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陽朔有多少人口
1. 桂林的人口與面積
桂林概況
區號:0773 郵編:541000
位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
面積: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65平方公里。
人口:桂林市現有總人口500萬人,市區人口80萬人。
民族:是多民族地區,有壯、瑤、回、苗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68萬。
區劃:下轄桂林市區(下有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5個區)及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 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12縣。
旅遊投訴電話:2800315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是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有著被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兩頂桂冠,被譽為國際旅遊明珠。桂林風景秀麗,以灕江風光和喀斯特地貌為代表的山水景觀,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絕」之譽,是中國自然風光的典型代表和經典品牌。「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獨具魅力的特色。
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 109°45''-104°40'',北緯24°18''-25°41''),「湘西走廊」南端。行政區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轄5城區和12個縣,總人口495.11萬。境內地形復雜,地貌多樣,四周山地環繞,地勢由西向東依次降低,灕江和義江自北向南流經轄區。桂林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有壯、瑤、苗、侗等十多個少數民族。
桂林旅遊資源豐富,並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特點和優勢:一是山川秀麗獨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賦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風光,素有「甲天下」的盛譽;二是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渾然一體。灕江、蘆笛岩、象鼻山、龍脊、八角寨、靈渠、桂海碑林、王城等景區(點)各具特色;三是城市與景區交融,推窗、出門就能見景,且景觀分布適當,旅遊可達性好;四是景觀分布的空間層次多,且各具特色,便於多種旅遊線路的組合與分期分區開發;五是多數景區有城鎮做依託。部分景區已有一定的開展基礎,適宜開展多功能、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旅遊活動,增強可游性。近年來,桂林市加大旅遊資源整合和開發力度,大力推出了兩江四湖、樂滿地、印象劉三姐、愚自樂園、龍勝溫泉、銀子岩、秦城水街等各具特色和高品位的旅遊精品。
桂林旅遊資源數量多、景區廣、地域組合好,由市區和靈川縣構成的城市旅遊板塊,以陽朔為中心,荔浦、恭城、平樂組成的南片旅遊板塊和以興安為中心,龍勝、資源、全州、灌陽組成的北片旅遊板塊構成了大桂林旅遊圈,形成了灕江、百里小康生態文明長廊兩條黃金旅遊帶,構築了山水觀光、 休閑度假、商務會展、歷史文化、紅色旅遊、民俗風情、城市旅遊等多元化旅遊產品體系。
憑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獨具特色的城市魅力,桂林市歷屆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旅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年接待入境遊客上百萬人次。桂林市是首批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世界旅遊組織向全球首推的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城市」。是「中國最佳魅力城市」 和「中國最安靜城市」,也是一個最適合人類居住幸福指數很高的城市。
[編輯本段]人口民族
桂林市人口不多,是一個多民族地區。
人口:2008年末桂林市總人口50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80萬人(含臨桂新城區和八里街)。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71人。
民族:桂林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有少數民族68萬人,占總人口的14%。除漢族外,共有36個少數民族,主要有壯、瑤、回、苗、侗等民族。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是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有著被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兩頂桂冠,被譽為國際旅遊明珠。桂林風景秀麗,以灕江風光和喀斯特地貌為代表的山水景觀,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絕」之譽,是中國自然風光的典型代表和經典品牌。「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獨具魅力的特色。
桂林旅遊資源豐富,並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特點和優勢:一是山川秀麗獨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賦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風光,素有「甲天下」的盛譽;二是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渾然一體。灕江、蘆笛岩、象鼻山、龍脊、八角寨、靈渠、桂海碑林、王城等景區(點)各具特色;三是城市與景區交融,推窗、出門就能見景,且景觀分布適當,旅遊可達性好;四是景觀分布的空間層次多,且各具特色,便於多種旅遊線路的組合與分期分區開發;五是多數景區有城鎮做依託。部分景區已有一定的開展基礎,適宜開展多功能、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旅遊活動,增強可游性。近年來,桂林市加大旅遊資源整合和開發力度,大力推出了兩江四湖、樂滿地、印象劉三姐、愚自樂園、龍勝溫泉、銀子岩、秦城水街等各具特色和高品位的旅遊精品。
