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人口有多少
1. 西安雁塔經濟發展如何人口有多少
雁塔區地處西安城南,總面積152平方公里,轄10個街道辦事處(其中魚化寨、丈八2個街道辦事處於2018年9月託管至高新區),自管142個社區、45個行政村,戶籍人口129.9萬人,實有人口194.6萬人。雁塔區連續十一年榮獲陝西省城區經濟社會發展「五強區」第一名,在《2019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研究》中綜合排位第30位,在「2020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百佳縣市」榜單中排名第3位。作為全市主城區之一,雁塔具有獨特的區情特點和發展優勢。
2. 雁塔區各街道劃分雁塔區下轄幾個街道辦
雁塔區各街道劃分雁塔區轄8個街道:小寨路街道、大雁塔街道、長延堡街道、電子城街道、等駕坡街道、魚化寨街道、丈八溝街道、曲江街道.,85個社區,120個行政村,區內有大雁塔、青龍寺、漢宣帝杜陵、曲江池遺址、陝西歷史博物館等名勝古跡、著名旅遊景點,有陝西廣播電視塔、陝西廣播電視中心、陝西跳水館、西安國際展覽中心等眾多大型體育文化設施,有陝西師大,西安電子科大,長安大學等普通高等院校22所,西安歐亞學院等千人以上民辦高校12所,省以上科研院所55家,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8萬人,區內西有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有曲江新區和_灞生態區,形成了一區多制的獨特格局,是全國著名的科教文化旅遊大區.
西安雁塔區錦業一路附5號就是屬於雁塔區丈八街道.西安雁塔區錦業一路附5號就是屬於雁塔區丈八街道.
街道辦事處屬於一級政府,可以到民心網、他的上一級政府投訴.另外看要投訴他什麼問題,根據問題所涉及的范圍,再向街道上級主管部門投訴,也可以去他上級的信訪.
西安市雁塔區電子城街道辦事處翟家堡村
東、西有各自的三環路,南、北就是西安繞城高速輔道.1、西安市一環就是圍繞西安城牆的環城路.2、西安市二環路全長34.04公里,由東二環路、南二環路、西二環路和北二環路組成,其中:東二環路起始於辛家廟立交橋,終止於沙坡立交橋,全長7.6公里;南二環路起始於沙坡立交橋,終止於豐登南路,全長10.79公里;西二環路起始於豐西安三環路由主線和三條連接線組成.3、西安市東三環在灞橋,南三環快到長安縣,西三環到三橋,北三環到鳳城十路.
雁塔區轄8個街道:小寨路街道、大雁塔街道、長延堡街道、電子城街道、等駕坡街道、魚化寨街道、丈八溝街道、曲江街道.,85個社區,120個行政村,區內有大雁塔、青龍寺、漢宣帝杜陵、曲江池遺址、陝西歷史博物館等名勝古跡、著名旅遊景點,有陝西廣播電視塔、陝西廣播電視中心、陝西跳水館、西安國際展覽中心等眾多大型體育文化設施,有陝西師大,西安電子科大,長安大學等普通高等院校22所,西安歐亞學院等千人以上民辦高校12所,省以上科研院所55家,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8萬人,區內西有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有曲江新區和_灞生態區,形成了一區多制的獨特格局,是全國著名的科教文化旅遊大區.
雁塔區下轄幾個街道辦
雁塔區轄8個街道:小寨路街道、大雁塔街道、長延堡街道、電子城街道、等駕坡街道、魚化寨街道、丈八溝街道、曲江街道.,85個社區,120個行政村,區內有大雁塔、青龍寺、漢宣帝杜陵、曲江池遺址、陝西歷史博物館等名勝古跡、著名旅遊景點,有陝西廣播電視塔、陝西廣播電視中心、陝西跳水館、西安國際展覽中心等眾多大型體育文化設施,有陝西師大,西安電子科大,長安大學等普通高等院校22所,西安歐亞學院等千人以上民辦高校12所,省以上科研院所55家,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8萬人,區內西有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有曲江新區和_灞生態區,形成了一區多制的獨特格局,是全國著名的科教文化旅遊大區.
