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湖南在新中國史上有多少個第一

湖南在新中國史上有多少個第一

發布時間: 2022-09-19 16:51:43

1. 新中國取得哪些成就

一、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指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兩彈」指核彈和導彈,「一星」指人造衛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

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

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

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二、載人航天

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開始了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二號甲、東方紅三號等多顆通信衛星的研製工作。

進入80年代後,中國的空間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具備了返回式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通信衛星等各種應用衛星的研製和發射能力。

特別是1975年,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這為中國開展載人航天技術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2年1月,中國政府批准載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馬,並命名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統中,核心是載人飛船,載人飛船則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來進行研製。

「921工程」正式上馬時中央就提出了「爭8保9」的奮斗目標, 即1998年要在技術上有一個大的突破,1999年要爭取飛船上天。中國唐家嶺航天城,為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完成載人航天的任務做了物質條件的保證。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圓滿完成「處女之行」。

這次飛行成功為中國載人飛船上天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2001年1月10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二號飛船。

2002年3月2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三號飛船。2002年12月30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9時9分50秒,「神舟」五號准確進入預定軌道。

這是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是38歲的楊利偉。他是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

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里的安全飛行後,他於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第一次將我國兩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同時送上太空。10月12日9時零分零秒,發射神六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

火箭在點火4秒鍾後升空,轟鳴聲回盪在戈壁灘上空。這是長征火箭第88次發射。它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

2008年9月25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27日,翟志剛身著我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時分,神舟七號飛船在順利完成空間出艙活動和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任務後,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

從神舟七號開始,我國進入載人航天二期工程。在這一階段里,將陸續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等科學目標。整個二期工程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由長二F火箭擔任。

後續任務將要突破空間交會對接關鍵技術,解決有一定規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為實施「第三步」戰略任務做准備。主要目標就是要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研製和發射8噸級規模的空間實驗室,逐步掌握空間站技術。

因此,要實現「三步走」發展戰略,還有許多關鍵技術需要突破,包括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研製和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個。神舟八號發射升空後,與神舟九號對接,成為一座小型空間站。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透露,在中國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中,中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它的規模不會超過現有的「和平號」或國際空間站。

戚發軔院士介紹,基本型空間站大致包括一個核心艙、一架貨運飛船、一架載人飛船和兩個用於實驗等功能的其他艙,總重量在100噸以下。其中的核心艙需長期有人駐守,能與各種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對接。

具備了20噸以上運載能力的火箭,才有資格發射核心艙。為此,中國在海南文昌新建繼酒泉、太原、西昌之後的第四個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同時,中國還將在天津新建總裝場。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乘長征二號F遙九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這是長征火箭的第165次發射,也是神舟飛船的第四次載人飛行。

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將第一次入住「天宮」。33歲的劉洋也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女性。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二者攜手在太空飛行6天之後短暫分開,再進行由航天員手動控制的交會對接。

「天宮一號」實際上就是一個空間實驗室的雛形,它的重量和神舟七號一樣,用它來完成和飛船的交會對接。「天宮一號」主體為短粗的圓柱型,直徑比神舟飛船更大,前後各有一個對介面。

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由密封的前錐段、柱段和後錐段組成,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

資源艙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2013年6月25日07時05分,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分離,從天宮一號上方繞飛,順利完成繞飛以及近距離交會任務,並且在空中授課。

三、港澳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港人治港」的政策,享有獨立立法、司法、行政權及免向中央繳納關貿稅等政策,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歸中國之後,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四、中國天眼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

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

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

截至2018年9月12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59顆優質的脈沖星候選體,其中有44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沖星。

2019年3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FAST總工程師、研究員姜鵬接受專訪時說道,和天馬望遠鏡團隊合作,首次成功實現聯合觀測,這標志著FAST具備了聯合組網觀測的能力。

五、2008年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08年8月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開幕,2008年8月24日閉幕。主辦城市是中國首都北京,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

本屆北京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面金牌居獎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2008年北京奧運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載人航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港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兩彈一星

2. 中國最多時一共有多少個軍區

中國最多的時候有13個(目前中國只有五大戰區)
軍區是一個國家的根據戰略需要,而設立的一級軍事組織單位,中國之前也是設立有軍區的,而且在不同時期軍區的數量也存在著差異,那您知道中國有幾個軍區嗎?中國歷史上軍區最多的時候,共有13個,最少的時候有6個,下面為你具體的介紹。

