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朝代到現在多少年
1. 中國歷朝歷代各多少年
中國朝代列表
奴隸社會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斟鄩(今河南洛陽)大禹姒文命
商朝:約前17世紀-約前11世紀 亳(今河南商丘)商太祖成湯(子天乙)
周朝:約前11世紀-前256年
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 鎬(今陝西西安)周武王姬發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 洛邑(今河南洛陽)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會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陽(今陝西咸陽) 秦始皇嬴政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 彭城(今江蘇徐州) 西楚霸王項羽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1月 長安(今陝西西安)漢高祖劉邦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常安(今陝西西安)新始祖(新太祖)高皇帝(建興帝)王莽
玄漢:公元23年-公元25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漢延宗更始帝劉玄
赤眉漢:公元25年-公元27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漢昌宗建世帝劉盆子
成家:公元25年-公元36年 成家(今四川成都)白帝公孫述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魏:220年-265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魏文帝曹丕
——蜀:221年-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昭烈帝劉備
——吳:222年-280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吳大帝孫權
晉十六國時期:265年-420年
——晉受禪後吳國:265年-280年
——晉朝:265年-420年
——西晉:265年-31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317年-420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晉元帝司馬睿
——十六國前期、中期、後期(後期包括崛起的北魏前期)三階段:304年-420年
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
——南朝時期:420年-589年
———宋:420年-479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宋武帝劉裕
———齊:479年-502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齊高帝蕭道成
———梁:502年-557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梁武帝蕭衍
———陳:557年-589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時期:386年-589年
——十六國末期:420年-439年
———北魏中後期:420年-557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北魏道武帝拓跋圭
———西魏:532年-556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寶炬
———東魏:534年-550年 鄴城(今河北鄴鎮)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北齊:550年-577年 鄴城(今河北鄴鎮) 北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年-581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國統一前:581年-589年
十六國春秋【前、中、後、末4期,將十六國時期分別穿插到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中】時期:304年-439年
隋朝:581年-618年大興(今陝西西安)隋文帝楊堅
唐朝:618年-907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唐高祖李淵
(包括武周時期:690年-705年 神都(今河南洛陽)則天大聖皇帝武曌)
五代十國:891年-979年
——後梁:907年-923年 汴(今河南開封) 後梁太祖朱晃
——後唐:923年-93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唐庄宗李存勖
——後晉:936年-947年 汴(今河南開封) 後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947年-950年 汴(今河南開封) 後漢高祖劉暠
——後周:951年-960年 汴(今河南開封)周太祖郭威
——南吳:908年-937年廣陵(今江蘇揚州) 吳宣帝楊隆演
——南唐:937年-975年 金陵(今江蘇南京) 南唐烈祖李昪
——前蜀:907年-925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前蜀高祖王建
——後蜀:934年-965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後蜀高祖孟知祥
——南漢:917年-971年興王府(今廣東廣州) 南漢高祖劉䶮
——南楚:927年-951年潭州(今湖南長沙) 楚武穆王馬殷
——吳越:907年-978年 杭州(今浙江杭州) 吳越武肅王錢鏐
——閩:909年-945年長樂(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甌) 閩太祖王審知
——北漢:951年-979年晉陽(今山西太原) 北漢世祖劉崇(劉旻)
——荊南:907年-963年荊州(今湖北荊州) 荊南武興王高季興
遼朝(契丹):907年-1125年 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宋: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開封(今河南開封)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臨安(今浙江臨安)宋高宗趙構
金朝:1115年-1234年汴梁(今河南開封)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元朝:1206年-1368年元大都(今北京市)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明朝:1368年-1644年 北京(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南明:1644年-1662年 南京(今江蘇南京)明安宗朱由崧
——後金:1616年-1636年 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 後金大汗(追謚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朝前身
清朝:1636年-1912年 北京(今北京市)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2. 從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建立到現在已經有多少年
就現在已知的歷史,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朝,由大禹建立,約為公元前2070年左右建立,今年為2012年,所以大約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
3. 中國最早朝代,是夏朝嗎至今多少年了
夏朝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在鈞台(在今河南禹州)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後為商朝所滅。由於夏朝沒有文字直接流傳下來,所以,長期以來對其了解還主要依賴古代文獻的記載,包括夏朝的國王、官吏、軍隊以及刑獄情況。現代以來,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遺址中大型宮殿、墓葬以及許多青銅器的出土,則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作為奴隸制的夏朝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況。夏朝都城幾經變更。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州)。
4. 中國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多少年
中國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說公孫軒轅)(公元前2717-前2599年)時期算起,至今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了。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中國歷史中有傳說「伏羲創造八卦」,黃帝時期的「倉頡發明文字」等等,但都無證可考。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4)中國最早朝代到現在多少年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發現於雲南元謀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距今近60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製造、使用簡單的工具,並知道了用火。
距今一萬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遍布中國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遺址,發現了人工栽培的稻穀和粟粒及農耕工具。
5. 中國從古至今有多少年歷史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史前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早期文化多元發展、互相滲透、融聚一體,炎黃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社會經濟和文化取得巨大飛躍。東周推進了生產發展和社會變革,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魏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兩宋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滿清閉關鎖國政策阻礙對外交流,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建立了中華民國,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共和政體取而代之,但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也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國共十年內戰,八年抗日,以及解放戰爭。
(5)中國最早朝代到現在多少年擴展閱讀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文明形成了如下一些主要特點。
中華文明是一脈相承、連續發展的,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某一階段的能量耗盡了就會起變化,變化了血脈就暢通,再接著生長、發展,如此螺旋式上升,使中華文明生命力不絕、延續至今,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中華文明的發展雖有階段性,但沒有間斷和轉移。我們今天還能讀懂數千年前的文獻資料,古代經書上的格言警句還活躍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在歷史演化中,中華文明的中心有過多次遷移,但整個歷史都上演在歐亞大陸東部這塊廣袤的大地上。
