明,宣布納卡地區從莫斯科時間10日零時(北京時間10日5時)起完全停火。根據該聲明,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將交換戰俘、其他關押人員和遇難者遺體,俄將在納卡地區部署維和部隊
㈡ 納卡有多少人口
不知道,普通市民不能統計到納卡有多少人口,只有國家級別人或派出所警察才能統計到數據。
㈢ 2020年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納卡戰爭中,誰先開第一槍最後誰贏誰輸
2020年阿亞戰爭是圍繞阿亞兩國之間的領土爭端地區納卡所展開的。
納卡問題在1988年就已經出現,當時的還屬於亞塞拜然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宣布退出亞塞拜然,不過當時由於蘇聯的強大力量,納卡問題並未真正演變成地區矛盾。直到蘇聯解體之後,納卡問題開始在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之間引起巨大的矛盾。
矛盾的焦點在於,盡管納卡地區屬於亞塞拜然管治,但納卡地區人口中的80%屬於亞美尼亞族人,這些人並不希望被亞塞拜然所統治。因此,納卡地區一直希望獨立或是加入亞美尼亞,而不希望留在亞塞拜然。
因此,兩國圍繞納卡這一地區多次產生沖突。在90年代初時,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兩國就因為納卡地區的問題而爆發過戰爭,雖然兩國在1994年簽訂了停火協議,但這一問題實際上並未得到解決。在2016年時,兩國又因納卡問題產生沖突,幸運的是,這一次的沖突並未演化成戰爭。
此後,直到2020年9月27日,兩國之間多年積攢的矛盾終於演變成為戰爭,並且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兩國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也都產生了巨大的傷亡。
此次阿亞戰爭中亞塞拜然在土耳其的支持下,選了一個美國大選無暇東顧的時間點發動亞阿戰爭。
亞美尼亞,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306萬人,2018年GDP達124億美元;軍隊現役軍力為5萬餘人,但另有2萬人左右的納卡地區軍隊,其年軍費投入約6億多美元。
亞塞拜然,國土面積8.6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人,2018年GDP為469億美元;軍隊現役軍力約為6.7萬人,其年軍費投入為19億美元。
從兩個國家的整體硬實力來說,亞塞拜然要強於亞美尼亞,其在軍費投入和技術裝備的數量、質量上也要優於後者。
不過亞美尼亞實際控制著納卡地區及部分亞塞拜然的其他國土,這實際就是當年亞美尼亞軍隊更具戰力的體現。
亞美尼亞在以納卡地區為核心的區域構築有大量復雜的防禦工事,而且亞美尼亞軍隊的平均戰鬥力也仍然高於阿軍,結合地形、工事與戰鬥力因素後,倒是可以部分抵消阿軍的裝備數量、質量優勢,使得後者難以深入。
所以這次以納卡地區為中心的亞阿之戰就呈現出了阿軍攻不動(在納卡南北各佔領部分邊緣區域),而亞軍也無力反攻的僵持局面。雙方的技術裝備、彈葯和兵力都在急劇損耗中。亞方被阿方持續消耗,騎虎難下,雙方終於在俄羅斯的介入下,簽署停戰協定,最終以亞美尼亞割地賠款結束。
㈣ 納卡是不是一個國家有多大面積多少人口
納卡國土面積:4400 km²,人口數量:172124人(2020年)。納卡位於南高加索。介於下卡拉巴赫與贊格祖爾之間,包含小高加索山脈的東南支脈該地區多屬山地與森林。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普遍被國際承認為亞塞拜然的一部分,但大部分地區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阿爾察赫共和國)實際統治。
納卡以前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時期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范圍為基礎所建立,實質獨立但尚未被普遍承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行政區邊界涵蓋面積約4400平方公里。
(4)雲南納卡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1988年卡拉巴赫運動發生起,亞塞拜然就無法對該地區行使政權。1994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結束後,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明斯克小組的調停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政府代表已經針對該地區的爭議狀態舉行過多次和平會談。
2020年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沖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行動。
㈤ 支持俄羅斯的國家
支持俄羅斯的國家一共有11個,分別是:
1.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在本月的22日已經發出正式聲明,聲稱在如今的這種情況下,尊重並理解俄方關於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地的決定,並主張和平解決南部烏克蘭的各種事務,白方將立足於現實情況,以一切可能的方式為這一過程作出應有的貢獻。