桂林旅遊資源數量多、景區廣、地域組合好,由市區和靈川縣構成的城市旅遊板塊,以陽朔為中心,荔浦、恭城、平樂組成的南片旅遊板塊和以興安為中心,龍勝、資源、全州、灌陽組成的北片旅遊板塊構成了大桂林旅遊圈,形成了灕江、百里小康生態文明長廊兩條黃金旅遊帶,構築了山水觀光、 休閑度假、商務會展、歷史文化、紅色旅遊、民俗風情、城市旅遊等多元化旅遊產品體系。
憑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獨具特色的城市魅力,桂林市歷屆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旅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年接待入境遊客上百萬人次。桂林市是首批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世界旅遊組織向全球首推的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城市」。是「中國最佳魅力城市」 和「中國最安靜城市」,也是一個最適合人類居住幸福指數很高的城市。
[編輯本段]自然條件
地形條件
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 150 米,典型岩溶地貌。岩溶峰林地貌是桂林重要旅遊資源。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南嶺山系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109°45''-104°40'',北緯24°18''-25°41''。
氣候條件
桂林地處低緯,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夏長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熱基本同季,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8·9 C。8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3 C,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5·6 C。年平均無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平均蒸發量1490~190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79%。全年風向以偏北風為主,平均風速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70小時。平均氣壓為994·9百帕。
土壤條件
桂林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屬紅壤土帶,以紅壤為主。酸鹼度為4·5~6·5。依其成土的母質可分為紅壤土、石灰土、紫色土、沖擊土、水稻土等5個土類,14個亞類,36個土屬,89個品種。河流沖積母質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層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產區。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業生產。
動植物資源
(1)動物資源:桂林市的動物種類繁多,有1593種,隸屬60目295科。陸棲脊椎動物有400多種,其中有雲豹、黃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種,有珍貴的娃娃魚、鰻鱺等。
(2)植物資源:全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種,包括銀杉、銀杏等名貴樹種;自然植被以馬尾松為主,市區以桂花樹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業主產杉木和毛竹,全市森林面積121·56萬公頃,森林儲蓄量3774·42萬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餘萬立方米、毛竹1600多萬根。
礦產資源
桂林礦產資源豐富,礦種主要有赤鐵礦、黃鐵礦、褐鐵礦、鉛、鋅、錫、鎢、鋁、鈮、鉭、錳、滑石、重晶石、螢石、花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種,其中探明有一定儲量的有30多種,在廣西位於全國前列的36種礦產中,桂林佔17種,其中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廣,儲量大,品質優,易開采,前景廣闊。
水利資源
桂林境內河流密布,有灕江、湘江、洛青江、潯江、資江5條江,另有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條,全市多年平均總水量為403·81億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資源豐富
水能理論蘊藏量約270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07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已建成亞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頭電站——全州天湖水電站等一批水電站。
土特產品
桂林有很多名產沙田柚果大形美,肉質清香,馳名中外;夏橙品質優良,色鮮味美,且成熟早,很暢銷;羅漢果乃「醫療保健之良葯,清涼飲料之佳品」,被譽為「東方神果」;白果產量大,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質量居全國之首;月柿色澤金黃,肉甜味香,暢銷澳、港和東南亞地區;荔浦芋個大味香,享譽京城;三花酒、辣椒醬、豆腐乳被譽為「桂林三寶」;桂林米粉配料芳香,味道鮮美,尤以冬季上市的馬肉米粉最受稱贊;此外還有馬蹄、荷花魚、腐竹等名優土特產。
行政區劃
桂林市轄5個市轄區、10個縣、2個自治縣。
5個市轄區
桂林市 面積27797平方千米,人口494萬人(2004年)。
象山區 面積 88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541002。區人民政府駐環城西二路5號。