西安雁塔區錦業一路附5號就是屬於雁塔區丈八街道.西安雁塔區錦業一路附5號就是屬於雁塔區丈八街道.
不設區的地級市俗稱「直筒子」市,目前我國共有四個不設區的地級市.(這是由國. 1983年撤縣設市,1988年升格為廣東省轄地級市. 下轄6個街道(石岐、東區、西.
西安雁塔區街道辦劃分
經二路街道
街道辦事處屬於一級政府,可以到民心網、他的上一級政府投訴.另外看要投訴他什麼問題,根據問題所涉及的范圍,再向街道上級主管部門投訴,也可以去他上級的信訪.
東、西有各自的三環路,南、北就是西安繞城高速輔道.1、西安市一環就是圍繞西安城牆的環城路.2、西安市二環路全長34.04公里,由東二環路、南二環路、西二環路和北二環路組成,其中:東二環路起始於辛家廟立交橋,終止於沙坡立交橋,全長7.6公里;南二環路起始於沙坡立交橋,終止於豐登南路,全長10.79公里;西二環路起始於豐西安三環路由主線和三條連接線組成.3、西安市東三環在灞橋,南三環快到長安縣,西三環到三橋,北三環到鳳城十路.
雁塔區各街道管轄范圍圖
屬於西安市雁塔區范圍 太白南路屬於電子城街道,電子城街道屬於雁塔區管轄范圍. 雁塔區是西安市中心城區內最大的核心區,全省的政治中心,地處陝西省西安市南城板塊,轄區內有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曲江新區兩大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全區總面積152平方公里,轄8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123.11萬(2017),因轄區內擁有聞名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大雁塔而得名.
西安市:未央區、長安區、_邑區.咸陽市:秦都區、渭城區、涇陽縣、興平市.. 區域范圍涉及西安、咸陽兩市所轄7縣(區)23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規劃控制面積882.
街道辦事處屬於一級政府,可以到民心網、他的上一級政府投訴.另外看要投訴他什麼問題,根據問題所涉及的范圍,再向街道上級主管部門投訴,也可以去他上級的信訪.
3. 雁塔區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120萬。雁塔區是西安市的主城區,地處西安城南,總面積1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萬,全域總人口204萬。
戶別人口:全區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76089戶,集體戶48703戶,家庭戶人口為1011859人,集體戶人口為19017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13人。
注意事項:
全區常住人口為管理區域數據,按照西安市統計局《西安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公布數據為依據,不包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航天產業基地,是普查登記的2020年11月1日零時的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雁塔區
4. 西安常住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西安常住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1295.29萬人。
西安人口總量達1295.29萬人,比2010年增加448.51萬人,增長52.97%,佔全省人口比重32.77%。
主要變化:
一是人口數量平穩增長。
二是人口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
三是性別結構得到改善。
四是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
五是勞動年齡人口素質顯著提升。
六是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
七是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西安各區縣人口排行
雁塔區(138.53萬人)
長安區(106.42萬人)
未央區(82.73萬人)
蓮湖區(78.33萬人)
灞橋區(70.39萬人)
臨潼區(70.04萬人)
碑林區(68.77萬人)
周至縣(59.29萬人)
鄠邑區(56.46萬人)
新城區(53.73萬人)
高陵區(36.71萬人)
閻良區(30.45萬人)