白俄羅斯面積達20.76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00萬,陸軍總人數為4.35萬人。主戰坦克1700多輛,其中T-72主戰坦克1500輛,T-80主戰坦克95輛。空軍總規模2.25萬人,,固定翼飛機230多架,運輸機27架,直升機200多架。其中米格-29戰斗機50架,蘇-27戰斗機23架,蘇-30戰斗機12架,武裝力量總人數近7萬餘人,整體實力不弱。
白俄羅斯的t-72坦克
2.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早在2月1日就表示了對俄羅斯的支持,此後,他還說俄方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做出的處理和決定是「正確的」。
「我確信,如果他們(頓巴斯地區)來一場像(2014年)克里米亞那樣的事兒,當地人將十分歡迎俄羅斯。」他說。
奧爾特加
根據俄羅斯方面的消息,奧爾特加還表示,俄羅斯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地作出的決定,將為該地區尋求相互諒解創造條件,因為俄羅斯一直在努力進行和平。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尼加拉瓜武裝力量總人數為1.4萬人,其中陸軍一萬餘人,海軍800人,空軍1200人。
尼加拉瓜軍
3.敘利亞
敘利亞外長費薩爾·梅克達德日前在俄羅斯莫斯科參加一個活動時曾表示,敘利亞支持俄羅斯方面關於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地的相關決定,並稱敘利亞已經准備好跟兩地正式建立關系。
梅克達德指出,俄羅斯承認烏東兩個地區的決定是「歷史里程碑」。
敘利亞軍總人數大約30.4萬人,後備還有34.25萬人。其中,陸軍現役24萬;空軍現役人員約6萬;海軍現役僅4000人。陸軍主要裝備包括10885輛各型裝甲車輛(4950輛坦克),空軍有65架米格-29、176架米格-21、106架米格-23、20架蘇-24、90架蘇-22等,海軍有現役各型艦艇(含潛艇)61艘,包括2艘「別佳」級護衛艦,4艘輕型護衛艦,2艘潛艇,22艘快艇等。
敘利亞軍
敘利亞海軍
4.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在23日再次強調了其將全力支持俄羅斯的相關行動。委內瑞拉方在發言中指出,在如今這樣的情況下,看到了美國等各方的企圖,委內瑞拉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並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和俄羅斯站在一起,全力支持俄羅斯。此外,委內瑞拉還聲稱,支持所有的對話倡議,支持各方以會談的方式和平處理當前面臨的事務。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
委內瑞拉軍目前擁有現役人員共13萬,其中陸軍有近五萬,海軍兩萬人,空軍有萬餘人,還有許多其餘人員。陸軍有法國的AMX-13輕型坦克、AMX-30坦克,大約192輛T-72坦克、英國的90FV等,坦克總計三百多輛,還有130輛BMP-3戰車、114輛BMR-80A戰車等1900多輛。空軍居然有二十餘架F16,還有24架蘇-30。海軍有兩艘義大利製造的盧波級護衛艦,大約排水量為2500餘噸,服役時間超過四十年,還有排水量在1400-2400噸左右的幾艘近海艦。
委內瑞拉的俄F16
5.中非
中非總統福斯坦·阿爾尚熱·圖瓦德拉在本月23日對俄羅斯的相關決定表示了支持,稱這一決定將防止出現更多的B 力發生。
福斯坦·阿爾尚熱·圖瓦德拉
根據相關資料,中非軍總人數共3150人,其中陸軍2000人,空軍150人。
中非軍
6.吉爾吉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薩德爾•扎帕羅夫在某平台發文稱,明斯克協議是的關鍵,遺憾的是,協議未得到遵守才導致了現在的局面。扎帕羅夫還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通過和平的溝通方式來達成合作。扎帕羅夫最後再次說,俄羅斯此舉是出於迫於無奈的選擇,並稱承認這個或那個,是任何各方都擁有的合理條件。
薩德爾•扎帕羅夫
吉爾吉斯坦武裝力量的規模在當地地區范圍內可以說幾乎是最小的,僅有大約1.4萬餘人,相比之下小其鄰居塔吉克都有十餘萬人。吉爾吉斯坦陸軍有8000餘人,裝備T72型坦克233輛、裝甲車387輛。空軍2400人,各型飛機160架。此外還有其餘人員5000餘人。
吉爾吉斯軍
7.阿布哈茲
在2月22日,阿布哈茲地區方面就俄羅斯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地作出的決定「表示歡迎」,根據喬治亞方面的消息,阿布哈茲地區的負責人阿斯蘭·布扎尼亞還聲稱正與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相關人士保持「持續接觸」,並承諾將在「必要時」向他們提一定的支持。
阿布哈茲的總人口僅僅24萬餘人,因而阿布哈茲軍的規模較小,據俄羅斯方面的消息,大約有2100-2500餘人,但是仍然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分別成立了阿布哈茲陸軍、阿布哈茲空軍和阿布哈茲海軍。據悉其陸軍擁有數十輛T72以及T55系列坦克,海軍擁有20餘艘小型艦艇,空軍有200多人,裝備了包括蘇25在內的二十餘架飛機。