疊彩區 面積 52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541001。區人民政府駐中山北路147號。
秀峰區 面積 49平方千米,人口11萬。郵政編碼541001。區人民政府駐西鳳路2號。
七星區 面積 74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541004。區人民政府駐驂鸞路26號。
雁山區 面積 288平方千米,人口 7萬。郵政編碼541006。區人民政府駐將軍路南巷8號。
10個縣
陽朔縣 面積1428平方千米,人口31萬。郵政編碼541900。縣人民政府駐陽朔鎮。
臨桂縣 面積2202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541100。縣人民政府駐臨桂鎮。
靈川縣 面積2288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541200。縣人民政府駐靈川鎮。
全州縣 面積4021平方千米,人口77萬。郵政編碼541500。縣人民政府駐全州鎮。
興安縣 面積2345平方千米,人口36萬。郵政編碼541300。縣人民政府駐興安鎮。
永福縣 面積2807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541800。縣人民政府駐永福鎮。
灌陽縣 面積1837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541600。縣人民政府駐灌陽鎮。
資源縣 面積1954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541400。縣人民政府駐資源鎮。
平樂縣 面積1919平方千米,人口43萬。郵政編碼542400。縣人民政府駐平樂鎮。
荔浦縣 面積1759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546600。縣人民政府駐荔城鎮。
自治縣
龍勝各族自治縣 面積2537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5417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龍勝鎮。
恭城瑤族自治縣 面積2149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5425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恭城鎮。
[編輯本段]桂林歷史
桂林歷史悠久。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是母系氏族的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距今約一萬年前 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 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當時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於今天的桂平市西南。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 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 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為桂州。
隋朝 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 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 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 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元 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 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1911年為廣西省會。
1914年(一說1912年) 改名桂林縣。
1940年 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 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 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歷史沿革: 桂林歷史悠久。市區寶積山和甑皮岩洞穴發現多種距今約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兩千多年來,桂林先後成為郡、州、府、縣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設桂林市,曾長期為廣西省府。解放後,桂林為省轄市。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歷史人物: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異水自然地靈人傑,藏龍卧虎。古有趙觀文、曹鄴、蔣冕、呂調陽、石濤、陳宏謀、陳繼昌、王鵬運、況周頤、唐景崧、近有馬君武、李任仁、白鵬飛、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黃現璠、李天佑(以出生年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長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為「文化名城」桂林的驕傲。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湘桂走廊南端,東經109°36′至111°29′、北緯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東北面與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與柳州地區相連,南、東南面與梧州市、賀州市相連,毗鄰廣東省。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65平方公里。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
2. 朔陽市是哪個省的