5. 西安市市區全部人口,各區域人口數量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省會,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繞長安。全市下轄10區3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住人口862.75萬,其中城鎮人口626.44萬。「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擁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
新城區 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64萬。位於市中心東北,跨越城牆內外,因境內清朝滿城(又稱新城)得名,西安市三個老城區之一,五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碑林區 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83萬。位於市中心南部,跨越城牆內外,因境內西安碑林得名,西安市三個老城區之一,五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蓮湖區 面積38平方千米,人口64萬。位於市中心西北,跨越城牆內外,因境內蓮湖公園得名,西安市三個老城區之一,五個城市核心區之一;有8萬回民在城牆內西南部聚居;
雁塔區 面積152平方千米,人口112萬。位於市區南部,因境內大雁塔得名,是西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安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會展中心所在地,區內高校林立、科技領先、人文薈萃、工商業發達,西安市五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未央區 面積262平方千米,人口61萬。位於市區西北部,因境內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得名,是西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漢長安城遺址,西安滻灞生態區,歐亞經濟論壇所在地;五個城市核心區之一。西安新行政中心設立於此,為未來西安城市新中心。
灞橋區 面積322平方千米,人口55萬。位於市區東部,因境內古灞橋遺址得名,西安滻灞生態區、西安國際港務區所在地;是中國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
長安區 面積1583平方千米,人口103萬。位於市區南部和西部,長安區北有西部大學城、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等,西部有周豐鎬城遺址、昆明池遺址,南依秦嶺有秦嶺野生動物保護區、翠華山世界地質公園等。2002年撤銷長安縣,設置長安區,區域經濟迅速發展。人民政府駐韋曲街辦。
閻良區 面積240平方千米,人口25萬。位於市區以東北,距市中心60公里,因成語「閭閻良善」得名,是亞洲最大的航空城,境內有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
臨潼區 面積898平方千米,人口67萬。位於市區以東,因境內臨河、潼河而得名,境內有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華清池、驪山、西安事變舊址等;
藍田縣 面積1976平方千米,人口63萬。人民政府駐藍關街道。
周至縣 面積2956平方千米,人口56萬。人民政府駐二曲街道。
戶縣 面積1213平方千米,人口56萬。人民政府駐甘亭鎮街道。
高陵區 面積294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民政府駐鹿苑街道。2015年8月撤銷高陵縣,設置高陵區。
6. 雁塔區是西安市中心嗎
雁塔區主要佔據了西安南部的地域,核心就是雁塔廣場。大雁塔那。坐車到鍾樓不堵車也就20多分鍾到30分鍾。
雁塔區地處西安市南城板塊,東隔滻河與灞橋區相望;南部和西部鄰接長安區;北以二環路為界,分別連通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和未央區。
全區總面積152平方公里,人口112.27萬,轄8個街道辦事處,89個城市社區,119個行政村,因轄區內擁有聞名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大雁塔而得名。
雁塔區特點
雁塔區歷史文化積淀厚重而深遠,古今文化交相輝映,是西安市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旅遊區域。