史學領域,以顧頡剛為代表的「古史辨派」,用西方整理古代資料的方法,重新梳理了中國史書。「他們認為,歷史不斷有各個朝代的學者在不自覺與自覺之間添加了自己的想像和解釋,但後來者會誤以為這是真正的歷史。
上古的記錄本身就是很模糊,但後來者不斷追加,造成了今天所見的歷史。
6. 中國最早的朝代距今多少年
目前公認的中國最早的朝代是夏朝 夏朝出現在約公元前2070~1600年
共傳14代,共17帝王(夏朝最高統治者的稱謂),延續約471年 ,為商朝所滅
距今4085年
7. 中國各個朝代存在時間各是多少年
中國各個朝代存在時間:
1、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陽,享國15年。
2、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享國4年。
3、漢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漢),享國465年。
4、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5、曹魏:220年-265年洛陽(今河南洛陽),享國45年。
6、蜀漢: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享國42年。
7、孫吳:222年-280年建業(今江蘇南京),享國58年。
8、晉朝:265年-420年,享國116年。
9、南北朝:386年-589年。
10、南朝:420年-589年。
11、劉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享國59年。
12、南齊: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蘇南京),享國23年。
13、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蘇南京),享國55年。
14、南陳: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享國32年。
15、北朝:386年-589年。
16、北魏中後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陽(今河南洛陽)(今山西大同),享國137年。
17、東魏:534年-550年鄴城(今河北鄴鎮),享國16年。
18、西魏:532年-556年長安(今陝西西安),享國24年。
19、北齊:550年-577年鄴城(今河北鄴鎮),享國27年。
20、北周:557年-581年長安(今陝西西安) ,享國24年。
21、隋朝:581年-618年長安(今陝西西安),享國37年。
22、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享國274年。
23、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享國15年。
24、五代:907年-960年
25、——後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開封),享國16年。
26、——後唐:923年-93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享國13年。
27、——後晉: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開封),享國11年。
28、——後漢: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享國3年。
29、——後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享國9年。
30、十國:907年-979年。
31、遼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享國209年。
32、宋朝:960年-1279年,享國319年。
33、西夏:1038-1227年興慶(中興)(今寧夏銀川),享國189年。
34、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享國119年。
35、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享國97年。
36、明朝:1368年-1644年應天(今江蘇南京) 京師(今北京市),享國276年。
37、後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遼寧沈陽),享國20年。
38、大順:1644年-1644年京師 (今北京市) ,享國1年。
39、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師(今遼寧沈陽)(今北京市),享國276年。
40、中華帝國: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享國1年。
41、偽滿洲:1932年-1945年新京 (今吉林長春),享國13年。
(7)中國最早朝代到現在多少年擴展閱讀:
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准,區分某政權的執政時間,所以往往會有「朝代」存續時間與「王朝」的國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 這些「朝」的國祚都與朝代的時間相重迭, 某」朝」的興亡也是這」朝代」的興亡。
雖然中國很多朝代與王朝的國祚相重迭,但並不代表朝代等於「朝」的概念, 「朝」在現代的角度看則類似一個治理國家的統治政府 。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與現代主權國家的觀念不同。
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治政權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封建社會」是指地主或領主佔有土地並剝削農民或農奴的社會形態,西方學者的「封建社會」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是一種國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種「社會」,屬於政治制度范疇。
地主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社會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社會形成的自然經濟是以土地為基礎,農業與手工業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性、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的經濟結構組織。
國號指的行使國家主權的政權名字,是代表一個國家法定統治政權的官方名稱。在現代,《國號》與該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通常稱謂或名字是不同的概念。中國古代的國號就是朝代名稱。歷朝建國者第一要事即確立國號。
國號很早就有,《史記·五帝本紀》載「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當然這里記載的國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朝代,僅僅是傳說時代的部落或部落聯盟,是司馬遷錯誤追認的結果。實際上,中國的第一個國號是「夏」,由夏啟所定。
8. 中國第一個朝代是什麼,是不是秦始皇的秦朝,至今有多少年了
中國第一個朝代是夏朝,距今4000多年。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或復雜酋邦形式的國家。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 ,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9. 中國從古至今有多少朝代,每個朝代都有多少年。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公元前1559年-公元前1046年,共計:514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791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始祖(新太祖)高皇帝[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9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9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89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36-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7年
10. 中國從古至今各個朝代都經歷了多少年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2. 戰國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漢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漢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東漢 25年 - 220年
6. 三國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孫吳 222年 - 280年
7. 晉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晉 265年 - 316年
2. 東晉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國 304年 - 439年
1. 漢前趙 304年 - 330年
2. 成漢 304年 - 347年
3. 前涼 314年 - 376年
4. 後趙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後秦 384年 - 416年
8. 後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後涼 385年 - 403年
11. 南涼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3. 西涼 407年 - 421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 436年
16. 北涼 401年 -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齊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陳 557年 -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東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齊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12. 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後梁 907年 - 923年
2. 後唐 923年 - 936年
3. 後晉 936年 - 946年
4. 後漢 947年 - 950年
5. 後周 951年 - 960年
2. 十國(902年 - 979年)
1. 吳越(904年-978年)
2. 閩國[[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荊南(906年-963年)
4. 楚國(907年-951年,楚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5. 吳國(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7. 南漢(917年-971年)
8. 北漢(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後蜀(934年-965年)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 1127年
2.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3. 遼 916年 - 1125年
4. 西夏 1032年 - 1227年
5.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4.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15.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6.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17. 民國 1912年 - 1949年
18. 共和國 1949年 - 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