沒有朔陽市,只有陽朔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陽朔縣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市區南面,東鄰恭城縣、平樂縣,南鄰荔浦縣,西接永福縣、臨桂區,北與靈川縣、雁山區接壤。
縣城距桂林市區65公里,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30.83萬人,轄6鎮3鄉,有漢族、壯族、瑤族、回族等11個民族。陽朔縣擁有灕江景區、《印象·劉三姐》、碧蓮峰山水園、聚龍潭、蝴蝶泉、劉三姐水上公園、鑒山寺等營業景點15處。
陽朔縣的歌舞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陽朔歌舞劇在舞台上演出的有《白毛女》《兄妹開荒》《蚌殼舞》《小二黑結婚》《九件衣》等,《蚌殼舞》曾參加自治區會演。
1958年,桂林地區舉行工交、財貿、農業三個系統文藝大會演,陽朔自編的歌劇《李老漢進城》參加演出。1966年,縣農村文藝宣傳隊移植演出歌劇《紅松店》《王傑之歌》等。1975年,陽朔縣文藝隊創作演出七場歌劇《廖長有》和組歌《韋江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陽朔縣
3. 陽朔屬於桂林哪個區
陽朔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
陽朔,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屬桂林市管轄,縣城距桂林市區65公里,獨特秀美的山水風光得到了「陽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譽(出自吳邁詩《桂林山水》)。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30萬人,轄6鎮3鄉,有漢、壯、瑤、回等11個民族。
4. 陽朔簡介
以風景秀麗著稱的陽朔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區南面,屬桂林市管轄,縣城距桂林市區65公里。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30萬人,轄6鎮3
鄉,有漢、壯、瑤、回等11個民族。 品評中國的山川美景,千古以來,一致的公論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所謂陽朔山水,是指北起興安,南抵陽朔,灕江兩岸綿延一百多公里的山光水色 陽朔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唐詩中一句說得好:城廓並無二里大,人家都在萬山中.」山擁江城,像一朵盛放的蓮花. 陽朔的山案,以多勝,以奇勝,以秀勝.連綿數十里的山峰,如筍拔地,各不相倚,有若星羅棋布,中間穿繞著一條蜿蜓而下的百里沼江,不禁使人興起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的詠嘆. 陽朔的山峰千姿百態,書童山近看像古代的書童,在倚山讀書;畫山布滿各種顏色的石紋,遠望有如色彩繽紛的壁畫;西郎山瀟灑挺拔,無異儒雅的君子.諸山形態畢肖,處處引人游趣.其他勝景還有月亮山,冠岩,碧蓮峰,榕蔭古渡,屏風山等. 北面的興坪古鎮可說是灕江山水的會萃中心.這里山重水曲.古樹蔥龍,在山嵐籠罩下,江面隱約可見捕魚竹筏,飄然往來.如此美景,難怪人說:「陽朔山水在興坪.」 這里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境內有山峰兩萬多座,大小河流16條,灕江流經陽朔境內69千米是灕江風景最佳處。這里有傳說的壯族歌仙劉三姐拋綉球定情的千年古榕,有國內外遊客嘆為觀止的月洞奇觀,有被譽為「小灕江」之稱的過龍河,此外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如:縣城碧蓮峰下的摩崖石刻以及縣城中古樸的街道和建築等。 整個陽朔恰似一座魂麗多彩的大公園, 全縣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都十分豐富, 有各種奇特的山峰兩萬多座, 蜿蜒於萬山叢中的大小河流16條, 其中舉世聞名的灕江流經陽朔境內69公里, 是灕江風景的黃金地段; 有世界奇觀的蓮花岩,洞內有恰似108朵婷婷玉立的岩溶雲盆; 有傳說中壯族歌仙劉三姐拋綉球定情的千年古榕; 有國內外遊客嘆為觀止的月洞奇觀, 以及被譽為「小灕江」之稱的遇龍河。此外還有許多名勝古跡、人文景觀, 諸如縣城碧蓮峰下古道石刻摩崖及縣城古樸的街道、建築等構成了陽朔獨特的風光、風貌、風俗和風物, 成為馳名中國外的風景旅遊勝地。 縣內主要景點有: 漁村 、 遇龍河 、 月亮山 、 大榕樹 、 世外桃源、 西街 等。 「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高度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在世界上所佔有的重要位置。屬地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境內有奇特的山峰2萬多座,大小河流16條,自然景點110多處,總稱:「山青、水秀、峰奇、洞巧」,為天下四絕。其中灕江流經陽朔縣境56公里,兩岸奇峰林立、岸邊翠竹叢叢,奇峰和翠竹倒影在澄碧江面上,形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長卷。更有田園風光如詩如畫、豐富的文化遺產、古建築、古橋梁、名人紀念地、摩崖石刻點綴於山水之間,為山光水色又添神奇色彩。陽朔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譽為「中國旅遊名縣」。自1978年對外開放以來,陽朔共接待中外遊客1800萬人次,其中外賓500多萬人次,共有150多位外國元首到過陽朔,1998年7月,美國總統柯林頓游覽灕江到達陽朔,並在中途訪問了漁村,考察了漁村的古建築。「九五」期間,陽朔確立了「旅遊立縣」的發展戰略。 陽朔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區,熱量豐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9度,日照146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無霜期302天。 陽朔縣 資源豐富,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年產量為13萬噸。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為陽朔四大特產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聞名海內外,1997年總產量達1.6萬噸,1995年在中國農業博覽會上榮獲同類產品最高獎棗銀獎;1998年獲全國柚類評比「金杯獎」1996年被農業部確定為「中國沙田柚之鄉」。