阿布哈茲軍
8.南奧塞梯
早在2014年,南奧塞梯方面就和盧甘斯克以及頓涅茨克互相承認,在上周,南奧塞梯茨欣瓦利地區負責人阿納托利·比比洛夫也宣布開始評估其武裝力量的狀況,隨時准備作出相應的反應。
南奧塞梯總人口不過八萬餘人,目前其武裝總人數估計也約為2000餘人,擁有5輛T-55和10輛T-72,共15輛坦克和50多輛裝甲車,還有一些米8直升機。
9.德涅斯特河左岸
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雖然散白哥沒有具體查到其對於烏東地區的發聲情況,但是按照其一貫以來的態度,想必也是站在俄羅斯的一邊的。
德涅斯特左岸地區的武裝雖然人數不多,但是頗為驍勇善戰,截至到現在,德涅斯特河沿岸陸軍共有5500名現役人員和大約20000名後備人員。裝備有T80、T64等型號的坦克,以及BMP系列裝甲車。
德涅斯特河左岸自己生產製造的裝備
10.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負責人阿拉伊克·阿魯秋尼揚在22日公開宣稱歡迎俄羅斯方面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地作出的決定,並稱自主和自行建設自己家園是應該的、應有的。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風光
納卡總人口月17萬,約有兩萬余武裝,擁有包括蘇25和米8在內的十餘架飛機。
11.胡賽武裝
胡賽武裝目前佔有著包括薩那在內的葉門西北部大部分地區,其負責人之一阿里胡賽在日前也宣布支持俄羅斯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地區的相關決定。
胡賽武裝的成員總數據悉超過十萬人。
㈥ 納卡到底屬於哪個國家
納卡首都斯捷潘納克特
01
二十世紀中期,剛剛經過二戰洗禮的各國對於國際社會一盤散沙的現狀深感不妥,因此為了和平解決各國爭端,維護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發展,聯合國在眾望所歸中成立了。在發展了半個多世紀之後,聯合國成為了當仁不讓,影響力最強的國際組織。在當今世界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93個國家先後成為了聯合國的成員國。而那些已經宣布獨立,卻尚未被聯合國接納為成員國的國家被稱為「准主權國家」。
▲聯合國總部近照
「准主權國家」概念准確的定義是高度自治並被部分國家和地區承認為主權國家的地區,在這其中不包括主權國家的海外領地。在這些准主權國家中,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亞美尼亞共和國是比較出名的一個。相關專家指出,納卡共和國之所以不被國際社會承認,就是因為其建國方式有關。
02
納卡共和國的全稱為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亞美尼亞共和國,1991年正式宣告獨立,並定都於斯捷潘納克特。它地處歐亞大陸交界,根據2020年的最新數據顯示,納卡共和國領土面積為4400平方公里,人口為17.2萬人,其中80%以上的人口是亞美尼亞族。作為亞塞拜然曾經的自治州,它的整個國土都位於亞塞拜然區域內。
▲亞美尼亞人近照
自正式宣告成立以來,29年裡只有四個國家承認納卡共和國為主權國家並與其建立外交關系。這四個國家分別是亞美尼亞、南奧賽梯、阿布哈茲和德左。根據承認納卡共和國獨立的原因,又可以把這四個國家劃分為兩個「陣營」:其中亞美尼亞與納卡共和國同宗同源,算是「同胞兄弟」;其他三個國家均為准主權國家,它們與納卡共和國的相互承認更像是抱團取暖。
▲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
事實上,南奧賽梯、阿布哈茲和德左三個國家在蘇聯解體後雖然宣布獨立,但一直為俄羅斯實際控制,其中甚至有國家一度想要並入俄羅斯,因此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這三個國家是俄羅斯扶持成立的。與它們不同的是,納卡共和國的成立雖然也與蘇聯解體有關,卻從來不曾受到俄羅斯的控制,那麼納卡共和國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03
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亞塞拜然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當時納卡共和國所在的區域被稱為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亞地區。1988年蘇聯解體前夕,在地方經濟落後、生活條件困苦不堪的情況下,早已產生不滿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亞當局決定脫離亞塞拜然的管轄,將整個地區劃歸亞美尼亞共和國領土,為自己「換國籍」。
▲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夜景
這一決定自然得到了同宗同源的亞美尼亞共和國的全力支持,不過亞塞拜然政府顯然不會對國家領土缺失的情況坐視不理。納卡地區的領土紛爭迅速白熱化,最終導致了兩國之間長達4年的戰爭。戰爭的失敗者亞塞拜然不僅丟失了納卡地區,同亞美尼亞共和國接壤的地帶也被納卡共和國控制,「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亞塞拜然也再難以收回已經處於事實獨立狀態的納卡共和國了。