世界級文化遺存的大雁塔,氣勢赫赫的漢宣帝陵,渾厚大氣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唐風濃郁、華彩紛溢的大唐芙蓉園和大雁塔北廣場,中日文化交流聖地青龍寺,佛教密宗發源地大興善寺都向世人展示了人文雁塔的風采。
雁塔區科技教育資源豐富。轄區內有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政法學院等22所普通高等院校,西安歐亞學院等千人以上民辦高校12所,省以上科研院所55家,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8萬人。
區內西有國家級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有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形成一區多制的獨特格局,使雁塔區成為全市的技術、人才、資金、信息高地和投資置業的首選之地。
7. 雁塔區范圍是什麼
行政區劃:
雁塔區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
小寨路街道、大雁塔街道、長延堡街道、電子城街道、等駕坡街道、魚化寨街道、丈八溝街道、曲江街道、杜城街道和漳滸寨街道。
區內包括曲江新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北以南二環路與碑林區相接,以建工路與新城區相接,以昆明路與蓮湖區、未央區相接;東以滻河與灞橋區相接;西以灃惠渠與長安區相接;南以杜陵路與長安區相接。
總面積15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雁塔區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區政府駐地西安市小寨東路168號。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雁塔區常住人口為1202038人。
旅遊區
雁塔區所轄曲江新區是雁塔區的旅遊區,區內有大唐芙蓉園、曲江海洋世界、大唐不夜城等景點。
雁塔區著名景點有大雁塔及其北廣場、大興善寺、青龍寺、秦二世胡亥墓、漢宣帝陵、寒窯、西安植物園、陝西歷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等,是西安的重要旅遊區。
雁塔區的酒店有陝西賓館等。
8. 西安市雁塔區有多少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雁塔區常住人口為1202038人。
全區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76089戶,集體戶48703戶,家庭戶人口為1011859人,集體戶人口為19017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13人。
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612415人,佔50.95%;女性人口為589623人,佔49.0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3.87。
自然資源:
雁塔區轄境水稻土面積0.21平方公里,占雁塔區土壤面積的0.2%。潮土面積7.06平方公里,占雁塔區土壤面積的6.2%。
雁塔區境內的滻河均流量1.75億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632.5立方米/秒。轄境地下水平原地區豐富,原坡地區貧乏,平原地區補給模數為原坡地區的4倍。平原地區每平方公里補給模數為40.49萬立方米,原坡地區每平方公里補給模數僅為9.22萬立方米。
9. 西安大雁塔是誰建的,有什麼歷史意義
隋代無漏寺,至唐高祖武德年間已近毀滅,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時為太子李治以其母文德皇後恩典重建無漏寺,更名為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因皇家認真的雪修造,規模宏大,佔地近四百畝,院落十餘,涵蓋大殿、大佛殿、翻經院、元果院等,房間數量近兩千,可謂震撼人心——大慈恩寺因此一舉成為長安城內最著名的佛寺。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西行歸來,自天竺取回大量佛舍利,八尊佛像,佛經凡657部。歸來後,玄奘法師先後在弘福寺、慈恩寺、玉華寺等地翻譯佛經74部,達1335卷。大慈恩寺落成後,玄奘成為主持,為求安放舍利,防止經卷散失、火災等,「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玄奘准備在慈恩寺建造一座古塔。因玄奘立意建造的佛塔工程浩大,唐高宗詔令朝廷進行建造佛塔事宜。《大慈恩寺志》對這段過往進行詳細的交待,「初,建塔奠基之日,玄奘法師曾自述誠願,……願千佛同觀,氛氳聖跡,與二儀齊固。」大雁塔由是建成。
