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廖姓人口多少
① 廖這個姓名多不多
很多的!廖姓是中華民族常見姓氏之一,中國姓氏(百家姓)排行第66位的大姓,廖姓也是台灣地區第十八大姓,就是俗稱的清廖。廖姓人口約有490萬左右,約佔全中華漢族人口的0.37%。
② 廖氏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當代廖姓的人口近420萬,排在全國第六十一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3%。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廖姓人口由23萬激增到420萬,增長了18倍之多,廖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廖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V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湖南、四川四省,大約占廖姓總人口的56%。其次在廣西、台灣、福建、河南,這四省的廖姓又佔了25%。廣東居住了廖姓總人口的16%,為廖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粵桂湘、四川、閩台三個廖姓聚居中心。在600年期間,廖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流動方向由東南部向西部、西南部遷移,同時向華中回遷。廖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粵桂、湘贛、閩台、安徽西南、湖北東南、貴州東部、雲南大部,廖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9%以上,其中中心地區的頻率在1·9%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5.3%,居住了大約66%的廖姓人群。在海南、貴州西部、雲南東北和西北、湖北西部、川渝、陝甘南段、青海東南、河南東南、皖蘇大部、浙江,廖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3%一0.69%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6%,居住了大約26%的廖姓人群。
③ 如何向別人介紹「廖」這個姓
摘要 廖姓,中華姓氏,發源地是古廖國都城(今河南南陽市唐河縣),得姓始祖為古廖國第一任國君廖叔安,乃五帝之一顓頊的後裔。原居帝丘(即今河南濮陽市),為楚國先祖。夏朝時被封於飂(廖字)國,故稱飂(廖)叔安。春秋時,廖國被楚國所滅,後人以國為氏。廖姓在宋朝百家姓排第342位。根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群體遺傳和人口分布》,廖姓總人口約420萬,約占漢族人口的0.33%。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西、湖南、四川等四省,這四省廖姓大約占廖姓總人口的56%。廣西、台灣、福建、河南等四省的廖姓又佔了25%。廣東居住了廖姓總人口的16%,為廖姓第一大省。
④ 廖姓的輩分排序是怎麼的
廖姓字輩
1、四川省宣漢縣土黃鎮廖氏字輩:
剛嗣理榮訊,中光鑒淇林,點城萬天夢,孫泰海詢琮,
年二孝日時,五尚仲侗添,思貴永大琇,正文希元顯,
可紹先人志,宜謀百代光,家聲期振作,德澤自延長,
如樹能培植,蓬勃竟發揚,千秋鍾毓秀,才華出棟梁。
2、廣東連州市城西上河村廖氏所取用的清朝咸豐年間重修宗祠碑記上所刻的班輩詞句即為:
國家興隆,定有賢良,纘承基緒,
世代修積,乃生才俊,光耀門庭。
廖姓人口
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江西、粵湘閩大部、皖鄂南端交匯地區、四川東南、雲南南端,每平方公里的廖姓人口達到1.5人以上,贛閩粵交匯地區,密度達到4.5人以上。廖姓分布密度示意圖表明:
密度最高的(1.5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僅僅占國土面積的7.7%,廖姓人口大約164萬;0.75—1.5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15.6%,廖姓人口大約159.6萬;不足0.75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76.7%,廖姓人口大約84.4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廖姓
⑤ 廖在百家姓中排第幾位
廖在百家姓中排第342位。
廖姓在宋朝百家姓排第342位。得姓始祖為古廖國第一任國君廖叔安,乃五帝之一顓頊的後裔。原居帝丘,為楚國先祖。夏朝時被封於飂(廖字)國,故稱飂(廖)叔安。春秋時,廖國被楚國所滅,後人以國為氏。
廖姓的遷徙分布:
宋代,廖姓已是福建大姓,名士輩出。元代以前廖惠一支遷徙情況,《興廖氏族譜》所述較為明晰:「其先祖世居汝南,魏晉南北朝時,因北方戰亂,播遷於江南各地。
唐時,其祖由江西雩都,避唐末之亂,遷於福建汀州寧化石壁寨。後子孫因亂,又遷順昌,廖氏居於閩者益眾。至宋末,再由寧化經長汀、上杭、永定,而入廣東大埔、梅縣、興寧、五華等地區。」
明代,山西大槐樹廖姓分遷於河北、河南、江蘇、北京等地。清代,閩粵廖姓有遷入台灣進而移居泰國、新加坡等地者。
如今,廖姓以江西、湖南、四川、廣西、廣東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廖姓約佔全國漢族廖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