▲納卡共和國鄉村近照
納卡共和國自獨立以來也在不斷健全自己的政體機制,並且將一切主權國家所有的配置一應配備齊全。現在納卡共和國實行的是總統共和制,有自己的國家元首、各級首腦以及行政機構,也有獨立的軍隊,全國共設立7個省和1個直轄市。只是若想要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真正實現國家的自由,納卡共和國的人民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㈦ 鈉卡有多少平方公里
納卡面積:4400 km²,人口數量:172124人(2020年)。納卡位於南高加索。介於下卡拉巴赫與贊格祖爾之間,包含小高加索山脈的東南支脈該地區多屬山地與森林。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普遍被國際承認為亞塞拜然的一部分,但大部分地區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阿爾察赫共和國)實際統治。
納卡以前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時期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范圍為基礎所建立,實質獨立但尚未被普遍承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行政區邊界涵蓋面積約4400平方公里。
㈧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原因
近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的沖突還在持續,雙方部隊在納卡地區進行了激烈戰斗,傷亡人數進一步上升。目前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都宣布進入戰時狀態,兩國爆發的武裝沖突消息也成為全球熱點新聞。那麼,同為外高加索地區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為何會水火不容?
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是一個內陸國家,東為亞塞拜然,以埃里溫為首都。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有個叫卡拉巴赫的地方(簡稱納卡)。卡拉巴赫位於南高加索,該地區多屬山地與森林,面積約4400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人(2020年),其中76%為亞美尼亞族人。
歷史上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圍繞對該州的管轄權一直紛爭不斷。早在十九世紀,卡拉巴赫曾受沙俄統治,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和信奉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人在此混居。沙俄在此實行種族地緣政治戰略,通過大規模的移民改變了當地的民族結構,從而埋下了日後沖突的根源。
在沙俄的支持下,亞美尼亞人大量遷入這里,此納卡地區的民族成分發生逆轉,亞美尼亞人逐漸取代亞塞拜然人,亞美尼亞人成為了當地的主體民族。
1917年俄國革命後,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相繼建國。1922年,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以加盟共和國的身份加入蘇聯。1923年,蘇聯出於地緣政治權衡的考慮,將納卡地區劃給亞塞拜然,成為「亞塞拜然蘇維埃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州。對此亞美尼亞一直十分不滿,一有機會就要求聯盟中央「糾正」。
由於蘇聯的嚴密控制,納卡地區的沖突消失了數十年,但問題從來沒有得到真正解決。自1987年開始,卡拉巴赫地區的民族主義運動強化起來,以不同方式要求將該自治州歸還亞美尼亞管轄。
20世紀80年代後期,蘇聯陷入經濟危機。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圍繞納卡地區的爭端再度浮現。由於納卡位於亞塞拜然境內,出於對當地經濟和生活條件不滿意,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一直謀求將納卡並入亞美尼亞,要求將這一地區劃歸亞美尼亞共和國管轄,但亞塞拜然方面堅決拒絕變更領土的任何要求。
1989年6月,納卡宣布獨立,亞阿爆發沖突。不久後蘇聯解體,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為爭奪納卡地區的歸屬權大打出手。3萬人在沖突中喪生,亞美尼亞佔領了納卡及其周圍原屬亞塞拜然的部分領土。直到1994年,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才達成停火協議,但雙方的敵意並未消除,圍繞納卡地區的武裝沖突時有發生。
如今,雖然兩國就卡拉巴赫地區地位問題舉行了一系列談判,國際社會參與調解沖突,提出了多種方案,但納卡問題迄今毫無進展。目前納卡實際上處於獨立狀態,但國際上還是普遍認為這是亞塞拜然的一部分,雖然亞塞拜然已經無法對該地區進行任何實質上的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