玄奘法師主持修造的大雁塔,沒有按照當時中國的佛塔形式建造,而是依照印度窣堵婆形制進行修砌。大雁塔不能攀登,第一層,都保存相當數量的佛舍利和經書,使用材料為磚面土心,管中窺豹,玄奘恢復佛塔地位之心可見一斑。
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載,摩伽陀國因陀羅勢羅數河山裡有雁塔,有大雁前赴後繼地開悟——大雁塔之名大概來源於此。將此塔命名為「大雁塔」,也體現了玄奘追索印度佛教正宗的願望。不過,玄奘所求終於還是倒了下來,此後,佛塔崇拜一去不返,而昔日修造的大雁塔,由於建材為磚面土心,經五十餘年風吹雨淋,亦逐漸毀壞。
長安年間(公元701年-公元704年),大雁塔在原址上重建,以青磚為建材,並將五層改為七層,恢復了樓閣塔的形制,高達六十四米。重建的大雁塔,雄渾厚重,又有深厚的佛學文化涵養,較前人所建更合符遊客之心,後來竟逐漸被開發出了「雁塔題名」的俗世游覽「項目」,這又為它積累了深厚的文人、士大夫的文學底蘊。
重建起來的大雁塔,在穩固性能上,遠較磚面土心的「玄奘造」要強,自唐到明,「大慈恩寺奄然於世,度過了『住劫』中最艱難、最寂寞的時光」,雖大慈恩寺屢次遭遇兵禍損毀,但大雁塔卻屹立不倒。
以青磚為建材的大雁塔,雖然不懼人禍,卻是抗不住天災,至明代西安大地震時,不但塔身被震裂,就連塔頂也掉了下來。明朝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604年),明人對大雁塔進行了「維護」,在外表上加了層兩尺厚的「塔殼」,此後,雖風流人物過盡,而獨大雁塔屹立不倒。大慈恩寺又經數次損毀,到新中國成立後,多次對該寺廟進行整修,到如今,已經形成規模浩大的大雁塔曲江風景區。
大雁塔,西安1300多年的地標性建築。代表了這個城市的 歷史 文化高度。它原是為玄奘法師而建,用於收藏從印度帶回的梵文經卷、佛像和舍利。
大雁塔始建於唐帝國最興盛的時期。唐永徽三年(652年),高宗李治24歲,初登帝位、意氣風發。這一年,吐谷渾、新羅、高麗、百濟遣使入貢;全國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300萬戶增加到了380萬戶;入宮剛一年多的武則天生下長子李弘。
玄奘法師回國從事經書翻譯工作已經7年。為了能妥善保管好歷盡千辛萬苦帶回的經像舍利,他上書皇帝,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仿火難」為由,懇請在大慈恩寺端門之陽造一座石塔,並附上了圖表。在玄奘最初的設計方案中,「浮屠量高三十丈。擬以顯大國之崇基為釋迦之故跡。」可見,玄奘想建的是一座完全印度樣式的巨型石塔。
高宗否決了這個方案,他認為「所營功大,恐難卒成」。最後,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中心是土,磚砌表面的塔,「仿西域窣堵坡制度」(窣,音同蘇),共五層,高一百九十尺。工程耗時兩年,玄奘甚至「親負箕畚,擔運磚石」。可惜這座塔由於是磚表土心,質量不好,四十多年就逐漸坍塌了。
長安年間(701—704年),武則天重修大雁塔,全部改用磚石砌築,「依東夏剎表舊式」,共七層,高三百尺,現存大雁塔即是此次修建。無論是一百九十尺還是三百尺,從高度(通高64.5米)上看,大雁塔都堪稱唐代的摩天大樓。
另外,從唐中宗神龍年間(705—707年)開始,凡新科進士及第後,必到慈恩寺塔下舉行轟動京城的題名活動。天下學子無不以「雁塔題名」為夢想和榮耀。據史料分析,僅在唐代的8000餘名進士中,約有五、六千名曾題名大雁塔。
大雁塔在西安市南四公里處的慈恩寺西院,建於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唐玄奘取經回國後,從弘福寺移到這座寺里專譯佛經,創立 法相宗,並倡議修建大雁塔,貯藏從印度帶回的經像。建塔時,他親自擔筐運送磚石。塔基仿照印度韃櫬[chèn襯]國佛塔的樣式,作塔五層,最下一層作雁形。塔的最上層原來有太宗所作"大唐三藏聖教序"碑,褚遂良書寫,稱「雁塔聖教」,是書法中的精品,現嵌在塔下南門洞兩側壁間。