中國最多軍區時候有13個

其實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中國就參照前蘇聯的軍事體制,在全國設立軍區制度,至於中國有幾個軍區?不同時期會有所變化。新中國剛成立時,在全國設立了六大軍區,包括了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六個軍區,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這六個軍區主要是按照當時中國的地理行政區域進行劃分的,這一制度實行了5年。

1955年中國的領土疆域基本已經確定,於是就將原來的六個軍區撤銷,又重新將全國劃分為12大軍區,分別是沈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昆明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內蒙古軍區、西藏軍區,這12個軍區都採用城市命名的。1956年,因為炮轟金門島事件的升級,又設增加了一個福州軍區,這樣就在全國設立了13個軍區。

改革開放後,中國周邊軍事政治局勢趨於穩定,於是在1985年時,中國正式取消13大軍區設立7大軍區,軍區名稱分別以軍區司令部所在城市命名,分別為北京軍區、沈陽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成都軍區、蘭州軍區和廣州軍區。

2016年2月,中國正式宣布撤銷原有的七大軍區番號,取而代之的是東南西北中五個戰區,至此中國的軍區制度成為歷史,國家之所用戰區取代軍區,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中國軍隊的聯合作戰能力,以適應世界軍事現代化的需要。

3. 我國歷史上的第一

1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清·吳敬梓)
2 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是嚴復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語,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3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清代·蒲松齡)
4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現代魯迅)
5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葉聖陶
6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遊記》 (明·吳承恩)
7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包身工》(夏衍)
8 我國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龍須溝>

4. 都說湖南的株洲有全國50多個第一,到底是那些如題 謝謝了

株洲市是新中國成立後新興的現代工業城市。國內第一枚空空導彈、第一台飛機發動機、第一台電力機車等工業史上五十多項全國第一誕生於此。市內有亞洲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廠,有世界第五亞洲第一的硬質合金廠,有國內最大的電力機車科研基地-鐵道部608研究所,有全國電力機車之鄉-株洲電力機車廠,江南地區最大的鐵路貨車製造廠-株洲車輛廠等,生產的鑽石牌硬質合金、韶山型電力機車、南方125摩托車、火炬牌火花塞等產品,在全國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譽。1992年成立的河西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現已初具規模,德國西門子、加拿大普惠、日本雅馬哈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相繼落戶。2000年研製成功的時速達到305公里的「藍箭」交傳高速動力車,創造了中國第一速,如今馳騁在深廣鐵路線上。株洲市服裝、汽車、建材等專業大市場享譽全國,噸糧田建設全國第一。

5. 湖南有多少年歷史

湖南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有人類活動,古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區。西周時期為楚國南部。唐廣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觀察使,至此中國行政區劃上開始出現湖南之名。