縣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鉛鋅、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礦種。陽朔人心靈手巧,近幾年來,開發製作出大量的旅遊工藝品,如書畫、畫扇、大理石、滑石工藝品,還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裝、仿古陶器、綉球等工藝精品,暢銷國內外旅遊市場。 陽朔縣 城距桂林市僅64公里,有二級公路相連,南至柳州、南寧、北海,東南可達梧州、廣州;水路上至桂林,下達平樂、梧州、廣州,可常年通航;鐵路可依託桂林通往全國各地;民航可依託桂林兩江國際機場與國內、國際大中城市相通。陽朔人民勤勞善良,經過多年的努力,建成縣內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有90%的鄉鎮修通了柏油路;程式控制電話裝機達萬門,將實了現村村通電話的目標;電力線路已並入廣西大電網,電力供應充足。如果斷電,還有各個街道的發電機運作所以無須擔心。 陽朔的街道很多,尤其是小巷子。陽朔的街道有:神山路(北門厄),城中路,城北路,城西路,西街,東街,疊翠路,蟠桃路,濱江路,芙蓉路,府前路,抗戰路(丁厄),石馬路(石馬圓盤),武警路,鳳明路一隊,二隊(鳳明村),寶泉路,大村門開發區,龍岳路,荊風路,觀蓮路,東嶺開發區,
5. 廣西省桂林市有哪些縣
廣西省桂林市有12個縣:全州縣、興安縣、資源縣、靈川縣、灌陽縣、臨桂縣、荔浦縣、平樂縣、恭城縣、龍勝縣、陽朔縣、永福縣。
6. 想知道: 桂林市 有多少縣份 比如陽朔縣、永福縣等等
一共12個哦:
陽朔縣面積1428平方千米,人口30萬。郵政編碼541900。縣人民政府駐陽朔鎮。
臨桂縣面積2202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541100。縣人民政府駐臨桂鎮。
靈川縣面積2288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541200。縣人民政府駐靈川鎮。
全州縣面積4021平方千米,人口77萬。郵政編碼541500。縣人民政府駐全州鎮。
興安縣面積2345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541300。縣人民政府駐興安鎮。
永福縣面積2807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541800。縣人民政府駐永福鎮。
灌陽縣面積1837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541600。縣人民政府駐灌陽鎮。
資源縣面積1954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541400。縣人民政府駐資源鎮。
平樂縣面積1919平方千米,人口43萬。郵政編碼542400。縣人民政府駐平樂鎮。
荔浦縣面積1759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546600。縣人民政府駐荔城鎮。
龍勝各族自治縣面積2537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5417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龍勝鎮。
恭城瑤族自治縣面積2149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5425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恭城鎮。
7. 陽朔有多少人口
陽朔,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屬桂林市管轄,縣城距桂林市區65公里,獨特秀美的山水風光得到了「陽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譽(出自吳邁詩《桂林山水》)。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30萬人,轄6鎮3鄉,有漢、壯、瑤、回等11個民族。 2014中國最美麗縣名單中, 陽朔以秀領天下美居第一,也有陽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譽。電影《 劉三姐》的播出更使拍攝地陽朔一夜成名,聞名海外,僅那棵著名的大榕樹每年就為當地創造800萬的收益。
8. 陽朔縣有多少人口 興平風景美不美
50萬人。灕江山清水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覽區。桂林至陽朔段的灕江,沿途峰巒挺秀,碧水如鏡,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兩岸景色迭出,如百里錦綉畫廊。有象鼻山、穿山、斗雞山、凈瓶山、磨盤山、冠岩、秀山、仙人推磨、畫山、黃布倒影、螺螄山、碧蓮峰、書童山等勝境。江中倒影連綿,水、山、岸相映成輝,融為一體,讓人浮想聯翩。
灕江的奇在它的山光水色之變中,一天中早上和中午不同,陰天和晴天不同,千變萬化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畫山」峭壁面江而立,峭壁上彷彿千軍萬馬奔騰。「興坪」古鎮青山綠水景色如畫,鎮前的深潭清澈不見底,鎮後的山上有古榕濃蔭如蓋。灕江及其支流,在石山峰林中,秀麗無比。
9. 陽朔的著名景點有哪些啊
陽朔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市區南面,東鄰恭城縣、平樂縣,南鄰荔浦縣,西接永福縣、臨桂區,北與靈川縣、雁山區接壤。縣城距桂林市區65公里,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30.83萬人,轄6鎮3鄉,有漢族、壯族、瑤族、回族等11個民族。[1]
2015年末,陽朔縣地區生產總值108.20億元,財政收入5.93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4.47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61億元,接待遊客1304.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00.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7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10元。[2]
陽朔縣擁有灕江景區、《印象·劉三姐》、碧蓮峰山水園、聚龍潭、蝴蝶泉、劉三姐水上公園、鑒山寺等營業景點15處。2018年11月,榮登「2018中國幸福百縣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