慈恩寺早於大雁塔,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為紀念亡母文德皇後以報答養育之恩而修建"慈恩寺"。當時,共有十三處院落,房屋達一千九百八十七間,並請赴印度取經回國的高僧玄奘主持寺務,著名的畫家 閻立本、吳道子都在此繪制過壁畫,可見規模之宏大。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寺內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從印度帶回來的經籍。現在的塔名是據"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載:摩揭陀國有一僧寺,一日有一隻大雁離群落羽,摔死在地上。僧眾認為這只大雁是菩薩的化身,決定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又名雁塔,也稱大雁塔。 大雁塔初建時為磚表土心五層方塔,後改造為七層方形樓閣式,唐大歷年間再改為十層,到明代,又以磚面加砌唐塔之外。現塔身通高64米,每層為仿木結構,底層門楣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塔底層南門內的磚龕里,嵌有兩通石碑:"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大唐三藏聖教序記",均為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標志性建築,也是聞名中外的勝跡。
大雁塔 的得名有多種說法。
大雁塔的修建,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教的建築形式隨著佛教傳播而傳入中國的結果。也是唐 長安城保留至今的標志之一。
作為一個西安人,我很樂意回答跟西安有關的話題。 大雁塔坐落在西安南郊,位於陝西 歷史 博物館斜對面,是我們西安最為著名的文化符號之一。
唐代是佛教在中國迅猛發展的時代,上到皇室貴族,下到平頭百姓,信仰佛教的人數特別多,因此,全國各地流行建造寺院和佛塔,以滿足信徒的精神需求。
大雁塔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建造的。 竣工於唐高宗永徽3年,即公元652年,總共7層,實質為9層,有兩層已經陷入地下。塔高64.5米,距今已有1366年,目前是中國最具有人文 歷史 的佛塔。經過這1000多年的風吹日曬,如今的大雁塔已經明顯朝西邊傾斜,站在大雁塔廣場上,完全能看到這個景象。
如果說得再具體一點,大雁塔是唐高宗李治為了獎賞大唐高僧玄奘的功德無量而建的。
唐玄奘從貞觀元年627年開始,一路跋山涉水,向西行程數萬里,訪問了西方100多個佛教國家,耗費17年光陰,於644年給唐朝帶回了近千件佛經和佛像,以及其它跟佛教有關的寶貝。
唐僧回來後,唐太宗非常感動,准備大興土木,建一個聖地存放這些寶貝,同時,也准備 給唐僧打造一個清靜的工作場所,能讓他安心把帶回來的梵文佛經翻譯完。 到唐高宗手裡,這座寶塔終於建造好。
大雁塔跟慈恩寺的關系,就如同兒子與母親的關系。先是有了慈恩寺,之後,才在慈恩寺裡面建造了大雁塔。
慈恩寺建造於648年,是皇太子李治為了緬懷慈母文德皇後,經唐太宗李世民批准後,而建造祈福場所。在後來,李治當上皇帝後,正好有建造佛塔存放經書的需要,就順理成章,在慈恩寺里邊建造了這座7層高的大雁塔。
大雁塔的 歷史 意義,我覺得主要有兩點。
一是見證了佛教文化在唐朝的高度繁榮,是現代人研究唐朝風俗文化,人文思想,宗教信仰的重要物證,同時,對研究唐代的建築藝術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印證了古代中國和印度這兩大文明古國擁有頻繁的文化交流活動,從側面也證明了唐代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包容開放,對其它國家的優秀文化從來都是兼收並蓄,從而讓自身強大起來。
大雁塔是西安的標志建築,是這座城市的logo!
大雁塔是唐僧建的,即玄奘法師。為什麼建?為了存放從西天取經帶回來的「經」。
根據記載,那些經並非紙質書,很多是寫在貝多羅樹葉梵文經,需要乾燥的保存環境。而塔在佛教中又是很神聖的建築。於是玄奘給唐高宗打報告,申請修一座高大的石塔。
高宗李治看了看設計圖和工程預算,再看看財政收入,覺得工程太大了。於是建議改為磚塔,避免工程大,法師過於勞累。玄奘也只好愉快的答應了,並親自組織設計施工。玄奘當時是大唐佛教協會主席。
據說最初修了五層,外面是磚,裡面是三合土,再掏出空間,並沒有登塔的樓梯之類。外形仿造天竺的佛陀伽耶塔。長安城規劃委員會主任李治看過之後,覺得與城市整體風格不協調,就組織相關部門進行了整改,並加到九層。女皇武則天更是熱衷於創新,再次改造,一說為十層,一說為七層。具體信息也沒有辦法准確考證。
到了晚唐,唐武宗在全國推行滅佛運動,大量拆毀寺院佛塔。一些小將們躍躍欲試對這個地標下手。但因為大雁塔及大慈恩寺的特殊地位,與皇家祖宗的淵源,倖免被毀。
過了很多年,大慈恩寺早已不存。明代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修繕了大雁塔,用半米多厚的磚把唐代塔給包了起來,即今天的所見。
大雁塔的地理位置,並非當初的大慈恩寺,而是塔院。大慈恩寺是高宗李治當太子時,為紀念生母長孫皇後而修,並聘請取經回來的玄奘為第一任住持。且將大慈恩寺作為長安的經書翻譯工作基地。現在塔下慈恩寺,是明清修復的,所存建築鍾鼓樓為清代,其他都是近年重建的。唐代大慈恩寺的位置建立了遺址公園,以作紀念!