⑥ 中國姓廖人有多少
中國姓廖人有約487萬。
廖姓是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66位的大姓,廖姓人口較多,約有487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7%,以湖南、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四川、重慶、廣西、廣東、台灣、浙江、貴州、安徽、雲南、海南、遼寧、甘肅等地區居多。
⑦ 廖性有曾幾個家族
廖姓在中國宋朝百家姓排行第66位。廖姓總人口約490萬,約占漢族人口的0.37%,排第60位。以台灣、湖南、福建、江西、廣東、浙江、湖北、河南、四川、重慶、廣西、雲南、海南、安徽、江蘇等地區居多,廖姓分支有:武威堂,世彩堂,汝南堂,果烈堂,中鄉堂,紫桂堂,萬石堂,清武堂等。
⑧ 廖姓發源地
今河南南陽市唐河縣。廖(liào)姓,中華姓氏,發源地是古廖國都城,得姓始祖為古廖(liào)國第一任國君廖叔安,乃五帝之一顓頊的後裔。原居帝丘,為楚國先祖。夏朝時被封於飂(廖字)國,故稱飂廖叔安。春秋時,廖國被楚國所滅,後人以國為氏。廖姓在宋朝百家姓排第342位。廖姓總人口約420萬,約占漢族人口的0.33%。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西、湖南、四川等四省,這四省廖姓大約占廖姓總人口的56%。廣西、台灣、福建、河南等四省的廖姓又佔了25%。廣東居住了廖姓總人口的16%,為廖姓第一大省。
得姓始祖
廖姓始祖——廖叔安
廖(飂)叔安。黃帝相傳生於若水,居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東南),為楚國的先祖,其後裔夏朝宗室叔安夏朝時受封於飂(古廖字)國,故稱飂(廖)叔安。春秋時,廖國被楚所滅,其後人以國名飂為氏,稱為廖姓,廖叔安作為開國國君,被尊為廖姓始祖。
廖叔安,出生於今(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一帶),是廖氏宗祖。夏朝時,在蓼國為王,稱」蓼王」,後人以國為姓為「蓼」亦作「風」字邊「飂氏」。古蓼國轄境約當今河南省唐河縣、桐柏縣,湖北省棗陽市、隨州市,都城在今河南省唐河縣湖陽鎮。飂氏傳到36世伯高時,才去風加廣成為「廖」。
⑨ 廖姓發源地
河南南陽市唐河縣。廖(liào)姓,中華姓氏,發源地是古廖(liào)國都城,得姓始祖為古廖(liào)國第一任國君廖叔安,乃五帝之一顓頊的後裔。原居帝丘(即今河南濮陽市),為楚國先祖。夏朝時被封於飂(廖字)國,故稱飂(廖)叔安。春秋時,廖國被楚國所滅,後人以國為氏。
今河南南陽市唐河縣。廖(liào)姓,中華姓氏,發源地是古廖國都城,得姓始祖為古廖(liào)國第一任國君廖叔安,乃五帝之一顓頊的後裔。原居帝丘,為楚國先祖。夏朝時被封於飂(廖字)國,故稱飂廖叔安。春秋時,廖國被楚國所滅,後人以國為氏。廖姓在宋朝百家姓排第342位。廖姓總人口約420萬,約占漢族人口的0.33%。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西、湖南、四川等四省,這四省廖姓大約占廖姓總人口的56%。廣西、台灣、福建、河南等四省的廖姓又佔了25%。廣東居住了廖姓總人口的16%,為廖姓第一大省。
⑩ 廖姓有多少 人
廖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42位。在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66位。
廖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約五百一十六萬九千餘(2007年),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2%左右。
先秦時期,廖氏族人活動、分布的地區主要在黃河流域的陝西、河南、河北一帶。
兩漢、三國時期,長江流域已多廖氏族人居住。
隋、唐以後,南方成為廖氏族人分布的主要地區。這種變化的出現,是與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定歷史背景相聯系的。春秋時期的楚人滅蓼,晉朝時期「五胡亂華」,宋朝時期的「靖康之變」,元朝時期蒙古貴族對漢人、南人的奴役,明清時期湖廣填四川、江西填湖廣的大規模移民以及沿海城市商品經濟的繁榮等等,對廖氏族人遷徙都曾產生過重大影響。
廖氏族人徙居海外起於何時,史無明文記載,但至遲在清朝前中期已經有一些人開始把目光投向海外。以入台墾殖來說,盡管要冒很大的風險,早在康熙年間,福建漳州府詔安縣的一些廖氏族人已經進入台灣。到了乾隆年間,清政府廢止了渡台的禁令,遷徙到台灣的福建人和廣東人就更多了。與此同時,一些人便向鄰近的東南亞各國尋求發展。
鴉片戰爭以後,晚清、民國時期,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廖氏族人流向海外,當以這一時期為多。通過先人艱苦創業,後人繼承發展,以至事業有成。
廖氏族人在海外的分布,以東南亞最為集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國有為數眾多的廖氏族人生活和居住。其他如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乃至世界其他各地的廖氏華僑、華裔也不少。
海外廖氏華人的祖先多數是從福建、廣東、廣西以及江西、湖南等省移民的,他們當中有不少是江西廖氏始祖崇德公、福建順昌廖剛公、福建安溪廖儼公的後代。海外廖氏宗親團結齊心,慎終追遠,光大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先輩遺留下來的精華,在他們中得以代代薪火相傳。