湖南省現行行政區域在周朝為荊州南境,春秋戰國時期納入楚國版圖。秦統一中國後, 實行郡縣制,湖南地區設置有黔中郡、長沙郡。
西漢實行州、郡、縣三級制,與封國並行。湖南境內設有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和 長沙國。王莽新朝曾廢長沙國改立長沙郡,桂陽郡改南平郡,武陵郡改建平郡,零陵郡改 九嶷郡。東漢時恢復原郡名,但長沙不再立國而保留長沙郡。
三國時期,湖南地區為蜀漢和東吳角逐之所,零陵、武陵郡屬蜀,長沙、桂陽郡屬吳。 後零陵、武陵郡歸入東吳版圖,並增置南郡、臨賀郡、衡陽郡、湘東郡、天門郡、昭陵郡 6郡。
西晉時,湖南分屬荊州、廣州。東晉偏安江左,湖南分屬荊州、湘州和江州。 南朝宋、齊和梁前期,湖南分屬湘州、郢州和荊州。陳朝時湖南分屬荊州、沅州、湘 州。
隋朝裁並州、縣,改州、郡、縣三級制為郡縣二級制。湖南省境設8郡:長沙郡、武 陵郡、沅陵郡、澧陽郡、巴陵郡、衡山郡、桂陽郡、零陵郡。
唐初改郡為州,武德四年置潭州總管府,管轄潭州、衡州、永州、郴州、連州、南梁 州、南雲州、南營州8州。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統轄潭州、衡州、永州、郴州、 連州、邵州和道州。太宗朝始設道,道下設州(或郡),州下為縣。湖南分屬山東南道、江 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廣德二年又置湖南觀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
五代十國時期,馬殷據有湖南,立楚國,國都為長沙府。楚分其所轄地為28州1監, 在湖南境有13州1監:潭州、岳州、郴州、朗州、辰州、溪州、邵州、錦州、澧州、敘 州、衡州、永州、道州和桂陽監。
宋朝分全國為路,路下設州、府、軍、監,各轄若干縣。湖南分屬荊湖南路和荊湖北 路。
元代實行行省制度。湖南屬湖廣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 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臨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寶慶路、武岡路、 桂陽路、茶陵州、耒陽州、常寧州。元朝政府還在今湘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土司制度, 置有10多個長官司或蠻夷長官司,分別隸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和四川行 省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管轄。
明朝行省設布政使司,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為府(州),府下設縣,實行省、府 (州)、縣三級制。湖南屬湖廣布政使司,轄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 長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寶慶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順軍民宣慰使司、 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權實行省、道、府(直隸廳、直隸州)、縣(散廳、散州)四級制。康熙三年 置湖廣按察使司,湖廣右布政使、偏沅巡撫均移駐長沙。湖廣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獨立建 省。長沙、衡州、永州、寶慶、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撫直接管轄。 雍正二年,偏沅巡撫易名湖南巡撫。至此,現行的湖南省行政區域作為獨立的地方一級政 權組織才基本確立下來。
清代湖南總計分4道、9府、4直隸州、5直隸廳(不轄縣)。直隸州、直隸廳直接隸 屬道與省,而不由府管轄。縣以外設有散廳、散州,受府節制,相當縣一級。湖南有散州 3個,散廳1個。作為基本行政單位的縣和散州、散廳,包括不轄縣的直隸廳和直隸州在 內,共有77個單位。
中華民國成立後,湖南的行政設置幾經變化。民國3年(1914),分全省為湘江、 衡陽、辰沅、武陵4道,其轄區與清代長寶道、衡永郴桂道、辰沅永靖道和岳常澧道基本 相同,共75縣。
民國5年(1916),裁常德道,所轄縣常德、岳陽、平江、臨湘、華容、漢壽、沅 江、澧縣、安鄉、臨澧、南縣劃歸湘江道,桃源、石門、慈利、大庸劃歸辰沅道。全省存 3道,仍有75縣。
民國11年(1922),撤銷道制,僅存省、縣二級。
民國24年(1935),在沅陵設立湘西綏靖區,將指定綏靖范圍的19縣劃為慈石 庸、沅瀘辰漵、永保龍桑、芷黔麻晃、乾鳳古綏5個行政督察區。民國25年(1936), 正式設立專員公署。將澧縣、臨澧、靖縣、會同、綏寧和通道6縣劃入,與原19縣組成 4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公署分別設在沅陵、慈利、乾城和黔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是由省政府派出機構,代行省政府職權。
民國26年(1937)12月,全省普遍設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以專員兼任駐在地 縣長。全省劃為9區:第一區轄瀏陽、平江、臨湘、岳陽、醴陵、湘陰、長沙、湘潭、寧 鄉、益陽等10縣,專員駐瀏陽;第二區轄常德、華容、南縣、安鄉、沅江、漢壽、澧縣、 臨澧、石門、慈利、桃源等11縣,專員駐常德;第三區轄沅陵、大庸、桑植、漵浦、永 順、瀘溪、辰溪等7縣,專員駐沅陵;第四區轄乾城、龍山、保靖、古丈、永綏、鳳凰、 麻陽等7縣,專員駐乾城;第五區轄衡陽、常寧、衡山、耒陽、攸縣、茶陵、安仁、酃縣 等8縣,專員駐衡陽;第六區轄邵陽、湘鄉、安化、新化、武岡、新寧、城步等7縣,專 員駐邵陽;第七區轄黔陽、綏寧、會同、芷江、靖縣、通道、晃縣等7縣,專員駐黔陽; 第八區轄郴縣、桂東、汝城、永興、資興、宜章、桂陽、嘉禾、臨武、藍山等10縣,專 員駐郴縣;第九區轄零陵、祁陽、新田、寧遠、江華、道縣、東安、永明等8縣,專員駐 零陵。 民國29年(1940)4月,又將全省劃為十個行政督察區。曾一度增置陽明縣( 後改為陽明特別區),但不久即撤銷。先後還增設2省轄市(長沙、衡陽)、2縣(懷化、 隆回)。至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前,全省共有2個直轄市、10個行政督察 區,77個縣。具體情況如下:
省轄市:長沙市(民國22年設,省會),衡陽市(民國32年設)。 第一行政督察區,治岳陽,轄8縣:岳陽縣、長沙縣、湘陰縣、臨湘縣、瀏陽縣、平 江縣、湘潭縣、醴陵縣;第二行政督察區,治耒陽,轄8縣:耒陽縣、衡陽縣、衡山縣、 攸縣、茶陵縣、常寧縣、安仁縣、酃縣;第三行政督察區,治郴縣,轄10縣:郴縣、桂 陽縣、永興縣、宜章縣、資興縣、臨武縣、汝城縣、桂東縣、藍山縣、嘉禾縣;第四行政 督察區,治常德,轄9縣:常德縣、澧縣、桃源縣、石門縣、華容縣、南縣、慈利縣、安 鄉縣、臨澧縣;第五行政督察區,治益陽,轄6縣:益陽縣、湘鄉縣、安化縣、漢壽縣、 寧鄉縣、沅江縣;第六行政督察區,治邵陽,轄6縣:邵陽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 城步縣、隆回縣;第七行政督察區,治零陵,轄8縣:零陵縣、祁陽縣、寧遠縣、道縣、 東安縣、永明縣、江華縣、新田縣;第八行政督察區,治永順,轄6縣:永順縣、龍山縣、 大庸縣、保靖縣、桑植縣、古丈縣;第九行政督察區,治沅陵,轄8縣:沅陵縣、漵浦縣、 辰溪縣、鳳凰縣、乾城縣、永綏縣、瀘溪縣、麻陽縣;第十行政督察區,治洪江,轄8縣: 會同縣、芷江縣、綏寧縣、黔陽縣、晃縣、靖縣、通道縣、懷化縣。
此外,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 下,湖南省境的平江、瀏陽、醴陵、岳陽、臨湘、湘陰、長沙、酃縣、茶陵、攸縣、郴縣、 宜章、永興、耒陽、資興、桂東、汝城、安仁、桑植、永順、龍山、大庸、石門、慈利、 華容等25縣建立了革命根據地,或者成為游擊區,並成立縣蘇維埃政府,建立區蘇維埃 政府170多個,鄉蘇維埃政府或革命委員會910多個,成為湖南最早的基層工農政權。 省一級蘇區政府,有1930年7月30日成立湖南省蘇維埃政府;1930年10月成 立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1931年7月,成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後改為湘鄂贛省工 農兵蘇維埃政府);1931年10月成立湘贛省蘇維埃政府;1934年11月成立湘 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以上均行使省級革命政權的職能,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 政權的先聲。