謝邀!回答:著名於世的大雁塔位於陝西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大雁塔是唐朝永徽三年(652)年,唐玄奘為了儲藏其在印度取回的經書佛像等物而建造的,其塔最初為五層,以後又加至九層,是經過玄獎申請,唐太宗批准,經精心設計的一座別有風味的以磚為主料的雄偉建築,唐太宗李世民和其子李治親筆書寫了篆字碑文,其氣魄和壯觀吸引了國內外的遊客和愛好者的關注,大雁塔是我國的名勝古跡,其塔雄偉壯觀,別有風味,一直是國內外遊客欣嘗的勝地,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輝煌創舉,為我中華的強盛和偉大爭得了名譽,是祖國和人民的驕傲!證實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和無窮的智慧!
一'
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各慈恩寺塔.|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一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澤場.創立佛軟宗派.....
唐玄奘!
「大雁塔在西安市南四公里處的慈恩寺西院,建於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唐玄奘取經回國後,從弘福寺移到這座寺里專譯佛經,創立法相宗,並倡議修建大雁塔,貯藏從印度帶回的經像。建塔時,他親自擔筐運送磚石。塔基仿照印度韃櫬[chèn襯]國佛塔的樣式,作塔五層,最下一層作雁形。塔的最上層原來有太宗所作《大唐三藏聖教序》碑,褚遂良書寫,稱「雁塔聖教」,是書法中的精品,現嵌在塔下南門洞兩側壁間。」
相傳很久以前,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的一個寺院內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凈食(即雁、鹿、犢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群雁。有位和尚見到群雁,信口說:「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隻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眾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於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並取名雁塔。 唐朝高僧玄奘於公元629年至645年間,在印度游學時,瞻仰了這座雁塔。回國後,在慈恩寺譯經期間,為存放從印度帶回的經書佛像,於公元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磚塔,這座塔就叫雁塔。名稱延續至今未變。大雁塔以「唐僧(玄奘)取經」故事馳名。 大雁塔前的大慈恩寺提到慈恩寺、大雁塔,自然會想起唐代高僧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模。他是這里的第一任住持方丈。這位傳奇人物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玄奘,河南偃師人,是 歷史 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家,玄奘於公元628年自長安西行,歷經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得到戒賢法師的精心指導,公元645年回國,朝廷在慈恩寺舉行了空前盛大的儀式。玄奘帶回佛經657部,先後在弘福寺、慈恩寺、玉華寺等處翻譯佛經74部,共計1335卷,在中國佛教四大譯家中譯書最多,譯文最精。玄奘還應唐太宗的囑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筆錄,將他17年旅途中經歷的110個城邑和傳聞的28個地區和國家的 歷史 、山川交通、民俗風情、物產氣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記》12卷,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自唐代以來,他不畏艱難,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廣為流傳。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在此基礎上寫成了中國古代四大小說之一《西遊記》。
大長安城有六處高地,高地除了宮殿,就建塔寺。青龍寺就是高地,古稱樂游原。有詩:向晚意不適,驅車向古原。大雁塔所在慈恩寺也是高地。大雁塔其實是為了玄奘法師翻譯,收藏佛經而建。現在西安市地標!
10. 雁塔區郵編
雁塔區郵政編碼710000。未央區、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灞橋區、 雁塔區的郵政編碼是710000,臨潼區的郵政編碼是710600,長安區的郵政編碼是710100,高陵區的郵政編碼是710200,鄠邑區的郵政編碼是710300。
西安市雁塔區位置
雁塔區地處西安市南城板塊,東隔滻河與灞橋區相望,南部和西部鄰接長安區,北以二環路為界,分別連通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和未央區。
全區總面積152平方公里,人口112點27萬,轄8個街道辦事處,89個城市社區,119個行政村,因轄區內擁有聞名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大雁塔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