6. 近代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

毛澤東確立積極防禦戰略1956年初至1967年1月,早在50年代中期,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就作出了要研製原子彈的決策。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毛澤東主席確立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毛主席決定,為了防禦,中國也要搞原子彈。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7. 中國多魚米之鄉,四川、湖南、江蘇、黑龍江究竟誰才是第一糧倉

"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老牛粗了耕耘債,嚙草坡頭卧夕陽。"——宋·孔平仲《禾熟》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國家,自新石器時代開始就開始了農業生產。我國農業生產結構雖然包括了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等,但佔主導地位的幾千年來一直都是種植業。我們用全球7%的土地,養活了全球22%的人口。

如今我國的糧食種植不再是單單的以小麥或者水稻為主,各種經濟作物以及外來糧食作物也開始陸續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像是一些不太適合種植糧食的地區,如今也可以依靠著種植土豆、玉米這些來提高土地產量,如今我國可是土豆大國,位列全球土豆產量第一,玉米則成為了我國第三大糧食作物。我們的糧食越來越多,日子也會越來越好!

8. 新中國創造的第一有哪些

包括:
新中國科教史上的第一
新中國體育史上的第一
新中國文化史上的第一
中國人生活中的31個第一
《義勇軍進行曲》的四個第一
鐵路的第一
80項「中國製造」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100個中國電影第一
中國在奧運史上的第一
新中國電影的第一
人民海軍歷史上的第一
當代將軍中第一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4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30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71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7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5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81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7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